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PGZ-07自行高炮有必要发展成弹炮合一系统吗? [打印本页]

作者: 忘情    时间: 2018-2-26 14:21
标题: PGZ-07自行高炮有必要发展成弹炮合一系统吗?
  R" j2 F7 x) q5 |% u: u
本文刊载在《世界军事》2018年第1期上,以下是正文:- a3 C3 {* ^& C0 V( d: }5 B. J

2 f1 l8 }: a3 j. \ 2 C( M: c* w# R8 L6 O7 E
参加国庆阅兵的PGZ07自行高炮
% o4 [6 \. [+ ?7 q1 o8 V) x, a; }7 a8 @! T
1 _9 F' f0 n: ?
PGZ-07自行高炮是中国自行研制的新一代35毫米自行高炮。无论是弹道性能、散布精度、还是弹丸威力等,该自行高炮都让人十分满意。它的入役,让中国陆军在野战伴随防空这一长期落后的领域里,终于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 ^8 U& W- ^) q( h7 A4 W
2 Z( C/ ?; T; A2 x. ?: ^+ O
不过,先进归先进,满意归满意,但这并不意味着军方和军工科研人员由此放缓了攀登新高峰的步伐。在珠海航展上,相关科研人员曾透露,正在考虑给PGZ-07自行高炮加上防空导弹,发展成弹炮合一系统。坊间亦有观点认为,在PGZ-07自行高炮基础上研制新一代弹炮合一系统,将极大的提升我军合成旅的野战防空能力和独立作战能力。  Y; T/ J% y  L! C1 C; {: E

% l$ y! j( L+ b" G: Y% H评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首先要看赞同者的理由是什么。. J, [3 [$ |7 R. d, t% \8 X1 E- E

作者: 忘情    时间: 2018-2-26 14:22
: C& g8 C# d( s" w8 N
貌似合理0 B: u* N: I5 U
/ O8 c+ Q4 U  y1 d, {6 {2 k0 A; |6 p
其实赞同者的理由,归纳起来无非是两条。
  H: P" w7 f& W; l3 }  d7 E# N1 u+ E5 {0 U
首先,PGZ-07的火控系统堪称奢华,这也是造成该炮造价超过99式主战坦克的主要原因。每辆PGZ-07上,都同时安装有搜索雷达和跟踪雷达。炮塔右侧还装有一套独立的光电火控系统,包括激光测距仪、红外测角仪和热成像跟踪仪。炮塔顶部装有光学瞄准镜用以应急。其中,全相干脉冲多普勒搜索雷达的最大作用距离达20千米,配有敌我识别装置,可在车辆行进间不间断对空监视,并将捕捉到的信号自动传输给跟踪雷达或光电跟踪装置。这样完善的火控系统完全具备对地空导弹的精确制导能力,只用于指挥高炮颇有些“牛刀杀鸡”。况且双35毫米高炮最大作用斜距仅5000米,搜索雷达20千米的作用距离被浪费大半。1 R! m  j3 t" b

7 i5 R7 l+ X, N2 \: ] 5 M/ g& `6 a. s. L2 f' q( m
PGZ-07自行高炮是我国新一代35mm自行高炮,主要负担部队野战防空
: l/ y) o, v/ J: m; H4 I3 N5 K- [* L  V3 q! k) r
其次,从目前披露的公开信息看,PGZ-07和红旗-17防空导弹同为重型合成旅防空营的“当家花旦”。有人认为如果由数量有限的红旗-17负责掩护旅战术地幅内重要目标的,那么为突击部队提供伴随防空掩护的任务,就落到PGZ-07自行高炮和便携式防空导弹头上了。这二者约5千米的有效作用距离,在面对射程8千米以上的空射反坦克导弹或是空地导弹时会相当吃力。而且在伴随防空的过程中,由于作用距离不足,很容易出现防空火力脱节的问题。因此主张为PGZ-07配上一款类似于类似9M311的防空导弹,使之发展成弹炮合一防空系统。如果该型防空导弹使用小型主动雷达制导头或是热成像制导头,将有效的提高导弹的多目标交战能力,同时配合35毫米定距弹或“阿海德”等智能弹药,可对同一目标实施三次拦截。用这样的弹炮合一防空系统取代PGZ-07和红旗-17,将极大的提升我军合成旅的野战防空能力和独立作战能力,并节约宝贵的兵力。
7 m% o: Y4 J6 d
5 i! ]: R( s+ j% Z/ u/ m
作者: 忘情    时间: 2018-2-26 14:26
4 p; ~" y5 x! d8 n! R9 b+ d
弊多利少& ~0 B  _5 v+ a) M" K' T

