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 m. e0 a4 U: }. s) `" X3 h# M( L. o6 G7 y- E. H
本文刊载在《兵工科技》2017年21期上,以下是正文:* V9 p; w. I2 Y( x
' ^$ B e& V9 O
& b' k6 k+ s: B& Z
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9月12日报道,上海沪东中华造船厂于9月8日下水了第6艘815A型电子侦察船。该周刊分析称,中国海军还会继续建造更多的电子侦察船。 ! ^ m) K( {6 Z0 N* T! {' e8 h' G: H! c& c9 H0 x) Q" k. v
在诸多陆海空天大型装备中,不起眼的电子侦察远不如航空母舰、隐身战机、远程导弹那般“吸睛”,却为何能引发《简氏防务周刊》这样的权威防务刊物的高度关注呢? % i1 A. j& M c/ Z9 D; ]+ V6 D; p" G4 G% _8 U9 H1 G
他山之石4 N' J* j. E% |) w. W- l
( K# W \2 v2 O* e n: W, `
电子侦察船是用于电子技术侦察的海军勤务舰船。船上装备有各种频段的无线电接收机、雷达接收机、终端解调和记录设备、信号分析仪器及接收天线等。这类舰船主最主要的侦察任务包括:搜寻截获对方无线电设备发出的电磁波信号,收集有关电磁信息和光电对抗情况,查明这些电子设备的技术参数和战术性能,同时为已方提供信息情报保障工作。有的电子侦察船还会装备电子对抗装置,一方面用于自卫,对来袭敌方攻击机或反舰导弹实施干扰和软杀伤。大多数电子侦察船上,都装有少量自卫武器。 6 }1 ^" X3 a5 h u1 H6 w) s2 a5 Y + S' _; m& A8 R( \# s1 q电子侦察船是在二战结束后,伴随着电子技术、雷达技术的飞速发展应运而生的。虽然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侦察卫星、远程电子侦察飞机发展得很快,但由于这些快速侦察手段无法做到长时间抵近监控,而陆上电子侦察基地由于地理位置限制,无法对一些重要目标,尤其是移动目标进行有效监控,相形之下,能在占地球表面积70%以上的各大洋上纵横驰骋的电子侦察船,就具有独特和不可取代的优势了。 l" O# {! G- x/ s* T$ Z5 Y5 D
# w, l& h0 w1 F# z. d* o根据国际法,即便是拥有武装的电子侦察船,也可以在敌方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及一些被敌方控制的国际水道里“无害通过”。甚至在敌方大型海上作战编队实施演习期间,亦可长时间抵近侦察。只要双方还未宣战,被侦察方就只能用诸如“别船”、“切航线”等“小动作”限制电子侦察船进一步抵近,而无法采取进一步的暴力手段。冷战期间,美苏两国的电子侦察船针对对方的各种“不请自来”和“赖着不走”,早已“习惯成自然”了。5 q4 ~8 R" t! v2 _+ W, O- H
+ i; t. g. N. T G" L; d( z' k" e
“乌拉尔”号核动力电子侦察舰; h9 k: |( A8 M( o3 w
* S' `, W1 F! f0 t
不过,这些由拖网渔船改装来的电子侦察船普遍偏小,自持力、抗风浪能力和改装潜力均差强人意。因此苏联海军还建造了诸如巴尔扎母级、莫马河级、樱桃级等专用大型电子侦察船。甚至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还将中途下马的一艘核动力航母船体,改建成了“乌拉尔”号核动力电子侦察舰。这条全长264米,全宽29.9米,最大吃水9.6米,满载排水量36000吨,最大航速27节,舰员编制940人的巨舰,在一众电子侦察船面前,无异于“史前怪兽”。它的性能强悍到如此地步:既可作为舰队旗舰,又集空间观测船、导弹监视船、电子侦察船和通信中继船功能于一身,而且停在远东军港时,就能监视整个太平洋地区,窃听美日海空军的无线电通讯,甚至获取美国本土移动电话的情报。 , C' Y: W! L7 F! ~' l" ? 8 M5 O, k O, C W5 ^8 ~和苏联相比,美国的电子侦察船队规模较小,但技术先进,且多由货船改装而来,还拥有一个颇为迷惑人的舰种名称——“综合技术调查辅助舰”。美国第一艘电子侦察名为“牛津号”,1959年11月12日由艾森豪威尔总统批准改建。该船长134米,宽17.4米,满载排水量11498吨。船上建有一个大型情报搜集中心。船尾那个直径4.87米的碟形抛物线天线,可以接收从月球反射来的无线电信号。# C5 {1 e# r9 e; N
+ K, q3 v* o( S0 F) m
在为数不少的美国电子侦察船中,最出名的当属“自由”号和“普韦布洛”号。. q$ h) M' L1 v" [
7 `) l& X7 g2 w5 P2 T# z
3 p1 b, ]5 c B" c9 Y
# P3 h. C; O; X X; a0 h
2017年2月下水的第5艘815A型电子侦察船。% x' g0 j# O9 A& e7 V8 v
6 s, D; ?. K9 i. [0 ^* R: g9 L
855“冥王星”号于2014年7月28日下水,2015年8月1日服役,它能接收并记录无线电通讯,雷达和武器控制系统等电子设备所发出的电磁波信号,对一定范围内各种目标实施全天候、不间断侦察,掌握其部署动向。! u8 R( J9 D2 E( d$ E2 a
, m; b! ^+ d7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