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冬瓜盅】 [打印本页]

作者: 潜了又潜    时间: 2015-4-17 00:13
标题: 【冬瓜盅】
本帖最后由 潜了又潜 于 2015-4-17 13:14 编辑

冬瓜盅在家常菜里不太常见,不是因为难度大或费功夫,主要的原因是一般家庭里少有很大的蒸锅。这道菜只记得小时候家里做过,极其漫长的等待,对一个孩子来说是个不小的折磨。长大后从家里慢慢学了八宝鸭等几道菜,不过冬瓜盅一直没学,可惜以后也不会有机会了,这多少是个遗憾。说起来学到的菜,做法其实大多做了改动,值得记忆的不是菜本身的味道,而是当年的那个味道,那个情景。

对我而言,做菜的乐趣很大程度上,转到了尝试本身。对于电压力锅的使用,从直接的红烧肉、烧肘子,转到蒸,继而使用了裹蒸、粉蒸的做法,不仅限于猪肉,也用到了牛、羊肉,还有鱼肉。借鉴珍珠丸子的做法,试做了不同的米蒸肉,效果都还不错,这些另发贴介绍。在试过这些做法后发现,其实电压力锅对于需要长时间的蒸菜,是个效率比较高的工具,而且也可以将不少费时的菜转为蒸的做法,使得做法更简单,更省时。偶尔见到小冬瓜后,联想到冬瓜盅,似乎没理由不去尝试一下。

选用食材时,考虑到找不到活禽,就改成了牛蛙。挑冬瓜时,专门按电压力锅内胆大小比划了一下,挑了两个大小合适的矮冬瓜。买牛蛙时多聊了几句,学到了一个新的去味方法:将剁块的牛蛙肉,用食盐和白醋快速揉搓后,用水洗净。这无疑又捅破了一层窗户纸,不再局限于较长时间的去味、腌制。

之后做法很简单,借鉴以往南瓜盅的做法,将冬瓜刷干净,将上部切出个盖,用勺子挖净瓜瓤。牛蛙肉用葱姜油揉搓后,和焯好的笋块一起放入冬瓜内,加了几片姜和一点盐,



加盖后放进碗里入锅。



蒸的时间不好确定,参照蒸肘子的时间,为保险起见设为40分钟。

出锅啦



开盖啦



吃光啦



味道很鲜,眉毛尚在,略为遗憾的是,蛙肉稍有点老,看来蒸的时间还可以缩短些。

好在冬瓜小,蛙肉没用光,第二天又蒸了一次。蛙肉洗去腌制用的葱姜油,不过分量略少,加了些香菇和焯过的笋片,另外碗边加了些新鲜的蚕豆。每次做点小的变动已经成了习惯,在成品不算足够满意时就把做法固定下来,似乎不利于水平的提高。

蒸了30分钟。这次蛙肉鲜嫩,汤色如水,更香更鲜



冬瓜盅吃净后,还有蚕豆助兴,不过蚕豆已蒸成了蚕豆沙,压力锅威力可见一斑。



家常菜简单化,经典菜家常化,从功效的角度看,也是不错的选择。

作者: jellobean    时间: 2015-4-17 00:48
眉毛尚在

难道你没吃得眉飞色舞
作者: Erastus    时间: 2015-4-17 01:38
还好这几天吃的还算不错,不然真是一种折磨!

作者: sylvia    时间: 2015-4-17 02:33
40分钟后,牛蛙炖成了蚌肉?
作者: 潜了又潜    时间: 2015-4-17 13:12
sylvia 发表于 2015-4-17 02:33
40分钟后,牛蛙炖成了蚌肉?

稍老而已,隔水炖很难出现通常直接炖的情形。
作者: 潜了又潜    时间: 2015-4-17 13:13
jellobean 发表于 2015-4-17 00:48
难道你没吃得眉飞色舞

说实话,第二次吃真的有
作者: 万水千山山山山    时间: 2015-4-17 15:07
看得流口水...
作者: 齐若散    时间: 2015-4-17 19:42
香菇和笋片的一定鲜掉眉毛。

蛙肉腌制后,肉会紧一点。如果缩短腌制时间,或者不腌制呢,在下锅之前裹上有调料的淀粉水会不会嫩一点?不过,牛蛙肉本来就比青蛙肉老多了。
作者: 潜了又潜    时间: 2015-4-17 23:53
本帖最后由 潜了又潜 于 2015-4-17 23:59 编辑
齐若散 发表于 2015-4-17 19:42
香菇和笋片的一定鲜掉眉毛。

蛙肉腌制后,肉会紧一点。如果缩短腌制时间,或者不腌制呢,在下锅之前裹上有 ...


