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印度赶超中国?先渡两个劫再说吧 [打印本页]

作者: 五月    时间: 2017-9-6 09:03
标题: 印度赶超中国?先渡两个劫再说吧
本帖最后由 五月 于 2017-9-6 12:41 编辑

晨大转陈经文章


我说怎么感觉怪怪的呢。读着读着感觉文章逻辑链条不完整,没有读晨大文章那种工科论文强大内在逻辑的推背感。然后才意识到这是陈经的文章。陈经文章一向是先有论点再整论据,论点论据对不上的时候先糊弄一下再说,只要气势”有了就行了。文中果然杜撰出一个国家“气势”云云。

我九十年代初到广东工作,跟广东各类企业打了无数交道,也跟浙江的企业打过很多交道,算是亲历天朝腾飞的过程。说多了没时间,捡要紧的说,那就是,印度没有TG这种危机管控能力。

这种能力在经济扩张的时候表现不明显,但是面对经济危机的时候,这种能力就是救命的能力。天朝发展的秘诀不在于在繁荣的时候保持速度,而在于在危机的时候保住不丢掉老命。

1997年的金融危机,2008年的经济危机,2015年的股市大崩盘,甚至2016年的金融债券外汇隐形危机,和2017年的对外投资危机,天朝的成功秘诀在于顺利度过了这些危机。而放在其他国家,尤其是印度,上述任何一个危机足以令其国家经济停滞倒退数年甚至十几年。

上述危机,印度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历程中一个都不会少。考察穆迪同学的“一改就灵”,不看能否促进增长,而看能否应对危机。一次危机,可以轻易令社会一朝回到解放前。而经济危机如果引起社会危机,继而发生宗教危机,将会连“解放前”都不如,埃及、利比亚就是例子。

比如2015年的股市大崩盘。TG在一个周末调集了国企的资金,胁迫民企的资金,强行关闭了马云老师的恒生系统(做股市账号电子管理,是股市加杠杆炒股的主要平台),强制要求做股票质押的银行不得强行平仓,同时借着所有银行都不可能倒闭的极其强烈社会预期,算是稳定了股市。事后秋后算账,又斩了几名借救市兴风作浪的大鳄。

试想印度TATA公司投了几十个亿整出个交易平台,一年赚几十个亿,印度谁有本事一个电话叫TATA关闭平台,冻结其上的数百万账户,将数百万账户的数以千亿、万亿计的资金强行平仓,而且还保证被强行平仓的所有(是所有!)的投资者不找TATA公司的麻烦(经侦不接受投诉、法院不予立案)?要知道恒生做的所有生意都是公开合法的,有工商注册,有合法合同,单单数百万的投资人打官司就够打十几年了吧。

当经济高速增长一段时间后,这种股市崩盘等事件就像灰犀牛一样,是不可避免的。而当崩盘发生的时候,上述TG的措施印度能做到几条?如果印度几天之内大比例上市公司控制人失去自己的股票,银行资产大幅下降,大量大小投资人一夜之间失去所有资产,全国范围银行挤兑,试问印度经济隔年还能增长几何?那时估计大家会无限怀念穆迪之前的现金社会吧。

这种灰犀牛事件的发生,不是会不会,而是什么时候而已。美帝若是,天朝若是,印度岂能免俗?

穆迪这种邪教头目,其威望靠的就是永远正确,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一旦遭受挫折,其神话被揭穿,选民意识到这家伙也就是个普通人,民众的反噬会迅速吞没穆迪同学的。看小平同志、朱镕基承担的骂名就知道了。

所以说,印度这种稳定,本来靠的就是落后。其广大农村和劳动力在现代经济以外自生自灭,给印度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幻影。一旦印度现代经济的繁荣将农村劳动力动员起来,那就尝尝现代经济危机的威力吧。

