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渊 发表于 2011-11-2 08:40:55

:hug:读完

山菊 发表于 2011-11-2 11:15:37

本帖最后由 山菊 于 2011-11-2 09:55 编辑


(2) 格律诗的四个基本句式前面几章,俺不厌其烦地,反复地给你灌输格律诗(或叫近体诗)的定义。希望你已经把那些最最基本的概念都搞清楚了。格律诗格律诗,如果‘格’是指格式;那么‘律’也可以理解成规律啦。

所谓格律诗的‘格式’和‘规律’,就是指唐代以后逐渐形成的,主要针对绝句和律诗的字数规定,押韵规则,对仗要求,还有就是每个句子的平仄交替和句子间的组合规则。

让我们再复习一遍格律诗(近体诗)的分类:绝句有五言的和七言的;律诗包括五律、七律和排律(排律我还没学,不在此篇范围)。

我们已经提过汉语有四声之分(虽然古代和现代的分法大不一样)。填词写曲更讲究音律和谐,所以还需要分辨四声~~~词曲谱子,有些地方就规定要用去声或上声。好在咱们先学的是格律诗,在音律方面没有填词写曲那么麻烦。尤其咱们初学嘛,先粗粗分成平仄两声就可以了。

上一节已经提过:每一个诗句,若要造成声调上的抑扬顿挫,要交替使用平声和仄声,才不会单调。我们还知道了汉语基本上是以两个音节来组成一个节奏单位,重音落在后面的音节上。如果单句诗里的‘平/仄’两两交错,就构成了格律诗(近体诗)的‘格’。

我们先来看字数少的五言诗的句子。如果‘平/仄’两两交错,可以有这样两种排列: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这就是格律诗(近体诗)概念中所谓的‘基本句型’了,或者称为律句。

这两种句型的首尾(就是第一个字和第五个字),平仄都相同。若想制造一点变化,改成首尾平仄不同,我们可把最后一字移到前面去,变成: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上面这四个句子,就是行家口里的‘标准句式’,或者说‘标准律句’。这四个一共20个字的‘平/仄’排列方式,就是上一节中说过需要你记住背熟的东西。建议你现在就抓只铅笔,把这四个句子在纸上默写几遍。我都没花满五分钟就记住了,对聪明的你,一定更是小蛋糕一块啦:)

为了后面举例示范的方便,我们先把这四个‘标准句式’编上顺序:
A) 平平仄仄平
B) 仄仄平平仄
C) 平平平仄仄
D) 仄仄仄平平

七言的呢,根本就不用记,在五言句子的前面再加一个平仄相反的节奏单位就是了~~~如下所示:
A)仄仄平平仄仄平
B)平平仄仄平平仄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

记住了吗~~~从现在起,你写出来的每一个五言或七言的句子,平仄排列一定都要先符合这四个‘标准句式’中的任何一个!

节奏单位的概念很重要~~~如果你看得仔细,会发现这四个句型的平仄都有一个规律:就是逢双必反。你随便找一句看看: 句子中第四个字的平仄一定和第二字的平仄相反;第六字的又和第四字的相反~~~如此反复就可以形成抑扬顿挫的节奏感。但是逢单则可反可不反~~~你再看看,在七言的C和D这两种‘标准句式’中,第三个字和第五个字的平仄是相同的(五言是一三平仄相同)。

这是因为前面已经说过:汉语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重音落在双数音节上。所以单数音节的平仄交替,相对而言显得没有双数的那么重要了。

强调这点,是因为在具体创作的时候,即便是诗仙诗圣,也很难做到每一句的每一个字都完全符合这四个基本句式! 别忘了,咱们写格律诗是为了充分利用文字和语音的特点创造‘美’。若是完全僵化于条条框框,难免就真的是‘以律害意’了!那么在碰上困难时如何变通呢? 其实解决办法很简单:就是牺牲掉不太重要的单数位置的平仄规定,而守住比较重要的双数位置的平仄。

古人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这么一句恐怕不写诗的人也知道的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个口诀说的就是第一、三、五(七言)字的平仄可以灵活处理(‘不论’就是可平可仄);而第二、四、六位置的平仄规定则必须严格遵守。

当然这个口诀并不完全准确,在某些情况下一、三、五必须论,在特定的句型中二、四、六也未必分明。这个就不多说了~~~留待你入门以后,一边实践一边再做深层次的学习。以俺的经验,也无须死记硬背,多写作业多向人请教,一边犯错一边挨砸一边就记住了:))

这个口诀没有提每个句子的最后一个字,因为这个字最重要!!!它不但该平的地方不能仄,该仄的地方不能平没有一点儿商量的余地,而且还可能有‘押韵’的要求呢!!!

