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反事实推理法 [打印本页]

作者: 五岳倾颓    时间: 2014-11-3 09:23
标题: 反事实推理法
反事实推理法
) H. W6 v& Y6 M  s7 N3 ?
: i6 Q, J9 C, K  常常见有人说“历史不能假设。”这是对的,因为历史已然过去,任何假设都不能改变既存历史的状态。但是,这是否说历史不可以做假设性分析,使我们对历史看得更清晰呢?我看不是。有一种分析方式被称为“反事实推理”法,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事实上此法经常被使用。
4 V6 ^* H, J5 ^  V  美国学者小约瑟夫·奈在《理解国际冲突》一书中,对反事实推理做了简单介绍。下边是从中ocr出来的一部分。有兴趣的可以看原书。
8 E; |6 }' _2 I, o, x9 o
  U; F" V- X  y' J4 m1 C: Q2 T4 b  国际政治不同于实验科学。在国际政治中,无法进行可以人为控制的实验,因为我们不可能在观察一个事件的时候,保证其他事件不会发生变化。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说,任何学科必须根据自己的研究对象尽可能做到精确。如果不可能做到真正的精确.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要求太精确。国际政治中的变量很多,会同时发生许多变革,我们可以找到的事件的原因实在是太多了。然而,作为研究人员,我们仍然需要对五花八门的原因加以筛选,搞清楚哪些原因比较重要。我们可以采用的一种方法是被你为“反事实推理” ( counterfactuals )的思维实验( mental experiment ) .& }  [* u; y3 b! f! m/ d  F
  反事实推理就是设定与事实相反的条件( contrary-to-fo-fact-conditionals ) ,我们可以简单地把它们看作确定因果关系的思维实验。我们在研究国际政治的时候不可能拥有一个真实和有形的实验室,只能靠自己想象出一些情势,并假定在这些情势中只有一件事情发生变化,其他事情是不变的,然后依此勾画出一幅有关世界面貌的图画。实际上,我们每天都在运用反事实推理。许多学生可能会说:“假如我今大晚餐没吃那么多,那么我阅读注意力就会更集中一些。”也有的学生可能运用更具想象力的反事实推理:“假如我那天没有错过学生会的那顿晚餐,那么我就可能同她认识,这样我的生括可能因此要比现在简单得多。”
' f; f( X) T( `$ p4 T5 z4 k9 |  历史学家也运用更为精细的类似方法来判断事件的根源,只是他们经常不承认自己这么做而己。比如,我们可以假定德皇并没有在 1890 年解除俾斯麦的职务。这是否会使得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大可能发生呢?俾斯麦的政策能否继续减轻其他国家对德国威胁的恐惧心理,从而避免两个同盟体系的不断僵化呢?在这个例子中,运用反事实推理有助于我们理解,除了结构因素之外,个人的个性也是很重要的。还有一个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关的反事实推理的例子。假定弗兰茨,斐迪南的司机开车到达萨拉热窝那个重要路口时向左转弯,而不是向右转弯,以及那位奥匈帝国皇储没有被暗杀,那么战争是否还会爆发呢?这个反事实推理的例子揭示了偶然因素的作用。那个暗杀事件到底有多重要呢?鉴于当时的同盟结构处于全面紧张的状态,如果这个暗杀事件没有发生,那么是否可能出现其他的导火索将战火点燃呢?# _1 s3 }8 U/ S* a) Q) k# c
  设定与历史事实相反的条件的方法,有助于我们探讨某个原因是否重要,但这种“不确定的历史” ( iffy history )也存在着漏洞.反事实推理如果被不恰当地加以使用,那么它可能会否定历史的意义,从而误导人们。它也可能否定这么一个事实.即当某件事情发生后,其他事情就不可能与它处于同等的地位。时间是关键的尺度。我们经常说,历史事件是“路径依赖”,这指的是一旦事件沿着特定的道路发展,所有可能的前景成为现实的概率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要比其他的事亲大。找们可以用四个标准来衡量反事实推理实验是否恰当和有用。这四个标准是:合理性( plausibility ) ,相近性( proximity in time ) ,理论性( relation to theory )和真实性( facts )。( b$ ?5 k# k& Q- y  U8 E: J
  (以下详细解释四个标准,从略)
) H" T. h3 [" V- K  
# r1 I3 l8 J# e7 ]" a5 Z    一些历史学家追求纯正性,他们认为,假定可能发生什么事情的反事实推理不属于真正的历史。真正的历史就是己经发生了的事情。设想可能发生什么是没有意义的。然而,这些人忽视了一点,即我们不仅要努力了解已经发生的事情,还要努力了解这些事情发生的原因。为此,我们还需要知道是否可能发生其他的事情,也就是说我们要运用反事实推理。因此,虽然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历史研究就是把已经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但是也有很多历史学家主张,恰当的反事实推理分析对于历史研究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历史纯正论者提醒我们,不可提出诸如拿破仑拥有隐形轰炸机这样不甚严谨的反事实推理的论点。然而,正如我们将在本书下一章中看到的,粗浅的反事实推理分析.与深刻的反事实推理分析不可同日而语,后者有助于我们搞清楚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0 y- I2 s9 k* h3 M' D6 }: H# C6 H- B: @2 L
  2012年5月29日- O3 w* _  J- ~+ x+ I% e4 C. ~  l
  
