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贫富悬殊天经地义! [打印本页]

作者: 草蜢    时间: 2012-11-21 02:03
标题: 贫富悬殊天经地义!
别误会了哈,俺不是共和党红脖子。俺这个是标题党!

河里的淮夷 是个宝。

这位的新【原创】大糖帝国其实涉及到了许多大家稀饭讨论的话题:贫富分化,周期律,王朝为啥灭亡。。。

俺真心觉得有必要转帖在此:


【转帖】大糖帝国

淮夷

设想你生活在一个棋盘上面。棋盘上唯一的资源是糖。你在棋盘上四处移动,试图吃到尽可能多的糖。

这个棋盘称作Sugarscape,我给它起的中文名字是“大糖帝国”。

这个著名游戏是1996年美国布鲁金斯研究所的Epstein和Axtell设计的,这两位是用计算机程序模拟经济演化的先驱。最近我读过一本砖头厚的书《 The Origin of Wealth》,提及一些类似的模拟实验。

目的是这样:通过简单的计算机规则,能否模拟出复杂的社会现象,找出现象的成因?为此,他们设计了一个下面的棋盘,然后随机扔进去250个糖人,这些糖人象征着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



左侧是大糖帝国的地形图,由50X50个单元格组成。深色格子含糖高,浅色的含糖少,白色的不含糖。西南和东北有两座深色的糖山,是资源富裕区。棋盘上有大片的浅色地带(资源有限区)和白色无糖区(不妨想像为真实世界的沙漠)。

右侧图中,250个糖人(黑点)被随机播撒在各个角落。它们在棋盘上漫游,寻找糖吃。每个糖人都是单独的计算机程序(agent),它们有能力吸收信息,观察四周,做出行动。

Epstein和Axtell给这些糖人设置了一些简单的决策规则:

1)糖人的视力可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观测,目标是找到含糖最高的地块。单元格里的糖被吃掉后,过一段时间能重新长回来。

2)如果所食之糖跟不上新陈代谢的消耗,糖人将饿死,计算机将其清除出局。

3)糖人被随机分配不同的基因禀赋。这包含两个指标,一是视力的好坏(有人能看到6格之外,有人只能看眼前1格);二是新陈代谢的能力(有人代谢一次只消耗1单位的糖,有人则需消耗4单位的糖)。

现在,你按一下启动键,大糖帝国横空出世,糖人们各自为政,移动起来。一开始,局面有点乱,但是很快,研究者发现糖人社会呈现出一种有规律的分布。

下图你看得到,当程序运行期从T1演到T4,糖人们开始围绕两大糖山拢聚,逐渐形成两大部落。无糖区则人烟稀少。而且,糖人们彼此位置分隔颇有效率,任何新长出的糖都会被迅速收割。



尽管没有一个领袖对其他糖人发号施令,一个具备“自组织”特征的、有效率的社会,已经初具雏形了。

计算机模拟的优点,就是让这个虚拟社会不停的自我演化,瞧瞧到底会发生什么。在此过程里,你可随时抽取一些变量进行分析,譬如糖人的人均寿命、活动范围、最优路径选择,等等。当研究者把目光投向财富变量时(用每个糖人收获的糖量测算),他们发现了一个令人非常意外的现象:这个虚拟世界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分化。换言之,人类社会的顽症之一出现了。

底下的图表显示,模拟程序从启动到结束,人均财富分布的演变趋势。



横轴左侧是穷人,右侧是富人。你看得到,国家诞生之初(最顶端的图表),财富在国民间的分配很均匀,基本可算一个平等主义的社会。极富者和赤贫者皆很少,绝大多数人口的收入差别很有限,即使最富有的人也不过拥有30个单位的糖量。

随着时间推移,这个自组织社会的财富分布发生了严重的扭曲。最底下的图表,显示大糖帝国的晚期,最右侧出现极少数的超级富豪,人均糖量高达270个单位。超级富豪的左侧是数量有限的上流阶层,再左侧是不断萎缩的中产阶层,最左边则是人数极为庞大的底层低收入者。

这种分化趋势其实在人类真实历史中已经重现过无数次了。您不妨把上面的图表换成1949-2012的中国,中国贫富分化在过去60年的演进路线与大糖帝国简直如出一辙。

事实上早在1895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就发现,一个国家的个人收入并不遵循正态分布,而遵循80/20的幂律分布。意思是,20%的人占有全社会80%的财富。

帕累托的发现被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的数据得到了验证。所谓富者愈富,贫者愈贫,这种“马太效应”在中国和西方都可算是一个普遍发生而又极难解决的问题。

此处我并不想专门谈论公平正义的话题,反而,我觉得更重要的一个源头问题是,贫富分化为何一定会发生? 能不能不发生?

