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转一篇《芳华》的评论 [打印本页]

作者: 五月    时间: 2017-12-23 15:08
标题: 转一篇《芳华》的评论
本帖最后由 五月 于 2017-12-23 15:10 编辑

这才是应有的三观。冯某其实是胡同串子出身,三观挺扭曲的,或者并无什么信仰,不过是从公知那里贩卖了些似是而非的东西,现在也摆出一副“老炮儿”的架势,开始教训起观众了。我就看不惯这孙子自己想拍性幻想,倒也罢了,为什么要蹭对越自卫还击战的热点?这几天在几个军迷号里有目的地引导读者往越战上靠,什么东西。



转自微博——这几天看了不少人的帖子,有捧的,有骂的,有匕首论(正面),有阴谋论(反面),有说颂扬了军队,有说丑化了英雄……我没那么深刻,我也没觉得严歌苓、冯小刚或勇敢或反动,我只是站在一个曾经的女兵的角度上,谈点自己的看法。

为了我的看法更有说服力,姐先介绍一下自己:姐1971年参军,1982年转业,在部队经历了“文革”、林彪事件、毛主席逝世、粉碎“四人帮”等过程,应该就是《芳华》这部电影所反映的年代。姐从一个战士,到通讯连的副连长,在女兵中浸泡了12年。

1977年谢晋导演的《青春》,拍的就是我们连队,陈冲、张瑜等演员,也是到我们连队锻炼的。(同样的女兵题材,境界是完全不一样啊!) 《芳华》,虽然红帽徽绿军装,唤起我们对青春的回忆,但影片中的女兵们,除了脸蛋美、大腿美、没给我们一点点美感!这个剧情和内容,完全不是我们当年部队的真实写照!当年我们的连队,不管男兵女兵,正气是占绝对上风的。同志之间,战友之间,哪有那样的嫉妒、尖刻和丑陋?对一个新兵何小萍,从一开始就瞧不起她,猜疑她,欺负她。凭什么?且不说她隐瞒了父亲的身份,成分上填写的是“革干”,哪怕是成分不好,在部队,也不会这样对待一个新同志。更关键是,歧视她欺负她的是一个群体,而不是个别现象。 我经历的女兵连队,新兵尊重老兵,老兵爱护新兵。记得我当班长时带新兵去农场拉大粪,回来后累了的新兵倒头就睡,我悄悄地把她们的脏鞋都刷净了。从那以后,我自己再也没刷过鞋——全被战友抢刷了。当年我们连队一个女兵开刀大出血,深夜我们接到通知,全连战士紧急集合毫不犹豫奔向医院为她献血。我们连也有来自农村的兵,有的生活困难,有的家里遭灾,连队常有干部战士为他们捐款捐物。干部子弟,我们连队也有不少,绝大多数是自律自严要求进步的,干活泼辣做事认真,生怕被别人说有“骄娇二气”,哪有像电影里那个什么什么“舍长”把老爸挂在嘴上,盛气凌人飞扬跋扈。

在那个年代,我们学雷锋真心诚意,争当好人,争做好事,哪怕真是为了争取入党打扫猪圈,也不会顾头不顾尾仅仅做个样子。就像电影里嘲笑的:谁呀,为了入党打扫猪圈连个门都不关!像刘峰这样一个学雷锋标兵,大家也一定会争相学习,而不是像电影中看他做好事就翘嘴揶揄、嘲笑他。 刘峰犯了错误,大家突然一下都远他而去,甚至集体落井下石。这样的描写太奇怪了,太不符合实际情况。那时如果有人犯错误,大家会坐下来,开个班务会,真心诚意地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去帮助他,关心他,怎么会墙倒众人推呢? 我认为,我们那个时代,有错误有缺点,但人心是向善的。尤其是部队,更尤其是十几岁的女兵,善良、纯洁、真诚、上进是主旋律,人品比现在扶个老太都怕被讹好得不是一点点! 我还是这句话,这部电影,除了几个脸蛋几个舞蹈动作外,他哪个地方赞扬女兵了?洗澡、游泳、跳舞就是美了?哪个地方写出女兵的心灵美了?见到的只有丑恶。欺负新兵、诬陷别人偷东西、抢别人对象,诬告好人,甚至还有一个集体去撕人衣服的情节!这还是女兵吗?简直就是一群市井泼妇!来了个分队长,也仅仅只是驱散大家,连批评都没有。

我真是看不下去,我几个邻居一边看一边问我,你们部队那时是这样的吗?呸!别说部队了,文革后,就是知青点、工厂农村、大学宿舍,也没有这样的啊!人性之丑陋在这里被描绘到极致,这还是我们的连队我们的战友吗?! 当今社会,世风日下,我们的文艺作品,应该教人们学雷锋,应该教人们做好人,应该告诉大家扶老人别害怕,应该担负起弘扬正气弘扬好传统的责任。这才是年轻人应有的芳华,才是值得称颂的芳华!
作者: 民兵连长    时间: 2017-12-23 16:01
怎么让我想起老虎团红黄蓝。。。
作者: 皇家骑警总监    时间: 2017-12-23 23:48
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当年文革中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的所谓“反华事件”。
作者: 煮酒正熟    时间: 2017-12-24 00:30
皇家骑警总监 发表于 2017-12-23 10:48
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当年文革中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的所谓“反华事件”。 ...

哈哈哈,康老你太尖锐也太坏了

俺啥也不说了


作者: 老兵帅客    时间: 2017-12-24 03:30
这片子下了,看了,觉得没啥意思,删了。
作者: dashanji    时间: 2017-12-24 06:54
知道过去的,冯裤子根本不在乎,人家忽悠一下不了解过去的小青年,满足一下自己的情怀,又完成资本家的任务,名利双收,欧耶
作者: 宁娜    时间: 2017-12-24 08:11
本帖最后由 宁娜 于 2017-12-26 11:46 编辑

学雷锋咱小学时干得最来劲,目的是想加入红小兵。小学生年纪小思路受局限,只会扫厕所,打扫教室。扫厕所比扫教室更雷锋,除了不怕苦不怕累还要加上不怕脏不怕臭。可惜学校只有一个厕所,常常是一班刚扫完拎着水桶出来,二班拿着扫帚水桶又进去了。扶老太太过马路没干过,因为学校在郊区,离马路红绿灯太远。不过,我们有自己的得天独厚。附近有个大坡子,上坡的车辆很吃力。于是有一天有人建议去坡下等着学雷锋,帮农民伯伯推个板车上坡啥的。结果到了那儿,看到另一个班的同学已捷足先登。他们很委屈地抱怨,“是我们先来的!是我们先想出来的!”