1 E% Y+ t  o3 Z2 _4 A* Q. ?" E  补充:
' b8 |9 q( }) G  U& a" _0 ^8 p  
5 E7 d# n' e2 d+ j3 @/ f  另有一本书《反事实思考——虚拟历史》,作者尼尔·弗格森,汉译是台版。这本书举了一些历史事件,试用反事实虚拟历史的方法来分析,应该说是比较少见的著作。可惜我只略翻。6 S1 D% P2 j, {0 N: v
  2014年4月21日
作者: 老兵帅客    时间: 2014-11-3 09:45
历史研究中的方法有很多,你说的是一种,另一种就是黄仁宇的那套。问题在于,历史演变的因素很多,很难弄出合理的权重分配,并对各种因素加以合理的解释。于是作者专情于的理论,在不专情者看来,就经常只有苦笑了。
% a1 {( p, T) o- c9 C6 y& s, E
因此说起来就是,发明点东西很简单,让它有意义就很难了。
作者: 五岳倾颓    时间: 2014-11-3 10:31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4-11-3 09:45
4 X- n6 l* J. k) s" g历史研究中的方法有很多,你说的是一种,另一种就是黄仁宇的那套。问题在于,历史演变的因素很多,很难弄出 ...

. V& ~/ g& {; E8 d4 ?6 O谢谢老兵的回复。
% N+ }  O. G* v  E6 D; [9 Q我之所以对这个理论比较感兴趣,是经常看到有这样的说法:“历史不能假设”。如果我们把历史仅仅限于记录已经发生的事情,那么历史学似乎没什么意义。每个历史学家其实都在自觉不自觉地使用“反事实推理”。比如“以史为鉴”这句话,将来的事情还没有发生,你如果不能从历史中找出历史可能的相似性(因果关系),如何预测历史的走向?(短期的预测,而不是像共产主义那种终极乌托邦)。
作者: 老兵帅客    时间: 2014-11-3 10:41
五岳倾颓 发表于 2014-11-2 21:31% C5 h! G, |) c$ r9 ?+ K
谢谢老兵的回复。
7 c) N, G/ T, q& \0 N我之所以对这个理论比较感兴趣,是经常看到有这样的说法:“历史不能假设”。如果我们 ...

. ~, U/ c; X9 ~( a8 }( C, m道理对,但是问题在于权重,正是这点使得绝大多数技术流派都成为扯淡。* t& n8 z% n8 l& {7 G# f+ T

' d, J5 M2 j5 ^$ g7 Z为什么这么讲,因为资助者决定了权重分布,于是那就不是历史研究,而成投资回报了。) Q7 }. z5 e) x/ w. O
- f: r4 K& v4 T: F( U- v6 @
那么有没有不依靠投资者的真正独立历史研究?理论上可以有,现实中则基本不可能,因为业余者因为投入所限,很难达到专业级别;而专业者所需要的时间与费用除非能得到资助者的帮助,否则连自己谋生都很困难的。一旦拿了人家的资助,就得按照人家的需要来做事。这方面你读读唐德刚和黄仁宇描写美国大学和史学界黑暗的文字就能明白了。
作者: 五岳倾颓    时间: 2014-11-3 13:24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4-11-3 10:417 z+ J# w9 K0 x$ R& m  B
道理对,但是问题在于权重,正是这点使得绝大多数技术流派都成为扯淡。
6 z3 Y' X  S# \* e* X( e
$ B, @9 d4 ^3 m为什么这么讲,因为资助者决定了 ...

& E, w$ p2 f2 o4 N7 ?" ?$ s7 N/ w- y谢谢。唐德刚的书,能找到的都看过了。黄仁宇的看过一些,也看过他的自传《黄河青山》。
4 M9 C. m, s# O# L9 t( |关于历史学家无法进行真正的独立研究,确实有道理。不过,既然存在多种意见倾向的的投资者,这本身就是一种自由。怕的是不允许有多种投资者。
作者: 齐的隆冬强    时间: 2014-11-3 13:25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4-11-3 09:45
/ L& P8 F0 W) g, d4 Y$ h6 e: I3 B历史研究中的方法有很多,你说的是一种,另一种就是黄仁宇的那套。问题在于,历史演变的因素很多,很难弄出 ...

