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梁文道訪問董橋:讀書、文章、做人 [打印本页]

作者: 意闲    时间: 2011-6-3 12:51
标题: 梁文道訪問董橋:讀書、文章、做人
刚买梁文道的《访问》一书,这是以前读过的,觉得不错。转贴来此。) d; E; ^0 ~' T* Z
: P3 K" h7 _8 j6 d  y$ d5 s$ J
, l$ b# q: b! J5 M8 C( P

! D, o, A& e. N, B) P: K+ D2 T董橋是當代華文世界裏第一流的文章大家。雖長居香港,擔任報社社長,卻極少接受媒體採訪。難得他肯和我們聊天,本想請他和讀者談一談他最喜歡的書,不料他卻說:“我沒有最喜歡的書。”
6 _) i5 z5 O* g8 C5 l讀書5 W2 y: P+ Z4 L' u# J5 U& W

  H7 s* a  a  B+ V7 [. j梁:董先生,你之前在電話裏說不可能介紹你最喜歡的書,這是為什麼?6 K. E* m: S# L( s4 x

6 N6 {6 ]! W# B! r5 f) h- b* g- a4 p( K董:因為老了,我就覺得沒有一本書是最好的。在我們老人家心裏面看,好書無非就是裏面有一些段落好,它不可能全本都好。比如說季羨林的書我肯定會看,它好就好在他寫出了那一代人經歷過的氣氛,氣氛是好的;然後是那些資料,對我們下一代人寫東西有用。楊絳的東西也是一樣,文字當然好。但你說她的書算不算是經典?根本沒有經典這回事,書好的都是某一個段落好,某一個chapter好,或者是某一個conclusion好,它不可能完美。包括現在所有的經典,英國的、美國的,海明威也好,當你全部再重看的時候,就會發現瑕疵。季羨林、楊絳這些作者,我一定很仔細去看,在我這年齡的人看起來,就是給我們一個啟發,他的文章寫得那麼淡,你自己寫的時候你怎麼去處理呢?你會不會走他那種淡的路呢?你走不走得了呢?這個是我想的東西。我發現,每一本書跟漂亮的女人一樣,我看到漂亮的女孩子,我會心動,我會想抱抱她,可是我不會想到要跟她結婚,當你靠近她的時候,你總是會發現一些缺點,你距離遠一點看的話,很漂亮,很迷人。書也一樣。4 L) b! m* J! s! B3 D% b2 b
' e! W! |3 W' \. q, }2 Y! ]
梁:你是不是年紀大了以後,眼光挑剔了。4 w+ T0 E( d9 y2 e' Y8 w
$ Y. G0 C* M; D/ O7 v/ {
董:所以這是老年的悲哀,也是老年的bonus。悲哀是沒有了年輕時候的,因為你看到的人生,不是那麼容易就有joyful的東西在裏面;它是你的bonus,因為人生不可能是完美的,就等如一本書不可能從頭到尾, from cover to cover都是完美的,這是不可能。所以你現在要我推薦好書,像給學生寫書單,我就會叫你自己去摸吧。嘿,老了就狡猾。至於我下一代人寫的書,我大概挑來看,不是吹捧誰,陳冠中的我會看,你的我會看,馬家輝的我瞄一瞄,陶傑的東西我天天在報上看,沒有了。大陸呢,老實說,文字寫得好的,真的沒有幾個,就像陶傑講的,他們的文字污染了。比如說像陸灝這樣子算很好了,能夠在六百、七百字的專欄裏面,安排成這樣的一個敍述。可是,我也不能要求年輕人太多,你們的文章每一篇裏面有多一點自己original的看法就好。可是怎麼樣把那點originality化在你的文章裏面呢?這是我一路想說、正在做的一件事情。我現在看書不留書,看完後我就送給會喜歡它的人。這樣感覺上可以保持我的originality,我會受它的影響,可是我不要它擺在我身邊,我寫文章的時候就不會受它影響。
) C1 p& \  \: G  L' Y8 m2 n' H- l" d' x, V0 ]8 l" G, a% c
文章
5 {( B2 X6 [% d2 q' J
* R$ |5 N9 j9 f: P6 X( G% k/ O1 m梁:寫作的人當然也會看很多書,但是剛聽你那麼講,我覺得你是完全自覺地從作者的態度去看。比如說,你會很留意人家的文章怎麼安排,然後再問自己,換了是我會怎麼寫。; [/ [6 D  t3 w- s- y/ O" Z

