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7 f i; Z' P# L 约翰斯顿等得有些不安起来,据他所知,谢尔曼不是一个不守时的人,是不是出了什么变故?& Y1 z7 R* x9 |" F1 @$ ]: ~7 l
9 Y+ Z& i& E5 [6 Z* L4 x5 l 来了!一位手下喊了起来。2 E$ c8 s4 l* [! t0 g
# C: ^3 q- |6 j) [# k 约翰斯顿一看,远方尘土飞扬,很快就看见被派去迎接谢尔曼的军官一马领先而来,他大约数数,对方来了有200人。/ a0 ]3 B9 x+ \6 T0 ^$ o
7 y( ^* Q4 M( w8 L
突然,约翰斯顿心头有一种不祥之兆,快速做个手势,让大家上马。 8 p4 _9 U \; ^; P: o 5 B' K7 U$ P1 F0 Q, F 谢尔曼一行渐行渐近。* g2 E' r& j, E6 A Y1 |
: C6 s6 P3 x Y" v" b7 ? 约翰斯顿骤然一惊,好重的杀气。! M: x" n& L6 p s
' b( _4 i, `! `! {/ J( p0 D 作者: 京虎子 时间: 2011-8-23 10:44 标题: 6. 石墙 谢尔曼一行在不远处停了下来,约翰斯顿带着两名参谋迎了上去,谢尔曼见状,也带着两名助手前来,双方的其他人员依旧列队待在马上。 # m! O9 ]" L# i" x3 i' ]1 x9 E& l. v. S
来到近前,约翰斯顿先下马,谢尔曼也下马,两人走到面对面。双方军衔属不同系统,无法分辨高低,但约翰斯顿是西点1829级的,谢尔曼是西点1840级的,因此谢尔曼先立正敬礼,约翰斯顿回礼,伸出手来,谢尔曼也伸出手来,两人握手,到此为止,一言未发。 2 w6 V- J% m( O( T6 h) l, a2 g8 P; d; r
谢尔曼之所以来晚了,是因为临时改变了计划。原计划从谢尔曼的卫队、阿拉巴马第一骑兵团中抽调一个连前来担任警卫,接到林肯遇刺的电报后,谢尔曼决定改从宾州第九、十三、十五骑兵团中抽调200名骑兵担任警卫。谢尔曼和南方人相处很好,阿拉巴马第一骑兵团中就全部由支持国家统一的南方人组成,但在今天这种情况下,谢尔曼决定还是带由北方人组成的部队为好。双方事先约定各带一个骑兵连,因此约翰斯顿只从南卡第五骑兵团中抽调了60名骑兵担任警卫。 * @, s) w1 R& ^' r$ Z4 V0 ?; Q, V" ^0 z7 D' W
看到谢尔曼阴沉的脸,约翰斯顿觉得还是应该由自己来缓和气氛,心里想着找什么样的话题。在阿波马托克斯,李和格兰特见面后聊得是当年在墨西哥战场上两人相遇的旧事,聊得非常愉快,最后是李打断了格兰特,要求谈投降细节的。可是约翰斯顿在墨西哥战场上并没有遇见谢尔曼。) W0 I) J9 s. W6 M
' v) a& E: `: P h: ?
谢尔曼是内战诸将中少数没有参加墨西哥远征军的将领,当时他在加利福尼亚。约翰斯顿和谢尔曼有几面之交,但并没有什么深交,他一直呆在军中,谢尔曼于1853年从军中退役了。9 P# R% A8 g+ J' Q- `4 l
' G5 U$ [+ F: R+ d1 i* K {& Z 虽然都出身豪门,但约翰斯顿和谢尔曼分属南方豪门和北方豪门,本来就是不同的政治势力,约翰斯顿是名职业军人,从军后屡立战功,出生入死,斯考特曾这样评价他:约翰斯顿是一名优秀的战士,但就是运气不好,每一战都受伤。他说得没错,约翰斯顿直到担任南军东部战场统帅时,居然还能身负重伤。谢尔曼在战前则没什么战功。* `2 d) S2 F' f/ P% `4 d' e
* _3 p8 z" E& [9 B4 k; x$ H
两人在内战后第一次对垒是在第一次孟纳萨斯战役中,当时约翰斯顿是南军师长,率军乘火车火速增援博瑞加德,在关键时刻赶到战场,从而赢得了内战第一场大战的胜利。谢尔曼是北军的一名团长,在战役中没什么表现,反而挨了两枪。 " y! j; ]. f$ U. Y& {- @" e C/ w! S3 W- s