我觉得老套子不行,得换戏码。一次我带着俩小同学,坐公共汽车不买票,逃票回来后组织小同学翻开语录学习,然后用信封装了一毛五分钱,写了封信,讲学毛选后斗私批修提高了认识,现把车票钱寄回来。。。然后就在全校得到了表扬。再后来我的办法被一些不劳而获的同学山寨跟风,新招儿很快就臭了大街。还有其他另辟蹊径的,邻居孩子从家里偷了钱交到学校当“拾金不昧”,老师跟家长沟通后,孩子挨一顿胖揍。总之,后来学雷锋的路子越来越窄,干起来也越来越难了。

《芳华》里为入党扫猪圈太好笑了,那是咱玩剩下的。
作者: 五月    时间: 2017-12-24 10:19
宁娜 发表于 2017-12-24 08:11
学雷锋咱小学时干得最来劲,目的是想加入红小兵。小学生年纪小不会发挥,只会扫厕所,打扫教室。常常是一班 ...

哈哈我们小时候学雷锋是去田里拾麦穗
作者: jellobean    时间: 2017-12-24 11:16
部队大院里都有起床号熄灯号,文工团没有作息时间纪律
作者: 兜胖胖    时间: 2017-12-24 12:15
严歌苓不就是文艺兵出身吗,也去过越南前线。
作者: dozhou    时间: 2017-12-24 12:26

作者: chenchanghai    时间: 2017-12-24 13:33
打着红旗反红旗,这帮龟孙。

共产党宣言让这帮歪嘴和尚糟蹋成啥样了
作者: 煮酒正熟    时间: 2017-12-24 14:35
兜胖胖 发表于 2017-12-23 23:15
严歌苓不就是文艺兵出身吗,也去过越南前线。

问题就在这儿 --- 严歌苓是文艺兵出身,小说写的也是文艺兵,不是通讯连和普通部队。你说那个时代部队和通讯连很单纯我信,文艺兵那个群体并不是那么单纯;通讯连可能99%都是单纯友爱正能量,文艺兵群体不是
作者: 穿着裤衩裸奔    时间: 2017-12-24 15:05
本人小学的时候也相信林彪刘少奇是坏人,人民群众都是好的。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后来我不幸毕业了
作者: babo007    时间: 2017-12-24 17:46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7-12-24 03:30
这片子下了,看了,觉得没啥意思,删了。

搜不到下载的地址呀。只有枪版
作者: 香盈袖    时间: 2017-12-24 19:51
推荐知乎上Tina温的回答相当深刻清醒,不知道为什么被删除了,水还是相当深。
作者: 五月    时间: 2017-12-24 21:31
香盈袖 发表于 2017-12-24 19:51
推荐知乎上Tina温的回答相当深刻清醒,不知道为什么被删除了,水还是相当深。 ...

冯团队造势造到军迷圈了。几个军事微信号发这个电影的软文。一般说来军号节操都还可以,可见是出了大价钱。此人的人品真是烂到家,对越自卫还击战都敢消费
作者: pcb    时间: 2017-12-24 21:32
香盈袖 发表于 2017-12-24 19:51
推荐知乎上Tina温的回答相当深刻清醒,不知道为什么被删除了,水还是相当深。 ...

给几个关键字句,搜搜看是否有人转存了?
作者: 柏林墙    时间: 2017-12-24 23:09
我还是同意煮酒的观点,文工团虽然不像现在是名利场,但也绝对比一般地方复杂
就好比我接触的广电部门,业务部门跟电视台风气是不一样的,这还完全是一个系统,甚至在一个楼里办公
作者: 煮酒正熟    时间: 2017-12-24 23:23
柏林墙 发表于 2017-12-24 10:09
我还是同意煮酒的观点,文工团虽然不像现在是名利场,但也绝对比一般地方复杂
就好比我接触的广电部门,业 ...

我自己没想到这一层,是拾某老牙慧
作者: 包子    时间: 2017-12-24 23:59
本帖最后由 包子 于 2017-12-25 00:02 编辑
煮酒正熟 发表于 2017-12-24 14:35
问题就在这儿 --- 严歌苓是文艺兵出身,小说写的也是文艺兵,不是通讯连和普通部队。你说那个时代部队和 ...


这个事也挺奇怪,按道理文工团可不少干部子弟的天堂,起码不是中高级干部子弟想去的庇护所,天天得练功啊,伙食比野战部队强是没问题,但是要达到影片里的水平,起码90年代初还做不到,因此据我所知文工团里穷人家孩子居多,肯吃苦,其实文艺兵尤其是跳舞的应该都很单纯,因为从小练舞的接触外面很少,没那么多花花肠子。

另外剧终的舞蹈老师太可笑了,文工团或舞蹈队里的指导老师绝对是瘟神一样的存在,瞪下眼就能吓趴下一片人,根本就不用大声说话。
作者: 煮酒正熟    时间: 2017-12-25 00:27
包子 发表于 2017-12-24 10:59
这个事也挺奇怪,按道理文工团可不少干部子弟的天堂,起码不是中高级干部子弟想去的庇护所,天天得练功啊 ...

军长的女儿郝淑雯和司令的儿子陈灿都是文工团里面的乐队成员,这个和舞蹈队的非常不同,舞蹈队的每天练功很苦,乐队的只是每天多少个小时乐器而已,枯燥是枯燥,但没有练功那么苦;尤其是有兴趣的话更容易坚持。70年代的年轻人能穿上军装是非常神气的,可以说是既时尚又正能量;而且这两个人都是军人家庭出身,以“从军”为荣,如果不去军队而去什么城市里的事业企业单位,在家里,在高干子弟群里恐怕都抬不起头来;更何况军人是配给制度,有很多城市事业企业单位人员所没有的perks. 但如果是基层部队,肯定会有训练,物质生活条件也远非文工团可比。所以文工团乐队,对于郝淑雯和陈灿这种高干子弟,应该是最最理想的职位了
作者: 包子    时间: 2017-12-25 00:38
别说军长了, 有点能耐的团长的孩子都不会去文工团,想都不会去想。

即便是从军,那年代北京有个师简直是官二代专用的部队,集中了几乎所有高官的子女,即便进不去,还有大把的乙种部队可以安插,既能托付老部下关照,平时又清闲,还没有战争威胁。

对于从军这条路,可能平民百姓是条好出路,对于军人世家可不一定,如果不是走投无路可能根本不会考虑。
作者: 煮酒正熟    时间: 2017-12-25 00:51
包子 发表于 2017-12-24 11:38
别说军长了, 有点能耐的团长的孩子都不会去文工团,想都不会去想。

即便是从军,那年代北京有个师简直是 ...

