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gordon的个人空间 http://www.aswetalk.net/bbs/?66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理工类院校与综合性大学的教育

已有 161 次阅读2017-5-6 05:32 | 工商管理, 师范学院, 专科学院, 专科院校, 工学院

理工类院校与综合性大学的教育


        有时,实用性作为专科学院有关知识的唯一试金石,被人们当成了一种毫不遮掩的前提。另一方面,非功利性作为学术知识的唯一试金石,有时也被人们当成一种暗含的前提。这两者都是有害的教条,它们已经给专科教育和科学学科教育造成了数不清的损害。

        即使我们把实用性当作专业教育最终有利于从业的主要标准,也不得不采用另外一些更广泛的标准,以便使专科院校成为生气勃勃的教育园地。没有才智上的挑战和刺激,教育便不能升华到令人满意的水平。专科学院的研究工作必须像教学工作一样蓬勃展开。

        社会系统有一种让自身趋于平衡状态的倾向,我们可将这种平衡状态视为最大熵状态。专科学院的最大熵状态就是这样一种情况:一方面,师资中接受专业训练的部分被专业文化所吸收;另一方面,其中接受基础学科训练的部分则被学术文化所吸收,两者之间横亘着一条深深的鸿沟。

       不幸的是,这种平衡状态使工商管理学院无法有效履行其教学及研究职能。教师中搞“实际”的那部分人,越来越把企业界当作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他们不是变成了创新者,相反,变成了跟在时兴的管理业务后面跑的承包商。这种状况不光在工商管理学院看到,在工学院、师范学院和其他专科学院也可以经常看到,在它们办学方向最“实际”的时期尤其如此。

       同样,在平衡条件下,专科学院师资中侧重基础学科的那部分人,在目标、价值观和鉴赏观方面,都变得完全依赖其原来学科。他们与实际工作者的环境相隔绝,致使无法、也不愿意把这个环境当作收集资料、提出课题、进行创新和应用新知识的基地。这就造成了如下两个同样有害的结果。一方面,专科学院里各基础学科的教员们要求增加自主权,好追随他们各自学科上的目标,但对“与我无关的”专科学院目标则不屑一顾。另一方面,专科学院失去了它作为研究和教学场所可能具备的独特吸引力,它变得越发不能吸引和保留住第一流人才了。

       从美国工商管理学院的发展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动态变化过程。大多数情况下,工商管理学院最初诞生于经济学系,然后逐渐朝企业环境靠近,直到学院中的“纯”经济学家变成了少数派。他们的少数派地位,以及他们与学院其余人在专业方向上的不同,又使他们谋求自主权,并且往往脱离学院。

        在心理学系和师范学院、科学学科系与工学院的关系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类似的经历。

       专科学院的管理者们——院长和资深的教授们,面临着跟熵的自然增长作斗争的永恒任务,他们必须阻止系统向平衡状态自然转变;若放任自流,那种转变是无法避免的。当学校已无法以持久的活动来保持它不同于环境的梯度时,它便进入了死寂的平衡世界。

        对专科学院来说,“死”就意味着在完成其特定功能时的平庸和无能。

        要阻止这种死寂的平衡状态,其全部努力都必须把目标放在消除两类人信息沟通方面的隔阂上。这两类人的一方面是侧重专业的教员;另一方面是侧重基础学科的教员。专科学院的科学家们要想限制住本学科方面的主张和追求,以达到他们在专科学院环境里有优势实现的那些目标,就必须设法利用“专科学院环境”。同样,以专业方向为主的教员们要想超越跟在专业实务后面跑的局面,就必须设法利用学术界产生的新知识。

        顺利实现这一目的的具体措施,须视时间和地点而定。可以采用的办法很多,有简单而具体的,也有深奥而复杂的。像办公室布局之类的琐细问题,也可能比较重要。那种把同类教员的办公室集中在一处的作法—— 连就餐和闲谈差不多都限在同类人中间,是一种最糟糕的布局了。不过,除非有意避免,一般总会出现这类布局。

       有必要让各专业教研室对本室师资的招聘、评价,承担一些特殊的职责,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让他们拥有绝对的职责。

       课程安排最好也由各专业、各学科的教授所组成的小组来制定。例如,促销是企业体制的一个方面,但其影响过程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论题,同时也是经济学中消费抉择理论的一个论题。这几门学问所研究的是同一种人类行为,因此,在课程安排上需要把它们集中起来,而不是分开。又如,库存控制现已成为现代定量分析技术的一个富有成果的领域,但它又涉及经济学家的边际分析基本原理。

       几乎每门课都可用这种方式进行组织,使经济理论课、心理学课和数学课能触及实际管理问题,反之亦然。这种共同安排课程的活动迟早会导致数学上的合作,还能促使各科专家突破教学工作,进入应用领域;或突破应用工作,进入教学领域。

        在研究工作中,我们也可以找到鼓励跨学科联系的相同机会。


*******************************************************************

机械的进行“多学科研究”


        那种企图机械地运用“多学科”,而不对具体合作形式的适宜性和可行性进行现实评价的作法,已经导致了惨痛的失败。


**********************************************************************************

        学院当局的任务不是为多学科研究工作建立人为的、无生命力的形式安排,而是要鼓励接触,促成自发的合作项目,并在它们出现时给予支持。

        鼓励那种要求学生同多学科教员打交道的博士论文选题,往往是使教员们彼此熟悉对方工作的有益方法。博士生在成长过程中如果没有过早地限定专业,也没有把他们的专业定得太狭窄,他们就能产生一种积极作用。

        以上只举例说明了消除学科间沟通障碍的部分方法。我相信,还有其它方法可以为此做出贡献。重要的是,专科学院当局要把消除障碍当作一个重大政策目标。要避免那种对现存学科边界或专业实践边界起加固作用的惯例,要对其持否定态度,要鼓励和不断支持相反的作法。为此,学院组织必须心甘情愿地付出努力,不断抵抗那些试图使它与环境平衡的社会势力。



注: 学生也是一个媒介,可以促进 教员之间的沟通,而不是彼此互相攻击(毕竟是指出学生身上的缺点,而不是他们自己

        教学相长,指导学生也是一种和其它 教员交流的机会

        教员之间有时候是竞争的,有些话不好说。 (现实环境,和期望的理想环境,差距有点大)

**********************************************************************************


为啥选 工商企业管理和经济学举例?


       因为在毛时代,就没这门 学科。你想拿老祖宗来压我,老祖宗就没这东西,呵呵

       跟伊斯兰世界一样,你想拿《圣训》来规范现代人,圣训里面就没有。




膜拜

鸡蛋

鲜花

路过

雷人

开心

感动

难过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25 02:54 , Processed in 0.025674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