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飞官大战电脑(下) [打印本页]

作者: holycow    时间: 2013-2-7 04:24
标题: 飞官大战电脑(下)
本帖最后由 MacArthur 于 2019-4-9 11:45 编辑 # Z* H- N, M2 j2 C& Y. P$ P
2 [3 i( p6 F1 A, c
上一篇5 r# q  E/ X# ]  o$ `
$ k0 u, `; v* f* `2 m( b$ p
在调查员们看来,很明显140航班在副驾驶误碰复飞手柄以前一切正常。那么副驾驶是怎么会误碰复飞手柄的呢?
. V' t0 ~: a6 r6 b
- i1 @, s7 R6 x  J3 x& mA300-600R的节流阀和复飞手柄结构是这个样子的,下面这个是侧视图:& v  P/ i1 l, F8 p) ]0 R
7 i4 d" h: X! Z4 i- f

  i4 E9 ~/ L" o' m2 W( K8 b) [: t+ e5 t0 E
复飞手柄是节流阀下面的那个小拨杆,复飞操作的第一步是把复飞手柄向后拨,对于飞行员来说,这个动作和收节流阀的动作差不多,区别是手放在哪里。一个最大的可能性是副驾驶收节流阀时,手掌在节流阀上,手指自然下伸,在回拉的过程中连带着触发了复飞手柄(见下图右)。4 Z# a' Y' V, G6 E

- i, v& b+ P8 ~5 q0 K/ ]2 j空中客车的飞行计算机立刻做出反应,计算机进入复飞模式,指示发动机增加推力,机头上仰。虽然副驾驶推杆向下,飞机已偏离了正常下滑道转入平飞。4 V/ [* K' S7 H8 p

- o  z3 J# w$ ]0 c7 a7 d四秒钟之后,两个自动驾驶仪同时接通。鉴于舱音记录仪上机组对接通自动驾驶完全没有讨论,只能假定一名飞行员在另一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接通了自动驾驶。由于副驾驶正在用力推杆,最大的可能是机长做了这个操作;他的想法可能是让自动驾驶仪帮助副驾驶重新截获下滑道。3 {' Y5 U6 ^4 Y2 {. l

8 b. {# z6 u7 T4 e: x由于飞行计算机已经处在复飞模式,两个自动驾驶仪一接通就自动进入复飞模式,而不是机长希望的命令模式;更糟的是自动驾驶仪的接通剥夺了机组人工调节俯仰配平的能力,计算机现在全面接管俯仰控制。
4 L5 P) A. j6 d3 r3 p1 C* j! A
* J3 v& Y$ B( a0 j自动驾驶仪开始执行预设的复飞程序,由于副驾驶在推杆向下,升降舵是在机头向下的位置;为了让机头向上完成复飞,自动驾驶仪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水平安定面。由于升降舵和水平安定面面积的巨大差异,后者的气动效应要远远大于前者。任凭副驾驶使出全力推杆,飞机还是在不断抬头上仰;更糟糕的是,副驾驶推杆越猛,自动驾驶仪就越认为要进一步调整水平安定面,最终使水平安定面到达了机头上仰的极限位置,而机组对这一切浑然不觉。
: y- K- V7 x. ?6 r# |& b" r- Z6 @5 l' u9 g) {( [
这期间机长倒是发现飞机处于复飞模式,于是指示副驾驶解除。鉴于机长8:14:58那句“降落模式”的话,他很可能是要求副驾驶从复飞模式直接改成降落模式。不幸的是A300的飞控系统的模式转换是这样设计的:从复飞模式可以进入除降落模式以外的所有模式,从复飞模式以外的所有模式可以进入降落模式,就是不能直接从复飞模式转入降落模式。这个听起来很有道理:你一旦开始复飞了总要转一圈才能再降落吧?图卢兹的设计师们完全没有料到这世界上有王机长这样玩C-47出身的,野战机场任意地拉杆就起推杆就降。王机长另外飞的一种机型是747,用力推杆就能人工超越自动驾驶仪,他那8000小时飞行经验现在全都成了不利因素。6 S0 w+ a5 ?( C. `8 k' [1 U
: e5 ]; G9 z% Z1 s) G
到此为止,飞机在不断地上仰,空速在慢慢降低,但还没有到完全失控的状态。但当A300的攻角达到11.5度,空速127节,高度570英尺时,空中客车的计算机发现在攻角已经到达极限,继续抬升就要失速了。预设的失速保护程序自动启动,为了防止失速必须增加空速,为了增加空速必须增加发动机推力,于是两台发动机推力全开。在俯仰配平极度不正常,水平安定面到达抬头极限的情况下采用大推力,只会使飞机仰角急剧抬升。当王机长接管操纵时飞机的仰角已经达到21.5度,短短几秒钟内仰角上升到52.6度,空速下降到75节以下,下面的失速坠毁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9 L# T* z8 Y9 g! H: u1 Z( K: j

