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绝地策反,薪尽火传 [打印本页]

作者: 我不是马甲    时间: 2017-8-20 11:06
标题: 绝地策反,薪尽火传
当你困处绝地多年,人也即将油尽灯枯,那你会怎么办?
. D# W5 j1 g% Z  S- z- u# B' _; \2 P4 q4 ~% Q/ z5 m
宋绮云,因为《红岩》的缘故,他以小萝卜头的爸爸而知名。其实,他是共谍战线上的优秀战士,优秀程度远远超出你们的想象。
1 W! y" K+ L' O8 C: U$ ?
* K% a. n) |0 F宋绮云在被国民党特务抓捕后,先后被关押在小雁塔(就是今天的西安博物馆)、白公馆、息烽、白公馆。在多年的毫无生还希望的关押中,他并没有意志沉沦,而是在息烽和白公馆先后完成了两次绝地策反,其中息烽那一次没有成功,但是也没有被军统特务发现;白公馆那一次,虽然一家三口牺牲在白公馆,但是牺牲前,却成功策反了同样被囚禁在白公馆的“中国青年军人将校团”六名国军军官,这些人进入白公馆之前是国军的铁杆庄稼,却在走出白公馆之后把共谍的这火炬不断地传递了下去,并且越烧越旺,越烧越广。
) d1 Q7 T" |6 j$ c/ j8 y8 ?3 e) c( O8 @1 ^5 _
“中国青年军人将校团”本来是国军内部对何应钦等亲日派不满而自发组成的一个小团体,模仿的就是日本少壮派军官,通过军事政变夺取政权,然后在国民党内拥立陈诚。与何应钦相比,陈诚在当时的国军军官内部的印象好很多。在这里多数一句,那张油画纯属YY,真正的投降现场照片没人解释的话,十个人有八个人能搞错方向,看上去是何应钦在向对方鞠躬。
; C7 J% T* v* C- i( I9 `
& ]' [( V  w# {% M2 m, S“中国青年军人将校团”的核心是东北人王凤起,1939年他开始有这个想法的时候,在国军内部的前途其实已经很不错了,那年他考入了陆大。国军的晋升有“浙江方言、穿黄马褂(黄埔军校)、带绿头巾(陆军大学)”这几条通道,王凤起虽然只有其中一条,但也已经很不错了。* \9 U6 H' @, F+ t6 v3 e
+ }# Y; N, v9 u
在陆大,王凤起结识了四川人陈蕴山、湖南人曹泽衡、贵州人胡翔、浙江人梅含章、河北人傅岳,大家志同道合,在反蒋的道路上结成了兄弟,并把这个团体越做越大。陆大毕业之后,王凤起被陈诚要了去做机要参谋,胡翔当了云南第八军上校副参谋长;梅含章去西安胡宗南的第三十四集团军任装甲团上校副团长;傅岳当上陆军机械化学校战车营上校营长;陈蕴山留在重庆任宪兵司令部作战科上校科长;曹泽衡也去了云南,任第十一集团军副参谋长。两年之后,这个小团体已经在多个军种多支部队里发展了人,而且制定了系统的纲领和比较完备的行动计划,这其中,后来的207师师长戴朴也在其中,但是不是核心人员。1943年10月,王凤起被国防部调到重庆,任陪都卫戍司令部少将作战科长,政变一事,已经是箭在弦上。
: f+ s( |9 F5 ?" @" ]+ j$ m. W$ t+ f% T# E
王凤起在办理调动手续时,意外地收到了陈蕴山(此时,陈蕴山担任陪都宪兵司令部作战科上校科长)从重庆送来的密信,说局势瞬息万变,催他赶快去重庆。当时王凤起因为有急事不能马上赴渝(很可能是陈诚故意不放他),便托即将赴渝的“青年将团”成员、上校参谋徐文山,将他写给陈蕴山的密信带到重庆。他在信中对陈蕴山发出三条指令:一是抓紧时间拟定举事之时需要逮捕的人员名单;二是立即物色并组织政变突击队;三是等他到了重庆,即日发动政变。- L$ l- F. o4 ^0 ~# x
4 d6 c8 z9 |% d- I9 H7 [
这封信在半路上落到了军统手里。原因是徐文山的路线是汽车转飞机,飞机要在昆明转,而这封信就在进昆明的一个军统的检查站被查了出来,成为军统派系打击陈诚派系的有力武器。这次出事常凯申很愤怒,他很不愿意再来一次西安事变,就密电各处要把青年将校团成员秘密抓捕,核心成员送往重庆。这里又要讲到戴朴,被查的原因是徐文山和某个参谋同行,这个参谋是戴朴的,而戴朴让通知了前面的检查站查这个参谋。后来王凤起在沈阳策动起义,又是戴朴听到风声之后拉着207师的一个旅往外跑,跑的仓促,另一个旅都没来得及喊上。
/ j+ `2 h+ y1 T) N$ c+ n2 b1 |- `7 H
陈诚这时和王凤起达成了一个默契,王凤起不牵出陈诚,陈诚保住王凤起。结果是军统派系给了陈诚派系一个重创,陈诚丢了远征军,只得以卫立煌代职;幽默的是历史总是在反复,几年之后陈诚丢了东北,又是卫立煌;再过几年的功德林,陈诚派系与军统派系的斗争还在继续。; r: e9 s( d; Q. q' |# ]

