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网上谈诗】詩詞寫作探討 [打印本页]

作者: 海外逸士    时间: 2011-10-7 02:01
标题: 【网上谈诗】詩詞寫作探討
本帖最后由 山菊 于 2017-9-12 14:49 编辑

詩的韻味

詩屬于什麼體並不決定于它的形式(即字數)﹐而決定于它的韻味。沒有韻味的詩
不能算詩。有韻味的詩﹐不管它的形式如何特殊﹐沒有人可以說它不是詩。如陳子
昂的“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中國的詩始于“詩經”﹐大多為四言﹐讀之古意盎然。到了三國時期﹐曹操也寫了
許多四言詩﹐如“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 暮年﹐壯心不已。”其古意雖不及詩
經﹐但還屬于詩經體。後來發展到五七言時﹐如謝靈運﹐鮑照等人的詩﹐尚無平仄
格律﹐其韻味屬古體詩。到了唐初﹐開始講究平仄格律﹐但尚不嚴格﹐所以崔顥的
“黃鶴樓”詩前四句無平仄﹐後四句有平仄。到了李杜時代﹐平仄格律才最終形成。
杜甫是最遵守格律的﹐但還有不少出律的拗句。但那時詩的韻味已屬于當時稱作
“近體詩”的古詩韻味﹐與五七言的古體詩又不一樣。而新樂府體詩﹐其韻味不同
于格律詩﹐也不同于排律。排律屬于格律詩﹐只是多于八句。八句的律詩在三、四
兩句(頷聯)及五、六兩句(頸聯)中要求用對仗﹐越工整越好。這更構成了格律
詩的韻味。

有的詩雖然有點平仄格律﹐但不屬于古體的詩﹐因為韻味不同。如清初的“剃頭歌”﹕
“見說頭堪剃﹐我亦欲剃頭。有頭皆可剃﹐無剃不成頭。剃且由他剃﹐頭還是我頭。
君看剃頭者﹐人亦剃其頭。”就其韻味來看是屬于打油詩一類的。到了大陸的所謂
“大躍進”時代﹐出現了一種新民歌體﹐如“工人階級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其韻味又不同于打油詩。有的人要想寫古體詩﹐結果用的全是口語化的詞﹐甚至政
治詞匯﹐結果其韻味既不像古詩﹐又不像打油詩﹐也不像新民歌﹐是個非驢非馬的
四不相。

再說詩和詞﹐不僅是字數不同的問題﹐其韻味也完全不同。有人寫的詞﹐其遣詞用
句完全沒有詞的韻味﹐倒像是新體詩。不同的詞牌可以填出不同韻味的詞﹐有的豪
放﹐有的委婉。所以要表達什麼意境韻味﹐就要選擇哪一個詞牌。筆者曾就同一題
意戲作過一首詩和一首詞﹐謹錄以供讀者體會其韻味之不同。詠人造衛星﹕

衛星人造亦堪奇﹐十六裡途一秒馳。星體群中誇異幟﹐電波天外傳玄詞。
不與明月爭輝皓﹐唯向母球盡職司。宇宙星空贊一粟﹐無言繞地自運移。(七律)


異幟起星空﹐一粟蒼穹﹐依依繞地膝前童。十六裡途馳一秒﹐何太匆匆﹖    宇宙
嘆無窮﹐玄秘重重﹐古人千載實難洞。天外電波解傳送﹐氣死蒼公。(調寄“浪淘
沙”)

這寫新事物的一詩一詞只是用同一題材的詩詞說明詩詞韻味的不同。
作者: 海外逸士    时间: 2011-10-7 02:03
詩的語言

什麼是詩的語言﹖這是一個很難說明的問題﹐有時只能意會﹐無法言傳。當你寫詩
立意後﹐你就得考慮選擇用詞﹐以表達你的詩意。實際上﹐在所有的漢語詞彙中﹐
每個字都可以用在詩裡﹐事實上並沒有一批詩用詞彙﹐不像在英文中尚有一些。一
個字或詞語用在詩句裡﹐如能讀上去給人一種詩般的感覺﹐在想象中產生詩般的意
境﹐這個字或詞語就是詩的用語。最簡單而快捷地能找到詩的語言的地方就在古人
詩裡﹐就要多讀古人的詩﹐積累詩的語感﹐常用古人詩裡用過的那些詞語搭配。搭
配得不好的詞語就不能產生詩意﹐就不把它看作詩的用語。例如﹕“梳洗罷﹐獨上
望江樓。”多麼富有詩意。如改成﹕“理髮罷﹐獨上四層樓。”感覺如何﹖毫無詩
意。這就不是詩(詞)﹐因為這裡面詞語的搭配不夠雅﹐用的是口頭俗語﹕“理髮”、
“四層樓”。不是詩的語言。

如此說來﹐是不是我們做詩只能亦步亦趨﹐踏着古人的足印走了﹖毫無創新的余地﹖
當然不是的。你完全可以創新﹐把口頭俗語﹐把現代化的事物放進你的詩中去。問
題是怎麼去構成詞語﹐從而去構成句子﹐才能具有詩意﹐而不是湊成四句或八句就
算作詩﹖這就要有一定的功力。功力來自多讀古人的詩。“讀詩破萬首﹐下筆如有
神。”

寫詩要有感而發﹐把自己的感情放進去﹐才會有好詩。凡是應酬詩拍馬詩﹐決寫不
出好詩。有人喜歡在一個什麼會後﹐湊那麼個四句八句﹐也不管好壞﹐算是詩了。
有人喜歡寫詩稱頌別人﹐特別是名人。這也未尚不可。但須實事求是﹐稱譽不能過
當。過當就有拍馬之嫌。我見過一首詩﹐把另一個會寫點詩的人比作李白。這就過
當了。中國數千年來只有一個李白。現代人寫的詩能跟李白的詩比嗎﹖把這種人比
作李白是對李白的侮辱。這種所謂的詩必屬于被淘汰一類的﹐寫了也白寫﹐還不如
省下時間精力﹐去多讀點古人的詩﹐來提高充實自己。古人也有贊人的詩。如杜甫
給李白的詩中有“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把李白的詩和庾信及鮑照的詩相比﹐
非常得當。

我嘗試用古體形式寫現代事物﹐有“詠宇宙飛船”一詩﹐尚有詩意。錄如下﹕

我買星船載酒遊﹐邀君河漢共吟酬。失重人可隨心躍﹐不系舟能到處浮。
星宙遙看燦邃暗﹐地球回首藍明柔。牛郎莫嘆鵲橋斷﹐載爾同舟渡此流。

俗語當然也可入詩﹐就看你怎麼用法。有一人在文革期間參加“造反派”﹐作了
“頭頭”﹐後來形勢不對﹐他馬上退出﹐在家做逍遙派。我作詩戲嘲之﹕

問君鶴骨緣何瘦﹖疇昔英姿安在哉﹖今日頹唐君莫笑﹐昨天曾作頭頭來。

此詩的詩意雖然不濃﹐不是好詩﹐但還可算是詩。除“頭頭”乃俗語外﹐其他都是
詩裡的常用語。
作者: 海外逸士    时间: 2011-10-7 02:03
寫詩與練功

看過武俠小說的人都知道﹐功夫需要越練才能越深。要詩寫得好﹐也須經常練習。
當然這是指古詩。寫新詩是不用練習的﹐只要得到一點意思﹐就可以寫了。就像只
憑力氣一樣﹐有力氣就拿得出﹐沒力氣就寫不來新詩﹐不需要像武功一樣琢磨勤練。
武俠小說裡經常得到一本武功秘籍﹐照本練習﹐功夫就突飛猛進。詩藝要突飛猛進﹐
也要有所依憑。那就是古人的範詩。古人的詩讀得越多﹐寫詩的功夫就越深。要功
夫練得深﹐還要潛心揣摩。讀古人詩﹐如果走馬看花也沒用﹐要潛心揣摩﹐寫詩的
功夫才能與日俱增。寫詩與練功﹐雖然一文一武﹐根本的道理是一樣的。

練功夫要練正宗的﹐不能練邪門功夫。所以詩藝的修練也要按正宗的步驟進行。開
始時先熟悉平仄格律﹐最好按平仄格律練習。等達到一定的功夫層次﹐就能變通﹐
就成了拗句。詩到了上層境界﹐到了三花蓋頂﹐五氣朝元的地步﹐這時候無招勝有
招﹐打破些平仄格律都無所謂了。這是曹雪芹的話。大有道理。但一開始學寫詩﹐
就要不守規律﹐不肯嚴格訓練﹐亂寫一氣﹐是永遠學不好寫正宗詩的。一定會走火
入魔﹐滑上邪道﹐成為非驢非馬的東西。

武俠小說常有出怪招﹐或在意想不到的方位上刺上一劍的描寫。但寫詩不能出怪招。
可以出新意﹐但不能寫得人看不懂。可以用典﹐最好不要生僻。如果沒有用典﹐而
寫出大家看不太懂的句子﹐這也不是好詩。如果沒辦法﹐情願讓句子出律﹐而不要
為了合律讓人看不懂。讓人看不懂的詩寫了也沒意義﹐貼出來讓人看更沒意義。寫
詩的過程可以有兩種﹕一種一氣呵成﹐非常自然。這時偶有出律的句子﹐改了反而
不自然﹐也只好不改。但只是偶然出律﹐不能每句都出律。不然就去寫古風好了。
但古風有古風的韻味﹐不能因為寫格律詩﹐句子都出了格而把它算作古風。一種是
琢磨來琢磨去才寫成﹐這就必須好好琢磨琢磨才能定稿。這樣做成的詩就不能出律
了。否則不是白琢磨了嗎﹖

練功是為了一定的目的。寫詩也要有感而發。心中確有所感﹐發而為詩。這種詩一
定貼切自然。最不好的就是為寫詩而寫詩﹐而且常常“為賦新詩強說愁”﹐似乎不
說愁就寫不成詩那樣﹐所以湊字成句﹐也不管生硬不通﹐弄個四句八句就是一首詩﹐
留下明顯的拼湊痕跡。這是寫詩的大忌。

練功的人常常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之處。這與學寫詩一樣。有時自己覺得寫得很好了﹐
但在明眼人一看﹐馬上看出了缺點。這也像練功的人一樣﹐自己覺得功夫練得夠好
了﹐一套劍法滴水不進﹐但旁人一看破綻很多﹐不堪一擊。只有練過上一層功夫的
人才能看得出練下層功夫人的缺點。寫詩也是一樣﹐到了上層水平﹐就能看到下層
水平作品中的不足之處。有時自己隨著水平的提高﹐慢慢會看到自己以前作品中的
缺點。於是到了老年﹐爐火純青之時﹐就把年青時的練筆之作都付之一炬﹐只保留
一些精品。許多詩人都是這麼過來的。
作者: 海外逸士    时间: 2011-10-7 02:04
寫詩與生產

上次談到寫詩與練武有相通之處。這次來談談寫詩與工廠生產也有相通之處。工廠
生產先要進原料﹐就象學寫詩先要閱讀古人的範詩一樣。讀古人詩就是在進原料﹐
把詩的語言藏在倉庫(肚子)裡﹐到要寫詩的時候好用。倉庫裡的存貨越多﹐用時選
擇的餘地越大。如果倉庫裡的原料只有一點點﹐到了要用時拿不出﹐如何應付生產
所需﹖回觀現在網上的初學者﹐常常詞不達意。這是讀詩太少的反映﹐所以不免出
了次品。

