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医保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相关日志

分享 好文留存 ZT 这顿还没吃饱,恍惚间已然看见当年公社食堂的影子鸟。写在天朝医保已覆 ...
热度 12 老杨 2012-8-31 15:12
谈这个话题之前,首先说明两个概念。 一个是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概念。 在技术进步的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必然优先增长。 提出这一概念的列宁同志认为,如果技术进步,单位劳力操纵机器的数量增多,资本有机构成(不变资本与工资的比例)上升,那么,发展最快的是生产机器的生产资料;其次才是生产消费品的生产资料;而最慢的,则是消费品的生产。 产品价格的 构成通常是生产资料成本+……+劳动者工资。其他生产要素占价格构成的比例越大,就意味着,劳动者工资占消费品价格的比例越来越小。这也意味着,在社会发 展过程中,最尖端的消费品与劳动者收入的差距,总是越来越大,这不单纯是因为收入差距扩大而造成的。因此,虽然过去20年间,同一款电视机和电脑的价格几 乎每个月都在跳水,但是最尖端的消费品,却离一般人收入越来越远。 另一个概念是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指一方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 医疗行为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疾病的客观性、严重性、复杂性、多样性等本质特征导致医疗保险成为道德风险发生频率最高、造成损失最大、又难以有效规避风险的险种。道德风险是医疗保险市场失灵的重要表现。 道德风险分为事前道德风险和事后道德风险。 事前道德风险好比知道自己要治疗大病的人,隐瞒病史投保。(这个问题在社保中不存在。社保本身有一定的社会福利性质,支持带病参保,支持参保人的逆选择。) 事后道德风险分为医方道德风险与患方道德风险。 医方道德风 险好比医生为了防止误诊、漏诊给自己造成的麻烦,过度检查,防御性治疗*;为了小钱钱真心甜,开大处方。患方道德风险则多带有患者的揩油心理。本身,人的 求生欲是无限的,只要有条件就要使自己和家庭成员接受最好的治疗是人类的天性和社会普遍的文化背景与道德背景。何况命是自己的,钱是别人的(其实钱早晚都 是别人的),拿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肯定能把事情办好,就是不太经济。 防御性治疗:医生为病人进行治疗、检查的目的不是完全出于对病人诊断和治疗的需要,而是保护医生不受到批评、指责。总之,防御性医疗行为是指医生为了避免医疗风险和医疗诉讼所实施的特殊医疗行为。 2005年的公文摘抄: 医疗保险改革的基本原则是:基本水平、广泛覆盖、双方负担、统账结合。 基本 水平,是指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要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财政和企业的承受能力有限,基 本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不能过高。一是基本医疗保险的筹资水平要根据财政和企业的实际承受能力合理确定。一个城市具体的筹资比例定多高,应主要以绝大多数用 人单位能够缴得起基本医疗保险费为准。二是基本医疗保险只能提供基本医疗保障。要根据“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基本医疗保险可以支付的医疗服务 范围和支付标准。 这两个因素在医保这个大背景下勾搭在了一起,就意味着,越是尖端的诊疗行为离参保人的收入就越远,而医保缴费比例是按工资来的;不管是医生还是患者,都有充分的动机追求最尖端的治疗手段,开支医保。