. N- l3 T1 o2 m上述理由,乍一听颇有道理,但细思量,却发现颇有值得商榷之处。
/ M' f% |  t# _5 Z7 @, Q3 i2 W: p' j8 n" \+ ]0 p& e
理论上,弹炮合一防空系统兼有高炮与导弹的优点,但同时也必然兼有两者的缺点。二者要集成在同一个机动发射平台上,不仅重量大、成本高,而且可能互相碍事。高炮要达到足够的精度、射程、威力和射速,后座力肯定小不了。导弹上精密仪器不少,高炮射击时产生的震动容易造成导弹部件失效和构件疲劳。况且,导弹和高炮不可能同时射击,弹炮合一防空系统在两种射击模式间切换也需要时间。此外,两种截然不同的兵器集成在同一平台上,可能会严重影响系统的多目标处理能力。分开配置的话,倒可以提高武器的专业程度和冗余度,更好发挥各自的优势。0 O( L* a: X. `6 E3 _1 R
  L; x! D$ F7 C' E5 f% Z; A
( U( E6 R$ v; L/ B# V
9K22“通古斯卡”是一款由俄罗斯研发的炮弹合一履带自行防空系统。旨在为己方的地面部队提供全天候的防空力量,其主要目标用来打击低空飞行直升机或反步兵
2 `8 c' @) ~3 m- v
: y8 ?& \8 r3 F9 |5 }纵观武器发展史,无论是陆上野战防空领域,还是舰载末端拦截领域,都曾流行过“弹炮合一”的概念。不过,各国探索虽不少,但真正服役的陆上弹炮合一防空系统,只有苏俄的“通古斯卡”、“铠甲”以及我国的PGZ-04A,舰载末端拦截方面,只有苏俄的“卡什坦”实际装舰使用。究其缘由,弹炮合一系统弊多利少,效费比远低于预期,是其“开花容易结果难”的主要原因。' N  g6 Z$ N! Y$ @- w  M, v
4 }% Z3 ]; L+ X
2 R9 M8 z5 o! V) C6 a" h
“通古斯卡”上搭载的9M311地空导弹
6 \& z, q: }4 }2 D6 H; [* m; q3 Y6 N; ?6 O
就“通古斯卡”和“铠甲”来说,和导弹共架后,其高炮的水平转动和俯仰速度大为降低。而且由于强调三军通用,因此这两款弹炮合一系统上的30毫米2A38火炮不得不在各方面进行妥协。作为高炮来说威力不足,射速更是远远不够用。因为要将多枚防空导弹都集成在弹炮合一机动发射平台上,而且导弹最大速度要达到2M以上,体积又不能过大,因此9M311防空导弹及其改进型均采用了能极大简化弹载设备的无线电指令制导。为了达到最大飞行速度2.6马赫,最大射程8千米,最大射高3.5千米的技术指标, 9M311采用了“助推+无动力”的二级结构。导弹发射后,助推器在短时间内将导弹加速到极速,然后抛掉助推器,二级弹体靠惯性飞向目标。这样的设计虽极大减轻了导弹的体积和重量,但付出的代价是在助推器未抛掉前,导弹不能作大过载机动,因此其有效杀伤近界高达1500米,比同等规格的其他导弹几乎高出一倍。在杀伤近界内,2A38火炮防空效能很差。因此无论俄方如何吹嘘,服役超过30年的“通古斯卡”在俄军历次军事行动中从未取得战绩,是不争的事实。后续研发的“铠甲”由野战防空转为要地防空,个中原因也耐人寻味。7 a+ @: E; i2 K4 ?  S

