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风中虎 发表于 2011-10-27 02:03:22

山菊 发表于 2011-10-26 10: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 什么是‘格律诗’?




学习中,确实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以前没认真学格律,写顺口溜的时候都觉得别别扭扭的。用这些规则来引导一下,果然好多了。山菊姐姐能简单解释一下为何要遵循这样的规则嘛?为何这样做声音和文字都会变得很美呢?

板筐 发表于 2011-10-27 05:41:20

俺内向,搬一个小板凳坐后排听。不过,还是没忍住举手问一个题外的问题,秋老师说到的那个“读书无用”的年代真让俺迷茫。许多人都跟秋老师一样说是那个年代不能念书,不让念书,俺就纳闷,俺们经过的是不是同一个国家的同一个年代。俺那地方不发达,俺挺大的了才入学,可是记忆中从来没有不鼓励学习的时候,老实说,俺这人特别懒,年龄越大越懒,现在脑袋里剩下的比较扎实的东西还都是早年、那个读书无用的年代里留下的呢。

如若 发表于 2011-10-27 06:44:23

偶也来补课。写得好啊。俺就没有这种精神。。。

如若 发表于 2011-10-27 06:45:22

小渊 发表于 2011-10-26 21: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iu和ui:
汉语拼音中,iou在跟声母相拼时简写成iu,自成音节时,写成iou.
uei自成音节时写成uei,跟其它声 ...

小渊真厉害。学习了。这下你可真正成了偶的老师了。。。佩服一下。

小渊 发表于 2011-10-27 07:39:35

如若 发表于 2011-10-27 06: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小渊真厉害。学习了。这下你可真正成了偶的老师了。。。佩服一下。

若若啊,才说过,俺是瞎忽悠啊。
咱可是同学啊,俺也脚定,跟姐姐认真学习来着。
因为俺这课就没好好学过。

板筐 发表于 2011-10-27 10:25:03

学生又有一个问题。老师说了半天,这平仄如何是个关,到底啥地方难嘛

山菊 发表于 2011-10-27 10:56:49

本帖最后由 山菊 于 2011-10-27 06:51 编辑


(二) 关于押韵

写诗要押韵,跟麻婆豆腐要有辣椒花椒才好吃一样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虽然追求自由的新诗越来越趋向于不押韵,但那些读着流畅的新诗,韵脚还是随处可见的。如果我说格律诗比自由体的新诗更容易让人记住,也许你不会反对吧?这么说吧,若是我们在大街上随便拦个成年人(当然是在中国:),问他/她是否能立马背出一首完整的诗来~~~恐怕脱口背完‘白日依山尽’或‘床前明月光’的人,会比能背诵‘雨巷’或者‘再别康桥’的要多得多吧? 

若是你问为什么?科学的道理我说不出,这个也不是且不能是我们可以在这篇读物里解决的问题。不过咱们可以很简单地‘想当然’一下吗~~~古典诗词,因为句式大多整齐有规律,而且严格押韵。有韵读着就顺口,顺口当然就容易记忆啦对不对:))


什么是韵?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同声相应谓之韵”。我们都说普通话,应该知道汉字的发音是由声母和韵母两个部分组成。一个韵母与不同声母结合,可以拼出许多不同的字音,如韵母 ‘i’ 可以跟不同的声母组合:


xi(西)、di(低),ni(泥)、ti(蹄) 、di(堤)


这些具有共同韵母的字,就是诗词中所谓的同韵字了~~~或者说它们都属于同一韵部。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认出,这五个字都是我们上一节中举例的那首七律‘钱塘湖春行(白居易)’中的所有‘韵脚’。

诗歌的‘押韵’,简单说就是把属于同一韵部的字,安排在诗中的特定位置。这个位置就我们重点学习的近体诗(格律诗)而言,非常非常的容易记忆~~~都在句子尾巴,所以又叫韵脚:)

对‘押韵’这个概念还比较生疏的朋友,如果你有时间,不妨给上一节例诗的最后一个字标上汉语拼音,试试把剩下三首诗的韵脚找出来。一来熟悉一下‘声母’和‘韵母’的不同组合;二也复习一下格律诗所要求的,需要押韵的句子都在什么位置。(如果你肯边读边动手动脑,闯这个平仄关绝对是小菜一碟:)

我的笔记里还有一段网络老师有关‘押韵’的文字,比较符合简单明了的要求,俺就偷个懒全文照抄在这里,给大家做参考吧:


=================================================

再说说韵部。诗是要压韵的,个人认为不管是新诗还是旧体,都要有韵脚。现在有很多新诗几乎没有韵,写的和断行的散文一样,我到不很以为然。前面说了,格律诗逢偶句,也就是2、4、6、8句是要压韵的,而且要压平声韵,这个韵要压什么?怎么压?下面我们说说这个事。


音韵学家把古韵分为三种,一个是上古韵,就是《诗经》《楚辞》里的韵脚。上古韵是没有韵书的,是后人根据先秦、两汉的的古诗主要是先秦的古诗总结的。上古韵我们先不说,因为暂时也用不到。


