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金融业赚钱的秘密 [打印本页]

作者: 河蚌    时间: 2014-4-27 16:34
标题: 金融业赚钱的秘密
本帖最后由 河蚌 于 2014-4-27 16:45 编辑
/ Z7 }6 o6 U+ [# u" t. D
3 w( I% V4 l& Y, A8 L# Y2 w- y, o      作为金融业内的人,我一直在疑惑为什么金融业能够赚那么多钱,几个人的小部门一年就能赢利上亿,这是如何做到的。按照道理来说,金融业一笔单子的利润十分小,贷款4%左右,再高的风险也就跟着增加,其它的业务则可能只有1%,这些远比实体行业的利润率低很多,可是这几年银行都是暴利,这是什么原因。
" B  S8 ?2 O; Y; d      细一研究才发现,银行赚钱用的不是自己的钱。一个企业,做成一个实体项目,利润率是高,但怎么也是几个月时间才能回笼资金(更多的是要几年才能回本的),而且动用的资金是自有资金加上银行贷款,再怎么样,也不可能超过自有资产规模。而银行,实际上则是借别人的钱生钱,而且关键是银行可以从资金市场上借钱,这使得在理论上,银行可以运用的资金规模是无限的,只有资金成本的问题。+ A9 c' {3 a5 P% _9 P2 S) T9 a
       所以,别看金融业每笔业务利润率小,但用的都是别人的钱,不受自身规模限制,更因为周转极快,一家小银行,在其一年运营期间,所动用的资金也是个天文数字。所以,赚到的钱,相对于自身的规模,也会是个天量。当然,这必须要求资金利率足够低,如果升高的话(就象某年六月的钱荒),那么可能几天就将半年赚的钱赔回去。
# ~& _6 q8 V. T, Z# N0 I2 b; _       当然,银行赚钱决不仅仅于此,普通老百姓对银行还有一个误区,那就是,银行贷款赚取利润,实际上,银行的利润根本不是贷款得来的,因为真正的利润,是本息全收回才算利润,而银行经营中,一个可以还得了本金和利息的就是优质客户,这样的优质客户又怎么能做一锤子买卖,肯定要长期保持,不但不能收回本金,还应该扩大贷款规模的。以前,借新还旧是不允许的,因为不良贷款可以通过这个来规避监管,但这样的监管也确实对于优质企业的扩大贷款不利,于是银行发明了授信,授信可以是一年也可以两年,额度可以是循环也可以是一次性,在这个授信额度下,企业就可以反复地贷款,不受借新还旧的限制,只要能按期付利息,那就是银行稳定的利润来源。
# T1 u. \! S) b       但这种只要求还利息的模式,实际上,就相当于一只猫把自己的尾巴割下来当食物。这本来是不可持久的,但是中国的问题就是高储蓄率高增长,银行每年的存款规模都在扩张,这个扩张来源于高储蓄也来源于国民经济的高增长,所以,割尾巴当食物这种在自然界很怪异的行为在金融领域却是正常的,因为经济体型的长大甚至超过了割尾巴的速度。
$ V" d" G. d- h# u. z      但是,上述原因其实都不是银行赚大钱的根本原因,银行赚大钱的根本原因,是将每年国家的增量货币划去很大部分当利润了。国家发行新货币是为了适应经济总量,但发行的新货币必须先经过银行(再贴现)才能进入企业,如果银行的主营业务是直接对企业贷款,那么银行只是在其中扒有限的利润出来。
- _. }* P- Y  n1 R  @- @5 r$ ]       但是现在的银行,往往不满足于这类直接贷款的利润,而是将获得的资金通过各种手段给第三方金融机构(比如融资租赁公司),然后金融公司再以很高的利率贷给企业,这样本来是企业创造的财富而对应生成的货币,再回到企业体系内,银行会分得20%以上的规模作为自己的利润。这个放到中国还有美国的货币增量来衡量,那就真是天量了。而促成这么高分成的原因,就是那些准金融机构,也就是最近经常听见的影子银行。: W$ J+ h0 ^! j) B  q+ R
       当然,这种模式下,其实银行赚的钱也还是有限,毕竟,最终还是要把钱贷到实体企业,而实体企业的赢利能力有限,你真做出40%以上的利率来,大多数人家也借不起。所以,对于金融行业,还需要更超神入化的赚钱门道,那就是金融衍生品。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不进入实体产业都是十分严重的现象,大多数金融衍生品交易就属于典型的在金融体系资金空转的业务品种。举个形象的例子,如果以前那些金融手段,相当于猫咬自己的尾巴的话,那么金融衍生品,就相当于两个金融企业互相咬对方的尾巴,这个景象大家都不陌生,其实就是两条互相咬尾巴的蛇。* w! N4 H+ \. V. F, d% A