很多人将贫富的鸿沟归结于资本主义、权贵腐败、或者自己命苦。左派说,富人剥削造成人民穷困。右派则说,你穷只因为自己又笨又懒。

有趣的是,大糖帝国也许能给人们一些新思路。在计算机程序中,你可随意调整各种初始参数,瞧瞧到底哪个参数导致了贫富分化。

例如一个可能的分化成因是每人的禀赋不同。计算机模型中,有的糖人视力6倍好于同类,能看到更大的棋盘,更易找到高糖点。类似地,有的人新陈代谢4倍低于同类,更易于积蓄余糖,抵御饥荒。是否此等优秀人种最终演变成了富人?

答案是No。盖因个人能力差异是计算机随机分配的。理论上,最终财富的分布也应该近似于均匀的随机状态,亦即,富人、中产和穷人的各自人群数差不多。显然模拟结果并非如此。

另一个可能的成因也许是天生的资源差异。例如模型里,有的人降生于糖山,毫不费力就可大吃特吃,瞬间致富。有的人生在贫瘠之地,历尽辛酸找到含糖区算是命大,有的糖人甚或中途就被饿死。这听来也挺像真实的人类世界:老百姓劳作终生,不过是一场穷忙,不如我爸是李刚来得管用。

好在,计算机模拟结果并不支持“出身决定一切”的模式。要知道,一个糖人占有资源的优劣也是计算机自动给予的,诞于糖山或诞于荒漠,完全遵循随机原则。假如资源差异造成经济分化,最终贫富人数也应均匀分布才对。

看起来,任何模型变量都无法单独解释贫富鸿沟为何越来越深。“天生聪明”不是决定性的,“我爸李刚”也不是决定性的。

其实答案关键在于,大糖帝国本身即是一个复杂性系统,于是人们很难追踪一个事件链(人们由贫转富)的全部前因后果。

您不妨设想有两个糖人,A和B。程序开始时,两人的视力、新陈代谢、出生地的含糖资源,各方面条件都一样。或者说,两个标准的中产人士。

A向四处张望,见其他糖人已在东、西、南三个方向活动,而北方尚余空地。于是它偶然的向北移动。凑巧,走到了东北角的糖山。又凑巧,发现一个没人占领的格子。于是它占住那个区域,开始晋身巨富阶层。

B同样四处张望。出于偶然,它向南移动了一步,结果渐渐走进一名贫糖区。当它意识到这个方向错误,其它糖人早已围满了通往北方糖山的路径。它再无机会,只得四处漫游,积蓄耗光,变成赤贫。

于是两个天生条件差不多的人,最终社会地位出现天壤之别,这种情况也被经济学家称作”horizontal inequality”。这反映出,一些细小的和偶然的差异,足以在系统里造成巨大的后果,这正是复杂性系统的特征之一。

复杂性系统的另一个特征是所谓的“涌现”(emergence)。2009年英国物理学家Neil Johnson写的《Simply Complexity》一书,我读到很多类似现象,譬如鸟群复杂的飞行队列、蚁群的精密筑巢、股市的波动周期,这些活动表面上皆有隐藏的秩序,实际上往往只是个体活动的涌现而成,不需要任何复杂设计和高等智力引导。

仍以糖人世界来说。糖人并没长着脑子,被规则管的死死的。它们不能彼此商量下一步的共同策略,人群里也没有一个司令官。但是,这些个体简单行为聚合起来,最终产生了一种“自组织”的贫富分化。你可以无数次的重启糖人程序,但是每一次都看到贫富分化的重现。

在此意义上,人类贫富的两级分化很可能是无法避免的,而且也许只会日益严重。就算您管理的只是大糖帝国这样的虚拟小国(250个人口,高度简化的游戏规则),你也很难为糖人们的贫困问题设计一个真正管用的解决方案。这样想来,这个问题让我有些悲观。

如今中国的贫富悬殊程度已经全球瞩目,十八大报告又强调中国“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这条路怎样才能走的通呢?