说到这里,我想请你再想想看:我们已经知道格律诗的每个句子都应该符合这四个标准句式。如果~~~呃,如果哈~~~每个句子之间的平仄组合也有规律,我们不就可以根据这些规律‘推导’出任何一种四句或八句的组合了吗?管它平起也好仄起也罢,咱们就不用死记硬背那二十八个让人头晕的组合了啦!

赫赫,常在诗词论坛见人无不自卑的说自己不是文科生云云~~~那么看见‘推导’二字,学理工的同学,你会不会眼睛一亮啊:)

背熟了这四个句式之后有什么用呢?如果勤快的你去研究一下《平仄诗二十八式格律表》,很快就会发现,近体诗的律绝‘二十八式’,无论怎么变化,都变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换句话说,二十八式中的每一式,无非都是这四个‘标准句式’翻来复去的组合罢了。

这一章很重要,希望你能慢慢消化。如果有问题请提出来~~~公开或私下都可以。下次还请你把纸和笔准备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实例。如果你放慢速度,跟着俺比划,包你读完本文就会知道‘格律诗’的‘平仄组合’真的是可以‘推导’出来的:)


{:soso_e160:}http://cache.soso.com/img/img/e160.gifhttp://cache.soso.com/img/img/e160.gifhttp://cache.soso.com/img/img/e160.gifhttp://cache.soso.com/img/img/e160.gifhttp://cache.soso.com/img/img/e160.gifhttp://cache.soso.com/img/img/e160.gifhttp://cache.soso.com/img/img/e160.gifhttp://cache.soso.com/img/img/e160.gif



小渊 发表于 2011-11-2 11:34:48

姐姐真牛,比那些砖家介绍的简单多啦。
我一看仄起平收,平起仄收,脑袋就大了。
姐姐这个不需要记的。

绿梧桐 发表于 2011-11-2 16:33:12

认真学习。

山菊 发表于 2011-11-2 21:18:08

小渊 发表于 2011-11-1 22: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姐姐真牛,比那些砖家介绍的简单多啦。
我一看仄起平收,平起仄收,脑袋就大了。
姐姐这个不需要记的。 ...

赫,专家有学问是不假滴。但有学问和有效地传递学问是两回事~~~记得在大学里就碰上过好几个一肚子学问却不会授课的老师。俺只好另找参考书自学~~~一边学一边恨恨地想,以后偶去教书,一定要怎样怎样~~~后来果然去吃了几年粉笔灰,所以知道备课时最重要的是了解学生的程度。红烧排骨烧得再好,也不能拿去给还没有长牙的婴儿吃呀:)

所以这篇文章虽然行文罗嗦,内容却是减了又减,试图只留下那些很基础又容易消化的。所以我一再强调‘最最基本‘这四个字~~~实际上,过了平仄‘关‘,诗山的风景真的更美!

但我的理论水平也就仅仅限于平仄了~~~其它章法,就看别的老师们肯不肯出手啦:)



如若 发表于 2011-11-3 06:39:34

山菊 发表于 2011-11-2 11: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2) 格律诗的四个基本句式前面几章,俺不厌其烦地,反复地给你灌输格律诗(或叫近体诗)的定义。希望你已经 ...

同意小渊。

会总结,化繁为简才是王道

飞烟 发表于 2011-11-3 07:44:44

山菊 发表于 2011-11-1 21: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2) 格律诗的四个基本句式前面几章,俺不厌其烦地,反复地给你灌输格律诗(或叫近体诗)的定义。希望你已经 ...