       抛开金融衍生品复杂的外表,其实质就是对赌,这个赌普通老百姓都会,比如好赌的两个人说,咱们赌天气,出太阳你给我两块钱,下雨我给你两块钱。金融的赌面当然不能这么简单,总要一些高大上的字眼,比如我们赌利率会不会上升,汇率会不会上升,如此这般,其实现在的金融衍生品已经到了无所不赌的地步,因为金融市场只要有现货就有期货,有期货就有期权,而期权,其实就是对赌,因为赌徒们根本无力去行使那个权。8 }# s/ Z/ C4 E/ S, p: b3 h
      对赌本来是零和的,有赢就有输,但是为啥金融业却乐此不疲呢?其实这又是个大家认识的误区,因为这根本不是零和,零和的一个条件是,空间是封闭的,你有了我就没了。而金融市场则不是一个封闭的市场,因为不停地有资金注入。金融本身就是国家的命脉,所以只要是银行,就是国家的孩子,也中央银行的孩子,央行从来不会说不借,只会说你要给俺的回报高些(提高贴现率)或者说要更好的学习成绩才能借(提高准备金率)。
: T. h) v$ [: v* e, ?9 d# J3 P      所以,只要国家经济在发展,储蓄规模在上升,金融业就可以获得新的资金,然后就可以不停的玩,这就象赌徒,我可以一直输,但只要我有钱,就可以玩,也总有翻盘的机会。何况,金融业其实不是赌徒,而更象是赌场,他们之间在对赌,但更会吸引很多赌徒进来,通过复杂的规则,保证这些梦想发财的家伙乖乖地把钱奉上,从而放缓将这个赌场玩崩的节奏。
) L: k7 s; ]  \       当然,如果把金融衍生品交易放在整个国家的大环境中,这仍然是零和,零和就有玩不下去的一天。但对于金融业人士,这玩不下去的一天谁知道会是哪一天,且让大家享受每一天,而更可能是,这一天甚至不在今年,那么皆大欢喜,到年终时一结算,赢了很多呀(其实输的也有,但只要不清盘,那就不算输),大大的红包。至于以后,管以后干什么,反正今年我赢了,分给我的,难道还想让我以后吐出来?+ a7 t8 P  z; j* d7 V- N
       当然,金融业的输赢生死不用我们操心(美国政府操过心,就是再拿出7000亿给金融业),但,经过这么一轮,我们惊奇的发现,金融业把国家本来准备给实体企业的钱,买了衍生品后,竟然没有一分钱进到实体里,如果银行能把所有的钱都买衍生品,那么就意味着,对应国家经济增长而发行出的增量货币,转了几圈后竟然都变成了金融界的利润。
, o0 @4 D$ a5 [3 q" r* p% P4 {       把国民经济增长成果变成自身的利润,这才是金融业赚钱的最大秘密。
! \0 K8 E6 v0 N+ ^  n3 H
作者: 南京老萝卜    时间: 2014-4-27 22:24
本帖最后由 南京老萝卜 于 2014-4-27 23:22 编辑
/ q% P6 q$ v" `& a0 |7 h1 y5 ]+ t: h/ O
我前几日看过一篇报导,银行业日均赚28亿,在实体经济状况不佳,普遍利润不高的情况下,银行业一枝独秀。在2000多家A股企业中,有16家上市银行,这16家银行的利润总额,竟然占了所有A股利润的一半,使我颇为不解。看了河蚌这篇,才知道,和国家政策中心靠得越近,就越能挣钱。国家的经济政策都是通过银行来实现的,所以银行能最大程度、最快捷地把经济成长转化为自身的利润。近水楼台。* ]  U, p) E7 ~: V% f

. X6 f( ?) h3 z8 V2 P. R4 o$ Z在食品匮乏的六七十年代,食堂工作人员从来都少不了油水,副食店售货员、粮站职工都是好工种,我想是一样的道理。只不过在实体经济下,你再有本事也不可能把仓库搬家里去,只是多占一点份额而已。而银行可以通过一轮一轮的运作,把国家经济成果最大程度地变成自己的利润。
作者: 沉宝    时间: 2014-4-27 23:09
现代金融的这个搞法,对中国来讲就是练吸星大法,将全世界的生产、技术吸进来,自己的功力快速倍增。不过既是吸星大法,就有反噬自身的风险。美国过去也爽过,但现在无疑走火入魔了。
作者: 老兵帅客    时间: 2014-4-27 23:25
南京老萝卜 发表于 2014-4-27 09:24
* O7 _- _* _( G' X4 C2 |我前几日看过一篇报导,银行业日均赚28亿,在实体经济状况不佳,普遍利润不高的情况下,银行业一枝独秀。在 ...