( V  C7 w7 ?; ?0 r! f8 H+ C + `% D* `( U) C6 k4 [. D
俄罗斯“铠甲”弹炮合一系统主要用于要地防空
7 f8 m  i/ x( o! i" D) J' r
) u1 b: i# Y- i+ U7 \/ Y     苏俄服役的弹炮合一防空系统并不理想,我国的其实也好不到哪去。因为底盘承载量有限,无更合适的防空导弹可用,我国只好将便携式的红樱-6挂在了PGZ-04自行高炮两侧。而且直到若干年后,PGZ-04发展成了PGZ-04A,才真正实现了弹炮的交联,真正变成了弹炮合一防空系统。这个系统虽然解决了有无问题,但无论是火炮还是导弹,性能都差强人意。" [* F9 B% j4 M% b; Z

& Q( k9 O! C+ p$ C
6 g1 ]8 t# _. B6 t展会上的“通古斯卡”
# H0 c1 `4 B# t" v* I5 C9 |2 H% ]* x
* l2 R; {4 `: }9 L; D4 w! m! b3 J在2012年举行的第9届珠海航展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首次展出了理念类似于“铠甲”的FK-1000弹炮合一系统,兵器装备工业集团展出了在ZBD-09式8×8轮式步兵战车底盘上开发的轮式弹炮合一防空系统。该系统火炮采用新型30毫米6管加特林机炮,炮塔两侧挂载的仍是便携式防空导弹。不过,出现在珠海航展上装备,绝大多数都系外销品。从那时到现在,5年多时间过去了。若是弹炮合一防空系统当真效费比高,为何在官方军事透明度大增的当下,却无从寻得这种系统获得军方认可的半点蛛丝马迹?/ Q5 [! C% A" I* o2 w$ U
5 n, J/ T' A4 g+ }4 T0 ]
综上所述,弹炮合一防空系统只是“看上去很美”而已。. q& @: X* J1 }( \1 U

作者: 忘情    时间: 2018-2-26 14:27

9 @+ b: x) @  t! R" y核心定位* _$ L8 M. |% {! E1 ^: b" I

2 {# V7 ?) s! J0 s当然,如果军事上确有需求,那么技术上困难再大,也不应成为军工部门畏难不前的理由。( M' ?3 A- M  C

$ L$ k, ?) y( e: V那么,在当今情势下,中国陆军有必要“以地制空”,编织一张层次清晰、无缝衔接、密不透风的野战防空网吗?% l9 I! E' }: m

8 a) b3 x* j" u  e; i纵观世界军事史,真正曾建立过这种野战防空网的,只有冷战后期的苏联陆军。这么做的理由,说到底是还是苏联空军太弱,面对强大的北约空军,基本没有为狂飙突进的陆军机械化重兵集团提供全程皆可靠的空中掩护的可能性。因此苏联陆军只能退而求其次,靠自己解决防空问题。' o9 g8 \6 F8 a" H" `7 M! C( V. q1 d4 `

' F  z$ R2 w3 Y  G4 g' G1 z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如果说冷战时期,苏联这么做还有其合理性的话,那么让当下的中国陆军重走苏联陆军的老路,就是一种严重的倒退和僵化思维了。
( e% s# ?* I% r. D
; D! B  U9 C4 Q$ Y/ ]7 Z6 |制空权包括空天一体的侦察、判断、遮断、封锁、打击等诸多内容。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陆军重装集团贸然出击,与送死无异。妄想靠陆军建制内的防空单位撑起一张密不透风的防空网,无异于痴人说梦。而且如果这么做,势必大大增加陆军防空单位编制,从而削弱地面突击力量。在丧失制空权的情况下,即便是花极大代价建了这么张防空网,那么它在对方空军重拳打击下,被撕裂只是时间早晚问题。而夺取制空权,应以空军为主,整合各军种力量,通过联合作战来实现。
( u* W6 Z0 a9 X% e' a1 b- F+ z" {5 K- k" ~& {
有人对空军战时夺取制空权信心不足,只能说他们对中国空军的认识,还停留在1996年台海危机时,我空军飞行员们站在歼-6机群前高喊“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年代。在当下空军作战体系完整、歼-20已正式服役,三代机数量超过一半,各种实战化对抗演习、联合训练越来越频繁的情况下,别说中国周边的国家和地区休想在战时夺取制空权,就是强大如美军,恐怕也不敢说有绝对把握。4 m1 E% x% Q2 C/ k7 U- k; E

