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奥巴马的政治遗产 [打印本页]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5-4-13 01:54
标题: 奥巴马的政治遗产
美国总统现在都讲究一个政治遗产(political legacy),也就是说,他(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过女总统哈,否则就是他/她了)离任后,人们会怎么记得他。里根时代,美国振兴军力,经济火爆,传统价值回归,获得冷战胜利。老布什时代,打赢了海湾战争。克林顿时代,经济更加火爆,美国进入信息时代,引领世界潮流。小布什时代,呃,美国被911打懵,然后深陷反恐战争,然后就是2008年的空前经济危机。奥巴马时代,想起来的还只是一连串问号。

奥巴马以“Yes We Can”作为口号,入主白宫。他在内政外交上全面改弦易张,在国内推行医保、再工业化,在国外推行多边主义和非军事化,才走进白宫就被莫名其妙封了一个诺贝尔和平奖。如今这个奖好像不大有人提起了。但回顾一下奥巴马这些年的过失吧:

国内:
1、医保强行通过,但遭到强烈反对
2、种族关系比近20年来任何时候都要紧张,几起警察射杀黑人事件越弄越大
3、再工业化无疾而终,回到金融化的老路
4、两党恶斗空前激化,预算危机几乎一年一次,预算紧缩的影响还刚刚开始

国外:
1、利比亚、叙利亚被看作lead from behind,美国的领导作用受到质疑,乌克兰问题上美国也被边缘化,没有什么发言权
2、中国崛起势头没有阻住,亚投行可算美国外交的大失败。这件事意义非常大,会另外展开
3、挤压俄罗斯没有促成颜色革命,反而自造敌人
4、反恐反出ISIS和Al Shabaab,伊斯兰世界极端化加剧,有蔓延到欧美的趋势

亮点也有:
1、页岩油气革命成功,美国重新成为世界上最大油气国家之一
2、伊朗核谈判达成协议
3、古巴、委内瑞拉解冻

看得出来,奥巴马在内政上乏善可陈,页岩油气的亮点受到低油价的抑制。经济复苏是事实,但结构性经济改革根本没有展开。美国科技领导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投资拉动的,预算紧缩对此影响刚刚开始。不要拿公司科研说事,公司科研基本上都是实用级的,与科技领导是两回事。奥巴马在剩下的时间里,看来试图用外交亮点作为政治遗产。伊朗、古巴、委内瑞拉都是美国外交的死结,奥巴马要是打开了,也算与时俱进,顺应时势。估计他也就这点政治遗产了。
作者: 桃子甜    时间: 2015-4-13 04:51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美帝这个样子,积难重返。

问题的根子是里根时代就埋下了,这三十年寅吃卯粮,一般的政客是没办法的。

奥巴马还算是个有理想的人,但形势比人强。

明年要是换希拉里,呵呵,只会往下滑得更快。不过她没戏,该共和党了,我猜。
作者: 老兵帅客    时间: 2015-4-13 05:30
就冲美国的制度,总统最多连任一次,最多八年,那么多的分权制衡,和那么多的利益关系扭在一起,换了谁也做不了多少事,而更多地是像一个失控的船的船长那样随波逐流看运气而已。
作者: 洗心    时间: 2015-4-13 05:49
委内瑞拉解冻了吗? 没有吧?
作者: 洗心    时间: 2015-4-13 05:50
奥巴马和克里都宣称要把促成全球气候协议当作政治遗产, 看今年巴黎会谈吧
作者: 老树    时间: 2015-4-13 07:34
晨大说说希拉里竞选总统的事呗,她的底气在哪?胜算如何?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5-4-13 08:04
洗心 发表于 2015-4-12 15:49
委内瑞拉解冻了吗? 没有吧?

奥巴马不是在美洲国家会议上和马杜洛交谈了10分钟吗?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5-4-13 08:05
洗心 发表于 2015-4-12 15:50
奥巴马和克里都宣称要把促成全球气候协议当作政治遗产, 看今年巴黎会谈吧 ...

这个要通过国会,难。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5-4-13 08:05
老树 发表于 2015-4-12 17:34
晨大说说希拉里竞选总统的事呗,她的底气在哪?胜算如何?

