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有怀尔山中友,应念我天之涯——围城人物谱之赵辛楣 [打印本页] 作者: xiejin77 时间: 2017-1-20 14:26 标题: 有怀尔山中友,应念我天之涯——围城人物谱之赵辛楣 有怀尔山中友,应念我天之涯——围城人物谱之赵辛楣* @5 f& M4 k7 b) T3 r+ B' X9 C
# ?6 `- V, ]+ u" Y @! u 看围城应该是很久远的事情了;至少也应该远过三毛。记得那个时候的围城还只要4块8;人民文学版本,墨绿色的封皮。本来是一个同学央我借钱买下的,但是我买了之后先翻看了一下,觉得这个作者的文风是如此的有趣,于是也就看了起来。反正后来借的钱是没有还,书我们一起看了最后留在了我的手里。那个时候我大约6年级吧,之前的口味被妈妈暑期带进学校图书馆里的国产硬科幻和俄式科幻提得很重,郑文光、叶永烈和别利亚耶夫描述的世界让我颇为神往。但是没想到就是这一本小书围城却带我走进了另一个世界。 4 _( {, q2 ^+ f' x
6 V/ K8 V7 C1 r p
后来的岁月里,围城成为了厕上马上枕上的最好的休闲书籍。我也在努力的学习着钱老那种小聪明般自嘲夹杂着奚落式的文风。高中的作文风格尤甚,经常自作聪明的独辟蹊径;语文老师也就经常单独的和我谈话。还记得当时那个重点中学的语文老师是教书没多久的新手,被我这种古怪的风格撩拨的难以言表地郁闷。现在想来,老师和我的谈话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不停重复的三个字:“说人话、说人话、说人话……” - U. i, H- Z+ }: {( I
; n! n0 a/ }$ c
其实说得更直白一些。赵辛楣对于方鸿渐来说,是一个志趣相投、处事原则接近;相互之间颇可以分享众多隐私的好友。而这样的一个好友,如果能力还远胜自己,那自然就会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依赖。不过我觉得整部围城里,让我觉得最能为这段友谊动心的桥段,还得是那个滑稽的让我每次想起就忍俊不禁扬起嘴角的场景。: r+ l2 C; I" K1 n; K: x
/ N. u. e: J- D2 b+ Z
汪太太邀约二人到家里吃饭,并以吃饭为名安排相亲。二人本想婉拒,却又却不过情面。勉强来赴宴。席间赵辛楣被喜好话剧的女生督导吴老师相中,极力维持二人的小圈子。在回宿舍的途中,吴玩弄了一个小手腕,假装自己的脚崴了继而又说是落了手提包在汪太太家。试图营造和赵辛楣的二人世界。正在尴尬的时候;方鸿渐却极到好处的跳出来,假装问自己的帽子,并假装也遗落了东西,回汪家一起取回。算是解救了赵辛楣。然后二人相对埋怨后大笑……这个桥段写的二人心灵相通般的和谐友谊实在是让我羡慕。朋友之间的友情的最高境界就是彼此默契,并同时为对方着想。虽然上面的场景颇有些玩笑的意味,但是经过些世事的人都知道;如此这般的友情是最值得让人艳羡,也是最值得自己珍惜的事物。) V K$ s4 Z2 G n$ V1 @5 B
$ k$ u0 `3 i2 [3 A( t3 y/ G- ~2 Q, |4 o 话题再回到赵辛楣身上,从一个读者观察的角度,借着方鸿渐的视角,对于赵辛楣的感情观、处事原则等无不表现出明确的认同。感情上,从苏小姐结婚,赵辛楣得知新郎是曹元朗之后所说的“这样眼光的女子就配不上我赵辛楣”;到狡黠的评价曹苏二人联姻至少会相互读得懂对方的诗。表现出来的对于痴恋已久的感情的决绝和准确的判断。都让我佩服不已。人世间能够从情字中跳出来人物也不过如此吧。虽然之后的痴缠汪太太有些不智,但是却不让人讨厌;礼失求诸于野,而情失呢?从这一点看来,赵辛楣依然对于自己迷恋的那个苏小姐的影子有些念念不忘把。# ^7 D |# B8 U/ J+ r0 L+ a
( l3 T' k( j7 L. x 对于赵辛楣的处事原则。一个有些能力的政治系学者也不过就是赵的样子。他最擅长的是用英文演讲,演讲的声音像抹了油一般,一滑就是一个全场。团队的领导能力也还能使他在乱世能够带着李梅亭、顾尔谦加上孙小姐这样的老弱妇孺长途旅行到三闾大学。路上碰到一些无赖的挑衅还可以通过手上的动作和好像老式舰炮一般的烟斗威慑宵小。如此这般的全能人物,不由得方鸿渐不产生依赖。 7 N, a6 s8 I) P/ g % c, d, f2 g: R3 [3 n. g% _ 在群里呢和人说起的时候,赵辛楣的归途是做官。做官的此类人物也许在同时期的描摹中有所体现。张天翼的《华威先生》中的那个不苟言笑,沉默而阴鸷的党棍、官僚也许很有可能是赵辛楣在仕途顺达之后影子。而后面呢,抗战胜利,返回上海做接收大员;然后再在1949的大江大海之中漂泊到孤岛或者是美国。这也许就是民国文人的一些宿命。我想也没有人脑洞大开到描写一下赵辛楣入党或者是留在大陆经历运动的样子吧。 8 H# ^' A/ p6 m5 \. @
/ l& l* _2 n3 O, T/ p 借宋朝赵藩的一首六言诗拿来做题和作结吧,不甚贴切,只能将就:, R, g- W8 F/ c( q4 d; P
, j5 ?. [; h5 j" | 留衢州王彦博周钦止徐审知 其三* Q( j7 i& z( d. K
7 b' T/ M8 e' b8 I- h7 p& n+ T, m9 m
宋·赵蕃+ O Q, x4 G& q9 l, Q: M
5 }# z; y7 Q, \$ F
风日端可举酒,溪山尽堪赋诗。 , l7 f P* d. I+ }$ l9 B6 D+ G* P o. M
有怀尔山中友,应念我天之涯。# j9 v& ^5 g' s
" f/ ?7 b( a' N. Z作者: 淡淡微风 时间: 2017-1-20 15:28
好文!作者: 面包车 时间: 2017-1-25 06:13
有味道,赞。作者: 曹操的槊 时间: 2017-1-25 10:06
方鸿渐和赵辛楣也就止于有做“挡拆”的默契了,这两位说到底也就是“同情兄”。 4 O6 i/ {) S U+ W情状相同时,即失恋下同赴三闾大学,在三闾大学跟那些个奇葩做同事的时候尚有默契。 ) k" m- L. L$ k x2 X6 [一旦情况变化,这两人就渐渐断了交情了。 ( }0 M S. X7 K: H1 x/ a2 ?) D3 T书里的描写,从二人相识,相交到后来分道扬镳,完全可以推测出上面的结论。 6 q7 G. s- t/ @) t1 a因此,有怀尔山中友,应念我天之涯,这句诗,赋予这两个人,还是有些抬举他们了。8 L# \! S5 b0 Y, e5 V
方鸿渐"是个好人,但全无用处”的悲剧,实际上是完全没有必要往下写的,那样是毫无意义的。作者: xiejin77 时间: 2017-1-25 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