1 n' }/ J" E9 q( k; o7 x; y1 u+ ~董:書在我手上,它的作者死掉了,我就像在瞻仰他的遺容,他的遺容很靜,一點都不動。這時我的感覺會很靈敏,如果他寫得不好,我看兩眼就扔掉;寫得好,我就會試圖感覺他寫的時候在想什麼,他想怎麼樣安排。有的作家好在那裏?好在他肯經營,而且他讓你看到他的經營。過去所有的理論都說不要太經營,錯了。那要看你的斧痕有多深,太深太露就不好,有一點斧痕才看到價值所在。例如楊絳的文章,看多了,我發現真的有斧痕,她的東西一定改過。後來我問她,她果然說有。我想就是這樣,再平淡也要有經營。至於張愛玲,我真覺得她好,她好在不怕把她自己全部擺進作品。她是一個現代人,同時又是三十年代的人,那是我最懷念的時代,她把自己那個時代完全放進她的書,她的文章,她的每一句話裏。她又是個天才,不是因為她的小說佈局好、故事好;不是,而是她的文字好。她能夠在某個地方巧妙放進一個靈敏的觀察,很平易簡單的就寫出來了。你看的時候簡直想哭,為什麼會有人看到這個東西?白先勇也好,可是白先勇的好跟張愛玲不一樣。白先勇是一個貴公子,穿著得很整齊,隨著月亮出來,然後走到院子去,跟朋友聊聊天……,他會很著意在這個亭園裏面自己的身份是什麼。這個亭園這個環境給他什麼感覺,他都會寫得好。張愛玲不同,她可以到處鑽,她根本就不覺得自己是一個人,她成了一個鬼。人家看不到她,她卻在整個院子裏走來走去,什麼都看到了。然後她挑一樣東西來寫,就像摘一朵花,隨隨便便。這就叫做落花流水皆文章,真不容易。
9 i9 v/ s' O! A: n; j5 l/ z3 n
  j% C3 p. [  h& \6 a梁:但她的東西翻成英文就不行了。, l( o, J3 R0 r! l  ]0 t4 X
- d$ s4 Y+ ]9 F8 a
董:當然不好,那種感覺不能用英文講。再從這點說下去,我現在怎麼看英文書?又為什麼保持看英文書呢?因為我要那個感覺,那種真正懂英文、進到英文世界裏面的感覺,這正是現在中國作家最需要的一種東西,就是進去他人的世界。但進去好嗎?進去不見得好,進去那一個時代的世界,又是一個學問。你要進到現代的紐約、倫敦、巴黎,跟你要進到三十年代的紐約、倫敦、巴黎,完全不一樣,對不對?所以大陸很多朋友跟我講:你們真好,懂得外國語言,你們的文章就有特別的感覺。我承認,因為我懂一樣外文,而且很深入的懂,我就能感覺到那種脈搏。這段過程是很痛苦的,我真的死命去啃。我在倫敦8年,發奮讀書有十幾個作家,我一本一本的看,Jane Austin、Charles Dickens……
& p7 Y6 `1 Q+ i* O( p" u1 U& H2 l3 ?. T% ?. `  E
梁:回想起來,這批經典作家之中你最喜歡誰?: o* `$ e) H" j% s
董:毛姆。我十三歲、十四歲就看毛姆了,當時看了就扔掉。然後現在再看,“I am a story teller”,他這句話我永遠都會記得。 Story teller是作家必須記住的一個很重要的,一個很基本的想法,一個作家如果沒有覺得自己是一個story teller的話,你不會寫得好,你的文章不會好。 “I am telling you a story”,你這樣想的話,你的鋪陳完全不一樣。
! N/ n' L& I  H' b% H$ B6 `4 O- g8 i9 h! i5 c: E
梁:好像現在已經沒有人要看毛姆了。# E, j0 v$ d" o1 |4 d% V
董:連找也很難找,我為什麼要從頭看他呢?因為他很會講故事,我就看他的故事,我看他寫的人,就像我在英國接觸到的所有的英國人,有一種特別的味道。有的時候當我自己寫文章想要經營一種比較English的東西的時候,我閉上眼睛也會感覺到它。還記得《人性枷鎖》嗎?講到Philip小時候在學校裏被人家bully,我想到我在英國的時候,我的孩子被人家bully的情況,那種感覺很真很真,跟他寫的一模一樣,為什麼寫得那麼簡單,可就是那麼動人?難啊!只有半頁,要是把它延伸到一頁、兩頁的話,一定完了。他肯定是刪了很多東西,留下來的就很珍貴了。我就記著這點,對我寫文章會有用。現在的文章都不能寫長,一千七百到八百字的文章,你要怎麼樣經營,那是很要命的東西。- V3 i# l* H& [2 f0 z1 ?; M% T3 e
# D3 W. I, v& H" \9 p6 {# {7 ?
梁:文章是不是你現在,甚或是一生致力去追求的一件事業?
# q$ K* u; E) U" |& ?4 i
/ h$ s5 ]; o% R! k0 h) A% P董:不只是追求,它還是我一生裏面最enjoy的一種exercise。我不會期望人家怎麼看,我enjoy我自己as a writer的private life,跟我讀書一樣,是一個很私人的事。
. s$ M8 S2 O4 H* e0 \3 X0 u8 M! C5 D3 ^( F4 d
梁:通常報紙文字是一種很straight forward的文章,你現在寫的文章在報紙上發表的時候,會不會擔心很多讀者說看不明白你的東西。
, U5 X6 Q; [6 r! D0 [1 A! p0 V4 f! p7 J( N0 ^6 M1 t
董:八、九年前因為我在寫社論,我還會考慮到這個。但是現在我完全不管,你看懂也好,看不懂也好,我不管。我完全沒有包袱,我愛怎麼寫就怎麼寫,As a senior citizen,I have a privilege。3 U, Q8 t) u8 U) u' y6 j
3 Y7 m1 G+ Q7 m- T( d9 c
香港
6 U% _, o# |4 p. v- R
  W9 g' \0 I/ Z+ v梁:就跟你看書一樣。. N" T* F- a/ O% b, c, e. }& C7 C

