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中美10项清单和送大礼 [打印本页]

作者: 五月    时间: 2017-5-14 20:14
标题: 中美10项清单和送大礼
本帖最后由 五月 于 2017-5-15 08:24 编辑
中美贸易磋商成果共十项:

1、在中美双方再进行一轮技术磋商后,中方将在与国际食品安全和(动物)卫生标准相一致的条件下,并与1999年《中美农业合作协议》相一致。尽快允许进口美国牛肉,最迟不晚于2017年7月16日。

2、中美双方将尽快解决中国自产熟制禽肉输美未尽事宜,在达成一致后,美方最迟不晚于2017年7月16日发布拟议规则,以尽快实现中国禽肉出口美国。

3、中国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将在2017年5月底前召开会议,对美方已提交的8项生物技术产品申请就其预期用途安全性进行科学评审。不会要求申请者提供与预期用途安全性评审无关的额外信息。对任何未通过2017年5月安委会会议评审的产品,安委会将进行透明操作,向申请者提供一份对最终完成产品预期用途安全性评审所必要的完整书面所需信息清单,同时解释所需信息如何与产品预期用途安全性相关。安委会将在申请被重新提交后尽可能加快评审节奏,在未有不适当拖延的情况下完成剩余申请评审。对通过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安全评审的产品,中方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在20个工作日内授予安全证书。5 L& Z% n/ u2 J4 F

4、美国欢迎中国,和其他美国贸易伙伴,自美进口液化天然气。在液化天然气出口许可上,美国给予中国的待遇将不低于美国给予其他非自贸协定贸易伙伴的待遇。来自中国的公司可以在任何时间与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商基于各方商业考虑,谈判所有类型的合同安排,包括长期合同,截至2017年4月25日,美国能源部已授权向非自贸协定国家每日出口192亿立方英尺天然气。

5.中方将在2017年7月16日前允许在华外资全资金融服务公司提供信用评级服务,并开始申请征信许可程序。

6.美国商品期货委员会在何时且符合无行动豁免条件情况下,计划在2017年7月16日前延长给予上海清算所无行动豁免6个月时间,并可进一步延长豁免期限至总共最长3年时间。中国人民银行和美国商品期货委员会致力于达成《跨境清算机构监管合作和信息交换谅解备忘录》。

7.中方将在2017年7月16日前进一步颁布必要的服务指南,允许美国全资的电子支付服务供应商申请许可证,实现全面和及时的市场准入。中方将允许中资银行发行允许美国电子支付服务供应商处理外币银行卡交易的双标双币种银行卡。

8.美国相关联邦监管机构继续承诺,对中国银行业机构,在相似的情形下按照美国法律,适用与针对其他外国银行业机构相同的银行审慎监管标准。3 V, Z4 d5 _9 j$ n" ?* y; J

9.中方将在2017年7月16日前向美方两家合格的金融机构颁发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承销牌照和结算代理人业务资格。

10.美方认识到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性,将派出代表参加将于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D# h, l5 ]6



===================================

这个10项清单是一个极其极其蹊跷的清单。

当年老朱访美,做了几项让步,被称为送大礼,被骂得狗血喷头。老朱的让步跟这份清单相比,简直是送人卫生纸的感觉。

可以说,中美贸易中TG手中所有的牌这次几乎一把全部打完了。

是所有的牌。

打完这些牌,基本上我是不知道在中美贸易斗争中TG手里还有别的牌可以打了。

TG给了美帝这么一份价值连城的大礼,却没人提一下TG拿到什么好处,在当前TG相对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的时刻,这是非常蹊跷的。

那么按照常识推理,可能的情况只能是TG拿到些不能公之于众的东西。什么东西呢?让我们猜上一猜。我的答案是TG拿到了一个半礼物:

