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山地重锤——抗战期间中日山炮部队PK [打印本页]

作者: 忘情    时间: 2017-2-24 09:13
标题: 山地重锤——抗战期间中日山炮部队PK
本帖最后由 忘情 于 2017-2-24 09:22 编辑
2 R& r  \6 Y! r! T& f- {
% Q% O0 U- @' C/ K2 o3 s本文发表在《坦克装甲车辆》上,以下是正文:
" m/ b4 L# X% O# P% m& l$ Q5 l, y
; p; c2 q( X. O. S' H   山炮如今已经成为历史名词。但在几十年前,作为轻型榴弹炮的一个分支,重量较轻、既可用骡马拖曳,又可分解后由骡马驮载或人力搬运的山炮,以其独特的适应山地作战的优势,而在火炮大家族中占有一席之地。在伟大的抗日战争期间,因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极其落后,机动灵活的山炮远较野炮、榴弹炮、加农炮更为适应中国的战场环境。该炮种在中日炮兵中所比例都不低,在历次大规模交锋都都有参战记录。山炮在抗日战场上运用范围之广、发挥的作用之大,都远远超出二战其他战场。" b3 e( f/ v$ B) d
- O2 w3 o& _* n& e$ y. C9 G
编制PK:队属炮兵VS预备炮兵: q- ^! d6 n4 X4 M* B( u5 Q3 [
& p( V9 ?- i! w2 }) m
侵华日军的预备炮兵中,编有独立山炮兵联队。联队下辖3个大队,共拥有3699名官兵,马3600匹马,36门山炮。每个山炮兵大队拥有999名官兵,720匹马,12门山炮。每个山炮兵中队编有195官名兵,138匹马和4门山炮。' H! p9 w( ?+ ^/ }) B
, o6 f0 v' H9 _* j+ i/ |! {
侵华日军序列中的独立山炮兵联队数量不多,其山炮主要装备于各级队属炮兵。
9 E" w1 K- @+ n3 @1 u3 A
/ ?7 `" u/ p5 W0 G抗战初期,侵华日军陆军常设野战师团分为挽马制和驮马制两种编制。每个驮马制师团下辖1个炮兵联队。该炮兵联队辖下的4个炮兵大队中,有3个大队各装备12门山炮。无论是挽马制还是驮马制师团,其辖下的各步兵联队均编有1个山炮兵中队,装备4门山炮。四单位制的驮马制师团共计装备有52门山炮,四单位挽马制师团拥有山炮16门。; J+ G0 t* }: k6 M( G
$ X8 X& q2 G: c1 p
随着抗战的扩大化和持久化,侵华日军开始编制大量的独立混成旅团,主要用于后方警戒,必要时也作为野战部队使用。每个独立混成旅团下辖5个独立步兵大队及1个炮兵队。炮兵队由山炮、野炮各1个中队组成,山炮中队装备4门山炮。各独立步兵大队的大队部编有2门山炮。每个独立混成旅团总计拥有14门山炮。  s8 d# O9 q) T% g& V0 z' ^
8 @  z2 h: r$ z1 L
    ' S( b5 q. C+ Y# Q& j; W, K
淞沪会战时日军四一式山炮阵地3 b& o; _! D1 h. d  [1 v
& g! V3 R, y( U9 Q+ b. |3 k& ~

6 t! p3 |% t0 F6 M! H5 g8 ^! \& I% |% o" _$ n' I/ c$ e
侵华日军的山炮大多装备于队属炮兵中。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抗战之初,中国陆军共编有183个步兵师又42个独立步兵旅,骑兵9个师又5个独立独立旅;由于国力孱弱,进口和自行仿制的火炮数量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中国陆军70毫米口径以上的各型火炮(迫击炮除外)主要装备预备炮兵,山炮也是如此。( ?: g) B7 {1 K2 Z+ t

