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爱吱声 返回首页

duanjian的个人空间 http://www.aswetalk.net/bbs/?211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整理】中国历史的新解读

热度 28已有 1404 次阅读2019-1-11 09:01

最近读完了李晓鹏的《 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12卷,这本书的奇特之处,按照作者自己的话说是:一个经济学博士,为了研究政治问题,写了一本历史书。以下链接是他的一个讲座(https://tieba.baidu.com/p/4669175260?red_tag=2705378703),可参考。
回到这两本书,作者主要是使用一种新的历史观重新对明史进行解读,得出了大量与一般正史完全相反的结论。
这个历史观总体上还是“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因此“革命无罪,造反有理”,但同时又是“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由于作者并非历史学家,所以在考据和论证方面可能有很多不完善之处,但用一种新的框架去分析历史,对普通读者来说还是一件挺有意义的事情,有点“开脑洞”的感觉。
PS结合现在国内的形式,感觉这本书倒是蛮应景的,也许是我想多了。
以下是摘录的部分内容:
一、

回顾一下中国改朝换代的历史,再看一下世界上其他的古文明,有很大一部分都不是被更先进的文明征服的,而是被周边那些人口数量更少、武器装备更落后的野蛮民族征服的。这种落后征服先进的事情,本来应该是反常现象、偶然现象。但是翻开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它竟然是普遍现象、常见现象,这就不由得我们不去深思了。

它应该体现了文明兴衰的一个基本规律:任何文明都必然需要以某种政治经济组织结构为依托。一部分精英分子居于这个组织结构的上层,管理着数量占大多数的普通人民。随着时间的推移,精英阶层总会通过各种办法来扩张自己的特权,并且不断加强财富和特权的血缘继承。由于特权的增强和竞争机制的削弱,精英阶层的腐化堕落和整体素质下降不可避免,财富的集中也会日渐加强。于是“两头穷,中间富”的情况出现。精英阶层依靠特权天生衣食无忧,奢侈腐化,不思进取。公共资源大量进入个人或家族的腰包,国家政权能够调集的资源急剧萎缩,包括军事开支在内的公共服务严重短缺,人民苦不堪言,对政权离心离德,甚至出现大规模的内乱。而这个时候,就是外围的野蛮民族入侵,以小吞大的最佳时机。

简而言之,一切文明都会因为统治阶层腐化而走向衰亡。

二、

中国自从秦始皇以来,建立了一套郡县制国家管理机制,从而形成了一个具有很强独立性的官僚集团。这个官僚集团在社会资源分配中居于核心地位,它自己就是统治阶级,不需要依附于地主或者富商。它的清廉高效可以创造伟大的盛世,它的腐败堕落就能毁灭一个帝国。 这个官僚体系的运行,不能完全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思路去理解它。作为标准的上层建筑,它相对于对经济基础的独立性非常强,可以适应不同的经济基础,也可以反过来决定经济基础的形态。
三、
我读中学的时候,被告知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是清朝的太平天国起义,也有一种说法是明末的李自成。之所以是最高峰,是因为他们比较明确地提出了均分土地的口号。太平天国有《天朝田亩制度》,而李自成则喊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

如果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就是这两场失败的起义的话,那不是在歌颂农民起义,而是在大大地贬低农民起义。按照这个逻辑,农民起义就只能搞破坏,不能搞建设,要建设还是只能依靠地主阶级。

这样的观点是不对的。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最高峰,显然是元末农民起义。它取得了完全的胜利,推翻了一个腐败反动的旧政权,赶走了蒙元统治者,让一个贫农、乞丐当上了皇帝,一大群底层出身的英雄人物进入帝国统治阶层,建立了一套有利于底层人民权利保护的法律制度。农民起义的英雄们共同建立了一个伟大繁荣的帝国,开拓了西洋商业贸易,建立了海陆双重霸权,让明帝国成为全球手工业和贸易经济中心,存在了长达275年之久。农民起义的最高峰就应该是这个样子,这才能叫最高峰,辉煌得让后人只能仰视。

元末农民战争是最高峰,那第二、第三、第四高峰呢?