这几个句式记住了。我是个好学生(自己夸自己)。{:190:}

山菊 发表于 2011-11-3 11:15:15

本帖最后由 山菊 于 2011-11-2 22:18 编辑



(3) 绝句的平仄组合

还是让我们再来复习一下‘绝句’的简单概念和要求吧:

1). 一共四个句子。
2). 每句五个字(五绝)或七个字(七绝)。
3). 押韵。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最后一个字要求属于同一个‘韵部’。第一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

除了这几条,还有就是最基本的,字与字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平仄组合要求了。上一节介绍了单个句子的平仄组合要求~~~就是需要背下来的那第一条规则和四个‘标准句式’(相信你早记熟了吧:)。

独木不成林,单句当然不能叫做诗。咱们刚复习过了呀~~~绝句至少得有四个句子哪! 就这四个句子之间,当然也不是随便拼凑在一起,还得遵循一定的规则。感谢诗友兰梦,希望能搞清平仄规律的她,同意我用她的一首习作来作例子。希望认真读完这一节之后,初学的你就完全知道格律诗的格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不过,为了讲清楚这些个规则,俺要再一次请你忍耐俺的罗嗦:)

请先来看看兰梦的原作:

淡雨轻敲冷寂秋,清枝叶落西风就。他乡莫把人消瘦,夜伴飞歌唱离愁。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让我们用已经学到的东西,先来看看每个句子的‘平仄组合’是否合符规则~~~也就是查对单句是否对得上那四个基本句式中的任何一个。

咱们还是先用大家都熟悉的普通话来标平仄好了~~~还没有忘记吧:第一、二声算‘平’,第三、四声归‘仄’。建议初学的你在往下读之前,自己先动手标一下这首诗的平仄,然后跟俺标的对照一下:





淡雨轻敲冷寂秋,清枝叶落西风就。他乡莫把人消瘦,夜伴飞歌唱离愁。
四三一一三四一,一一四四一一四。一一四三二一四,四四一一四二二。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如果你一路用心读过来,应该可以看出点名堂了吧?
我把七言的那四个‘标准句式’搬过来,你对比著再看看:

A)仄仄平平仄仄平
B)平平仄仄平平仄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

请用例诗仔细对比~~~
第一句的平仄排列是不是跟句式 A)一模一样?
第二句和第三句都用的是句式 B)!!

四句诗其实只有最后一句‘仄仄平平仄平平’对不上。这句就是诗词坛里常见人家常说的‘不合律’或者‘出律’了。

你看,只要平时读得多,诗情涌动的时候,写出来读著顺口的句子,很多都是自然合律的。咱们在前面提过:‘格律’并不是凭空想出来的文字游戏,实际上它是古人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来的规律。所以俺觉得哈,那些还没花功夫学习就主张抛弃格律的人,若不是有偏见,就是还没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

回到兰梦这首诗,再对比绝句的其它几个‘基本要求’,押韵方面也有点小问题。‘秋/就/瘦/愁’的最后一个‘韵母’虽然都是‘u’,但‘就/瘦’都是‘仄’声字~~~我们已经知道了,格律诗的押韵规则是一首诗的所有韵脚都应该来自同一个韵部。不管是平水韵也好,新韵也罢,第二,四句的最后一个字都要属于同一韵部!

‘就/愁’一仄一平,显然不属于同一韵部。需要改掉其中的一个来将就另一个,我们等一下再细说。

兰梦妹妹的这首诗,作为初学者来说立意清楚,诗味也蛮浓。所欠无非平仄和押韵等技术问题。所以俺就忍不住稍微帮她调整了一下,尽量保持原貌,主要是求合律。现在就来罗嗦一下修改的思路和过程,顺便跟大家一起学习格律诗需要记住的另外两个重要‘规则’。

还是先复习一下~~~学写近体诗需要死记硬背的除了那四个‘标准句式’之外,三个规则中的第一个:单句的平仄规则,希望你还没有忘记:)

‘一句之内,平仄相间’

现在隆重推出需要记住的第二条规则:

‘一联之中,平仄相对’

格律诗对形式的要求,其实包含了对称、变化、统一、回环等美学原理,力求体现汉语声韵的和谐与优美。因此格律诗的句子都是两两成对的。绝句的这四个句子就分成两组,一般常用‘首联’和‘尾联’以区分它们在绝句里的位置。