, |. @* _+ b2 q. w/ p3 v; R抗战初期,属于中央军的炮1旅(辖炮1团、炮5团)、炮2旅(辖炮2团、炮3团)是山炮旅,每团装备24门山炮,每旅装备48门山炮。独立炮兵第9团装备28门山炮;独立山炮第1营、第2营、第3营各装12门山炮。
) b, n" l" w( U- c* R# \$ l2 I" Z
1 W2 t% p/ Q- g# o  T抗战初期各地方军系中,拥有火炮最多的当属晋绥军,共有9个独立炮兵团。其中有8个团装备的是山炮,每团人数1000余人,马300余匹,枪300余支。其中有7个团装备的是36门75毫米山炮,下辖3个营,每营3个连,每连3个排(2个炮兵排,1个弹药排),每排火炮2门。炮兵22团辖2个重山炮营,每营3连,每连3排(2个炮兵排,1个弹药排),每排装备105毫米重山炮1门,共计装备晋16年式105毫米重山炮12门。以外,晋绥军总部还直辖1个重山炮1个连,装备晋16年式105毫米重山炮2门。; t* e* E+ T/ v  Y! c, m) d9 L7 V2 o
, v" t; A% W9 f5 t5 h
按照战前制订的中国军队整编方案,每个整理师应拥有一个装备12门山炮的师属山炮营。由于山炮数量严重不足,除中央军的整理师编制了足够数量的山炮外,其余部队装备的山炮数量参差不齐。装备最好的滇军60军拥有1个军属山炮团。粤军各军都拥有1个山炮营。属于西北军系统的40军,下辖1个调整师,只有4门山炮。装备最差的第22集团军在川军中也属于装备低劣的杂牌,集团军所辖2个军、4个师、8个旅、16个团,连1门山炮、野炮也没有。至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刚成立时各师属炮兵营实际上是由陕北地方红军改编而来的步兵部队,只有八路军总部才拥有1个山炮连。装备更差的新四军成立时,则连1门山炮也没有。( ~9 C* w& `& k2 i. M, r0 Q
! b" H9 Y& A0 O+ l) J
抗战爆发后,由于战场损耗颇大,国内兵工厂无生产补充,外援进口渠道不畅等原因,中国军队装备的山炮数量急剧下量。预备炮兵中装备山炮的炮2旅于1938年撤编,所余山炮补充给炮1旅。装备法制施耐德山炮的独立炮兵第9团因炮弹无法补充,到1939年就已无法作战。晋绥军所辖各独立炮兵团在太原失守后就已经损失大半。八路军虽然通过捡拾晋绥军溃退途中沉入河中的山炮,成立了拥有十余门山炮的总部炮兵团,但因炮弹匮乏,实战机会并不多。预备炮兵如此,队属炮兵的情况则可想而知。到抗战后期,第62军的军属炮兵营仅剩4门山炮,仅及1个炮兵连的实力。( `( W1 g; z+ c8 F5 n- G
4 \( T3 ]3 h# t- M+ H0 v
这种情况一直到1942年以后,美援装备大批来华后才有所改观。根据租借法案,从1942年至1944年,美国援华的武器中包括479门山炮,全部用以装备中国军队的队属炮兵。驻印军每个师辖有2个山炮营,各装备12门美制M1A1型75毫米山炮。中国国内的所谓“美械师”,每师拥有1个山炮营,装备12门美援山炮,数量仅及驻印军师属炮兵的一半。而一些所谓的“半美械师”所获得的美制山炮数量就更少了。7 R* Y0 [/ f- |( n  d% K3 |* M

作者: 忘情    时间: 2017-2-24 09:18
: a( J" [, C$ I7 o$ p
型制PK:纯国产VS万国牌
1 @/ b+ i' I4 A) e1 i4 d+ W' X8 X/ |: j% W6 x6 z. |9 v! B
侵华日军装备的山炮有以下4种型号:
) B/ K! m" z+ ^2 u! V- {- x& v6 G& M( u
# R% V, [* I9 Q. Z% E: U
老式的31式山炮,这种山炮最初连防盾都没有,日军用木头防盾代替。这是日军第一款组装的山炮,通过组装他们学到很多东西。31式山炮射程只有2公里多,弹药威力小,射速慢,很快被淘汰了。但没想到抗战中,日军大量在中国增兵,一些部队山炮数量不足,也就将库存的31式山炮拿出来凑数。反正国军也没有山炮,31式还是能发挥一定作用的
% T. a4 w8 Y" O/ m9 `8 H7 a" a
* j# g% b5 K$ P
' c% j) G& ?: A' k31式75毫米山炮( K* K/ P1 r) `5 {3 m; {; \
- d( }# {. \; G5 Y
41式75毫米山炮(此炮于1911年,即明治41年设计定型,但其细节完善工作直到1917年,即大正6年才最终完成,因此也称为大正6年式75毫米山炮)9 x! ]9 K* M; j

& h( j3 |3 R2 V6 B) ~& }4 g94式75毫米山炮
& g* T. K" a: g. w: ]1 I5 n, M* m1 t7 c6 q8 ?) W- _4 d' G# q; m9 o; Y
99式105毫米山炮
7 r+ n: h4 O8 e$ \; K, q% ~' X$ i
; _4 G( H9 X/ i 9 v1 l' C- I5 i
带防盾的41式山炮
9 ~" r: U/ j9 X' q9 z0 o
6 C2 M9 E; H0 W; [这四种山炮中,41式是为了取代31式而设计的,94式则是针对41式在实战中暴露出的不足而研发的替代型号。99式则是为了增强山炮兵部队火力而研发的重型山炮。
0 K2 _3 b& p% k8 p# D+ @0 b& G6 T  X! g3 G) [4 @8 V5 t/ P& ]  [# C
从1934年设计定型到1942年,94式山炮的产量仅有600余门,到战争结束时也不过生产了1500左右。因产量不足,在侵华日军师团属下的山炮兵联队中,既装备有94式山炮,也装备有41式山炮。1 b' F; @- I) T7 Z% l# N5 ?