一旦全社会范围的经济危机发生,社会动荡必然提供暴徒、极端分子和法西斯滋生的土壤。1929年美帝经济危机之后社会法西斯没有成气候,靠的不是美帝人民的天赋正义,而是当时美国绝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农村,处于完全的现金经济中,远离华尔街代表的“现代经济”,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生活改变不多,所以法西斯没有存在的土壤。这种大量农村人口“其中有一种可怕的力量”跟今天的印度何等相似。而当时的德国和意大利作为工业化程度高的国家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注:此段关于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的观点有误,请参照13楼Dracula的指正)

1930年-1940年的德国发生什么我们已经知道,那么印度稍微工业化以后,更多的农村人口参与了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在全国范围发生经济危机的时候,印度会是像美国那样正义的左翼人民战胜邪恶的极右翼法西斯呢?还是相反呢?对印度社会稍有了解的人都不难预测吧?

一旦法西斯执政,难道那些暴徒更有能力搞好经济?不是的。再好的生意也没有抢劫利润高。法西斯只能靠掠夺国内一部分人来维持机器运转,印度的少数宗教似乎是天然目标。国内抢完只能抢国外。届时,印度东进将遭遇TG蓝星第一强大的远火,西进巴基斯坦呢?东进孟加拉呢?一旦法西斯分子在印度得势,其下一轮经济增长将从哪一年开始?

即使天佑印度,印度能熬过一个经济危机?那么下一个呢?

先不说别的,印度现在就揣着个大炸弹 --- 贸易逆差。印度连年巨额贸易逆差超过千亿美元,完全依靠央行高利率吸引资本项下顺差弥补,如何应对?在人民币迄今为止还不能自由兑换的时候,卢比却是自由兑换的货币。用危如累卵来形容印度的货币恰如其分。TG一口个灰犀牛,不知道的还以为TG又要崩溃了呢。印度的货币才是真正的灰犀牛。印度的高贸易逆差在世界上排名第二,仅次于世界第一强国美帝。这种“高逆差+自由兑换货币”的局面如何能长期维持?一旦索罗斯等国际炒家突然发难,印度如何应对?又靠“其中有一种可怕的力量”来应对?

天朝中兴,经历了1989,1997,2008,2016等至少4个可以致死命的经济危机,每一个危机都足以令政府覆亡、经济倒退十年。当你翻看2000年四大银行的资产档案的时候(本人看过许多,现在硬盘还保存不少),你除了得出这个国家的所有银行都会倒闭、这个国家的金融系统神仙都救不了的结论,不可能有任何、任何、任何其他结论。这个四个危机中还穿插着无数小规模危机、地方性危机。不说别的,一个“非法集资”问题,杀了沈太福大哥哥,准备杀吴英小姐姐,还杀了不少无名之辈,这个问题根治了吗?不但没有,现在还摇身一变,变成了互联网+非法集资(互联网金融、ICO等)。试问这种一夜暴富的骗局,有几个监管薄弱、民智未开的发展中国家能够避免?印度能吗?如果非法集资不但变成互联网+,再加上印度特色的“邪教头目+”,印度民众能承受几次资产洗劫?印度经济能承受几次骗局崩盘?

除了经济危机,还有危险更甚的政治危机。这个就不细说了。

天朝一路走来,一个坎一个坎地爬,一个坑一个坑地跳,一把屎一把尿,一把鼻涕一把泪,挖过肉,补过疮,“我们经历了多少苦难,才得到今天的解放”,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才有今天的中兴气象,其实还危机四伏,到处祥林嫂似的哭诉灰犀牛要来、灰犀牛要来。天朝有天朝的大问题、大灰犀牛。远的不说,近的10九大的血雨腥风一旦不巧就会动摇国本。

印度呢?先渡两个劫再谈赶超天朝吧。



作者: as500    时间: 2017-9-6 10:15
赶超中国的代价就是3000万人头,没有这个付出,就是一个笑话。
作者: 得大自在    时间: 2017-9-6 10:26
印度有瑜伽,有咖喱,一切危机都不是问题。就像刚刚作废500、1000的纸币,税改一样。
作者: aniu    时间: 2017-9-6 10:34
我家有亲戚在工商行总行,90年代初的时候说总资产8000亿,最乐观的估计4000亿不良贷款,按西方标准早该破产了,就这还是四大行中最好的。结果20年的时间,成了全球资产最多,盈利能力最强的。当时最有野望的人也不敢想呀。
作者: 五月    时间: 2017-9-6 10:40
aniu 发表于 2017-9-6 10:34
我家有亲戚在工商行总行,90年代初的时候说总资产8000亿,最乐观的估计4000亿不良贷款,按西方标准早该破产 ...