这第二条规则所涉及的就是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了。什么是‘一联’呢? 已经做过对联练习的你,一定知道对联由两个句子组成。这两个句子本身先要符合‘平仄相间’的第一条规则;而两个句子之间在相同位置的平仄关系,却是要 ‘相对’。

换句话说:同一联的两个单句之中,在相同的‘节奏点’上(也就是2、4、6位置上),必须遵守平对仄,仄对平的规则。根据这个规则,我们的那四个‘标准句式’可以组合成两联~~~红字就是‘相对’的‘节奏点’:

A)仄仄平平仄仄平
B)平平仄仄平平仄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

具体到兰梦的这首诗,首联:
A)。仄仄平平仄仄平 - 淡雨轻敲冷寂秋,
B)。平平仄仄平平仄 - 清枝叶落西风就。

你看这两句之间(首联)的2、4、6位置上的字,平仄都相反~~~也许你会惊呼:这不就完全符合这第二条规则吗?!

可是咱们别忘了,绝句的第二句还有一个重要要求,就是要押韵! 前面提过,兰梦本人可以选择这首诗是押仄韵还是平韵。但是,格律诗里押平声韵的居多(又叫‘正格’),我就准备按第四句的‘愁’韵来修改了。第二句的第七个字‘就’为‘仄’,需要改成跟‘愁’同一个韵部的平声韵。

修改方案有两个:‘秋/愁’属同一个韵部,所以第一方案就是两句颠倒一下位置:

B)。平平仄仄平平仄 - 清枝叶落西风就
A)。仄仄平平仄仄平 - 淡雨轻敲冷寂秋

这样就可以变成首句不押韵的绝句了。但是不知你还记得不~~~五言格律诗以首句不押韵为‘正格’(也就是比较常见),七言则以首句押韵为正格。加上我个人觉得‘西风就’意思上有点勉强,所以就在‘秋/愁’字所属的‘韵部’里另外选了一个‘沟’字,改成这样~~~希望没有离开原意太远:

A)。仄仄平平仄仄平 - 淡雨轻敲冷寂秋 (1)
D)。平平仄仄仄平平 - 枝疏叶落满荒沟 (2)

请注意第二句已经换用了‘标准句式’中的第四句 D)。再看看身处‘节奏点’的第2、4、6字,两句之间的平仄是不是相反的?


请注意:七言的第二句不但要求和第一句平仄‘相对’,而且要求压韵~~~也就是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不信你再去那四个基本句式里挨个儿套一下看~~~同时符合这两个要求的是不是只有句式 D)。!

这就是为什么俺王和老师说不用费力去背那什么《平仄诗二十八式格律表》,你只要能先确定四句中任何一句的平仄,就能根据押韵要求和三条规则把其余几句的平仄组合‘推导’出来。

比如兰梦这首,我觉得第一句很好,也完全合律,就决定以它为基础,来‘推导’另外三句的平仄排列组合。第二句刚才根据押韵要求和‘一联之中,平仄相对’的规则已经搞定了。接下来在‘推导’第三句该选用哪个‘标准句式’之前,我们先来学习并记住第三条也是平仄组合的最后一个规则:

‘两联之间,平仄相粘’

所谓‘两联之间’,绝句里就是第二句和第三句之间;所谓‘相粘’,跟‘一联之中’正好相反~~~第二句和第三句在相同‘节奏点’(2、4、6位置)上的平仄要一样。

另外,根据押韵要求,第三句是不需要押韵的。如果你写的是平韵绝句,这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就‘必须’是‘仄’;仄韵诗则反过来。所以俺可以负责地说:绝句第二句和第三句之间,最后一个字的平仄永远‘相反’!如果相同,那就出律了:)

现在麻烦你再去那四个‘标准句式中挑挑看~~~2、4、6、位置上的平仄都要跟第二句也就是句式 D)‘相同’,最后一个字又‘必须’是‘仄’。同时符合这两个条件的~~~是不是只有句式 B)呀:

A)。仄仄平平仄仄平 - 淡雨轻敲冷寂秋 (1)
D)。平平仄仄仄平平 - 枝疏叶落满荒沟 (2)
B)。平平仄仄平平仄

原诗的第三句平仄完全符合句式 B),我只是根据意思换了两个仄声字:

A)。仄仄平平仄仄平 - 淡雨轻敲冷寂秋(1)
D)。平平仄仄仄平平 - 枝疏叶落满荒沟(2)
B)。平平仄仄平平仄 - 他乡但见人消瘦(3)

哈,胜利在望,咱们现在只剩下最后一句的平仄要处理了。记性好的朋友一定还记得这第四句跟第三句一起合称‘尾联’。既然是同属一‘联’,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当然就可以用第二条规则啦!