" E& z+ G( y) @$ _董:完全一樣。我覺得不要把書看成是神聖的東西,這個一定要改,第一,不要以為看書很偉大,不要以為看書很重要,完全不重要,完全不偉大,喜歡看就看,不喜歡看就不看,如果你的孩子不喜歡文字的話,讓他去玩吧,不能勉強,just take it easy。臺灣老說要營造一個書香社會。我說能嗎?可以營造嗎?營造得起來嗎?香港也是。最重要的是什麼呢?你到香港大學、中文大學,你會看到professor在小路上散步,或者閑坐池邊嗎? None。現沒有一個學者可以在那裏sit back,讓你看了之後說:He is the Professor!這個社會會有書香嗎?很難吧。我對香港有某程度的幻滅,也還有程度的希望。這地方太淺了,太過instant。我只希望偶然會看到一兩個比較cultural的東西,白雪仙的《帝女花》我看了,很好。可是你說香港最近十年、二十年,有沒有什麼香港人寫的書特別好?這個是非常serious的問題。一個社會不能產生到一個寫好書的人,這個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6 f) [* P( C: k1 C/ l4 h) K1 v: X0 I0 y8 f' V
梁:董啟章呢?
$ Z( T( A% `( u2 s& e- R# Q$ v+ I
: f' E* e2 X* K7 W) k" C! F董:我看再給他十年,他會從現在的路上拐一個小小的彎,他就會出來了,他現在還stuck在裏面。一個作者不能太conscious自己是個作家,就等於一本雜誌不能太conscious它是一個comprehensive的雜誌,或者是一本文學雜誌。千萬不要這樣想,不可能有什麼文學雜誌,也不要這樣編。你就想我要做一本雜誌,在這個雜誌寫一些好文章,這就是了。也不要去想我寫的是文學,我是一個作家。我說董啟章在十年後可能會走出一個彎,是因為那時候他會看到一些他現在完全沒有辦法看到的東西。所以現在他的東西很深,很澀,你說他堅固嗎?他很堅固,可是裏面沒有視窗,這個窗可能十年後他慢慢會看到。這個窗開了以後,他就不一樣了。% q8 D5 z8 k- x8 q* O  ?
! _' k* R( @% X
梁:剛剛你提到香港的問題,你覺得香港在華文世界裏會不會比別的地方特別糟?' z* U$ [: U. ]7 ?$ u