  S, W8 w& k5 ]
哪里都是一样的,主要的几家银行就是政府的一部分,而政府是最能够操作利润分布的,因为它有立法权和国家暴力机器。
作者: 老兵帅客    时间: 2014-4-27 23:25
你知道的太多了,茶叶免费了。
作者: 隧道    时间: 2014-4-28 01:31
本帖最后由 隧道 于 2014-4-28 01:43 编辑
( O& `% p. d7 o0 A0 J8 E; E' e6 Z( n; i% ^6 A! t; j
可不可以说,就是GDP增长的百分比,也就是说如果银行的把戏玩到极致的情况下,就是GDP的净增长绝对值被所有的银行业分?
5 Z& ^- Q& B& q但是GDP的增长速率是由什么决定的?现在也就是7%,但实体经济一般是10%左右。/ Y: l; x4 K: V" M% V
也就是说中间的3%被银行和服务业偷去了,还是整个7%都被银行偷去了?同时银行在服务业中的比例远远大于其他服务业?' o  p7 V1 A: p% g9 j! ?( E
还是说实体经济其实远大于10%,只不过被银行偷成了10%。& q- e& f0 y7 K$ V! q9 q5 c: W8 x
这样实体经济和GDP之间的3%,就是政府的支出费用,包括军费?
作者: colin1992    时间: 2014-4-28 09:09
深刻,这和美帝是一个路数
作者: 河蚌    时间: 2014-4-28 11:46
本帖最后由 河蚌 于 2014-4-28 11:48 编辑
2 K) n6 l4 l0 r2 @5 O
隧道 发表于 2014-4-28 01:31 # i' G4 N! }- `
可不可以说,就是GDP增长的百分比,也就是说如果银行的把戏玩到极致的情况下,就是GDP的净增长绝对值被所有 ...

, O5 s& ~; f1 }
/ s. H  w9 z1 [金融上的问题很复杂,资金流处于高度的流动状态,而且来源也多种多样,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模型,很难用简单的静态模型来说明。银行对于投入的货币,在任何一个时间点上,都体现为资金占用,并不能直接将其变成利润,这也是俺这个帖子被诸位金融界专业人士吐槽的原因。1 E) N# B& K9 R
但长期来看,只要资金不进入实体产业,而是在金融行业内循环,最终这些资金最终都会变成为利润,但这个利润,实际上是因为输家的出局清盘而获得的。但输家的出局达到一定的比例,那就是金融海啸来临之时。
1 e0 X6 B1 Y5 n应该说,俺的这个想法,是站在宏观角度对金融业的一个看法,很不成熟,要想做到你说的那些精确衡量的数据分析,恐怕还要再用很大的篇幅分析才行。
作者: 巴巴爸爸    时间: 2014-4-28 15:32
银行、信托、证券、保险还有那么些号称PE的玩法都不一样,要都一古脑打包在金融下面不大好写吧。银行还分universial banking 系统和英美商行投行分开的系统,不同的系统盈利方式也不一样吧。还有就是西方金融运行和中国特色的金融运行,也都不能一概而论吧。  q( ]2 d+ G6 a2 }; o' u
不过如果说普遍观感,我觉得金融就是“把钱挪来挪去最后挪自己口袋里”的游戏,所有的金融操作都是风险值大小各异的庞式骗局
作者: 河蚌    时间: 2014-4-28 15:47
成奎花 发表于 2014-4-28 15:32
. Y7 ?! j+ a7 s6 ]银行、信托、证券、保险还有那么些号称PE的玩法都不一样,要都一古脑打包在金融下面不大好写吧。银行还分un ...