6 n8 V& Y" H2 K8 \- T关于这件事,网上有个叫李牧颇有一番评论。不过他好像弄错了一个常识,陈诚是黄埔军校的教官而非黄埔任何一期的学生。一个连这种近代史常识都没有的人,发表起言论到倒是字数不少。
9 `. D/ g. H$ H; d5 X* c3 d9 \+ U# ?: E0 ?$ q. a4 g8 @
白公馆里,王凤起等人本来是优待单独关押,只是后来人越来越多,他们6个就关到了一起,恰好和宋绮云关到了错对面,黄显声和他们也都在楼上。黄显声在东北军中比较有威望,王凤起则是出身东北军;梅含章是黄埔八期,宋绮云是黄埔六期。监狱里最不缺乏的就是时间,慢慢的他们就熟悉了起来。
- y+ B) t0 ~' m  E& P# R/ P6 d2 F7 _% b5 h
宋绮云来自江苏邳州,就是前段时间和山东打死打活闹出群体性事件的那个县。宋绮云家贫,家中凑钱让他读了师范,做小学教员,又从小学教员考军校开始军事生涯。因为民国期间师范不收学费,所以颇多民国名人出身师范,比如共军这边太祖、徐向前、粟裕,国军那边陈诚、黄维。
  }- M3 v; B6 e/ w0 X/ I$ r8 \, A7 v; Z# k( G
南昌起义后宋绮云未能赶上起义,就被疏散回了老家做地下党。期间认识了徐林侠,与发妻离婚后和徐林侠组成了新的家庭。发妻离婚不离家,仍在宋家操持家务侍奉老母,宋绮云和徐林侠夫妇则在外干革命直到牺牲。为了感谢前妻,宋绮云和徐林侠把双胞胎女儿的妹妹(宋振平宋振苏姐妹里的振苏,两姐妹生在徐林侠坐牢期间)送回了老家,让她抚养,后来好像还送回去一个儿子。6 |' K2 l2 M# c7 ~
  G  b; V1 d$ ?% p0 t  [8 J3 O0 b# R
宋绮云1929年12月到杨虎城处开展工作,担任西北文化日报的总编辑,同期和上海陈赓取得了联系,得到的指示是就地坚持斗争,随后,宋绮云在杨虎城部的高级军官内建立了一个党组织。其中有陈子坚、杜斌丞、金闽生等人,孙蔚如也在其中,只是从后来的表现来看,孙蔚如并未选择走上这条路。另外,被共军自己坑了无数次居然还没死的共谍武志平也是他发展的。从被自己人坑了一次与一次,但是仍然还在玩命从事共谍这项风险极大、收获基本没有的职业来看,那些人真是值得我们佩服的,比同期做出过大成就的共谍们还值得我们去佩服。武志平夫妻被自己人坑了一辈子。) }2 O. T& q6 f% S% r
- v2 T% {2 [, ~- W1 N: `
陈赓在特科曾经派人去西北军开展工作,联络人就是宋绮云;红军长征到达陕北,联络人还是宋绮云。所以宋绮云的被捕牺牲,给共谍们的情报事业创伤不大,但是给一些共谍的身份证明方面造成的创伤却是很大。举个例子,杨虎城的机要秘书米暂沉被他发展成共谍之后,一直到西安事变之后,才被宋绮云带去看了看红军,那时候他已经干了好几年共谍,一直以没见过红军为憾事。这是联络上的,没联络上的呢?
$ t5 [5 x% [% B9 F  Q- `% y
0 z( l& T6 _* ?1 c4 T对宋绮云的工作,杨虎城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是支持。宋绮云搞了个饭馆做联络点,资本还是杨虎城出的。毕竟杨虎城只是没收到入党通知、没旅行手续的党员,他当时从日本离开后通知才到日本。( x% N1 i: Q' I* g# d: p
8 y8 q% L& q8 c) B! Y
宋绮云的被捕,关键是营救杨虎城,而不是别的把柄落在了党国那边,KMT对他是共谍是知道的,但是对他有多大能量是不知道的。孙蔚如借杨虎城母亲八十大寿想发电报营救杨虎城,电报由宋绮云起草,被中统特务看到了。随后王菊人、杜斌丞先后神秘失踪(王菊人还是逃出来了),宋绮云被特务以家中有事骗回家中诱捕,徐林侠因为抱着小萝卜头到处找宋绮云,也被特务诱捕。宋绮云被诱捕之时正好徐林侠和孩子们以及他的警卫员都在家,特务们的手法还是很巧妙地。当时他周围的同志们没有人想到这件事的严重性,以为找人托关系还能捞出来,没想到这就是永别。
2 _8 M( o2 B& d  y9 r# e( Y+ d
* z/ o5 |- A; o5 x" T2 b9 _这年12月,宋绮云和徐林侠一家被押送到重庆白公馆。因为军统对监狱的管理的方法很特别,他们并不知道其实就被关在一起,直到被押往息烽,在路上躲避日军轰炸,才偶然重逢。
! R/ r9 R; z& O" r- {$ B
/ @5 k% L" i5 K$ _) N5 E3 `军统与中统不同,中统没有自己的监狱,仅有一个马家洲集中营,还没有明确的准生证。军统当时有三座监狱,望龙门看守所、白公馆、息烽,分别是为小学中学大学,到了大学,如果不是军统自己人或者汉奸特务,那就很难出来了。也不是没有。! i, A$ J2 l! j' B5 j. t

