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gordon的个人空间 http://www.aswetalk.net/bbs/?66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灾难与改革 —— 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转)

已有 157 次阅读2016-5-16 06:53 | 灾难

注: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不是计划经济的问题,而是个人的问题。

      但是为什么没有经过详细论证,就把计划经济废掉了,这是一个很诡异的事情。

      论证计划经济,都到core 3 时期了。(90年代)


      中国社会很多事情,都很有意思的。挺逗的

*****************************************************************************

下面这个文章,传导没讲清楚,也有点凑数据

饥荒的爆发是以 货币超发的方式爆发的。越激进的地方,食堂参与率越高,但不一定是最穷的地方。

*****************************************************************************

今天,我们来看一个关于中国改革的例子。我们使用的数据,来自芝加哥大学杨大利教授的成名作,《灾难与改革》(Calamity and Reform)。


杨老师关心改革动力。他的主要发现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农村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与基层干部和老百姓对1959-62年期间饿殍遍野的灾难记忆有关。这本书被认为是中国政治、乃至比较政治领域内,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解释制度变迁的一本经典著作。


书里的内容很丰富,许多朋友总结过了。今天我们主要介绍作者是如何基于统计数据得到上述结论的。


作者的故事有两层。第一层说,大跃进时期的激进政策与基层干部的激励有关。解放得越晚、党员越少的地方,基层干部越想表忠心,也就浮夸得比较厉害。也就是说:


党员少 -> 干部表功的激励强 -> 政策激进 -> 死亡率高


作者指出,党员分布与中共从北向南夺取政权有关。在南方各省内,本地干部和南下干部的矛盾,可能影响了后来地方的政策取向。


下面这张图是1956年中期党员占总人口比例与省会离北京距离(取了对数)的关系。图中有25个省,不包括直辖市(宁夏当时属于甘肃)。看起来,离北京越远的地方,党员比例越低。


注:更有可能是 “晋察冀”,取北京也对,就是河北、山西。



然后,我们需要一个大跃进期间政策激进程度的度量。作者使用的是1959年末在公社大食堂吃饭的农村人口比例。

下面两张图显示了大食堂参与率与党员比例和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除了河北和山西两个党员比例很高的省以外,总体来看,党员越少的省,在大跃进期间越激进。


越穷的省,在大跃进期间也越激进。


饥荒严峻程度的度量方式为:

(饥荒三年间的最高年死亡率 - 饥荒前三年平均年死亡率)/ 饥荒前三年平均年死亡率 * 100

我们看到,安徽超过400%,意味着极值死亡率超过正常年份的5倍。



下面我们来看与死亡率相关的因素。在第一张图里,横轴是大食堂参与率,纵轴是死亡率(对数)。在第二张图里,横轴则是1957年的省人均收入(取了对数)。虽然相关性不是特别清晰,仍然可以看到,公社大食堂参与率特别高的地方,死亡率越高。


越穷的地方,死亡率也越高。


第二层故事,发生在70年代末。眼看另一个粮食危机又要降临了,正是在那些饥荒特别严重的地方,老百姓和基层干部不等上面批准就单干上了。二十年前的记忆太深刻了。

死亡率高 -> 灾难记忆深 -> 早改革

我们来看图。纵轴是1979年末参与大队结算的农村人口比例,横轴是前面用到的死亡率(取了对数)。从统计上看,关系很清楚。安徽、四川、贵州、青海这几个饥荒特别严重的地方,也是最早开始全面包产到户的地方。



上面这些图展现了有限的几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我们知道,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以今天的统计研究标准看,我们可能还需要更多证据。后来,一位朋友用县级数据复制了这项研究,发现结果仍然成立。



注:那时候发生了好几回地震,实在是扛不住了。




膜拜

鸡蛋

鲜花

路过

雷人

开心

感动

难过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25 22:36 , Processed in 0.025658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