一个礼物是台湾。
半个礼物是南海。

果然,川总把台湾卖了一个好价钱。

接下来,大家可以预见对台政策会有极大的动作。

现在TG还缺什么呢?在国际事务上,TG是个借口狂。每次做出改变国际秩序的事情,TG总是需要找一个借口才启动。现在万事俱备,TG只缺一个借口了。

十项清单规定了一个奇怪的日子:7月16号。那么TG对台政策的启动应该不晚于这个日子,以为一旦晚于这个日子,对美开放木已成舟,如果美帝在台湾问题上反悔,事情会比较被动。

小英啊,下面的任务轮到你了,给TG创造一个借口吧,不要让两岸人民失望喔。

作者: 常挨揍    时间: 2017-5-14 21:34
为毛扯到土共核心利益都会有台湾?(还是排他性第一位的)
两千年历史上,越南朝鲜(至少这两家北部)都是存在感强过台湾岛的。
扯到今天,即算台湾东部是天然的核潜艇基地这点不错,朝鲜东部日本海也一直是土共核鱼往美国发射核弹的基地好伐
作者: 东湖珞珈    时间: 2017-5-14 23:14
“与台湾关系法”呢? 这是两个总统主席能绕过去的? 人大可以是橡皮图章,美国元老院不是摆设
作者: zilewang    时间: 2017-5-14 23:26
东湖珞珈 发表于 2017-5-14 23:14
“与台湾关系法”呢? 这是两个总统主席能绕过去的? 人大可以是橡皮图章,美国元老院不是摆设 ...

大陆人在讨论中美关系时比较偏向于只谈三个公报是中美关系稳定的基石,台湾人比较偏向强调《台湾关系法》的重要性。
按道理讲,《法》的位阶和效力,以及对美国政策选择的约束力要大大大地强于《公报》,不知道美国政治体系中是不是这样。
其实美国佬是“一法三公报”,这才是中美关系稳定的完整基石。

而《台湾关系法》的前身是《中美共同防御条约》,中美建交,废约之后的替代物是2个:一是中国以人大常委名义宣告的“和平统一”,二是《台湾关系法》。合起来,就是对台湾免受大陆一统的安全保证。
作者: 月之悲鸣    时间: 2017-5-14 23:32
zilewang 发表于 2017-5-14 23:26
大陆人在讨论中美关系时比较偏向于只谈三个公报是中美关系稳定的基石,台湾人比较偏向强调《台湾关系法》 ...

台湾关系法只是说严重关切,没有说一定要动武。
作者: 五月    时间: 2017-5-14 23:36
东湖珞珈 发表于 2017-5-14 23:14
“与台湾关系法”呢? 这是两个总统主席能绕过去的? 人大可以是橡皮图章,美国元老院不是摆设 ...

正是因为难度大,所以川总开价高。

怎么对付这个法,我也不知道。但是法既然是人立的,自然人也会废掉它,或者更具操作性地,绕过它。

美牛,转基因,金融评级机构,电子支付,银行间债券经营牌照,几乎把美帝除了军工和烟草以外的企业lobbyist们一网打尽了。天朝这份清单,估计很能促进美帝府院团结呢。

美豆,美玉米,每小麦,早已被美帝搞定,只剩美猪算半张牌。

晨大提到人民币汇率,那个早就不是牌了。美帝的QE就是建立在人民币汇率管制的基础上的,美帝怎么可能会逼迫人民币自由兑换?

天朝一把将所有牌打出去,show hand的目的就是一次性搞定美帝所有人。

看来本届政府对台湾志在必得。

另外,帝都的的哥都在传说今上准备多干5年,那么很需要一件大事来继续"加强核心领导“。启动台湾统一日程表挺适合作为这种”大事“的。
作者: 东湖珞珈    时间: 2017-5-14 23:41
川普这时候想去元老院谈废除与台湾关系法?元老院卖他这个面子吗? 他跟俄国佬的事情都没有摆脱干系。
作者: 东湖珞珈    时间: 2017-5-14 23:45
与台湾关系法 中文翻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7b72a30102vcjv.html
作者: 五月    时间: 2017-5-14 23:46
东湖珞珈 发表于 2017-5-14 23:41
川普这时候想去元老院谈废除与台湾关系法?元老院卖他这个面子吗? 他跟俄国佬的事情都没有摆脱干系。 ...