+ n1 Q1 H, s3 E, o- ]" b) o$ Q发明一点东西不难,难的是让他有意义
作者: 老兵帅客    时间: 2014-11-3 20:28
五岳倾颓 发表于 2014-11-3 00:243 B1 \0 f3 c. s9 A, b
谢谢。唐德刚的书,能找到的都看过了。黄仁宇的看过一些,也看过他的自传《黄河青山》。
/ t0 ^% o6 s* v: o1 p8 p关于历史学家无 ...
6 Z) M- v$ C2 r4 b) i
这个你看看美国人写的《蒋介石传》就清楚了,从上个世纪到现在,一个入地,一个上天,截然相反,为什么,金主的需要变了嘛。现在你要想美国出本骂老蒋的《蒋介石传》,难喽。
3 }% e5 H* G3 e% J. O1 o& ~$ f' v/ U3 ^" e; Q" v8 V) b8 C8 E8 Q
中国也一样啊,对洪秀全的吹捧从孙大炮开始,之后的同盟会、国民党、国民政府一概继承,直到1932年为止,从此变了调子,因此自己执政了,不是反贼了。国朝也一样,建国那么多年一直捧洪秀全,现在也变了。% R0 H( E: ^) D3 Q" r& T! Z" b

) ?* U+ h4 [5 G! x0 R- q$ V$ O这件事教导我们说,需要决定供给,真正自由的多种投资就别想了,哪里都一样的。
作者: 齐的隆冬强    时间: 2014-11-3 20:38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4-11-3 20:28; F; ?3 j3 u+ z: T
这个你看看美国人写的《蒋介石传》就清楚了,从上个世纪到现在,一个入地,一个上天,截然相反,为什么, ...

/ Z% \% r8 ?5 r8 C% j; a老兵好像特别看重需求,连科学技术的发展,老兵也认为是需求所致,那这个需求是个啥啊,是人类的贪欲吗?老兵,当然我承认我这个问题有点无聊
作者: 老兵帅客    时间: 2014-11-3 20:44
齐的隆冬强 发表于 2014-11-3 07:38
# Y- w5 H# b- \; t+ A老兵好像特别看重需求,连科学技术的发展,老兵也认为是需求所致,那这个需求是个啥啊,是人类的贪欲吗? ...
- ^$ z. j3 @, S8 K" c
就是现实利益,包括贪欲。
作者: 孟词宗    时间: 2014-11-4 01:50
本帖最后由 孟词宗 于 2014-11-4 08:53 编辑
3 U& F7 c* @4 X5 k1 q# G4 c/ E  x6 m/ B
这其实就是“以史为鉴”,不过换了个名称罢了。不是说唐太宗每每以隋朝为鉴,事事都要做得相反吗?
1 n1 T! q+ q0 d) m5 i
( k- a8 [" y1 w5 V+ h- r$ N, z读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吸取历史教训。那么对于历史事实的反推也是必须的。
, C2 H6 |7 _5 ~# V* \3 H& N$ ~+ ~5 {& J. n8 X7 h
另外,历史这东西分为史料和史论。史料就是事实(Fact),史论则是对历史事实的解读。有人说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有人说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但历史的细节可以篡改,但历史的大事是篡改不了的。好比唐太宗再篡改历史,他也改不掉唐代隋的历史事实。好比台湾和美国再出一百本美化常凯申的“传记”也不能改变国民党败退台湾的事实。1 n, s( `: D: x% l. Y& a

! k$ U) K- Y$ _1 _- d" C- ?所以读历史不要纠缠于细节。纠缠于细节就往往会陷于史书作者的思维陷阱,被史书作者的话语权压倒。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说的就是这个。
作者: 五岳倾颓    时间: 2014-11-7 04:37
孟词宗 发表于 2014-11-4 01:505 v- I0 C! H$ i* O" U% r2 t4 B
这其实就是“以史为鉴”,不过换了个名称罢了。不是说唐太宗每每以隋朝为鉴,事事都要做得相反吗?
5 Y: T7 z, C; Y4 K: J, e: ]7 w9 W  {  a
读史的 ...

: ?/ [; {) l) Z细节要分什么细节。关键的细节还是要的。举一个例子:从前我们讲红军长征,从来也不说红军跟苏联的联系中断了。密码本丢了,苏联对中共的指挥不起作用了。这就是关键细节。倘若当年苏联的指挥还继续,毛的夺权能否成功还是个问题。到了1935年11月,因为张浩的到来,带来了密码本,中共跟苏联的联系才恢复。1936年西安事变,中共多数人主张杀了老蒋,是莫斯科的指示救了老蒋一命,从此改变了中共的处境。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www.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