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铲地】一,锄禾日当午 [打印本页]

作者: 履虎尾    时间: 2011-4-18 13:47
标题: 【铲地】一,锄禾日当午
    履虎尾最初知道农民种庄稼要有锄地这道工序还是在儿时。餐桌上,每逢俺或弟弟们不小心把饭粒掉在外边,长辈们炫耀的机会就来了。他们总要喋喋不休、念念有词地念叨着什么“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之类的诗句,逼着你把掉出来的饭粒重新填进嘴里去。李绅的这首《悯农》,就是这样在餐桌上学会的,这也是俺学会的第一首唐诗。
- M- t; ?4 Q+ U- D, g( p; t
( [/ c' t( {! U1 X$ W8 F2 X/ n这首《悯农诗》虽然家喻户晓,意义深远,却实在算不得是一首好诗。这首诗的政治教育意义固然够鲜明,但是,其对锄地过程的叙述,总给人一种隔靴搔痒之感。俺估计李绅先生本人从来就没有捏过锄头锄过地,充其量是摇着羽扇看别人挥锄而已。锄地的辛酸苦辣,虽不敢断定他是一点感觉也没有,可他总没有田间的农民体会得那样深。不信,你就把诗中的“锄禾”这个主题换成别的农活来试试,如“播种日当午,汗滴垄上土”;或是“插秧日当午”;或是“割稻日当午”;或是“拔麦日当午”……呵呵,换来换去,除了稍微感到一点拗口之外,诗的中心思想居然一点变化也没有,居然是换成啥词都行,就跟打百分里的那张“混子”一样,啥都能顶。
( M' E8 k2 v# H" k0 z9 h) r; ^5 c. w9 \8 k- b
紧接着,俺又从音乐老师那里学会了陶行知先生的《锄草歌》:
" Z/ o" t5 r# g7 j! n( ^1 w8 W1 n9 `3 ]
  手把着锄头锄野草喂~~
4 V4 `5 {2 y/ R   锄去了野草好长苗噢喂~~
# ~# u9 N6 B- [7 _   依呀呼嗨——呀呼嗨,* ^! J( `0 e. |* ^
   锄去了野草~~~~$ y8 `  F6 L  v, r
   好长苗哪个呀呼嗨,* S$ g0 a* U9 @2 v- Z; g9 G
   依呀呼嗨嗨,
( m9 k6 V6 r0 D) k: T3 L9 A; j$ P( b   号召大家加油干噢喂~~
& R, H1 B# [% w5 f% {! ], X, }5 p) @7 d   锄头底下有自由噢喂……7 B" y- X* K9 c! o$ t8 P
6 y+ Q+ E9 Y  R3 ~
在六十年代以前,这首歌几乎人人会唱,燕来,九牛,老常,依稀等老鸟大概是都还记得吧。陶先生的歌虽然好听,然而,由于是没有亲身锄过地的缘故,陶先生并不真正了解锄地的滋味,他把铲地看成了去西门行散南山踏青一般的轻松。
0 Y5 ]8 j9 S3 W/ H8 l* x: C# d! d
% ~. w4 `: e5 i4 c: V 一千六百年前的另一位陶先生——陶渊明先生倒是亲身铲过地,他的一首田园诗曰:
+ z4 E1 n$ x- D1 Y
* K0 {  d! ?- v; z4 }! ^种豆南山下,: R* J# p5 `" Y% N" Z
   草盛豆苗稀。
6 ?$ j& j1 Q2 y   晨兴理荒秽,
, }! S# D5 C( z' P: i" Z, @3 J   带月荷锄归。8 b1 i* d4 N8 `
   道狭草木长,
) c) k3 T: y# _' L7 r   夕露沾我衣,) N+ S4 s; b5 L- s; N2 Y! t5 `
   衣沾不足惜,$ u; `- `6 z0 q5 Y9 u
   但使愿无违。- P8 C+ w4 Q, }; G) h/ Y0 O

% _+ J8 m/ l% h8 ^$ C% A 渊明先生亲自在南山下种过豆,又亲自去田间锄过草,应该是强于李绅和陶行知了吧?可是,不见得啊不见得。陶渊明曾经做到七品的县官,这七品县令呢,相当于今天的正处级公务员吧。有一次,上级领导的通知传真到了彭泽县,说是要到彭泽县来考察民风视察工作。哈,好机会来了,要是能花言巧语,投其所好,哄得上司开心,立马就能提拔重用。谁知这老小子不识抬举,借口“不能为五斗米折腰”而弃官归农。折下腰咋的了?你老人家就不能弯下腰啊?俺就不信你老人家手下的“四斗米”、“三斗米”级别的干部,来到你老人家办公室,胆敢不折腰!俗话说:“端人家的碗,服人家的管。”可是,你却死要面子活受罪,诺大的一只金饭碗是说砸就砸,高唱一声“归去来兮”拍拍屁屁就走了人,哼,烧得不轻!俺在农村那阵子,谁要是大发慈悲,把俺调回城,哪怕是扫大街,只要能有份粮食指标,有份月薪领着,别说“折腰”了,俺愿意给他磕响头!说穿了,陶渊明先生的锄地,不过是在“玩票”,或曰“做秀”罢了。一边锄地,一边还不忘“悠然见南山”,自我感慨一番。就象今天的大款,吃烦了细粮要吃粗粮,吃腻了山珍海味要吃野菜,吃了五谷想六谷一样。  A) ]* {' ]. X2 _- a3 k  x
) l9 K' D' C2 Z. f3 i' M  |# l1 j
靠,三位大哥,拉倒吧,别逗了,地是你们这样铲的吗? ( x+ e5 O7 s) Q) C7 Y- ?" z, w/ y# Q" |

作者: 海天    时间: 2011-4-18 21:29
虎老师慢慢搬旧作,不着急
作者: 穿越    时间: 2011-4-19 03:21
回复 履虎尾 的帖子
' k9 l* U9 j& x/ q1 y+ e$ `' M6 q9 P$ B2 @# l
五谷不分,没干过农活的人过来听虎老师讲课。
# R6 A( ~: V5 Y1 |
" k. X5 Z  i4 @6 G8 s3 F看来虎老师的中心思想是农活真苦,农民真苦。
作者: 海天    时间: 2011-4-21 22:07
穿越 发表于 2011-4-19 03:21 ) I1 E+ \3 Y/ e: `* u6 n
回复 履虎尾 的帖子
/ O- h+ b' g4 q
1 t3 ^( m. U. m) Q" w6 y5 I- Z0 X五谷不分,没干过农活的人过来听虎老师讲课。

4 h( J+ [: P3 j: v" u" \呵呵,那不是虎老师,是李昌平
作者: 雪个    时间: 2011-4-28 12:57
回复 履虎尾 的帖子' ?' M9 L0 j% Y6 m* R7 ]
6 M" S; l3 l$ j' r5 L
没干过农活,看见过插秧,觉得那个很辛苦。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www.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