工廠的產品必須是合規格的高質量的。這也是我們寫詩的要求。當然對初學者的質
量要求不能太高﹐但產品符合規格是起碼的要求。要寫古詩當然要合古體詩的規格﹐
才能在符合規格上提高質量。剛一學詩就要打破規格﹐是很危險的要求﹐因為就不
能在正規的道路上走下去﹐上了歧途﹐成為所謂的野路子。固然唐陳子昂的“登幽
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說不上
屬于什麼詩詞體﹐但能流傳千古﹐就是好詩。如果誰能夠寫出這樣的好詩﹐不要說
大家不會說他打破平仄格律﹐一定會大加讚賞。所以如果你要打破平仄格律﹐你只
要寫出這樣好的詩來。如果你的詩既不象樣﹐又要亂寫一氣﹐看的人怎麼受得了。

順便提一下﹐什麼是寫僵的詩﹐那是看看象詩﹐用的字也是詩裡的常用字﹐但整首
詩詞讀下來總覺得氣不順﹐彆扭。要幫助改的話﹐還不如自己重寫一首容易﹐就象
裁縫情願做新衣﹐而不願改衣服一樣。
作者: 海外逸士    时间: 2011-10-7 02:05
談談寫古體詩的體會

筆者自幼好讀古詩﹐及長﹐亦受過明師指點一二﹐略有心得﹐不敢藏拙﹐願與諸君
共切磋。

有人認為只要是五言一句﹐七言一句﹐湊成四句或八句﹐再加上押韻﹐調整一下平
仄﹐就是古體詩了。這說的是半內行話。筆者挖空心思寫了兩句﹕“昨天他到我家
來﹐帶了老婆與小孩。”其平仄和押韻方面完全符合格律。但一讀之下﹐大家一定
會說﹕“這算什麼詩﹖湊成七字一句在說話而已。”就像“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
攀”一樣﹐決不能算詩。如果有人把我這湊成的句子當詩來發表﹐我一定會自覺羞
愧無地﹐也不用等識者來笑我。

同樣是古體詩﹐也會有韻味的不同。如南北朝謝靈雲和鮑照等人的詩與唐朝人寫的
詩韻味不同。(恕筆者手邊無資料可引用而深談。)沒有韻味的“詩”只能算是說
了幾句特殊形式的話。

早年筆者學寫詩時﹐老師告訴我先讀杜甫的詩打底。這與“紅樓夢”中香菱學詩時
黛玉告訴她的話一樣。或者我的老師是從“紅樓夢”裡學來的﹐亦未可知。但總之
是至理。如果把香菱學詩這一段潛心揣摩一下﹐必有所得。香菱寫的第一首詩已經
很像詩了﹐但黛玉認為還不到火候。第二首詩黛玉認為失之“穿鑿”﹐即太過火了﹐
就是說不貼切自然。在一般人來說﹐能寫到像香菱第一第二首的水平﹐已經很好了。
而香菱的第三首詩才恰到好處﹐火功正好。這樣的論詩已經達到寫詩的最高境界。
現代人是很難學了﹐只可以從中學些道理。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做。”多讀古人的詩是必不可少的﹐就
像學寫字臨帖一樣。如果由老師寫幾個字來讓你臨摹﹐是永遠學不好字的﹐老師的
字會比帖上的還好嗎﹖同樣﹐不應該以現代人的詩作範本來讀。把詩的平仄格律記
熟當然也是要緊的。在讀杜甫的詩時﹐可在字旁表上平仄符號﹐如用○代表平聲﹐
用△代表仄聲。這有助于掌握平仄規律。但有不少古詩是出規律的﹐即不符合一般
規律﹐這是拗句﹐也有拗救。這較複雜﹐這裡暫且不談。初學的人可暫放一邊。

白香山的詩婦幼皆曉﹐淺近易懂。要學寫詩的人也可找本白居易的詩集來看。如果
你寫了首淺近的詩﹐先讀幾首白居易的詩﹐看韻味如何﹐再讀自己的詩﹐看看有否
這樣的韻味。俗話說﹕“不怕不識貨﹐祇怕貨比貨。”許多東西的優劣都是比較出
來的﹐包括寫作也一樣。自己看自己的作品﹐常會覺得夠好了﹐挑不出毛病。這就
要請別人看。通過切磋﹐才會有進步。用字要下功夫推敲﹐才會出好句。對自己的
詩要多改﹐精益求精。這是筆者的體會。
作者: 海外逸士    时间: 2011-10-7 02:06
寫作語言運用的一點體會

不管寫什麼﹐總的來說﹐只有二個方面﹕立意與用詞。立意各各不同﹐不在討論之
列。這裡只談一些用詞方面的體會。能夠寫東西的人一定讀得很多。讀得越多﹐寫
得越好。但各人的吸收能力不同﹐讀同樣數量書的人寫出來的東西並不一定會同樣
好。這屬於天賦問題﹐不可強求。閱讀是為寫作打基礎。根據我的觀察分析﹐打基
礎有兩個方面﹕一是從現代文學(包括翻譯作品)中汲取養份﹐一是古文現代文兼
讀(專讀古文的人現在沒有了)。在不同基礎上出現兩種情況。一是文章寫得很好﹐
結構嚴謹﹐層次清楚﹐但這跟人的思維能力有關﹐跟文學根底關係不大。當句子寫
得很通順漂亮時﹐這就顯出了文學根底。譬如﹕“哀愁在她臉上像天邊一抹雲影似
地掠過。”這句話一看就知道﹐這是受了翻譯小說的影響﹐而給我的印象是﹕好像
停在紙面上的靈秀的字。關於中國的書法﹐大家一定聽到過二句話﹕“力透紙背”﹐
“入木三分”。練過字的人都知道﹐到了一定功力﹐寫的字就像刻在紙上。功力不
足的人﹐寫的字就像浮在紙面上。寫作的用句也給人以這種感覺﹐到了一定功力﹐
自然而然會感覺出來。再舉一例﹕唐初王勃寫的“滕王閣序”中有二句話﹕“落霞
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個景色寫得多美。大家多念幾遍﹐覺得這兩句
話有點入紙了嗎﹖不是浮在紙面上。“紅樓夢”裡提到唐朝王維的“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說讀上去每個字都像含在嘴裡千鈞重的一個橄欖。再看一段寫景﹕
“時值夕烏西下﹐遠山銜日﹐白雲鎦金﹐晚霞烘天﹐而裸露之碧空尤覺湛然。更有
落照之余暉抹上全城最高之塔尖上﹐燦然一點﹐亦為之生色。果然是好一幅絢麗多
彩之夕照圖。”這是現代文嗎﹖當然是。每個現代人都看得懂﹐但有古文的骨子在
裡面。所以我建議最好讀些古代的範文﹐可以從“古文觀止”這本書中去選﹐如王勃
的“滕王閣序”﹐范仲淹的“岳陽樓記”﹐等等。這兩篇文章脫胎于四六駢體文。
魏晉時有種新的文體﹐即駢體文﹐開始時非常工整﹐只用四字句﹐六字句﹐輪流交
替使用﹐讀上去美極了﹐後來句子長短有些變化﹐像這兩篇文章一樣﹐但基本特點
還在﹐即句子對稱。對稱的句子讀上去有一種平衡感﹐一種古典的美感。一篇文章
從頭到尾都用對稱句﹐在現代文中沒有必要。所以可以用一些長短不等的句子來打
破對稱﹐使“對稱”與“破”作無規則的交替﹐寫出來的是現代文﹐不是古文。這
是從結構而言。用句方面可以用些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等﹐只要用得好﹐就會
有點古典美在裡面﹐決無翻譯小說的痕跡。這是對中國文化的直接繼承。不信試一
試﹐也可拓寬自己的寫作技巧和路子﹐使原來已經很優美的語言更上一層樓。

好的文章可以分三種情況。一是立意好﹐道人之所未道﹐但語言運用一般。二是立
意平平﹐但語句優美﹐如食珍饈。三是情文並茂。即使古人的文章也可以這樣分。
但手邊連“古文觀止”也沒有﹐無法舉例。
作者: 海外逸士    时间: 2011-10-7 02:09
學格律詩該遵循的漸進之序

從網上各詩詞論壇反映出來﹐許多學寫格律詩者﹐都學得不夠全面。也就是說他們
是這裡抓抓﹐哪裡瀏瀏﹐沒有循序漸進。當然﹐這個序究竟怎樣的﹐沒見有專論發
表過。現就本人學詩經歷﹐簡略談一下。

要學寫詩﹐首先要把平仄韻律搞清楚﹐知道詩的框架是怎樣的。才能往這個框架裡
放東西。隨後要學會構詞成句的技巧。這得從古人詩中去學﹐不能自己想當然去寫﹐
不能生造大眾不能理解接受的詞語。所以要多讀古人詩﹐汲取養料。語言的基本功
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字義的辨析﹐字的正確使用﹐詞語的搭配﹐不能寫錯別字。這
些都是語言的基本功。這兩點屬於基本範疇。目前在各詩壇上看到的格律詩﹐其中
許多在這兩個基本點上都有毛病﹐而作者自己限與水平當然看不到﹐還以為寫得很
好。如果作者能看得出自己不足之處﹐當然就不會犯這些毛病。所以這經常給有責
任心的版主在評論方面帶來困難﹐造成雙方之間不必要的矛盾。

學詩要再進一步時﹐要考慮句子通順﹐起承轉合得宜﹐前後呼應合適。在落筆前﹐
把要表達的意思﹐從頭到尾先打個腹稿﹐怎樣開頭﹐怎樣接續﹐怎樣收尾﹐做到心
中有數﹐隨後再措辭造句﹐才能一氣貫通。最忌是一句句湊成一首詩。可以這樣說﹐
如果一首詩起承轉合不得宜﹐前後呼應不合適﹐基本上屬於一句句湊成的﹐否則不
應該有這種毛病。要克服這個毛病﹐就要多讀古人詩﹐潛心揣摩古人之措辭用句﹐
層次安排。
作者: 海外逸士    时间: 2011-10-7 02:10
孤平之我見

有人說在詩句裡﹐除了韻腳上的平聲字不算外﹐如果只有一個平聲字﹐就是孤平。
如果這算是個定義的話﹐是絕對錯誤的。請看﹐在“仄仄仄平平”句式裡﹐除了韻
腳的平聲字外﹐就只有第四字是平聲﹐那豈不成了孤平﹖凡會寫詩的人都知道﹐這
個句式是完全正確的。由此可見﹐上述孤平的定義是錯誤的。

為什麼在古人創下的平仄式裡﹐平聲基本上是成雙的﹖由此可見﹐在一個句式裡﹐
除韻腳外﹐如果格律中原有的平聲字不成雙了﹐就是孤平﹐當然平聲韻腳可與上面
平聲構成成雙形式﹐如在仄仄仄平平中。拗句當然例外。這樣提法﹐上述錯誤就不
會有了。
作者: 海外逸士    时间: 2011-10-7 02:11
從書法談起

學書法總得從臨帖開始﹐不論是鍾王﹐柳顏﹐歐陽詢﹐諸遂良﹐或者有人喜歡臨蘇
黃米蔡之一﹐臨著臨著﹐到了能出神入化的地步﹐才能逐漸發展出自己的體﹐就像
鄭板橋夫人說的“人各有體”。所以一個書法家的體總能看到他的來龍去脈。以前
認識一位老先生﹐用鋼筆寫出一手鄭板橋體。好的書法至少要有兩點﹕外形有造型
藝術﹐筆劃要顯示出內在的功力。現在的所謂書法家﹐看不出他們的毛筆字從哪裡
練出來的。看看寫得龍飛鳳舞﹐但外形不好﹐而又筆劃無力。怎麼能叫書法。只能
稱之為“能用毛筆寫字”。本人自小由先父逼著﹐也能用毛筆寫字﹐但決不敢厚顏
無恥地自稱書法。