0 j! U8 D1 c4 r- q3 a1 e调查的结论是这是一起严重的人机冲突酿成的事故。一方面,关于空中客车飞控系统模式转换的说明在A300的飞行员手册里面说得很清楚,飞行员培训时更会教,不知两名华航的飞行员为什么都没有学进去。另一方面,两名飞行员的协调很成问题,机长前脚让副驾驶独立操纵,自己决定;后脚就在副驾驶误触复飞手柄之后象连珠炮一样地发号施令,并在副驾驶不知情的情况下接通自动驾驶,完全打断了后者处理的思路。随着自动驾驶的接通和机组对飞控系统的不熟悉,终于走到万劫不复的地步。
6 E) _, n1 {' V( K% r# w/ C, n+ Z3 I& C! c  W
报告下面的结论更惊人:这不是A300/A310第一次出这种事,这是第四次。
! d# R& o5 n* A- E! v
8 z# g$ V8 x0 k8 [9 b第一起降落时的配平失控发生在1985年3月,一架首批出厂的A300-600R身上。: H/ G" |5 e" E
. n" H" }$ f1 y# F9 U
第二起发生在1989年1月,一架芬兰航空的A300客机在赫尔辛基降落前机长在865英尺高度误触复飞手柄然后又试图推杆,结果下面的事情和华航140一模一样。幸运的是在飞机仰角到达35.5度,高度2250英尺时机长明白了到底是怎么回事,解除复飞模式将配平调回正常状态,飞机最终安全降落。8 ?, e3 p9 n. D6 X+ ]
4 |3 h3 {; ]2 d; c, |: }% z9 S& U
然后就是轰动民航界的莫斯科机场事件。1991年2月11日,东德航空公司Interflug的一架A310-300飞临莫斯科谢列明季耶沃机场准备降落。在最后进近的时刻自动驾驶仪进入复飞模式,飞行员也做出了推杆操纵,于是自动驾驶毫无悬念地将水平安定面调到抬头12度位置,而机长对升降舵的推杆输入是低头14度,当飞机上升到2100英尺时自动驾驶仪认为复飞成功,于是自动解除复飞模式,将操纵交还给机组。机长见高度已经太高,只能再飞一圈重新降落。机长的推杆输入一停止,飞机急剧上仰成88度仰角,窜升到4300英尺,空速掉到30节以下。由于空速太低,连失速警告都不工作了。A310以42度俯角失速下坠,机组在1500英尺,245节空速下奇迹般地拉了一个1.7G的机动改出俯冲。随后A310以70度仰角再次上升,并第二次失速后做出32度的俯冲,机组在1800英尺高度再度改出。空中客车然后以74度仰角第三次上升到7000英尺后失速,再做一次32度角俯冲,越战越勇的机组在3600英尺改出。这还没完,第四次急剧上升中A310冲高到9000英尺时坐了三次过山车的机组终于搞明白了,在11500英尺高度重新控制住飞机,安全降落。莫斯科机场的塔台控制下巴都要掉下来了 -- 俺见过茹科夫斯基的人把苏-27飞成这样,真没想到德国人能把A310飞成这样!' l+ s! Q9 b# D+ N0 ?

$ z7 s$ r0 m4 p  b* A6 a出了这样轰动全球民航界的事,空客和华航一点都没长进,终于有了名古屋。3 S4 [& ~% X: G, C/ q# g% D, r- B
# ]- O$ A: l& L2 j5 h; w( d- D
番外篇
作者: 李根    时间: 2013-2-7 04:31
这个机组在三次剧烈机动之后,居然还能明白过来,想清楚问题出在哪里,真是心理素质杠杠的,专业技能杠杠的,人才难得啊。; g: L. T4 n* W/ ?. T
* [2 [9 m) l" r8 S0 q4 ?, a
$ I# j! G/ y4 H* Z) H5 x/ k
8 w4 W' n' N& k. g: d/ V
1991年2月11日,东德航空公司Interflug的一架A310-300飞临莫斯科谢列明季耶沃机场准备降落。在最后进近的时刻自动驾驶仪进入复飞模式,飞行员也做出了推杆操纵,于是自动驾驶毫无悬念地将水平安定面调到抬头12度位置,而机长对升降舵的推杆输入是低头14度,当飞机上升到2100英尺时自动驾驶仪认为复飞成功,于是自动解除复飞模式,将操纵交还给机组。机长见高度已经太高,只能再飞一圈重新降落。机长的推杆输入一停止,飞机急剧上仰成88度仰角,窜升到4300英尺,空速掉到30节以下。由于空速太低,连失速警告都不工作了。A310以42度俯角失速下坠,机组在1500英尺,245节空速下奇迹般地拉了一个1.7G的机动改出俯冲。随后A310以70度仰角再次上升,并第二次失速后做出32度的俯冲,机组在1800英尺高度再度改出。空中客车然后以74度仰角第三次上升到7000英尺后失速,再做一次32度角俯冲,越战越勇的机组在3600英尺改出。这还没完,第四次急剧上升中A310冲高到9000英尺时坐了三次过山车的机组终于搞明白了,在11500英尺高度重新控制住飞机,安全降落。莫斯科机场的塔台控制下巴都要掉下来了 -- 俺见过茹科夫斯基的人把苏-27飞成这样,真没想到德国人能把A310飞成这样!
作者: ccklat    时间: 2013-2-7 04:55
请教神牛兄,现在空客的飞行电脑还是这样设置控制优先级吗?华航事件之后有何改进?
作者: 冰蚁    时间: 2013-2-7 05:21
李根 发表于 2013-2-6 15:31
) M' _+ t; Y3 G8 n- C5 B这个机组在三次剧烈机动之后,居然还能明白过来,想清楚问题出在哪里,真是心理素质杠杠的,专业技能杠杠的 ...
( z( e7 d8 o# M7 Q! G
这个机组太生猛了。改出得也越来越熟练。
作者: 老兵帅客    时间: 2013-2-7 05:24
看来问题出在了华航的飞行员对空客的操作规程不熟悉上,这样就不能怪空客而只能怪华航的人了。
作者: MacArthur    时间: 2013-2-7 06:31
还是德国飞行员心理素质过硬呵 - 连着拉三个过山车还能面不改色心不跳地纠错。。。 杠杠地
+ P# ^4 t2 S* Z5 Y" V0 B1 ]& y1 U) m: H: ~