: Z- k: V6 I. H
$ J' s( J) ]3 R% A8 Y94山炮7 l* _3 U: R; c: g& U
& q/ b; |; f- M% j' {3 D: r' v4 y$ ~
以数量而论,41式山炮在侵华日军中装备最多。不仅装备于师属炮兵,步兵联队下属的山炮兵中队,都是清一色的41式。由于联队炮兵经常要抵近射击,为给炮兵提供一定防护,装备在联队一级的41式山炮都增加了防盾。防盾有两种,一种窄于辙距,另一种则宽于辙距。, @  D' P5 c: U" b+ `; F) n6 m1 |, y

( N2 u; I( _; x( x: O7 F2 m. p中国境内多山而道路又不能达,因此山炮无论是选择阵地还是战场机动,都远较野炮、榴弹炮更为灵活。75毫米口径的山炮炮弹威力有限,为提高山炮兵部队的火力,日本于1939年设计定型了99式105毫米重型山炮,主要装备于独立山炮联队。) s& r" \3 m( r2 T. {  [6 c7 h
, j2 F; X. s0 X) C

5 D1 ~8 Z# u: M% s  c6 U* v, V到战争末期,一方面日军规模急剧膨胀,另一方面战场损耗巨大,加之国内生能不足,因此日军将早已淘汰的31式山炮从仓库里拉出来重新入役,主要装备侵华日军中的各混成旅团和独立守备队。该炮虽然性能落后,但用于对付装备简陋的敌后战场抗日武装,以及火力并不强的国军地方派系还是胜任的。0 ~  @- S& g2 g9 B4 y* h
- v5 A5 G6 R# m, y- M
与日军山炮清一色国产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抗战时期中国军队装备过的山炮型号多达14种,其中包括:: G7 g8 U% x3 d0 w- F$ o

9 A) c& V' ]! @( L; `" Q瑞典博福斯M1930型75毫米山炮5 L0 v% @7 G# m' l4 T3 r2 w. Y) u
法国施耐德M1919型75毫米山炮
& z6 S& F. T( q5 Q% \$ z" s* i4 L法国施耐德M1923型75毫米轻型山炮
' r" L+ I4 h) m4 X* E德制克虏伯M1908型75毫米山炮
/ S0 j9 W: o+ J日造41式75毫米山炮
  B7 k5 c! K( ~+ T" T8 Z" Q, o. t俄制M1909型76.2毫米山炮
7 a7 k7 C4 O. ?3 n, K7 L: C美制M1A1型75毫米山炮* V1 e+ q/ M' N8 ]& r
沪造仿克虏伯式75毫米山炮
% C+ w% b/ ]% H0 F+ I辽14年式75毫米山炮
4 _  B* h: a& [" m6 q汉10年式75毫米山炮
) ?6 V, w' S+ y* T% L* z4 U8 O" h晋造12式75毫米山炮
; \# z+ d  i7 s* P6 v5 }# x  Z晋造13式75毫米山炮
6 J; G1 x+ s% S. B9 Y. T( Y晋造17式75毫米山炮, {. ?2 f" T8 G
晋造16式105毫米山炮
/ ~7 u( \5 d1 h3 N9 i' G' R8 e0 M" |: t! b7 P. s* W
这14种山炮中,前7种为原装进口,后7种为国内各兵工厂仿制。
& w  }& N5 S8 ]' D7 ^+ {
' a0 R0 k& h* h; B+ T! h; n+ o5 _( o
' I8 G% I; x$ o- D$ B: G0 R3 h% f博福斯30式75毫米山炮
( _- t4 p: \9 J- G& T
$ P% g" A, C) Y, B% D, W从1932年至1937年,中国进口了132门博福斯M1930型75毫米山炮,装备于中央军2个炮兵旅和3个独立山炮营。' ^0 M: V; m7 O, |. L

3 H" A0 `/ A( P2 C% T' r% i/ b; }抗战爆发前,粤系军阀订购了24门法国施耐德M1919型75毫米山炮和52门M1923型75毫米轻型山炮,后由国民政府接收,装备独立炮兵第9团和粤军各军的军属山炮营。) R3 [3 d* A4 ^/ T& ~, C5 L; v# }