書法如此﹐寫詩也如此。古體詩自有平仄格律為依據﹐就是不講平仄的古風﹐也有
古風的韻味。沒有古風韻味﹐而只有形似的﹐不能算是古風。至於新詩﹐雖然我基
本不寫﹐但不能說我一點不懂。第一﹐不管古體詩新詩﹐總有相通的原理﹔第二﹐
這麼難的古體詩也能懂﹐舉一反三﹐豈會不懂較簡單的新詩。況且﹐我年青時也讀
過新詩﹐學寫過新詩﹐只是與古體詩相比﹐越來越覺得沒有味道﹐就放棄了。但是
體會出寫新詩也有原則﹐不是可以閉著眼睛亂寫的。其原則就是﹕要有節奏感﹐要
有詩意。押不韻押韻還在其次。沒有節奏感沒有詩意的根本不能算詩。古人曰“詩
言志”。寫詩總得言之有物。寫得別人看不懂的﹐說得好聽些是天書。說得難聽些
簡直是胡言亂語。新詩還有一點忌諱﹕如果詩行連起來能成為一段文字的話﹐反過
來就像韓寒說的“大部份的現代詩其實”“就是把一篇三流散文每句句子的順序搗
亂了再拆成一句一行寫。”有人問﹕連起來後能不能算是散文詩。那就要看有沒有
節奏感﹐有沒有詩意。只要說是詩﹐或者與詩沾上邊的文字﹐就要有這個先決條件。

作者: 海外逸士    时间: 2011-10-7 02:12
詩是那麼好寫的嗎﹖

當人們談論女士的美時﹐常會提到外在美和內在美。其實詩也有外形內在雙重性。
就格律詩詞而言﹐字句都有定數。而新詩是字數不等的分行。這就是詩的外形。外
形相像並非就是詩﹐還要有內在。詩詞的內在要有平仄押韻等格律﹐還要有詩詞的
韻味。新詩的內在要有節奏感﹐有詩意。最好也押韻。

但現在網上許多詩詞及新詩﹐只有外形相似﹐讀上去像喝白開水﹐淡而無詩味。因
為沒有內在美﹐就像一個美人﹐只有軀殼﹐沒有靈魂。這樣寫詩﹐不久即可全民皆
詩人。

按理說﹐要寫詩﹐當然要著力於內在﹐才能詩意盎然﹐讀來抑揚頓挫。詩要用心來
寫﹐才能體現內在。詩不是用腦子寫的﹐何況沒腦子的。許多人寫詩都只會在外形
上相似﹐有一定的句數﹐一定的字數﹐就以為是一首詩一首詞了。但是給內行一看﹐
簡直不堪一讀。特別寫新詩的更會在外形上玩花樣﹐因為新詩每行可以字數不定﹐
所以有時兩個字一行﹐甚至一個字一行。我看再發展下去﹐如果能做到每行無字﹐
則此時無字勝有字﹐這就達到了新詩的最高境界。無字天書就是這樣的境界。
作者: 海外逸士    时间: 2011-10-7 02:14
寫古體格律詩之我見

古體格律詩是我們現代人的說法﹐主要指有平仄格律的一種古代詩體。有人說這種
詩體現在已經衰微了。這就不能一概而論﹐得具體分析。如果就數量來說﹐海內外
詩詞論壇還真不少。每個論壇上的上帖數量也很可觀。如就質量來說﹐那確是衰微
了。

質量衰微可從這幾方面看。首先﹐現在學寫的人﹐常常不認真﹐馬馬虎虎看了些古
人的範詩﹐就迫不及待地想出手寫詩了。要寫這種詩﹐首先得把平仄押韻規律弄清
一下吧。但﹐不。好多詩是不合規律的。有人還要振振有詞地說﹐現在寫格律詩還
要什麼格律。沒有格律還叫什麼格律詩。可以去寫沒有格律的詩﹐最方便的就是新
詩。但是按紅樓夢裡的說法﹐如果已經登堂入室了﹐只要有好句子﹐破一下律還是
可以的。不過﹐前提是要有好句子。沒有好句子可不行。

另外一個情況是﹐有的詩完全符合格律﹐工整得很。就是讀上去味同嚼蠟。詩要有
韻味﹐有意境﹐有感情﹐有想象力。這就是寫詩要表達的主要方面。寫詩如果只表
示出自己能把格律掌握得很好﹐就沒有什麼意義。有人還要批評紅樓夢裡的詩詞不
好﹐就是自己寫不出。能寫出像紅樓夢裡的詩詞﹐在現代就屬高水平了。

寫詩用典是正常的﹐不管是熟典﹐還是僻典。如果有人用了僻典﹐而自己看不懂﹐
像我那樣﹐不能怪人家﹐只能怪我自己學問不夠。這裡向大家介紹一本快速熟悉大
部份典故的書﹕幼學瓊林。網上應該能找到。現代人沒這麼多的時間去大量閱讀古
人的著作﹐如“太平廣記”﹑“酉陽雜俎”等。
作者: 海外逸士    时间: 2011-10-7 02:16
怎樣自我判別詩詞的好壞﹖

很多詩詞網站上練習寫詩詞的網友﹐把自己寫的詩詞貼上來﹐希望得到大家的評判﹐
自己的詩詞寫得好﹐還是不好﹐以便有所改進。其實﹐網友或版主也有為難之處。
1) 要詳細評判別人的詩詞﹐是要化很多時間的﹔2) 如果實事求是﹐評得不好﹐怕
得罪人。上網是來玩玩的。得罪人﹐引起爭吵﹐又何必。所以﹐我在此提出幾條自
我評判自己詩詞好壞的原則﹐希望對上述那些網友﹐有所幫助。

1) 先查自己的詩詞是否符合平仄韻律。平仄表格及押韻知識﹐可以在網上古狗到。
2) 句子是否通順。如果句子讀上去疙疙瘩瘩﹐甚至不知所云﹐這說明語言的基本知
識尚未過關。應該補課。3) 如果上述兩點都沒問題﹐說明已經入門。接下來就得看
寫得好不好。較好的詩詞﹐讀上去有一定的韻味﹑詩感﹐提供一定的意境。如果乾
巴巴的﹐只說了幾句大白話﹐這簡直就不能算詩詞。要知道自己的詩詞有否韻味﹑
詩感﹐就要多讀古人的詩詞﹐以獲得詩感﹐獲得詩詞韻味的感性認知。4) 能寫出較
好的詩詞﹐或說像樣的詩詞﹐只說明跨過門檻後﹐還停留在走廊裡﹐離開登堂入室
還有一大段距離。如果寫的詩詞韻味十足﹐句子老練﹐那就上了一層樓﹐到了好的
階段﹐或者說﹐已經站在內堂的門口了。在這個基礎上﹐如果詩詞裡經常有警句﹐
那就上了最高階層﹐已經登堂入室。所謂警句﹐就像白居易的“野火燒不盡﹐春風
吹又生”。換句話說﹐如果你的詩詞裡有個句子﹐看的人都說好﹐那就是警句。

如果以甲乙丙丁來評分的話﹐可作如下表述﹕甲等﹐韻味十足﹐句子老練﹐並有警
句﹔乙等﹐讀上去有詩感﹐有韻味﹐句子老練﹐雖無警句﹔丙等﹐平仄韻律不錯﹐
句子沒語病﹐略像詩的句子﹐及格而已﹔丁等﹐不及格﹐因為平仄韻律有問題﹐句
子不通順﹐表達不清﹐或者雖沒前述錯誤﹐但沒有韻味詩感。上述是從各詩詞網站
觀察總結所得。
作者: 海外逸士    时间: 2011-10-7 02:19
寫古體詩的思維方式

現在學寫古體詩的人還真不少。不但年青人在學寫﹐許多離退休老年人也在學寫﹐
連有些暴發戶也在學寫。年青人學是有上進心。老年人學是消磨時間。而暴發戶學
是為了附庸風雅。但不管什麼人學﹐要學總是好事情。如果學的態度不同﹐效果就
不一樣。
        有些人讀了點唐宋詩詞就模仿著寫。作為練筆﹐模仿也是一途﹐就像練書法臨帖一
樣。但老停在模仿階段﹐就永遠入不了門。看到過有個離退休老幹部自費出了本詩集。
這當然不是壞事。但裡面都是未入門的次品﹐再加上吹鼓手拍馬者一哄﹐自以為即
使超不過李杜﹐也可以跟他們並駕齊驅了。現在的學寫詩者中是有股這種不自量力
而有害的趨向。
        當然大部份學寫詩的人是不知道該怎樣才能寫好詩﹐至少能寫出可算入門或像樣的
詩。本人積數十年寫詩的經驗﹐對這方面略有體會﹐寫出來與學寫詩者交流。
        首先總得多讀古人的範詩﹐才能進一步學寫詩。該讀些什麼古人詩﹐紅樓夢香菱學
詩一段有較詳細說明﹐這裡不再重複。希能自己查閱。而這一打基礎階段是非常重要
的。如果走錯途徑將會事半功倍﹐甚至基礎打在沙灘上﹐無法建起你的詩塔。
        你可以把李杜詩讀得滾瓜爛術﹐倒背如流﹐但不一定會有很好效果(當然﹐不讀更
沒效果)。你得潛心揣摩古人是怎樣遣詞造句的﹐怎樣表達詩意的﹐要得到其中三昧﹐
得到詩感﹐才能寫出符合古體詩規範的詩﹐換句話說﹐要潛心揣摩出古人寫詩的思
維方式﹐才能寫出純粹的古體詩。
        如果研究一下現在網上許多古體詩﹐作者都是在用寫現代白話文的思維方式來寫古
體詩的詩句。這樣的詩句當然達不到規範古詩的要求﹐所以就屬未入門的。舉例探討﹕
有一詩句“江山潤筆產雄詞”。其實“江山潤筆”四字是較好的﹐而“雄詞”二字也
不錯。問題就出在第五個動詞﹐即俗稱詩眼上。“產”就是“產生出”之意。而“產
生出”﹐簡化為“產”﹐就反映了作者在用寫現代白話文的思維方式來寫這句詩﹐
沒有到達古人寫詩時的思維境界。在古人寫古詩的思維中是不會在這裡用這個“產”
字的。如果改成“江山潤筆寫雄詞”﹐就好了。
        再從另一角度說明這個問題。兵法云“知己知彼”。知彼之一是要能探知或揣摩出
敵方將帥之戰略意圖。由此而引伸到寫詩上來﹐在落筆寫時﹐揣摩一下古人會怎樣寫
你要寫的這詩句﹐也就是把你的思維方式儘量向古人思維方式靠攏﹐才能寫出較規
範的古詩。當然這要有個熟讀古人詩的基礎﹐得到古人寫詩的思維方式。
        我們又可從另一角度探討一下。當你背誦了許多古人詩後﹐當你寫詩時﹐腦中會浮
現出古人相關的詩詞。你會從中參考這裡該怎麼寫﹐哪裡又該怎麼落筆措辭﹐甚至採
用古人詩詞中一個詞語或一句句子。這就得考慮﹐你引用的東西是否融進了你自己
的詩中。有時也會沒有融入﹐站在那裡顯眼。而你自己又不知道。不過這不是大問
題。假以時日﹐隨著水平提高﹐你自己會看出來的。但這樣寫法尚屬初級階段。當
你潛心揣摩﹐深切體會到古體詩的詩感﹐古人寫詩的思路﹐而能融會貫通到自己寫
的詩中去時﹐這就登堂入室了。這時你腦子裡就不再需要隨時有古人詩湧出來給你
參考借鑒。你完全可以自由翱翔在中國文字語彙的天空裡﹐隨手摘取字語來組成自
己的詩句。套用武俠小說裡的一句語意﹕此時無詩勝有詩。
作者: 海外逸士    时间: 2011-10-7 02:20
略談寫格律詩中的起承轉合