表忘记陈灿 郝淑雯在文工团里面的专业技能都是过硬的,所以他们来文工团除了有虚荣心 物质生活这些考量之外,也是有强大兴趣支撑的。不能把他们简单等同于没有什么专业技能的普通高干子弟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7-12-25 03:03
本帖最后由 平沙落雁 于 2017-12-25 04:16 编辑
煮酒正熟 发表于 2017-12-24 14:35
问题就在这儿 --- 严歌苓是文艺兵出身,小说写的也是文艺兵,不是通讯连和普通部队。你说那个时代部队和 ...


嗯嗯,这个小说看了简直惊世骇俗,文艺兵你说单纯也行,复杂也可,干出来的事简直不知说啥才好了

比如小说里有个情节,萧穗子爱上一男兵,彼时她才十五六岁,男兵大概二十,互相写情书写了半年连手都没拉过,然后呢,也不知怎的被郝淑雯知道了,正赶上内男兵同宿舍的人都探亲去了,人直接钻内男兵床帐里去了,如此这般二十来天,直到有次光脚拎着鞋下楼正撞上刘峰,事后刘峰并没告发,只私下里轻描淡写地提醒郝这样不好。然后郝淑雯挑动内男兵把萧穗子写给他的情书全部上交领导,揭发萧穗子,当男兵真的这么干了她又觉得此人人品实在太差,找个茬儿把人给蹬了。

这件事直到她们全都复员之后十几二十年在郝与萧两人喝酒时郝才说了出来,彼时两人都已经结了又离,曾经苍海桑田。

刘峰与林丁丁触碰事件发生之后,郝淑雯警告林丁丁一定不许告发,也是因为报答刘峰没有告发她的恩德,开始林丁丁也是咬牙不肯说的,可惜当时她哭着跑出道具仓库时有目击者,最后在上头软硬兼施下还是开了口,但说得最多最狠的并不是林而是刘峰自己。

小说里郝淑雯敢爱敢恨敢做敢当,基本上是个大姐大的形象,林丁丁则是柔弱娇俏,一天到晚闹病,要人照顾疼惜的林妹妹,有着本能的吸引男人魅力,但却没丁点儿能耐立足社会,嫁进高干家庭被人嫌弃没文化不上进给赶了出来,
作者: 包子    时间: 2017-12-25 03:23
煮酒正熟 发表于 2017-12-25 00:51
表忘记陈灿 郝淑雯在文工团里面的专业技能都是过硬的,所以他们来文工团除了有虚荣心 物质生活这些考量之 ...

真有专业技能就更不会去文工团了,因为文工团的水平比地方要低,想钻研技术或者艺术的去了文工团等于浪费才能。举个简单例子,解放军军乐团的小号手吹国歌要是音不破,是能拿个二等功的。
作者: 宁娜    时间: 2017-12-25 03:54
本帖最后由 宁娜 于 2018-1-12 22:46 编辑

咱的小学对门就是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70/71年的林立果选妃事件几乎发生在我们鼻子下面。前线歌舞团的舞蹈演员、我们南京的大美女张宁先就是在团里爱上个吹小号的(哈哈,我看《芳华》时坏坏地笑出来),那时她也就17,8岁,后来被林家看上后,吹小号的被强制复员。张宁我在家门口见过,比林丁丁还娇气的样子,反正她是老红军的女儿,不用打扫猪圈要求进步。给年轻朋友讲讲当年的文工团美女张宁和她的大辫子吧。
--------------------

话说当年许世友在胶东打了胜仗,手下一员悍将打仗特英勇,许世友想奖励他。一天,许把悍将叫到窗前,让他往外看一一外面新招来的女兵教导队正排队集合。许问:你看上哪一个?悍将毫不含糊地指着一个个子高高,漂亮得令人炫目的女孩:我要那匹大洋马!很快,那被称为“大洋马”的16岁女孩背着行李到悍将处报到,她以为要给她分配一个什么工作呢,没想到工作是入洞房。大洋马与悍将生了两儿一女,那个女儿,就是张宁啦。

悍將一一张宁的父亲57年病故,大洋马20几岁就守了寡。后来嫁给丈夫的警卫员,又生一男一女。我与张宁同母异父的妹妹上同一所小学,上学同路,为抄近路一起翻墙头。我班有年为了在区样板戏汇演中弄点名次求助于张宁母亲,她把张宁派来指导表演。我班选出了三个白毛女,分别是北风吹,红头绳和搏斗在深山。我是伴唱的,喜儿喜儿你在哪里?等我去排练时张宁舞蹈已经教完,正要离去。汗水湿透了她的军装,而我,笨死的小屁孩,光知道看文艺兵大姐姐背后的大辫子了。

第二次看到大辫子是1971年5月。我与张宁妹妹放学同路回家。那时我们住的镇子上已经传说田明(张宁母亲)女儿被林副主席家看上了。我俩一般是在大坡子上分手,那天快到坡子的时候看到了张宁。她把钥匙啥的交给妹妹,自己往城里走。我先是跟在她后面看大辫子(哈,小女生的辫子控),后来意识到这是个难得的观美机会,我要看她的脸!