中国的未来方案有待观察。但是我希望中国能走通这条路,中国也必须走通这条路。毕竟,大多数国民并不喜欢生活在一个“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大糖帝国。
作者: 糊里糊涂    时间: 2012-11-21 04:45
吃多了糖不怕糖尿病早死?Just a joke.

帕累托不就研究出个20/80的法则吗?现在这个除了用计算机模拟,有比老帕更高明的地方吗?

请老查来发表点看法http://www.aswetalk.org/bbs/thread-18630-1-1.html
作者: 闲云野鹤    时间: 2012-11-21 08:47
总结一下;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作者: 誉行    时间: 2012-11-21 09:50
好吧,难道人类发展的唯一前进动力就是定期收割富人重新社会大分配一次?
作者: 黯影    时间: 2012-11-21 10:09
本帖最后由 黯影 于 2012-11-21 10:37 编辑

现实也是如此,比尔盖茨取得巨量财富的时间远远小于洛克菲勒。不过现实的复杂性在于糖山有很多种糖山也会变迁,今日的唐山会变成明日的无糖区。最有代表性就是十几年前煤矿在中国可不是啥优质资产。经济的周期性或者说糖山的周期性变迁会让总体上处于不那么悬殊的状态。因为糖人们需要加个参数,含糖越多越走不动。古代资产单一,周期时间太长,所以出身就决定了命运,不过资本主义下经济变迁太快了,想想看,太祖的孙子居然连个常委都不是,这在古代可是不敢想象的。在当代你就算是巴菲特,被熊市套两轮也直接变成普通人了。

简单总结就是当代重启频率太快,导致动态平衡
作者: 水风    时间: 2012-11-21 11:08
本帖最后由 水风 于 2012-11-21 11:15 编辑

这个忽悠的可够厉害的。

这个问题用计算机模拟这个过程并没有错误。错误的地方有两个,

第一个是假定的前提和改变条件并不符合现实。

计算机所演示出的财富累积图形,正是泊松分布的发生频率从低到高的一个渐变过程。

如果财富的初始分布是随机分布的话,那么财富的累积必将遵循泊松分布。而泊松分布的范围取决于单位时间(或单位面积)内随机事件的平均发生率。见下图。发生率越高,那么分布越集中。



换成现在的术语来说,商品交换,或者说用钱币来购买,的平均频率,可以看作是随机事件的平均发生率。也就是说,社会越发达,越有可能造成财富的超级集中。

但这个解释不了为什么在发生频率低的时期,比如说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交换发生的频度非常低下,却依然会造成财富的集中。这个理论也同样解释不了,现实社会中超级富豪的出现。因为支撑超级富豪出现的理论交换频度,已经远远超过了现代人类的正常社会能够支撑的频度。那么只能说,要么假定财富的开始分布是随机的这个假设是错误的。要么假定财富累积是随机的这个假设是错误的。无论哪一个是错的,都说明这个大糖帝国的假定条件是错误的。

实际上,人类历史上,财富的分配,从来都是偏向某个特定阶层的。这才是财富集中的最主要的因素。

第二个,现实生活中,没有从零开始的财富分配。只有新人出现在已经相对稳定的分配环境中去。



最后,针对性的说一点:
计算机模拟结果并不支持“出身决定一切”的模式。要知道,一个糖人占有资源的优劣也是计算机自动给予的,诞于糖山或诞于荒漠,完全遵循随机原则。假如资源差异造成经济分化,最终贫富人数也应均匀分布才对。


计算机模拟的结果,从一开始占据最高份额的糖人,绝对不会沦落到贫瘠地区去。而最贫瘠地区的糖人最终能够爬到高份额的比例,要远小于在相对富裕地区的糖人爬到高份额的比例。资源差异造成了经济分化,而这个经济分化,只会将最终贫富人数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数额。而不会造成均匀分布。
作者: 猫元帅    时间: 2012-11-21 12:19
这是经济学家的理论吗?怪不得都说经济学家是胡说八道。
作者: 辛常诚    时间: 2012-11-21 13:06
首长团长妻妾成群,也可以解释不?
作者: 草蜢    时间: 2012-11-21 14:07
辛常诚 发表于 2012-11-21 13:06
首长团长妻妾成群,也可以解释不?

那是叫兽对她们教育的好!
作者: 辛常诚    时间: 2012-11-21 14:12
草蜢 发表于 2012-11-21 14:07
那是叫兽对她们教育的好!