. O2 Q* t' J  H6 j2 Q
作者: 李根    时间: 2013-2-7 06:36
冰蚁 发表于 2013-2-6 16:21
. v1 Y! ]' A& A4 U这个机组太生猛了。改出得也越来越熟练。

( ^1 h5 G+ m$ ]: T6 S也就是说,人家第一次遇到这个意外情况,立马就能控制住没摔,经过三次剧烈机动,改出越来越熟练,并且在第四次成功解决了问题,安全着陆。3 K! Z! i+ J: B5 l

) t) Z0 S! @: t$ V" {$ o1 O) r% N+ W这个机组的学习曲线基本上是直立朝天的。。。& w- i) [/ }; ~" x; G5 V, i
5 x8 _4 C7 d0 z" B! T& V

作者: 茉莉    时间: 2013-2-7 06:40
本帖最后由 茉莉 于 2013-2-6 16:42 编辑
) q& s. M6 @& b4 Q3 r" W& |" C! ^6 S
德国机组那段看得惊心动魄,手心都出汗了
作者: TopGun    时间: 2013-2-7 07:11
请问波音的复飞开关在什么地方?
; D8 Z7 K  z5 o& t* W4 z
/ Y, c% V. c! f' \' _7 ~: K
0 O# y+ b7 L$ a5 Y$ k( ?, W
) `% _$ o- P- R/ u* _- g# @8 k( I5 X9 N
- }! X+ K" }, M: G* d

; p0 \' v$ C, h* J, A/ ]6 h1 k
作者: holycow    时间: 2013-2-7 07:51
TopGun 发表于 2013-2-6 15:11
* U' a3 u% `3 o* n2 o7 [' K请问波音的复飞开关在什么地方?
2 n. ^/ c+ x$ f* O

% [3 N" V$ F) z; w+ y  Y$ Q, l: j! w1 _0 ]( O/ G
这是737的,看节流阀下面那个灰色按键
作者: 中关村88楼    时间: 2013-2-7 08:14
这样看来空客的程序设计有问题,所以也有责任。不过倒是听说过华航飞行员不少是从空军退役后加入,开飞机比较猛。
作者: alaok    时间: 2013-2-7 08:27
本帖最后由 alaok 于 2013-2-7 08:37 编辑 0 b: n8 d8 K0 C; K
2 f  ?( Y- I1 I& L& j
记得当年和楼主曾在河里私下说起过这个事故。看了上篇就觉得纳闷,应该还有货啊,果不其然。# s- l3 q2 I8 l+ O  h
看过一份日文的事故分析抱告,那里面就把空客的这个机器优先于人的问题列在了第一位,其次才是副驾的操作失误,以及华航对空客改进建议的无视和主副驾之间的沟通等原因。
作者: 猫元帅    时间: 2013-2-7 08:45
理科生想当然起来更要命。
& k- x2 d8 i* r' `/ q7 J. M4 w2 I8 `( p) b
莫斯科那个事件怎么会一下子就到了88度仰角了呢?
作者: 猫元帅    时间: 2013-2-7 08:47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3-2-7 05:24 ! F2 A1 P0 s! o# r9 Y0 O7 I5 m2 g  C
看来问题出在了华航的飞行员对空客的操作规程不熟悉上,这样就不能怪空客而只能怪华航的人了。 ...
$ V; v; ^& f0 `
不能这么说。首先复飞按钮的设置就有问题。另外上面说了以前又过四次相同情况,所以肯定是设计问题。
作者: 卡里其亚    时间: 2013-2-7 09:11
李根 发表于 2013-2-7 04:31
/ W! i% s7 e! k+ y这个机组在三次剧烈机动之后,居然还能明白过来,想清楚问题出在哪里,真是心理素质杠杠的,专业技能杠杠的 ...

8 T( Y" u' U0 @1 ^( K0 d德国人太牛逼了,这个“越战越勇”真是形象。
作者: 路人癸    时间: 2013-2-7 10:27
德国人太牛叉了orz
作者: 老兵帅客    时间: 2013-2-7 10:33
猫元帅 发表于 2013-2-6 19:47
; T* {* d  E" u5 K3 a不能这么说。首先复飞按钮的设置就有问题。另外上面说了以前又过四次相同情况,所以肯定是设计问题。 ...