科舉考試裡雖然要求有起承轉合八股式﹐但起承轉合基本原理實際上被運用到其他
的寫作上。寫文章時有個開頭﹐就是起﹐隨後文章必須接下去寫﹐就是承。一篇文
章總有結束。在結束前﹐總會有個轉向結束的過程﹐就是轉﹐隨後導致文章結束﹐
就是合。
        寫詩貴在一氣呵成﹐不要湊字成句﹐給人一個不連貫的感覺。寫好後﹐自己唸個十
遍二十遍﹐自己感覺一下是不是通順。如果能考慮如何起承轉合﹐一定對寫好詩有幫
助。
        現在舉例說明。李白有“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其首句為“故人西辭黃鶴
樓”﹐這就是“起”。離開黃鶴樓以後怎麼呢﹖“煙花三月下揚州”。這是接下去要
交代的事﹐就是“承”﹐說明了時間和目的地。如果再交代到了揚州後怎麼怎麼﹐
那是又承下去了﹐但詩人沒去揚州﹐只是送友﹐故他轉而描述目送所見到的情景﹕
“孤帆遠影碧空盡”。這是“轉”﹐轉入故人乘船遠去的情景。最後一句“唯見長
江天際流”﹐以舟帆已不見來結束全詩﹐是謂“合”。
        要知道自己的詩到了什麼水平﹐最好與古人的詩比一比。如果達到象古人詩一樣流
暢通順﹐火候到了。如果讀上去不能一氣呵成﹐就是韻律一點不錯﹐也不是好詩。最
不好的是湊字成句﹐湊句成詩﹐讀上去疙疙瘩瘩﹐似通非通。
        寫詩評詩也像下棋一樣﹐如果只有五段水平﹐可以欺欺三段。三段看見五段的棋﹐
都說好棋好棋。但如果碰到七段﹐一下就看出了五段的不足之處。並且隨著自己水
平的提高﹐自己也能看出自己以前詩的不足之處。所以評別人詩特別要謹慎﹐一個
不好﹐就顯示出自己的五段水平。
作者: 海外逸士    时间: 2011-10-7 02:20
寫詩的理論與實踐

理論要結合實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以寫古體詩來說﹐有人對水平韻及平仄格律
說得頭頭是道﹐知識豐富﹐不由人不佩服。但一看他寫的詩﹐卻不敢恭維。詩感極
差﹐甚至毫無詩感。遣詞造句也問題不少。不知他論詩的豐富知識是怎麼運用的。
可想而知﹐理論與實踐脫離了一大截。究其原委﹐分析起來﹐一定是理論東西看得
很多﹐但古人的範詩看得太少﹐所以沒有獲得詩感﹐當然也就寫不好詩。其實這是
很容易補救的﹐去多讀些古人的詩﹐好好琢磨﹐假以時日﹐自會提高。怕只怕﹐他
自以為理論很好﹐自己的詩也一定寫得很好﹐再也不肯百尺杆頭更進一步﹐而是沾
沾自喜﹐故步自封﹐以至寫來寫去還在未入門的水平上。是不可惜孰為可惜。
作者: 海外逸士    时间: 2011-10-7 02:21
古體詩詞改革探討

中國詩歌從詩經三百篇來﹐已經歷了幾次變化。這種變化都是從形式到韻味的﹐即
每句字數不一樣﹐且詩的韻味也不一樣。即使字數相同﹐韻味也不一樣﹐如五古與
五絕五律那樣。詩歌發展到現代﹐已經有了變化﹐就是產生了“五四”以來的新詩
形式﹐還有所謂的新民歌體﹐如“工人階級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之類。但現
在大家在討論的是如何把古體詩詞加以改革﹐而不是討論如何產生新詩體的問題。
從現實狀況看﹐古體詩詞還有其生命力。讀古詩詞和寫古詩詞的人還為數不少。有
的初學者﹐不肯下功夫先學好古詩詞﹐把詩詞寫得只能用“亂七八糟”四字來形容﹐
卻要侈談改革﹐大有以改革古詩詞為己任的氣概。這是完全錯誤的態度。舉例說明﹕
如果你要改進一架機器﹐你首先得瞭解研究這架機器﹐只有當你熟悉後﹐才能進行
改良。否則豈非空口白話。詩詞改革也是這種情況。
        如果有人要把古詩詞從形式到韻味都加以改革﹐就會產生一種如上所述的新詩體。
這是屬於創新的問題﹐不是改革的問題了。已經離開了我們討論的命題。所以要討
論古詩詞的改革﹐有兩個先決條件﹕一﹑不能改變古詩詞形式﹔二﹑不能改變其韻
味。如果上述兩個情況產生變化﹐就屬於創新問題﹐不應在改革範圍內討論。因此
寫古詩詞就得是古詩詞﹐不是另一樣東西。不然的話﹐就去寫古風﹐寫詩經體﹐寫
騷體﹐寫新詩﹐或去寫新民歌﹐不要寫格律詩詞。
        所以古詩詞的改革﹐主要是從內容著手。在練習的時候﹐可以模仿古人詩詞﹐就像
臨摹古畫一樣﹐但不能永遠模仿古人的一套﹐應該用古詩詞的形式﹐寫自己生活的內
容﹐或者寫現代事物。這才是古詩詞改革的正途。具體來說﹐古詩詞必須保持有韻。
而對平仄來說﹐也要基本合律。但如果由於用字的必需﹐偶而出律尚可接受﹐就像
古人的拗句那樣。孟子曰﹕“不以辭害文﹐不以文害志。”也像紅樓夢裡說的那樣﹐
只要寫得好﹐其他都可通融﹐像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
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如果不能寫得像這樣好﹐那還得老老實實
在詩詞格律裡滾一下再說。
作者: 海外逸士    时间: 2011-10-7 02:22
從新詩試圖改革說起

新詩的起源據拙見乃受譯詩的影響。但我讀到最早的譯詩是林紓用古詩形式譯的。
缺點是原意很難扣得確切。後來才有了自由體形式的譯詩﹐當然原意都能譯出來了。
五四後的白話寫作者就用這種自由體形式的每行長短不等的句子寫成詩﹐就成了新
詩。那時的新詩都押韻的。現在的新詩基本不押韻了。這大概也是受了英文詩的影
響。因為英文詩發展到現在也不押韻了。不過押韻問題不是本文討論的內容。
        新詩究竟如何再發展﹐這是大家正在探索的問題。我們不妨先看看舊體詩是怎樣發
展的。舊體詩自詩經而下﹐也經歷了一些變化。詩經基本上(並非所有的)是押韻的
四言體﹐其韻味古樸。三國時﹐曹氏父子雖然也寫了不少四言詩﹐但其韻味已不及
詩經的古樸。魏晉南北朝時的古風﹐韻味通俗淳厚﹐押韻而並無平仄。有人把寫成
律絕的詩﹐因為平仄不對﹐說成是古風﹐卻不知韻味完全不合古意。這種意圖魚目
混珠之舉﹐說明了對詩體的無知。平仄之律起於唐初而成型於李杜之時。這就是原
來叫作近體詩﹐而現在稱為古體詩的詩體。這種詩體雖與古風有字句相同之處﹐但
它們的韻味完全不同﹐不能混為一談。詩是以韻味不同來分類別的﹐不是以字句多
少來分的。
        詞的起始也在此時。李白就有好些詞。不過盛行於宋代。故世稱唐詩宋詞。詩詞之
間的韻味不同﹐恐怕是無人不知的。其間尚有樂府詩體﹐與詩詞也有不同的韻味。由
此可見﹐古代詩體的發展﹐不僅是形式的不同﹐更重要的是韻味的完全不同。
        現在來看新詩。有人試圖在形式上加以變化﹐但既然已是自由體的長短句﹐再變也
不過變在句子的長短而已﹐實在不能算變。有一時期曾有人仿寫俄國馬雅可夫斯基的
階梯詩﹐不過很快就夭折了。現在也不見有死灰復燃之勢。這種形式上的變化﹐真
是毫無意義﹐就是變成一個字一行﹐也脫不出自由體長短句的大範圍。這叫換湯不
換藥。其新詩之總的韻味還是變不了﹐一點也不能像古代那樣從詩變到詞。
        於是有人在內容上去求發展﹐用身體來寫詩﹐寫到下半身上去。不過也沒有跳出新
詩的總範疇﹐沒能像詩和詞那樣起著質的變化。現在居然又有人玩了一個新花樣﹐寫
一種自稱為“新古體”的詩。筆者有幸在一個網站上看到一二首﹐完全是新詩的形
式和韻味﹐與古詩完全沒有任何關係﹐真有譁眾取寵之嫌。
        要像現在這樣在內容和形式上改革新詩﹐就是再變下去﹐恐怕還是此路不通。所以
不知什麼時候起﹐又有人在新詩題目上玩些新花樣。他們學自以前的足尺加三﹐現在
的賣一送一﹐在寫了一首詩後﹐又寫第二首時﹐叫作外一首。不知這種花樣對新詩
的發展改革究竟有什麼作用﹖真是膚淺幼稚可笑得很。所以到此為止﹐新詩的種種
變化意圖都沒能變出個不同性質的詩體來。而且自五四後新詩開創以來﹐新詩的創
作質量是每況愈下﹐有些所謂的詩居然毫無詩意﹐就那麼分成一行行算是詩了。有
些學寫古詩的人之情況也好不到哪裡。他們不肯下功夫﹐憑著一知半解﹐寫出些不
像樣的詩。最好是自己沒弄懂的東西不要寫﹐免得自暴繡花枕頭中的一包草。
        實際上有一種叫“新民歌”的詩體倒是一個新發展。它既不同於古體詩﹐也不同於
新詩。典型的就如“工人階級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之類的。寫不來古體詩的人﹐
倒不如學寫這個。而著意於發展新詩體的人﹐也不妨在這方面下點功夫。因為這種
“新民歌”體只是曇花一現﹐現在已沒人在寫它﹐倒是應該讓它來個“文藝復興”
了。
作者: 海外逸士    时间: 2011-10-7 02:24
評新古典詩

新詩自“五四”以來發展到現在﹐產生了許多流派。據說其中之一叫作“新古典詩”。
新詩與古典詩(姑借用其名)是兩股道上跑的車﹐走不到一塊去。古典詩有有嚴格
的平仄格律﹐有濃厚的詩詞韻味。而以前的新詩尚有一點詩意﹐到了現在﹐除了分
行的形式外﹐還存下什麼﹖
        文革中有個小青年給我看一點他寫的所謂詞。我一看他用了某一詞牌的字數和句式﹐
但都是白話文。現在的所謂新古典詩﹐如果跟那個小青年寫的一樣的話﹐那他們在褻
瀆古典二字。只要對古典詩詞和新詩有所瞭解的話﹐就可知道古典詩詞要比新詩高幾
個檔次。只要認識一定數量的字﹐誰都可以寫新詩。所以現在阿狗阿貓都成了詩人。
如果要寫古典詩詞﹐首先要有古文的修養﹐再要有平仄格律和押韻的基本知識。這
還不夠﹐更要有詩詞應有的韻味及意境。否則﹐那些詩詞只是形似﹐猶如貌合神離﹐
沒有詩詞的精髓。嚴格說來﹐這就不是詩詞。
        由此可見﹐新詩與古典詩詞是絕然不同的兩種東西﹐是搞不到一起去的﹐除非弄得
非驢非馬﹐成個四不像。那就決計不可能是古典詩詞的發展與延續。為什麼會出現
“新古典詩”這種名稱呢﹖想來新詩已經搞不出新花樣了﹐於是有人就扯張虎皮作大
旗﹐借古典之令名﹐以挽救新詩日暮途窮的處境。
        順便提一點﹐“五四”後﹐據說有人提倡摒除詩詞的格律﹐而開展一個“新格律詩
運動”。既然要摒除格律﹐為什麼又提出“新格律詩”問題。況且新詩是一點格律都
沒有的。這種提法豈非自相矛盾﹐像狗後面放氣一樣不通。
作者: 海外逸士    时间: 2011-10-7 02:26
詩詞好壞之評