居然还有这么大公无私的叫兽
作者: 库布其    时间: 2012-11-21 18:53
是不是缺乏一些负反馈环路?没有负反馈,就没有稳定的系统。
我能想到的:
革命均贫富,算是一种比较激烈的负反馈
社会保障体系,算是一种温和的负反馈

最终,应该有一个稳态的,例如80/20分布。
作者: zhappy666    时间: 2012-11-21 19:01
看错了,转帖的。
作者: 西楼客    时间: 2012-11-21 20:36
从更大的视角来看,国家之间是否也是如此?
作者: profer    时间: 2012-11-21 23:03
类似计算机试验从不敢贴代码,代码稍加整理,就是几个假设和公式而已,也就是说把人类的存在假定为几个公式。把那几个假设拿出来用概率知识即可推断,不必那么邪乎。
作者: profer    时间: 2012-11-21 23:38
竟然有代码,决定下来看看
http://sugarscape.sourceforge.net
作者: 老兵帅客    时间: 2012-11-23 20:29
profer 发表于 2012-11-21 10:03
类似计算机试验从不敢贴代码,代码稍加整理,就是几个假设和公式而已,也就是说把人类的存在假定为几个公式 ...

哈哈,不要说破嘛
作者: 老兵帅客    时间: 2012-11-23 20:29
西楼客 发表于 2012-11-21 07:36
从更大的视角来看,国家之间是否也是如此?

远非如此简单
作者: 王不留    时间: 2012-11-24 02:00
辛常诚 发表于 2012-11-21 13:06
首长团长妻妾成群,也可以解释不?

首长团长都是优质蜜糖。。。。
作者: martian    时间: 2012-11-24 12:07
这不就是遗传算法吗!
作者: higer    时间: 2012-11-24 15:01
如果一个人眼界更远、新陈代谢更少、且与其他人分配在同样的含资源区,那么他总是能以更大的概率获得更多的财富的。
贫富分化的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永远要做更聪明的那个Agent,保证自己不至于沦为赤贫阶层。
作者: higer    时间: 2012-11-24 15:14
同样,从贫富悬殊的最后结果倒推,能导致最初始平等状态的最有效状态就是一切从零开始,一切推倒重来。然而,历史时代的变迁都是这么来的,现在中国的发展不可能走这样的路,因为那样的结果是国内我们都平等了(文革的时候就是这样的吧),却相对于那些资本帝国,我们就彻底沦为赤贫了,到时候只能任人宰割。

怎么减少贫富分化,尽量实现财富平等,是一个目标,过程必然艰难。刚才好像看到谁说的区域化经济是个不错的办法,因为这很好的实现了案例中所说的糖山的动态分配,在一个糖山区虽然存在较大的贫富差距,但是从最后整个区域的贫富比例来讲,比最终的悬殊比例将会减少很多。

以前有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后来陆续的有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等政策,就是在不断进行这样一个动态过程,这个过程的最终目标就是我们的小康社会。

作者: 爱思伯爵    时间: 2012-11-24 21:12
学习了谢谢
作者: 草蜢    时间: 2012-11-25 11:38
[ZT]大糖帝国II:糖人下山

淮夷

初级版本中,Apstein和Axtell只设定了一种资源,糖人唯一的经济活动就是采糖,然后进行储蓄和消耗,类似于人类早期社会的打猎-采摘模式。

现在,研究者在棋盘上投入了一个新的资源:香料。

每一个单元格,既长糖,也长香料。香料分布不均,且与糖的分布不重叠。想像一下,棋盘西南和东北角仍是两座糖山,而在西北和东南角,新涌起两座香料之山(称“香山”吧)。

糖人的基本活动模式不变,增加了两个规则:

1)糖人维持生命(新陈代谢)不仅耗糖,而且消耗香料。有人“高耗糖+低耗香”,有人“低耗糖+高耗香”,这种差别是计算机随机分配,目标是模拟真实世界人群存在的不同偏好。