那个坡子在南京的东郊是很有名的,5路公交车都爬得呼哧带喘。张宁一路飞走,又是大下坡,我眼看要追不上她了。她住在坡上,我住坡下,她要是嫁到北京去,过这村没这店了。彼时彼刻,十三岁的我作出了英明决断:奔到她前面然后回头瞧,那就可以看到正脸了。我开始跑,无奈书包里的铅笔盒乱响,我只好摁着书包小步跑。很快,我奔到了前面。回头盯着她使劲儿瞧。张宁身高1米68到1米70,眼睛明亮,皮肤白,五官显得娇滴滴。她那时多年轻啊,耳朵下面是绒绒的汗毛(看到《芳华》里刘峰看林丁丁脖子上的绒毛,哈哈, 我又坏坏地笑出来)。因走得急,脸上冒出细细的香汗。鲁大文豪说,弱不禁风的小姐出的是香汗,蠢笨如牛的工人出的是臭汗,我觉得张宁那个娇滴滴的小姐样,肯定不可能出臭汗。后来从她的回忆录中得知,她那天是去城里剪辫子去了。啊,那两条黑黑粗粗的,辫绡拍打着屁股的大辫子,可惜了了的!据说后来林立果看到她剪了辫子很不爽,确实,颜值要扣很多分的。

我第三次见到张宁已是75或76年。那天我在坡上看到张宁妹妹正与一个短发抱孩子的高个女子说话,仔细一看是张宁。她已经嫁作人妇,身材不再苗条,而且一脸沧桑,我开始以为是她家的阿姨媬姆呢。我回家给老爸讲张宁和她没有了的大辫子,老爸讲,陈后主陈叔宝的贵妃张丽华发长七尺,浓黑如漆,光可鉴人。南朝亡国后,隋炀帝没得到张丽华,惦记了一辈子呢。

后来的某个星期天早晨,我妈派我爸出门买早点,结果一个多小时人不回来。我们肚子饿得咕咕叫时,老爸回来了,空着篮子空着手,什么也没买。人倒是一脸的兴奋。我妈怒问干什么去了?“看妃子"。什么妃子?张宁啊?“不是,是张宁她妈。"我妈更加愤怒,田明有什么好看,我们上班路上经常碰到的...我爸讲,在菜场旁,先说是妃子来喽,一下子人流汹湧澎湃;后来说是她妈,大家失望,不挤了;又说她妈当年是胶东有名的大美人哦,就又开始挤。后来把人挤下小桥,挤到河里,惊动公安,才制止住疯狂。我爸害怕出人命,逃回来了。哈哈,我当即表示了理解,因为我自己为了看美女也是殚精竭虑的啦。
作者: 煮酒正熟    时间: 2017-12-25 05:48
包子 发表于 2017-12-24 14:23
真有专业技能就更不会去文工团了,因为文工团的水平比地方要低,想钻研技术或者艺术的去了文工团等于浪费 ...

但是地方剧院不是军队体系的呀,工资会比文工团高但那个年代就那点儿工资是无法买到文工团配给制度下那样的物质生活的,社会地位也比不过,而且也无法圆他们与生俱来的那种军人梦想和荣(虚)誉(荣)感(心)

另外陈灿郝淑雯还都是文艺兵,专业水平离真正的专业水平还是有差距的。进地方剧院专业上有差距,物质生活,社会地位,军人荣誉感又都拍马难追,他们为什么要去地方剧院呢?

作者: 包子    时间: 2017-12-25 06:11
煮酒正熟 发表于 2017-12-25 05:48
但是地方剧院不是军队体系的呀,工资会比文工团高但那个年代就那点儿工资是无法买到文工团配给制度下那样 ...

去文工团的基本都是考不上地方剧院,或者被淘汰的,物质生活上很难说部队会比地方强多少,地方上自由一些还能学到东西,部队混几年出来后屁都干不了,所以长远打算,没人去部队。
作者: 五月    时间: 2017-12-25 06:12
宁娜 发表于 2017-12-25 03:54
咱的小学对门就是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69/70年的林立果选妃事件几乎发生在我们鼻子下面。前线歌舞团的舞蹈 ...

这么珍贵的史料可以发篇主贴让更多的人看到啦


作者: 煮酒正熟    时间: 2017-12-25 06:40
包子 发表于 2017-12-24 17:11
去文工团的基本都是考不上地方剧院,或者被淘汰的,物质生活上很难说部队会比地方强多少,地方上自由一些 ...

你这是过来人眼光看,得出在部队学不到东西的结论,问题是当年信息极度不透明,眼前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 能看得明明白白的,未来有什么问题完全看不出来,多数人也不愿意去想那么远。
我接触到的高干家庭层次不够高,只是正局副部这个级别的,家里的孩子能够去部队还是很开心的 --- 而且去的还是普通基层部队 不是文工团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7-12-25 06:51
包子 发表于 2017-12-25 06:11
去文工团的基本都是考不上地方剧院,或者被淘汰的,物质生活上很难说部队会比地方强多少,地方上自由一些 ...

七十年代初喔,你不参军就得上山下乡插队落户哈~就算留城里最好的结果也是当学徒工或者去当售货员,要么跟@宁娜 那样去当精神病院的护士,当工人还要分国营的还是大集体,插队落户还要分是去北大荒还是云贵新疆,或者安徽山东河北河南陕西,那会儿没有大学可上,更没有国可出,中学毕业就得服从分配,面朝黄土背朝天,参军毫无疑问是最好的出路,管吃管住管一年四季衣裳,还有入党提干机会,干部复员之后也给安排相对好的工作,军人社会地位远高于其他职业,还不一定上战场。

文工团练功虽苦,后来恢复高考考大学不苦?上下班挤车不苦?或者土里刨食不苦?
作者: lorry    时间: 2017-12-25 07:46
严歌苓当年在文工团跳芭蕾,看来家里有文化,要不然练快板。
作者: 南京老萝卜    时间: 2017-12-25 09:25
本帖最后由 南京老萝卜 于 2017-12-25 09:36 编辑
宁娜 发表于 2017-12-25 03:54
咱的小学对门就是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69/70年的林立果选妃事件几乎发生在我们鼻子下面。前线歌舞团的舞蹈 ...


大姐说得,我很亲切啊。5路车曾经爬的孝陵卫大坡,骑车是上坡蹬得费劲,下坡冲得心惊。

我就住在中山门里面一些,和你到中山门的距离差不多相同。不过我记事时,林彪就已经是大坏蛋了。

多谢你的介绍,没想到你与张宁还有这样的渊源。

网上介绍:张宁是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的舞蹈演员,出身于革命军人家庭。她父亲张富华是江西兴国县人,1929年参加红军。新中国成立后,曾被授予少将军衔,1957年病逝。母亲田明是山东人,16岁参加革命,后来转业在一所学校担任领导。
作者: 包子    时间: 2017-12-25 10:31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7-12-25 06:51
七十年代初喔,你不参军就得上山下乡插队落户哈~就算留城里最好的结果也是当学徒工或者去当售货员,要么 ...