+ _( o# `  m3 A: _- f. P0 L操作手册上写明了的如果工作那就不是设计的问题
作者: groovy26    时间: 2013-2-7 10:49
holycow 发表于 2013-2-7 07:51
+ @  O2 S, o; @8 ?' W' C这是737的,看节流阀下面那个灰色按键
5 Q& M# V, `) y9 N
Go/Ta?起飞动力和复飞都是这个吧$ E3 }" E1 S7 C( x6 z

2 Q8 T% ~. u. DA320表演的时候还带着一堆乘客伐木去了…空客的飞控貌似容易玩脱啊
作者: 常挨揍    时间: 2013-2-7 11:09
李根 发表于 2013-2-7 06:36 2 m( Y# M, ~2 W' V  r/ J
也就是说,人家第一次遇到这个意外情况,立马就能控制住没摔,经过三次剧烈机动,改出越来越熟练,并且在 ...

. i+ Y/ `. G  q  p/ z德国人真牛
" O& c2 N, R- J' R5 S; J& [! ?2 B" Y/ Y总统解释的也牛
作者: 空气精灵    时间: 2013-2-7 11:10
那帮德国人也太厉害了.: ~" G6 a" b+ d/ f# k3 x
不过,客舱里的乘客肯定吃大苦头了吧?几次改动,乘客应该有强烈的压力感吧?然后空中掉下点什么行李,人人戴上氧气面罩啥的?
作者: tanis    时间: 2013-2-7 11:15
空气精灵 发表于 2013-2-7 11:10 ( @4 g9 Z6 ?% {# P9 D/ {$ P  u. E
那帮德国人也太厉害了.
0 [7 _5 |# G1 E不过,客舱里的乘客肯定吃大苦头了吧?几次改动,乘客应该有强烈的压力感吧?然后空 ...

$ ~6 Z3 }( Y- Q0 E' t1.7g,估计心血管不好的人已经要挂了。
作者: 燕庐敕    时间: 2013-2-7 12:14
茉莉 发表于 2013-2-7 06:40 3 c. l- C! g6 G: b4 G
德国机组那段看得惊心动魄,手心都出汗了
* H# J4 K( q) M. D) x4 y1 |
这个是赫赫有名的“大榔头”机动动作,属于鼎鼎大名的苏-27的招牌。
) H. _2 n! F1 c( v! m% s
6 ]% d: h6 `8 |3 WA310成这样,吓死个人!
作者: 茉莉    时间: 2013-2-7 12:21
燕庐敕 发表于 2013-2-6 22:14 ; n/ X7 D# k+ Y( }* T
这个是赫赫有名的“大榔头”机动动作,属于鼎鼎大名的苏-27的招牌。
  O$ A4 B% f, M: l: E0 R% q5 ^2 O9 T  O" U' [
A310成这样,吓死个人! ...

, V( C) F7 s4 v+ J4 I4 r  v比六旗的云霄飞车吓人多了
/ E, e6 O3 T, q# K飞机上年纪大的,有心脏病的不知道有没有熬过去
作者: cyclouns    时间: 2013-2-7 13:24
同好奇,就没人逆天采访一下那架A310的乘客们?这一回大概吧一辈子做飞机的运气都用完了吧?换我,打死也不再上飞机了。
作者: 哈酷    时间: 2013-2-7 13:54
猫元帅 发表于 2013-2-7 08:45 4 P& r8 T1 v1 C& u7 O# ^( q
理科生想当然起来更要命。" Q9 d4 s% Q  f! ?9 ?

. m; L( v# k4 r" \% E5 Z莫斯科那个事件怎么会一下子就到了88度仰角了呢? ...
& U$ Y( U; [$ ?$ \
大飞机的配平都是整个水平安定面一起动,所以面积要比那个升降舵大很多,作用力也大,同时转动的速率也比较慢。本来升降舵和安定面打架,拧巴着还好点,突然飞行员放掉了升降舵,升降舵迅速回中,但安定面来不及,所以飞机就翘到老高了。
作者: 哈酷    时间: 2013-2-7 14:03
我觉得楼主这篇接在晨枫的自动化的迷思后,简直是神搭配。
8 E- M/ v- o- F. z2 z这是可能是最好的案例。既容易懂,又令人震撼。
/ w2 @, a/ Z' X" Y- r空客的自动化是按照正常流程来设计的。你要复飞,如果让飞机自己干,一点问题没有,事先甚至连复飞航线都输入了,飞行员什么都不干都可以。设计的人是没考虑过“不小心误碰”这个事情的。0 M9 t; E% M. F# f+ _
误碰了以后,人的本能就是赶紧取消刚才那个误操作。结果就悲剧了。以前F-22有个叫“飞行员干预下的事故”,这就是个民航版的。
. c4 M3 e( o  r; _理论上改出只需要飞行员慢慢地(注意慢慢地)松掉升降舵,让电脑接管,安定面会慢慢的回到他正常的位置上去的。
作者: 晨池    时间: 2013-2-7 14:17
李根 发表于 2013-2-7 04:31 7 ?0 x2 O$ o! Q( j3 U' C. I
这个机组在三次剧烈机动之后,居然还能明白过来,想清楚问题出在哪里,真是心理素质杠杠的,专业技能杠杠的 ...

8 [, G; I! N+ ]7 m$ {& C1 p这些都是牛人阿,俺看对这一飞机的人都佩服的不得了!!!
作者: 哈酷    时间: 2013-2-7 14:17
groovy26 发表于 2013-2-7 10:49
2 V- Z) t; l# Q# X0 [2 kGo/Ta?起飞动力和复飞都是这个吧) z# {* d! O( m$ Z- `' ~5 f; M+ D; K7 c

+ N$ M2 L" E9 e+ \9 P) ]7 d% lA320表演的时候还带着一堆乘客伐木去了…空客的飞控貌似容易玩脱啊 ...