( D& K/ v+ x: T  T# N1 r- p董:不是特別糟,而是特別叫人遺憾。她底子好,有充份的條件。很多人都懂外文,先天條件很好。叫人遺憾的是還沒有一個人,一個老師可以感化一群學生,去淘這樣可貴的資產。你有英文的底子,你有那麼多的視窗給你看外面的東西,你有最自由的資訊在裏面,卻沒有真的好好用到。人家大陸很多文字都看不到,沒有那麼自由……然後文字又被徹底污染了。你說大陸有什麼好作家?都是些老作家,其他人真的看不下去。一個作家不能有居心,一個作家跟一個人一樣,你必須坦蕩蕩,你必須沒有任何居心。
7 A/ o8 a% c' r2 R1 n. ^1 |0 u3 X9 K' y$ L* J- H; b
做人
8 O  Y1 C7 V: L7 Q! T1 N  |/ P; E$ F/ |7 z0 r
梁:什麼意思?# ?* b, X- d. i  [" I$ D

! h7 b; Q+ W# p+ p* }8 t董:是做人的居心,做事的居心,生活的居心,完全在你的計算之內,在你的calculation裏面,如果做人做得那麼calculative的話,人會有價值嗎?
* F! h4 x" b+ w$ W$ U# [; L7 z  Z( j+ ^" m7 w" m) ~
梁:但是你說的居心跟文章的經營不一樣吧?9 ?2 d" E7 _6 `$ T
董:完全不一樣。做人,我現在就是希望還沒有做好文章之前先做好人。溥心畬教張大千畫畫教了半天,教了什麼呢?他會問張大千:“寫了詩沒有?”“有呀……教我畫畫為什麼問我寫了詩沒有呢?”“寫吧寫吧,寫得多自然會畫。”為什麼?是要他培養詩裏面的畫意,先打底,至於技術、技巧,那太容易了,練練就行了;但是胸懷難。你說我們做人是不是一樣?真的是心裏面要有正氣。我很高興看到像陶傑那麼聰明,寫得那麼好,讀書讀那麼多,在社會上表現得那麼好,我真的很高興。可是我常常跟陶傑講,留一點東西給自己吧,留一點時間給自己吧,留一點小小的東西給自己吧,因為當你什麼都有的時候,you miss something,你miss的東西,就是現在你花掉的東西。留什麼呢?就是你自己在文化上、知識上的integrity。我指的integrity不是操守,而是你對文化的一種commitment,你對文化的一種信仰,這種東西不能沒有。因為他太聰明了,下筆可以呼風喚雨。可是最深的內涵,你留在心裏吧,你不要花掉;要是連最後的integrity都花掉的話,你以後會很不快樂。一千萬個人裏面可能只有一個人做得了乩童,一上身就來,你要我黑變白,白變黑都行,而陶傑做到了。你說是不是很驚人?當我看到他的時候我很高興也很可惜。我知道陳子善給他在上海出書,可是中國大陸的讀者看不懂他的東西,還有很多東西出不了。
+ i9 P+ Z2 [" B/ b  g. j
  n( }2 d3 H: j$ X( e# r梁:近年大陸重新流行胡適,你覺得如何。7 c2 T8 u$ F/ |' ^

6 ^9 g9 f& q' S3 f董:我想起一九六一年在臺灣,胡先生到師範大學演講,我跟同學躲進去看他上課,胡先生那時候很老了。從小看那麼多胡適的書,突然他就在你面前。胡先生很瀟灑,講話也很溫柔。那天天氣冷,他看見有個女生坐在視窗旁邊,他就走下來,把窗關上,輕聲問一句:“冷吧!”然後回去再講。又有一次在中央研究院,他死前不久。我們看到胡先生走過,主動對著我們這些年輕人招手微笑。這個人真是動人,他不是漂亮,他是真正的胡適之,形容間有一種很堅定的信仰在裏面。這些民國的老人家真的要重新捧出來,因為中國不能這樣斷掉。因為他們是比現代的中國人更有價值的中國人,因為他曾看到另外一面的世界。; Z, P3 Y; w3 S6 Y) w- e