您说的对,不过对于干部子弟而言,去当兵有很舒服的地方,用不着去天天练功,月月演出的文工团。
作者: 包子    时间: 2017-12-25 10:34
宁娜 发表于 2017-12-25 03:54
咱的小学对门就是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69/70/71年的林立果选妃事件几乎发生在我们鼻子下面。前线歌舞团的舞 ...

娜姐,张宁到底好看吗?我只见过照片,没觉得很美啊。

我父亲见过几次林立果,很腼腆,跟陌生人说话就脸红,不过说话有条理,看来和娇滴滴的张宁到真是一对。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7-12-25 10:36
包子 发表于 2017-12-25 10:31
您说的对,不过对于干部子弟而言,去当兵有很舒服的地方,用不着去天天练功,月月演出的文工团。 ...

年轻人都喜欢出风头啊~~~~再说谁知道后来还有恢复高考这一说,以为就靠这高干父母在部队里混一辈子哪~
作者: 包子    时间: 2017-12-25 10:39
本帖最后由 包子 于 2017-12-25 10:41 编辑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7-12-25 10:36
年轻人都喜欢出风头啊~~~~再说谁知道后来还有恢复高考这一说,以为就靠这高干父母在部队里混一辈子哪~ ...


部队可真混不了一辈子,现在提干入党基本明码标价,当年应该更费劲,且名额更少,风头而言,文工团不算啥,而且有舒服的地方谁不爱去。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7-12-25 10:42
包子 发表于 2017-12-25 10:39
部队可真混不了一辈子,现在提干入党基本明码标价,当年应该更费劲,且名额更少。 ...

说的是七十年代初啦~~~当时的解放军编制比现在大得多,
作者: 包子    时间: 2017-12-25 10:46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7-12-25 10:42
说的是七十年代初啦~~~当时的解放军编制比现在大得多,

您别忘了,当年是服役四年,现在是2两年,当年在部队想提干入党可真不是容易事,各项技能得突出,还得会养猪种菜,各种馊主意学雷锋。
作者: 宁娜    时间: 2017-12-25 10:49
本帖最后由 宁娜 于 2017-12-25 11:12 编辑
包子 发表于 2017-12-25 10:34
娜姐,张宁到底好看吗?我只见过照片,没觉得很美啊。

我父亲见过几次林立果,很腼腆,跟陌生人说话就脸 ...


张宁是否漂亮真的见仁见智。我们小学同学群里一个女生讲,张宁是她见过的最漂亮的女孩;一个男生讲,小时候与张宁弟弟一起玩,见过张宁好几次,“没什么呀,比一般人好点”。还有女生讲,“还行”。

我认为张宁美在气质,眼睛非常明亮,这点和她妈很象。另外,皮肤细腻白皙,娇滴滴。
那时的女人普遍粗糙,下乡干粗活劳动锻炼,晒得黑黑的。
作者: 柳叶刀    时间: 2017-12-25 11:13
说到通讯兵,想起了一件事。1972年部队大拉练,我作为基干民兵参加支前,配备到通讯兵部队,为通讯兵拉线抬电线杆挖电线杆儿坑。我们一伙民兵挥汗如雨挖坑时,一群十四五岁的小屁孩袖着手在一边看热闹。后来聊天时了解到,他们是北京军区的,家里大多是总部大院的。当年招小兵,通讯兵文艺兵部队医院都是热门单位,有点技术含量活又不累,家里都得有一定能量才进得去。71年能穿上军装就了不起了,不像我们这些平民百姓只能上山下乡插队落户,通讯兵就更了不起了,看我们这些插队知青都得鼻孔朝天呢。
作者: 柳叶刀    时间: 2017-12-25 11:41
包子 发表于 2017-12-25 10:46
您别忘了,当年是服役四年,现在是2两年,当年在部队想提干入党可真不是容易事,各项技能得突出,还得会 ...

看了你的几篇回复,觉得你是把八十,九十年代对事物的理解套用到七十年代来了。七十年代绿军装的地位多高,地方文艺团体能与之相比吗?我的同学中间有众多的革军子弟,他们的去向就说明了一切。
作者: 宁娜    时间: 2017-12-25 12:39
煮酒正熟 发表于 2017-12-25 00:51
表忘记陈灿 郝淑雯在文工团里面的专业技能都是过硬的,所以他们来文工团除了有虚荣心 物质生活这些考量之 ...

https://www.ixigua.com/a65010726 ... 38/#mid=73934551432
看看草原女民兵的原版与《芳华》版对比。当年军队文工团的水平真不是盖的。
作者: 包子    时间: 2017-12-25 23:18
柳叶刀 发表于 2017-12-25 11:41
看了你的几篇回复,觉得你是把八十,九十年代对事物的理解套用到七十年代来了。七十年代绿军装的地位多高 ...

您的理解不对,我可没说绿军装的地位不高,我是说高干子弟眼里,军队文工团不是什么香饽饽,而是大眼窝头。

要是您熟悉那段历史,您应该清楚,现在很多耳熟鸣响的老帅子女在文革时代都不约而同的去了一个地方。
作者: compan    时间: 2017-12-26 00:14
pcb 发表于 2017-12-24 21:32
给几个关键字句,搜搜看是否有人转存了?

什么都没搜到

作者: 煮酒正熟    时间: 2017-12-26 00:38
本帖最后由 煮酒正熟 于 2017-12-25 11:45 编辑
包子 发表于 2017-12-25 10:18
您的理解不对,我可没说绿军装的地位不高,我是说高干子弟眼里,军队文工团不是什么香饽饽,而是大眼窝头 ...


高干和高干之间的地位落差也是很大的。那个时代的普通人眼里,军队系统副师级以上,党政系统副局级以上,直到正国级的,都算高干,但是全国副师,副局,师和司局级干部少说也有两万,他们本身的地位,能动用的资源,以及他们的后代能获得的起点,和副国级以及少数强势的军-部级人物家庭是不能比的。

低端高干(正副师司局,副军副部)的人数比高端高干庞大得多,在民间造成的影响自然也大得多,因为几乎每个平头百姓要么自己的熟人圈子里就有这种,要么是熟人朋友的圈子就有这种,可以听到很多这种高干家庭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比普通家庭优越的细节信息
作者: 柳叶刀    时间: 2017-12-26 02:30
包子 发表于 2017-12-25 23:18
您的理解不对,我可没说绿军装的地位不高,我是说高干子弟眼里,军队文工团不是什么香饽饽,而是大眼窝头 ...