' F6 d; Y- d3 v8 Z# D应该是TO/GA=  take off / go around
作者: 李根    时间: 2013-2-7 14:20
tanis 发表于 2013-2-6 22:15
( P! f& a& t8 |1.7g,估计心血管不好的人已经要挂了。

1 Z0 a! Y# y+ a. Z% M* |5 v没系上安全带的应该都会受伤啊,接近两倍重力加速度,撞哪儿都够呛。系了安全带的也得给他勒得发红发紫% {: L2 d% I- z- p- c
3 s+ E6 I( W8 `8 P% R7 I

作者: 晨池    时间: 2013-2-7 14:21
空气精灵 发表于 2013-2-7 11:10 + N+ c; u( ]! l* t$ I7 U
那帮德国人也太厉害了.
4 n4 E- j7 l( O: E/ Q- q不过,客舱里的乘客肯定吃大苦头了吧?几次改动,乘客应该有强烈的压力感吧?然后空 ...
- h6 h, F) }2 J8 g- ?2 r
第一次应该会大惊失色;第二次六神无主;第三次该看听天由命了;第四次就应该在盼着第五次了吧
作者: 空气精灵    时间: 2013-2-7 14:31
晨池 发表于 2013-2-7 14:21 ( c4 j( v/ ^* b; p- B
第一次应该会大惊失色;第二次六神无主;第三次该看听天由命了;第四次就应该在盼着第五次了吧 ...

9 r* h! J6 p4 J8 J. r7X度的角度向上过一次后,人都晕了,还顾得上数前后折腾了几次?
- G8 k1 Z; @6 q! l应该不大会有没系安全带的,毕竟那时是下降时间.但估计行李飞出来不少,这个也得砸伤不少人.
* A- n/ z* |. J- I+ r* y* w- c7 k8 F5 o1 a! p2 p
刚才查了一下,发现民航上对事故死亡人数的定义是指事故发生后30天内因事故而死人数.我就好奇这次严重意外,虽然没有任何当场的死亡报告(查了一下干脆没找到伤亡记录),难道真的就所有人都平安无事?
作者: 哈酷    时间: 2013-2-7 16:32
空气精灵 发表于 2013-2-7 14:31
/ @2 W% p+ Z6 `% w5 s1 {- o8 O6 `- y4 {7X度的角度向上过一次后,人都晕了,还顾得上数前后折腾了几次?
- k$ L: m- W1 @9 a* ^; B0 r应该不大会有没系安全带的,毕竟那时是下降 ...
1 p0 e: B! s& J+ q
1.7G,过载真的不算大,一次重着陆要2G呢。
! h' P' [% J7 X可能德国人钢丝神经起作用了。
作者: 空气精灵    时间: 2013-2-7 16:49
哈酷 发表于 2013-2-7 16:32
  N9 q- k- D: R' t1 P1.7G,过载真的不算大,一次重着陆要2G呢。
; A3 ~" R, ~2 g2 K$ e" x可能德国人钢丝神经起作用了。 ...
' x/ N  x2 H- i8 r# w" o; e
飞机正常降落有2G?是飞机机舱的设计保证舱内乘客没有感觉吧?
作者: 哈酷    时间: 2013-2-7 17:39
空气精灵 发表于 2013-2-7 16:49
; ~. G1 n) F4 I7 ~: {$ z- B飞机正常降落有2G?是飞机机舱的设计保证舱内乘客没有感觉吧?

+ l5 q. S* Y9 D( s2 c. I6 O我说了,重着陆。
作者: 空气精灵    时间: 2013-2-7 17:54
哈酷 发表于 2013-2-7 17:39
/ o! A' Z# N4 v我说了,重着陆。

% a# u4 `6 j, h& v$ r; F  X什么是重着落?
作者: 有牙老虎    时间: 2013-2-7 18:27
惊心动魄!!!!似乎没完,起码有个尾声吧。空客怎么解释、改进?
作者: 东中    时间: 2013-2-7 19:13
holycow 发表于 2013-2-7 07:51
/ a+ h# a; z- D7 N这是737的,看节流阀下面那个灰色按键
& E- F3 A( b- S( h* q* i* _
东德飞行员明显练过啊,客机连续改出三次失速,还能明白怎么回事,不是一般的牛!是不是空军飞行员出身?
作者: 包子    时间: 2013-2-7 20:03
我觉得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5 p8 |6 _1 y6 d1 v: l
, ~6 s1 N$ @" f3 X( |$ g$ v8 O第一 波音等美式飞机的操作给大部分飞行员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人与计算机共同作用时,计算机是辅助作用,飞行员可以使操作不遵从计算机。1 d8 z: r% w& Z2 C