是啊,看了农行的贷款档案会觉得工行到底是工人阶级老大哥的银行好先进啊,然后再被小银行刷一次三观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7-9-6 10:54
印度贸易逆差有那么大啊!有过去20年的历史数据吗?
作者: Dracula    时间: 2017-9-6 11:02
本帖最后由 Dracula 于 2017-9-6 11:14 编辑

关于印度的具体情况我不了解,不作评论。但是你关于美国大萧条的那段都是不正确的。首先你怎么可能会相信那时的意大利比美国工业化程度高呢?第二,如果你看过The Grapes of Wrath(愤怒的葡萄,小说和电影都是经典)的话,就不会说出大萧条对美国农民没有冲击这种话的。罗斯福新政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针对农业的AAA。第三,美国当时也是有极右法西斯主义的势头的,最著名的是Father Couglin 和Huey Long,对罗斯福1936年连任造成了不少威胁,罗斯福新政最重要,最持久的成就Social Security(养老金、失业保险)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对他们政策的窃取。

另外稳定金融尤其是银行系统是中央银行最重要的职能之一,在现代经济学家中是共识。象2008年美国的TARP,对美国银行系统的救助,在经济学家中有广泛的支持。我对印度的具体情况不了解,但是如果那里发生银行挤兑危机的话,我相信不论是中央银行还是政府还是都会很快做出反应应对的。


作者: 五月    时间: 2017-9-6 11:13
本帖最后由 五月 于 2017-9-6 11:30 编辑
晨枫 发表于 2017-9-6 10:54
印度贸易逆差有那么大啊!有过去20年的历史数据吗?



数据来自维基,单位USD Billion (10亿美元)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oreign_trade_of_India

Year        Export   Import        Trade Deficit
1999        36.3        50.2        -13.9
2000        43.1        60.8        -17.7
2001        42.5        54.5        -12.0
2002        44.5        53.8        -9.3
2003        48.3        61.6        -13.3
2004        57.24        74.15        -16.91
2005        69.18        89.33        -20.15
2006        76.23        113.1        -36.87
2007        112.0        187.9        -75.9
2008        176.4        305.5        -129.1
2009        168.2        274.3        -106.1
2010        201.1        327.0        -125.9
2011        299.4        461.4        -162.0
2012        298.4        500.4        -202.0
2013        313.2        467.5        -154.3
2014        318.2        462.9        -144.7
2015        310.3        447.9        -137.6

2016的权威数据还没查到,估计数字不可能相差很多。印度近一半的逆差来自中国。
作者: 五月    时间: 2017-9-6 11:30
本帖最后由 五月 于 2017-9-6 11:32 编辑
Dracula 发表于 2017-9-6 11:02
关于印度的具体情况我不了解,不作评论。但是你关于美国大萧条的那段都是不正确的。首先你怎么可能会相信那 ...



我对美国大萧条的观点来自于一些介绍美国金融史的书。这些书偏重于讲述华尔街以及美国政府,关于三十年代美国农村的观点即来自于这些书,书我手头没有,也许他们的观点是当时美国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农村,受到经济危机影响小。从人口比例上来说,德意的工业人口多一些(此点不确定)。我本人没有认真去研究过,尊重您的批评。

出现经济危机、金融危机、银行危机、汇率危机,央行和政府当然会应对,但是应对的能力则有天壤之别。以1997年为例,英国、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日本等国央行和政府都有应对,但是应对效果和结果却千差万别。

我觉得按照印度政府的能力,并不具备顺利渡过1997年和2008年级别的危机。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7-9-6 11:40
五月 发表于 2017-9-5 21:13
数据来自维基,单位USD Billion (10亿美元)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oreign_trade_of_India

这么大的逆差啊!那印度用什么支付呢?印度不是美国,不能印美元啊!
作者: 五月    时间: 2017-9-6 12:15
晨枫 发表于 2017-9-6 11:40
这么大的逆差啊!那印度用什么支付呢?印度不是美国,不能印美元啊!