評詩詞的好壞﹐主要看從什麼高度出發。這就像下圍棋一樣﹐如果你是二段﹐看比
你段位高的人下子﹐都是妙棋。如果你是五段﹐一定能看出段位比你低的人所下的
臭棋﹐但你不一定能看得出比你段位高之人的不足處。這就是從什麼高度出發會得
出什麼結論。
        所以不要為了客氣甚或奉承之故﹐亂說別人作品好﹐給識者——譬如九段棋手——
看到而輕視你。但也不要亂說別人作品壞﹐除非你的確能看出不足之處﹐而又能給出
批判的理由。要能更好地評判別人的作品﹐先要提高自己的文學詩歌修養。隨著自
己修養的提高﹐就會看到你原來認為好的地方﹐其實並不怎麼好﹐一般得很。
        中國的詩詞及古典文學是中華文化之精華。其凝練深邃的程度非現代文學可比。如
果你能從這個高度來看﹐那麼現在所有的文學作品﹐不談其內容之不同﹐根本不能與
古典作品相比。而所有的新詩﹐加起來也不能與傳統詩詞相比。如果你站不到這個
高度來看﹐當然會得出不同的結論。所以貶低現代文學和新詩不一定說它們一無是
處﹐而是說它們反映出文學詩歌的衰退。有人說現在科學技術進步了﹐文學藝術退
化了。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
        最明顯的是古典文學詩詞幾千年來生命不衰﹐而現代東西幾十年﹐十幾年﹐甚或只
有幾年後就從人們記憶中逐漸淡出。請問有幾個人能背誦出幾首“五四”來的新詩﹖
許多中國家長教孩子背的都是唐詩。有哪位家長教孩子背新詩的﹖甚至自己寫新詩
的人恐怕也未必教自己孩子背新詩。所以從詩詞到新詩雖然是個發展﹐只是在向下
坡發展。如果要使現代文學詩歌向上發展﹐必須先提高全民文化教養素質﹐否則就
談不上文學詩歌質量的提高。
作者: 没事哼两句    时间: 2011-10-7 05:03
嗯,想好好拜读一下,可惜眼睛不适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1-10-7 05:09
没事哼两句 发表于 2011-10-6 16:03
嗯,想好好拜读一下,可惜眼睛不适

不习惯繁体字?

俺先读第一节,回头再来送分!
作者: 海外逸士    时间: 2011-10-8 00:05
請哪位幫忙轉簡體。我沒辦法。抱歉。
作者: 海外逸士    时间: 2011-10-8 00:06
〔紅學研究----大觀園中的詩詞〕

一﹑談香菱學詩

喜歡練寫古體詩的同好往往不知怎樣才能把詩寫好。他們粗看了一點古人詩詞﹐就
匆忙動手寫起來﹐結果只有詩詞的形式﹐沒有詩詞的實質。應該怎樣學寫古體詩才
算上了正道﹖當然先得把平仄格律及押韻問題弄清楚﹐才能開始學寫詩。現在先看
一下《紅樓夢》中香菱是怎麼學詩的。
        且說香菱見過眾人之后, 吃過晚飯,寶釵等都往賈母處去了,自己便往瀟湘館中來.此
時 黛玉已好了大半,見香菱也進園來住,自是歡喜.香菱因笑道:"我這一進來了,也得
了空儿,好歹教給我作詩,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詩,你就拜我作師.我
雖不通,大略也還教得起你."香菱笑道:"果然這樣,我就拜你作師.你可不許膩煩的."黛
玉道:"什么難事,也值得去學!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副對子,平聲對仄聲,虛
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若是果有 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香菱笑道: "怪
道我常弄一本舊詩偷空儿看一兩首,又有 對的極工的,又有不對的,又听見說`一三五
不論,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詩上亦有順的,亦有二四六上錯了的,所以天天疑惑. 如
今听你一說,原來這些格調規矩竟是末事,只要詞句新奇為上."黛玉道:"正是這個道
理, 詞句究竟還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 這
叫做`不以詞害意'."香菱笑道:"我只愛陸放翁的詩`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
多',說的真有趣!"黛玉道:"斷不可學這樣的詩.你們因不知詩,所以見了這淺近的就愛
, 一入了這個格局,再學不出來的.你只听我說,你若真心要學,我這里有<<王摩詰全
集>> 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讀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
,次再李青蓮 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這三個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
淵明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個極聰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詩翁了!"香
菱听了,笑 道:"既這樣,好姑娘,你就把這書給我拿出來, 我帶回去夜里念几首也是
好的."黛玉听說,便 命紫娟將王右丞的五言律拿來,遞与香菱,又道:"你只看有紅圈
的都是我選的,有一首念一首. 不明白的問你姑娘,或者遇見我,我講与你就是了."香
菱拿了詩,回至蘅蕪苑中,諸事不顧,只 向燈下一首一首的讀起來.寶釵連催他數次睡
覺,他也不睡.寶釵見他這般苦心,只得隨他去了. 一日,黛玉方梳洗完了,只見香菱笑
吟吟的送了書來,又要換杜律.黛玉笑道:"共記得多少首?"香菱笑道:"凡紅圈選的我
盡讀了."黛玉道:"可領略了些滋味沒有?"香菱笑道: "領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說
与你听听."黛玉笑道:"正要講究討論,方能長進.你且說來我听."香菱笑道:"据我看
來,詩的好處,有口里說不出來的意思,想去卻是逼真的. 有似乎無理的,想去竟是有
理有情的."黛玉笑道:"這話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從何處見得?"香菱笑道:"我看他<<
塞上>>一首,那一聯云:`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想來煙如何直?日自然是圓的:這
`直'字似無理,`圓'字似太俗.合上書一想, 倒象是見了這景的.若說再找兩個字換這
兩個,竟再找不出兩個字來.再還有`日落江湖白, 潮來天地青':這`白'`青'兩個字也
似無理.想來,必得這兩個字才形容得盡,念在嘴里倒象有几千斤重的一個橄欖.還有
`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這`余' 字和` 上'字,難為他怎么想來!我們那年上京來
,那日下晚便灣住船,岸上又沒有人,只有几棵 樹,遠遠的几家人家作晚飯,那個煙竟是
碧青,連云直上.誰知我昨日晚上讀了這兩句,倒象我又到了那個地方去了." 正說著
,寶玉和探春也來了,也都入坐听他講詩.寶玉笑道:"既是這樣,也不用看詩.會心處不
在多,听你說了這兩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黛玉笑道:"你說他這`上孤煙'好,你還
不 知他這一句還是套了前人的來.我給你這一句瞧瞧,更比這個淡而現成."說著便把
陶淵明的" 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翻了出來,遞与香菱.香菱瞧了,點頭嘆賞,笑道
:"原來`上'字是從` 依依'兩個字上化出來的.".香菱又逼著黛玉換出杜律來,又央黛
玉探春二 人:"出個題目,讓我謅去,謅了來,替我改正."黛玉道:"昨夜的月最好, 我
正要謅一首,竟未謅 成,你竟作一首來.十四寒的韻,由你愛用那几個字去." 香菱听
了, 喜的拿回詩來,又苦思一回作兩句詩,又舍不得杜詩,又讀兩首.如此茶飯無心, 坐
臥不定.寶釵道:"何苦自尋煩惱.都是顰儿引的你,我和他算帳去.你本來呆頭呆腦的
, 再添上這個,越發弄成個呆子了."香菱笑道:"好姑娘,別混我."一面說,一面作了一
首,先与寶釵看. 寶釵看了笑道:"這個不好,不是這個作法.你別怕臊,只管拿了給她
瞧去,看她是怎么說."香菱 听了,便拿了詩找黛玉.黛玉看時,只見寫道: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團團. 詩人助興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觀.
翡翠樓邊懸玉鏡,珍珠帘外挂冰盤. 良宵何用燒銀燭,晴彩輝煌映畫欄.
        黛玉笑道:"意思卻有,只是措詞不雅.皆因你看的詩少, 被他縛住了.把這首丟開,再
作一首,只管放開膽子去作." 香菱听了, 默默的回來,越性連房也不入,只在池邊樹
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摳土,來往的人都詫异.只見香菱興興頭頭的又往
黛玉那邊去了.一齊都往瀟湘館來.只見黛玉正拿著詩和他講究.眾人因問黛玉作的如
何.黛玉道:"自然算難為他了,只是還不好.這一首過于穿鑿了,還得另作."眾人因要
詩看時,只見寫道:
非銀非水映窗寒,試看晴空護玉盤. 淡淡梅花香欲染,絲絲柳帶露初干.
只疑殘粉涂金砌,恍若輕霜抹玉欄. 夢醒西樓人跡絕,余容猶可隔帘看.
        寶釵笑道:"不象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個`色' 字倒還使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這也
罷了,原來詩從胡說來,再遲几天就好了."香菱自為這首妙絕, 听如此說,自己掃了興
,不肯丟開手,便要思索起來.因見他姊妹們說笑, 便自己走至階前竹下閑步,挖心搜
膽,耳不旁听,目不別視.一時探春隔窗笑說道:"菱姑娘,你閑閑罷."香菱怔怔答 道:"`閑
'字是十五刪的,你錯了韻了."眾人听了, 不覺大笑起來.寶釵道:"可真是詩魔了.都
是顰儿引的他!"黛玉道:"圣人說,`誨人不倦',他又來問我,我豈有不說之理."
        話說香菱見眾人正說笑,她便迎上去笑道:"你們看這一首.若使得,我便還學,若還不
好, 我就死了這作詩的心了."說著,把詩遞与黛玉及眾人看時,只見寫道是:
精華欲掩料應難,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輪雞唱五更殘.
綠蓑江上秋聞笛,紅袖樓頭夜倚欄. 博得嫦蛾應借問, 緣何不使永團圓!
眾人看了笑道:"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可知俗語說`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社里一定請你了."
        現在我們來看黛玉是這麼評香菱三首詩的﹐看看我們能從中受到些什麼啟發。香菱
第一首詩﹕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團團. 詩人助興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觀.
翡翠樓邊懸玉鏡,珍珠帘外挂冰盤. 良宵何用燒銀燭,晴彩輝煌映畫欄.
        黛玉評為“意思卻有﹐只是措詞不雅。”這裡“不雅”的說法可以認為是措詞還很
稚嫩﹐不夠老練。第一句起首平平﹐沒有問題。一般老手作詩起首常是平平﹐不一定
要突兀﹐好像一開始就要吸引讀者眼球一樣﹐但結句常應有餘意﹐有玩味。第二句
就太俗了﹐毫無新意。後兩句語氣稚嫩。“玉鏡”﹑“冰盤”都是用熟了的詞語。
所以這第一首詩就讓黛玉斃了。現在看第二首﹕
非銀非水映窗寒,試看晴空護玉盤. 淡淡梅花香欲染,絲絲柳帶露初乾.
只疑殘粉塗金砌,恍若輕霜抹玉欄. 夢醒西樓人跡絕,餘容猶可隔帘看.
        黛玉的評是“過于穿鑿”。寶釵的評是“不象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個`色' 字倒還
使得”。詠“月”與詠“月色”的區別恐怕還不難理解﹐但黛玉所說的“穿鑿”是
“穿鑿附會”之意﹐把意思領會錯了。但進一層又可看到﹐這詩寫得過頭了。寫詩
措詞都要確到好處﹐才是上品。現在不少學寫詩者常要用些奇巧之字﹐就以為是有
新意。其實這是兩回事。有新意是在“詩意”上﹐不是在用奇巧之字上。沒有新意﹐
只有花俏之詞是沒用的。詩貴凝重﹐不能輕佻。就像一個字在那裡﹐唸上去要像嘴
裡含了個幾千斤重的橄欖一樣。回過來看香菱的詩。首四字“非銀非水”不但詠的
是月色﹐跟月亮本身沒有關係﹐就是詠月色﹐也形容得太過份了﹐不凝重。第三首
詩﹐黛玉認為確到好處。
精華欲掩料應難,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輪雞唱五更殘.
綠蓑江上秋聞笛,紅袖樓頭夜倚欄. 博得嫦蛾應借問, 緣何不使永團圓!
        這首詩裡雖無“月”字﹐但句句暗應著月亮。這樣的詠物詩被認為是好詩。如果把
月亮怎麼又亮又圓﹐挖空心思形容了一番﹐未必就是好詩。特別這詩最後一個問句發
人深省。因此﹐能把這三首詩之間的差異琢磨透﹐一定能寫出好詩。當然還要有自
己的詩詞功底配上去。
作者: 海外逸士    时间: 2011-10-8 00:07
二﹑談《姽嫿詞》