因此,纵观各国社会医疗保险体制,钱不够花是主要矛盾。 想解决钱不够花的问题,通常有两个手段。一是开源,二是节流。 在我国医保 覆盖率已达到95%的情况下,开源的空间已经很小了。可能有人对这个数字发出“长这么大没见过选票”式的疑问:说我是做小买卖的,就没有;我老婆在私营企 业工作,也没有;我身边哪个公司雇佣了几千农民工,他们都没有。但如我所闻,本地的农村地区,村支书拿出当年收三提五统的劲头,挨家收每人每年20~40 元的新农合参合费用(所以,民工们也都是有医保的)。城市地区,所有户籍人口都可以自愿加入一年40块的居民医保,学龄儿童和本地就读的不论户籍所在地, 一律给上一年40元的居民医保。自由职业者如果能自付单位代缴的那部分,也可以加入职工医保。劳动部门现在管得很严,用人单位给不了最低工资标准不会有人 上门找麻烦,不给员工入医保肯定会有人上门找麻烦。这种情况下,你没医保可以怨政府,但是政府责任不是太大。好比街道大妈都把选民登记通知贴你家楼前了, 你还这辈子没见过选票,怨谁啊。同样的,医保也很难靠再抓几个人(年轻的精壮汉子优先)入伙来开源了。 二是节流。说到节流,广大人民群众肯定不想节无限扩大、已经脱离的医保目录,不想节在职职工88%、退休职工90%、农合在乡镇上90%的报销比例还有大病统筹、大病救助啥的*。肯定会在第一时间把目光聚焦在出厂价几块钱,医院售价百余元的神奇药价身上了。 *门 槛费(可以理解为最低消费)不算,只管医保报销范围内的。重大疾病比例更高,起步价通常是五万以上,但是有些地方执行较为坑爹。比如说前阵子说得很热闹的 农村先心病、白血病患儿医疗费报销90%,其实一些地方只报销70%,家庭困难的通过复杂的文书程序申请剩下30%的民政救济。而且一些地方还规定,只有 去定点医院治疗才能享受这一政策。个别定点医院不能令参保人员满意。当然这也已经是来之不易了,大病救助单是在全国人大,就有本系统一位老板跟一群人呼吁 了很多年。 当然,以本 人的阅历,可以告诉大家,虽然在国家即将收回因历史颁发给医疗行业的“奉旨讨饭”金饭碗或说是“私掠许可证”的背景下(还是刚才说的那位老板,开两会的时 候还说,因为不能“以药养医”了,医保也要补医方。结果,被网暴们用嘴轮了。须知,在目前很多公立医院财政拨款占总收入的比例在5%~10%的背景下,医 院要增加一元净收入,就要在患者身上增加十几元甚至更多的毛收入。要想降医疗开支,一定渠道和方式的医方补偿是必须的),药品和医疗器械、耗材等的价格可 以降一点意思意思,但是药价大幅度下降什么的,就是痴人说梦。当然阻力不是在媒体宣传中看上去占加价比例最大的药品流通渠道的末端,即医院和医生身上。出 厂家一元的药在医院卖一百元,即便有40元发生在了末端环节,末端环节的提价也是建立在从前一环节接手之后再按比例的加价之上的。没有之前涨上去的59 元,最后的40元末端环节根本拿不到。而之前的这些环节,在近年来的各个医改文件上,通常只有一句话、半句话的位置:“形容词+动词+药品流通体制改 革”。 药品流通体制的这些个环节养活了几百万人的既得利益集团。自从岷藩孙这个敢砸了上千万国家主人翁饭碗的反人民老右派下台之后,自从浑水摸鱼者放纵舆论环境 把水搅浑结果失去了统一口径的能力之后,对药品流通体制进行改革的历史机会已经永远错失了。 那么,医保就没有合理的节流方式了么?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先介绍一条目前推广范围比较大、引起一定社会反响的。 “总额预付”(Global Budget),是指根据一定区域内参保人数、年均接诊总人次数、次均接诊费用水平,测算一定区域内年度统筹补偿控制总额,经办机构定期预拨,实行总额控制、包干使用、超支分担的支付方式。 这种 支付方式会以前期医院总支出为依据,在剔除不合理支出后按年度拨付医院费用总额。在指定年度预算时,往往考虑医院规模、医院服务量和服务地区人口密度及人 口死亡率、医院是否是教学医院、医院设施与设备情况、上年度财政赤字或结余情况,通货膨胀等其中某一个或几个因素,或综合考虑因素,然后确定下一年度医疗 费用总预算,一般1年协商调整一次。 可以看到,这种付费方式对医院服务量方面有高度的控制权,医疗机构一旦采纳这种方式,对所有前来就诊的参保人必须提供医疗保险范围内的服务,因此,医疗机构会在总预算额内精打细算,控制过量医疗服务。 