他完全不需要去跟元老院谈这个法,他只要装傻不启动这个法就行了。

他是行政部门,他不启动执法行动,元老院能拿他怎么办?也只能再立法或者找人去法院告他而已。

台湾问题是天朝核心利益的核心,现在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客观条件前所未有的好,等美帝缓过劲来,下一次机会窗口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打开。

说明长者和习大是有担当的。


作者: 东湖珞珈    时间: 2017-5-14 23:50
兹事体大,总统可以装傻的么? 元老院那边不是吃干饭的。
作者: 五月    时间: 2017-5-14 23:52
东湖珞珈 发表于 2017-5-14 23:45
与台湾关系法 中文翻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7b72a30102vcjv.html


第三条:

A. 为了推行本法第二条所明订的政策,美国将使台湾能够获得数量足以使其维持足够的自卫能力的防卫物资及技术服务;


这条除了老布什这个坏人卖了140架F16算是做到了以外,以后哪个总统都是敷衍了事,包括小布什。

如果历任总统认真执行这个法律,TG何来对台压倒性的军事优势。

作者: 五月    时间: 2017-5-14 23:54
东湖珞珈 发表于 2017-5-14 23:50
兹事体大,总统可以装傻的么? 元老院那边不是吃干饭的。


TG这张清单应该连元老院和他们背后的金融资本家连同种地养牛红脖子一起买通了。


作者: zilewang    时间: 2017-5-14 23:57
本帖最后由 zilewang 于 2017-5-15 00:18 编辑
月之悲鸣 发表于 2017-5-14 23:32
台湾关系法只是说严重关切,没有说一定要动武。


貌似历代美国总统不是这样子理解“严重关切”和台湾关系法的。并且,和平肯定是指不能动刀动枪。

试列几条:
维护西太平洋的和平、安全和稳定
(美国的政策是:)表明美国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基于台湾的前途将通过和平方式解决这样的期望
(美国的政策是:)使美国保持抵御会危及台湾人民的安全或社会、经济制度的任何诉诸武力的行为或其他强制形式的能力。
(注:不要只关注“严重关切”,这一条说的够赤果果吧。)
第3条(甲)为促进本法第2条规定的政策,美国将向台湾提供使其能保持足够自卫能力所需数量的防御物资和防御服务
(注:防御服务是几个意思?)

持平而言,《台湾关系法》是美国一次精妙而充满智慧的战略妙手,中美建交谈判中最精彩的手笔,是一部万分经典的法案。尤其是跟某法对照着看,更是如此。(注:我个人揣测,当人大常委发布和平统一政策后,美国佬来这么一记黑虎掏心的猛拳,中国吃了个大哑巴亏,上了美国佬的贼当了。。我一直想查查”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句话最早的出处(95-95危机反复强调过此句话),没找到。这句族其实已经绝迹快10年了吧,最近一次重提好像是蔡英文上台后。)

尼克松会谈之后,毛主席部署过一次对周总理的批判,名目是:外交斗争中的投降主义。我一直理解为这可能是针对台湾问题的让步使毛周产生了分歧。
作者: 月之悲鸣    时间: 2017-5-15 00:12
台湾有这样几个问题
前提:台湾命运取决于中美
一中国要不要统一
这个问题对半开,统一台湾是政治正确。但下层不一定这么想,他们不想养2300万大爷。而且如果给台湾补助亦会引发各省的反弹。
所以中国不一定会主动统一。
二美国会怎样
如果中国武统,美国要不要干涉
出兵是否能赢。
如果美国出兵能保障台湾独立,美国一定出兵,如果不能,则很难说。
1,如果美国不出兵,则威望大受打击,东亚主导权易手。
2,如果美国出兵,失败,霸主易手。
3 美国出兵胜利,中共下台
4 美国不出兵,封锁,战争上得不到的,不要妄图从政治上得到,老大临阵逃脱,不要想小弟割肉。
这是件风险巨大的事,台湾可能是克里米亚,也可能是科威特。我认为这一仗必须作为战略决战来打。对美国而言,这也是一件风险巨大的事,台湾离中国距离非常近,国力亦超过伊拉克,胜负未知。
我认为美国会尽量压榨台湾的剩余价值,台湾对美国,不完全是正资产。美国对中国武统台湾是有心理压力的