2 {( G3 k/ p- R9 R; B/ A. f# ~% F第二 空客设计失误,其一人机工程,如此要害的开关不应处于能被误操作的地方,其二 计算机辅助功能应该有个中断开关,或者复位操作键。
作者: 马克西姆    时间: 2013-2-7 20:37
本帖最后由 马克西姆 于 2013-2-7 20:45 编辑
) G7 @8 J( d+ x  I% l4 U' ]1 _/ m! I! q$ S' p% v/ K5 n, O: B
看来,这责任,一半是空客王八蛋,一半是飞官糊涂鬼!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3-2-7 22:39
自控优先过高的害处啊。我们设计系统的时候,都要考虑操作工永远第一优先。难处在于,半途解除自动,操作工全手动接替,他很可能不清楚各个控制变量现在的位置,要及时控制不容易。飞机不大一样,只要把油门、操纵杆抓住了,大局就抓住了。化工厂可是要同时管好几十个变量呢。
作者: 晨池    时间: 2013-2-7 22:51
空气精灵 发表于 2013-2-7 14:31
7 Y- Z- n$ y$ k' q" C# ^( T3 }7X度的角度向上过一次后,人都晕了,还顾得上数前后折腾了几次?% ^5 N$ V% k$ i' c# A( p
应该不大会有没系安全带的,毕竟那时是下降 ...
, T; Q) R. i7 J5 i# O+ o8 Z
我看到这段的时候只顾着佩服了,哪里还记得可能有伤员呢。。。大概别人也差不多啊。恭喜你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现这次飞行事故居然还有伤员出现的人!
作者: 老虎五    时间: 2013-2-7 23:09
自动驾驶仪开始执行预设的复飞程序,由于副驾驶在推杆向下,升降舵是在机头向下的位置;为了让机头向上完成复飞,自动驾驶仪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水平安定面。由于升降舵和水平安定面面积的巨大差异,后者的气动效应要远远大于前者。任凭副驾驶使出全力推杆,飞机还是在不断抬头上仰;更糟糕的是,副驾驶推杆越猛,自动驾驶仪就越认为要进一步调整水平安定面,最终使水平安定面到达了机头上仰的极限位置,而机组对这一切浑然不觉。
- X9 J' b9 \. A6 y4 A

0 f& `* R! @) E4 ^6 ]这自动驾驶仪如果开始执行, 就应该override驾驶员对升降舵的控制。 而不是升降舵部分人工,水平安定面部分自控, 玩顶牛啊? 政出多门一定坏事。 而且飞机抬头控制的反馈, 难道不应该是俯仰角度? 难道没有设定一个“攻角”上限, 超过就回调控制面?
作者: 冰蚁    时间: 2013-2-7 23:17
哈酷 发表于 2013-2-7 01:03
+ m* z% ^& r  c' E我觉得楼主这篇接在晨枫的自动化的迷思后,简直是神搭配。2 h+ V5 X8 [( x' B% w
这是可能是最好的案例。既容易懂,又令人震撼。
1 J" Y  L& I4 p- t ...

1 x3 R2 r& B6 t/ C8 C/ G这个其实就加一段语音告警不就结了。碰触复飞后,直接计算机语音报告,进入复飞模式。然后在进入自动控制后,继续警告不得转入降落模式。不太明白空客为什么在已经有过一两次事故后不做这样的小小更改。
作者: 冰蚁    时间: 2013-2-7 23:20
晨枫 发表于 2013-2-7 09:39
1 F% K- J8 T5 A- r自控优先过高的害处啊。我们设计系统的时候,都要考虑操作工永远第一优先。难处在于,半途解除自动,操作工 ...
7 t2 v3 Y: S8 g5 d' i8 w
所以需要发展象 watson 这样的系统。
作者: 冰蚁    时间: 2013-2-7 23:21
马克西姆 发表于 2013-2-7 07:37
. Y  P% L7 e+ N' i$ N. ^2 L看来,这责任,一半是空客王八蛋,一半是飞官糊涂鬼!

0 |* O1 Z- k3 J9 T* A飞官已经完全慌了。因为以前波音飞机上的经验全部不管用了。天晓得华航是怎么培训的。
作者: tanis    时间: 2013-2-8 00:06
李根 发表于 2013-2-7 14:20
$ v0 h* ?& b- `7 I" [0 }没系上安全带的应该都会受伤啊,接近两倍重力加速度,撞哪儿都够呛。系了安全带的也得给他勒得发红发紫$ H! x: y7 h$ ~- Q# r) g

$ k( t3 Z# R% z% Z" T: P9 X4 A3 J ...

# ?5 {: ~! E& L! E6 h让我想到坐过山车的感觉,然后再*2...
作者: tanis    时间: 2013-2-8 00:10
茉莉 发表于 2013-2-7 12:21
! j# I; C: C) E# U: A8 M比六旗的云霄飞车吓人多了
1 \5 l7 k; O2 p3 T4 B/ v" m. X飞机上年纪大的,有心脏病的不知道有没有熬过去 ...
. M/ N- ?- L; C4 {- _. k" n( A9 \
我之前在迪斯尼玩那个登火星还是登月的东西,下来都感觉脑袋上充满了血。
作者: tanis    时间: 2013-2-8 00:10
空气精灵 发表于 2013-2-7 17:54   V8 ^! l6 ~& W$ l7 |7 c+ ^
什么是重着落?
& s  z3 _6 \" j
同问~ 民航应该不会吧?
作者: 赫然    时间: 2013-2-8 00:34
本帖最后由 赫然 于 2013-2-7 11:36 编辑 + v2 ^, ?, E+ K' y* d, ^