8 ~% w" h4 @& b" f, ~
古典意义的商业银行可不是庞氏骗局,在实物货币体系下,归集资金再借贷给商人,那可真是一磅金币一磅肉的买卖,童叟无欺绝不二价。( H( F8 ~, A8 n& I
现代商业银行体系中加入了信用货币因素,再加入国家货币政策的影响,那就完全不一样了。可以这么说,现代信用货币体系下的国家货币政策本身就是庞氏骗局,任何货币的规模肯定会不断地膨胀,其最终的结局不可避免地走向崩溃。. |7 `9 o# v. F$ x% \1 b9 E8 ^
银行的运营只是在这个大的庞氏骗局下的小骗局罢了。  r; f; F3 d, `

作者: 巴巴爸爸    时间: 2014-4-28 15:55
河蚌 发表于 2014-4-28 15:47 & j5 H9 {! G% D; Z( W
古典意义的商业银行可不是庞氏骗局,在实物货币体系下,归集资金再借贷给商人,那可真是一磅金币一磅肉的 ...
5 p$ N2 m! n# y
最后总结到一句话:所有的故事,所有的传奇,都开始于美元与黄金脱钩的那一刻。。。。。哈哈哈
作者: 洗心    时间: 2014-4-28 20:42
成奎花 发表于 2014-4-28 15:55
  I- g: g# C; l; |$ {( E最后总结到一句话:所有的故事,所有的传奇,都开始于美元与黄金脱钩的那一刻。。。。。哈哈哈 ...

# ~+ ]3 S5 P$ n问题是现在该怎么办呢? 回到金本位制好像是不可能的,而且代价太大了。
作者: 洗心    时间: 2014-4-28 23:54
问题是现在该怎么办呢?% g! e* p8 Z6 b0 e4 y8 ~) U
做为金融从业人员, 你觉得可以有哪些办法限制金融的恶性膨胀呢?
作者: 四处张望    时间: 2014-4-29 10:52
洗心 发表于 2014-4-28 23:54
4 v- |. A, G/ S' o  l" l" B; A& S问题是现在该怎么办呢?
) N& L( K4 l+ X5 C2 m2 r4 v% t做为金融从业人员, 你觉得可以有哪些办法限制金融的恶性膨胀呢? ...

5 I  H  u1 t7 Q0 J7 k7 M/ N周期性崩盘
作者: 河蚌    时间: 2014-4-29 13:23
洗心 发表于 2014-4-28 23:54 & T! r0 K+ K! b, p
问题是现在该怎么办呢?
& ]# g2 g" U+ S3 g做为金融从业人员, 你觉得可以有哪些办法限制金融的恶性膨胀呢? ...

& {. D9 q5 l0 |- K7 f0 x/ \中国应该没问题吧,将投行和商行分开,不允许混业经营,就能根本性的限制住银行的风险。然后,时常地收一下银根,提高准备金率,那样杠杆很高的业务,就基本是赔钱了。去年钱荒时,拆借利率急剧上升,有人几天时间就把半年赚的全赔进去了。, O$ |. W- p- i5 K
然后,年轻人求职意愿,这个就没办法了,这涉及到国家的周期率了。
作者: 路边的煎饼    时间: 2014-6-2 22:18
楼主,我在新宋吧转了您这篇文章,结果好多金融业的从业人员质疑您的说法,甚至怀疑到您不是金融业人员。您有空的话可以去和他们讨论一下吗http://tieba.baidu.com/p/3079513 ... mp;cid=#51507555105
作者: neao    时间: 2014-6-3 05:56
说穿了就是击鼓传花,只要不砸在自己手里,管他洪水滔天?就算事有不济,大到不能倒呗。
作者: 河蚌    时间: 2014-6-3 08:21
路边的煎饼 发表于 2014-6-2 22:18
' T' u( c; Z8 J楼主,我在新宋吧转了您这篇文章,结果好多金融业的从业人员质疑您的说法,甚至怀疑到您不是金融业人员。您 ...