2)糖人彼此可以交易糖或香料。

再次按动启动键,大糖帝国II诞生了。

在这个升级版的帝国里,出现了一些更为复杂的现象。

在帝国I里,糖人如果有运气进入糖山,就不用大幅度移动了,可以占据糖山收糖,愈来愈富。

但是糖山并不盛产香料。为了维持生命,富裕糖人被迫下山,寻找外面的香料。同样道理,最初占住香山的糖人,早晚也需要离开香山去找糖。

这种上山又下山的活动造成糖人运动的路径变得更为复杂难料。不过,在混乱的交错运动演化一段时间之后,研究者看到,一些明显的固定路线开始“自组织”的显现。

尽管没有首领带路,糖人们在糖山和香山之间的穿梭,形成了类似一条古代丝绸之路的路径。

另一个现象是交易活动的出现。

糖人根据对糖和香料的不同偏好,“以货易货”,这发展出一个颇有规模的糖人市场。市场造成整个社会的财富值(以资源净余计算)获得提升,超过无贸易设定下的财富总值。

这看起来符合传统经济学对贸易创造价值的假定,亚当斯密所谓“无形之手”开始发挥资源配置上的优化作用。

但是,当Epstein和Axtell追踪糖人社会的供需曲线,他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

底下是程序的演化从T1到T4时,糖的供需曲线和成交点。



这个曲线看起来很像教科书的标准预测。但有一个现象令人意外:实际的成交点从未达到所谓供需平衡点,而且往往严重偏离。

这种市场失衡的现象在真实世界里其实有很多展现,一个形象的说法是“无形的手在颤抖”。经济学家有时用“噪音”概念去解释这种失衡,意思是自由市场仍是均衡态的,偏离价格只不过是围绕平衡点分布的噪音。

模型的启发在于失衡不一定是什么“噪音”。因为糖人的交易偏好受制于计算机随机的初始设定,理论上,这个模型不存在外在的“噪音”。这说明看似复杂的失衡或者市场波动,最终也许只是因为市场的某个简单构造创造出来的。

此话题我亦读到过一个很好的例子,跟糖人没关系,不妨在此多说几句。美国物理学家Doyne Farmer在2001年设计过一个计算机程序,模拟一个虚拟的股票市场。

他用计算机创造了一些agents,它们类似于大糖帝国的糖人,每一个agent都是一个计算机程序,在游戏中它们扮演股市投资者。

投资者分两种类型:A按固定周期买卖,这造成股价的规律性波动。B按历史走势买卖,譬如B 的一个简单策略就是:股价先降后升,则买入;股价连续下降,则卖出。

计算机给每个投资者分配一笔启动资金,交易的获利将再次投入股市,如果破产被计算机清除出局,类似于糖人饿死。

这程序本身就是一个不停进化的系统。理性预测是这样:B将发现股市存在固定模式的波动期(A所创造的),所以B调整策略可以从中套利。这样不需太久,股市将进入经济学家预测的“有效市场”状态,这意味着股价将趋向稳定值。

但是,Farmer程序的模拟出现了奇怪的结果。底下是一个模拟的效果图。



纵轴是股价,横轴是程序运行的时间期。最初, B很快发现股市的波动模式,进行套利。这种套利把市场“无效”成分挤出,股价趋向稳定。

但是,图中程序运行到大约5000期时,平静下来的股市突然进入了爆发性的波动。在没有任何外因的干扰下,这是如何出现的?

A和B的股市架构非常简单,却足以模拟出一个复杂性系统。当B演变得日益富有,并使A逐渐消亡(破产)之后,B类投资者开始渐渐演化出更复杂的策略,针对彼此的模式寻找获利。换言之,B挤出A之后,开始自相残杀了!

于是,股市的剧烈波动被“平空”制造出来,而且从此波动不休。尽管该股票的基本面毫无变化。

Farmer虚拟股市的异动和大糖帝国的市场失衡,启示也许是差不多的:许多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其实背后并没有复杂的成因,也许只是大量个体基于简单规则行事,从而“涌现”出这些复杂难解的结果。

马克思尝说“哲学家意在理解世界,但更重要的是改变世界。”《Butterfly Economics》这本书有一句和老马针锋相对的话:“政治家在改变世界,问题是要正确理解世界。”

更大的问题是,世界真的能被理解吗?
作者: 四处张望    时间: 2012-11-25 12:00
草蜢 发表于 2012-11-25 11:38
[ZT]大糖帝国II:糖人下山

淮夷

复杂系统?反过来10年前我看的一本书说,复杂系统的一个特性是可以用简单规则描述,那就是反过来说了
作者: 花差花差农民    时间: 2012-11-26 17:57
这个思路最多只是说明了,如进行自由竞争,贫富差距的产生是必然。而共同富裕,是说要让富人让点利益出来。。。
作者: 四处张望    时间: 2012-11-27 09:46
花差花差农民 发表于 2012-11-26 17:57
这个思路最多只是说明了,如进行自由竞争,贫富差距的产生是必然。而共同富裕,是说要让富人让点利益出来。 ...