8 L6 _6 j  W. `& L9 O3 t9 T$ B
9 P7 N, _7 @( X4 B施耐德M1923型山炮
8 s# f/ O: X$ Z" r/ {8 S3 c' z
& A5 I1 }& l3 O0 h! l; r; D; J. D从清末开始,中国各派武装力量先后进口了为数不少的德制克虏伯M908型75毫米山炮及日制41式山炮。这两型山炮除去战争损耗,至抗战爆发时,仍有相当数量在役。例如,忻口会战中的晋绥军炮兵第23团,就有1个营装备日本原装进口的41式山炮。中央军第2师、第89师的师属山炮营,装备的也是41式山炮。/ }: V4 y8 g2 j, g- L! C
) U2 d! A1 Y0 H; o5 t
1939年,苏联对华出售了50门俄制M1909型76.2毫米山炮。从1942年至1944年,中国接收了479门美制M1A1型75毫米山炮。, o& c0 Z" u) l! b- G3 B3 M
* U; b8 r9 @/ l' C4 |  M1 h
/ K9 n# ^, f! ]: ~1 u3 e2 p
克虏伯75毫米山炮
) G/ o0 T' Z0 V4 j+ Z9 K6 u% N& f( U
! c& E7 a4 c) a2 n: G. _* `+ m/ W- L  A3 x国内开仿制山炮的先河的,是江南制造局。该局于1907年仿制成功克虏伯管退式14倍75毫米山炮,后又根据克虏伯M1908型75毫米山炮的技术,将该炮炮闩从螺式改为楔式,同时改进了杠炮钩套装置、表尺曲柱方座、皮垫蹲板、橇杆和插泥板等,从1907年到1928年,该厂累计生产494门。1929年至1931年,又生产了120门。1925年,汉阳兵工厂也曾生产了6门该型山炮。太原兵工厂生产的晋造12年式75毫米山炮,也是此炮的仿制品。1923年至1924年,太原兵工厂生产了200余门晋12年式,1936年至1937年又生产了200余门。
1 l  T8 m/ E2 _
9 X$ z8 ]! ]8 Q: D8 W: B汉造10年式75毫米山炮、辽14年式75毫米山炮、晋造13式山炮都是日制41式山炮的国内仿制型号。晋造17年式75毫米山炮在41式山炮基础上做了少许改进,最大射程从6400米提高到7000米,也可归于41式山炮的仿制品之列。从1921年至1928年,汉阳兵工厂生产了68门汉造10年式75毫米山炮,1929年至1937年,又生产160门。从1925年至1931年,沈阳兵工厂共生产了72门辽14年式75毫米山炮。1925年至1928年,太原兵工厂生产了800门晋造13年式75毫米山炮。从1928年至1929年,又生产了700门晋造17年式75毫米山炮。- C, B" n5 v0 p8 W- G% y1 g

  u: `( A2 Y; M! a* o1 c+ c此外,1927年,太原兵工厂仿制成功苏罗通105毫米山炮,命名为晋16年式105毫米山炮,1927年至1929年间生产了30门。
, x- Q% X7 H7 ?5 U, m6 O
0 e& V( `6 h( X3 h- _' @6 K国内仿制的各型山炮,看似数量不少,但一则由于设计的原因,大部分山炮仅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水平,二则由于国内工艺、工装落后,材料不佳,因此仿制出的大部分火炮质量并不高,其中尤以晋造火炮质量最差,经常打几百发、甚至几十发炮弹就出问题。况且这些火炮生产年份跨度很大,历经国内战乱的损耗,加之保养不力,至抗战爆发时,堪用的国产山炮数量远小于总产量,精度也较刚出厂时大幅下降。, V4 V# r* `/ s' f& }7 T

作者: 忘情    时间: 2017-2-24 09:21

( j: {9 k4 N3 Z& C2 Y! i- S性能PK:各有千秋
1 i3 g8 a& V4 W3 w( D2 s: ~) S6 G) U4 o% k& I( r
中日双方装备的各型山炮性能悬殊很大,因年代久远,一些山炮的资料缺失,故而只能做个简略比较。
4 Z* U2 P7 L0 v9 c' ^
( |; `; U  E# l2 t以最大射程而论,中日各型山炮由高到低的排名为:
6 d: o( m5 D1 N/ C- w/ q3 @# G
$ A5 X2 u. B. {" }" W9 d2 a. k1、施耐德M1919型75毫米山炮  9600米
) x1 x  H; _9 O1 v' }6 p. Q2、博福斯M1930型75毫米山炮  9150米
9 i$ v( k1 }1 D9 G5 I1 Y' f" J( T- U3、美制M1A1型75毫米山炮   9000米, T" V9 {: S4 H, E
4、俄制M1909型76.2毫米山炮  8400米: V4 |7 f" d/ S+ p+ \2 A5 Z
5、日造94式75毫米山炮   8300米4 L( W6 }! I$ k7 C+ U" Z! h. O) T
6、日造99式105毫米山炮    7500米
* Q5 _, ?3 @6 `7、晋造17式75毫米山炮  7000米' }$ t, e/ L" G0 g8 M
8、日造41式75毫米山炮、晋造13式75毫米山炮、汉10年式75毫米山炮、辽14式 75毫米山炮   6400米. @& w8 ]; @: o5 R2 O) m( M
9、晋造16年式105毫米山炮   5965米
" Y' p# s" X$ [! o# `10、施耐德M1923型75毫米轻型山炮  5700米
  n) d7 j; z' Z: s4 o: [6 g- _11、德制克虏伯M1908型75毫米山炮、沪造仿克虏伯式75毫米山炮、晋造12年式75毫米山炮  4300米
2 M5 h  u, b& Y: L+ n12、日造31式山炮最大射程仅为2800米
$ w7 o: F5 u- {: d! @) v# ^9 v* G; T% l/ V. ?( c; c% b% t
- P% u* _( h; ?! w( d4 O; s
41式山炮6匹马驮运时候的分解图* q: g, M& N/ q