我对她不看好。不过民主党还有谁呢?
作者: 齐的隆冬强    时间: 2015-4-13 08:18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5-4-13 05:30
就冲美国的制度,总统最多连任一次,最多八年,那么多的分权制衡,和那么多的利益关系扭在一起,换了谁也做 ...

那他是怎么崛起的啊,老兵,崛起的时候也是这个制度啊
作者: 齐的隆冬强    时间: 2015-4-13 08:19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5-4-13 05:30
就冲美国的制度,总统最多连任一次,最多八年,那么多的分权制衡,和那么多的利益关系扭在一起,换了谁也做 ...

那他是怎么崛起的啊,老兵,崛起的时候也是这个制度啊
作者: 老兵帅客    时间: 2015-4-13 08:21
桃子甜 发表于 2015-4-12 15:51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美帝这个样子,积难重返。

问题的根子是里根时代就埋下了,这三十年寅吃卯粮,一般的 ...

衷心希望希拉里同学能够入主白宫八年,这是最大的利好消息。
作者: 猫元帅    时间: 2015-4-13 08:26
克里算是近三十年来最“无声”的国务卿了吧?
作者: 老兵帅客    时间: 2015-4-13 08:29
齐的隆冬强 发表于 2015-4-12 19:18
那他是怎么崛起的啊,老兵,崛起的时候也是这个制度啊

你真的以为美国强大是因为这个民主制度吗?别逗了,那是因为资本家的贪欲和美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欧洲自己衰败了而已。

你去查一下美国崛起时期,也就是十九世纪下半段到二十世纪上半段,有黑人平权法案嘛,有那么多的西裔偷渡人口嘛,有对华人的正常政策嘛,都没有,有的只是基于资本家贪欲的残酷剥削和地广人稀资源丰富所产生的美国梦机会。现在,那些应该有的都有了,于是政府和社会也就被捆住了手脚,举步维艰了。

这就叫做平衡。
作者: 大卫    时间: 2015-4-13 08:54
能否将观海的诸多政策(内政延续民主党的一贯诉求,主要是外政方面)与越战后战略收缩期作个对比(拉住盟友团结多数达成统一战线,缓和但孤立主要对手并诱使其出错?)

不过世易时移,如今面对的主要竞争对手即使由战略防御逐步转入战略相持阶段亦如履薄冰,步步惊心。老米若照搬同样的战略,最后可能也是刻舟求剑吧……
作者: 安德鲁沙    时间: 2015-4-13 08:59
希拉里 ,冻蒜,希拉里,冻蒜
作者: 看客    时间: 2015-4-13 09:41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5-4-13 08:29
你真的以为美国强大是因为这个民主制度吗?别逗了,那是因为资本家的贪欲和美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欧洲 ...

那为啥往北一点的加拿大,和往南一点的墨西哥,都没有像美国这样撅起呢?是这两边的资本家没那么多贪欲呢?还是地理位置没那么特殊呢,偏一点都不行?像德州,1845年才并入美国,按照你美国崛起时期的说法,德州人民“可赶上这拨了”,那这以前德州的地理位置算特殊不呢?还有像墨西哥,整个国家都是西裔,还省了偷渡的事咧
作者: 奉孝    时间: 2015-4-13 09:45
晨大,领导科技必须政府投资拉动,公司是奔着赚钱去的,让他们去投钱到未知的领域是不可能滴。
作者: 老兵帅客    时间: 2015-4-13 09:47
本帖最后由 老兵帅客 于 2015-4-12 20:52 编辑
看客 发表于 2015-4-12 20:41
那为啥往北一点的加拿大,和往南一点的墨西哥,都没有像美国这样撅起呢?是这两边的资本家没那么多贪欲呢 ...