% L% U" \( l9 B/ ]7 Y  J丧失绝对的制空权,绝对不可能打胜仗。但在实战中,暂时丧失制空权或局部丧失制空权也是很有可能发生的现象。即便掌握了制空权,也不能排除敌方空中力量钻空子对我方地面部队进行打击。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陆军野战防空力量大显身手了。因此,中国陆军野战防空力量的宗旨,应该是捡漏,而绝非“只手独擎天”。" P3 `  @8 R; Z
, T1 d9 ]( O  I9 p3 C( `- i# v6 j
在专职捡漏的情况下,就无所谓防空兵器掩护范围不足和“火力脱节”的问题了。而所谓的“火力脱节”问题,其实是给已方防空火力的灵活部署解除了束缚,同时也给对方航空突击力量制造了更多威胁和麻烦。试想,如果像冷战后期的苏军那般,陆军各级野战防空系统层次分明、环环相扣,那么对手将很容易从分析地形、态势和防空兵器性能数据入手,将战场上各级防空兵器的部署地点推断得八九不离十,并得以从中窥得破绽,找准突破口和规划规避航线。反之,如果陆军野战防空兵器不顾忌“火力脱节”问题而灵活部署,在不知哪里会有埋伏的心理压力下,敌方航空突击力量的行动必将为此束手束脚。即便是未能直接击落敌机或敌空袭兵器,实际上也极大降低了敌空袭效能,至少部分达到了野战防空的目标。
5 F" J% w5 f3 p7 @8 p0 ~. Q5 c1 ]& }* i# }% x
也许有人认为,即便是捡漏,也应该能在对手发射射程8千米以上的空射反坦克导弹或是空地导弹前,野战防空兵器有能力与之抗衡。因此PGZ-07发展成弹炮合一系统仍有必要。对此,笔者以为,这种思维仍停留在“单打独斗”年代,与目前我军追求的“联合火力战”、“网络中心战”背道而驰。况且最大射程8千米,是上世纪九十年代AGM-114F“地狱火”导弹的典型射程。进入新世纪,“硫磺石1”最大射程已达12至25千米,“硫磺石2”射程更远。AGM-169最大射程28千米。那么按这种逻辑,PGZ-07上加挂的防空导弹是否应将射程提升至28千米以上?这样的导弹体积和重量得有多大?能加挂在装备空间和载重冗余本就所剩无几的PGZ-07上吗?再极端些,如果对方使用防区外空对面导弹,那么PGZ-07是否应该将红旗-9的发射筒背在“身”上?因此,这是个悖论。
5 Q6 B+ T% ~. R1 V
作者: 忘情    时间: 2018-2-26 14:28