2 Y# i1 F/ f3 S! c: q6 K论最高射速,瑞典博福斯M1930型75毫米山炮因为采用了半自动曲柄锁闩、水平滑楔式炮闩,炮弹装入后,炮闩当即自动关闭,击发后炮闩自动开启,退出药筒,因此其射速高达25发/分钟,为各型山炮之冠;日制41式、94式山炮经过改进,最高射速从最初的10发/分钟提高到20发/分钟;其余各型山炮最高射速大抵在5-10发/分钟左右。而日制31式山炮由于采用了分装式炮弹,射速仅能达到2-3发/分钟。, C" G8 z" B, H
8 `; t! i% R+ P5 p3 a6 u$ @: W. P
方向射界是火炮一项重要的性能指标。方向射界宽广,就意味着火炮火力控制范围大,选择阵地更为方便。94式因为采用了开脚大架式结构,方向射界高达40度。而其他各型山炮由于采用单脚大架式结构,方向射界大都在4度至6度之间。俄制M1909型76.2毫米山炮方向射界为7度。法国施耐德M1919型75毫米山炮方向射界为10度,在采用单脚大架式设计的山炮中最高,但与94式山炮相距甚远。
) {5 |1 k( i+ Y$ h5 N7 q! k1 T5 a9 _

, }( D% S7 V& \3 I3 J* F41式和94式山炮后部的比较,41式山炮大架比较弱,大仰角射击时候容易剧烈震动,远射程时候精度非常差
( E4 x* }3 N0 K" v# E5 n0 q% H
4 J: u3 e" J9 j$ p( W论射击精度,根据测试结果和战场表现,法国施耐德M1919型75毫米山炮、瑞典博福斯M1930型75毫米山炮精度最高。尤其是施耐德M1919型75毫米山炮配有完整的射表,在实战中往往能占据先机。日制94式山炮射击精度紧随其后。日制41式山炮在低仰角状态下射击精度不错,因其弹道低伸,甚至被日军充当反坦克炮使用,战争末期还为其开发了专用的反坦克弹。但是,41式的单脚大架设计得偏弱,大仰角射击时候容易剧烈震动,远射程时精度非常差。国内的各型41式山炮的仿制品也都继承了这一缺点。2 m# C+ M2 i- K) j

1 Q. B# T1 Y1 P9 Y  B2 c8 `论弹药威力,日制99式105毫米山炮弹丸重量高达12.34千克,配用的弹种包括爆破弹、杀伤榴弹、铝热剂纵火弹和化学弹,威力最为强大。美制M1A1型75毫米山炮配有榴弹、破甲弹和发烟弹。其中榴弹弹丸重达8.28千克,在同口径山炮中重量最大,威力最大。日制94式75毫米山炮弹丸重量为6.34千克,仅及99式的一半左右,配用的弹种包括高爆弹、榴弹、燃烧弹和毒气弹。日制41式山炮弹丸重量与94式相仿,配用弹种包括榴弹、榴霰弹、穿甲弹、破甲弹和白磷弹。而德制克虏伯M1908型75毫米山炮,及其中国“山寨货”——沪造仿克虏伯式75毫米山炮、晋造12年式75毫米山炮都只有榴弹和榴霰弹两种炮弹。其中榴弹重5.3千克,弹体为生铁铸成,内装黑色炸药135克,配着发引信。榴霰弹配20秒着发/延时双用引信。这两种炮弹的威力远不及同口径的日制炮弹。法国施耐德M1923型75毫米轻型山炮弹丸重量仅为4.5千克,威力也偏弱。" }$ b6 g+ r6 L2 g% w

