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柯达将死,富士永生 [打印本页]

作者: 晨枫    时间: 4 天前
标题: 柯达将死,富士永生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5-8-13 12:24 编辑
1 Q! _! {7 L# ^' W: k$ T, [, L4 w" [! p7 e4 |- m0 I& |5 H
柯达在最新两个季度的财报里,连续警告公司可能经营不下去了。柯达公司未来12个月有5亿美元债务要偿付,现金流只有1.55亿,销售下降1%,第一季度亏损2600万。对于大公司来说,这些都是小数字,问题是柯达已经不是大公司了。
) C: l  W2 }% ]! ^
9 b8 x! p( B+ p, l二战结束时,美国如日中天。对于普通人来说,最响亮的美国品牌或许就是可口可乐和柯达。这些都不是普通人能消费的,还是高端消费品,但已经是普通人能想象的了。相对来说,美国轿车反倒没有那么代表美国形象,一来离普通人实在太远,二来并不独特,欧洲汽车在艰难重启,但毕竟不是没有。7 M) n* y/ r; ^, n" w# X, N1 l

% L  _+ n, n  N! C3 O  s可口可乐是美国独特的,还真是不存在有意义的竞争者。柯达在二战结束的时候也不存在有意义的竞争者,英国Ilford、德国Agfa都在,但都被柯达压得失色。Ilford从来就是黑白胶片,Agfa则没有柯达的胜利者光环。柯达还在彩色胶卷方面领先,1935年发明了Kodachrome彩色反转片,1941年发明了Kodacolor彩色负片。在这之前,Technicolor是主要彩色摄影方法,需要用三条胶卷同时用三原色滤色镜拍摄,然后在叠合成单一的彩色图像。2 t) Z0 R- }) [7 e9 J
: m2 i' D- q7 V5 i
在数码时代之前,Kodakchrome差不多是专业摄影的标配,以色彩精确著称。Kodachrome的曝光宽容度小,保存条件苛刻,这反而成为摄影师们自吹自擂的英雄本色。, z0 Q8 y. ~! a; O  _2 T7 f
3 I0 |' R) C. \; H+ ^  x; X
富士在1934年开始制造胶卷,直到70-80年代,基本蜗居于日本市场,直到80年代才向外打。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是富士胶卷的“成人礼”,从此清丽的色彩和相对友好的曝光宽容度赢得了很多用户。富士胶卷不拘泥于逼真,更擅长“美化”,甚至可以说不乏塑料感,但是讨喜,就像如今手机照相的各种美化功能大受欢迎一样。
- M* C8 G& g6 M$ @" a( l" c
( l, b1 [0 d2 V1 u. B/ x( v4 c" S从那时到数码摄影把胶卷摄影打到失魂落魄,柯达和富士两分天下,欧洲品牌基本上都在捡吃剩下的。
9 I) M5 r, K) ]. E7 A- [5 d0 L: q- ]1 y8 n0 e( \: S
说起来,日本还有樱花胶卷,从1929年就开始制造胶卷,还在1940年宣布研制成功彩色胶卷。当然,那是在二炸期间,日本又不像美国,本土不单没有受到战事的拖累,还大发战争财。樱花彩卷到战后才量产化,在日本国内一直被富士压着打,在国际上也只能跟着Ilford、Agfa等捡漏。$ r0 U; P/ C- w& n0 x( L3 `
4 f2 r0 f8 v4 y4 R
但是数码时代来了。
$ v$ i5 E' f7 @( y6 m9 A0 j# d( Q) h+ o% _. B
说起来,柯达发明了数码摄影,但对自己的发明三心二意,唯恐抢了胶卷的生意。这是先行大厂的固有纠结,即使看到自家新发明的前景,也舍不得牺牲眼下的摇钱树,最终误了自己性命。这一幕在今天的欧美油车大厂重演。
4 d% S; F; G, ]- e
' H, M5 p3 |  }# g柯达曾经用顶级尼康机身作为平台,推出自己的高端数码相机,在90年代就售价高达2万美元,当然除了少数新闻机构,鲜有问津。主流相机厂家里,尼康、佳能已经“天下三分、尼佳有二”,但尼康还是作为更加高大上的存在而压着佳能一头。佳能少了市场份额,也少了历史包袱。首先用EOS系统突围,镜内对焦马达完美解决了机身马达与驱动各种镜头的匹配难题,然后再接再厉,推出低成本数码单反。EOS 40D成为划时代的一代,打破“数码只有便利,画质还得看胶片”的迷思。8 W( E3 ^# z7 N* X" q* l; ?