) r5 L1 N  Y2 B* N! |理想兵器/ B& \& v" F  J, v! c

: V. l. J# v# G/ M8 W9 vPGZ-07虽说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笔者认为,其实它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了。高炮受限于口径、体积和重量,再怎么改进,其弹丸的毁伤效率都不高,而且射击时火光冲天,战时极易吸引对方压制力量的注意。因此其效费比其实并不高,且生存能力不足。
" F* k9 J) f1 F# e. A" G8 p8 k3 H9 K& N
% n# v& u0 a+ F
美国当年把F-16战斗机的雷达装到“约克中士”高炮上
+ y9 m$ _2 j$ F
, q) ^$ }2 n& Y- i9 `冷战时即便土豪如美军,奢华到想将F-16的雷达装到自行高炮上,发展成“约克中士”,最终也因为效费比的问题而放弃了。“约克中士”下马后,美军通过大量研究和试验确认,FIM-92“毒刺”的打击范围和毁伤效率远超35毫米厄利空“天空卫士”高炮系统,且发射隐蔽,不容易遭到对方的反制,因此美国陆军伴随防空的主力,是数以千计的AN∕TWQ-1“复仇者”。% l$ b1 [( G1 p9 `: `. y
3 f. n% U0 ]1 W' U$ C
笔者以为,对于我陆军合成旅来说,最理想的野战防空系统,是以红旗-17为主,以类似于AN∕TWQ-1“复仇者”的全动化近程机动轻型防空系统为辅。后者发挥数量多,机动灵活,必要时可独立作战的优势,可四处为前者补盲。
+ b" ?' d" c3 j1 ^' g' ~/ P/ i
. r" A; r: x: O" u1 k$ y% ]红旗-17设计理念非常先进。它采用高机动履带底盘,野战机动能力很强,能跟上地面突击集群的突进速度。其相控阵搜索雷达天线拥有自动稳定系统,跟踪天线可以在通过波控自动找平。车载罗盘设备能够自动寻北,自动合并战区指挥坐标系。在接到上级指令后,能够立即进入射击状态,系统最快反应时间为5秒。它可在行进间打开搜索雷达。一旦捕获目标,可立即选择位置短停,由跟踪雷达接班,完成射击后继续机动。在实际运用中,几辆红旗-17可采用交替接通搜索雷达高压,同时机动的办法,产生对生效应,使得敌方电子侦察无法精确定位。使用跟踪雷达时,也可让雷达跟踪和光电跟踪交替进行,从而使敌方反辐射导弹无法持续跟踪且位置记忆手段也同步失效。由于红旗-的系统集成度很高,一辆车就能构成一个独立作战单元,因此其战场生存能力颇高,而且多目标接战能力也超过了它的前辈“道尔”。
% v* r- ]! K' ^1 \4 E! F  T; _' {5 c! c& B
目前,即便强悍如美国空军,对付红旗-17也没有太有效的办法。传统的电磁干扰对于装备了光电瞄准设备的红旗-17来说,并不足以使其瘫痪。使用机载反辐射导弹摧毁吧?一则红旗-17具备多种作战模式,摧毁不易;二则红旗-17属近程低空防空武器,攻防双方短兵相接,在几秒至十几秒的时间里便已决定了胜负。这么短的时间,机载反辐射导弹连能否顺利发射出去都是个未知数,更别谈命中和摧毁了。
! t* j7 w# n; R. z6 u! W- P7 }4 t* x* Q: b8 l1 j
当然,红旗-17也并非没有缺点。12千米的最大射程,让它在目前合成旅战术地幅内的部署有些捉襟见肘。不过,从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中透露的信息看,红旗-17换代型号的最大射程指标,可能已提升至25千米。这就解决了目前存在的尴尬。从这些年中国导弹制导技术、发动机技术的进步来看,达到这样的指标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阻碍。' A6 l; p( E9 [
6 t, ~+ x: S* A; ]
% G& o5 P- \+ k9 S( \+ l
客串防空火力的M6“线卫”战车,实际上就是在M3骑兵战车上装“毒刺”导弹
$ Q. F! w0 w& Z  X# ]+ Y
5 Z; R9 {' C% G1 ^0 ~5 z3 D' ~5 _: Y$ v) M同理,短期内研制出一款类似于AN∕TWQ-1“复仇者” 全动化近程机动轻型防空系统,对中国军工企业来说也并非难事。笔者以为,这样的系统除了要像AN∕TWQ-1“复仇者”那样,装备光学瞄准具、前视红外系统、自动视频跟踪系统和激光测距机,使之具有一定的独立作战能力外,还必须加装车际数据链,使之能融入旅级野战防空网络,共享红旗-17搜索雷达及其他系统获得的空情情报,这样将极大提升这类系统的防空效能。
/ C5 W% [* c! R% e/ I2 o( Z5 Q
) J5 e. v/ p. i, B" b当然,目前PGZ-07车龄还很新,淘汰还是很遥远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加装车际数据链,让类似于AN∕TWQ-1“复仇者” 的全动化近程机动轻型防空系统分享PGZ-07那套昂贵的火控系统获得的空情信息,亦是提升旅级野战防空系统整体效能的有效手段。# U  y6 J* t) V1 W" f