与此同时,在总额预算制下,医院预算制度一旦确定,医院的收入就不能随服务量的增长而增长,一旦出现亏损,保险机构不再追加支付,亏损部分由医院自负。 “总额预算、超支分担、结余奖励” 这一制度的 最伟大之处,是在医疗事故、医闹因素之外,又增加了医院“能者多劳,多劳多赔”的新渠道。这一制度简言之,就是医保部门按照一地区不同级别医院某专业科室 去年出院病人的平均花费,按照各家医院的级别,对一地区每家医院的某个专业科室的出院病人的花销进行限价。因为目前医保先进地区都已经实行了医保病人的即 时结算。门诊和住院病人,在医院发生费用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医保因素*。病人付钱时只付自己承担的部分,医保报销的部分由医院先行垫付,医院再与医保 部门进行结算。在总额预付的情况下,病人发生的超支费用,以及医方未经患方同意误用的自费项目,医保拒绝支付。因为这笔钱已经由院方在即时结算中为病人垫 付的费用,所以这就意味着医院和医护人员要为病人承担医保认定的不合理费用。 *作 为民生事业先进省,本地已经下了文件,要实现真·先诊疗后付费。不是以前先交押金再结账的“先诊疗后结算”。这一政策针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医保病人,因为基 层医疗机构本身需要自付的内容少,所以对医保病人干脆先看病后交钱。据说因为逃费要影响医保信用,得不偿失,所以先前试行的医院没有发生恶意欠费。真·较 高阶级社会主义医疗制度的黎明啊! 这似乎是个 好法子。医疗保险的医方道德风险就这样被拿住了。而患方道德风险,也会在医方的劝导下进行抑制。但在实际执行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医生因为没给病人开进口 药或更贵的药让病人披头盖脸臭骂一通,扣上一堆诸如“态度不好”、“医德败坏”、“就知道吃回扣”的帽子还算小事,骂这种话的基本都是本地的老住户,老病 号,老门规——要知道,如果不是当官的,不是高级知识分子,过了五十几岁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如人格改变(不懂人事或说老小孩)、记忆力减退、智力减弱的老 年痴呆症状,但又达不到确诊标准,咱不跟你一般见识——很多群众反应的医保病人求医难才是真正要紧的问题。至于这些医保病人求医难到了什么程度呢?从首批 开展总额预付制度并且执行效果较为理想,已经引来各地纷纷学习的滨海市*某领导收到了癌症晚期病人家属的来信,回复 “你的心痛也是大家的心痛” ,就可以窥得一斑。 *滨海市,天朝的罪恶之城!自萌化革命起,承担各类犯罪及社会丑恶事件(含领导干部包二奶)的发生地。 造成这一现 象的主要原因,姑且认为是一部分政策执行人好大喜功,脱离社会发展和医保建设的实际。先进而又高贵的新药和诊疗项目纷纷登上医保目录,医保目录空前扩大。 “报88%!报90%!”时政新闻上关于医保政策的黑体字大标题,体现了政策决定者以人为本的伟大情怀。单是看医保目录,不少地方的医保已经超脱了“保证 基本医疗需求”的初衷。在这种情况下,以单一病种平均花费制定的出院病人在院花费总额,超支是很容易的。如果该地的政策中,限价是平均数,医生可以估计 着,收几个总费用低的病人,来拉低一个总费用高的病人。如果是绝对数,只要有一人超标,就要扣钱,那么医院就真心难做了。可能有的观众刚打开电视机,我来 给大家介绍一下某地的医保住院病人花费上限:三甲医院。心内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6000元。中医科、皮肤科:4000元。妇科:一万一。 外科:最高三万三。大病统筹另算(所以冠心病急性发作一住院就要动员放支架,花上几万走大病,不然不出三五天就超出六千的标准,要医生放血了。支架滥用真 不都是图回扣啊……)。上边罗列的三甲医院医保病人限价指标高么?已经很高了,因为二级医院的标准比这还不如呢。至于拒收医保病人的其他原因,什么医院受 到床位周转率等考核指标的影响,并不是主要矛盾。