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T0 S) n% s! k
$ x7 E+ P& L1 H6 ?
(这是06年回国采购的书单,当时发在新浪博客上了,先晒一晒吧,其他的以后再晒) 9 ?/ ~* ]. n# [) |) ^3 L" N$ K+ D. |; R1 ]' O3 W( b
最近读过或买到的书 ' k( J, R4 u6 l$ t2 i6 [. W9 g应朋友要求写写这个。: T' |2 C6 C. f7 @; [; f* b2 H( A
- g0 A& ^' P! n b& e( N2 W
就说说回国这两个月的战果吧。 ) X' s' Y8 p/ a0 o* [2 [; Q; f : v, b# `" y+ w一开始先在北京停了两天。姐姐家里的书是每次都看不完的,架上太多想看的,而北京又偏偏太多事,实在没什么时间,遗憾得很。这两天里主要读的是商务印书馆几十年前出版的一本《印度早期佛教思想溯源》,大感兴趣。以前对印度佛学没什么研究,这下开了眼。/ C- [8 |5 K3 Z2 L- p1 l
) U& N/ Q) y, y, C$ z
然后就到了长沙。在哥哥家里读了三四本唐宋笔记,就是中华书局出的那一套里的。有一些挺有意思,当时还发短信给朋友议论来着,但没看着太吸引人的,不如去年回去读的明代笔记《夜航船》。这套书实在太多,虽然我有电子版的,没敢开看,还是每年回去随手抽几本读的好。 ?8 F1 I9 C% H3 F: a g0 c # y& j8 W7 S' T" X4 U其他时间因为太热,很少出门,只好天天躺在竹椅上看书。读的都是这次回去新买的,列如下: a" A2 \7 f. q/ C$ J( M
& b# { Y, w: Y( P) N- D% X梁启超著《佛学研究十八篇》+ k I& y2 @# l! p. s
这真是一本让人赞叹不已的好书。说实话读过那么多书,很少有象梁启超这样让我感觉到作者无比聪明,思路异常清晰的。很多书读过之后脑子里是一锅浆糊,必须埋头整理一下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原先觉得是自己不了解书中内容或者不够聪明的缘故,现在才知道,原来是作者写得不清楚,也许他自己本身就糊涂。总之,梁启超这书写得清楚明白,虽然存在错误,但仍值得一阅。呵呵,我就不止一阅,而是阅了两阅。/ K; E8 j$ c' [/ b4 X( u
) m9 i, K7 S0 ]夏志清著《文学的前途》 2 }: m' ]/ |! h' c3 d% l, n这书由好几篇短文组成。第一篇《文学革命》主要谈论民国初年的新文化新文学运动,这个年代是我的半盲区,正好近一年来读了不少那时候的人物传记以及他们的作品,印证一下夏的文章,觉得格外有意思。可惜其他几篇就不过尔尔,让我有点失望。读完后我跟朋友说,这书对我有所启发,可惜不够深刻。朋友笑答:“你这话能把夏志清气死。”呵呵。 ( ^' [5 d& n& i q' m9 {6 e9 \, u5 _) V, w& i* V! @
李芽著《中国历代妆饰》' @$ `& n8 i# u5 O+ d* }, D+ r
这书在上海买的。我对服饰一向有兴趣,看这书封面清新可爱,就买了。实际上它的内容无甚新奇之处,里面的插图倒是不错。我有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这书自然不能望其项背,但是侧重面略有不同,对发饰和面饰讲述较多,还是可以收起来当参考的。 7 w/ N* n, I3 x+ K7 c 3 _! F0 C* w# R% f J$ n W李玫著《音乐之河》 ; Y' A' H: N9 R大致沿着两条线:中国的和外国的,讲述了音乐的发展历程。本来这类书看得够多,只是它里面涉及到一些非西方国家,不免动心买了下来。基本上是一本没什么新意的书。 1 K- b w8 ?) B3 P9 r% d9 j& A; t) y9 Z+ j
魏迎春著《敦煌菩萨漫谈》 ; ]1 M, D' a3 g上海买的。这书的最后一页有我的总结性批语:“此书过浅,看完收获不大。今日一下午阅毕,该系列可以休矣--2006.8.27.”! K8 q& _- O$ j& Y/ |3 p
附带说一句,这是民族出版社出版的《敦煌往事文丛》系列。/ b6 Z3 R$ v: W3 x( g9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