加拿大太冷了,在现代暖气技术成熟以前,生存成本太高了,这样就没多少人愿意去定居,又何谈发展经济。其结果就是加拿大东部经济圈实际上就是美国东北部经济圈的自然扩展,而加拿大中西部地区长期都是地广人稀没多少人的地方。当然了,温哥华除外,但那里是美国华盛顿州经济的自然扩展。

墨西哥的问题在于它的西裔文化、与当地土著的战争,以及被美国欺压的结果。现在的德州、加州以及新墨西哥州原来都是墨西哥的地盘,被美国人抢去的。

因此说起来,美国的优势与其说是在政治制度上,还不如说是地理因素、人的贪欲和文化传统所致。后者的意思是盎格鲁撒克逊文化、清教徒以及重商。
作者: 老兵帅客    时间: 2015-4-13 09:54
看客 发表于 2015-4-12 20:41
那为啥往北一点的加拿大,和往南一点的墨西哥,都没有像美国这样撅起呢?是这两边的资本家没那么多贪欲呢 ...

至于说德州如何,你看一下美国在北美扩张领土的动画吧,顺便把时间排一下,能得出一些很有趣的结论来的。
作者: natasa    时间: 2015-4-13 10:31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5-4-13 09:47
加拿大太冷了,在现代暖气技术成熟以前,生存成本太高了,这样就没多少人愿意去定居,又何谈发展经济。其 ...

我记得墨西哥19世纪早期的内战损失极大,基本毁掉了国家的发展潜力,南美也是因为战争,巴拉圭和其他几个国家都是这个路线完蛋的
作者: silentdarkness    时间: 2015-4-13 10:50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5-4-13 08:29
你真的以为美国强大是因为这个民主制度吗?别逗了,那是因为资本家的贪欲和美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欧洲 ...

1972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访华期间,询问周恩来总理对发生在300年前的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作用有何看法。据说周恩来总理沉吟了一下,然后回答说:“下结论为时过早。”

看来法国大革命以及随之而来的三权分立的民主制度,现在“下结论为时过早。”
作者: flyrathabu    时间: 2015-4-13 17:42
看客 发表于 2015-4-13 09:41
那为啥往北一点的加拿大,和往南一点的墨西哥,都没有像美国这样撅起呢?是这两边的资本家没那么多贪欲呢 ...

美国有一个很大的推动前提,淘金热。整个美洲开发当中,像美国那样,气候合适,时不时有新的淘金热的地方很少,加拿大那地方,气候不如美国,发展的相对更晚,生不逢时,即使有能力独立的时候英国都已经强盛了。墨西哥更悲剧,殖民者是西班牙,内部一团糟,外部美国压着。

美国佬称自己是“上帝许诺的地方”也不是毫无根据的乱说的,美国在美洲的崛起,确实是偶然的必然。
作者: 老兵帅客    时间: 2015-4-13 18:42
natasa 发表于 2015-4-12 21:31
我记得墨西哥19世纪早期的内战损失极大,基本毁掉了国家的发展潜力,南美也是因为战争,巴拉圭和其他几个 ...

中南美国家的一个问题是它们属于西班牙文化圈,这个文化对发展资本主义不利,因为后者要求的工作勤恳、积极向上和重商与前者的够用就行、耽于享乐完全矛盾。同样的例子我们可以在东南亚那里找到,在这个例子里,东南亚能发财的亚洲人基本上都是华人及其后裔,本地人极少,其原因就在于本地人喜欢混日子,没进取心。
作者: 老兵帅客    时间: 2015-4-13 18:45
silentdarkness 发表于 2015-4-12 21:50
1972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访华期间,询问周恩来总理对发生在300年前的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作用有何看法 ...

现代民主一般认为产生于1832年的英国,而其来源也是英国自身的特殊历史演变,这个过程即使在欧洲国家里也不具有普遍性,而更可以认为是岛国的特殊性。后来的美国发展可以认为是个大号的岛国发展。
作者: natasa    时间: 2015-4-13 18:54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5-4-13 18:42
中南美国家的一个问题是它们属于西班牙文化圈,这个文化对发展资本主义不利,因为后者要求的工作勤恳、积 ...

西班牙帝国热衷享乐,大量消耗金银,是不是就是这个文化的根子?
作者: 老兵帅客    时间: 2015-4-13 19:03
natasa 发表于 2015-4-13 05:54
西班牙帝国热衷享乐,大量消耗金银,是不是就是这个文化的根子?

