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5 N$ }- T, _- W/ Y7 w. K7 m埃以和约签订之后,以军从西奈撤军,以色列移民也必须从西奈的定居点撤回。埃坦和已经担任住宅部长的沙龙面对愤怒的犹太移民,强力将他们迁回以色列,其中最大的是拉法以南靠地中海边的雅米特。在埃及已经同意折价购买以色列在西奈建造的定居点住宅后,以色列总理贝京在最后一刻改变主意,还是用推土机将所有建筑全部拆毁,以免犹太人自说自话自行移民回去,造成以埃冲突。埃坦和沙龙负责执行强迫迁居和拆毁的行动,这是以色列第一次强迫犹太人从定居点撤出,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具有宗教情节、要求收回所有圣经允诺的土地的犹太人和比较现实、愿意以土地换和平的犹太人之间的第一次公开冲突。以色列单方面拆毁雅米特的行动也在埃及民众中间引起极大的反感。 _5 o e/ x: G- h+ |: k7 n, d
3 n# m0 G3 ^* I v: H但埃坦不是一个和平时期的总参谋长,以色列头顶的战云没有散去。十月战争后,埃及和以色列签订和约,以色列最大的军事威胁终于消除了。叙利亚虽然没有和以色列和谈,但叙利亚无力单独挑战以色列,所以以色列的军事压力是历史上最轻的时候。但是伊拉克的核计划引起以色列极大的担忧。 ) A0 }% s: f+ H# ?3 F7 w - P2 h) z0 T1 d6 |/ R! E; G伊拉克在法国的援助下,在中部奥希拉克修建了一座核反应堆。一般认为奥希拉克反应堆离制造核武器还差得远,但以色列不打算冒任何风险,决心在奥希拉克反应堆完工之前加以摧毁,以免开始运转后再摧毁会造成巨大的核污染问题。以色列内阁为是否采取行动实际上激烈辩论了很久,最后是在伊盖尔•亚丁副总理的支持下才做出攻击的决定。2 g# g+ R3 L6 J! s5 K' ?; I
. n' A+ S b# ^: \- P( L+ Q, u# ^/ G Q) s% r7 @
轰炸奥希拉克反应堆的以色列飞行员在返航后庆祝胜利# o: k9 b' Q; e, t, z& g( \* r
6 e1 S: V G: r) u3 i' V
以色列空军开始用“鬼怪”式和“天鹰”式战斗轰炸机演练,性能太过勉强。幸好最新到达的F-16战斗机具有更优秀的性能,救了燃眉之急。1981年6月7日,以色列空军出动了8架新近到达的F-16和6架F-15战斗机,从西奈的埃齐翁空军基地起飞,穿越约旦和沙特,攻击1100公里以外的奥希拉克核反应堆,在太阳正在落山的下午5点30分,利用夕阳的炫目,从西面低空进入,用非制导的重力炸弹彻底摧毁了将近完工的反应堆壳体,10名伊拉克人和一名法国人在空袭中丧生,袭击机群在伊拉克空军还没有来得及有任何反应前就全部安全返航。埃坦一直在机场守候,直到所有飞机都安全返航了才松了一口气。一直有说法说以色列飞机采用特别密集的队形模仿民航飞机的雷达特征,但也有说法说这是不可能的,到底真相如何,只有等将来解密了。袭击机群的飞行员之一伊兰•拉蒙后来成为以色列的第一位航天员,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返回解体事故中丧生。: k( \2 m( C/ a' `2 c* J8 q
# c T6 d, g+ _# _3 `, X但是更大的问题在黎巴嫩。以色列独立战争之后,巴勒斯坦游击队就在南黎巴嫩建立了国中之国,一直时断时续地袭击以色列北部的集体农庄。在巴勒斯坦游击队被从约旦赶出来之后,转移到黎巴嫩,这个情况更加严重。另外,叙利亚虽然无力独挑以色列,但叙利亚利用传统影响和黎巴嫩内战的机会,以维和的名义向黎巴嫩驻军,占领了贝卡谷地,并对黎巴嫩政治形成深入的影响。1978年3月11日,18岁的巴勒斯坦女战士达拉尔•穆戈拉比带领10名法塔赫战士,潜入以色列,在海滩上打死了一名美国旅游者,然后在海法附近劫持了一辆大客车,在去特拉维夫的途中又劫持了另一辆大客车。在和以色列军警的枪战中,37名以色列人丧生,76人受伤。这个事件成为以军入侵黎巴嫩的导火线,3月14日,在时任总参谋长古尔的指挥下,以军发动了“列坦尼行动”,列坦尼为南黎巴嫩境内的一条河。 1 t. P2 s+ \% c/ l- Q* h3 r! T: d2 u+ N1 t4 b$ X/ h/ V
以军在7天的作战行动中,占领了列坦尼河以南地区,清除了这一地区内的巴勒斯坦游击队,扶持了亲以色列的南黎巴嫩军。但行动中,以军军纪涣散,出现滥杀平民的事件,甚至有将黎巴嫩平民勒死和处死俘虏的事件,一些以军官兵受到军法审判。这也是埃坦后来整顿军纪的原因之一。& x; E5 P+ D/ d9 d
7 L* ?, X, j; w. Q7 `
