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再读《文心雕龙》(2) 征圣第二 [打印本页]

作者: 到处停留的叶子    时间: 2013-4-6 06:44
标题: 再读《文心雕龙》(2) 征圣第二
本帖最后由 到处停留的叶子 于 2013-4-7 21:52 编辑
1 E% O6 k9 k- u6 t
% U/ W) a$ D/ l- {% `上一篇 原道第一
4 O" L' V9 N- u$ j/ U/ e) ]& ]
! {- N: a( Y1 @$ ~' d; d) l6 k& @! G& [
征圣第二2 c. i! A9 z  h, L
2 R) p7 ?" S9 m' j# G: [* F5 L
F
; N) Q/ b! Z# P0 N* V. V夫作者曰圣,述者曰明。陶铸性情,功在上哲。夫子文章,可得而闻, 则圣人之情,见乎文辞矣。
/ H  `* }0 y+ D$ L8 X0 h先王圣化,布在方册;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是以远称唐世,则焕乎为盛;近褒周代,则郁哉可从。此政化贵文之征也。郑伯入陈,以文辞为功; 宋置折俎,以多文举礼。此事迹贵文之征也。褒美子产,则云“言以足志,文以足言”;泛论君子,则云“情欲信,辞俗巧”。此修身贵文之征也。然则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乃含章之玉牒,秉文之金科矣。
4 }0 [+ o5 @: v# J/ s$ }2 L# ^& k
夫鉴周日月,妙极机神;文成规矩,思合符契。或简言以达旨,或博文以该情;或明理以立体,或隐义以藏用。故《春秋》一字以褒贬,丧服举轻以包重,此简言以达旨也。《邠诗》联章以积句,《儒行》缛说以繁辞,此博文以该情也。书契断决以象夬,文章昭晰以象离,此明理以立体也。四象精义以曲隐,五例微辞以婉晦,此隐义以藏用也。故知繁略殊形,隐显异术,抑引随时,变通会适,征之周孔,则文有师矣。
8 T& c; t" t/ `! I2 o9 ^5 \9 ]% ]: {
是以子政论文,必征于圣;稚圭劝学,必宗于经。《易》称“辨物正言,断辞则备”,《书》云“辞尚体要,弗惟好异”。故知正言所以立辩,体要所以成辞,辞成无好异之尤,辩立有断辞之义。虽精义曲隐,无伤其正言;微辞婉晦,不害其体要。体要与微辞偕通,正言共精义并用,圣人之文章,亦可见也。颜阖以为仲尼饰羽而画,徒事华辞。虽欲訾圣,弗可得已。然而圣文之雅丽,固衔华而佩实者也。天道难闻,犹或钻仰;文章可见,胡宁勿思。若征圣立言,则文其庶矣。
+ ^5 ~, x3 N% t* P& j/ @
- d* m) C; ?; \* {, D# K: a% A# @赞曰:妙极生知,睿哲惟宰。精理为文,秀气成采。鉴悬日月,辞富山海。百龄影徂,千载心在。
" [$ _, H6 c8 s) S' ~0 n; J
0 h+ A% d6 w8 {( O+ A
" L1 c( x- J4 ]* O
------------ 叶子散步分割线 ------------
/ G) o: B6 I: E0 o2 f2 ?2 r' C
/ |2 K. G# W3 _) }5 U' W周末,天气又好,散步的时间可以久一些。
  E- r/ `2 H9 Q2 H( M/ M" t, S6 j) e7 H, y0 R4 ^
第二篇的主要意思是我们要向圣人学习。因为整个文心雕龙讨论的是写作的问题,所以这个学习,就是学习圣人的著作。# m& Q3 \/ x- l$ C* H/ e
作者深受的是儒家的影响,他口中的圣人,主要是指孔子。
; ?( |4 I& ], B) B5 z$ y/ f) q& {7 a

  C& L- S1 @0 q# ?文章是心灵的声音,我不记得最初是谁说出了这样精辟的话。浩瀚的历史中,不知道有多少声音湮没在嘈杂的世间。
/ x1 J( F" r% h, q2 a- L
6 r5 ~. {* u. |作者的年代或许是幸运的,因为那时候还比较安静。: X4 T/ X9 X; a) g6 }6 c7 I
0 Q" P5 `5 S! f! `3 I% Y  V

% O5 H5 u: A4 O3 ?9 T' ~' ]如果你对孔子其人其学说抱反对的态度,那么,就此打住,还是不要随叶子继续散步下去了。, K& G. ~$ F% L/ T/ I& Q! D