两人再度交手,是在亚特兰大战役中。约翰斯顿手下有六万多人,谢尔曼则有十万雄师,在肯尼索山之战中,约翰斯顿击败了谢尔曼,双方伤亡比例为1比3,这是谢尔曼领军后唯一的一次败仗,谢尔曼虽然事后死不认错,但他再也没有犯类似的错误。来到北卡后,谢尔曼并没有攻击约翰斯顿,而是先北上,和南下的北军合兵,有了绝对优势后才向约翰斯顿进逼。此举在华府赢得一片批评之声,认为谢尔曼过于胆小了。但谢尔曼不为所动,依旧小心谨慎,先以不让李和约翰斯顿会合为目的,并不寻求和约翰斯顿决战。 1 w7 l6 N, F# j+ P8 X 8 b4 L5 x5 G+ I8 |+ b 谢尔曼是个很聪明的人,肯尼索山之战也让他相信了格兰特的话:约翰斯顿是南军最出色的将军。虽然公认李是全美最出色的军人,但格兰特对李的评价并不高,正因为他对李不存在敬畏,才成为李的克星。谢尔曼则从心里希望能够洗刷肯尼索山之战之耻,能够一战击败约翰斯顿,他知道约翰斯顿的老练,所以等到有绝对把握后才行动。/ R+ Y' i, a& P1 f" C
h1 w6 f6 R, ~; R/ A7 S 林肯在赢得战争之时,做出了宽容的决定。格兰特在追击李的路上、在阿波马托克斯执行的就是林肯的宽容之令。现在林肯不在了,这条宽容令还要执行吗? ) _8 \: u! |) ]4 B ! V t3 d( c' E- e" B8 M 特别是在全北方要求为林肯报仇的情况下。( C4 G& Y- H" m; _% [
7 @: K$ w. i; S5 {0 A2 E) P
谢尔曼已经是南方人眼中的魔鬼了,他再做任何事都不会有什么意外。 ) L. S5 M% U0 |! |; ?; f' T; B7 m- o9 O, h: d, A* t
谢尔曼主意已定,大喊一声:“来人”。/ W @: ?! M& f2 m; s& E0 _8 O. A
+ m0 x g$ I1 A
副官应声进屋,谢尔曼下令:“去约翰斯顿军营,约他明天同样时间在同一地点商讨投降条件。”' R% u5 V7 `' |+ n* C1 q6 y
% e8 i( K( a$ H: T9 v “什么?”副官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3 Z5 B( m0 ]- g6 E! F5 Q
! Y2 O7 p! l2 {" u) F
谢尔曼瞪了他一眼:“执行命令。” 5 L$ q! G3 _% q# m9 H6 h& `, [2 e! L. H& ?% q' m/ a7 u
副官出门,策马而去。谢尔曼又下了一道命令,召集全体将军开会,他要说服大家。 - X. U, U7 I9 |* Q( R( X3 p+ l( z+ V/ [1 p( w
约翰斯顿回到营地后,戴维斯的电报已经在等他了。逃亡中的戴维斯得知林肯遇刺,马上给约翰斯顿下令,要他利用这个机会,将部队化整为零,展开游击战,要通过长期游击战术,让北方承认南方的存在。8 C4 f4 P$ n2 g \* \
0 F, ~5 n8 x" V
戴维斯的计划并不是异想天开,虽然里士满被攻破,但南方政府的主要成员都在逃,李在阿波马托克斯的投降只包括他率领的两万多人,除此之外,南方还有十几万人马,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地盘还算完好,尤其是与墨西哥接壤的辽阔的德克萨斯州,足以成为卷土重来的本钱。 & t$ d! ~( i4 u' R4 M# ?# A' q y0 t, {, z
北方虽然有雄兵百万,但林肯遇刺身亡后处于混乱状态,只要南方能够坚持持久战的游击战术,不是没有翻盘的可能。7 y! P3 r/ l$ O- H. h3 t! F
) p0 y. l. n% Q- L9 o2 X
美国独立战争就是持久战和游击战成功的例子,华盛顿抢实地、不贸然决战,屡败屡战,在强大的大英帝国面前挺到了法国参战。南方一直希望英国和法国干预,如果能够坚持十年二十年游击战,就有可能等到外国势力干涉的机会,北方也可能因为代价太大而撤军。在内战之中,南方在游击战上也很成功,后来创立三K党的佛瑞斯特率领2500骑兵奔袭田纳西是最出色的例子,迫使攻击维京斯堡的格兰特退军,由于电报线被佛瑞斯特割断了,谢尔曼根本不知道格兰特退军的事,按计划到维京斯堡才发现守城的比自己还多。 4 G) k5 a3 Z, t/ Q, O& f3 t( o8 k: q7 \8 ?