‘一联之中,平仄相对’

而且按要求,这一句也必须押韵(第二、四句必须押韵而且要押平声韵)。那么你再看看那四个‘标准句式’,‘节奏点’上的平仄跟第三句相同位置‘相反’,而且最后一个字又是‘平’的有几个符合条件?

赫赫,希望你还没有被我绕糊涂~~~剩下的句式C是虽然符合第一个条件,但第七个字为仄,比来比去,两个条件都符合的仍然只有一个:句式 A):

A)。仄仄平平仄仄平 - 淡雨轻敲冷寂秋(1)
D)。平平仄仄仄平平 - 枝疏叶落满荒沟(2)
B)。平平仄仄平平仄 - 他乡但见人消瘦(3)
A)。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次我只涂红了第二个字,那是因为又可以偷漏啦:)

脑袋转得快的朋友可能早就看出来了~~~其实在这四个标准句式中,只要先把第七个字的平仄搞定,再用‘粘/对’的两条规则找准第二个字的平仄就足够啦:)

平仄框架有了,再跟据诗意选择平仄合适的字,这首诗的架子就出来了:

A)。仄仄平平仄仄平 - 淡雨轻敲冷寂秋(1)
D)。平平仄仄仄平平 - 枝疏叶落满荒沟(2)
B)。平平仄仄平平仄 - 他乡但见人消瘦(3)
A)。仄仄平平仄仄平 - 一曲离歌试解愁(4)

这是只有四句的七言绝句。在这首绝句里,我们重复使用了两次句式A。其实八句的律诗甚至更长的排律,都可以就这么按照我们今天学习的两条规则,一句句的接著往下‘推导’,平仄框架就出来了。请注意,四个‘标准句式’在一首格律诗中可以根据规则重复使用。

这两节是重点,需要你脑手并用,慢慢消化吃透。一时被俺绕糊涂了也不要紧,明天俺会跟大家分享常用的网上工具,帮助你检查格律是否都符合规则。然后请你跟俺一起再玩一回‘推导’游戏~~~下次是推导律诗的平仄组合。其实不管是律诗还是绝句,只要记住那四个‘标准句式’和三条规则,再用笔跟着俺划拉几下,相信你会很快掌握这个方法的。


作业:
已经写过绝句或对联的朋友,不妨先修改自己的作品,以期合律:)
没有写过的朋友,可跟着如若写‘看图题诗’作业~~~连接如下:

http://www.aswetalk.org/bbs/thread-6456-1-1.html








小渊 发表于 2011-11-3 11:53:37

拜读{:237:}

文勖 发表于 2011-11-3 13:24:42

山菊 发表于 2011-11-3 11: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3) 绝句的平仄组合

还是让我们再来复习一下‘绝句’的简单概念和要求吧:


完了吗?偶要全偷走,然后当教材去让俺身边滴银们学!

guagua 发表于 2011-11-3 13:59:17

像是读懂了。容我慢慢消化。
看图题诗对我难度太大了,又有如若老师珠玉在前。

阳春三月 发表于 2011-11-3 15:25:07


山菊JJ太棒了,耐心详细,就像傅聪说卓一龙是个能把桌子都教会弹琴的好老师,山菊JJ也是好老师。{:237:}
我从一头雾水变得有点豁然开朗了,继续努力消化,争取牢牢熟记。这还是基础的呢,以后的可咋办办?晕啊

山菊 发表于 2011-11-3 21:06:09

本帖最后由 山菊 于 2016-10-8 17:15 编辑

飞烟 发表于 2011-11-2 18: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几个句式记住了。我是个好学生(自己夸自己)。

飞烟果然是解人~~~期盼别人夸会很累,也很难坚持。自己夸自己,又轻松又自在:)

俺学诗也好些年了,兴致不但未减还越来越浓。自己想想,除了张中行先生说的对诗歌的那份‘情痴’,还有就是从来不跟别人(古人或今人)比。比来比去的多累啊,俺一般只跟自己比~~~今年比去年有进步就值得开心!

