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gordon的个人空间 http://www.aswetalk.net/bbs/?66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北洋、国民政府与央行(转)

已有 202 次阅读2014-4-30 01:56 | 国民政府

        美联储有私人股份,而且私人股份不在少数,我们直观的感觉是:美联储在压榨无产阶级,这是资本主义的典型特征。我相信无数人都是如此认定的。

       美联储是美国第三间中央银行,前面曾经成立两次中央银行,那就是第一国民银行和第二国民银行。


       1791 年,美国建立美国第一国民银行,这是美国建立中央银行的第一次探索,这种中央完全集权式的央行,因遭到各州银行和其他部门的反对,它在1811年因注册期 满而关闭。1816年,美国建立美国第二国民银行,它可被视为美国第二家中央银行,但由于杰克逊总统的反对而在1836年注册到期时未获准展期。1913 年,作为对1907年金融危机的反应,美国成立了有别于欧洲的美国式中央银行——拥有12家地区联邦储备银行的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就是今天的美联储。 


        前两次中央银行为何无法获得展期?最关键的问题是集权(私人控制货币发行权)。受到各州的反对,第二国民银行还受到杰佛逊总统的反对。


        这和美国人的理念有关,美国的国家理念,对集权极其厌恶,当大一统的央行成立之后,少数人就可以通过操控央行实现特定的利益,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所以,前两次集权式的央行都无法持续。


       1913年成立的美联储,很难界定性质,就是这种政治妥协的结果。是半私人性质的机构,她的12家分支联储银行股东是花旗等银行,股权构成上是私人性质, 但是,这些私人性质的股权,并不能完全取得收益权,似乎只占6%的收益权。但是,这些私人股东的权力显然是受到制约的,甚至可以说,无法左右美联储的重大 政策。因为美联储的行长和高级官员必须是总统提名,无论股东怎么倒腾,如果总统不提名,那是瞎闹。再有,美联储是对国会负责的,必须接受国会的政策质询。


        股东无法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为所欲为,美国总统也不能为了特定的利益而肆意妄为。美联储的设立上充分体现了美国人对集权的警惕性。


        这就是一种制约理念。


        中国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这样的央行,那就是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国银行,辛亥革命之后,原来的大清银行改组成中国银行,这时的中国银行是最大的发钞行(另一个是 交通银行),因为大量的为北洋政府垫款,解决北洋政府的财政赤字,造成货币贬值,酿成京钞危机(1916年),后来在张公权和北洋政府的努力下,改组成私 人股权占多数的发钞行,解决了这次货币危机,从此,中国银行一直作为独立的发钞行而存在。


       上世纪三十年代,蒋介石政府不断扩军备战,赤字高昂。原来中国银行是以南京国民政府的债券作为准备发行货币的,但是随着国民政府不断扩军备战,赤字上升, 信用下降,中国银行将国民政府的债券从准备金中撤了出来,相当于降低了政府债券的信用等级,保护了中国银行储户的利益和所发行钞票的内在价值。但是,这样 做使国民政府的国债发行的难度加大,利率上升导致成本上升,国民政府的扩军备战出现了财政问题,结果,伟大的“蒋公”强行在中国银行的股份中掺入政府的股 份,取得控制权,实现了中国银行为政府赤字买单的目的,之后中国银行发行的法币和金圆券的命运大家都清楚了。


       到此,大家可以看到美联储的意义,虽然私人股东每年分走了大约800亿(这个数字不准确)左右的利息收入,但是中国银行发行的金圆券和法币,劳动者的收入 被南京国民政府拿走了多少?简直是天文数字,因为相当于全拿走了,法币和金圆券的价值都是归零的结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权力不收制约的时候,全民的利益根 本没有保证,央行只为特定的利益者服务,百姓的利益等于零。如果用800亿的利息支出,保证全民的利益不受损害(至少减轻全民受到的损害),值得吗?


       所以,美联储是私人性质的银行,但如果你跟着别人去咒骂,不知道在骂别人还是在骂自己。

   

       没有信用,哪有信用货币?而信用,不是嘴上说的,而是需要制度来保证的。




膜拜

鸡蛋

鲜花

路过

雷人

开心

感动

难过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18 01:47 , Processed in 0.025964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