印度靠资本项下的顺差来支付,也就是靠”引进外资“来支付。

引进的外资一部分是实业投资,一部分是金融投资(也就是所谓的热钱),这部分依靠印度银行的高存款利率吸引。因此,印度银行的汇率一直保持在高位。2010年下降到4%多,2012年就攀升到8%多,现在是6%。

中国的银行间拆借利率SHIBOR是2.64%。 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是1.24%。

在长期贸易项下逆差的情况下,印度如果想保持卢比的汇率稳定,必须吸引足够补偿逆差的外资进入印度,当然外外资里面热钱越少越好,直接投资越多越好。但是对于印度这种外汇管制宽松的国家,热钱和直投无法区分。要想吸引外资进入,只能提高银行利率。

如果不想提高利率,就只能让卢比贬值。索罗斯那帮人盯的就是这个。当印度央行无法通过提高利率来吸引外资进入的时候,卢比的汇率就只能下行。而当市场形成下行预期的时候,热钱会匆匆流出,就是崩盘的时候。
作者: Dracula    时间: 2017-9-6 12:16
本帖最后由 Dracula 于 2017-9-6 12:25 编辑
五月 发表于 2017-9-6 11:30
我对美国大萧条的观点来自于一些介绍美国金融史的书。这些书偏重于讲述华尔街以及美国政府,关于三十年 ...


1929年的时候,美国的人均GDP工业化程度生产率等指标比德国都是高过不少的,更不要说意大利了。那时德国意大利城市人口的比例是多少我刚才没有查到,但美国是56.1%,多数的美国人口其实是住在城市。另外大萧条时的美国农民是很惨的,你有时间的话可以看一下The Grapes of Wrath,小说得了普利策奖,今天被公认是美国文学的名著。是美国很多高中语文课的必读书之一,电影也是那年的奥斯卡奖的得主,现在也被认为是经典,AFI评选的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100部电影里排名排在第23,也是我看过的最伟大最感人的电影之一。


作者: 五月    时间: 2017-9-6 12:21
Dracula 发表于 2017-9-6 12:16
1929年的时候,美国的工业化程度生产率等指标比德国都是高过不少的,更不要说意大利了。那时德国意大利城 ...


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


受教。我这方面的书读的确实少,应该提高。愤怒的葡萄中学就听说过,一直没读过,汗。

看来要少泡论坛多读书了。

作者: 龙血树    时间: 2017-9-6 12:30
五月 发表于 2017-9-6 12:15
印度靠资本项下的顺差来支付,也就是靠”引进外资“来支付。

引进的外资一部分是实业投资,一部分是金 ...


印度只要汇率保持高位,就会永远逆差。

印度在贸易方面占便宜了,高汇率,进口便宜出口贵。 占便宜有占便宜的代价,就是贸易逆差,以及随之而来的金融和外汇风险。

中国的长期顺差是因为低汇率,这种极低的贸易条件, 相当于中国人民拿血汗养外国人。收入方面很吃亏,但是以此推动了经济,避免了危机。

作者: 五月    时间: 2017-9-6 12:41
Dracula 发表于 2017-9-6 12:16
1929年的时候,美国的人均GDP工业化程度生产率等指标比德国都是高过不少的,更不要说意大利了。那时德国 ...


去看了一下维基。迄今为止美国历史上有47次recession衰退、萧条或者经济危机。

也许我读书不仔细,当时书中提到的是1929年大萧条之前的某次大规模危机,书里说当时因为大部分人口都居住在农村,不贷款不存款,都使用现金,因此没有受到萧条影响。

1929年的大萧条的确影响到了美国的广大农村。因此我在主贴里的论据是错误的。多谢Dracula兄指正。

学习到了维基提到大萧条中的pea picker。感觉对应的翻译就是农民工。

美国历史上经历了47次崩溃,看来中国吃的这点苦真的不算什么。美帝也是真心不容易。
作者: 五月    时间: 2017-9-6 12:48
本帖最后由 五月 于 2017-9-6 12:54 编辑
龙血树 发表于 2017-9-6 12:30
印度只要汇率保持高位,就会永远逆差。

印度在贸易方面占便宜了,高汇率,进口便宜出口贵。 占便宜有占 ...