7 y+ ?  K0 K2 f5 o0 `" y: }3 Y+ p- w, i7 l
哦,我本来就不是金融业人士,俺做的是金融IT,不过是从甲方做到乙方了,从来没为金融业挣过一分钱,倒是从那儿拿过不少钱。0 ]/ m* w  A: x$ M( o4 ]
俺这篇本来争议就十分大,坛里的几位金融界的,也都是说俺在胡说八道。
& Q6 o5 k6 i) C( A4 B- l/ Q说实在话,金融业的人肯定不认为自己赚的是货币增量的钱,因为现在银行对每一笔贷款的审核都十分严格,信贷人员要花费很大心血保证贷款质量。其它的,比如票据业务、资金业务,大家也做起来也都是如履薄冰。金融业现在谈不上垄断,好一些的城市都有上十家金融机构在竞争,身处其中,又那么辛苦,大家肯定不认为自己是在赚国家的经济增量的钱。
3 y6 G3 k# ^( |5 q3 D2 z但只要看一下,所有的银行都没有亏损的,而且都在实体经济吃紧的情况下还在大赚特赚,而人行只要提准,所有银行一律叫苦不叠(想想这个就奇怪了,其实银行的贷存比控制指标一般是70%以下,远低于准备金率),就知道,大家其实都在玩货币。只是身处其中的人,不愿意承认罢了(这是抹杀他们的辛苦)。
4 z& [+ H, x6 H- i: l( G) H' G" z所以,你真不要想这篇文章能够在金融界里得到好评,被喷倒是太正常了。1 I: v) }7 o' q( D
其实这篇也属于俺在瞎写的“梦呓经济学”系列的一部分,这个系列的思路,就是希望将经济运行中一些复杂多变的微观因素去除掉,从宏观上分析,从而得到本质。
  [- n' A* y+ t3 E5 C, `- j0 O% O: h. n/ K# B, a) i# w3 O

作者: 财迷心窍    时间: 2014-6-3 09:44
本帖最后由 财迷心窍 于 2014-6-3 09:51 编辑 7 h2 Q  ?# m, [7 h. h: o% o- o; C
隧道 发表于 2014-4-28 01:31
5 c; d; @& X+ {5 h( h: b可不可以说,就是GDP增长的百分比,也就是说如果银行的把戏玩到极致的情况下,就是GDP的净增长绝对值被所有 ...

$ N+ p! r7 e/ A$ T1 s8 t% I
( l0 q4 }8 C0 Z( d+ F秘密在于杠杆,金融业和非金融业是一样的。
" |! [+ D0 h8 vA制造业公司自有资本100万,年利润10%,赚10万。
4 b3 g3 v# m5 s& o5 [如果A公司再问银行借了100万,1倍杠杠。年息5%,给了金融业5万利润,自己实际上挣了15万。8 ~! k1 Y+ l6 H* l9 O
房地产业是杠杆率比制造业高的多,往往能有5倍杠杆(银行贷款+预售款+建筑公司垫款),自有资金只有20%。房地产业真实利润率还真不算高,20%算高的。但加了5倍杠杆,就变成100%利润,真正的暴利行业。
, d$ j2 a  Z7 w2 E8 L1 R5 o8 z; L对银行业而言,存款是负债,国家规定的资本金充足率也就10%,都会用足的,10倍的杠杆。/ s1 s8 w9 [& ?, S+ |4 R2 a

( S3 `3 ^1 O; w0 C
作者: 黑JK    时间: 2014-6-3 14:02
最后一句亮了~
作者: 隧道    时间: 2014-6-3 14:56
财迷心窍 发表于 2014-6-3 09:44 0 Z) _/ U4 m8 B
秘密在于杠杆,金融业和非金融业是一样的。( J9 O$ M' [. ]2 z; x" @# k- P0 S
A制造业公司自有资本100万,年利润10%,赚10万。2 [7 _; N5 e' r% I+ {/ C
如果A公司再 ...