作者: 看客    时间: 2018-2-26 15:10
请教一下,如果是打直升机或者巡航导弹,PGZ-07和红旗17哪一个更适用些?
作者: 大黑蚊子    时间: 2018-2-26 16:07
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多少国家有野战伴随防空的需求9 K0 @  L5 Y9 T; F5 O+ m' n
美国人打仗,前提是绝对制空权,不需要伴随防空
! D+ X) u4 Y) k2 j* q6 F! W苏联人打仗,也就是西方集团军有这个需求,其他也没有。。。现在我估计哪个方向都没有,大不了直接上核弹0 v8 m0 O  O6 X6 U/ k: G9 g* I
中国这个PGZ-07,又贵需求量又少,搞几辆当当门面好了
9 n; Q7 m( Q) R' O有这个预算还不如买多几架歼-20
& D8 i+ t( N) _2 c! G3 w
1 `! |% E. F7 j: R0 h" j当然陆军是不会承认的,最多把采购预算换成99A
作者: 料理鼠王    时间: 2018-2-26 18:55
大黑蚊子 发表于 2018-2-26 16:070 k9 ]: Y) m; N
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多少国家有野战伴随防空的需求
& J* V7 s4 t- X: U) E美国人打仗,前提是绝对制空权,不需要伴随防空- C$ X! T& Y. G
苏联人打仗 ...

/ t/ @8 Z7 @. b3 o+ @1 E作为伴随火力,任何时候都是有价值的。特别是防直升机。
, E0 ?2 Q$ m/ `# r: b* H前出的部队不可能随时在军级红九的保护下作战。1 V" o9 C& @3 K( m' e. X
可以想象,一营装甲部队,在双35的保护下突击,然后全身而退。
作者: cloudian    时间: 2018-2-27 03:31
TG的基本思想就是别人有的我都得有,至少要试试,好用不好用再说。炮高自就是的,至少技术装备水平到这儿了,心里就是有底气的。
作者: MacArthur    时间: 2018-2-27 05:11
本帖最后由 MacArthur 于 2018-2-26 22:22 编辑 3 Z. _" _- b- M
料理鼠王 发表于 2018-2-26 05:55
& U9 w& \" F1 K' t+ b+ P& L3 ~: c作为伴随火力,任何时候都是有价值的。特别是防直升机。
( X" L  _) D' |4 Z0 j& U8 B* m前出的部队不可能随时在军级红九的保护下作战。
! K  _1 J0 y* H5 l& z) m* A# | ...
) n" f" V$ ^. ]- A% P9 o# T$ S
同意。要问基层部队,他们当然是多少火力都不会嫌多 -- 真打起仗来谁都不要指望。。。 有辆自行高炮伴随推进,跟全指望上级保护自己的天灵盖,差别大了。。。 , X( {( H5 a3 M7 n: y' n
, x& K% q$ E. T- C3 O0 X! c+ l3 S
尤其是新时期新威胁,除了传统的低空掠顶武直和A-10,最近还得加上中小型无人机,对付这种小目标动用红旗17既不经济又不好用。。。。 高炮是不二之选
0 Z3 M% `1 b/ T. \& R$ w5 [
作者: cloudian    时间: 2018-2-28 01:21
高炮平射才是地面部队最开心的吧,好些个战例里面都是啃骨头啃不动,高炮平射轻松解决……
作者: 包子    时间: 2018-3-1 00:55
弹炮合一并非是一加一,其实还是以导弹为主,炮的作用是低飞的慢速目标和低价值目标,以及部分自卫功能。
2 q- m; I/ d' r) |1 E7 c2 Q9 }, y4 Q6 |! [0 y( S
这就好比是美国大兵手里有步枪,要上还别着把伯莱塔一样,当然,这里面心理层面的作用应该是超过实际应用。
作者: bslk8912    时间: 2018-3-1 12:04
现有阶段要么炮为主,要么弹为主,毛子的弹炮结合效果都一般,还是道尔+35效果更好,当然价格也很美丽。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www.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