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gordon的个人空间 http://www.aswetalk.net/bbs/?66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减税经济学 —— 中国的情况比较特殊

已有 197 次阅读2017-4-19 21:48 | 经济学, 中国

经济学家一直在争论拉弗的观点。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之后的历史否定了拉弗关于低税率可以增加税收收入的预言。但是,由于历史可以有不同的解释,另一些经济学家认为,20世纪80年代的事件更有利于供给学派。为了准确地评价拉弗的假说,我们需要在里根没有减税的前提下重演一遍历史,来看一下税收收入高了还是低了。不幸的是,这个试验是不可能的。

 

在 这个问题上,一些经济学家采取了中间立场。他们认为,虽然税率的全面降低通常会减少税收收入,但一些纳税人有时可能发现自己处于拉弗曲线不利的一边。在其 他条件不变时,如果对面临最高税率的纳税人实施减税,减税可能增加税收收入。此外,当考虑税率比美国高得多国家时,拉弗的观点也许更有说服力。例如:20世纪80年代初,瑞典一般工人面临的边际税率约为80%。这样高的税率确实严重不利于工作激励。研究表明,瑞典如果降低其税率,的确可以增加税收收入。

 

经济学家对这些问题看法不一致,部分是因为他们对相关弹性大小的看法不一致。在任何一个市场上,供给和需求越富有弹性,该市场上税收对人们行为的扭曲就越大,而且,更可能的情况是,减税将增加税收收入。但是,经济学家对以下一般性结论是没有争议的:仅仅盯住税率并不能计算出税收变动会使政府收入增加或减少多少,后者还取决于税收变动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


*******************************************************************


     中国情况比较特殊,中国人劳动时间本来就长,而且有些加班还不给钱


     减税是否能 增加工作时间,这是存疑问的


     更可能的是,减税增加了每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吧


*******************************************************************


      贷款买房是扭曲需求,提前消费了。


      美国人在经济上比欧洲人更强,部分原因在于他们工作得更多,这种差异往往被归因于文化差异:美国人想消费更多,而欧洲人想享受更多。

 

       本质上,是增加他们的工作。但中国社会有特殊之处,工作已经饱和了


*******************************************************************

            
       中国的问题,不是更努力的工作,而是更 smart 的工作

       死马当活马医吧


*******************************************************************


        跟陈忠和 指导女排 和俄罗斯打的那场一样。


        不是说有多凶很,而是笑一笑。


*******************************************************************


         里根政府第一任预算局局长大卫·斯托克曼(David Stockman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他(里根)曾亲自经历过拉弗曲线所描述的情况。他总是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拍电影赚过大钱。”在那时,战时附加所得税高达90%。“你只能拍四部电影就达到最高税率那一档了。”他继续说:“因此,我们都拍完四部电影就停止工作,并到乡下度假。”高税率使人们更少地工作。低税率使人们更多地工作。他的经历证明了拉弗曲线。


*******************************************************************


问题就在于 中国不是美国 (二战时候的美国,开玩笑


        20世纪70年代初期处于工作年龄的法国人平均每周的工作时间是24.4小时,比美国人多1小时。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法国人平均每周的工作时间减少为17.5小时,而美国人平均每周的工作时间增加到25.9小时。




膜拜

鸡蛋

鲜花

路过

雷人

开心

感动

难过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5-31 22:55 , Processed in 0.02569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