《紅樓夢》中寶玉作《姽嫿詞》並非熱點﹐許多紅樓讀者恐怕也不記得﹐但本人以
為這段描述對作詩選體大有學問。請先看書中描述﹕
        賈政正與眾幕友們談論尋秋之勝,又說:「快散時,忽然談及一事,最是千古佳談,
『風流雋逸,忠義慷慨』八字皆備,倒是個好題目,大家要作一首輓詞。」眾幕賓聽
了,都忙請教是係何等妙事。賈政乃道:「當日曾有一位王,封曰恆王,出鎮青州。
這恆王最喜女色,且公餘好武,因選了許多美女,日習武事。每公餘輒開宴連日,
令眾美女習戰鬥攻拔之事。其姬中有姓林行四者,姿色既冠,且武藝更精,皆呼為
林四娘。恆王最得意,遂超拔林四娘統轄諸姬,又呼為『姽嫿將軍』。」眾清客都
稱「妙極,神奇!竟以『姽嫿』下加『將軍』二字,反更覺嫵媚風流,真絕世奇文
也!想這恆王也是千古第一風流人物了。」 賈政笑道:「這話自然是如此,但更有
可奇可嘆之事。」眾清客都愕然驚問道:「不知底下有何奇事﹖」賈政道:「誰知
次年便有『黃巾』『赤眉』一干流賊餘黨復又烏合,搶掠山左一帶。恆王意為犬羊
之輩,不足大舉,因輕騎前剿。不意賊眾頗有詭譎智術,兩戰不勝,恆王遂為眾賊
所戮。於是青州城內文武官員,各各皆謂『王尚不勝,你我何為!』遂將有獻城之
舉。林四娘得聞凶報,遂集聚眾女將,發令說道:『你我皆向蒙王恩,戴天履地,
不能報其萬一。今王既殞身國事,我意亦當殞身於王。爾等有願隨者,即時同我前
往同一死戰;有不願者,亦早各散。』眾女將聽她這樣,都一齊說:「願意!」於
是林四娘帶領眾人,連夜出城,直殺至賊營,裏頭眾賊不防,也被斬戮了幾員首賊。
後來大家見不過是幾個女人,料不能濟事,遂回戈倒兵,奮力一陣,把林四娘等一
個不曾留下,倒作成了這林四娘的一片忠義之志。後來報至中都,自天子以至百官,
無不驚駭道奇。其後朝中自然又有人去剿滅,天兵一到,化為烏有,不必深論。只
就林四娘一節,眾位聽了,可羨不可羨﹖」眾幕友都嘆道:「實在可羨可奇!實是
個妙題,原該大家輓一輓才是。」
賈政道:「……大家聽見這新聞,所以都要作一首《姽嫿詞》,以志其忠義。」
說話間,賈環叔侄亦到。賈政命他們看了題目﹐又命他三人各弔一首。賈蘭的是一
首七言絕句,寫道是:
姽嫿將軍林四娘,玉為肌骨鐵為腸,捐軀自報恆王後,此日青州土亦香。
眾幕賓看了,又看賈環的,是首五言律,寫道是:
紅粉不知愁,將軍意未休。掩啼離繡幕,抱恨出青州。
自謂酬王德,詎能復寇仇﹖誰題忠義墓,千古獨風流!
因又問寶玉怎樣。寶玉笑道:「這個題目似不稱近體,須得古體,或歌或行,長篇
一首,方能懇切。」眾人聽了,都立身點頭拍手道:「我說他立意不同!每一題到
手,必先度其體格宜與不宜,這便是老手妙法。就如裁衣一般,未下剪時,須度其
身量。這題目名曰《姽嫿詞》,且既有了序,此必是長篇歌行,方合體的。或擬溫
八叉《缶甌歌》,或擬白樂天《長恨歌》,或擬古詞,半敘半詠,流利飄逸,始能
盡妙。」寶玉唸道: “恒王好武兼好色,”
賈政搖頭道:「粗鄙。」一幕賓道:「要這樣方古,究竟不粗。且看他底下的。」
寶玉又道: “遂教美女習騎射。穠歌艷舞不成歡,列陣挽戈為自得。 ”
眾人都道:「只這第三句便古樸老健,極妙!這四句平敘出.也最得體。」賈政道:
「休謬加獎譽,且看轉得如何。」寶玉念道:
“眼前不見塵沙起,將軍俏影紅燈裏。”
眾人聽了這兩句,便都叫:「妙!好個『不見塵沙起』!又承了一句『俏影紅燈裏』,
用字用句,皆入神化了。」寶玉道:
“叱吒(原字為左口右宅)時聞口舌香,霜矛雪劍嬌難舉。”
眾人聽了,便拍手笑道:「益發畫出來了。當日敢是寶公也在座,見其嬌且聞其香
否﹖不然,何體貼至此﹖」寶玉笑道:「閨閣習武,任其勇悍,怎似男人。不待問
而可知嬌怯之形的了。」寶玉又念道: “丁香結子芙蓉絛, ”
眾人都道:「轉『絛』,『蕭』韻,更妙,這才流利飄蕩。而且這一句也綺靡秀媚
的妙。」賈政道:「這一句不好。已寫過『口舌香』「嬌難舉』,何必又如此。這
是力量不加,故又用這些堆砌貨來搪塞。」寶玉笑道:「長歌也須得要些詞藻點綴
點綴,不然便覺蕭索。」賈政道:「你只顧用這些,但這一句底下,如何能轉至武
事﹖若再多說兩句,豈不蛇足了﹖」寶玉道:「如此,底下一句轉煞住,想亦可矣。」
賈政冷笑道:「你有多大本領﹖上頭說了一句大開門的散話,如今又要一句連轉帶
煞,豈不心有餘而力不足些﹖」寶玉聽了,垂頭想了一想,說了一句道: “不繫明
珠繫寶刀。”
眾人拍案叫絕。寶玉想了一會,便念道:“
戰罷夜闌心力怯,脂痕粉漬污鮫鮹。”
賈政道:「又一段。底下怎樣﹖」寶玉道:
“明年流寇走山東,強吞虎豹勢如蜂。”
眾人道:「好個『走』字!便見得高低了。且通句轉得也不板。」寶玉又念道: 
“王率天兵思剿滅,一戰再戰不成功。腥風吹折隴頭麥,日照旌旗虎帳空。青山寂
寂水澌澌,正是恆王戰死時。雨淋白骨血染草,月冷黃沙鬼守尸。 ”
眾人都道:「妙極,妙極!布置,敘事,詞藻,無不盡美。且看如何至四娘,必另
有妙轉奇句。」寶玉又念道:
“紛紛將士只保身,青州眼見皆灰塵,不期忠義明閨閣,憤起恆王得意人。” 眾人
都道:「鋪敘得委婉。」賈政道:「太多了,底下只怕累贅呢。」 寶玉乃又念道:

“恆王得意數誰行﹖就死將軍林四娘,號令秦姬驅趙女,艷李穠桃臨戰場。繡鞍有
淚春愁重,鐵甲無聲夜氣涼。勝負自然難預定,誓盟生死報前王。賊勢猖獗不可敵,
柳折花殘實可傷,魂依城郭家鄉近,馬踐胭脂骨髓香。星馳時報入京師,誰家兒女
不傷悲!天子驚慌恨失守,此時文武皆垂首。何事文武立朝綱,不及閨中林四娘!
我為四娘長太息,歌成餘意尚傍徨。 ”
        由此可見﹐寫什麼內容須選什麼詩體﹐才能更好地表達你的內容。像上面﹐寶玉選
了歌行體。一般來說﹐如選古風體﹐行文可以流暢﹐選律絕體﹐有個起承轉合。他們
之間韻味完全不一樣。絕句的起承轉合另有短文談及﹐不贅。律詩雖然中間是兩副
對子﹐似乎帶有獨立性﹐但頜聯在意思上肯定要承接首聯﹐不能不相連續。而頸聯
從頜聯發展而來﹐並把意思導向尾聯﹐自然而然有著轉的作用﹐直到尾聯結束全詩。
如果中間沒有內在的起承轉合關係﹐那首律詩一定有了問題。有人認為絕句比律詩
容易﹐因為律詩中有兩副對子﹐現代人沒有古人的功底﹐不容易對好。其實﹐這是
誤解。絕句更需要顯出起承轉合的關係。詩貴一氣呵成。許多現代人的詩常是湊字
成句﹐湊句成詩﹐當然談不上起承轉合﹐也不會一氣呵成。
        拿詞來說﹐選什麼詞牌去寫什麼內容也大有講究。譬如說“剪不斷﹐理還亂﹐是離
愁。”三個短句中間的兩個頓挫很好地表達了詞人的感情。如果詞人選了“浪淘沙”
或“西江月”﹐就不會有這個效果。如東坡的“大江東去”﹐選了較長的詞牌﹐這
樣一瀉而下﹐就有氣勢。如果選個短的詞牌﹐開始不久就要結束了﹐肯定不可能造
成這樣的氣勢。個人看法是短的詞牌適合表達委婉曲折細膩的感情。當然跟一個具
體的詞牌有關。這些只是個人的體會﹐錄以與同好共享。
作者: 海外逸士    时间: 2011-10-8 00:08
三﹑談菊花詩