就像煮酒说的那样,全国有几个老帅?营团级的孩子那个时候岁数都还太小,所以我们说的是军师级的干部子女。在当时情况下,他们首先考虑的是避开上山下乡。如果无法回避,就只好先去,然后再图出路。习总不是说过,当年和他一起到他那个村子的二十几个知青,一年之内就走得剩下他一人。
所以部队文工团也许不是香饽饽,但是可以是一个跳板。我的同学当中家里有能力的,到部队两三年后就成了工农兵学员上大学去了。
作者: 煮酒正熟    时间: 2017-12-26 03:15
本帖最后由 煮酒正熟 于 2017-12-25 14:22 编辑
柳叶刀 发表于 2017-12-25 13:30
就像煮酒说的那样,全国有几个老帅?营团级的孩子那个时候岁数都还太小,所以我们说的是军师级的干部子女 ...


是。刚查了一下,55年少将798人,大校接近1300,上校2000-3000,中校更多。截至到文革前的64年,少将总数超过了1300,55年的中校这个时候也有很多都是副师级以上了,上校绝壁都是副师级。这还仅仅是军队系统的,去掉过世的,文革前副师级高干往少了说也已经稳稳超过5000人了。再加上中央各部委,各司局厅,各省级地级的领导干部,全国高干总人数绝壁两万以上。当然这个是广义上的高干,划线划在准师和副师之间:准师不算高干,副师以上就算。后来中央发过一个文,把线划在了副军以上,这个算是狭义的。但在民间,尤其是北京以外的各省级单位,始终都是以副师起算高干的。

这个是文革前的情况。现在的副师和副局级以上的队伍就过于庞大了,正部400,副部5000,正副厅局级4万

作者: 柳叶刀    时间: 2017-12-26 04:24
本帖最后由 柳叶刀 于 2017-12-26 04:45 编辑

回到当年,我们局因为是新组建单位,招了一大批青工,大约一半的复退军人,一半的知青。女主内男主外,我们跑野外的都是清一色的光头小伙。穷乡僻壤,没有任何娱乐节目,晚上熄灯之后,行军床上,一场涉黄研讨会就是经久不衰的节目了。复退军人们提供的段子题材广泛,内容的详尽,直接都令我们这些老知青叹为观止,甘拜下风。而段子中间一大部分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关于女兵的美丽遐想。这些段子内容如此丰富,是经过一茬又一茬口口相传的结果。当然这些创作活动丝毫不妨碍在生活会上义正词严的斗私批修。

当然,要想得到一些对女兵比较正面的宣传,也许该看看袁立演的《大校的女儿》,  或者孙俪的《幸福像花儿一样》。
作者: 煮酒正熟    时间: 2017-12-26 04:42
柳叶刀 发表于 2017-12-25 15:24
回到当年,我们局因为是新组建单位,招了一大批青工,大约一半的复退军人,一半的知青。女主内男主外,我们 ...

那个年代,根儿红苗儿壮的无产阶级再怎么说黄段子,也不过就是老毛说的“没有脱离低级趣味”,无伤大雅;如果地富反坏右这种阶敌胆敢掺和这种话题,那绝壁就是腐朽反动的剥削阶级生活方式,是必须批倒批臭的。这和略早的霉果社会一样,都属于严重歧视
作者: zilewang    时间: 2017-12-26 09:02
包子 发表于 2017-12-25 00:38
别说军长了, 有点能耐的团长的孩子都不会去文工团,想都不会去想。

即便是从军,那年代北京有个师简直是 ...

军人世家从军不是更有发展前景吗?
并且天TG特殊的体制下,军队是天然的庇护所。
作者: 宁娜    时间: 2017-12-26 09:23
芳华删减片段,就是林丁丁的这一动作,让刘峰顿时情迷意乱
https://www.ixigua.com/a6501824920245240334/#mid=51629608946


作者: 香盈袖    时间: 2017-12-26 10:02
pcb 发表于 2017-12-24 21:32
给几个关键字句,搜搜看是否有人转存了?

中央财经大学的朋友帮我找也没找到她,文锋如刀锋
作者: 五月    时间: 2017-12-26 10:46
本帖最后由 五月 于 2017-12-26 10:50 编辑
柳叶刀 发表于 2017-12-26 02:30
就像煮酒说的那样,全国有几个老帅?营团级的孩子那个时候岁数都还太小,所以我们说的是军师级的干部子女 ...


俺来提供一些个案,习大的两位插友,一手资料。

插友一:开国元勋后代,到延安后很快被提为生产队长,当年罩过习大的。习大是真凭本事当上的生产队长。这位老兄爱说的段子是当年习大找他说想种菜,他大手一挥,豪爽地说好,某某地的厕所就给你了(这个梗恐怕要西北农村的同志才明白)

插友二:某大军区副政委之子,插队从北京到延安是坐飞机去的,坐飞机去的,坐飞机去的,对插队的记忆就是瞎吃瞎喝瞎玩儿

据说当年那几年上层很担心会发生内战,赶紧把孩子送到最保险的地方,那时候最保险的地方公认是延安的乡下。

PS:习大住过的窑洞很早就被先富起来的插友买下。后来有人出1000万要买,被婉拒。现在估计无价无市了


作者: jellobean    时间: 2017-12-26 11:16
宁娜 发表于 2017-12-25 03:54
咱的小学对门就是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69/70/71年的林立果选妃事件几乎发生在我们鼻子下面。前线歌舞团的舞 ...

写得笑s我了,老少都爱八卦
作者: 包子    时间: 2017-12-26 19:46
柳叶刀 发表于 2017-12-25 11:13
说到通讯兵,想起了一件事。1972年部队大拉练,我作为基干民兵参加支前,配备到通讯兵部队,为通讯兵拉线抬 ...

通讯兵一般最爱找的人是承德的,其次是北京的。
作者: 包子    时间: 2017-12-26 19:50
zilewang 发表于 2017-12-26 09:02
军人世家从军不是更有发展前景吗?
并且天TG特殊的体制下,军队是天然的庇护所。 ...

对,但是文工团没啥前途。
作者: 包子    时间: 2017-12-26 19:51
五月 发表于 2017-12-26 10:46
俺来提供一些个案,习大的两位插友,一手资料。

插友一:开国元勋后代,到延安后很快被提为生产队长,当 ...

