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gordon的个人空间 http://www.aswetalk.net/bbs/?66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为什么淮海战役称 “淮海战役” 、“徐蚌会战” 均可

热度 3已有 1860 次阅读2014-7-27 12:07 |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 和“徐蚌会战”  是小淮海和大淮海的差别。

      其实最开头啊,没有想要搞 “徐蚌会战”。

      开头的目标只是 “淮海战役” ,也就是 “小淮海”。

       粟裕9月24日向中央军委建议:战役可分为两个阶段,攻占两淮,并乘胜收复宝应、高邮,而以全军主力位于宿迁至运河车站沿线两岸,以歼灭可能来援之敌,如敌不援或被阻,即行战役第二步,以三个纵队攻占海州、连云港。所以称为淮海战役,“淮”指两淮即淮阴、淮安,“海”指海州,是对战役的两个阶段的简称。

      按道理,它就应该叫 “徐蚌会战” ,但又不能这么叫。

      语言影响人的思维, “徐蚌会战” 是后来的形成的结果,它反映不出来 最初决策者的意图。

      知道若米尼吗?“徐蚌会战” 反映的就是当年被批评的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列宁不是写了一本书叫 《国家与革命》嘛,里面引述了克劳塞维茨的名言:“军事是政治的继续。”

       老共可是不搞会战的,这是资产阶级军事思想。

      把大规模战争拆解成一连串小的冲突,累积小规模战斗的胜利为战场上全面的胜利。当然这也是因为它的武器装备不行的原因,不过这是“模式的转移” 。  

       德国当年军事学术是有问题的,包括它的总参谋部制度。这也是德国失败的原因。

       国民党的军事学术,是仿德国。好象还停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 “壕沟炮兵” 崛起以前。  “乞丐和龙王爷比宝” ,最后碰个 “鼻青脸肿” 。

       一句话,国民党的军事学术水平差。

×××××××××××××××××××××××××××××××××××××××××××××××××××××××××××××××××××

      把小淮海变成大淮海

     
宿县是津浦路上徐州至蚌埠间的重镇,国民党军补给基地,而且又有重兵守备。打宿县是要有胆识、有勇气的。

      
10月22日,毛泽东在给饶漱石、粟裕、谭震林并告陈毅、邓小平的电报中指出:“我们预计是以一部留在郑州、淮阳之线,以 主力于邱李两兵团大量东援之际,举行徐蚌作战,相机攻取宿县、蚌埠,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破毁津浦路,使敌交通断绝,陷刘峙全军于孤立地位……对于保证淮海 战役取得大胜,将有极大作用。”

  10天之后,陈、邓二人率领中野将士 越黄泛区东进的时候,又在吉普车上反复商量。宿营后,邓小平以陈、邓名义草拟电文 上报军委,又提出三个新方案。其第二方案为:如邱清泉已缩徐州,刘汝明在杨山、黄口,孙元良在宿县南北,我则以“以3 、广两纵及赵健民部割断徐州与刘汝明联系,并积极由西向南攻击徐州”,“我以一个纵队以上兵力攻占宿县、徐州中间地区,并由南向北攻击徐州”,“主力位于 铁路西侧,吸引孙兵团北援所部歼灭之”。

  果然不出陈毅、邓小平所料,第二天即11月3 日,孙元良兵团到宿县,刘汝明兵团放弃商丘,邱清泉兵团亦移至徐州附近。

  这一天,刘伯承在豫西召集中野部分高级将领分析敌情。面对战场上形势的急剧演变,刘伯承拿着铅笔,一边轻轻敲打着墙上的地图,一边阐述他对徐州战场前 途的估计。会议结束后,他和副政委邓子恢、参谋长李达反复磋商之后,将他们的战略意图拟定电文,上报中央军委,并告陈、邓,提出了陈邓主力应力求首先截断 徐宿间铁路,造成隔断孙元良、会攻徐州之形势的建议

注:当时中野两支部队是分开的。

  电报说:“蒋匪重兵守徐州,其补线只一津浦路,怕我截断,故令孙元良兵团到宿县(今日已全到),邱清泉、刘汝明两敌亦有如陈邓所料之趋势。只要不是重 大不利之变化,陈邓主力似应力求首先截徐、宿间铁路,造成隔断孙兵团,会攻徐州之形势,亦即从我军会战重点之西南要线斩断敌人中枢方法收效极大。盖如此, 则不仅孙兵团可能北援,便于我在运动中给予歼击,即邱兵团亦可能被迫南顾,减轻其东援之压力,对整个战役帮助较大。请陈邓切实考虑,机动行事。”