' Z  b2 B7 U/ K1 }我一向对孔子很尊敬,虽然对儒家强调文学为封建政教服务的必要有点不耐烦,但必须承认,这是儒教发达的一大重要前提。孔子不至于是圣人,但他和他的子弟们流传下来值得学习的东西确实非常多。
. V' b/ c1 U% y9 G# s# c. u3 M1 S; P$ ]/ O4 i9 j6 g
坚东网上有一个 《文心雕龙》译注 ,有兴趣自己读书的可以过去参考看看。叶子不想细细解释文章中间到底在说些什么。叶子的妈妈倒的确是个中文老师,也许这是为何我小时候有条件乱翻这类书的一个缘故吧。
) \: X, `& C* w+ [, C( V( F- \  n3 r9 j5 T; ?3 @8 Q
. c0 J- H" L) u3 y; N" x# g
饿了,需要先满足口腹之欲,再回来继续谈学习。
% {/ D7 e1 ^% R! ?- ]9 k. Y- u, R# O3 ], E6 @
微醺,继续学习
作者: 清风徐来    时间: 2013-4-6 08:18
家学渊源啊,难怪叶子这么有造诣。
作者: 清风徐来    时间: 2013-4-6 08:38
没注意你是理科生啊,文理全双,更牛X了。
作者: 到处停留的叶子    时间: 2013-4-7 10:10
本帖最后由 到处停留的叶子 于 2013-4-6 22:18 编辑 + D& ?9 X7 E6 u. G& M& x5 @
; t9 U5 T: f+ q$ H
新的一天。" O& A: f8 P! p
/ ^, m5 V  V2 Q4 |
喝过一杯红酒,微醺,然后决定今晚的消遣是听听歌,写写字。) i5 |; E: V. O1 X- d7 B, d# H2 g
% E# a, p7 _* C- z
重温了一下刘勰的生平: K9 E2 c! \+ J* V/ y* {# m0 n

0 l6 h# ]4 v4 U/ z) j; }5 w4 G* {* ^据《梁书·刘勰(xié)传》记载,刘勰早年家境贫寒,笃志好学,终生未娶,曾寄居江苏镇江,在钟山的南定林寺里,跟随僧佑研读佛书及儒家经典,32岁时开始写《文心雕龙》,历时五年,终于书成我国最早的文学评论巨著,该书共计三万七千余字,分十卷五十篇,书超前人,体大而虑周,风格迥异,独树一帜。
/ r* }! y& C( K- L; S  {4 e% ?1 {7 S9 I, s
突然觉得不仔细读一下,很是对不住作者的良苦用心。
' Z6 G9 S' d; t% M$ H% a8 c% u# L; I( s4 p+ k
征圣第一段8 x6 o0 G, H# c

, t( C. ^, T) ?夫作者曰圣,述者曰明。陶铸性情,功在上哲。夫子文章,可得而闻, 则圣人之情,见乎文辞矣。
" C/ F" K& T. @) y8 A先王圣化,布在方册;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是以远称唐世,则焕乎为盛;近褒周代,则郁哉可从。此政化贵文之征也。郑伯入陈,以文辞为功; 宋置折俎,以多文举礼。此事迹贵文之征也。褒美子产,则云“言以足志,文以足言”;泛论君子,则云“情欲信,辞俗巧”。此修身贵文之征也。然则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乃含章之玉牒,秉文之金科矣。
5 w# t6 ^8 ]! Q! j% S& A; j! O
9 b9 z9 h4 r# g+ J
找出坚东网上翻译看看,用现代的语言来重读一下:
9 O* ^& j) P$ V; f$ ^5 G# K* @
0 a5 p. m$ M7 f所谓“圣”,就是能够独立创造的人;所谓“明”,就是能够继承阐发圣人学说的人。
' c4 ~: b" @! G% t$ z2 J) m
' k7 O, ]9 d: e; I重新审视“圣明”这个已经被用烂了的词语,含义应该是这样的。对我们常人来说,“圣”也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明”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5 Y, c1 S6 `/ D9 A  T( V
' W9 u  c# _4 w6 n/ }0 L 用述作来培养人的性情,古代圣贤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成就。
% U& B. j' \, E6 M( ?  m2 z. p3 h7 ]$ f% Q2 u. @# W$ \' \
孔子的学生说:“孔子的著作是可以看得到的。”就是说,在这些著作里,是表达了孔子的某些意见或主张的。
5 Y+ |* p: U* D# b; q4 J. \) n6 H$ v, U3 s; R. h( J8 u
古代圣王的教训,在古书上记载着;孔子的言行,都充分表现在他的教导人的言论里。2 P+ [2 ~7 D& n

