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gordon的个人空间 http://www.aswetalk.net/bbs/?66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1661年的欧洲(转)

已有 121 次阅读2017-2-4 10:48 | 欧洲

       1661年4月,郑成功留下儿子郑经防守厦门、金门,郑成功亲率将士二万五千、战船数百艘,自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横渡台湾海峡,向台湾进军。荷兰于台岛西南建有两大防御要塞,一为位于大员(今台南市安平区)的热兰遮城(Fort Zeelandia),二为位于台江内陆赤崁地方(今台南市中西区)的普罗民遮城(Provintia)。二十四日,大军进入澎湖海面,狂风暴雨,突然袭来。为了早日完成光复大业,在极端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成功传令大军连夜破浪前进。郑成功的大军在一个海水涨潮的夜晚,同年四月初一,郑军经由鹿耳门水道进入台江内海并于禾寮港(今台南市北区开元寺附近)登陆,意图先求取防御薄弱的普罗民遮城。随后郑军在台江海域与荷兰军舰展开海战,击沉荷军舰赫克特(Hector)号,取得台江内海控制权,并同时在北线尾地区击败荷兰陆军,以优势兵力包围普罗民遮城。不久,于四月初五即迫使普罗民遮城守军出降。在取得普罗民遮城做为据点之后,郑军随即由海、陆两面围困热兰遮城。由于考虑到两万大军的粮饷调度不易,郑成功并没有做持久战的打算,一开始即对热兰遮城施压,试图胁迫荷兰军队投降。遭荷兰大员长官揆一(Frederik Coyett)拒绝其投降要求之后,郑成功一度下令强攻热兰遮城,却遭遇荷军极顽强抵抗,郑军损失惨重。由于强攻不下,加之大军粮食短缺,使得郑成功被迫改变策略,派出大部分的军队至南北各地屯田、征收钱粮,以解大军乏粮的燃眉之急,对热兰遮城改采长期包围的战略。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五月初五,郑成功改赤崁为“东都明京”,设承天府及天兴、万年二县。敌军守将描难丁战败投降。于是成功留部将杨朝栋守赤嵌楼,亲自率军乘胜进攻赤嵌城(荷兰殖民者在台南建筑的“王城”)。郑成功写了一封信给荷兰殖民头目台湾总督揆一,要他投降。信中有这样几句话:“然台湾者,早为中国人所经营,中国之土地也。……今予既来索,则地当归我。”明确地指出中国人民收复失地是不可磨灭的真理。然而侵略成性的揆一,仍然企图据险顽抗,成功命令大军把赤嵌城严密包围起来,发炮向城里进攻。赤嵌城附近的高山族人民都来欢迎和援助郑成功,城里的汉人也给郑成功传递消息,赤嵌城被围困了七个多月,敌军官兵死伤一千六百多人,最后敌军水源被我切断,揆一黔驴技穷,只好扯起白旗,宣告投降。

       荷兰殖民者在死亡之前,依然企图进行绝望的挣扎,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七月,荷兰从巴达维亚调遣的援军抵达大员,除了六百多名士兵、十一艘军舰以外,增援部队亦为热兰遮城带来大量补给品与火药。时郑成功的军力仍分散台湾各地实行任务,驻守于大员以及普罗民遮城市镇的军力预估不到三千,遂使荷兰军重新燃起反扑的希望。七月中旬,停泊于外海的荷兰援军遭遇强风侵袭,被迫离开大员海岸,前往澎湖躲避风雨;其中荷兰军舰Urck号不幸搁浅,船上人员皆遭郑军俘虏。此一变故,使郑军获得整备的暂机,待荷兰军舰于八月回到大员海域时,郑军虽未能调回多数兵力,却已然完成作战的准备。八月中旬,荷、郑两军于台江内海展开激烈海战,郑军大获全胜,击沉一艘荷兰军舰,并夺取船只数艘,自此荷军丧失主动出击的能力。十二月,日耳曼裔荷兰士官Hans Jeuriaen Rade叛逃,郑成功在其提供之情报的帮助下,炮轰击毁热兰遮城的乌特勒支碉堡,使热兰遮城之破终成定局。十二月初八,荷兰大员长官揆一修书予郑成功,表示同意“和谈”。敌人在投降条约上签了字。在十二月二十日向郑成功屈服,揆一率领残敌五百人狼狈退出我国领土台湾。沦陷了三十几年的台湾,从此重又回到祖国的怀抱。