% m1 s' a3 F1 l7 W$ N, t
明白了,就是空手套白狼玩的大。
作者: nxp    时间: 2014-6-3 17:09
核心还是m2太大了0 V5 h  z8 Z" k2 Q2 H  y% g0 o0 ^
这两年经济下行
6 `; {( U; T+ T3 V银行的朋友都高呼今年开始收入断崖式下跌; D/ b1 `! [7 j" R$ A- f# `8 z: c; K
此外大家看金融行业的收入只看绝对值会有偏差2 f% ?. l" C1 C' C. ]
逼近基础大6 G& {  B6 C) a/ |
还是看相对值比较实在
- h4 g$ [2 c2 X9 q. Q" q此外大家可以回忆下90年代银行的苦日子6 x% R* [, t, r: ~: X* Q5 ?# r
风水轮流转而以
8 i7 n8 @6 e  N$ w0 P$ s银行的又一轮苦日子随着经济下行及利率市场化、货币收缩等大环境
( i- q& j& P1 y! c0 w0 W已经开始了
作者: 西小贱    时间: 2014-6-17 13:46
撸主你暴露了!!是不是远东租赁做It的!!老实交代!!啊哈哈哈~╮(╯_╰)╭
作者: lucifer    时间: 2014-7-28 21:24
kabkab  看看
作者: 一叶飞刀    时间: 2014-11-13 20:12
作为金融业内的人,我一直在疑惑为什么金融业能够赚那么多钱,几个人的小部门一年就能赢利上亿,这是如何做到的。按照道理来说,金融业一笔单子的利润十分小,贷款4%左右,再高的风险也就跟着增加,其它的业务则可能只有1%,这些远比实体行业的利润率低很多,可是这几年银行都是暴利,这是什么原因。4 Q8 y5 V! a- L! U! S6 w, I
做金融信息系统开发的人能自称金融业内人士,那给软件公司做饭的大师傅是不是可以称为IT业内人士?
  {6 `# s$ U2 C    金融业不是靠人赚钱的,而是靠资本(资金)赚钱的,你要有一千万,存银行一年挣5%(协议存款),这是你的钱挣的钱,而不是你(用劳动)挣的钱,同样,几个人无法盈利上亿,但是几个人运作上千亿的资金可以。我相信你大学学过一门课程叫做政治经济学,可惜你当歪理邪说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了( ~' P/ [/ t/ V! L) Z9 u
    任何一个做管理的人都知道,雇两个人赚100万还是雇1000个人赚100万不重要,重要的是占用了多少资本(资金),冒了多大风险,花了多少时间赚100万
, J+ A$ k- O8 p2 w/ j* |/ o& C
      细一研究才发现,银行赚钱用的不是自己的钱。一个企业,做成一个实体项目,利润率是高,但怎么也是几个月时间才能回笼资金(更多的是要几年才能回本的),而且动用的资金是自有资金加上银行贷款,再怎么样,也不可能超过自有资产规模。而银行,实际上则是借别人的钱生钱,而且关键是银行可以从资金市场上借钱,这使得在理论上,银行可以运用的资金规模是无限的,只有资金成本的问题。& b, }# ?/ ?+ e( s  G7 n$ S
% W" e8 w9 q' M+ m$ R9 m" w单就总资产净利率而言,商业银行是非常低的,招商银行有大概4万亿的资产,利润大概每年500亿) H: Y8 O- \+ h; }- h1 u  K, C
     银行可以动用的资金是有限的。目前要求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大概是10%,比如招商银行有大概三千亿权益资本,能支撑的资产也就四万亿左右,另外,商业银行扩张货币的能力受到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目前国内还要受到存贷比的监管,鉴于是外行,就不详细展开了,正如你跟银行经理讲语法指导语义翻译一样

, q3 c4 `" s6 x5 W( h, u$ @       所以,别看金融业每笔业务利润率小,但用的都是别人的钱,不受自身规模限制,更因为周转极快,一家小银行,在其一年运营期间,所动用的资金也是个天文数字。所以,赚到的钱,相对于自身的规模,也会是个天量。当然,这必须要求资金利率足够低,如果升高的话(就象某年六月的钱荒),那么可能几天就将半年赚的钱赔回去。5 J  H" @4 V" S