( B; R7 A$ w- m所以,对较远的,孔子称赞过唐尧之世,说那时的文化兴盛焕发;对较近的,他赞美过周代,说那时的文化丰富多采,值得效法。这些都是政治教化方面以文为贵的例证。
2 |0 n- N/ U! q# }) |+ Q& d/ Q  m3 _; T# @% L( g
春秋时郑国攻入陈国,在对待晋国的责问中,郑国子产因为善于辞令而立下功劳。宋国曾用最隆重的宴会招待宾客,由于谈话富有文采,孔子特使弟子记录下来。这些都是事业方面以文为贵的例证。5 Q1 b$ ]6 l6 A6 K9 b$ c

/ _# j) ~  c& Q孔子赞扬子产,说他不仅能用语言来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且还能用文采把语言修饰得很漂亮。孔子谈到一般有才德的人时,就说情感应该真实,文辞应该巧妙。这些都是个人修养方面以文为贵的例证。
6 R- l% ?! x, Z) N' A
$ X2 A( f. J" [1 @  `3 i. h1 ]0 |由此可见,思想要充实而语言要有文采,情感要真诚而文辞要巧妙:这就是写作的基本法则。
8 p5 o  K$ l) `: h/ \! |

1 W9 ?& e5 t; `% ~( _& e9 u/ X2 C
. y. q" l: t, c+ C) P' w% R说起来简单,“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这就是作者总结的圣人写文章的金科玉律。
" g8 D" |( |6 F
- R4 G& N" Q$ N9 I但是,正像生活中所有其他的方面一样,知易而行难。/ Z$ H! |/ L( h. |9 E' r

. X+ `+ t4 X* W且不说政治教化和事业方面的例证,我们能够在个人修养方面经常想到这一点,努力真实表达自己的思想,还能用上一点文采,就非常不错了。7 Y) H: k! o8 Y& K

1 j) M- V  x  F$ d  m- R; r8 ?, P$ n: E1 J+ D  u
--------叶子走神分割线----------
7 w! g: V/ v' r& `9 J, n, H
1 u4 F2 N. C8 j2 @0 W4 D0 a
2 G/ Y5 {+ ^: x# C: B' x* N“情信而辞巧”这五个字今天跑到我的视线里的时候,我突然想起的是我们爱坛的某位著名书生。1 F! ?* _7 @: L* R# m( Z
0 \* e5 C6 X' e8 F' B$ I4 w0 A( A6 g
情感真诚而文辞巧妙,正是我看到他的文字第一印象。
' U1 u$ g& \! H5 v: p% H  {( V# h" M  C
本来想大声招呼一下,想了想,还是在这里悄悄说过就算了。
- W( R! T) n* Q" t- C# Y: E) z3 K% X: h9 V
! A% B3 O6 m7 D3 V' w  i3 W6 b" L
--------不开小差,好好学习---------------
' c' }* O  x# j  i1 ?# p2 T继续读下去+ a7 J! K! {4 t! p
/ K+ O' k9 T% p( P& |
夫鉴周日月,妙极机神;文成规矩,思合符契。或简言以达旨,或博文以该情;或明理以立体,或隐义以藏用。故《春秋》一字以褒贬,丧服举轻以包重,此简言以达旨也。《邠诗》联章以积句,《儒行》缛说以繁辞,此博文以该情也。书契断决以象夬,文章昭晰以象离,此明理以立体也。四象精义以曲隐,五例微辞以婉晦,此隐义以藏用也。故知繁略殊形,隐显异术,抑引随时,变通会适,征之周孔,则文有师矣。

. B1 q: |4 ~) ^
  W) }" f7 }" d/ Z, t〔参考译文〕
, Q" F( t. [5 L  圣人能够全面考察自然万物,并深入到其中精深奥妙的地方去;这样才能写成堪称楷模的文章,其表达的思想也才能与客观事物相吻合。圣人的著作有时用较少的语言来表达其主要思想,有时用较多的文辞来详尽地抒发情意;有时用明白的道理来建立文章的主体,有时用含蓄的思想而不直接显示文章的作用。如像《春秋》就常用极少的文字来赞扬或批评,《礼记》里常用轻的丧服来概括重的丧服:这就是用较少的语言来表达主要思想的例子。又如《诗经·豳风·七月》是用许多章句联结成篇的,《礼记·儒行》也常用复杂的叙述和丰富的辞句:这就是用较多的文辞来详尽地抒发情意的例子。此外,有的文章讲得像《夬》卦所说的那样决断干脆,有的文章写得像《离》卦所说的那样清楚透彻:这就是用明白的道理来建立文章主体的例子。还有《周易》中的四种卦象,道理精深,意义曲折;《春秋》所运用的五种记事条例,也常是文辞微妙,意义宛转:这就是用含蓄的思想而不直接显示文章作用的例子。根据上述可知:各种文章在表现手法上,有洋与略、隐与显的区别;所以写文章时,或压缩、或加详,要随不同的时机而定;写作上的千变万化,要适应不同的具体情况。所有这些,如果以周公、孔子的文章做标准,那么在写作上就算找到老师了。. E6 e  A) E& C- N: x. ~