古來詠菊詩不少﹐但紅樓夢裡的十二首菊詩也算是別出心裁﹐與眾不同。現在請先
把十二首詠菊詩看一下﹕
憶菊(蘅蕪君)
悵望西風抱悶思,蓼紅葦白斷腸時。空籬舊圃秋無跡,瘦月清霜夢有知。
念念心隨歸雁遠,寥寥坐聽晚砧痴,誰憐為我黃花病﹖慰語重陽會有期。
訪菊(怡紅公子)
閑趁霜晴試一遊,酒杯藥盞莫淹留。霜前月下誰家種﹖檻外籬邊何處愁﹖
蠟屐遠來情得得,冷吟不盡興悠悠。黃花若解憐詩客,休負今朝掛杖頭!
種菊(怡紅公子)
攜鋤秋圃自移來,籬畔庭前故故栽。昨夜不期經雨活,今朝猶喜帶霜開。
冷吟秋色詩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泉溉泥封勤護惜,好知井徑絕塵埃。
對菊( 枕霞舊友)
別圃移來貴比金,一叢淺淡一叢深。蕭疏籬畔科頭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數去更無君傲世,看來惟有我知音。秋光荏苒休辜負,相對原宜惜寸陰。
供菊(枕霞舊友)
彈琴酌酒喜堪儔,几案婷婷點綴幽。隔座香分三徑露,拋書人對一枝秋。
霜清紙帳來新夢,圃冷斜陽憶舊遊。傲世也因同氣味,春風桃李未淹留。
詠菊(瀟湘妃子)
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毫端蘊秀臨霜寫,口齒噙香對月吟。
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一從陶令平章後,千古高風說到今。
畫菊(蘅蕪君)
詩餘戲筆不知狂,豈是丹青費較量。聚葉潑成千點墨,攢花染出幾痕霜。
淡濃神會風前影,跳脫秋生腕底香。莫認東籬閑採掇,粘屏聊以慰重陽。
問菊(瀟湘妃子)
欲訊秋情眾莫知,喃喃負手叩東籬。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
圃露庭霜何寂寞,鴻歸蛩病可相思﹖休言舉世無談者,解語何妨語片時。
簪菊(蕉下客)
瓶供籬栽日日忙,折來休認鏡中妝。長安公子因花癖,彭澤先生是酒狂。
短鬢冷沾三徑露,葛巾香染九秋霜。高情不入時人眼,拍手憑他笑路旁。
菊影(枕霞舊友)
秋光疊疊復重重,潛度偷移三徑中。窗隔疏燈描遠近,籬篩破月鎖玲瓏。
寒芳留照魂應駐,霜印傳神夢也空。珍重暗香休踏碎,憑誰醉眼認朦朧。
菊夢(瀟湘妃子)
籬畔秋酣一覺清,和雲伴月不分明。登仙非慕莊生蝶,憶舊還尋陶令盟。
睡去依依隨雁斷,驚回故故惱蛩鳴。醒時幽怨同誰訴﹖衰草寒煙無限情。
殘菊(蕉下客)
露凝霜重漸傾欹,宴賞才過小雪時。蒂有餘香金淡泊,枝無全葉翠離披。
半床落月蛩聲病,萬里寒雲雁陣遲。明歲秋風知再會,暫時分手莫相思。
        眾人看一首贊一首,彼此稱揚不絕。李紈笑道:「等我從公評來。通篇看來,各人
有各人的警句。今日公評:《詠菊》第一,《問菊》第二,《菊夢》第三,題目新,
詩也新,立意更新,惱不得要推瀟湘妃子為魁了;然後《簪菊》《對菊》《供菊》
《畫菊》《憶菊》次之。」黛玉道:「我那首也不好,到底傷於纖巧些。」李紈道:
「巧得卻好,不露堆砌生硬。」黛玉道:「據我看來,頭一句好的是『圃冷斜陽憶
舊遊』,這句背面傅粉。「拋書人對一枝秋』已經妙絕,將供菊說完,沒處再說,
故翻回來想到未折未供之先,意思深透。」李紈笑道:「固如此說,你的『口齒噙
香』一句也敵得過了。」探春又道:「到底要算蘅蕪君沉著,『秋無跡』,『夢有
知』,把個『憶』字竟烘染出來了。」寶釵笑道:「你的『短鬢冷沾』,『葛巾香
染』,也就把簪菊形容得一個縫兒也沒了。」湘雲笑道:「偕誰隱』,『為底遲』,
真真把個菊花問的無言可對。」李紈笑道:」你的『科頭坐』,『抱膝吟』,竟一
時也捨不得別開,菊花有知,也必膩煩了。」說得大家都笑了。寶玉笑道:「我又
落第。難道「誰家種』,「何處秋』,「蠟屐遠來』,「冷吟不盡』,都不是訪,
「昨夜雨』,「今朝霜』,都不是種不成﹖但恨敵不上「口齒噙香對月吟』、「清
冷香中抱膝吟』、「短鬢』、「葛巾』、「金淡泊』、「翠離披』、「秋無跡』、
「夢有知』這幾句罷了。」又道:「明兒閑了,我一個人作出十二首來。」李紈道:
「你的也好,只是不及這幾句新巧就是了。」
        這十二首詩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去詠菊﹐而每個角度卻掌握得確到好處﹐也就是說﹐
每首詩都非常切題。如第一首開頭點明時間﹐已到菊期﹐但尚未見菊﹐故而思念之。
接下來都扣著思念之意。第二首也扣著“訪”字。這二首都沒直接寫到菊。到“種
菊”﹑“對菊”﹑“供菊”﹐就實實在在寫到菊了。而“詠菊”﹑“畫菊”﹑“問
菊”則是半實半虛﹐但也環繞著詠﹑畫﹑問而展開。到了“菊影”﹑“菊夢”則全
屬虛寫。不管如何﹐總是環繞著本題寫的。後人即使再要寫這些詠菊詩﹐肯定不會
寫到這樣好了。有人對紅樓夢裡的詩詞抱否定態度﹐似乎不過爾爾。但這些批評者
自己能寫出這樣的詩詞來嗎﹖我持懷疑態度。要批評紅樓夢中詩詞不好﹐先把自己
詩詞拿出來讓人看看究竟有多好。如果自己不會寫詩詞﹐或寫不出這樣好的詩詞﹐
說明這些人對詩詞或是水平太差﹐甚或是外行﹐因此根本沒資格去批評紅樓夢中的
詩詞。
        所以這裡要討論的問題是切題。看到有些現代人寫的詩詞﹐湊啊湊啊﹐湊到後來﹐
一定把題目都忘了﹐所以就離題了。不切題是非常大的弊病。開始時可以有一句或
一聯起引入題目的作用﹐接下來就必須入題了﹐直到結束。切題就像車輪繞著軸轉
一樣﹐根根輻條必須對著軸心。如結束句能夠來個發人深省﹐當然更好。
        如果有人問﹕那麼寫無題又怎麼呢﹖雖說無題﹐但每首詩總有個要表達的中心意思﹐
就得環繞這中心意思來展開。總不能說寫東西連中心意思都沒有。那不成了亂寫﹖亂
寫又有何意義。還不如不寫。大家省事。
順便提一下“新巧”。所謂“新巧”是說前人之未說﹐而不是亂用新字眼。如果沒達
到一定的寫詩功力﹐亂用新字眼會破壞詩詞應有的韻味。現代人要寫新事物﹐表達新
意思﹐這大方向是對的。但問題是如何做到這點。這就牽涉到詩詞改革問題。要改造
一架機器﹐就非得先熟悉這架機器不可﹐否則無從談改造。現在有的人對詩詞只懂
點皮毛﹐就大叫改革詩詞。於是在改革的名義下﹐不依規矩﹐亂寫詩詞。要舊瓶裝
新酒﹐舊體唱新聲。很好。但請先把詩詞之道吃透了再來。
作者: 海外逸士    时间: 2011-10-8 00:09
四﹑談詠蟹詩

吃蟹賞菊乃文人雅事。雖然本人沒有讀遍所有詩詞(因為現代人要讀的材料比古人
多得多﹐所以沒法讀遍古人所讀之書)﹐但想來古人詠蟹的詩詞不會很多。現就紅
樓夢裡的詠蟹詩略談粗見。請先看書中描述﹕
        寶玉笑道:「今日持螯賞桂,亦不可無詩。我已吟成,誰還敢作呢﹖」說著,便忙
洗了手提筆寫出。眾人看道:
持螯更喜桂陰涼,潑醋擂薑興欲狂。饕餮王孫應有酒,橫行公子卻無腸。
臍間積冷饞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原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
黛玉詩道:
鐵甲長戈死未忘,堆盤色相喜先嘗。螯封嫩玉雙雙滿,殼凸紅脂塊塊香。
多肉更憐卿八足,助情誰勸我千觴。對斯佳品酬佳節,桂拂清風菊帶霜。
寶釵寫道:
桂靄桐陰坐舉殤,長安涎口盼重陽。眼前道路無經緯,皮裏春秋空黑黃。
酒未敵腥還用菊,性防積冷定須姜。於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餘禾黍香。
眾人道:「這是食螃蟹絕唱,這些小題目,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只是諷刺世
人太毒了些。」
        “潑醋擂薑”很傳神﹐寫出吃蟹人的迫不及待神態。“橫行公子”稱蟹亦有新意。
而這種描述正符合寶玉的性格。而最好的兩聯是﹕一)“螯封嫩玉雙雙滿,殼凸紅
脂塊塊香。”描述得非常確切生動。二)“眼前道路無經緯,皮裏春秋空黑黃。 ”
諷喻得好。這幾首詩真是詠蟹的絕唱﹐怕後人再也不能寫得跟這一樣好的了。所以
描寫事物要抓住事物的典型現象來描述﹐如“螯封嫩玉雙雙滿,殼凸紅脂塊塊香。”
這是蟹身上的典型部位﹐再加一句“多肉更憐卿八足”﹐就把螃蟹本身描述得淋漓
盡致了。黛玉是專寫新巧句子的﹐這幾句放在黛玉身上正好。而“眼前道路無經緯,
皮裏春秋空黑黃。 ”以螃蟹的形態內在來喻世人﹐也是生動確切。寶釵寫詩常帶些
諷喻之意﹐教育世人。當然這聯由寶釵寫出來最合適。曹雪芹能夠按各個人物的性
格﹐寫出符合這性格的詩來﹐的是高手。有人還要貶低曹的詩詞﹐不知他們自己的
水平如何。怕是要用批曹來自我突出吧。更進一步要看到的是﹐要用詩的語言來描
述﹐或者說﹐描述的語言要有詩感﹐不能寫是寫出來了﹐卻沒有詩的韻味。
        本人也曾想寫首詠蟹詩﹐卻總想不出能跟這幾首寫得一樣好的句子來﹐所以結果只
能寫了篇《祭蟹文》﹕
        嗚呼蟹兄﹐汝我有緣。行將就釜﹐汝莫我怨。汝雖頂盔貫甲﹐一意橫行﹔我非劍客
俠士﹐豈打不平﹖憶昔碧波清水﹐悠哉游哉﹔如今縛螯縛足﹐無以生還。蓋緣紅白對
映﹐色相誘人﹔膏腴脂凝﹐薑香引津。是以饞蟲大動﹐食慾遂生﹔欲不烹汝﹐莫可
自禁。古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嗚呼哀哉﹐此汝之謂。烹既已熟﹐請入我腹﹔快
矣樂哉﹐得享口福。蟹兄蟹兄﹐伏祈見諒﹔願爾來世﹐速投人胎。蟹魂不遠﹐汝其
來饗﹔嗚呼莫怨﹐嗚呼莫哀。

附秋雁南回賀班座蘭雪高見﹐以補余之不足﹕
        逸士兄好帖好文。不禁興起,贅一點個人看法。紅樓每次詩會,寶釵殊少逞強舉動,
但細看其詩,可說從未落於人後,瀟湘所胜在葬花吟秋風辭這些獨寫性情的篇章,限
題限韻的作業上真正是雙峰對峙,不分高下。黛玉這首雖然頷聯形象,但古人詠物詩
對神的要求更重,所以黛玉自己也承認寫得不及寶釵,大約是唯一一次自認不及寶
釵詩的時候了。寶玉寶釵這兩首逐句對看,章法絕類,寶釵亦步亦趨,而每句都高
出寶玉一層,足見才情遠胜寶玉。寶玉:持螯更喜桂陰涼﹔寶釵:桂靄桐陰坐舉觴。
既題中已經明確詠蟹,寶玉頭兩個字便不經濟,寶釵觴字自然帶出酒,便將第三句
的空位騰了出來,一樣的篇幅,卻可容納更多的意義。寶玉:潑醋擂薑興欲狂。寶
釵:長安涎口盼重陽。寶玉此句重在人物形象,寶釵則在形象之外,還寫出了時間
地點的背景。涎口二字,顯具諷喻,和“潑醋擂薑興欲狂”的縱口腹之快相比,層
次上便高。由此開始眾人說“小題目要寓大意”的區別所在。古人詠物講究的是不
能泥于形,泥于事,不但要有神,且要有寄托。寶玉:饕餮王孫應有酒,橫行公子
卻無腸。寶釵:眼前道路無經緯,皮里春秋空黑黃。王孫、公子這樣的對仗,不是
不可以,卻不好,近乎合掌。前面已有了醋薑諸事,此處又提到酒,把吃螃蟹所需
的佐料都寫到了,然而也止于它們的佐料之用。寶釵的道路、春秋卻是一個空間,
一個時間,拓開全篇地步,其中諷喻更是尖銳有力,且又緊扣螃蟹的特征。寶玉:
臍間積冷饞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寶釵:酒未敵腥還用菊,性防積冷定須薑。寶
玉轉筆寫食蟹之人,就事說事,寶釵一樣是寫防冷去腥,卻用了菊花与薑二物,將
人与物連接起來,故胜。寶玉作七律,中兩聯對仗出句對句意多相近,所以堂廡不
大。寶玉:原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寶釵: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
禾黍香。七律尾聯最是點明題旨之處,寶玉雖拉了坡仙來,仍是收得淺近,只說了
口腹一事,言盡意盡,別無餘意。寶釵以落釜承接前語,成何益回照通篇,宕開到月
浦禾黍,由近而遠,宏大開闊。寶釵做人做事一向含蓄蘊藉,但偶然也不免有沉不
住气的時候,這首詠蟹便是一證,多少有些對菊花詩會中的隱約不愜,于是逞一逞
才,以她性情,卻不肯明說出來,只在詩里大胜寶玉。寶玉的詩不過如此,評詩眼
光自然也做不得數。紅樓百讀不厭,正在于這些人物描寫的精微之處。
作者: 海外逸士    时间: 2011-10-8 00:09
五﹑談黛玉之三首長詩