俺个人的乐趣主要在成诗的这个过程~~~灵感,构思,谋篇,造句,炼字,然后是逮着机会就翻晒修改~~~赫,其乐无穷:)

http://www.sou-yun.com/

山菊 发表于 2011-11-4 12:25:27

本帖最后由 山菊 于 2011-11-3 23:33 编辑



4)。平仄的查对及其它

到目前为止,我们都是用‘普通话’在说‘平仄’。如果你觉得这就够自己用了,那就打印一份或者买一本以普通话为准的韵书,在同一个韵部里挑选韵字,诗写成发到论坛时只要注明是‘新韵’就可以了。就我在网上晃悠几年所见,绝大多数诗词论坛都不排斥用新韵写诗。

我觉得写诗其实是件很个人的事,应该是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吧。如果你懒得查韵书,就按自己的口音和感觉写也没什么大不了~~~翻翻我自己中学时涂抹的那些句子,好多还是按方言押韵的呢:))

当然立志要做‘诗人’的又另当别论了~~~想把自己的作品‘推销’出去并得到社会的重视,总得研究一下读者群甚至大众的口味对吧?只是俺觉得把一个爱好整成事业好是好,就是太累了。所以山菊学诗的目的呢不为做‘诗人’,就因为从小喜欢这种抒发情感的文体,另外也想给将来的退休生活培养一个需要动动脑筋的业余爱好,或许可以减少得老年痴呆的几率:)

不过,俺一向对自己的要求是学什么争取像什么~~~比如学做菜,第一次试验新菜,多半会认真照菜谱做的,有了心得之后才图谋篡改。学作近体诗,自然也是跟着老师从《平水韵》开始。其实慢慢地练习熟练之后,用什么韵将不再成为问题:)

使用韵书,不止是查对句末需要押韵的那个字。实际上,经过上一节那首七绝的‘推导’过程,相信你已经明白了:格律诗里的每一个字都是有平仄要求的。

只不过有的要求严一点~~~比如‘节奏点’(即2、4、6位置)上的字和句末那个字,不能随便‘破律’(就是该平的时候仄了,该仄的地方平了),万一非破不可,也得有一定的补救措施,也就是所谓的‘拗救’~~~这类写诗的技法,我们可以等闯过了‘平仄关’再慢慢学习。

有些位置的字平仄要求比较宽松~~~尤其七言的第一个字,基本上是‘平/仄’都可以,第三个字和第五个字‘论还是不论’要看所用的是哪一个‘标准句式’,否则又会犯‘孤平’啥的~~~赫,别着急啦,这些规则不用专门去记,随着实践的增多你会慢慢领会的。

如果你按前面的定义写成了一首格律诗,立意、章法、修辞等更深一层的诗法技巧等我们先不去管它~~~初学嘛,咱得先学会走路才能学跑对吧?若想知道它合不合律~~~也就是它的平仄排列是否符合这四个‘标准句式’和那‘三条规则’~~~该怎么办呢?

也许曾经有人告诉过你:没办法,得背韵书,记住每个字所属的韵部!嗯~~~读过《红楼梦》的朋友不知道还记不记得这个情节:那呆香菱‘正在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的背韵书时,探春隔窗笑说道:“菱姑娘,你闲闲吧。”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错了韵了”~~~’。

网上还真见过教人如何背《平水韵》的方法~~~虽然都是用心血写成的经验之谈,但对俺这种愿意用功却喜欢偷懒的人来说,还是不太实用。

记得刚开始学格律时也是不好意思问人的。于是打印了一份《平水韵》,一个字一个字的慢慢查对。后来实在太累,正好刚读完王朔的几篇小说,于是鼓起‘我是新手我怕谁’的勇气,贴到论坛让人家‘砸’!也幸亏这一番‘勇敢’,居然感动了老师,才有了后来的际遇:))