另一个是中古韵。在西晋末年发生了五胡乱华的事,天下纷争,民族大融合,当时语音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个大概就是中古韵(或说语言)产生的原因。到了隋朝, 有个叫陆法言的人和其他几个哥们一起商量要总结部诗韵,后来陆法言根据那天他们哥们八个的聊天记录编纂了《切韵》。《切韵》就是中古韵的标志,后来经过数次修订,到了南宋时期,金朝王文郁修订《切韵》,就成了今天大家所常说的《平水韵》,也就是现在大家习惯用的诗韵,或叫古韵。


《平水韵》里把字分为平、上、去、入四声,106个韵部,其中平声韵30个,我们写诗一般是按这30个平声韵来压的,而平仄也是根据《平水韵》里的四声分类来区分的。


还有一个是近古韵,也就是元曲的韵部,这里和格律诗没有太直接的关系,所以忽略。还有一种就是今天的普通话韵部,这个大家应该很熟悉的,就不用我饶舌了。

(作者:坐看云起)
==============================================================


文中这个‘普通话韵部’就是网上常说的‘新韵’了。咱们作为初学者,可以自己考虑选择《新韵》还是《平水韵》来作诗。从我在网络诗词坛晃悠了几年所见,绝大多数坛子都不反对使用《新韵》也就是‘普通话韵部’~~~你只要在题目上标明是新韵就不会被砸的。但是有一点要特别注意:你的作品中《新韵》和《平水韵》不要混用~~~就是同一首诗里有些字的平仄依《新韵》,另一些字的平仄又依《平水韵》,这样的作品是要被算作不合规则的。


说了半天这‘韵’那‘韵’的,到底‘韵’长啥样,‘韵部’又是咋回事呢?

感谢网络,各种韵书,一搜就得。还没见过《平水韵》长啥样的,请点这个连接:
http://www.aswetalk.org/bbs/thread-6221-1-1.html

而决定选用普通话写格律诗的诗友,可看这个连接里的《中华新韵》:
http://www.aswetalk.org/bbs/thread-6222-1-2.html

那韵书里写的什么‘一东/二冬’或者‘一麻/二波’的,就是所谓‘同韵部’了~~~这样叫大约是为了分类方便,没有什么具体意义的。我们应该记住的是:

不论你选择新韵还是古韵,每一首合格的格律诗(或叫近体诗),所需要的韵字都应该属于同一个韵部。
韵书里这么多字儿乱七八糟的堆在一起,好多还不认识,初看怪吓人的。记得当时俺打印了一份,常常为查对一个字的平仄找得眼睛发花。不过做事寻找偷懒之法是俺的一大乐趣(有‘懒人菜谱’为证:),学诗自然也不例外。再一次感谢网络~~~用句时髦的话:只有想不到的,没有找不着的!请你稍安勿躁,等到后面具体示范俺的诗都是怎么‘诌’出来时候,再跟你分享俺的‘偷懒’之方:))

张中行先生《诗词读写丛话》中的《旧韵新韵》,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作为参考读物。这都是前人的经验和感悟,第一次读不能全懂没有关系。过一段时间再回头重读,又会多几分领悟的。张先生一共作了七个方面的阐述,算是他个人的一种选择罢。当然我们也都有充分的自由选择用什么样的韵作诗。而我个人的决定是跟着张先生选择~~~因为老先生说了比较偷懒吗:))

连接在这里:
http://www.aswetalk.org/bbs/thread-5799-2-1.html

请重点阅读23楼和26楼!!

学习某项技能或知识,俺的经验是要就单个主题多做横向阅读。如果你还有时间,可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摆渡一下,寻找答案。比如俺查询了一下‘什么是韵’,找到这篇文章可做为辅助阅读材料:
http://tieba.baidu.com/f?kz=116445031

今天的内容够消化一阵的了,如果看到俺有没写明白的地方,尽管提问。就算偶答不出来,这里还有很多经验丰富的老师哪:)

{:soso_e160:}http://cache.soso.com/img/img/e160.gifhttp://cache.soso.com/img/img/e160.gifhttp://cache.soso.com/img/img/e160.gifhttp://cache.soso.com/img/img/e160.gifhttp://cache.soso.com/img/img/e160.gifhttp://cache.soso.com/img/img/e160.gifhttp://cache.soso.com/img/img/e160.gifhttp://cache.soso.com/img/img/e160.gif













阳春三月 发表于 2011-10-27 12:50:15



{:237:}{:237:}{:237:}

山菊JJ孜孜不倦,还送那么多咖啡给学生,学生木啥送的,只有送花了

小渊 发表于 2011-10-27 13:23:59

这些具有共同声母的字,就是诗词中所谓的同韵字了~~~或者说它们都属于同一韵部。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认出,这五个字都是我们上一节中举例的那首七律‘钱塘湖春行(白居易)’中的所有‘韵脚’。
------------------------------------------------------------------
举手:老师姐姐这段有个笔误,应该是这些有共同韵母的字,就是同韵字。


学生罗嗦几句给童鞋们听哈:

汉字比较特殊,一般是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

而每个音节都具有:声\韵\调三要素。

声母就是音节前的辅音,比如fang中的f.
韵母就是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如fang中的ang.