佛瑞斯特成为西部北军最大的威胁,谢尔曼曾下令一定要打死他,哪怕死上万人、让财政部破产也值得,佛瑞斯特不死,就不可能有和平。游击战之所以能够成功,在于美国地方太大了,北军大举进攻就无法防守自己的土地,南方是出于保护国土的目的,没有真的去敌后,仅有的几次都在北方造成巨大的震动,如果亡了国无所顾忌了,搞起游击战来,确实防不胜防。 , R" Y. \4 p9 d8 {8 {0 z* _ k) {' o8 B ]3 e 但是,约翰斯顿是职业军人,而且和李一样,是有责任心和良知的军人,在战争已经没有指望的情况下,他心里想的是如果尽量减少更多的流血和死亡。! {% J' z' I2 X4 V
% o9 d5 o2 r* y, \7 Q- y) G 因为他和李、格兰特、谢尔曼一样,都属于厌恶战争的军人。1 Z6 f8 [& ~+ r' B9 m( U
4 H% t! N7 P$ P; z. K6 G! W! u2 [- ^
约翰斯顿把戴维斯的电报收起来,先吩咐部下加强警戒,因为对方很可能会施行突然袭击。布置好后,约翰斯顿想了又想,决定还是要再为和平尝试一次。% |" H! S T6 @! N* m0 K% {
' r! D8 s5 N( w$ k* Z( P, f2 S 约翰斯顿这步险棋走对了,南军各部都已经厌战到了极点,连辗转见到戴维斯的布拉格也力劝戴维斯死心吧。约翰斯顿投降后,南方基本上放弃抵抗。5月5日,戴维斯召集最后一次内阁会议,宣布南方政府解释。5月10日,戴维斯在乔治亚被抓获。$ ^/ V! B* k* c. T
- }0 j1 P: x D! A6 x
谢尔曼和约翰斯顿签署投降协议之后的一个月内,南方的各地的将军们相继放下武器,北卡、南卡、乔治亚和佛罗里达四州一共89270名南军向谢尔曼投降,是内战期间数量最多的一次投降。9 g/ Z5 m& B# `/ ` U
( C. a4 c% i. V8 o$ ~1 T \1 C
内战到此结束了。4 x0 t+ }" B% E# {4 E) m; a
C# Q/ n! y1 k 约翰斯顿于5月2日受到特赦,回家和久病的妻子团聚了。 7 M9 S s- I) B: U. e1 T$ X! H # q; K& l. b9 F9 P) ^ 5月23,24日,华盛顿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23日,梅德率领波托马克军团的八万人接受检阅。24日,谢尔曼率领田纳西军团的六万人接受检阅。观看检阅的人们对谢尔曼军团更感兴趣,因为军团之后是一路跟来的黑人和缴获的牲畜。阅兵之后的一周内,北军两大主力军团宣布解散,志愿军们退伍回家。 1 t3 Z0 G# y; V " c) Y0 A* S3 r# h2 p' A 从此美国再也没发生内战,这一切都得益于谢尔曼这位凶神能够放下屠刀,得益于约翰斯顿和谢尔曼这两位以生灵为重的真正的军人。 $ N+ a6 ? V( J _9 K9 a" C* ]- z2 n% }9 c6 e) h6 l2 b% B
6月,谢尔曼被任命为密西西比军区司令。 , V, G7 X2 M; e1 A5 ^& V5 m( B* v m) [ o" R) e
一年后,国会设立四星上将,由格兰特出任,谢尔曼再一次接了格兰特的班,被晋升为中将。1868年总统大选,格兰特获胜。1869年格兰特在出任总统时,为了让谢尔曼能够晋升唯一的上将而从军队辞职,谢尔曼成为美军第一号人物,谢尔登晋升中将。 8 ~" U U; f+ h' D8 H ! M1 B6 O% p0 ~+ f* ` 格兰特上任半年后,战争部长约翰·罗林斯患结核而死。在新战争部长上任之前,谢尔曼代理了一个月战争部长。格兰特希望谢尔曼能入阁,可是谢尔曼始终和政治格格不入,作为军中第一号人物,他要呆在华府,天天和政客们打交道,让谢尔曼十分头疼。到了格兰特执政党最后两年,他实在看不惯格兰特任人唯亲,闹得华府乌烟瘴气的,干脆把司令部迁到圣路易斯,躲了两年清闲,直到格兰特下台。. k3 z% Z' g8 D
. v/ d- ?/ |9 Y: [+ a7 ?- f( A! e3 E
格兰特干了八年后,还想连任,连党内初选都没有通过,只好下台。另外一位俄亥俄人海斯被选为总统。四年后,海斯不寻求连任,共和党内群雄逐鹿,加上格兰特想卷土重来。由于赢得内战之功,能在共和党初选出现,肯定会成为总统。1 c6 W4 l( U" a) K
