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2 Z5 x7 z7 b# y ?5 I. h3 I更加要命的是,F-35采用“开放架构”,可以容易地插接新的硬件、软件,但再开放的架构还是跳不出基本IT架构的限制。PC是“开放架构”的始祖,20年前的老PC连接键盘和打印机的接口刚从并行口进化到用USB-A,现在都用USB-C或者无线了。也就是说,新键盘和打印机已经接不上20年前的老PC了,不管老PC是如何“开放架构”。0 r: L, U2 Y3 T
, ?: c' Z* W% {; tF-35是一样的问题,需要“第三阶段技术刷新”(Technology Refresh 3,简称TR3)的IT架构才能运行Block 4。新下线的F-35要求达到TR3,但实际上没有达到,所以有美国空军在2024年差不多全年拒绝接收新下线F-35的事情。新下线F-35最终都会升级到TR3,现有机队里较新的F-35也还能升级到TR3,较老的已经无法升级了,或者需要老桑塔纳升级到增程动力那样的大动干戈,不值得了。所以那些老F-35将只能专用于训练,不再用于作战。 5 d8 E. O. o! _" \% R1 q$ T7 T5 V0 p. ]
战备率是另一个问题。F-35不算故障率特别高的战斗机,但一般维修还是免不了。问题是备件短缺。这与美国的工业基础流失有关,什么东西都产能不足。产能问题又是美国经营方式的必然结果。 $ ~8 @% t. ~7 k 9 w& P) G2 ]* E7 c/ u+ ?为了减少浪费,在美国经营方式下,产能最好刚好低于需求,这样不仅保持满负荷运转,还能适度饥饿营销,扩大利润。军工受到政策的需求影响太大,循环性很强,而竞争又少(需要认证、人脉……),产能只能往循环低谷方向打,否则谁都不知道低谷期会有多长、能否捱过去。这意味着高峰期产能会严重不足,但这不正好是加价的机会窗口吗?% r9 Y& U- _+ T1 E) X% o, u5 ~
1 d l8 V9 x5 y. x' J3 C
美国军工供应链一级供应商的来源国分布 . I% ~9 w5 d) [" i 0 |9 g) D) J/ w0 K3 [而且这个分布的均匀度出人意料,对中国的依赖并非局限在军服、帐篷等“无关紧要”的项目。细分到导弹防御、弹药、地面装备、舰船、任务支援、C4I、航空、空间、核武器方面,来源国分布依然大体保持。即使在“美国化”程度最高的核武器方面,中国供应商依然占7.8%。4 A' b. x m8 k8 u& z" B! c' P7 c8 {
2 A5 c f( \: A" e1 j) y' x;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