兄台你说反了。印度是因为贸易不给力有巨额逆差,才不得不维持高利率。

高汇率会阻碍经济发展,没有哪国央行想保持高汇率的。

印度不维持高汇率,就不会有热钱进来。没有热钱进来,逆差会造成本币自动贬值。本币贬值会造成通胀。通胀会伤害经济和社会生活。

在资本自由流通的市场上,高利率和货币贬值,只能二选一。

TG的做法是我根本不准汇率浮动,不准资本自由流通,只准按照我占便宜的方式浮动和流通,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所谓的”拿中国人的血汗养外国人“的说法长期在网上流传,现在又在微信上流传,这个说法是完全错误的。要想说清楚需要长篇大论,这里就不说了。你就相信我吧,我读书多,不会骗你的。
作者: 龙血树    时间: 2017-9-6 13:12
本帖最后由 龙血树 于 2017-9-6 13:19 编辑
五月 发表于 2017-9-6 12:48
兄台你说反了。印度是因为贸易不给力有巨额逆差,才不得不维持高利率。

高汇率会阻碍经济发展,没有哪 ...


国际贸易不难理解。 汇率差不多就是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好比你和邻居交易的价格。低汇率就是低价,大打折,比如你拿两斤葱换邻居家的一斤。 我倒是不知道微信流传这个,不管它流传不流传,这是对的,因为你以远远低于市价的价格在交易。  

并不是越贬值越好, 有了足够的外汇储备,只要不逆差, 价格越高越赚。 最理想的汇率是使是贸易平衡,长期大量顺差并不好。

按照最简单的国际金融模型,假设国家生产能力不变, 国内价格不变, 顺序是这样发生的: 本国实际利率提高,就吸引外国对内投资(或 net foreign outflow 降低), 外国对内投资多了,代表对于印度货币的需求增大,外汇市场上汇率就升值,然后贸易就开始逆差,因为同等的本国价格的印度商品,在外国价格因汇率升高而提高了,出口就降低, 而外国货因汇率在印度国内价格下跌, 印度的进口就增加。
作者: 五月    时间: 2017-9-6 13:19
龙血树 发表于 2017-9-6 13:12
国际贸易不难理解。 汇率差不多就是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好比你和邻居交易的价格。低汇率就是低 ...


你说的这个模型应该是指对于即时资本的统计:

按照最简单的国际金融模型,假设国家生产能力不变, 国内价格不变, 顺序是这样发生的: 本国实际利率提高,就吸引外国对内投资(或 net foreign outflow 降低), 外汇投资多了,外汇市场上汇率就升值,然后贸易就开始逆差。


这里面把”贸易“改为”资本项下的统计“就正确了。

按照最简单的国际金融模型,假设国家生产能力不变, 国内价格不变, 顺序是这样发生的: 本国实际利率提高,就吸引外国对内投资(或 net foreign outflow 降低), 外汇投资多了,然后资本项下的统计就开始逆差。
作者: chenchanghai    时间: 2017-9-6 14:23
一个废钞令就干趴下了
作者: Dracula    时间: 2017-9-6 18:06
本帖最后由 Dracula 于 2017-9-6 18:28 编辑
五月 发表于 2017-9-6 12:41
去看了一下维基。迄今为止美国历史上有47次recession衰退、萧条或者经济危机。

也许我读书不仔细,当时 ...