闯过平仄关之后,某次查资料时偶然发现网上原来早有雷锋,写了查对平仄的软件。这下可轻松多了!最先找到的是这个查对句子平仄网站 (许久没用,这个网站现在的广告有点烦,请小心使用):

@平仄显示@
http://book.5ilog.com/cgi-bin/mz/poetry/dispingze.asp

一次只能输入一行,只要把绝句的四个句子排成一行就可以一次查对了:
淡雨轻敲冷寂秋,枝疏叶落满荒沟。他乡但见人消瘦,一曲离歌试解愁。
仄仄平通仄仄平,平通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注:“通”表示该字是多音字,平仄需要根据语意来判断。“?”表示该字没有收录。

大家看见没有~~~兰梦妹妹这首诗,我们是根据普通话来定的平仄,查下来竟然完全符合古韵!所以根据俺这些年的实践经验~~~咱们就按普通话起草,若运气不好碰上个把不合古韵的,查出来再做调整就是了。

这个工具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查每个字所属的‘韵部’。在已经显示出‘平仄’的页面,你的诗句都成了蓝色。只要点一下单个的字,就会有新页跳出来,上面列着这个字所属韵部的所有韵字。我点了一下第一句末尾的‘秋’字,得到的结果如下:

和字[秋]诗韵相同的字
第12部 平声 十一尤
尤邮优尤流旒留骝榴刘由油游猷悠攸牛修羞秋周州洲舟酬雠柔俦畴筹稠丘邱抽瘳遒收鸠搜驺愁休囚求裘仇浮谋牟眸侔矛侯喉猴讴鸥楼陬偷头投钩沟幽纠啾楸蚯踌绸惆勾娄琉疣犹邹兜呦咻貅球蜉蝣蝣辀帱阄瘤硫浏庥湫泅酋瓯啁飕鍪篌抠篝诌骰偻沤(水泡,名词)蝼髅搂欧彪掊虬揉蹂抔不(与有韵“否”通)瓿缪(绸缪)

这个功能可以帮助你在先有了一句带韵脚的诗句后,挑选合适的韵字来完成剩余的诗句。用这个办法,可以先保证了我们的格律诗不会‘错了韵了’。上面‘秋’所属的韵部叫‘下平十一尤’,红色的就是我们做例子这首七绝所选用的韵字。

现在让我们用这个工具,再检查一下王之涣那首估计一大半中国人都背诵过的五绝: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通仄仄平平。

‘白’按普通话是‘平’,这里却划入‘仄’。这是因为‘白’就是古韵中的所谓‘入’声字。我们在前面提过,‘入’声字在今天的普通话中已经没有了,它们都散入普通话的四声之中。比如说‘客/脚’古韵是入声,普通话则分别读第四和第三声。不过按照我们学过的方法划分仍为仄声字,所以不会有问题;成问题的是散入普通话一二声(阴平阳平)的那些‘入声字’。比如说‘独/蝶/竹/白/石/合/洁’等等~~~如果你把这些字放到格律诗中该'平'的位置,按古韵就算出律了。

所幸的是,这些字毕竟是少数,咱们也不用专门去背诵它们。还是那句话:多写,多请教;一边挨‘砸’一边就记住了;何况这不还有网上工具吗:)

后来找到的这个可以检查整首诗平仄和韵脚的网站我也常用:

@格律校验@
http://www.sczh.com/sczh/mcheck.asp

这里还可以选择查对‘新韵’~~~有两种:‘诗韵新编’和‘中华新韵’,我都没有研究过,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用。左边还有个‘查同韵字’的功能~~~在小窗口里打入要查的字,再从三种韵书中选一个,点击‘查同韵字’,便可以得到这个韵部的其它字。仔细查看,这个网站除了">‘格律校验’,还有‘诗词搜索//在线字典//诗词资料’等工具,用起来挺方便的。
还有一个很有用的网站就是写‘作诗机’软件的‘稻香老农’的,那里不少工具都很好用:

@稻香居@
http://www.poeming.com/web/index.htm

需要提醒的是~~~工具也是人做的,难免有疏漏和错误。使用时自己要多留心,慢慢就有经验了。


这两节需要些时间消化~~~最好能用笔多划拉几下。再熟悉一下工具的使用(可以检查修改自己的旧作啥的:)。回头我们再一起来‘推导’一首律诗的平仄,复习巩固一下前面学过的东西;最后再小结一下需要记住的规则,这篇小文就可以结束了:))


guagua 发表于 2011-11-4 12:39:24

guagua 发表于 2011-11-2 21: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像是读懂了。容我慢慢消化。
看图题诗对我难度太大了,又有如若老师珠玉在前。 ...