对,这个文化就是这德行的。

我有朋友在巴西和阿根廷干过合同工,据他讲,那里的本地人每天八小时工作时间,能干上四个小时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尽是些玩乐天才,干活懒蛋。所以南美没能成为美国那样的强国,是有原因的。

同样的问题在希腊也一样,因此我对希腊的困境一点都不同情,活该啊。
作者: natasa    时间: 2015-4-13 19:04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5-4-13 19:03
对,这个文化就是这德行的。

我有朋友在巴西和阿根廷干过合同工,据他讲,那里的本地人每天八小时工作时 ...

实验室里的阿根廷大叔好厉害,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然则不怎么干活,下午四点回家看孩子去了
作者: 老兵帅客    时间: 2015-4-13 19:13
natasa 发表于 2015-4-13 06:04
实验室里的阿根廷大叔好厉害,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然则不怎么干活,下午四点回家看孩子去了 ...

我以前在IBM CANADA的时候,有一个女同事,是从巴西IBM过来的。这位据说在那边是做技术的,可是transfer到了我们这边,大家发现她实际上啥都不会,于是只好让她做行政去了。
作者: 大独草    时间: 2015-4-14 10:18
这两天GE把最赚钱的贷款部门出手, 声称重新拥抱制造业,我怀疑其实是找个好的时间点金蝉脱壳。看来金融监管这块要动真格的了, 也许再工业化真的会有戏?
作者: vipref    时间: 2015-4-15 11:36
作为美国第一个黑人总统, 这就是奥巴马最大的政治遗产. 几十年后里根, 老布什, 克林顿, 小布什都做过些什么, 一般人都会记不清道不明的, 但是奥巴马作为美国第一个黑人总统是不会被忘记的.
作者: lorry    时间: 2015-4-15 13:44
The first black president是克林顿。
作者: 李寒秋    时间: 2015-4-17 18:50
silentdarkness 发表于 2015-4-13 10:50
1972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访华期间,询问周恩来总理对发生在300年前的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作用有何看法 ...

作为法国大革命之孙,中国共产党人下结论的确为之过早。
作者: alt    时间: 2015-4-18 00:33
加一个,无人机……
作者: 顺风船    时间: 2015-4-19 12:49
我记得有人说,美国经济恢复部分由于制造业回流,好像这个现象是有的,不知道成分多大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5-4-19 13:49
顺风船 发表于 2015-4-18 22:49
我记得有人说,美国经济恢复部分由于制造业回流,好像这个现象是有的,不知道成分多大 ...

顶多是支流,肯定不是主流。
作者: 顺风船    时间: 2015-4-19 23:34
晨枫 发表于 2015-4-19 13:49
顶多是支流,肯定不是主流。

好像不是, 下面是工商银行去年九月的一段分析中的话:

目前,美国政府的投资涉及打造关键国家安全工业的国内制造能力、缩短研制先进材料所需时间、确立美国在下一代机器人技术领域的领导地位、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效率、研发可大幅缩短产品设计、制造与试验所需时间的新技术等重要领域。奥巴马计划通过先进的信息、生物和纳米等技术,着力推动3D打印、先进复合材料、金属加工、生物制造和替代工程等先进产品的创新。

  考察全球制造业在金融危机后的复苏态势,可以发现制造业回流是专属于美国的现象。以工业生产指数衡量,欧元区和日本的制造业在经济危机过后均遭受重创,至今仅恢复至2003年左右水平。即便是制造业复苏形势最好的德国,也未能达到美国制造业复苏的高度,即超越2008年危机前的顶峰水平。

  总之,以机器人、3D打印为代表的数字化制造技术,以及页岩油气革命所带来的能源成本下降,已经使美国制造业出现了结构性复苏,并逐渐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以个案为例,Apple好像也把一部分制造迁回美国
作者: 顺风船    时间: 2015-4-19 23:38
更多数据来自凤凰财经:

美国制造业回流 就业效果明显
6月25日,数据编制机构Markit公布的调查显示,因商业活动增加,6月份美国服务业扩张速度至少创四年半最快。

具体数据显示,美国6月份Markit服务业PMI初值升至61.2,创2009年10月份Markit开始调查以来最高,好于预期的58.0,5月份终值为58.1。PMI高于50表明行业活动扩张。

分项数据显示,美国6月份Markit服务业PMI就业指数初值升至55.4,追平2013年9月份所创纪录高位,前值52.8。

同时,美国6月份Markit综合PMI初值升至61.1,5月份终值53.0;美国6月份Markit综合PMI就业指数初值升至55.1,5月份终值53.0。两者均创2009年10月份以来最高。

Markit首席分析师Chris Williamson称,“企业报告产品和服务需求强劲,与家庭和企业客户信心增长相关,随着我们进入今年下半年,为强劲的经济成长设定基调。”

全方位促制造业回归

当前,制造业活动在全球范围内正加速扩张,美国制造业也表现强劲。虽然美国一季度GDP由于受到严寒天气影响而下滑,但市场认为,第二季度摆脱极端天气影响后,美国经济将强势回弹,制造业也受到提振。此外,美国制造业引人注目的表现,也与奥巴马政府一直力推的制造业回归(或称“再工业化”)战略不无关系。

“美国制造”的回归要回溯到美国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时,当时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其竞选纲领中承诺以制造业回归来创造一百万个就业岗位。此后,通过推出“买美国货”、《制造业促进法案》、“出口倍增目标”、“促进就业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及战略部署,至今年5月份,美国就业总人数已超过金融危机前水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孙杰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最初,制造业回归主要是针对就业问题,如今,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为经济带来了很大变化,就业促进效果也很不错。

当前制造业回归已不仅局限于应对危机和促进就业,而是美国政府复苏经济,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长期战略。

在6月19日结束的白宫参观发明展上,奥巴马宣布了一系列新举措,复兴“美国制造”,提出通过提升美国人创新能力来推动生产技术、技术革新和企业发展。

此外,近期举行的“‘选择美国’夏季论坛”上,主办方美国商务部邀请众多美国企业将制造回流美国,甚至包括袜子、玩具等低端产品的制造。此前,这类低成本、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的产品曾经入不了一向视高收入、高技术、高附加值为圭臬的美国制造业的“法眼”。然而最近,美国商务部正试图说服企业主们,这些商品也可以在美国生产,并且获利。

商务部此举凸显了奥巴马政府力促制造业回流的广度和力度。分析认为,近年来,美国强调大力振兴属于传统强项的高端制造业,尽可能夯实中端制造业,同时不放弃纺织、玩具等处于价值链低端的消费品的生产。而受此战略和美国内外商业环境的影响,流回美国本土的企业在不断增加。

中高端制造业仍是优势所在

美国制造业回流是否说明中国等新兴市场的人力成本优势已经消失了呢?

降低生产成本曾是很多美国公司外包制造业的重要动因。曾经吸引跨国企业在中国投资设厂的主要因素是低价劳动力,如今这个优势已经大大缩小。哈佛商学院教授威利·史的研究显示,2000年初,美国制造业的人工成本是中国的10倍,这一差距在2014年缩小到3倍。那么,成本差距的缩小是否将导致全球制造业格局的调整呢?孙杰认为,中美人力成本差距即使在缩小,但仍十分巨大,这一差距不会发生决定性地缩小。而对于美国制造业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要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着力于传统优势的中高端制造业,而不是低端制造业。基于这种原因,目前看来,美国制造业回归对国际格局的影响还不会很大。

孙杰同时表示,能源革命大大降低了美国制造业成本,对美国工业复苏产生了巨大影响,其造成生产成本下降。

近日,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对25个国家和地区的调查显示,“中国制造”已经失去了廉价“王位”。该公司合伙人瑟金称,中国的实际生产成本“已接近美国”,其原因在于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美国能源成本的下降。此外,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实施中促进生产自动化,降低流通成本的努力也不可小觑。
作者: natasa    时间: 2015-4-20 00:57
顺风船 发表于 2015-4-19 23:38
更多数据来自凤凰财经:

美国制造业回流 就业效果明显

美国制造业真的重启了就不至于只有cs行业好找工作,美国的数据并不比统计局的更值钱些,统计方法大家都会玩。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5-4-20 04:23
顺风船 发表于 2015-4-19 09:38
更多数据来自凤凰财经:

美国制造业回流 就业效果明显

这么办吧:你举一个数据说明一下,美国制造业的产值或者就业增长有多少百分比是由于产业回流。
作者: 顺风船    时间: 2015-4-20 04:32
晨枫 发表于 2015-4-20 04:23
这么办吧:你举一个数据说明一下,美国制造业的产值或者就业增长有多少百分比是由于产业回流。 ...

这个我也正在找。上面的文章在这个方面确实是弱点。我也注意到了。但是要说没有,也得有数据不是。否则大家都是定性分析。

而且我已经举了一个苹果的例子。
作者: 顺风船    时间: 2015-4-20 04:38
natasa 发表于 2015-4-20 00:57
美国制造业真的重启了就不至于只有cs行业好找工作,美国的数据并不比统计局的更值钱些,统计方法大家都会 ...

回归的首先就是高端制造业,当然CS 明显

“以工业生产指数衡量,欧元区和日本的制造业在经济危机过后均遭受重创,至今仅恢复至2003年左右水平。即便是制造业复苏形势最好的德国,也未能达到美国制造业复苏的高度,即超越2008年危机前的顶峰水平。

  总之,以机器人、3D打印为代表的数字化制造技术,以及页岩油气革命所带来的能源成本下降,已经使美国制造业出现了结构性复苏,并逐渐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工业生产指数谁有

另外,我觉得美国房地产复苏,这方面中国富豪功不可没,估计比制造业回流不少。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5-4-20 04:51
顺风船 发表于 2015-4-19 14:32
这个我也正在找。上面的文章在这个方面确实是弱点。我也注意到了。但是要说没有,也得有数据不是。否则大 ...

那就苹果吧。苹果在全世界(或者中国)有多少生产能力,其中有多少回到了美国?就我所知,苹果最大的一头iPhone、iPad还是在中国制造的,iMac、MacBook不清楚,但这肯定不是大头。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5-4-20 04:52
顺风船 发表于 2015-4-19 14:38
回归的首先就是高端制造业,当然CS 明显

“以工业生产指数衡量,欧元区和日本的制造业在经济危机过后均 ...

高端制造业从来就没有离开过美国。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5-4-20 04:54
顺风船 发表于 2015-4-19 14:32
这个我也正在找。上面的文章在这个方面确实是弱点。我也注意到了。但是要说没有,也得有数据不是。否则大 ...


我没有说过没有,我说的“最多是支流”。换句话说,如果制造业回流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这样的数据很好找。我找不到这样的数据,也没有看到过有关评论。你说的这个是例外。
作者: 顺风船    时间: 2015-4-20 08:44
晨枫 发表于 2015-4-20 04:54
我没有说过没有,我说的“最多是支流”。换句话说,如果制造业回流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这样的数 ...

这样的评论不少,你用关键词搜一下。 至于主流,支流,确实需要分析。我觉得直接数据不见得像你说的那么容易得到。所以拿不到,不是不显著的理由。

看WSJ 的一篇文章
Companies Tiptoe Back Toward ‘Made in the U.S.A.’

里面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递增,但是进口不变。幅度还是不小的。支流不支流,每个人理解不一样。我觉得对增长部分贡献20%,就很不错了。

苹果是一条mac生产线,美国无需都搬回来,他就3亿人口。长期以来都是跨国公司,回来一部分就能解决不少就业。



作者: natasa    时间: 2015-4-20 14:14
本帖最后由 natasa 于 2015-4-20 14:17 编辑
顺风船 发表于 2015-4-20 08:44
这样的评论不少,你用关键词搜一下。 至于主流,支流,确实需要分析。我觉得直接数据不见得像你说的那么 ...