0 \# n9 w! g0 V7 d 是以子政论文,必征于圣;稚圭劝学,必宗于经。《易》称“辨物正言,断辞则备”,《书》云“辞尚体要,弗惟好异”。故知正言所以立辩,体要所以成辞,辞成无好异之尤,辩立有断辞之义。虽精义曲隐,无伤其正言;微辞婉晦,不害其体要。体要与微辞偕通,正言共精义并用,圣人之文章,亦可见也。颜阖以为仲尼饰羽而画,徒事华辞。虽欲訾圣,弗可得已。然而圣文之雅丽,固衔华而佩实者也。天道难闻,犹或钻仰;文章可见,胡宁勿思。若征圣立言,则文其庶矣。
; V" B9 k; c& h: u) }  @- Q; {
" X6 u' l6 Z+ n' M$ C7 F〔参考译文〕
  V9 T1 a% S8 _# w  S. Q3 i. \# U8 p, j' }  |% R; o" W. q
所以刘向谈论文章,一定要以圣人作标准来检验;匡衡上书劝学,一定要以经书为根据。《周易·系辞》说:“辨明事物并给以恰当的说明,有了明确的辞句就可以充分表达了。”《尚书·毕命》说:“文辞应该抓住要点,不应该一味追求奇异。”由此可见,必须有恰当的说明才能表达出文章的论点,必须抓住要点才能安排好文章的辞采。倘能这样安排文辞,就能避免单纯追求奇异的毛病;这样建立起来的论点,也就能得到辞句明确的益处了。那么即使内容精深曲折,但不会影响到它说明的恰当;虽然文辞微妙宛转,但不会妨害它能抓住要点。. h) a& k2 W0 k+ u9 \9 ?
文章要抓住要点和辞句写得微妙并无矛盾,说明的恰当和内容的精深也可同时并存。这些情形,在圣人的文章里都可以看到。颜阖说:“孔子好比在已有自然文采的羽毛上再加装饰似的,只追求华丽的辞藻。”虽然颜阖想借此来指责圣人,但事实上是做不到的;因为圣人的文章是既雅正又华丽,本来就是兼有动人的文采和充实的内容的。自然之道本来是不易弄懂的,尚且有人去钻研它;文章是显而易见的东西,为什么不好好加以思考呢?如果能根据圣人的著作来进行写作,那么写成的文章就接近于成功了。
0 E! N$ V- [+ m. {- R+ H
3 N3 p; Y1 z' \9 a* L
文章要抓住要点和辞句写得微妙并无矛盾,说明的恰当和内容的精深也可同时并存。) L  t0 B7 L3 u0 n+ q

' S; i/ y  T' r2 E我觉得这两点都极难做到。所以也只好写写叶子杂记了。
  P; g- ]/ ^* [) Q0 b( {6 K6 N9 J, W  ^
3 _5 b0 K3 I! |* h$ g) @- b
  赞曰:妙极生知,睿哲惟宰。精理为文,秀气成采。鉴悬日月,辞富山海。百龄影徂,千载心在。
- }6 ?4 X2 v" C5 O  }' u  S8 M! o) L1 m" y
〔参考译文〕8 _! W  t& y6 ]

4 e1 ^9 m# j: _9 C/ i1 R. C 总之,只有圣人能懂得精妙的道理,因为他们具有特出的聪明才智。他们把精妙的道理写成文章,以自己灵秀的气质构成文采。他们的见解有如日月之明,他们的辞藻就像高山大海那样丰富。古代圣人虽成过去,但他们的精神却永垂不朽。: Q- c+ K2 ~, ]1 q0 |8 L, O

( f' t* p4 u0 ~8 b是啊,我觉得这世界上,伟人的确是有的,值得崇拜。
, S% V$ d" k8 S9 M7 L
/ |: J' N8 g$ t) y! _& O  i-------------------------------------
: I1 M1 n  o( u4 u; B- c@清风徐来 还有兴趣和我一起散步么?
作者: 清风徐来    时间: 2013-4-7 12:24
叶子老师继续,我正好补上这一课。
作者: 清风徐来    时间: 2013-4-7 12:28
好文章的首要支撑是精深睿智的思想,辞藻是从属。以前小时候老师总让摘抄好词好句,没有对生活的观察体悟,再多的好词好句也没用啊。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www.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