要不然都是在东部沿海大城市,文学大师巴金巴老临终前在华东医院住了好几年,医院怎么没说啥呢。 医保即时结 算让广大患者更好的享受了医保待遇,但是,凡是即时结算的病人,却在接受次等的医疗,甚至直接被医院拒之门外。理由:他得的不是平均值能够解决的病;他得 了好几种病。当然,这一政策对医方不是完全的不近人情。“超支分担”的后边还有一个“结余奖励”。为了让先前因为种种政策严重对立的医务人员与自己统一战 线,虽然医保病人花过平均值的钱,你们自己承担,但是医保病人如果没有花到平均值,还能返给医护一点甜头。这个政策是近期推出的,效果和影响还有待在实践 中进行观察。但我总是觉得,这个政策的定制,大约是跟先前制定“以药养医”政策时有着相通的指导哲学。 当然,开弓没有回头箭。为了配合医保制度建设和总额预付的完善,规范化治疗方面的努力也在进行。医生治病不但在花费上要卡硬杠杠,在治疗套路上也将有所要求。各种临床路径、治疗规范的频频出台,就是为的这个。至于好用不好用,这就不好说了。 目前医保的 主要问题,其实还是党的八大确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级基本矛盾在医疗行业的一个体现。“我们现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 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会长期存在,但已经不是主要矛盾。”而且,这个矛盾已经让年轻的医保体制,出现了当年大跃进吃公产主义食堂的 苗头。并且,危机四伏的共产主义医保大食堂,随时面临着把锅还给大伙,各回各家做饭(家里也是无米下锅,做你妹啊!)的危险。 与因为管理 严格,在网络等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上有着话语权的城市居民颇有微词的城市医保不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亚克西的管理还是较为粗放的。过去的几年中,虽然业界都 说新农合不管事(报得少,尤其是对在大医院才能治的大病),但是这个能在家门口报销90%甚至更多的社会保险,还是为朝廷买足了仁义,赚足了口碑。受惠于 基层医院较高的报销比例,患者流向发生了可喜的改变。很多县医院在几年中规模扩张了数倍,动辄床位规模上千。不少乡镇卫生院因此积极开展新诊疗活动(当 然,因为纳入基本医疗,没有了经营压力的乡镇卫生院是越来越不思进取了),为了乡亲们90%的报销比例,请大医院的医生来动手术,着实提高了基层的医疗水 平。 但是,骗农合的问题不是严重,是相当严重。 很多地方的农合证件就是一个纸质的小本子,身份确认非常困难。不少农村群众又喜欢发扬一人掌握的社会公共资源在亲友关系圈中共享的光荣传统,一人有本,全村受用……当然,随着参保面的扩大,这种情况比较少了。于是,骗保的主体是医疗机构。 村医和乡医们造假造得不要太high,乡亲们的农合本直接放在村医手里,他们爱怎么写就怎么写,然后给乡亲们一些常用药和肥皂、洗衣粉之类作为回报。(城镇医保也有这种情况。一些医保定点药店的柜台里什么都有,医保部门时段性的睁一眼闭一眼,让他们为参保人员套现。) 民营医院的 吃相更是难看。之前某主管部门去邻近省城的某县城调查。去了某个新农合结算大户,一家民营医院。这家医院以出院病人数量和平均在院天数计算,至少需要五十 张以上的床位,才能收治他们之前获取农合给付的病人。医院院长满头大汗的领着检查团在医院里转,算上院长主张为病床的铺在后院一间没有窗户的库房中的几张 草席,才只有二十几张床位。检查团查了这家医院的参合病人的病历,都是女病人,都是一个病,都是一种治疗:宫颈糜烂,行契形切除术。于是检查团找到了主治 医生,发现这人拿的是助理医师执照……而在这位根本没有独立处方权的主治医生手下的住院医生,没有一个有证的。这些病人是怎么做的手术?答案想必就是“呵 呵呵”了。之后,检查团去了县里的农合主管部门,看他们是怎么工作的。只见一个中年民工打扮但又有些书卷气的男同志,坐在办公桌前。办公桌的两边,堆着厚 厚一摞的病历,每份病历上都搁着一个农合本。