作者: 月之悲鸣    时间: 2017-5-15 00:23
月之悲鸣 发表于 2017-5-15 00:12
台湾有这样几个问题
前提:台湾命运取决于中美
一中国要不要统一

总结,中国的国力是中国唯一仰仗。中国强,则美国知难而返,中国弱,则美国行瓜分之术。
另:防御服务不是防御义务,也可以是提供军火,派遣佣兵等等,服务吗,GPS之类。
作者: youyouyuyu    时间: 2017-5-15 00:34
以朝鲜和台湾对价,未必卖的便宜了。美国没到俄罗斯的地步。俄罗斯都不会放弃,那同样意味着以后无牌可打!中美翻脸后才会拿回台湾。台湾在老美眼里也是要忌惮的,谈崩了台湾就不保了,从此马六甲都没意义了,等于掐住了日本
作者: 五月    时间: 2017-5-15 00:45
zilewang 发表于 2017-5-14 23:57
貌似历代美国总统不是这样子理解“严重关切”和台湾关系法的。并且,和平肯定是指不能动刀动枪。

试列几 ...

”不承诺放弃武力“的提法是1989年,准确的时间应该是长者的第一个实况转播记者招待会的第二天。

在记者招待会上,一名记者问了一个很刁钻的问题,问长者”你会下令武力统一台湾吗“。长者那时没有对记者谈笑风生的经验,一张嘴差点说了个不会,好像说了点词不达意的话搪塞了过去。第二天的新闻里面就出现了这个”不承诺放弃武力“,当然是笔杆子们连夜想出来的。以后遂成为国策。


作者: njyd    时间: 2017-5-15 17:44
别把《台湾关系法》看得太重,它只不过是个早已落后时代的东西。
把它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中的用词对照一下就明白了:
“一旦缔约一方受到任何一个国家的或者几个国家联合的武装进攻,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应立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台湾关系法》的用词:
而为美国所严重关切
提供防御性武器给台湾人民
维持美国的能力,以抵抗任何诉诸武力、或使用其它方式高压手段,而危及台湾人民安全及社会经济制度的行动”
美国将使台湾能够获得数量足以使其维持足够的自卫能力的防卫物资及技术服务
“总统和国会将依宪法程序,决定美国应付上述危险所应采取的适当行动

对法的解释(不知是谁解释的):
“如果中国企图以武力而非对话来达成,美国将提供军事物资使它无法成功

此法最根本的宗旨就是维持能向台湾卖武器,是做生意,到时候卖不卖还得看总统怎么决定,是可以卖,将卖而不是必须卖,更不是必须出兵。两者一对比就很清楚。
至于说它为什么过时?80年前后,美卖给台湾F16,帮台湾搞了经国号,给了台湾几艘基德舰,表面看上去似乎台湾就能依此给强渡的PLA以重大损失而阻止解放台湾。在当时美国议员能展望到的未来似乎也不会有重大改变。
(实际上当时如果大陆不惜牺牲,象渡江战役一样万船渡海台湾那点飞机是挡不住的,也不象金门战役一样解放军轻步兵没有对付坦克的手段)
自那以后,PLA的装备能力在飞速增长,而美国给台湾提供武器并没有随之增长。到现在,别说台湾的防御能力,就是美国亲自出兵也不一定能挡住。美国并没有遵守“美国将使台湾能够获得数量足以使其维持足够的自卫能力的防卫物资及技术服务”的条款。要真的遵守,美国至少得给台湾F35,宙斯盾舰才可能有效。
美国制定此法的初衷肯定是有想让中国永久分裂的意图,但它们一是眼光不够远,想像不到形势会变化的这么快;二是用词实际上也很灵活,给了总统可以行事的权力,但没有规定必须行事,给了总统大棒,但是不是打出去就随意了。
此法执行这么多年,起到的实际效用就是卖了一些很快就过时的武器,别无它用。