苹果挪个场子回来是政治需要,如果不在海外装配他的利润就要大幅度跳水,所以你选的这个切入点就不对. 苹果的利润主要来自于设计整合,不是毛利极低又是劳动密集型的装配工作,在美国本土搞厂子就等于要用利润大量补贴本地工人,这是不符合经济规律的。之所以要建一个几百人的工厂,是为了向国内政治表态我们是支持增加美国工作机会的,但是你让他弄个几万人去装手机平板,他会乐意么?
作者: 顺风船    时间: 2015-4-21 02:41
natasa 发表于 2015-4-20 14:14
苹果挪个场子回来是政治需要,如果不在海外装配他的利润就要大幅度跳水,所以你选的这个切入点就不对. 苹 ...

看一下上面WSJ的文章吧,不只苹果。你怎么知道苹果回来还用富士康的方式而不是用机器人? 美国的私人养鸡场一天几千个鸡蛋,老农夫妇两人就够了。

我觉得要说美国制造业回流不明显,也得有点数据才行吧。
作者: natasa    时间: 2015-4-21 13:50
顺风船 发表于 2015-4-21 02:41
看一下上面WSJ的文章吧,不只苹果。你怎么知道苹果回来还用富士康的方式而不是用机器人? 美国的私人养鸡 ...

WSJ的文章关于制造业的报道每次都是写的很含糊其辞,只能笑笑,前几年嚷嚷的挺欢的,去年开始就不怎么提了。如果成本真的能压缩到富士康的程度,为什么富士康自己不用机器人呢?你说私人养鸡场这个例子真的不好笑,因为国内养鸡场基本也是这样,几千只鸡真的不多啊。。

你说制造业回流明显才应该拿出合适的数据才对吧,制造业回暖的话为什么制造业本身雇佣的人数没有大幅度增加?最高端的制造业美国一直强于欧洲日本,这些行业也并不需要雇佣太多工人,次一级美国放弃掉的基本都是德日生产的,这些美国本土企业国际竞争力不足,而对雇佣劳动力影响最大的中低端产业始终没什么起色,劳动就业率的攀升伴随着劳动参加率的下降,总的劳动参加人口是出于下降的阶段。 中国主要需要进口的都是高端制造业的产品,在国内没有替代产品之前,这些产品的进口依然会增加,用进口不能说明美国本身制造业发生了哪些变化。事实上奥巴马对重返制造业的规划除了喊口号之外就是在一些新技术和新领域投了一些钱,这些领域要想发展起来还需要时间,但是对传统制造业来说,没什么帮助。就奥巴马剩下的两年来说,他的主要精力是在外交上面,内务上掣肘太多已经做不得事情了,也不会给制造业有什么帮助。
作者: 顺风船    时间: 2015-4-21 16:37
本帖最后由 顺风船 于 2015-4-22 04:39 编辑
natasa 发表于 2015-4-21 13:50
WSJ的文章关于制造业的报道每次都是写的很含糊其辞,只能笑笑,前几年嚷嚷的挺欢的,去年开始就不怎么提 ...


我提的文章至少有点数据, 还有例子。要反驳少也得有点东西吧。不能光管人要啊。富士康用人是人便宜啊。到美国就是机器人便宜了。可以理解啊。WSJ的文章, 数据,例子都有,2015的文章。当然不严谨。 但比什么都没有强很多。回美国的不只苹果。都降不下成本,只是赚吆喝?不太可能吧。

另外,我只是提出外面的观点,也是批判的接受。要是有更强的资料暗示没有回流,我也采纳。
作者: 歪脖柳    时间: 2015-4-21 16:52
顺风船 发表于 2015-4-21 02:41
看一下上面WSJ的文章吧,不只苹果。你怎么知道苹果回来还用富士康的方式而不是用机器人? 美国的私人养鸡 ...

APPLE用机器人做手机和平板电脑的装配,几乎不可能。苹果手机算是业内最难装,也是最难拆的了。
作者: 顺风船    时间: 2015-4-21 21:41
歪脖柳 发表于 2015-4-21 16:52
APPLE用机器人做手机和平板电脑的装配,几乎不可能。苹果手机算是业内最难装,也是最难拆的了。 ...

是Mac 吧。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www.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