. j4 [# s7 s4 v2 B
) c3 j/ R6 a# c2 }3 r骡马牵引中的41式山炮- D! Y) S% R) B: y3 ^# r
# n! H0 [  ]4 m
论机动能力,法国施耐德M1923型75毫米轻型山炮最为轻巧,全炮重352千克,往下依次是:  G0 w! P: x# T6 v# r' }7 i/ Z, H
) n: G1 A6 z% q4 x% i
德制克虏伯M1908型75毫米山炮、沪造仿克虏伯式75毫米山炮、晋造12年式75毫米山炮 405千克# P6 w* b! T# f$ b! N- H
日造94式75毫米山炮  536千克8 }( h7 M: n, _2 U9 w- ]3 N
日造41式75毫米山炮、晋造13式75毫米山炮、汉10年式75毫米山炮、辽14式75毫米山炮  540千克4 I; U: S: D/ w/ |# W
美制M1A1型75毫米山炮 653千克
6 F, n2 `2 |( Z0 @法国施耐德M1919型75毫米山炮 677千克
3 Y" y0 F3 E8 P1 b' v! _瑞典博福斯M1930型75毫米山炮 785千克
1 t/ j" m% R* x! ?+ z+ [% V日造99式105毫米山炮  800千克
2 {, g1 a. B* f/ R4 S0 W晋16年式105毫米山炮  850.5千克/ d4 x$ |2 Z) l2 X! p; M
/ L, S& w$ g( o) H: s
以上各型山炮均可由2至4匹骡马挽曳或拆成几部分,分别由数匹骡马驮载。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欧美制造的山炮是盎格鲁撒克逊马的驮载标准来设计的,拆解后每个部件重约100千克左右。而中国骡马体型小,驮载能力仅及欧洲马的一半左右,往往股役不久就被沉重的山炮部件压垮。于是,中国山炮部队只能购买高价的华北大骡子伏炮。周家口骡马市场耐力最强的大骡子一天可跑32千米(标准行军距离),但这样一头肘高尾顺牙白齿亮的壮骡,负载力只有85千克。1938年,第2集团军司令孙连仲向蒋介石报告:“所属第5山炮团1连经鲁南转进,骡马长途驮载,十中有九鞍伤甚重,瘦弱不堪,连鞍具都需人力搬运……”。迫不得已,中国军队只得将山炮部件继续拆卸,让每匹骡马负载下降到80千克左右。即便是如此,在许多时候,中国军队还得靠人力来背负山炮部件。当年中央军校炮兵科的单炮教练中,就有“人力挽及停止”科目。抗战后期美国援助中国大批M1A1型山炮时,考虑到中国骡马不堪重负,还特意通过驼峰航线,往中国内地运进大批印度骡马。
& f# {3 b6 k( W6 S, E, Y5 V  v/ v  w# Q
相形之下,日本从明治时代起,就引进盎格鲁撒克逊马和阿拉伯马,经几十年选育,培养出高大的东洋马,驮载能力远强于中国骡马。非但如此,日本针对中国战场环境而设计的94式山炮,可在3到5分钟内分解成11个部件,并可在10分钟内重新组装起来。分解后最重的炮管,也不过95千克。其余10个部件平均仅有45千克。
# w& x  h  a- m; \' q
  J( r1 ]' B4 `7 C9 B" X4 u) x综合考虑射程、机动能力、威力、精度等各项技术指标,日制94式山炮才是最适宜中国战场环境的山炮。1 {0 y+ n& M" M4 j9 v: m

作者: 忘情    时间: 2017-2-24 09:23
( H# I" b# z: q3 W9 a3 Q8 ~! x
官兵综合素质PK:日军占优
" r+ i3 g  A" [  m* o- |& g; @, D8 u( t* f+ a: G$ L* c& J
抗战之前,中国军队长时间实行志愿兵役制,到1935年后才开始试点征兵制。由于旧中国文盲率太高,大部分士兵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因此很难征集到足够有文化的士兵来学习复杂的炮兵业务。加之炮弹宝贵,中国炮兵平时少有实弹射击的机会,通过实践来提高炮兵技术十分困难。反观日军,自明治维新后,国民文盲率极低。不少士兵拥有教高学历、并且经过严格的军事技能、军事战术的强化训练,业务能力高、服从意识强。
6 S3 R$ X$ z& s6 e! o& i6 ?
, w: n  U; k% X) y0 M$ T' [在炮兵军官培养方面,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炮兵科学制长达五年,还有供继续深造的日本炮兵学校。这两所军校不仅培养了大批日本炮兵军官,也培训了一些中国留学生。
; m( C: R6 J8 M+ v
( ^0 g! X$ e  t1 z# k3 Z8 o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规陆军军校,公认教学质量最好。从1902年到1923年,该校共招生9期,学制2年,毕业学员6000余人,其中炮兵科学员约600余人。此外,各地方军系办的讲武堂中,炮兵科所占比例甚低,学制也很短,教学质量很差。黄埔军校也设有炮兵科,但该校在迁往南京前,学制仅有半年,且政治教育所占比重不低,白崇禧曾评价:“也就是军士教导队的水平”。# i) E6 R% Y1 ~% X7 l+ y9 G/ Y
& V$ _- p' c! m7 e& p) L8 X! {' @$ K, p
直到1931年,南京中央政府才筹办了南京炮兵学校。到1948年迁往台湾为止,该校在大陆共办了15期学员班,每期学员规模都在百人左右。抗战爆发前的三、四年中,为普遍提高炮兵军官素质,除学员班外,又办了校官班、上尉班、中少尉班、要塞炮兵训练班(训练班学制半年)。该校学员大多是由各派系军队按名额保送的,素质差强人意,加之学制仅1年,拥有的教学器材陈旧落后而又数量不足,因此毕业生的炮兵业务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与日本同行相比,差距明显。例如,对于当时新兴的炮兵航空校正业务,南京炮校仅于1935年办了唯一一期培训班,教授空中观测、空中照相、无线电收发报等技术,学员仅有6人。由于仅有的两架炮兵观测飞机故障频繁,既不便于学习又时有人机俱毁之虑,因此训练班办了半年便停办了。
. U, |- f$ I  Q; y4 H; _! n/ k# s! S3 _$ n5 f% p