第二高峰应该是秦末农民起义。普通农民出身的刘邦最后统一中国当上了皇帝,建立了伟大的西汉王朝。

第三高峰应该是西汉(王莽新朝)末年农民起义,平民出身的刘秀最后统一中国当上了皇帝,建立了东汉王朝。从改朝换代的角度来看,西汉和东汉的皇帝虽然都姓刘,刘秀也确实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但这是两个朝代,不能合成一个汉朝,算王朝寿命得单独计算。因为经过农民战争对统治集团进行了彻底地换血,皇帝姓刘与否是无所谓的。而王莽篡汉建立新朝,虽然皇帝不是一家,但新朝和西汉可以算成是一个朝代,因为统治集团还是那拨人。

第四高峰是隋末农民起义。李唐政权是一个关陇军事贵族和农民起义新贵联合执政的政权,有很多政策措施是很能够代表底层人民利益的。李世民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儒家士大夫和民间都一致认为是圣贤君主的皇帝。不像宋仁宗、明孝宗这种,士大夫把他们捧上天,人民群众没感觉。也不像朱元璋、万历皇帝这种,人民群众很认可,士大夫又把他们骂死。

李世民死后,关陇军事贵族的代表长孙无忌跟传统的门阀贵族代表褚遂良等人结合,试图架空李唐皇权,重新恢复门阀贵族与皇帝共同治理天下的局面。皇帝李治和平民出身的后妃武则天联合起来,并且得到了农民起义新贵徐世绩等人的支持——他此时掌握着军权,打压关陇贵族和传统门阀家族。李治死后,武则天大规模任用酷吏清洗这些旧贵族,发展壮大科举制度,从平民子弟中选拔人才进入政府。最后,代表农民起义新贵的一方取得了胜利,彻底镇压了旧贵族,开创了盛唐时代。

中国古代经济最繁荣、文明程度最高、最辉煌的四个大一统朝代:西汉、东汉、唐朝、明朝,都是农民革命的胜利成果。底层革命是推动中国古代社会进步的最伟大的力量。底层人民的革命不仅能够砸烂一个旧世界,还能建设好一个新世界。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我们才能够理直气壮的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是底层革命的胜利成果。今天所谓中国经济奇迹中国崛起这些让其它国家看起来大惑不解的现象,其实就是中国底层革命胜利以后的必然结果,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不值得大惊小怪。新中国再现两汉、盛唐和大明的辉煌是没什么问题的。需要担心的是它在再现辉煌之后,会不会也跟这些王朝一样,因为统治集团的腐败堕落而开始走下坡路。

四、

有人以为,明朝的文官们对抗皇权所争取的,是一种“君主立宪政体”,代表了历史进步的方向,这是错误的。并不是只要对抗君权,就叫君主立宪。中世纪的教皇也在对抗君权,认为应该用教法统治全世界——至少是欧洲,因此跟各国的国王展开了长期的斗争,甚至是战争。难道教皇也是在搞“君主立宪”吗?

限制君权是不是进步,关键要看立的这个“宪”是个什么东西。如果这个“宪”是为了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那就是进步;如果只是为了保护腐败的官僚集团的特权,那就是极大的退步。

以理学激进派东林党人为代表的宋明理学士大夫们,把强化“君臣父子,尊卑有序”的宗法体制,作为救国救民的灵丹妙药,这完全是反历史潮流而动的。他们所争取的事业,不是“君主立宪”,而是“政教合一”,让宗法名教凌驾于世俗政权之上。世俗政权的责任是提供国防、救灾、兴修水利、维护治安等公共服务,而东林党人则认为这些都是细枝末叶,最重要的是排斥一切异端思想,存天理、灭人欲,所有人都严格按照宗法原则生活,这样一切问题就自然迎刃而解。这也跟中世纪的罗马教廷理念完全一样。

东林党人的伪善,也和中世纪罗马教廷一样:用最高的标准去要求人民,自己却背地里腐败得一塌糊涂。他们所代表的政治势力,是中国社会中最腐败、最无耻、最反动的一群利益集团;他们的政治诉求,是要让中国往宗法专制的方向发展,绝无取代皇权的正义性。

五、

我们这个国家自从秦朝统一以来,经过了上千年的探索(包括五胡乱华这样数百年血腥的杀戮),最后才搞出来了一个科举制度,建立了一个比较公平的官员选拔机制,让普通家庭的优秀子女可以成为国家的管理阶层。但是,最后,这些来自于普通家庭、受益于科举制度的官员们,却反过来开始封杀科举选官的渠道,就好像挤公交车似的,挤上来之前希望车门开着,挤上去之后希望大家都别挤了,赶紧关门。他们努力把自己变成特权阶层,不想再给后面的人更多的机会,让自己的子女不再像自己当年一样去参加那么残酷的公平竞争。于是搞出来了恩荫制度,变相地恢复了当年的九品中正制

这种现象来自于人性本身的缺陷,很难扭转。我们恢复高考以来,很多寒门子弟——包括笔者本人——通过高考这种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获得了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大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但是,现在我们又开始鼓吹自主招生,各个高校根据推荐、面试等方式来招生,招收所谓的高素质人才。但是却频频爆出腐败丑闻。最有名的就是2013年,我母校的老师——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办主任蔡荣生被捕,大家才知道原来他可以利用自主招生的特权,100万元卖一个录取名额。