把recession 翻译成经济崩溃不适合。NBER的定义是连续两个季度GDP降低,比如2001年美国网络泡沫破裂后有短暂的recession,没人会说那个时候美国经济崩溃了。而是恰恰相反90年代后期美国经济特别繁荣,2001年的时候只是算是一个短暂调整。

2战以前尤其是20世纪以前的经济数据的质量要低很多,因此你说的那个表上列的大多数经济衰退到底是不是衰退,是不是符合现代的NBER的定义其实并不是那么确定。就是是衰退,老百姓也不一定就会受很多苦,大萧条在美国经济史上是唯一就那么一次。尤其是二战后的情况,Robert Lucas有过一篇很有名的论文,他做过一个简单计算,如果抹平business cycle,看看老百姓的效用能提高多少,结论是至少就二战后的数据来看是微乎其微,相当于比GDP的千分之一稍多一点。

另外经常项目(也就是贸易)下的顺差,自动等于资本项目下的逆差,这是会计上的恒等式,永远是对的,和经济理论无关。解释了资本项目下的顺逆差也就自动解释了经常项目下的逆顺差,这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反之亦然。因此从贸易角度还是资本流动的角度来解释贸易顺逆差都能说的通,很多时候我觉得从资本流动角度解释更有道理。比如对日本多年贸易顺差的一个解释可以是日本外贸企业的强大,但我觉得更有道理的一个解释是日本非常低的出生率导致其未来人口老龄化非常严重。一个人要准备年老的话就需要多储蓄。从国际金融的角度讲,就是要多持有国外的金融资产,也就是说资本输出大于资本流入,资本项目下是逆差,那么也就意味着经常项目下必须是顺差。类似的,对中国贸易顺差的一个解释是在执行计划生育多年之后,fertility rate也是低于replacement level很多,未来加入老龄社会的速度也会很快。加上中国的社会保障相对来说很落后,中国人的储蓄率高也不是那么特别。而这自然也就意味着中国需要增加持有国外资产,这也就自动变为贸易顺差。印度的出生率要比中国高很多,人口也要年轻很多。从life cycle理论的角度来看,就应该更多从外国借款搞建设,因此资本上应该是净输入,自动的经常项目下的逆差也很正常。当然如果经常项目下的赤字太大的话,首先不可能持久,第二外汇储备太低的话,更容易受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影响,这两个方面需要平衡。印度现在还不到这个程度。尤其是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印度最近一段时间出口是增长,进口增长的更快,因此贸易逆差增大,但进口的很大一部分是印度人购买黄金大幅度增加,不是经济上有什么特别的结构性问题。



作者: 小米粒    时间: 2017-9-6 18:07
人家印印说了,我可以出卖劳动力,大把人!谁说我要赶超了中国了。我要发展而已。
当然,中国自个掉坑,让俺赶上怪不到偶呀。偶印印乌龟爬啦。
作者: 五月    时间: 2017-9-6 19:17
Dracula 发表于 2017-9-6 18:06
把recession 翻译成经济崩溃不适合。NBER的定义是连续两个季度GDP降低,比如2001年美国网络泡沫破裂后有 ...

另外经常项目(也就是贸易)下的顺差,自动等于资本项目下的逆差,这是会计上的恒等式,永远是对的,和经济理论无关。


这个说法是不对的。中国历年保持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下面是外汇管理局的数据:

单位:亿美元
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经常1,324         2,318         3,532         4,206         2,433         2,378         1,361         2,154         1,482         2,197

资本 953           493           942            401         1,985         2,869         2,655         -318           3,461          382


这段话后面的解释不符合金融学的原理和定义。

贸易顺差的定义就是出口多于进口。影响它的因素包括汇率,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结算货币美元的币值变化,等等

资本顺差的定义就是外币购买本币(资本流入)大于本币购买外币(资本流出)。

贸易项目的余额和资本项目的余额完全没有会计学上的相关。

会计学的恒等式是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作者: 司马梦求    时间: 2017-9-6 20:42
印度南部有一大票人在中东打工,IT或者劳工,在美加也有大票软件外劳,所以每年的侨汇也是天文数字,到底多少这个不清楚
作者: Dracula    时间: 2017-9-6 21:01
五月 发表于 2017-9-6 19:17
这个说法是不对的。中国历年保持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下面是外汇管理局的数据:

单位:亿美 ...