*********************************************************************

1661年路易十四亲政时欧洲各主要国家的情况。

先说英国,


这里的英国泛指英格兰、苏格兰与爱尔兰,这片土地在最近的几十年里可谓风云变幻。先是议会与国王开战,然后是国王被不合法的斩首,接着是无冕之王克伦威尔的崛起与独裁。


克伦威尔统治下的英国可谓威风八面,先是击败了海上霸主荷兰,然后又联合法国击垮了西班牙。此时的英国不可一世,令整个欧洲都敬畏三分。但是在辉煌的表面下国内矛盾却愈演愈烈,贵族阶级与资产阶级,清教徒与国教徒,民主派、君主派与克伦威尔的独裁派,各种矛盾早已是濒临爆发的火山一般。就在此时一代枭雄克伦威尔却在最威风的时候病故,传言这位独裁者晚年的对所有人都心怀芥蒂,为了防止有人刺杀甚至每晚都更换卧室。这位在权势上压倒所有君王的护国公最终却在恐惧、不安、焦虑中咽气。(独裁者的末路)


英国人感到天下要大乱。新的护国公、奥利弗.克伦威尔之子理查德.克伦威尔是一个温和、软弱之辈,各地的大将拥兵自重,各派系都蠢蠢欲动。理查德.克伦威尔不堪重负,他放弃了所有的权势逃到欧洲大陆隐居了起来,(不过他得到了安定的人生与善终)英国成了无主之国。就在此时一位手握重兵的大将蒙克却出人意料的迎回了被斩首的国王之子威尔士亲王查理。经历了数十年动乱的英国人心思安,此时的威尔士亲王查理是理论上唯一能够成为国家无可争议领袖的人物,就这样英国的各派系达成了妥协,他们在保证既得利益的前提下一致承认威尔士亲王为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国王查理二世。被革命推翻的斯图亚特王朝转眼间就成功复辟。


这位查理二世国王历经坎坷,父亲被杀后他历经艰险、辗转于欧洲各国寻求支持,但是各国统治者都摄于克伦威尔的权势而疏远这位王子,其中也包括法国的马萨林。查理二世复辟之时正是马萨林病重,这位狡猾的红衣主教没有料到一个已经死亡的王朝能够瞬间复活,他了解到法国还需要英国作为盟友,临终时马萨林建议路易十四与自己的表哥查理二世联盟,1661年路易十四为自己的弟弟奥尔良亲王菲利普(此时路易十四的叔叔加斯东.奥尔良已去世,侄子安茹公爵菲利普继承了叔叔的爵位)迎娶了查理二世的妹妹亨莉埃塔公主。(她也是路易十四的表妹)波旁王室与斯图亚特王室就此结成了政治盟友。


西班牙


此时的西班牙已经一文不名,虽然结束了与法国的战争,但是西班牙还远没有获得和平,这个衰败的王国还在为了收复独立的葡萄牙而进行着徒劳的战争。长期的战争与错误的政策而导致的经济崩溃已经全面蔓延,整个国家到处都是贫穷与衰败。


西班牙王室此时也像其统治的国家一样破败不堪,1659年与1661年老国王菲利普四世的两个幼子先后夭折,整个王室悲痛不已,好在王后在1661年又生下一个身体孱弱的男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室才免于绝嗣。但是谁也不敢保证这个唯一的香火还能维持多久,这个男婴从降生开始就注定是一个悲剧。


神圣罗马帝国


三十年战争使得帝国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几乎整个德意志都成了废墟,由于惊人的分裂,(整个帝国有300多个邦国与1400多个半独立的骑士庄园)恢复工作进展缓慢,因为没有一个邦国的君主有实力推动大规模重建。


对于帝国皇帝来说虽然他失去了帝国的统治力,但是在自己的家族领地上权利却得到了巩固。(尤其是在波西米亚)费迪南三世皇帝不再奢望于一统江山,而致力于恢复自己领地的经济,这位不算平庸的皇帝取得了一定的成就。1657年费迪南三世驾崩,其子利奥波德一世继位。年轻的皇帝一上台却遇到了大麻烦,因为土耳其人再一次杀向了匈牙利,兵锋直逼维也纳。