2 E3 h' B) E3 H) j( K% a柯达在30年代还推出过简易相机,但相机从来不在柯达的主流业务内。富士则不然,早早涉足相机业务。从傻瓜、单反到中幅,一应俱全。虽然小众,但可能得到胶卷生意的贴补,舍得用工用料,声誉很不错。富士中幅尤其独特,GX680采用独特的6x8格式,比常见的6x4.5、6x6、6x7更大,比6x9轻便,在“底大为王”的胶卷时代很受推崇,4:3的比例也更加符合常见审美。GA645则是少见的“中幅傻瓜”,相对轻小,但依然得益于中幅的画质,在“识货者”圈子里很得欢迎。# @) i5 o1 v- Z7 S# O+ K
" I' Z8 V' ?8 Y2 m% e; F$ x
有了这样的底子,富士在数码时代转型数码相机,如今富士成为CNS之外第二梯队的排头兵,这其实得益于富士的胶片经验。% e$ t$ K$ @9 X* U, v/ F3 c

4 w6 V* C" r" W+ P富士胶卷不纠结于逼真,而追求“美化”,尝到好处后,一发不可收拾。在胶卷时代,反转片(也称幻灯片)需要用灯箱或者幻灯机才能看,所以特别通透,也特别容易反映出色彩。富士反转片接连推出Velvia、Provia、Astia等,大获成功,弄得柯达也只好跟进,推出E100系列,而不再专守Kodachrome。Velvia高饱和、高反差,特别适合风光、景色、花卉,乌糟天也可以给你拍出五色缤纷来。Astia柔和、自然,肤色特别好,这点对白人很重要,否则一不小心就把人拍成惨白了,特别适合人物;Provia居中,适合一般纪实拍摄,不够“出大片”,但也不会不合时宜地夸张到离谱。
, s  I0 C) t! ~7 M0 {' j& q
+ h( D2 F3 D8 j$ J) O: Q# |这其实是对不同色彩和亮度的敏感度的微调,这样的经验可以用于CCD/CMOS的设置上,使得富士系数码相机从小到大都有讨人喜欢的色彩,尤其是喜欢到处打卡出片的小姐姐。太写实的画面不够戏剧化,富士的色系正好对喜欢火锅、麻辣烫一代的胃口。现在手机照相极大普及后,写实纪实不成问题,艺术创作才是数码相机的生存之道,某种夸张反而必要,富士踩对了点。: W. A* V% W9 w% s  {

4 [/ g! Q& ?" m- y; Q( ~' r这样一来,富士在数码时代活得滋润,X100VI上市一年多了,还常常断货,这对其他相机品牌是不可思议的。富士中幅GFX100系列和哈苏X2D系列厮杀得有来有回,这也是胶卷时代不可思议的,哈苏500C是无可争议的标杆。
3 }2 x$ p# I! L" O1 Z3 ^! Y, i7 l! r: L
胶卷在“回潮”,小姐姐们尤其追捧胶卷相机的仪式感。这或许是缺乏仪式感时代的“缺啥补啥”。但仪式感只是5分钟的小众需求,胶卷的本质问题最终会打跑仪式感,把其实对拍照只求“好看”的小姐姐们吓跑。所以胶卷回潮救不了柯达,富士则反正不靠胶卷救。
* ]0 ]2 |$ x( f, O( j) l2 G9 P! u/ h
从胶卷时代过来的人,很难不对柯达落幕有所伤感。对于美国来说,这可能更加伤感。GE走了,RCA走了,现在柯达也走了。更重要的是,走的不是一个公司、一个品牌,而是一个时代、一种情怀。  @  Y! `3 ]( Z# q. J! C
! B- T% H1 r* W7 B% ]
新名牌不断涌现代表的是国家的发展,老名牌不断消亡代表的是国家的衰落。什么时候可口可乐也走了,那美国真是完了。0 I7 C' m! ?  `4 [
) L2 l. b, b3 R, \8 R
这意味着富士真永生了吗?+ ^8 d6 ~1 p# ~0 e/ g% N* |0 t

- \& a3 {' m+ y( O' P咳咳,哪有永生的事情。永远是相对的,只要可预见的将来能活得滋润,那就算永生了。就这一点而言,富士还是永生的。
作者: semtex    时间: 4 天前
以前中国也有一个胶片品牌的。后来咋样了?
作者: moletronic    时间: 4 天前
semtex 发表于 2025-8-13 11:143 k0 f. u) B8 f/ E5 X& }3 T
以前中国也有一个胶片品牌的。后来咋样了?

- p7 B# j  t' R  J% A' B$ Q/ v1 T你应该说的是乐凯,现在还行。
1 J/ a" Y$ H+ y0 J' ?5 r其实中国还有一个牌子的,公元?
作者: 晨枫    时间: 4 天前
semtex 发表于 2025-8-13 13:14
6 L) L5 N( Z( H- _) {) _6 e以前中国也有一个胶片品牌的。后来咋样了?

3 [4 l9 q: d$ B2 S- Q乐凯?我用过。前面的质量一塌糊涂,后来质量大大提高,不亚于于大陆货柯达富士。
作者: 老友    时间: 4 天前
moletronic 发表于 2025-8-14 04:416 L, r7 F7 j% b! Z
你应该说的是乐凯,现在还行。
* S$ q4 a4 Y4 p1 W7 E$ W其实中国还有一个牌子的,公元?
6 G, Z- V- u. l  P
对,公元。后来卖给柯达了。9十年代末柯达买了后重新装修厂房布置生产线,我们公司接了其中一部分信息化的活。我作为小屁屁被排到现场干苦逼活。当时感觉大老美真tmd有钱(整个场子的信息化用的是SUN的工作站和十八摸的AS400)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www.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