  陈毅、邓小平当天正在拓城西北的刘楼,深夜进到毫县。5 日,接毛泽东电示:“第一方案你们到永城后不停留,继续东进,完成对宿县的包围,然后看情况,好打则歼灭之,如敌援甚快不好打,则打援敌。”

  当天,陈、邓指挥中野主动进入商丘东南地区,发现国民党第四绥靖区部队停留在商丘及马牧集地区,陈、邓当即决定举汴(开封)徐(州)段作战,先歼该敌,吸引邱兵团西援,配合华野作战。

       11月9 日16时,毛泽东起草致陈毅、邓小平、粟裕、陈士渠、张震并告谭震林、王建安电,明确告之:徐州敌有总退却模样,你们按照敌要总退却的估计,迅速部署截断敌退路,以利围歼是正确的。

  毛泽东要求,陈毅、邓小平“直接指挥各部,包括1 、3 、4 、9 纵,应直出宿县,截断宿蚌路,4 纵不应在黄口附近打邱清泉,而应迅速攻宿县,1 纵在解决181 师后,应立即去宿县。华野3 、广两纵的任务是对付邱清泉,但应位于萧县地区从南面向黄口、徐州线攻击,以便与宿县我军联结。如敌向南总退却时,则集中六个纵队歼灭之”。

  “粟陈张先令谭王集中7 、10、13纵及由南向北之11纵,以全力向李弥兵团攻击,用迅速手段歼灭该兵团的全部或大部,控制并截断徐州至运河车站之间的铁路,运东主力则歼灭黄兵团。”

  毛泽东估计,“只要以上几点办到,就能破坏敌人总退却的计划,遭我全部歼灭,并占领徐州。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即现在举行之淮海战役)歼敌主力于淮河以北,第二步(即将来举行的江淮战役)歼敌余部于长江以北的问题。”


  对于其决策后的部队行动,毛泽东十分关注。

  当天深夜23时至次日3 时的四个小时内,毛泽东连发四封电报。他在给粟裕、张震并告华东局、陈毅、邓小平和中原局的电报中提出:“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华东、华北、中原三方面应用全力保证我军的供给。”

  毛泽东指示:你们应集中全力攻取宿县,歼灭孙元良集团,控制徐蚌段,断敌后路,愈快愈好。对刘汝明部不要理他。

  毛泽东还急切地询问:你们主力是否已到达宿县附近,并开始向宿县攻击?你们务须不顾一切,集中四个纵队全力攻取宿县,歼灭孙元良等部。

  电报结尾都有“至要至盼”四个大字。

  至此,打宿县的战略部署已经完成。更重要的是,最初意义上的淮海战役,已发展为南线两大野战军同中原国民党军的一场规模宏大的决战。由原定打淮阴、淮 安,打海州、连云港,歼灭黄百韬兵团等十几个师,发展为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黄海之滨,西至豫皖边境,北自陇海路两侧,南至淮河的广阔战场上,同国民党 80万军队进行大决战,“小淮海”变成了“大淮海”。



注:宿县宿州以前的叫法,是一个地方。临沂、宿迁、淮阴、淮安是老根据地。形成徐蚌会战,主要是因为中野插过来了。

      刚开头,口没卡死。它是 “助攻变主攻”  ,“主攻变助攻”。 第一阶段,华野打黄伯韬的时候,中野是助攻,那个口还是没卡死的。此时徐州南方战况,由于宿县之孙元良第16兵团北撤徐州,而协防宿县之刘汝明第4绥靖区也向南撤。

       11月15日中原野战军攻占空虚的宿县,切断了徐州守军向蚌埠之退路。要老命了

       蒋介石下令黄维第12兵团及蚌埠之李延年第6兵团、刘汝明第8兵团向北推进,重占宿县。

      第二阶段倒过来了,中野为主。

      华野特纵很快就赶过来了,那是个摩托化炮兵。黄维是个书呆子,不知道高科技、美榴炮的厉害。他在平地挖战壕都经不起美榴炮打。他弄个汽车装土,呵呵




这张图 红点是海州。



膜拜

鸡蛋
1

鲜花

路过

雷人

开心

感动

难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大流士 2014-7-27 13:29
海州土著来冒个泡
回复 leekai 2014-7-28 09:11
不是国军太无能,是共军太狡猾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5-29 15:06 , Processed in 0.03292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