之所以跟大家罗嗦这些,是因为,大家以后读诗、写作可能会遇到一些比较独特的语汇
比如双声词:淋漓、 踌躇、 犹豫、 流利、慷慨、 吩咐、 崎岖,这些词的声母前后
是一样的,如果上联出现双声词,下联相应的位子也应该双声。


再比如叠韵词,如:烂漫、傀儡、辗转、腼腆 、沙发、从容、葱茏、葫芦、糊涂、匍匐、灿烂、蜿蜒、
苍茫、朦胧、苍莽等,这些词的前后韵母一样。

文勖 发表于 2011-10-27 14:42:21

山菊 发表于 2011-10-27 10: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二) 关于押韵

写诗要押韵,跟麻婆豆腐要有辣椒花椒才好吃一样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虽然追求自由的新诗越 ...

孜孜不倦,认认真真,可赞的山菊老师!

板筐 发表于 2011-10-27 19:19:35

小渊 发表于 2011-10-27 13: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些具有共同声母的字,就是诗词中所谓的同韵字了~~~或者说它们都属于同一韵部。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认出, ...

小渊老师说的,对着nie!俺老怀疑不少的叠韵词是老早老早时候的汉语复声母消失以后留下的痕迹呢。

小渊 发表于 2011-10-27 19:41:37

板筐 发表于 2011-10-27 19: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小渊老师说的,对着nie!俺老怀疑不少的叠韵词是老早老早时候的汉语复声母消失以后留下的痕迹呢。 ...

能得到古古师首肯,高兴一个先。
以前看到过苏轼一首诗,好像全是用双声、或同声词写的,诗一般化,俺木背,今天找不到了。

小渊 发表于 2011-10-27 19:42:23

板筐 发表于 2011-10-27 19: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小渊老师说的,对着nie!俺老怀疑不少的叠韵词是老早老早时候的汉语复声母消失以后留下的痕迹呢。 ...

老师说的复声母指的是什么?

板筐 发表于 2011-10-27 19:54:39

小渊 发表于 2011-10-27 19: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老师说的复声母指的是什么?


比如kl(kr),一直觉得上古华夏人的语言有这个声母,比如“角”可能是个“klok”的音, 复声母消失以后,“角”这个意思就说成了类似于“kolok”,再写成汉字就是两个:“角落” 而到了北方俗话里就是“旮旯”.山西话里面这种词很多。
此外,“京”的读音也许类似klyong,后来分化为两个音:kyong和lyong,所以现在以“京”为声旁的字有的念“jing”(鲸、惊,来自king或者keng、kong,kiong,kiang之类),而有的念liang(晾、凉、谅)。

山菊 发表于 2011-10-27 19:58:00

小渊 发表于 2011-10-27 00: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些具有共同声母的字,就是诗词中所谓的同韵字了~~~或者说它们都属于同一韵部。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认出, ...

嗯嗯,赶紧改~~~赫,有小渊和筐师傅掠阵,这下俺可以放心胡侃啦!

连绵词和双声词,躬师曾经给俺答过疑的~~~等说完平仄,俺回去找找搬过来:)

板筐 发表于 2011-10-27 20:00:27

本帖最后由 板筐 于 2011-10-27 20:03 编辑

若说按中古音押韵,按中古音判断安排平仄,现代人确实有困难,是个问题,因为语音演变很大。但平仄的规则本身不成问题,只是被网络上好卖关子或者好为人师者给炒作成了问题。

小渊 发表于 2011-10-27 20:02:47

板筐 发表于 2011-10-27 20: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若说按中古音押韵,按中古音判断安排平仄,现代人确实有困难,是个问题,因为语音演变很大。但平仄的规则本 ...

平水韵就够用了,太脱离了,就成做学问了,不是玩啦。

小渊 发表于 2011-10-27 20:03:33

山菊 发表于 2011-10-27 19: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嗯嗯,赶紧改~~~赫,有小渊和筐师傅掠阵,这下俺可以放心胡侃啦!

连绵词和双声词,躬师曾经给俺答过疑 ...

姐姐不怪小渊唐突,俺就大胆直言啦。:hug:

山菊 发表于 2011-10-27 20:06:30

本帖最后由 山菊 于 2011-10-27 07:11 编辑

板筐 发表于 2011-10-27 07: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若说按中古音押韵,按中古音判断安排平仄,现代人确实有困难,是个问题,因为语音演变很大。但平仄的规则本 ...

同意!看行者的诗可见一斑~~~这篇体会用这个题目不过是做一回标题党,其实俺在‘写在前面‘那节已经申明过了:平仄,它根本不是‘关’!

万里风中虎 发表于 2011-10-27 20:29:08

万里风中虎 发表于 2011-10-27 02: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学习中,确实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以前没认真学格律,写顺口溜的时候都觉得别别扭扭的。用这些规则来引导一 ...

看来这就是中国文化美感的问题,在这个文化背景下,遵循这些规则就能感觉到喜悦。真的很神奇!谢谢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诗词入门】勇闯平仄关~写给初学者(91楼: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