只见这位办事人员,仔细的把桌子一边的病历上的的农合本打开,瞪大眼睛盯着农合本上姓名一栏的位置,然后郑重 其事的端起附在农合本下边的病历,仔细核对了病历上的姓名,发现两个姓名一致,于是把审核好的病历放在桌子的另一边,在农合本上写写划划,并处理了相关的 文书工作,再把农合本放在之前的那份病历上边。检查团人员饶有兴趣的跟这位工作人员交谈了几句,发现这位乡土气息十足的工作人员,也就是有核对一下姓名的 本事了…… 新农合突出 体现了目前医保体系的监管不足。虽然这个问题城市里也同样存在,一群不懂医的领导关系户坐在办公室里想当然,给一线工作造成掣肘。但是,城市的问题远不如 农村严重。现在的问题好比自行车换上了摩托马达,但是闸没来得及买。对于这种情况放任自流,后果必然是财政压力。监管有难度,而收紧,则会导致社会动荡。 城乡医保各 自存在的两大突出问题,实际上是世界各国医保体系存在问题的缩影。以公立医院为主体的医保体系,医护的积极性低。以私立医院为主体的医保体系,抢钱太狠。 有关部门管多了,治疗的手脚受到限制,吃亏的总是屁民。有关部门管少了,治疗太大手大脚,造成医保超支,最后吃亏的还是屁民。 好吧,其实 节流的方法还有其他。祖国传统医学向来是在各个医改文件中被寄予厚望的。至于效果,中医大概在预防保健和康复方面确实有效。中医花很少的钱治好了某自限性 疾病*的新闻有。但是,死在知名老中医手下的发妻和教你打通任督二脉的喂牲厅长也发来了贺电。其他方面,因为近年的气候原因和工业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农产 品(没引入机械化生产)价格上涨,本地一名老中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的处方现在已经不比西医便宜了。 *自限性疾病,就是疾病在发生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能自动停止,并逐渐恢复痊愈,并不需特殊治疗,只需对症治疗或不治疗,靠自身免疫就可痊愈的疾病。(9成的非典和所有的甲流都是自限性疾病,有兴趣的同志在中招之后可以试一试自己抗过去。) 还有一招。 扩大供应量。提高基层医疗水平。本来基层看病并不贵,但是很多病是要搭上进京的火车票和住宿费才能看好的,基层群众的就医负担能不重么?基层医疗强大了, 很多常见病都能在基层便宜而又方便的解决(本来报销比例就高),不管是医保还是个人的负担,不都降低了么?基层医疗,补砖头盖大楼是容易的,账上有钱就 行。但是伟大领袖金正日同志教育我们说,革命事业的主体是人。大楼有了,还要有在里边工作的专业人员。还是先前说的那位人大代表,近十年一直在跟喂牲部呼 吁,建立临床医师培训制度。医学是门实践性强的科学,照本宣科学出来,没有临床经验也是不行的。医学生的第一份工作在不专业的小医院,终生的临床思维和诊 疗习惯受影响,水平肯定和大医院有差距。所以,毕业以后统统留在诊疗活动较规范的大医院当几年学徒再说。这样一来,医学人才的培养成本就上来了……本来学 制长,毕业以后家里就催着成家了,还要当几年也就是有生活费的学徒工……坑爹啊这是,谁还念医科啊?什么?像米帝那样,住院医的收入中产阶层的平均收入 ——每年三万米刀?你当天朝是米国啊?我们全国的锤子,还不顶人家一条航母……等你学出来混够火候,能拿到天朝中产阶层的平均数就不错。那么规定以后念医 科最好是富二代?富二代会下基层么?你当天朝是米国啊?全国差不多的发展水平。 在医务工作 者待遇方面,需要强调的是,自由主义经济学家认为,摧毁一个城市最好的方法不是空袭,而是制定最高房价、房租限价。按照这个思路,摧毁一国医疗最好的方 法,就是别让这国的医护过得舒坦,让医护的待遇低于拥有同等智力、才学的社会成员,恶化医护的社会地位与执业环境。在杀医事件伴随“缝肛门”、“八毛门” 横行的2012年,北大医学部、复旦医学院等传统名校的高考录取线,基本上低于该校平均录取线一百多分,而且招不满。处在临床教学一线的医护已经发现,新 来的实习生不论是悟性还是才华,都一年比一年劣化。自2003年以来,医学专业普遍存在着持续今的招生困难。这个专业早就不是往日的精英专业了。现在,最 一流人才的志愿,向来是投向金融和计算机。你愿意找个智商还没有修电脑的高的医生来修理你么?咱比电脑可复杂多了。 