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n4 B0 t" c+ SB-2是与F-22相配套的,实际上在同一宏图中还有一种高隐身、长航时无人侦察机。在使用上,这种神秘的无人机将深入苏联内地,侦察、监视机动洲际导弹的踪迹,在战争爆发的第一时间,B-2与F-22同时发难,B-2的目标是打掉机动洲际导弹发射系统,F-22则是打掉空中的预警机,两者一起下手,像庖丁解牛一样打垮苏联的战略和战术能力,一举夺取全面主动。打击固定的指挥、通信中心的办法反而很多,不一定需要B-2。由于种种原因,这个体系中的战略无人侦察机下马了,至今没有解密,只有零星的传说。 5 `: R$ K) S- t. y2 C% S; z 4 e( B6 L. _' p6 |5 A# p( wB-2的隐身在突防中避免惊动敌人,在返航中确保生存,但B-2并没有在目标区长时间徘徊的要求。在新时代里,美国的不指明的头号敌人显然非中国莫属。中国奉行最低限度核力量的原则,因此不以大量的固定地下发射井为主要的陆基洲际导弹力量,而是比苏联还要重视机动发射的洲际导弹系统。另外,中国发展了独特的反舰弹道导弹,还另有常规弹头的战役弹道导弹适合打击远及关岛的美国在亚太的关键基地。这些准战略中远程弹道导弹高度机动,使用门槛大大低于核导弹,但对美国的战争体系的威胁巨大,将成为B-21的重要目标。由于这些目标的机动性和突发性,用高度隐身的无人侦察机深入侦察、招唤打击的模式已经不适合了,必须察打一体。考虑到目标的敏感性,无人作战飞机都不能胜任,高度隐身、具有长航时和精确打击能力的B-21才能担当。' w4 [% i( ~7 N) t w
9 W* a2 q. o* Y. e' i" q8 S
另一方面,这样的高价值、高敏感目标并不需要大吨位的弹药投放,传统的炸弹卡车概念已经过时了。炸弹卡车的功能还是需要的,但现代陆基、海基和空基远程打击手段众多,成本也日益降低,并不一定需要由轰炸机来完成大吨位弹药投放任务。相反,轰炸机应该成为深入敌后的ISR核心,作为战争体系的眼睛和耳朵,以标定目标和招唤远程打击手段为主,只在必要的时候直接出手。这样,B-21只需要中程轰炸机的重量,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这也是B-21的5.5亿美元单价的基本保证。6 h6 e* E4 T3 c i% k
6 [7 O. P, y9 ] Y& }但中型轰炸机通常意味着中等航程和续航时间。好在无尾飞翼的结构气动效率特别高。以B-52为例,B-52的最大起飞重量为220,翼展56.4米,航程为16232公里,载弹量为31.5吨。相比之下,B-2的最大起飞重量为170吨,翼展为52.4米,航程达到11100公里,载弹量达到23吨。B-21如果降低起飞重量,但大大增加翼展,提高展弦比,可以显著增加航程,有望用中型轰炸机的重量实现传统上只有重型轰炸机才能达到的航程和续航时间。在美国空军年会上公布的想象图中,B-21确实具有比B-2更加细长的机翼。问题是,如果机翼前缘与菱形机体前缘保持平直的话,增加翼展将使得翼尖位置比菱形机体后端还要靠后,这将造成靠后的升力中,而且将速度提高时还将进一步后移,远离靠前的重心,带来平衡和气动控制问题。如果像X-47B那样,菱形机体保持不变,但机翼后掠角大大减小,这样较大的翼展也不至于使得翼尖过度靠后,带来平衡和气动控制的问题。并非巧合的是X-47B和B-21都是诺斯罗普的。当然,这会与想象图有所不同,可谁规定最终飞机必须与想象图完全一样呢?) l: p. R' Z# ^7 U$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