5 F6 N  R+ g2 _6 n' U; W, S5 L2013年的奇观是银行间拆借利率飙升,是一部分资金充裕的银行小赚了一笔(国有大行),一部分资金紧张的银行(股份制银行或者更小的银行)小亏了一笔,无论如何,不可能几天将半年赚的钱赔回去。
. `. @1 n5 c6 g) o! T/ X       当然,银行赚钱决不仅仅于此,普通老百姓对银行还有一个误区,那就是,银行贷款赚取利润,实际上,银行的利润根本不是贷款得来的,因为真正的利润,是本息全收回才算利润,而银行经营中,一个可以还得了本金和利息的就是优质客户,这样的优质客户又怎么能做一锤子买卖,肯定要长期保持,不但不能收回本金,还应该扩大贷款规模的。以前,借新还旧是不允许的,因为不良贷款可以通过这个来规避监管,但这样的监管也确实对于优质企业的扩大贷款不利,于是银行发明了授信,授信可以是一年也可以两年,额度可以是循环也可以是一次性,在这个授信额度下,企业就可以反复地贷款,不受借新还旧的限制,只要能按期付利息,那就是银行稳定的利润来源。$ N$ P) J! J/ H; B' s* n  Q
7 w+ ~  g; P8 B授信这种东西解决的是流动资金周转的问题,就像你透支信用卡,如果次次审批,那利率真要翻十倍6 i6 Q& ~) g/ L
       但这种只要求还利息的模式,实际上,就相当于一只猫把自己的尾巴割下来当食物。这本来是不可持久的,但是中国的问题就是高储蓄率高增长,银行每年的存款规模都在扩张,这个扩张来源于高储蓄也来源于国民经济的高增长,所以,割尾巴当食物这种在自然界很怪异的行为在金融领域却是正常的,因为经济体型的长大甚至超过了割尾巴的速度。* g+ u& f7 F, W1 G! ^- ?+ a
5 D9 i5 w+ F8 B- [6 r: `这种只还利息不还本金的做法无非是将贷款当股本用,就想分级基金的A份额,难道分级基金也需要股市不断的长大才能支付A份额持有者的收益吗?. b. |/ h/ V5 M+ l  x1 W" Y
      但是,上述原因其实都不是银行赚大钱的根本原因,银行赚大钱的根本原因,是将每年国家的增量货币划去很大部分当利润了。国家发行新货币是为了适应经济总量,但发行的新货币必须先经过银行(再贴现)才能进入企业,如果银行的主营业务是直接对企业贷款,那么银行只是在其中扒有限的利润出来。
4 @0 x. V3 [8 Z  }: z" T- t2 d货币增长多少,银行的利润总额就增长多少,这不是增量货币的很大部分当利润了,而是按银行资本占总货币的比例取得利润,中国过去几年每年广义货币增量超过10%,绝对数超过10万亿,银行有这么多利润吗?按政治经济学,任何一个行业的资本将获得平均利润率,要是花一百亿开银行不如花一百亿卖房子,大家都去卖房子了
, P, q$ Y7 S2 b' J0 ~! ]* j4 |       但是现在的银行,往往不满足于这类直接贷款的利润,而是将获得的资金通过各种手段给第三方金融机构(比如融资租赁公司),然后金融公司再以很高的利率贷给企业,这样本来是企业创造的财富而对应生成的货币,再回到企业体系内,银行会分得20%以上的规模作为自己的利润。这个放到中国还有美国的货币增量来衡量,那就真是天量了。而促成这么高分成的原因,就是那些准金融机构,也就是最近经常听见的影子银行。3 x% f  j  _0 v9 n4 w; I& c% K
       当然,这种模式下,其实银行赚的钱也还是有限,毕竟,最终还是要把钱贷到实体企业,而实体企业的赢利能力有限,你真做出40%以上的利率来,大多数人家也借不起。所以,对于金融行业,还需要更超神入化的赚钱门道,那就是金融衍生品。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不进入实体产业都是十分严重的现象,大多数金融衍生品交易就属于典型的在金融体系资金空转的业务品种。举个形象的例子,如果以前那些金融手段,相当于猫咬自己的尾巴的话,那么金融衍生品,就相当于两个金融企业互相咬对方的尾巴,这个景象大家都不陌生,其实就是两条互相咬尾巴的蛇。8 O* ]+ C# x& ~7 G" f/ b  @# M, q1 _1 o+ u$ E5 g: Z
银行之所以要间接放贷是因为要降低风险,即使降低收益也在所不惜。多一道环节银行赚的钱反倒多了,什么逻辑?% w* a# K+ ~1 r; c6 m
