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就通过驻外大使通知所在国外交部强调,“任何主动承认(中国)的行为或者发表官方言论对(中国)共产党人谋求承认的行动表示欢迎,都是有害的”。这个时侯司徒雷登还没有离开中国,他是8月份离开的,还差3个月;距离毛泽东关于“一边倒”讲话,也还差一个月。
龙血树 发表于 2016-6-29 06:352 B7 s3 M0 T8 D7 n, \9 I+ Q8 l, h
很感动。国内教育应多讲一些这样的史实,比口号强多啦。
大哈瑞 发表于 2016-6-29 08:553 |+ K, v6 C2 t
黄河的文字解开了那么多迷。读罢顿生原来如此的感觉。不是毛没事找事撵走司徒雷登,而是美国人早就定好了大 ...
Sichuluanhuang 发表于 2016-6-29 09:331 K" [7 @2 E+ v, S
其实被强行普及过一点这个规则,整一个美国恶霸欺行霸市的感觉,说你违背了就违背了,不管哪个国家的人或者 ...
猫元帅 发表于 2016-6-29 11:52
怎么转微信啊?
猫元帅 发表于 2016-6-29 11:557 Q, |# o p- V
所以看美国的制裁内容里面经常有什么不许在美国买房子,不许在美国买奢侈品,不许在美国做生意,不许美国 ...
大哈瑞 发表于 2016-6-29 08:557 z$ @" w- Q* d/ L8 g
黄河的文字解开了那么多迷。读罢顿生原来如此的感觉。不是毛没事找事撵走司徒雷登,而是美国人早就定好了大 ...
njyd 发表于 2016-6-30 21:366 O7 }1 n9 E, d4 C
http://weibo.com/1691491681/DCEBegZTG?ref=home&rid=7_0_1_3062466902172903705&type=comment#_rnd146729 ...
我不是马甲 发表于 2016-6-30 21:58
不是我。我发在那个北朝论坛了,估计被人顺手转了。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发表于 2016-7-2 20:006 L4 f* E4 B: m0 O
环球时报的公众号今天也出了,名字叫黄河后天,不知道是不是李鬼
制约他的,只有对党的忠诚,并无其他。
Highway 发表于 2016-6-30 12:11# I5 u# R- b" g, ~& B
中苏第一次签约,拿了3亿美元的贷款。其实倒也不是老毛子小气,主要是老毛不愿意多借。那时候没有现在这金 ...
我不是马甲 发表于 2016-7-2 21:17
我没关注环球时报。他们有编辑和我联系了,想用一下,我告诉他们如果有不合适于公众传播的可以改,他们不 ...
燕庐敕 发表于 2016-7-3 11:26" S5 I- N" I# l1 ~* F4 [
轧叔有日子不见了。/ \& u2 j5 H+ H: X" R& F' |% P& R
- t- R/ V+ a" Q/ ?* e
去看金波没有?
Highway 发表于 2016-7-5 09:00- c- X# G" j" |) g, |. g
金波刚刚回家,过些日子再去吓唬他
Highway 发表于 2016-7-5 09:00
金波刚刚回家,过些日子再去吓唬他
燕庐敕 发表于 2016-7-5 09:57* Z/ G' Z) h) m' U) U
你们大德州要给金波办满月酒?
金波沉得住气,这么多年大伙儿议论他,呼唤他,他不动声色。结果,自己选了个猴年马月,悄悄儿地来落了个户
老财迷 发表于 2016-7-5 11:011 c) c2 M% c( o$ |
我水平太差,才明白过来金波是谁。还去翻了一下帖子:
喜事啊
燕庐敕 发表于 2016-7-6 12:05
你这个在哪里找到的?我也要去看.
常挨揍 发表于 2016-7-6 13:05
https://www.ccthere.net/article/4169853
大哈瑞 发表于 2016-6-29 08:556 d9 O( T! C; t6 M; }) V
黄河的文字解开了那么多迷。读罢顿生原来如此的感觉。不是毛没事找事撵走司徒雷登,而是美国人早就定好了大 ...
燕庐敕 发表于 2016-7-6 13:49
西西河我很久不去了。
常挨揍 发表于 2016-7-6 14:320 u/ f$ R& x" K' r# B) Z, K
对称的是,当时苏联大使馆随国民党政府撤往广州,也是为了在彻底摊牌前还能留一丝念想,不过跟司徒雷登留 ...
Highway 发表于 2016-6-30 12:11: D8 V$ w5 L4 Q9 h+ h
中苏第一次签约,拿了3亿美元的贷款。其实倒也不是老毛子小气,主要是老毛不愿意多借。那时候没有现在这金 ...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www.aswetalk.net/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