当然,行医 环境的恶劣,最先影响的还是招不来合格医护人员的基层医疗,吃亏的还是屁民。因为不管形势如何恶劣,医疗界的尖子还是会留几个在茁壮成长的。当无数病人跋 涉千里,从凌晨起就挤在远离家乡的大医院的挂号窗口,像春运买火车票一样体会着“一号难求”的时候,什么医保报销,什么“看病贵”,都不是考虑的首选。某 个有八家医学院校的省份,省城的大医院就不像华西、湘雅、广中山那样一支独大。那些省城大医院的医生,倒是盼着将来基层跟自己的差距能像一些兄弟省份一 样,拉得大一些。 借着这个话题,再说一下全民免费医疗。 现在我朝医疗支出占GDP的比重在4%多一些。( 领导讲话:按照世界银行的数据,一些发达国家的医疗服务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或超过10%,其中美国达到16%;一些发展中国家这一比重也达到6—8%,而我国目前的比重尚不到5%,卫生事业和医疗产业发展的前景广阔,在保基本的同时开发非基本领域的潜力很大。 )全免费必然要激励出大量需求的释放,番几倍就不好说了。 但是,全免费医疗到底要花多少钱,取决于全免费医疗能给参与者提供什么档次的服务。我认为,如果朝廷丧尽天良,全免费医疗拿三公经费完全可以实现。 在诊疗手段方面, 基层完全倒退回“一把草,一根针”的年代。反正百分之多少的疾病都是自限性疾病,不管也会好(包括感冒);百分之多少内科治疗手段都是安慰剂,用不用都那样。病人得了病,在一条街上的基层医疗机构靠上一阵子,病好不了,再向上级转诊。 转诊制度也 倒退回去,没有基层医疗机构的转诊信,上级医院的挂号员根本不给挂号。病人敢废话,挂号员直接脱了大褂,把病人用拖把打出去。一级只能向上转一级。一名病 人从发病到转诊到北京协和医院,需要经过村卫生室(社区医疗)、乡镇医院(地段医院)、县医院(区医院)、市级医院、省级医院这么几个环节。在火车站上班 或经历过春运的同志都知道,春运期间火车检票时间人太扎堆怎么办?让工作人员举着“某次列车在此检票”的牌子,领着这群人围着车站广场多转几圈,把一堆人 变成一队人,就不扎堆了。 当然了,既然是免费医疗,那就只管医药费,不管上北京的火车票。同时,为了缓解铁路部门的压力,转诊率要作为医疗机构的重要考核指标。能从县里跑到省城看病的,基本上都是在县委大院有过硬关系的。 大医院是医 疗开支过高的重灾区。在这个体制下,要加强管理。三级医院开比红霉素贵的药,需院长签字,药房才发药。CT什么的高端检查设备,全伦敦……啊不,是和伦敦 地位相当的某市,统共就配六台,防止重复建设浪费资源嘛,其他城市的配置方案照此类推。要接受检查得排队几年去等。外科系统的什么高频电刀啊、一次性吻合 器啊、封堵器,全停用。一刀刀的切,小心大出血;一针针的手工缝吧,当医生要有真才实学,而不是依赖现代技术。以前一名普外科医生一天开三四台手术,赶上 能拼命的,一天能主刀八九台。这样一来就得慢活出细功了,一天一台。医生这么有耐心的做,病人们更有耐心的等。你别嫌慢,心外科那边的主刀为了做一台先心 病介入封堵术,要花几十年才能培养出来一个看心电图到出神入化境界的心内科医生来替代C臂机,还得自己用甘油浸泡海棉头,加工出要用一万多人民币才能从厂 家买来的封堵装置。至于搭桥手术啥的,总督一级的才能享受。放化疗在很多医疗机构的广告和养生书上都被指责为谋财害命,这么害人的东西,在免费医疗体系中 也不会有了。有条件的,让家属献血维持着支持性治疗,从职业卖血人那里得了乙肝和艾滋啥的不管。没条件的,回家爱吃啥吃啥吧。 实施这样的全民免费医疗方案,不但省钱,还能激发起民众注意保健、预防疾病的积极性,三公经费投进去,妥妥的够了。 先前公立医疗系统形成的超标医疗资源和富余人员,就让他们重新组建为私营医疗机构,让这些社会多元主体办医的机构,用于满足个别社会成员的非基本医疗需求和更高层次医疗需求吧。 于是,关于天朝医保的未来,就是要么节欲,要么完蛋。
910 次阅读|3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4-24 10:25 , Processed in 0.025112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