不是内战,而是苏联
作者: 包子    时间: 2017-12-26 19:55
煮酒正熟 发表于 2017-12-26 03:15
是。刚查了一下,55年少将798人,大校接近1300,上校2000-3000,中校更多。截至到文革前的64年,少将总数 ...

应该是14级以上,文革期间开始,职务开始和级别就脱节了,出现过好多高职低配和低职高配的事。14级意味着能看机密文件了,大部分会议的纪要也会直接传达。
作者: 包子    时间: 2017-12-26 19:59
柳叶刀 发表于 2017-12-26 02:30
就像煮酒说的那样,全国有几个老帅?营团级的孩子那个时候岁数都还太小,所以我们说的是军师级的干部子女 ...

即便是跳板,也能选更舒服的不是,人在有资源的情况下不会给自己找罪受找麻烦吧。何况文工团也是有门槛的,按旧社会艺人的话就是祖师爷赏不赏饭吃,平头百姓的话就是祖坟上有没有长那根蒿子。
作者: 包子    时间: 2017-12-26 20:05
宁娜 发表于 2017-12-26 09:23
芳华删减片段,就是林丁丁的这一动作,让刘峰顿时情迷意乱
https://www.ixigua.com/a6501824920245240334/# ...

好搞笑啊,那会儿有几个人知道咖啡是啥?34号一年都卖不出去几罐。
作者: 包子    时间: 2017-12-26 20:14
宁娜 发表于 2017-12-26 09:23
芳华删减片段,就是林丁丁的这一动作,让刘峰顿时情迷意乱
https://www.ixigua.com/a6501824920245240334/# ...

对了,8一挂,林丁丁是本色表演,她男朋友是刘亦菲的干爹,好像她比刘还小不少。
作者: mezhan    时间: 2017-12-27 09:49
包子 发表于 2017-12-26 19:55
应该是14级以上,文革期间开始,职务开始和级别就脱节了,出现过好多高职低配和低职高配的事。14级意味着 ...

13级以上 才算高干
作者: 煮酒正熟    时间: 2017-12-27 10:45
包子 发表于 2017-12-26 07:14
对了,8一挂,林丁丁是本色表演,她男朋友是刘亦菲的干爹,好像她比刘还小不少。 ...

真心不喜欢这个杨采钰;她那男朋友看着也很猥琐。她是92年的,刘亦菲87年8月的,刚满30了。比@边寒剑 家的女神小一岁,比饰演何晓苹的苗苗大一岁。

喜欢苗苗,希望她能就此红起来
作者: 柳叶刀    时间: 2017-12-28 02:24
包子 发表于 2017-12-26 19:59
即便是跳板,也能选更舒服的不是,人在有资源的情况下不会给自己找罪受找麻烦吧。何况文工团也是有门槛的 ...

呵呵,虽说是干部子弟,并不是想到哪儿就到哪儿的,当然老帅们例外。走后门也是需要动用资源的,况且为了避嫌大多革军子弟都不会到老子的部队,一般通过战友的关系到其他部队。当年的第一考虑是取得军籍,避免上山下乡。有军籍的好处是以后才体会到的,比如说转业退伍之后,军龄自动转为工龄,马上就是二级工的工资,退休金也就多了。不像知青,乡下混多少年都没用,更惨的是农民,农龄顶个屁用。所以就有了我一个学徒工领着一帮二级工干活的笑话。
至于有没有天分还真不是问题,都是拿着党的钞票,滥竽充数的不多那几个。
高干子弟不干文工团?我正好有个反例。家族里有个远房姑姑,父亲副部级,自己军艺毕业,(大概是军艺头一俩届的), 进了总政文工团,跳民族舞,参加过东方红演出。不知道这个有没有说服力?
作者: 柳叶刀    时间: 2017-12-28 03:27
煮酒正熟 发表于 2017-12-26 04:42
那个年代,根儿红苗儿壮的无产阶级再怎么说黄段子,也不过就是老毛说的“没有脱离低级趣味”,无伤大雅; ...

这几十年不知培养了多少双面人,满嘴的三观正确,永远站在高得吓人的道德高度批判别人,实际上自己灵魂深处不知道有多少的污垢。记得我以前提到过我们的队长兼书记,总参下来的营教导员,嘴里整天价主席教导中央号召,后来因强奸幼女被判刑。更可怖的是他下手的是他总参一起下来的战友的女儿!
记得李小琳说过:“我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的,我能有今天凭的是我的努力和勤奋, 个人能力之外的资本等于零。” 这句名言大家都当笑话听了,实际上这些人有的是很真诚地相信这一点,大树底下好乘凉在他们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事,得了便宜又卖乖是他们常干的事儿。
作者: 包子    时间: 2017-12-28 15:58
柳叶刀 发表于 2017-12-28 02:24
呵呵,虽说是干部子弟,并不是想到哪儿就到哪儿的,当然老帅们例外。走后门也是需要动用资源的,况且为了 ...

军艺头几届的,大约都是66年前就分配了,军艺的去总三很正常啊,不是军艺的你看看有几个去的。跳古典舞的有几个能去中巴的?高干当年少说几千人,有几个不开眼的很正常,但是向影片里那样扎堆往里钻的绝对是小刚意淫了。文革那时候,高干扎堆钻的只有西郊,不过能量不够扎不进去的才另找出路。

李晓林同志的脚印我到时知道一点,当年在华电她有门功课死活不及格,不及格就不能毕业啊,于是这门功课被华电废了,华电不少老师讲课的时候都会提一提这个段子,这看来也是一种勤奋吧。
作者: 柳叶刀    时间: 2017-12-28 20:32
包子 发表于 2017-12-28 15:58
军艺头几届的,大约都是66年前就分配了,军艺的去总三很正常啊,不是军艺的你看看有几个去的。跳古典舞的 ...

我不是说了她跳过东方红了吗?况且军艺文革期间也停办了。也不能说就是不长眼,有人就是喜欢干这个,并愿意以此为终生职业的,所以不能说得太绝对了。
电影里的高干子女也没高到什么地步吧,师级?挺多就是个副军级,这也没有太违背常识啊。电影没看过,小说看了有一段时间了,记得小说里那男高干子弟不是文工团的。
作者: 包子    时间: 2017-12-28 20:53
柳叶刀 发表于 2017-12-28 20:32
我不是说了她跳过东方红了吗?况且军艺文革期间也停办了。也不能说就是不长眼,有人就是喜欢干这个,并愿 ...