齐齐是行家,我就解释得详细些,因为以往蒸的帖子里的细节没人在意,其实有些改动是考虑了一些因素的。

首先不用滑蒸的方式(加淀粉水或裹淀粉浆过水后蒸),是为了汤清,冬瓜盅里的汤是这道菜的一个特色。

密封蒸的好处是真正原汁原味,没外来凝结水加入,香气也不会散失。当然有利也有弊,不提传热效率低的问题(所以用压力锅保证高压蒸汽的环境,来弥补传热效率的问题),气味不散失的一个问题是,异味也保留了,所以去异味的问题需要较好解决,显然这里是在入锅前。

除了最终洗去的方式,去异味其实主要就两种:溶解挥发除去(酒、醋、油),香辛料本身的气味掩盖。产生异味的物质通过加热等方式凝固变性,若不除去,气味能消失这点存疑,而通过化学反应使得气味消失,估计即使存在比例也很小,因为反应需要的添加物的量怕是不小,这未必适合保留在最后的菜里。

盐、酒、醋,在有效去除异味特别是腥膻味方面常用(若用于腌制也能抑制或减缓细菌繁殖),问题是对于鲜嫩的肉类、水产类食材,会让食材细胞脱水,就是肉变紧,所以口感鲜嫩的菜,我不会用来腌制,而是用于一些外表面,比如鱼皮的清洗。不过对于异味主要集中于表面的材料,用这三样快速揉搓后洗去,对食材质感影响不大。

在这样的处理后,若内部异味较少,其实掩盖作用就够了,口味重些的用不同的香辛料,轻的不妨用葱姜水,这里用了葱姜油,甚至较强的鲜味也能掩盖很轻的异味。第二次做的蛙肉隔夜,但用葱姜油腌制后,并未使肉质变紧,而且入锅前又洗过一次,最终没有使用任何去异味的材料,这其实得归功于最初去除表面粘液等的那次清洗,用的是醋和盐。





作者: 齐若散    时间: 2015-4-18 03:00
潜了又潜 发表于 2015-4-17 23:53
齐齐是行家,我就解释得详细些,因为以往蒸的帖子里的细节没人在意,其实有些改动是考虑了一些因素的。

...

这不仅仅是烹调了,而是治学和研究了。任何一个人具有你这种认真精神和态度、动手欲望和恒心,都可以在饭桌上有一番造诣。
作者: 潜了又潜    时间: 2015-4-18 10:30
本帖最后由 潜了又潜 于 2015-4-18 10:35 编辑
齐若散 发表于 2015-4-18 03:00
这不仅仅是烹调了,而是治学和研究了。任何一个人具有你这种认真精神和态度、动手欲望和恒心,都可以在饭 ...


齐齐过奖,权当对我的鼓励。

作为爱好,在厨房里的折腾我还是以顺其自然为主,否则做好一道菜应该连续尝试,思路就不会中断,那么做吃腻是一方面,估计扔掉的会不少,浪费不值,都吃了减肥又是个大问题。

不跟着菜谱学模仿厨师的路子,一是那样做少了乐趣,更主要是基础相差甚远,即便比现在更下工夫,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多了个三四流的厨子,做的菜未必都让自己很满意。精力更多放在尝试和了解一些所以然上,慢慢的积累起码也会有收获。厨师多数做法是对的,但许多细节我们不知道,即便知道了,未必都能用好或是借鉴到,一般的厨师也未必都知道为什么要那么做。机理方面,看了些食品化学方面的书,勉强能读懂,略有帮助,但和厨艺之间有一定距离,国内厨艺和机理方面结合的好的书有一些,但也往往是一部分,且偏重专业厨师做法,只能几本参照着看,读的少。 感觉有两本书不错,读的电子版,偶尔翻翻有收获,只是没花功夫读多少。有时自己琢磨不透,偶尔翻翻也有启发。

* On Food and Cooking,  Harold McGee —— 在机理介绍方面深入浅出,起码读起来还算顺畅

* Mordenist Cuisine —— 前面的几册值得看看,图文并茂,当消遣看也不错,就是实体书贵了点。

厨房里折腾了这么些年,也遭遇到瓶颈,就是让自己真正满意的其实不多,只能算是做出来而已,近一两年总算对味道或者说对自己喜欢的味道多了些认识,让自己满意的菜就多了些,虽然做法方面增加的倒有限。这或许是吃到不感觉饿的那个烧饼,自然以前的那些烧饼还是基础。

有时候想想,其实很多时候就是捅破窗户纸的过程,许多不那么正确的做法、观念,妨碍了我们做得更好,多想想多试试,多学学多看看,窗户纸往往就捅破了。自己捅破的窗户纸有时又会糊层新的,这种捅破起来会更困难些,前面提到用盐、醋的使用就是一例,结果更有说服力。或许孔子所说的 毋意 毋必 毋固 毋我,能有所帮助。

假如将食材、调味 烹饪方式这三样看成独立的坐标轴,就建立起了一个最简单的厨艺三维空间,我们会的菜,其实就是其中稀疏的几个点,若把这些点扩展开去,并增加一些新的点,我们获得的也许就是一些线段甚至一些小的立方体。从另一个角度看,厨艺的提升空间似乎也是无限的。







作者: 懒猫猫    时间: 2015-4-18 12:17
牛蛙青蛙俺都从来没吃过不过看了图片不难想象出那份鲜味,馋
嘿,好象只有俺打出来的蛙字是对的!
作者: 潜了又潜    时间: 2015-4-18 14:04
懒猫猫 发表于 2015-4-18 12:17
牛蛙青蛙俺都从来没吃过不过看了图片不难想象出那份鲜味,馋
嘿,好象只有俺打出来的蛙字是 ...

懒猫猫从小就是好孩子,估计还是大人说的“人家家的孩子”,从不乱吃东西

我就不批评自己了。记得高一暑假来北京玩儿,住亲戚家,碰上人家晚上没回来,就把别人送来的半口袋田鸡给杀了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www.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