, i2 @) J3 u- t& D- s; O& Y 一番内斗后,共和党内三雄鼎立,格兰特领先,但是离绝对多数票还差一点。 $ {2 O+ [/ o2 s h- m" W" J$ c9 V% G( E |' T
这一次大选,本来对政治就没有兴趣的谢尔曼躲得远远的,因为三雄中既有和他亲同手足的格兰特,又有他的亲弟弟约翰,真的成了兄弟阋墙了。 E l) u6 ?8 K( F( n4 W+ ?6 b' u- c
* a; P4 t0 w l( X+ e4 d4 Y G. W作者: 京虎子 时间: 2011-8-24 01:10 标题: 14. 祸根 约翰·谢尔曼是海斯内阁的财政部长,海斯不寻求连任,他就成了俄亥俄帮的代表,用参议员加菲尔德为自己的竞选经理。在共和党全国大会上,他、格兰特和参议院布莱恩上演三国演义。几轮投票过去,谢尔曼成了垫底的。一看老板没希望了,加菲尔德开始为自己做交易,采取林肯的办法,先和布莱恩谈好,为了不让格兰特出线,谢尔曼也支持加菲尔德,这样一来,格兰特就没戏了。8 w M/ l9 ^( e$ q/ M: u: {
' n4 Q% C" \' {& `4 E! [ L) A5 D
加菲尔德出线后,选了格兰特派的阿瑟为副手,赢得了大选。上任后落实诺言,布莱恩成为国务卿,约翰·谢尔曼去接加菲尔德参议员的位子,战争部长的位置给了罗伯特·林肯。" f' {, Y) F7 S: N- I; F
3 ?! p2 V) ]" t, W' X6 o! n
加菲尔德是林肯的亲信,他是一名学者,参加内战后成了将军,林肯硬把他从战场上叫回来,成为众议员,因为林肯在国会内更需要帮手。 ! M$ c) u0 z! _4 t" y+ B9 W7 G& ?7 l4 _3 e/ b% M( F( d
罗伯特在父亲遇刺后和母亲回到芝加哥,在芝加哥大学毕业后当律师,娶了一位参议员的女儿。此次重回华府,据上次离开,已经过去了十六年了。 / Q! Z& o# ?+ f2 A6 g* g: I* G# m! x& W1 a0 B# d7 z( |. |* P
过了几个月,到夏天了,华府中人各奔东西,回家度暑假去,罗伯特到火车站送加菲尔德,打算送完总统后自己再回芝加哥。就在火车站,一位求官不成的主儿变了态,开枪行刺总统,加菲尔德在病床上坚持了几个礼拜,还是过去了。, e" t( o( G! H% L) f T
, r$ T `8 \1 S
16年前,罗伯特没有和父亲一起看戏,因此错过了那场行刺,没想到命中注定,他还是亲历了一次总统遇刺。 / E+ i7 g1 f$ L5 K- G2 t6 A; v" ^6 `4 f* R" E1 B
二十年后,麦金莱在水牛城遇刺身亡,罗伯特虽然没有在现场,但他身在水牛城。一生一共发生三次总统遇刺身亡事件,都和他本人能拉上关系。 1 \- P! s; P6 l; R- z: ~: N- E( j& ^' h9 u) p
副总统阿瑟继任后,内阁开始大换班,最后加菲尔德内阁就剩下林肯一个,其他部长或辞职或他就,海军部长亨特成了驻俄国大使,阿瑟提名威廉·钱德勒为海军部长。钱德勒曾任海军部总法官、财政部第一副部长。* n% }& v$ s" T5 M4 C* e& ]5 p
7 Y# X$ g; f2 R$ h3 T 钱德勒夫人颇善交际,于是海军部长家成了华府社交中心,经常举办华府名流参加的晚会,罗伯特·林肯几乎每场俱到。- f& K$ X; I# X! D. A! t' V. y* S9 Y; }
! `3 P E2 K& A8 X" e
这一天晚上,海军部长夫人又举办舞会。 , v- P+ X" e; K7 g / [* W; c, R7 ?2 L0 o 罗伯特在酒吧前和其他客人闲聊,风韵犹存的女主人款款走过来,伸出手来:“林肯先生,肯赏光和我跳舞吗?” 3 C% ?# O( ?5 ?9 P' a 9 `$ C; V6 L6 e) S+ Q( d( T 罗伯特赶紧放下酒杯,吻了一下女主人的手:“是我的荣幸。” - m' F0 A- u' x# V* {; V1 M 9 X d1 @! g5 i, o) b8 K+ r 两人走下舞池,随着音乐翩然起舞。一时间物换星移,罗伯特想起父亲遇刺前夜的那场舞会,露西轻盈的舞姿和布斯恶毒的眼神。 8 A7 }+ ~& g9 `6 R* `; d % Z( d+ W: k5 q6 q& A0 a 女主人察觉了,关心地问:“鲍勃,怎么了?”( u1 R3 ]4 j3 w5 B. q% @, r!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