我所知道的高干,文革期间都哭着喊着去西郊,即便搞艺术的也不去文工团,除了待遇和后路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地方总是能当个鸡脖子,去文工团就不一定了,东方红虽好,万一碰上肖掰掰,得不偿失。
作者: 五月    时间: 2017-12-28 20:58
柳叶刀 发表于 2017-12-28 03:27
这几十年不知培养了多少双面人,满嘴的三观正确,永远站在高得吓人的道德高度批判别人,实际上自己灵魂深 ...
记得李小琳说过:“我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的


一语成谶啊。搞得她哥现在还在一步一个脚印
作者: 柳叶刀    时间: 2017-12-28 21:00
包子 发表于 2017-12-28 20:53
我所知道的高干,文革期间都哭着喊着去西郊,即便搞艺术的也不去文工团,除了待遇和后路是一方面,另一方 ...

所以我说你是用八十年代的思维套用到七十年代,文革期间谁愿意去地方文艺团体呢?
作者: 包子    时间: 2017-12-28 21:04
柳叶刀 发表于 2017-12-28 21:00
所以我说你是用八十年代的思维套用到七十年代,文革期间谁愿意去地方文艺团体呢? ...

80年代的文工团起码没有肖掰掰,去的人反而多了点。
作者: 柳叶刀    时间: 2017-12-28 21:14
包子 发表于 2017-12-28 21:04
80年代的文工团起码没有肖掰掰,去的人反而多了点。

请教一下,肖掰掰是个什么哏?人老了,三天不学习跟不上了
作者: 包子    时间: 2017-12-28 21:44
柳叶刀 发表于 2017-12-28 21:14
请教一下,肖掰掰是个什么哏?人老了,三天不学习跟不上了

长征组歌听说过吗?
作者: 柳叶刀    时间: 2017-12-28 22:19
包子 发表于 2017-12-28 21:44
长征组歌听说过吗?

长征组歌当然听过,当年一出来就听了,但是没听说肖掰掰啊。
作者: 龙门皓月    时间: 2017-12-28 23:24
柳叶刀 发表于 2017-12-28 22:19
长征组歌当然听过,当年一出来就听了,但是没听说肖掰掰啊。

呵呵,文革去聂帅家躲难,把聂帅家服务员办了,连人带行李给赶出来,毛听说了评价是扶不起的天子。肖夫人前几年专门接受采访,说问过毛身边工作人员,没听说毛说过这句。花帅只有一位,花将那就多了去了。已知的肖,以及说这个段子的邱会作。后来冼恒汉说肖到福建军区逃难,也办了为卫生员。
作者: 柳叶刀    时间: 2017-12-28 23:38
龙门皓月 发表于 2017-12-28 23:24
呵呵,文革去聂帅家躲难,把聂帅家服务员办了,连人带行李给赶出来,毛听说了评价是扶不起的天子。肖夫人 ...

哈,说的是肖华啊?!这些事迹早都知道,就是不知道他还有个外号叫肖掰掰。
作者: 包子    时间: 2017-12-29 01:00
龙门皓月 发表于 2017-12-28 23:24
呵呵,文革去聂帅家躲难,把聂帅家服务员办了,连人带行李给赶出来,毛听说了评价是扶不起的天子。肖夫人 ...

我所听说的版本是花帅的服务员,而且不是正经服务员,花帅也是避难于此,这孩子挺有眼力价,没像其他人那样给他脸子看,所以花帅后来给她个公道。肖掰掰的光辉事迹多的很,要不也不会留名,只不过只有花帅这里里翻了跟头。
作者: 柳叶刀    时间: 2017-12-29 04:26
龙门皓月 发表于 2017-12-28 23:24
呵呵,文革去聂帅家躲难,把聂帅家服务员办了,连人带行李给赶出来,毛听说了评价是扶不起的天子。肖夫人 ...

关于这档子事,文革中大字报上都见多了,比如武汉的陈再道,总后的邱会作。但是只要站对了队伍,这都不叫事。
记得以前有个部队作家好像叫刘克的就写过一篇中篇小说叫《飞天》的,就是关于高干的这些事,现在网上很难找着了,毕竟太损害光辉形象了,上梁不正下梁歪啊。
作者: 宁娜    时间: 2017-12-30 23:14
本帖最后由 宁娜 于 2017-12-30 23:16 编辑

那天看到上海台的一个聊天节目。说起《芳华》,里面的主持人很不愤地讲,里面腐蚀活雷锋的林丁丁被 label 成我们上海宁哦,其他人都没有明确是哪里人,林丁丁是非常明确的。林丁丁,卖像好,娇滴滴,蛮洋气,交关人(很多人)喜欢她。。。哈哈哈
作者: yoshiro    时间: 2018-1-10 13:36
包子 发表于 2017-12-28 15:58
军艺头几届的,大约都是66年前就分配了,军艺的去总三很正常啊,不是军艺的你看看有几个去的。跳古典舞的 ...

不用这么极端吧,给份题+答案让抄抄不就行了,当年我们快毕业的时候有的老师给有些科的困难户就这么干,专门开个补习班,讲的基本就是补考的题+答案,只要你去了抄笔记,回去再花功夫看看背背,基本都能过。

还是能外零姐连这个都懒得干了? 或是怕伤了她高贵的自尊心?
作者: yoshiro    时间: 2018-1-10 13:41
包子 发表于 2017-12-29 01:00
我所听说的版本是花帅的服务员,而且不是正经服务员,花帅也是避难于此,这孩子挺有眼力价,没像其他人那 ...

肖掰掰办了花帅的服务员,还不是正经服务员?这信息量挺大啊。
作者: 包子    时间: 2018-1-10 23:30
yoshiro 发表于 2018-1-10 13:36
不用这么极端吧,给份题+答案让抄抄不就行了,当年我们快毕业的时候有的老师给有些科的困难户就这么干, ...

有些东西靠放水也没用的,比方说小提琴你练的时间短就是拉不下来,舞蹈里的大跳就是比别人沉,这些东西都是下死工夫的。
作者: 包子    时间: 2018-1-10 23:33
yoshiro 发表于 2018-1-10 13:41
肖掰掰办了花帅的服务员,还不是正经服务员?这信息量挺大啊。

这个服务员不是他们家的,好像就是某所的普通工作人员,老帅家的服务员都是要经过审查的。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www.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