完全自由竞争,当然是两级的啦,那么多狮子啊,猴群啊都在那里
作者: babo007    时间: 2012-11-28 19:10
人生如戏,人生如游。
人生就是一场游戏一场梦。
作者: 胖得妙不可    时间: 2012-12-26 20:24
库布其 发表于 2012-11-21 18:53
是不是缺乏一些负反馈环路?没有负反馈,就没有稳定的系统。
我能想到的:
革命均贫富,算是一种比较激烈的 ...

嘿嘿,如果说两极分化是天经地义,那么相应的第二条真理就是革命无罪造反有理
作者: 黯影    时间: 2012-12-26 20:26
草蜢 发表于 2012-11-25 11:38
[ZT]大糖帝国II:糖人下山

淮夷

资本主义下糖的程度复杂增加太多带来质变,廉价工业品冲垮了太多糖山,又造就更多糖山,古代人几辈子赶不上一次改朝换代,现在一个人一生中能赶上几次产业革命
作者: 苏小叫花    时间: 2012-12-27 01:29
水风 发表于 2012-11-21 11:08
这个忽悠的可够厉害的。

这个问题用计算机模拟这个过程并没有错误。错误的地方有两个,

累积并非随机啊,就象赌钱一样,有一条破产线的。

另外这个模拟不能表现出积累,即资本主义越滚越大的生产方式。

我觉得真实世界最后的分布应该是幂律的。
作者: 水风    时间: 2012-12-27 06:38
esf101 发表于 2012-12-27 01:29
累积并非随机啊,就象赌钱一样,有一条破产线的。

另外这个模拟不能表现出积累,即资本主义越滚越大的生 ...

握手,我一直都认为幂律分布是最符合人类社会的一个分布定义。

Pareto定律(帕累托定律),就是80/20 法则,属于简化了的幂函数, 当然符合幂律分布。

但我最近对于整个社会的财富分配是否符合幂律分布,有所动摇。因为个人收入并不是完全随机的。而是政府政策倾斜所导致的。这个无关乎国内国外的问题。当然,如果只有一条规定。享受该待遇的那部分人肯定符合幂律分布。不享受该待遇的也是符合幂律分布。但两者的常数不同,斜率也不同。问题是社会上能够享受或者应用政府的政策或者法律漏洞的,究竟有多少种?

有限个冥律分布的集合是否还能符合冥律分布呢?
作者: 碎痕    时间: 2012-12-27 09:13
继续 20/80的法则
作者: 苏小叫花    时间: 2012-12-28 13:55
水风 发表于 2012-12-27 06:38
握手,我一直都认为幂律分布是最符合人类社会的一个分布定义。

Pareto定律(帕累托定律),就是80/20 法 ...

a*x^b+c*y^d 能否写成 e*z^f 的形式?费马猜想么?
作者: 小剪子    时间: 2012-12-28 16:17
这个对最后的结果有木有统计,最终最富裕的糖人们都是什么样参数的人;那些贫穷的呢?
作者: 梦晓半生    时间: 2013-1-3 14:04
标题: 我草!
本帖最后由 梦晓半生 于 2013-1-3 14:21 编辑

写了半天一个500就都没了,不是骂你哈,你知道的。这软件咋没有备份功能。
作者: 隧道    时间: 2013-1-12 12:46
那里用那么复杂。
人有差别, 当然人所拥有的财富就有差别。
人有勤劳懒惰之分,
就算都是勤劳的人,也有注重享受和注重积累的差别。
就算都注重积累,也有智力差别。
老美就是喜欢这个样子,本来就是常识的东西,非搞个统计,或者模型。来论证。
作者: 隧道    时间: 2013-1-12 12:49
隧道 发表于 2013-1-12 12:46
那里用那么复杂。
人有差别, 当然人所拥有的财富就有差别。
人有勤劳懒惰之分,

当然经过这么一番煞有其事的统计,调查。
然后再引经据典的分析,推理,然后再搞个数学模型,
再用计算机计算,模拟一下。就是看起来无论从那个方面都证据确凿,逻辑严密,无懈可击的论文。
每个方面都很专业的解答了一个常识性问题。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www.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