作者: 史蒂芬周    时间: 2017-5-16 02:54
前几条也没啥吧。
1,双汇连史密斯都买下来了,进口点美国牛肉又咋样了,用美国的人和地给中国公司养牛,不好吗?
美国人红脖子要是按照中帝的食物标准养牛,那都是优质牛肉!
3. TOP3的转基因企业先正达都被TG的国企收购了,搞点转基因又怎么了?
4. 进口点美国天然气,顺便压中东,毛子,澳洲人的价,不也很好吗?
5, 6, 7, 8, 9,10 不清楚。

作者: 猫元帅    时间: 2017-5-16 09:00
常挨揍 发表于 2017-5-14 21:34
为毛扯到土共核心利益都会有台湾?(还是排他性第一位的)
两千年历史上,越南朝鲜(至少这两家北部)都是 ...

日本海不行了。首先是太小,其次是被日本控制的死死的,很难相信海底没有日本的探测器。更何况台湾东部不仅仅战略导弹核潜艇能直接近深海,攻击型核潜艇能直接进太平洋才是重要的。
作者: 回车    时间: 2017-5-16 11:58
不太明白这个清单如何“价值连城”。

进口牛肉和天然气么?买张三的和买李四的没啥区别啊

允许电子支付进来,马云不是已经杀到美国了吗,另外他进来能干的过支付宝和微信吗?

允许外资金融公司提供信用评级服务,似乎也不是坏事,我们不是正缺这一块吗,银行闭着眼给国企放贷,对民企却一毛不拔,根子就在于信用评级能力弱,只好讲政治。

转基因的事,好像也只是答应前期不再刁难,以后的事再说呗。
作者: 小米粒    时间: 2017-5-16 12:22
不知道,这两鸟谈怎么去杠杆没。这金融泡沫怎么弄呢,二次探底怎么暂时顶住?美联储与中央行怎么合作?
作者: zilewang    时间: 2017-5-22 15:43
本帖最后由 zilewang 于 2017-5-22 15:45 编辑
njyd 发表于 2017-5-15 17:44
别把《台湾关系法》看得太重,它只不过是个早已落后时代的东西。
把它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 ...


这玩意儿是不是纸老虎,列2组时间表就知道了。

1972年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后称“上海公报”。
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发表了《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后称“建交公报”。
1979年1月1日,以人大会常委会的名义发布了第五版《告台湾同胞书》(大家注意这个时间点和此公告的真实用意)。
1979年4月10日,台湾关系法经美国总统卡特签署生效。
1982年8月17日,两国政府发表《中美联合公报》,后称“八·一七公报”。(此公报第四、五点是很外交、官方的隐晦语言。)

2008年3月22日,马英九当选。
2008年03月2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26日晚应约同美国总统布什通电话。
胡锦涛表示,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恢复两岸协商谈判是我们的一贯立场。(这是大陆官方第一次明确接受“九二共识”作为两岸交往的基础,之前一直是”一个中国原则“。)我们期待两岸共同努力、创造条件,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这些东西,对照着《台湾关系法》就一目了然了,所有的交集和共同点都集中在”和平发展,台海稳定“八个字上。《台湾关系法》赤果果地告诉了世人:
1,什么叫和平统一,等价于不统一;
2,什么叫和平稳定,就是不准任何一方动刀动枪,主要是说给大陆听的,对台湾就是”修宪正名“。
以上基本原则,不仅贯穿于《台湾关系法》,更是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三个公报上。
三个公报对中美关系意味着什么,大陆也从没否认其”基石“地位。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www.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