你应该找本经济学教科书学习一下。

这是一个不错的英文的解释。中文的解释网上应该也能搜到。

Trade Deficit Is Really A Capital Surplus

http://www.independent.org/newsroom/article.asp?id=1832

The U.S. is on track for a record capital surplus! Sounds great, right? Now consider this: The U.S. is on track for a record trade deficit! It doesn’t sound so good, but the two mean pretty much the same thing. Whichever way you choose to say it, neither statement should be a cause for celebration or worry.

Newspapers around the country recently reported the Commerce Department’s new trade numbers. In July, the U.S. recorded a record $68 billion trade deficit, so we’re on track to surpass last year’s total trade deficit of nearly $717 billion.

News stories attributed the rising trade deficit to increased prices for foreign oil and other imports. But they neglected to ask fundamental questions about what a trade deficit really means and whether it is necessarily harmful.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accounting system has two major accounts: the current account and the capital account. The current account mainly measures trade in goods and services. The capital account mainly measures trade in assets. A trade deficit refers only to the current account balance.

Balance of payments accounting is done with a double-entry system of debits and credits. Each transaction involves both a debit and a credit.

Put simply, if you buy something from a foreigner, you must pay him—a debit is entered. Then the foreigner must somehow spend or save your payment—a credit is entered. When all credits and debits are added up, the entire accounting system must balance: The current account balance plus the capital account balance must sum to zero. Hence, a current account (trade) deficit implies a capital account surplus.

A trade deficit reflects the fact that we buy more goods and services from abroad than we sell to foreigners. Foreigners take the earnings they receive from our spending (minus the goods and services they buy from us) and invest that sum in the U.S. The U.S. has a wealth of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but we have a low rate of domestic saving, so lots of investments in the U.S. wouldn’t get funded if foreigners weren’t willing to supply us with their savings.

As long as our country remains a good place to invest and we have a low saving rate, foreigners are going to invest in the U.S. more on net than we invest overseas. That will generate a capital account surplus and the resulting trade deficit. This is a good thing.

When foreign investment increases our productive capacity, our economy can grow faster, enabling Americans to pay off any debts incurred. What about consumer debt? What if we borrow from foreigners to finance our consumption purchases? Is that part of the trade deficit bad? No. Every transaction summarized in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is the result of individual transactions in which both parties to the exchange expected to benefit.

When a U.S. citizen finances a new car purchase, he does so because he values having the car now more than the amount he will have to pay back later. Does the outcome depend on whether he bought a Lincoln or a BMW? Buying a domestic Lincoln wouldn’t affect our trade deficit, but buying a foreign BMW would.

But whether the payment is to a foreigner or to a fellow citizen, the customer’s purchase still indicates that he deems himself better off from the transaction.

Sometimes the twin deficits—budget and trade—move in the same direction. When a government issues a lot of debt and there aren’t enough domestic savers to buy it up, a budget deficit will contribute to a trade deficit. That’s simply because the foreign purchase of bonds is recorded in the capital account.

After governments issue too much debt, they often harm their economy by inflating the money supply or raising tax rates to try to pay their debts. However, these problems stem from the budget deficit and the accumulated debt—not who finances the debt. In this way, a trade deficit can be a symptom of fiscal problems, but the trade deficit isn’t the problem per se. It’s the budget deficit that’s the problem.

Ultimately, most of the trade deficit results from voluntary market transactions, where both parties benefit from the sale of goods and assets. Adding up every transaction doesn’t suddenly eliminate the gains from trade just because U.S. citizens bought more goods and services than they sold.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7-9-6 21:46
五月 发表于 2017-9-5 22:15
印度靠资本项下的顺差来支付,也就是靠”引进外资“来支付。

引进的外资一部分是实业投资,一部分是金 ...

霍霍,这个可是不靠谱啊。这么玩对于第三世界国家可是要出大事的。
作者: 小书童    时间: 2017-9-7 23:45
2000年的时候经济软着陆,2003年非典???TG一路走来经历多少的腥风血雨啊.........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www.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