: @. z* ]" R- o6 [4 y同样的事情,1994年九月24日,在巴黎。罗马尼亚的A310,飞行员也玩了一次高难度。好在最后成功降落。
5 K1 x- {2 K$ i5 P$ L# z$ T: k
* _2 T" U8 m. r. c; V4 d7 P这次被拍到了。8 p) }' j3 D' S& \8 ~
7 M& r3 S$ ]; P( v: l- v) t
视频在这里:( i5 [. s* q5 }6 E9 a
油管
8 i$ k$ R2 k% u5 y1 [8 p' f- H2 d* |
一分36秒开始。前面是动画模拟。
% C7 H9 X9 x9 x. b
9 e( M1 S3 h% N# \; A6 f
作者: 北京阿新    时间: 2013-2-8 01:38
凡是反复发生的事故,都可以归咎与设计问题。2 K& v9 z% }5 W6 _5 I0 C
不论你说明书怎么说~那只能说明说明书的编写也有问题~
作者: code_abc    时间: 2013-2-8 01:49
晨枫 发表于 2013-2-7 22:39
$ M. a! l+ [4 W% d. S( ^  a自控优先过高的害处啊。我们设计系统的时候,都要考虑操作工永远第一优先。难处在于,半途解除自动,操作工 ...

/ s# h( x( |% G+ ^5 j也一样,尤其是在起降阶段,飞行员要关注的不仅仅是油门和操纵杆。而且飞机操控对反应时间要求很高,通常来不及搞清楚情况就挂了。
作者: 东湖珞珈    时间: 2013-2-8 04:51
德国佬太牛X了,能把客机飞成这样,这可是大型客机啊!
作者: xlan1976    时间: 2013-2-8 16:07
空气精灵 发表于 2013-2-7 17:54
- v0 ?) B1 E& x/ e+ Y$ j5 q什么是重着落?

, m* m* w* ^9 g5 e$ [$ b哈酷所说的重着陆,我们也叫硬着陆HARD LANDING 指着陆过载超出一定限制值得着陆,不同的飞机不一样,通常民航飞机一般在2G左右。这个确实不大,但民航飞机嘛,承受过载能力有限,有时甚至机组自己没有感觉(当然也有瞒报的可能),需要事后通过数据监控发现。
1 h: p  P) ?- V4 ~: S' _, t一般所说的重着陆,又叫超重着陆Overweight Landing指飞机着陆重量超出最大着陆重量的着陆。+ j  V4 A8 `) X
超重着陆没有重着陆/硬着陆常见,当然重着陆/硬着陆也不多,大部分情况下机组没那么野蛮。。。1 D0 [" C7 x9 R" E% e' v; q
当发现出现HARD LANDING /Overweight Landing后,需要根据手册对飞机进行检察,大部分是目视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确定进一步措施,通常都没什么问题。
作者: 空气精灵    时间: 2013-2-8 16:13
xlan1976 发表于 2013-2-8 16:07 5 H% {% ~! }8 A$ f+ ^- ^
哈酷所说的重着陆,我们也叫硬着陆HARD LANDING 指着陆过载超出一定限制值得着陆,不同的飞机不一样,通 ...

$ B& x0 U6 r) h: U; x7 r重着落会有什么危险后果吗?严重情况下是不是会导致飞机断成几截?
作者: xlan1976    时间: 2013-2-8 16:14
好文章,但是那个节流阀看的太别扭了,这个应该是油门的意思。
* F# ]% Y! F6 O1 j& R% @; K刚才找搞空客的工程师看了眼空客的手册,发现空客比较喜欢用Thrust而不是Throttle,比方说自动油门波音是Autothrottle,空客是Autothrust。" |/ L* f1 m' C) R1 D; x. ]9 [, t
看了看现在空客的手册,在无线电高度100英尺以下不能在复飞模式下解除自动驾驶,在其他情况下可以通过操作FCU上的解除电门或是将油门杆收回到慢车IDLE或拉反推的方式解除自动驾驶。看来空客跟波音还是不一样啊。。。
作者: xlan1976    时间: 2013-2-8 16:18
空气精灵 发表于 2013-2-8 16:13
/ T% _: O2 s3 G/ r$ G, V- `重着落会有什么危险后果吗?严重情况下是不是会导致飞机断成几截?
) U1 ~+ U2 a# g6 V! ?. p
哇塞,那得多大的过载啊。。。,一般来说,只要安全落地,就算是重着陆,过载也不会超太多的。。。
4 S2 [# M2 ^: z) J( D! m要是飞机都断成几截,那不就是直接摔了嘛,就不用考虑啥重不重着陆啦。。。
作者: 空气精灵    时间: 2013-2-8 16:28
xlan1976 发表于 2013-2-8 16:18
; N& q: k$ r: b2 `7 Y5 m哇塞,那得多大的过载啊。。。,一般来说,只要安全落地,就算是重着陆,过载也不会超太多的。。 ...
/ C$ k3 t# [' a- P0 y
想起一个新问题,有几次航空事故就是飞机已经降落了然后断成几截,这种通常是降落不当造成?
作者: xlan1976    时间: 2013-2-8 16:40
空气精灵 发表于 2013-2-8 16:28
' j7 f* T$ X8 i2 X想起一个新问题,有几次航空事故就是飞机已经降落了然后断成几截,这种通常是降落不当造成? ...
: F+ ]! @- ^8 J8 n& b9 K& ?2 `! G( M9 q2 }4 ~
这些时候大部分都是飞机已经失控了吧,这个时候就没啥降落不降落的问题了。。。
9 W; _- P/ O7 n当然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只有看到具体的过程才能知道。
作者: 的名    时间: 2013-2-8 22:03
本帖最后由 的名 于 2013-2-8 09:04 编辑 / J1 ^/ U* m  R. Y7 Z+ I
tanis 发表于 2013-2-7 11:10
. k/ R6 ^! O% h我之前在迪斯尼玩那个登火星还是登月的东西,下来都感觉脑袋上充满了血。  ...
$ g4 B7 ^- e/ X8 n% _