黛玉三首長詩是曹雪芹的力作﹐以反映出黛玉這個人物多愁善感的性格。但我總是
從寫作角度來討論問題﹐所以內容如何﹐非本文要探討的。現在請先把三首詩反復
讀幾遍﹐感覺如何。
《葬花詞》﹕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怜? 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扑繡帘.
閨中女儿惜春暮,愁緒滿怀無釋處, 手把花鋤出繡閨,忍踏落花來复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与李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 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几時,一朝飄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悶殺葬花人, 獨倚花鋤淚暗洒,洒上空枝見血痕.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 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怜春半惱春: 怜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
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与鳥魂? 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愿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淨土掩風流. 質本洁來還洁去,強于污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桃花行》:
桃花帘外東風軟,桃花帘內晨妝懶. 帘外桃花帘內人,人与桃花隔不遠.
東風有意揭帘櫳,花欲窺人帘不卷. 桃花帘外開仍舊,帘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怜人花也愁,隔帘消息風吹透. 風透湘帘花滿庭,庭前春色倍傷情.
閒苔院落門空掩,斜日欄杆人自憑. 憑欄人向東風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桃葉亂紛紛,花綻新紅葉凝碧. 霧裹煙封一万株,烘樓照壁紅模糊.
天机燒破鴛鴦錦,春酣欲醒移珊枕. 侍女金盆進水來,香泉影蘸胭脂冷.
胭脂鮮艷何相類,花之顏色人之淚, 若將人淚比桃花,淚自長流花自媚.
淚眼觀花淚易干,淚干春盡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飛人倦易黃昏.
一聲杜宇春歸盡,寂寞帘櫳空月痕!
《秋窗風雨夕》:
秋花慘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 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凄涼!
助秋風雨來何速!惊破秋窗秋夢綠.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淚燭.
淚燭搖搖爇短檠,牽愁照恨動离情. 誰家秋院無風入?何處秋窗無雨聲?
羅衾不奈秋風力,殘漏聲催秋雨急. 連宵脈脈复颼颼,燈前似伴离人泣.
寒煙小院轉蕭條,疏竹虛窗時滴瀝. 不知風雨几時休,已教淚洒窗紗濕.
        我的感覺是這些詩讀起來非常通順﹐一氣呵成。要寫成一首好詩的基本點是必須語
氣通順﹐一氣呵成。如果讀上去疙疙瘩瘩﹐即使只有一點拗口﹐也不是好詩。拗口的
基本原因常是構詞造句不妥﹐不符合語言規範﹐沒有能力而想別出心裁創造詞語﹐
結果適得其反﹐詩句僵化了。有的改幾個字還能挽救。有的非得推倒重來不可。所
謂一氣呵成﹐當然不是讓你非得一口氣讀到底。讀這麼長的詩﹐就像唱歌一樣﹐中
間得換氣。如果你真的用一口氣﹐讀到氣盡再換﹐而又停在句子中間﹐那感覺肯定
不好。如果四句換口氣﹐就很舒服。根據這個心得﹐本人仿黛玉「秋窗風雨夕」寫
了首《惱春詞》。她是剪開“愁”字﹐便是“秋心”。秋是愁的季節﹐但春又如何
呢﹖春該是快樂的季節嗎﹖可能黛玉心中的春會像下面仿詩中的一樣﹕
春光明麗春日融﹐春柳碧映春桃紅。無端春色撩人意﹐那堪春情傳春風。
桃姣柳好為誰妍﹖惱春人兒只自憐。惱春既來又忽去﹐憐人一去不復還。
年年春來為底事﹖春去徒然惹相思。春花逢春開嬋娟﹐花開那管人憔悴。
花莫笑我春莫妒﹐憔悴人兒常自誤。春風春雨莫相催﹐美景良辰苦易暮。
春霄寂寞春思長﹐春景難留春日駐。愁容對鏡瘦獨知﹐人比春瘦怎自處。
傷春情懷春愁多﹐春夢一覺春蹉跎。直待春歸花事了﹐無計留春奈春何。
作者: 海外逸士    时间: 2011-10-8 00:10
六﹑談聯句

《紅樓夢》中有兩次聯句。一次是她們結社﹐集體聯句。一次在中秋之夜﹐湘云與
黛玉兩人聯句。現在先看一下她們的雙人聯句(後來加入了妙玉。不過她是一人幫
忙收尾﹐不能算是聯句)﹕
三五中秋夕,清游擬上元.撒天箕斗燦,匝地管弦繁.几處狂飛盞,誰家不啟軒.
輕寒風剪剪,良夜景暄暄.爭餅嘲黃髮,分瓜笑綠嬡.香新榮玉桂,色健茂金萱.
蜡燭輝瓊宴,觥籌亂綺園. 分曹尊一令,射覆听三宣.骰彩紅成點,傳花鼓濫喧.
晴光搖院宇,素彩接乾坤.賞罰無賓主,吟詩序仲昆.构思時倚檻,擬景或依門.
酒盡情猶在,更殘樂已諼.漸聞語笑寂,空剩雪霜痕.階露團朝菌,庭煙斂夕棔.
秋湍瀉石髓,風葉聚云根.寶婺情孤洁,銀蟾气吐吞.藥經靈兔搗,人向廣寒奔.
犯斗邀牛女,乘槎待帝孫.虛盈輪莫定,晦朔魄空存. 壺漏聲將涸,窗燈焰已昏.
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香篆銷金鼎,脂冰膩玉盆. 簫增嫠婦泣,衾倩侍儿溫.
空帳懸文鳳,閒屏掩彩鴛.露濃苔更滑,霜重竹難捫.猶步縈紆沼,還登寂歷原.
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贔屭朝光透,罘罳曉露屯. 振林千樹鳥,啼谷一聲猿.
歧熟焉忘徑,泉知不問源.鐘鳴櫳翠寺,雞唱稻香村.有興悲何繼,無愁意豈煩.
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誰言.徹旦休云倦,烹茶更細論.
《右中秋夜大觀園即景聯句三十五韻》
        一般長的聯句都用排律。聯句有個基本條件﹐參加之人要水平相仿﹐才能使聯成之
詩渾然一體。如果水平相差太大﹐句子好壞反差也大。這還像什麼詩﹐只能付丙了。
當然這首詩裡的句子都是曹雪芹一人作的﹐水平自然不會有參差。不過以曹的水平﹐
如果要做一首由兩個水平遠差的人來寫成的﹐也並非難事。
        從這首聯句詩裡還產生出一段公案。有人說妙玉是寡婦。這個問題源於二句詩。一
是寶玉去櫳翠庵乞紅梅後﹐寫有“不求大士瓶中露﹐為乞嫦娥檻外梅”。因此認為
“孀娥”是指寡婦。古人寫詩講究對仗。試想用“寡婦”來對“觀音大士”﹐對得上
嗎﹖依筆者之見﹐這裡的“孀娥”不能解作“寡婦”。筆者手邊沒有合適的字典﹐
不知“孀”字古意有幾種解釋。也可能是抄本中的筆誤。這裡用“月殿嫦娥”來對
最確切。且嫦娥又可稱“姮娥”﹐“素娥”。或許曹雪芹把她稱作“霜娥”﹐玉潔
冰清之意。“孀”字為後人之誤筆。再說寶玉一向看重女子﹐像妙玉這樣的妙人兒﹐
即使她是寡婦﹐寶玉也不會直截了當這麼寫﹐不合寶玉為人。所以﹐如果不是筆誤
的話﹐這“孀”字必定另有解釋。二是妙玉自己在這個聯句詩中寫道﹕“簫增嫠婦
泣﹐衾倩侍兒溫”。據此就說妙玉是寡婦﹖我想妙玉的意思是“聽到這悽涼的簫聲
只會增加寡婦的飲泣”。這是極度地描述簫聲的悽涼。這個“嫠婦”可以指任何一
個寡婦﹐並不指妙玉本人。這是會寫詩的人都知道的手法。如果說“嫠婦”要落實
到妙玉身上﹐按照對仗的要求﹐那麼“侍兒”該落實到誰的身上﹖這樣鑽下去恐怕
連牛角尖也會鑽破的。不過鑽破牛角尖也有好處﹐可以見見外面的世界。
作者: 海外逸士    时间: 2011-10-8 00:11
七﹑談《五美吟》

黛玉寫了五首七絕﹐分詠五個歷史上的美人。寶玉命之為《五美吟》。現在先看一
下這《五美吟》寫得如何。
西施
一代傾城逐浪花,吳宮空自憶儿家. 效顰莫笑東村女,頭白溪邊尚浣紗.
虞姬
腸斷烏騅夜嘯風,虞兮幽恨對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飲劍何如楚帳中.
明妃
絕艷惊人出漢宮,紅顏命薄古今同. 君王縱使輕顏色,予奪權何畀畫工?
綠珠
瓦礫明珠一例拋,何曾石尉重嬌嬈. 都緣頑福前生造,更有同歸慰寂寥.
紅拂
長揖雄談態自殊,美人巨眼識窮途. 尸居余气楊公幕,豈得羈縻女丈夫.
        這五首七絕寫得不過如此﹐不像有的詩確實有些警句。所以只能說﹐曹雪芹只想通
過這些詩表示他對五位歷史美人及其事件的看法。每首前半都是對人物或事件的描述。
後半表達了他自己的看法。這種詠古人的詩歷代不少﹐貴在獨抒己見﹐不落俗套。
如宋朝王安石寫昭君的詩有“意態由來畫不成,當年枉殺毛延壽”之句。見解獨特。
本人曾擇其中二美人而詠之﹕
其一﹐詠紅拂﹕
西京俠女氣才宏﹐禮教綱常一掃空。身托英雄失意日﹐知人慧眼愧三公。
其二﹐詠明妃﹕
琵琶輕撫欲哀歌﹐不怨畫工貪念多。自是君王方寸少﹐豈能紅粉銷干戈。
作者: 李寒秋    时间: 2014-6-24 22:53
这个帖子不错。希望楼主把字体放大一点。
作者: 云平    时间: 2014-6-25 11:18
忍泪强观:)
作者: 李寒秋    时间: 2014-6-25 17:05
山菊 发表于 2011-10-7 05:09
不习惯繁体字?

俺先读第一节,回头再来送分!

建议发帖的默认字体是三号字以上,要不然太费眼睛了。
作者: 海外逸士    时间: 2014-6-25 20:24
請問三號字體相等于南極星中文軟件上的幾號﹖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www.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