联合国迅速通过决议,命令以色列撤出南黎巴嫩,并派驻联合国维和部队进驻南黎巴嫩。但爱尔兰派出的维和部队两头受气,被以色列和南黎巴嫩军指责为亲巴勒斯坦,被巴勒斯坦游击队指责为袒护以色列和南黎巴嫩军,两头遭绑架、袭击,很快就被架空。不久,巴勒斯坦游击队就回到了南黎巴嫩,和南黎巴嫩军争夺地盘,恢复对以色列北部的袭击,视联合国军为无物。列坦尼行动没有达到目的,是一次失败。 & W( \5 j+ Q' c0 r2 `2 N3 G* P" h; C/ U1 b0 M I5 { N" w. A! B
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袭击日益加剧,以色列的报复袭击也逐步升级,形势越来越紧张。1982年6月3日,以色列驻伦敦大使阿戈夫受到巴人阵暗杀企图,虽然没有丧生,但是瘫痪了。虽然巴人阵是阿拉法特的巴解的对头,以色列把账统算,挥军黎巴嫩,时任总参谋长埃坦指挥作战。黎巴嫩局势紧张,埃坦早就着手作战计划了,可巧,这时的国防部长是沙龙,埃坦再次在沙龙手下打仗。 , w! ?7 p$ r$ w3 u0 o; ]$ n' F( g/ y- r0 J' w8 U6 U ( @+ p: s& R: _+ `' | 黎巴嫩战争在以色列被成为“为了加利利的和平”行动,但给黎巴嫩和巴勒斯坦人民带来的可不是和平: c3 Y) [ K2 |) P! } 3 A8 C+ \3 u, F' N2 f* `9 d
以军炮击贝鲁特* k; O- l" J0 y9 b4 U
0 n4 W& g+ Z( U; Y4 w6月4、5日,以色列空军已经开始行动,6月6日,陆军也越过边境向贝鲁特突击。以军在进攻中一如既往,不与巴解的主力纠缠,迅猛超越坚固防守地段,直冲贝鲁特的巴解总部,很快包围了贝鲁特,阿拉法特和他的指挥部及巴解大部队陷入重围,黎巴嫩东部的叙利亚军队在突入的以军面前,也且战且退,像叙利亚境内撤退。 . Y9 N3 O+ e: e( R+ o - O/ u3 X2 q- X# N巴解部队在战斗中没有像以往阿拉伯军队那样一打逆风仗就兵败如山倒,而是和以军硬抗到底。叙军大部队比以前也要稳定,但总体来说表现一般,但叙军突击队的表现则令人刮目相看。他们实际上是连排级的精锐步兵分队,独立于大部队的指挥链,具有独立作战能力,配备反坦克导弹。他们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和战术素质,具有阿拉伯军队中少见的临危不惧和灵活机动的能力,在掩护叙军有秩序地撤退时,对以军冒进的部队予以沉重打击,赢得了以军相当的尊敬。然而,这一切没有阻止以军的长驱直入,以军很快超越了列坦尼河, ; q2 T8 e1 Q. {1 J2 \8 M' p$ n$ _/ W* o% X O# a7 G W" Q
以军在贝鲁特郊区陷入了巷战,以军缺乏步兵的问题再次凸现。梅卡瓦坦克利用其出色的防护性能和相对宽敞的后车身,不光被用作机动火力点,还临时充作战场救护车,经常用于运送以军伤员。 2 m4 Y) r% b% o& K4 s6 J* }7 O, x9 @+ u; L4 D
巴解最后在国际调停下,撤除贝鲁特,转移到突尼斯。以军在撤出黎巴嫩之前,还卷入了萨布拉和夏蒂拉难民营大屠杀的丑闻。以军没有直接卷入这些大屠杀,是受到以军庇护的黎巴嫩法兰派民兵干的,但以军逃不了干系。 9 B$ M4 {3 Z3 f9 j& y8 Y$ c5 I' S 6 n5 P m: |. Y9 r4 d% u黎巴嫩战争的地面战斗没有什么悬念,但在贝卡谷地,以色列空军打出了一场有声有色的好戏。 & c8 T# v }* k- t( ^) Z5 k9 r |8 _ h, l2 [) d' h
黎巴嫩战争最大的悬念是叙利亚,以色列一方面希望剪除叙利亚在黎巴嫩的影响,另一方面不希望被卷入和叙利亚的全面战争。以军的主要挑战在于和叙军的微妙互动。以叙双方都在占位,但都不想扩大战事,战斗大多点到为止,属于摩擦性质。但随着以军快速突进,以军先头部队很快和叙军开始有所接触,以军也开始接近叙军在贝卡谷地的防空导弹保护伞,由于1973年十月战争的经历,贝卡谷地的14个防空导弹营对以色列空军是很大的威胁,以色列空军对继续提供空中支援很有点束手束脚,开始准备对贝卡谷地的叙军防空导弹阵地发动攻击。 ! L) U6 I: w9 C( h, J4 S / x. P. _" D7 Y" i埃坦想等到把地面部队再向前推一步,用炮兵火力摧毁贝卡谷地的叙军防空导弹阵地,避免出动空军带来的政治和军事风险,但以军向大马士革-贝鲁特公路方向的行动等不及了,必须立刻得到空中保护伞的掩护,以在联合国停火决议前抢占有利位置另一方面,。6月8日,以色列的空中侦察发现,叙军在戈兰高地5个萨姆-6防空导弹营在向贝卡谷地移动,贝卡谷地的叙军防空导弹营增加到19个。以军统帅部立刻判明:叙利亚无意和以色列全面交战,否则不会把戈兰高地上防守通向大马士革方向上的防空导弹转移到贝卡谷地。以色列空军司令大卫•埃佛利少将立刻改变原作战计划,准备对贝卡谷地开刀。由于如此重大的作战行动需要得到内阁批准,所以攻击计划在12点开始。内阁10点时才批准了埃佛利的计划,埃佛利将攻击推迟到下午2点开始。4 {/ d1 j2 ?" Q7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