  B- M+ U7 q# u1 F9 j& g1 F' q抗战胜利后,保密局(军统已经改名)释放了息烽的大多数人,仅保留70多名政治犯被押往重庆,到重庆后,即杀害了其中的罗世文、車耀先。# [0 C" D2 Q3 X" n) c/ k) `! S4 `
6 L8 Q  L6 P: E* F$ b
宋绮云因为杨虎城的关系,在白公馆受到优待住楼上。青年将校团因为因为陈诚的关系,也从各地不同的监狱集中来到了白公馆,住在楼上。这时候戴笠已经挂了,陈诚可以光明正大的捞人了,但是在监狱里和共产党关在一起久了,这些人的思想也在慢慢发生变化。6 g* f- ~5 `8 `2 P

+ e6 P7 n# ?9 ^0 q! v1947年,这些人被开释,分配到南京国防部。其中五人都去了国防部报道,王凤起没去,按照宋绮云的指示去了东北找欧阳钦,在邹大鹏的安排下进入沈阳策反。他的策反基本上是成功的,最后连来镇压他的国军也被策反了。只是这支国军的头头在被策反后,才知道他身边就有共谍,不知道他是否在庆幸终于在关键时刻投共了。: \. K- D, ^3 v/ {, l5 C

& a. m8 g" E7 H, E' e( k1 A! p王凤起当时还有个最大的想法是扣住卫立煌,胁迫他起义,至少也要抓个俘虏。估计卫司令当时的想法和他差得不太多,只是赵家骧一看情况不妙,抓紧把他给架上飞机了。' J) ?( v4 U" v9 D

5 X3 O: }7 |) g8 Q) d9 M7 u2 v4 D1 ^( b$ X- Y  ~  R
+ s" |8 O, ^% r# Q
PS:六人出狱后情况。王凤起去了沈阳策反,梅含章去了江阴要塞起义(顺便说一句,梅含章1947-1948曾经先后任职于国防部三厅参谋和陆军总部兵役科长,大体和郭汝瑰差不多,级别低点),曹泽衡也组织了起义,陈蕴山在策反期间被不明真相的地方游击队错杀,傅岳、胡翔(胡翔还曾经担任国防部第三厅作战处副处长,他是发布作战命令的,顺便多发一份也没啥意外的)也都起义成功。其中梅含章本来还是要被派去台湾的,但是因为情况出现了变化,没有成行。
$ A* }7 I0 n3 @& x5 ^! T
# C3 r( i1 o) O& O顺便说说国防部,国防部最惨的是史志办,吴石的那个地方,连犯错误的机会都没有,所以国军大溃散,他就升到了次长。拿来背锅的是第三厅,第三厅管作战,连战连败大家对第三厅自然不满。第三厅里最惨的是作战处,不光要背锅,还得作图,你就想想一家快倒闭的公司,管运营的部门里,还得天天做PPT,做完PPT上面一句话就推倒重来的那个办公室或者那个人有多惨就行了。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活,也就共谍愿意干。0 |/ p% f) q9 v& k) `9 S: n

