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1 i) B8 N( c, F1 M: F) D7 f杜审言在江阴的主要生活似乎是由两首诗来概括的。和之前的诗文的感觉不同。这些诗文之中似乎逐渐的开始有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了。先看那首最著名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吧。这首诗被写《诗薮》的胡应麟评价为唐五律第一。) q! i. r& ~/ J0 M. W. }& o* X
; h) s) Y; D+ o2 \: U5 u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唐·杜审言)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照绿蘋。 忽闻歌苦调,归思欲沾巾。 & u! u% o2 ? k: n/ k) @- [这首诗被著名的诗论《诗薮》作者胡应麟激赏,和他的孙子杜甫的《登高》一起分别被评定唐诗五律和七律的巅峰。现在可以拆开来看看这首诗中的蕴蓄。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这个首联就有一种孤独的美感。这里的独有xx人,其实是这样的一个句式,南华经中有云:“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独有其实是特立独行的意思。而且最有意思的是这里的宦游人的说法和之前王勃的赠诗相类。这个句子描述的是一个特立独行惶惶然如丧家之犬宦游的体制内碎催,却惊异于春天的到来,又是一片生机勃勃景色。所以太阳照常升起,花儿按季开放————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这个颔联的景色很美,也是很有动感的春天物候;就像一段清新的万物萌发,海上日出的视频一般。前两句,合在一起看,先丧一下,再阳光一下;颇有些小清新的意味。如果仅仅是前两句的境界,最多也就是宋诗中的性灵一脉。但后面两句呢,把之前的小清新转化出了沉郁顿挫的味道。不过需要仔细推敲了才行。 9 g7 U' w2 D1 A, L) D, c * @ t6 e. d6 `9 q颈联看似也是两个景色,而且是承接颔联的。春风唤醒了可爱的黄鸟,阳光照亮了水面的青萍……但是这却只是字面意思,黄鸟与绿萍,对仗工整却又各有深意。黄鸟不仅仅只是黄羽啾啾的可爱宠物,它是有象征意味的。诗经有云:5 f# i7 U! R$ u: P) f+ R7 r
+ s9 K' ^" ?$ ^- Q! j
《绵蛮》微臣刺乱也,大臣不用仁心,遗忘微贱,不肯饮食教载之,故作是诗也。「绵蛮黄鸟,止于丘阿。道之云远,我劳如何?……绵蛮黄鸟,止于丘隅,岂敢惮行,畏不能趋。绵蛮黄鸟,止于丘侧,岂敢惮行,畏不能极。」 : C0 ? i5 \" c/ ~8 T- f所以黄鸟的意蕴,是微臣刺乱。也就是说,小官讽刺朝廷的乱象譬喻。一种面对现实的无力发声。而绿萍,其实就更容易理解,萍的意象在古代诗文之中需要看颜色,一般来说,红色的萍是祥瑞级别的好兆头;而绿萍呢就是比较标准的漂泊流转的人生象征。而这一联的意思也就很清楚了,我不过是一只被春风唤醒的黄鸟,不过是一片阳光偶然照到的浮萍。 这颈联一解,最后一句就好理解了。这个场景之下,听到悲苦的乐声还能不思归而泪水涟涟吗?实在是触景生情,睹物神伤吧。而整首诗也正是因为这后面两联,整体提升了境界。一个累转基层官位的有实际能力的小官;想要忧国忧民,却又只能像黄鸟一样止于丘阿。虽然看见早春已至,物候更新,却也只能听着悲苦的乐调暗自伤心。 ( [& t. a) q) _. J) }. n a* I/ g
如果说上面的那首诗的解读还有些牵强的话,那么杜审言在江阴的另外一首诗就更可以明显的感觉出他的情绪来了。相互参照着看,足可以证明之前的推断。. B# k/ x6 l' B' M, f$ m% k3 s. f2 S0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