! B% ]% i; H- |, l9 b( x4 c他说的是应该是EPCOT里的Mission:Space. 模拟登陆火星的,2.5G, 算是迪士尼我最喜欢的项目了吧。
; m7 n, ]* O9 a) H3 m* p# N6 B; b0 B% b  r
Edit: 应该是发到点评里的。发错了。
作者: tanis    时间: 2013-2-8 22:11
的名 发表于 2013-2-8 22:03
% Z' F: E3 K+ o& }8 ]6 }! d% C6 H他说的是应该是EPCOT里的Mission:Space. 模拟登陆火星的,2.5G, 算是迪士尼我最喜欢的项目了吧。+ g# ?9 Q/ Y  b: o4 o
! C5 T. j2 r) z5 w5 ?
Edit:  ...
  j8 f* K# d5 q% ]
应该就是这个,我第一次感觉手都太不起来了!
作者: 鳕鱼邪恶    时间: 2013-2-9 02:13
但当A300的攻角达到11.5度,空速127节,高度570英尺时,空中客车的计算机发现在攻角已经到达极限,继续抬升就要失速了。预设的失速保护程序自动启动,为了防止失速必须增加空速,为了增加空速必须增加发动机推力,于是两台发动机推力全开。在俯仰配平极度不正常,水平安定面到达抬头极限的情况下采用大推力,只会使飞机仰角急剧抬升。当王机长接管操纵时飞机的仰角已经达到21.5度,短短几秒钟内仰角上升到52.6度,空速下降到75节以下,下面的失速坠毁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

/ `. _6 p' L' c- f: z7 V" s6 P8 q9 l. P0 h
这个好像是设计问题啊~
  A7 N  P( P& U- k+ m2 i# E% K, s$ S' y% W# G' s+ X
如果计算机全面接管,启动失速保护,那么计算机应该综合考虑飞机的姿态以及所有操纵面的状态才是啊~ 哪能一位地单纯增加推力呢? 如果操纵面的状态有啥不合适,应该及时纠正,全面纠正驾驶员的不当动作,或者说,完全切断驾驶员的权限。! n/ ]# [3 F4 G2 l6 R6 _
2 Q6 h: L( Y' r) E

作者: 包子    时间: 2013-2-9 02:46
冰蚁 发表于 2013-2-7 23:21
& y. @; z' a. [. O* P6 ^. L) H飞官已经完全慌了。因为以前波音飞机上的经验全部不管用了。天晓得华航是怎么培训的。 ...

- |4 S3 N/ _/ k8 n3 m8 h/ h4 z估计应该是委托空客培训的。
作者: 包子    时间: 2013-2-9 02:54
微软的模拟飞行X好像完全模拟了空客的这个特性,尤其是空展任务,最后着陆时极易引起飞控接管。
作者: 誉行    时间: 2013-2-12 17:47
本帖最后由 誉行 于 2013-2-12 17:49 编辑
: p" E' M% r' p) @! F% {1 h; I
& d7 s: T  s$ S! v: q波音的理念是手动操作优先,一切以飞行员的动作为主。. [: y4 f; Z8 P8 ?, p4 U" h, ]1 \
& x' c, s- e( z3 L; c' O6 P
大多数情况下要相信受过训练的飞行员才行。
2 a# C6 p: J! E8 D  D3 ~, K
( ^* J+ `  ]# S% e' k对于自动驾驶优先的理念,很多只做波音的人是很难理解的,毕竟以往的经验是电脑只是辅助工具。
作者: xlan1976    时间: 2013-2-13 01:20
誉行 发表于 2013-2-12 17:47
% t  r/ z7 h% T: j; t! ~波音的理念是手动操作优先,一切以飞行员的动作为主。. H0 z2 \" M8 H. q  Q; K+ }
7 A. `' k' v' i2 p2 Z8 P
大多数情况下要相信受过训练的飞行员才行。

  J/ E4 N; r. w- R' s嗯,其实那个时候自动化的技术和概念还不完善,感觉空客这个纯粹就是个卖点而已,拿来跟波音竞争听起来比较炫而已。
( ]" z/ c! w9 C另外我觉得空客那个时候可能也没那么前卫,真的搞个自动驾驶优先,只是在飞行员解除自动驾驶的操作上没有波音那么方便。空客想多了而已,我估计它是觉得复飞开始阶段高度太低,怕飞行员人工操纵出问题,所以一定要爬升到一定高度后才能解除自动驾驶。当然我没学过空客机型,这个只是看了空客的手册后瞎猜的,姑妄听之吧。
作者: 常挨揍    时间: 2019-4-9 21:21
强推一下能飞88度仰角的空客310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www.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