       抛开金融衍生品复杂的外表,其实质就是对赌,这个赌普通老百姓都会,比如好赌的两个人说,咱们赌天气,出太阳你给我两块钱,下雨我给你两块钱。金融的赌面当然不能这么简单,总要一些高大上的字眼,比如我们赌利率会不会上升,汇率会不会上升,如此这般,其实现在的金融衍生品已经到了无所不赌的地步,因为金融市场只要有现货就有期货,有期货就有期权,而期权,其实就是对赌,因为赌徒们根本无力去行使那个权。2 m5 r/ S4 @% X
      对赌本来是零和的,有赢就有输,但是为啥金融业却乐此不疲呢?其实这又是个大家认识的误区,因为这根本不是零和,零和的一个条件是,空间是封闭的,你有了我就没了。而金融市场则不是一个封闭的市场,因为不停地有资金注入。金融本身就是国家的命脉,所以只要是银行,就是国家的孩子,也中央银行的孩子,央行从来不会说不借,只会说你要给俺的回报高些(提高贴现率)或者说要更好的学习成绩才能借(提高准备金率)。$ U" Q5 F) U& D; `; x  \" G9 `% \+ w& w, \  E" Q+ S
自己去看期货的运作原理,弄清楚什么是套期保值再发表意见。期货正经功能是套期保值,至于投机这种东西,什么时候都存在,期货有,股市有,房子有,唯独银行不做投机(国外的投资性银行除外)
) D. m) p2 e+ ?1 P) j$ @      所以,只要国家经济在发展,储蓄规模在上升,金融业就可以获得新的资金,然后就可以不停的玩,这就象赌徒,我可以一直输,但只要我有钱,就可以玩,也总有翻盘的机会。何况,金融业其实不是赌徒,而更象是赌场,他们之间在对赌,但更会吸引很多赌徒进来,通过复杂的规则,保证这些梦想发财的家伙乖乖地把钱奉上,从而放缓将这个赌场玩崩的节奏。
( B( K0 f; `# K" z( `# @" v       当然,如果把金融衍生品交易放在整个国家的大环境中,这仍然是零和,零和就有玩不下去的一天。但对于金融业人士,这玩不下去的一天谁知道会是哪一天,且让大家享受每一天,而更可能是,这一天甚至不在今年,那么皆大欢喜,到年终时一结算,赢了很多呀(其实输的也有,但只要不清盘,那就不算输),大大的红包。至于以后,管以后干什么,反正今年我赢了,分给我的,难道还想让我以后吐出来?( m3 C3 }% Q7 L
# H, h: W0 L) E' V       当然,金融业的输赢生死不用我们操心(美国政府操过心,就是再拿出7000亿给金融业),但,经过这么一轮,我们惊奇的发现,金融业把国家本来准备给实体企业的钱,买了衍生品后,竟然没有一分钱进到实体里,如果银行能把所有的钱都买衍生品,那么就意味着,对应国家经济增长而发行出的增量货币,转了几圈后竟然都变成了金融界的利润。
, i$ f4 P4 ]2 k" Y       把国民经济增长成果变成自身的利润,这才是金融业赚钱的最大秘密。8 p& Y5
作者: finalgod    时间: 2014-11-15 23:19
以钱生钱就是快!
作者: 一叶飞刀    时间: 2014-11-16 12:08
当然,金融业的输赢生死不用我们操心(美国政府操过心,就是再拿出7000亿给金融业),但,经过这么一轮,我们惊奇的发现,金融业把国家本来准备给实体企业的钱,买了衍生品后,竟然没有一分钱进到实体里,如果银行能把所有的钱都买衍生品,那么就意味着,对应国家经济增长而发行出的增量货币,转了几圈后竟然都变成了金融界的利润。
: k" e# j( ?6 e' q. K       把国民经济增长成果变成自身的利润,这才是金融业赚钱的最大秘密。
8 g. f5 q, Y  D: Y6 M4 R6 s1 T; _8 t, }5 m
什么叫国家本来准备给实体企业的钱?是说国家本来打算给每个企业发1亿吗?中国没有这么干过,美国人印钞要么拉低银行负债端成本,要么直接在市场上购买债券,推高债券价格。那个国家本来打算给实体企业发钱?
5 W6 m2 W' r* A
: L" ^* P8 H$ \1 q$ ?+ H什么叫都买了衍生品?作为干IT的,数据呢?一年新增10万亿,全买了衍生品?买完衍生品钱支付给谁了?空气么?买了衍生品钱就消失了?
& w+ c" E  n5 K+ o, R, W不过楼主一点也不孤单,腾讯有一期财经观察,前半截说银行暴利,吸干了中国经济,后半截说银行不良贷款很多,快要破产了,楼主总算比它好点,不是么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www.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