4 r  f1 @0 M3 X7 N6 Y' ?8 t4 S" T* I' v1 J9 f

作者: 东海后学    时间: 2017-8-20 11:48
本帖最后由 东海后学 于 2017-8-20 11:50 编辑
/ ^9 n9 P/ P1 s% p' l" r# C% B
: g3 _! P! L: V2 N  v9 e【宋绮云来自江苏邳州,就是前段时间和山东打死打活闹出群体性事件的那个县。】
3 _. D# z8 Y6 x-----------------------------------4 x) ~% L9 `  ]& l6 V
邳县古称邳国、下邳(即三国演义中下邳),邳县之战对方是汉代徐州刺史部所在。是以史称徐州内战。
作者: sitan    时间: 2017-8-20 12:53
不容易不容易
作者: 大道至简    时间: 2017-8-20 14:50
中共汉中党史网  http://ds.hanzhong.gov.cn/hsth/thyj/201512/t20151230_253808.html
/ \2 y6 t8 [# v  F百度了一下武志平。就看上面这个链接,果然共谍是不可貌相啊。不但舍死忘生,还得忍辱负重。
4 c! _4 _9 l' y: w4 \. F5 A4 n& M& H1 ?" d& j5 r3 ]' E
现在这些动不动就和领导翻脸辞职、跳槽像吃快餐一样频繁的孩子们,真应该好好接受这些教育。- a8 l8 j9 X* @" @: W3 l  V
4 o! {! _8 y+ T* Q
向伟大的革命先辈敬礼
作者: jellobean    时间: 2017-8-20 23:53
不容易不容易
作者: 关中农民    时间: 2017-8-21 00:47
当年条件多么艰难,而土工能成功,就是有这些铮铮铁骨。现在实力强大,土工上层要好好想想当年的先烈想建立的是怎样的国家,希望重拾先烈遗志,记住主席的群众思想,只要你服务的是大多数民众,你就永远不会被抛弃
作者: 淡淡微风    时间: 2017-8-21 01:42
大道至简 发表于 2017-8-20 14:50' G" {9 {8 u$ v4 O& a2 j& e
中共汉中党史网  http://ds.hanzhong.gov.cn/hsth/thyj/201512/t20151230_253808.html6 L, i- a1 G' h% j
百度了一下武志平。 ...

) ]* f  j* R4 O0 ]  H那能一样吗?革命志士这个名字,是跟救亡图存连在一起的,背后是国家民族的兴亡,现在的孩子面对的只是一份工作,一个月几千块钱而已,哪里来的忠诚啊。
作者: cloudian    时间: 2017-8-21 04:23
“坚持用真理说服人”, ^8 D* z6 K; y1 j4 @; U; f! m

# U0 C  W, ^1 X$ `7 Q央视用这句话配ICBM的阅兵画面,成了广大军迷的一个开玩笑的梗。在没有ICBM的年月,先烈们却真正做到了“坚持用真理说服人”,多希望他们能看到能用ICBM“说服人”的时代啊。
作者: 飞马萧    时间: 2017-8-23 12:29
看得难受
作者: 野草魂    时间: 2017-8-23 22:46
飞马萧 发表于 2017-8-23 12:29
: c( ^% D) u5 H2 m1 ?) f看得难受
5 v0 D6 {4 @$ p4 l
哇,这位女侠MM有日子没看见了
作者: amons    时间: 2017-8-24 13:04
不容易,先烈的信念太坚定了
作者: 飞马萧    时间: 2017-8-25 16:20
野草魂 发表于 2017-8-23 22:46
) ]( s% T0 n) `哇,这位女侠MM有日子没看见了
% d& ^* F  q$ G9 l
是滴是滴
作者: 西楼客    时间: 2017-8-25 16:47
从小接受革命教育的时候,我总喜欢设身处地,最后的结论是,只有自杀才能不当叛徒
作者: 燕庐敕    时间: 2017-8-25 18:01
jellobean 发表于 2017-8-20 23:53! N" ?# P3 B" U
不容易不容易
+ W  o8 M# i$ x! R" B( C
豆豆应该和容美人没矛盾吧。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www.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