! {. N0 [& A* t0 B3 a$ d胡康河谷地区,中国远征军炮兵的美制75MM榴弹炮向日军开火,左侧是美军联络官
7 s; h% X4 v; ^1 v
6 q  {0 x, i# f, {8 _  ]! M从1942年开始,美军分别在印度兰姆和中国昆明开设训练中心,以6周为一训练周期,用以轮训中国官兵。其中在昆明训练中心开设的炮兵训练班,每期学员达300人。前两个星期用以熟悉炮兵武器,学习基本操作后,就开始进行野外演习与实弹射击训练。炮兵营长、连长、观测员、计算员等,每人指挥实弹射击达300至400发。这种速成训练使得官兵业务技能提高得相当迅速,新成立的炮兵部队3个月后就能投入实战。因此,到抗战末期,中国炮兵部队的官兵素质已然大为提高。
作者: 忘情    时间: 2017-2-24 09:25

! O5 N5 p# i" c( j5 o实战PK:日军上风
! Z; b2 B, q# w& C* q; _; Z0 ]. ]/ Z  W: x( \, z3 k7 u; d5 V2 l
在战场上,日军往往集中炮火于主攻方向。加之日军拥有炮兵校射飞机、炮兵观测汽球,因此其山炮部队火力反应迅速,射击准确。往往中国军队开炮后短短数分钟,日军就能准确测定炮位,立即施行火力压制。加之日军山炮多装备于队属炮兵中,平时常与步兵协同训练,因此其步炮协同动作十分纯熟,步兵能充分利用炮击效果。$ w8 x$ B$ D4 v  E2 x
& j8 x4 Z; `- n6 e* k1 e
反观中国山炮部队,本来就数量不多,在战场上又往往分割使用,极少能捏成一个强有力的拳头。抗战之初,中国军队最为精锐的炮1旅、炮2旅分别加入华北战场和淞沪战场,在战场上又被继续拆分,以营、连为单位配属给各步兵军。中国军队唯一一次大规模集中使用炮兵,是在1937年的忻口会战期间。晋绥军集中了9个团的炮兵部队,其中包括264门各型山炮,在23天时间里发射了4万余发炮弹,给予日军重创。
* x" ^3 O% T6 r3 u, K) R( O* a+ M6 ?' Y$ n
9 U  C# ~- q5 j. g% z% A- \) y
美制M1A1型山炮
) Z) v0 \, o/ Q6 A0 |  ~5 e
, ?2 Y& o8 g& ]. W到抗战中后期,由于火炮损耗严重,中国军队开始探索将不同类型的火炮编为炮兵群,分散配置,集中指挥,将炮兵火力集中在主要攻击点上,在局部地区和有限时间内争取战场火力优势,将劣势炮火发挥到极致。在第3次长沙会战中,第9战区成功运用炮兵群战术,为保卫长沙立下了汗马功劳。
5 R" j6 Y* u' N1 }1 q# M) S: |+ d3 Z) r+ {$ R* p0 a
但是,中国军队步炮协同差的弱点,直到抗战结束也未得到彻底改观。不是炮火误伤自家步兵,就是步兵没有抓住炮火压制住日军火力的大好时机及时跟进冲锋。
, @5 ~1 [5 W% s) Z7 C- Z% L% y: \* d; x3 S
虽然从整体而言,中国山炮部队的战场表现不及日本同行,但在全民抗战的影响下,中国官兵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山炮的性能发挥到极致,也曾打出一些精彩的战例。/ Q" S3 {- C" [2 @+ f: e7 w
: }) |! Q& Z* {4 F/ |: |( F
战例一:火力急袭 重复攻击% d, n- k' o( c7 f+ @6 Q