那么这些鼓吹自主招生,能够从自主招生中获益的人是谁呢?有很多就是当年第一批参加高考,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命运,功成名就的一批人。他们成为这个社会的精英以后,就特别希望精英阶层能够固化,尽量改变这个制度来确保自己的儿女永远是精英。

像作者认识的一些中央政府官员,说起来自己都是普通人家出身,通过高考才改变命运的。但是当跟他们谈起北大、清华等国家重点高校的录取名额过度照顾北京考生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们则认为理所应当,因为他们的孩子已经是北京户口了,需要享受这样的特殊照顾。

蔡荣生自己,就是出生在吉林的一个普通家庭,1983年通过高考进入清华大学的,后来才有机会到人民大学读博士。结果他当上人大招生办主任以后,就开始想办法通过破坏高考制度来获利,这不能不说是一件特别可悲的事情。


3

膜拜

鸡蛋
18

鲜花
2

路过
2

雷人

开心
1

感动

难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26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0 个评论)

回复 老兵帅客 2019-1-11 09:59
  
回复 smileREGENT 2019-1-11 11:07
为应景而作的书,怎么可能不应景呢
回复 燕庐敕 2019-1-11 11:19
这不是学术,是邀宠
回复 duanjian 2019-1-11 11:55
燕庐敕: 这不是学术,是邀宠
不问动机了,主要是看有没有道理,是不是真理,这方面倒是值得思考。
回复 将进酒 2019-1-11 12:35
基本同意。也可以从土地制度角度看,春秋之后废除井田私有土地制度确立之后,历史并不是以想象的纯粹私有土地制发展而来,所谓均田实际历史上很奇妙的实现或者大体实现过。汉初国有土地大头,直至汉武帝屡次抑制兼并,哀帝甚至下诏最多不能50顷,然并卵。到南北朝北方大破乱,反倒给北魏一个均田的良好契机,中国历史上有个短暂的真正均田时期,尽管也可能是相对而言。之后到宋代国家依然掌握相当一部分土地。但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导致历史上的潮起潮落相当有规律。其中精英阶层统治阶级的作用,从土地兼并的程度可以看出,土地私有制从推动生产力发展到后期,过度的土地兼并反倒走向反面,也是相当有意思。可以做后三十年农村土地承包的参考。
回复 肖恩 2019-1-11 12:49
不谈动机,只是“中国崛起”在我看来是农业国工业化带来的红利,和底层革命没啥关系。英国、德国、日本等没有底层革命的国家,在工业化的同时也同样崛起。
回复 燕庐敕 2019-1-11 14:23
duanjian: 不问动机了,主要是看有没有道理,是不是真理,这方面倒是值得思考。
最繁华的是弱宋,而非西汉东汉唐明。

很多立论和论据都有问题,单纯从逻辑上讲,那就可以推出任何结论。
回复 smileREGENT 2019-1-11 14:42
这是关于您日志里唐史那段的讨论,字儿码的有点多,就另起一篇日志了,嘿嘿

http://www.aswetalk.net/bbs/home.php?mod=space&uid=17365&do=blog&quickforward=1&id=80892
回复 duanjian 2019-1-11 15:02
smileREGENT: 这是关于您日志里唐史那段的讨论,字儿码的有点多,就另起一篇日志了,嘿嘿

http://www.aswetalk.net/bbs/home.php?mod=space&uid=17365&do=blog&quick ...
您的这个专业。
我的感觉李晓鹏毕竟是不是历史专业,对史料的遴选和解读颇有不足,各方观点不会全方位的了解,更别说要时间跨度这么大的历史话题,肯定是只选对自己的观点有利的,有些观点和论据是比较牵强或不够完备的,说句不好听的,有些内容颇有“文革遗风”。
他的这两部著作并不是学术论文,更像是政治檄文,存在一些技术上的瑕疵是肯定的,所以我整体上认同他的历史观和分析的视角,但在史实和论证上持保留态度。
回复 smileREGENT 2019-1-11 15:08
duanjian: 您的这个专业。
我的感觉李晓鹏毕竟是不是历史专业,对史料的遴选和解读颇有不足,各方观点不会全方位的了解,更别说要时间跨度这么大的历史话题,肯定是只选对 ...
握手,达成一致,嘿嘿

我也是写完又看了您日志一遍,才回过这个味儿来。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3-28 21:23 , Processed in 0.03047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