在众多德意志邦国中有一个要提一下,那就是北方的第一大邦勃兰登堡-普鲁士。由于微妙的国际关系与地理位置,勃兰登堡成了三十年战争中得到好处最多的诸侯,之后又由于联姻获得了波兰属国普鲁士的统治权。1640年腓特烈.威廉成为了勃兰登堡选帝侯,这位诸侯后来被人们尊称为“大选侯”,(与“大孔代”是一个意思)因为在众多邦国中这位勃兰登堡选帝侯的文治武功是公认的第一。尽管1661年的勃兰登堡在欧洲仍然还是一个不起眼的三流小国,但是一个新兴势力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崛起,谁也不会料到80年后这个撮尔小国将会震动欧洲,200年后则将撼动世界。


荷兰


三十年战争中荷兰成了海上的最大赢家,西班牙海军被海上马车夫打得溃不成军,这个小国成了世界海洋的霸主。1651年荷兰的商人党乘着四代奥兰治亲王威廉二世暴毙的机会推翻了以奥兰治家族为首的贵族党。这次政变对荷兰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大量贵族党的成员被排斥,军队失去了最主要的将领。英国护国公克伦威尔乘机向荷兰的海上霸权发起了挑战,结果在第一次英荷战争中荷兰人吃了大亏。之后荷兰人痛定思痛,积极扩充海军,发展自己的海外势力。克伦威尔死后英国再一次陷入了相对的衰落时期,荷兰人知道报仇的机会来了。此时的海上马车夫还没有意识到一个新的巨大威胁已经在他们的南方逐渐形成,这个创造了无数奇迹的国家即将迎来最为艰苦危难的时期。


瑞典


三十年战争中瑞典是物质上的最大赢家,古斯塔夫的横空出世改变了整个北欧的力量对比。但是三十年战争结束后瑞典却爆发了一场政治危机。古斯塔夫之女瑞典国王克里斯蒂娜在1654年主动放弃了王位,这位女王的退位表面上是因为她的婚姻态度与无法控制对天主教信仰的向往,这是信仰新教的瑞典所不容的。实际上真正的原因是女王的思想过于超前,克里斯蒂娜的才干是当时公认的欧洲第一,这位女王崇尚科学与儒雅,但是她统治的却是一个野蛮好战的国家。最终女王对于治国失去了信心主动放弃了王位,前往南欧寻找自己的理想。


女王的表兄卡尔大公(原本瑞典人希望克里斯蒂娜嫁给这位大公,但是女王宁愿独身)继位即瑞典国王卡尔十世,这位国王以自己的舅舅古斯塔夫.阿道夫为榜样,(所以他更符合瑞典人价值观)他一继位就展开了针对波兰的战争,随后又与背后偷袭自己丹麦展开大战,卡尔十世骁勇善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此时瑞典的势力空前强大,但是长久的战争大大消耗了国力,同时也使得周围的国家全都心怀芥蒂,瑞典就像一个抱着一箱珠宝穿梭于繁忙大街的人一样,时刻要提防着来自周边的攻击。这个国家已经因为过度的扩张而陷入四面为敌的不安之中。


法国


路易十四亲政的法国在外部看来形势大好,长久以来的敌人西班牙已经急速衰落,最大的邻居德意志也是四分五裂,英国的斯图亚特王朝刚刚复辟急需法国的支持,海上霸主荷兰也与法国保持相对友好的关系。这是法兰西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良好外部环境。


从内部来看就不是那么乐观了,路易十四接手的政府是一个臃肿、低效、老迈的政府,由于马萨林的贪腐以及长时间的内乱,黎塞留建立的高效官僚体制受到了极大的侵蚀。卖官鬻爵使得政府内充满了滥竽充数之辈,贪腐的风气充斥各个角落。军队的情况也不好,财政的吃紧使得法国仅能保持4万人的陆军,要不是英国的介入,能否打败西班牙真的要大打问号。海军更是破败不堪,由于马萨林的忽视,黎塞留时代颇有实力的法兰西海军到了1661年仅有10余艘老旧战舰,与两个海上强国相比法国的海上力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同时期的荷兰与英格兰都拥有上百艘大型新式战舰。


路易十四接手的是一个急需整顿的国家,所有法兰西人都满怀希望的看着年轻的国王如何让自己的国家光彩夺目、令人生畏……




膜拜

鸡蛋

鲜花

路过

雷人

开心

感动

难过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5-28 13:41 , Processed in 0.025154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