谢谢两位老师的鼓励。既然上了老师们的课了,再难也要学下去。

guagua 发表于 2011-11-4 13:30:28

才发了帖子,就升级了。哈哈。
不过这诗词/对联水平,还是小学生。

文勖 发表于 2011-11-4 14:26:40

山菊 发表于 2011-11-4 12: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4)。平仄的查对及其它

到目前为止,我们都是用‘普通话’在说‘平仄’。如果你觉得这就够自己用了, ...

要结束了?有点不舍哟!

guagua 发表于 2011-11-4 14:50:48

纯理工思维,非喜勿读。

七言的四个‘标准句式’:

A)仄仄平平仄仄平
B)平平仄仄平平仄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X,Y为其中任意相邻两句,有如下规律:

定理1. 如X,Y为一联,且Y的最后一字为平声。
则在X给定时,Y具有唯一性。
证明:Y的最后一字为平声时,其只能是A或D。因A,D平仄相对,在X给定时,A,D中只能有一个与其匹配。

定理2.如X,Y平仄相粘,且Y的最后一字为仄声。
则在X给定时,Y具有唯一性。
证明:Y的最后一字为仄声时,其只能是B或C。因B,C平仄相对,在X给定时,B,C中只能有一个与其匹配。

对于七绝平韵式,可选用A,B,C,D中如何一句开始。
因第一句与第二句为一联,且第二句最后一字为平声。
根据定理一,第二句是唯一的。

因第二句与第三句平仄相粘,且第三句最后一字为仄声。
根据定理二,第三句是唯一的。

因第三句与第四句为一联,且第四句最后一字为平声。
根据定理一,第四句是唯一的。

故对于七绝平韵式,当第一句句式选定时,二,三,四句的句式也就唯一确定了。

首句仄起入平韻式
A)仄仄平平仄仄平
D)平平仄仄仄平平
B)平平仄仄平平仄
A)仄仄平平仄仄平

首句平起不入平韻式
B)平平仄仄平平仄
A)仄仄平平仄仄平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

首句仄起不入平韻式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
B)平平仄仄平平仄
A)仄仄平平仄仄平

首句平起入平韻式
D)平平仄仄仄平平
A)仄仄平平仄仄平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

guagua 发表于 2011-11-4 14:55:17

从上面的例子还可以看出,只有第一句具有决定唯一句式的功能。
只给出第二,三,四中的一句,都不能唯一确定四句的句式。

山菊 发表于 2011-11-4 20:54:55

本帖最后由 山菊 于 2011-11-4 07:56 编辑

guagua 发表于 2011-11-4 01: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从上面的例子还可以看出,只有第一句具有决定唯一句式的功能。
只给出第二,三,四中的一句,都不能唯一确 ...

只给出第二,三,四中的一句,都不能唯一确定四句的句式~~~赫赫,推理过程不错,结论却是错的:)

我虽然也属理科,但没有学过逻辑学。所以只知道你的这个结论有问题,但不知道漏洞在哪里。

下一节我要展示的就是我2006年学写律诗的平仄推导过程~~~你会看到我最先写出来的句子被安排在第三句。然后再根据‘粘/对‘的两条规则(就是需要记忆的第三和第二条),向上推导出前面两句的平仄;向下推导出后面五句的平仄。

瓜瓜也可以自己先试试~~~比如选A) 做第二句或者第四句,然后考量这两个因素前后推导:

1。新句子是否处在该押韵的位置~~~决定最后一个字的平仄?
2。新句子跟邻居的关系~~~该‘粘‘还是该‘对’?

熟练以后就会发现,只要先决定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再根据‘粘/对‘规则看第二个字的平仄,很快就会发现,在这四个标准句式中,每次都是只有一个句子符合你的要求:)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诗词入门】勇闯平仄关~写给初学者(91楼: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