, {+ l: N5 F: ?: X; q1938年,日军攻入河南境内。狂妄的日军将30余门火炮直接架设在黄河岸边的开阔地上,并未挖设掩体。炮1旅炮5团第1营营长蓝守青营,乘着中午日军离开炮位吃饭的间隙,指挥官兵将3门博福斯山炮从隐蔽处拉至黄河岸边,迅速组装起来后,以最高射速朝日军炮兵阵地急袭,发射几十发炮弹后迅速转移。这次急袭,日军伤亡七八十人,被炸毁2门火炮,炸伤多门。
8 ]4 Y* T% K& I5 w! w
$ z, N9 w) Z; o+ G+ c0 l. k  K6 m( E% ]' a# G$ H7 q1 \) i
等日军开始报复射击时,这3门博福斯山炮早已转移到了安全地带。日军炮兵停止射击后,开始搬运伤员,清理被毁伤的火炮。这时候,中国炮兵去而复返,迅速架起山炮施行急促射,打得日军阵地一片火海。) e4 G9 s: m% [* Q4 u

) Q- N" y6 D: x" Z% ~" f6 e战例二:坚守阵地7昼夜
4 l; I. D  m. M
6 F, H$ L/ I% U( z% ^徐州会战中,1个博福斯山炮连配属中央军第2师郑洞国部防守艾山阵地。连长丁正国将炮兵阵地选择在山上,不仅增大了山炮有效射程,也让日军空炮火力不易命中。- |) c9 B: T  O0 v' g* w( K$ C: J4 s
' B) c# v' D) H* c3 u
某日凌晨,丁正国观测到山脚下麦田里面,似乎有刺刀闪光。于是便指挥全连4门山炮对照麦田急袭百余发,毙伤七、八十名日军,粉碎了日军的偷袭计划。日军转为强攻后,这4门山炮连续开炮,炮弹在国军阵地外围形成了一堵火墙,吞噬了不少日军官兵的性命。炮管打红后,丁正国下令拆开棉被,浸透水后覆盖在炮管上,继续开炮。$ O" |4 s( Q2 L: A
1 }9 E- ~& V5 |4 m5 t0 m
在炮兵的大力协助下,中国军队坚守艾山阵地7昼夜,毙伤日军千余人。师长郑洞国认为,其中的功劳大半是炮兵的。
1 N2 w; W5 \# q- D4 m7 y- R" h" \" h9 @# v6 e
战例三:奇袭浦西机场
0 P$ f6 J% u) U9 ^  l
( {) _1 Y7 J( e7 f' B' ]& H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将浦西高尔夫球场改建成前进机场,当面中国军队已被日军压迫得离机场10公里开外,无法对它形成威胁。在浦东作战的炮2旅炮2团团长孙生芝通过现地勘察,仔细测量了目标距离,并选定了距离江边300米的一个树丛作为博福斯山炮发射阵地。
1 p; U0 W  ~; |% M- W: }4 v
# e5 Y) x; c, P' D一切准备就绪后,孙生芝调动8门博福斯山炮,在夜色掩护下悄悄进入阵地。等到凌晨时分,机场灯打开,日军地勤人员开始给飞机装弹加油时, 8门博福斯山炮立即猛烈开炮。仅仅8分钟时间,就800发炮弹全部砸到机场,然后火炮立即撤退。+ b% |' J7 e7 t* F
' [& A4 k& E% O/ |, `) Z$ n* m
此次炮击,日军5架飞机全毁,7架重伤,还有若干架轻伤,大量油料和弹药被摧毁,人员伤亡也不轻,机场一片狼藉,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无法继续使用。
1 b; v/ M9 R7 r/ n7 |. l8 r
; n) p: H) m7 Q0 t$ ^3 W. x: u" Z- G( C3 C" A, m- {1 T

. D! a) d  t) j7 t0 e  `4 t& i4 v
作者: MacArthur    时间: 2017-2-24 11:30
日军老式三一山炮射速慢,不但是使用分装弹药的问题,更重要的是 -- 这炮压根就没有后座复进机。。。5 C9 C7 L5 Y, C) Q0 \
8 o" k- c! u4 O/ `
看照片,就一根光炮管坐在车架上,比前清的大抬杆好不到哪里去。。。 一放炮乱蹦高,每打一炮还得重新瞄。。。! a0 O: Q# E2 t: O  r- G
! H7 \* S( R( ?8 c  z, L7 W

作者: hansens    时间: 2017-2-27 10:54
MacArthur 发表于 2017-2-24 11:30% t' A# M, d- D0 g& K
日军老式三一山炮射速慢,不但是使用分装弹药的问题,更重要的是 -- 这炮压根就没有后座复进机。。。. L! A1 Z+ L# c' ^$ {; M
  M( t$ E+ c) g* @/ a' z
看照 ...
9 d; y+ p( J& s1 g
好在比较轻, 如果用在敌后拔炮楼还行,反正一般的围攻战,时间都不是问题。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www.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