- G) V; i: Q  l  F0 B% I) ~/ c* a8 M5 {" D
梁:你現在會不會覺得很寂寞?$ D$ J! ^' N3 s' {

* x! Z' x; e) l8 H董:我一點不寂寞,除了我的工作之外,我生活在我自己的一個夜讀時間裏面,這個夜讀時間包括我玩的東西,我玩的古董,我玩的書法,在那個夜讀時間裏是一體的。如果真有點寂寞,是因為這個時代快沒有我想要的一些東西了,but then這種感覺是好的。我看對一個寫東西的人來講,有這樣的一種感覺總好過沒有。寫作的人只有兩條路要走,一條是投進時代裏面去,可能你會找到一些好東西;另一個是你完全抗拒那個社會、那個時代,你retreat到一個你覺得comfortable的一個bygone的歲月……
; g/ s: V% |$ n+ M0 g; \0 N2 O$ |+ s" ~$ L5 }9 o9 ~
梁:那是你的選擇……2 n6 e! J2 S% S: [" G6 p# [0 s
# a! B- S! t2 X& Y6 t4 i- H
董:可能我的選擇就是這樣,到最後,那一條路會給這個世界留下深一點的footprint,不知道。 But that’s none of my business。總之我現在在走,一步一個腳印就完了。

8 O9 [6 Y* ?4 ~$ z: b
作者: 不打不相识    时间: 2011-6-3 17:50
很好,很好。
作者: 雪个    时间: 2011-6-4 06:10
回复 意闲 的帖子
, S  `' B; j4 `6 l6 B/ O9 E1 T( N: C" S& k' P+ _
董桥的文章是很好看,就是自视太高。
+ ~+ ]2 L  ]7 g2 j- P# o6 t4 M* V" }2 y% U6 C) i
溥心畬教張大千畫畫教了半天,教了什麼呢?他會問張大千:“寫了詩沒有?”“有呀……教我畫畫為什麼問我寫了詩沒有呢?”“寫吧寫吧,寫得多自然會畫。”

& Q) w0 u) N, \, l5 h0 |: z" P9 [
这个真不知道他是从哪里来的?溥心畬和张大千的传记我都读过,不记得有溥心畬教张大千画画。开什么玩笑,南张北浦,啥时候出来师承关系了。张大千的成名也不比溥心畬晚。
作者: 穿越    时间: 2011-6-4 06:20
回复 意闲 的帖子9 a7 G9 G) e2 L. X+ @
# ~3 v& |8 G  ~" a4 ]2 K3 p
不好意思,第一次听说这个当代华文世界里的第一流文章大家,而且都这么老了。他成名一定很晚
作者: 海天    时间: 2011-6-4 07:39
回复 意闲 的帖子, D6 b! w" ^" f$ ~1 I+ y

, p7 ~, t1 H/ Q, m貌似大学英语课本(我那时候的)收了毛姆的一个短篇
作者: 雪个    时间: 2011-6-4 10:07
穿越 发表于 2011-6-4 06:20
; O  E2 p/ B# G4 x2 [4 G1 u8 \回复 意闲 的帖子
9 n, N7 G% R3 V  [5 d2 L/ j& F( M1 i( D0 b) ]3 K
不好意思,第一次听说这个当代华文世界里的第一流文章大家,而且都这么老了。他成名一定 ...
+ a7 _5 K) c* i7 X5 i$ A; c/ y
我出国前买过几本他的书,有的文章极好。但那时他也不算很出名。现在我觉得也谈不上。
0 e8 `/ ?. w' d! E! [; s出国后看见这边图书馆里也有一些他的书。
作者: 意闲    时间: 2011-6-4 12:02
回复 穿越 的帖子
4 P$ I7 @/ Y* j: [7 I0 P
7 Z+ o' ?+ S9 m) F1 Q2 [不会,我念中学时就读过他,浙江文艺引进的。是不是第一流,各人看法不见得一样。当代散文大家大陆系的谁比较好?我中文读得很少不了解。港台那边,董桥是很不错的一位。
作者: 张声语    时间: 2011-6-4 15:27
虽然这段话的内容说得极好,
- D. D) Q! W, F2 n+ g  V! f: z  v" r& R9 ~" h. V
溥心畬教張大千畫畫教了半天,教了什麼呢?他會問張大千:“寫了詩沒有?”“有呀……教我畫畫為什麼問我寫了詩沒有呢?”“寫吧寫吧,寫得多自然會畫。”為什麼?是要他培養詩裏面的畫意,先打底,至於技術、技巧,那太容易了,練練就行了;但是胸懷難。

( Z6 s% z6 q9 }! O7 f) ]6 D, q6 o% q* r) V$ Q/ u2 Q0 M/ R
去年年初连看了两场大展,花了两天看完了第十一届国展,飞回重庆,一落地就是去看西南大学艺术展,看完头疼地要死,现在的国画家大多都是批匠人。。。
作者: 雪个    时间: 2011-6-5 01:13
回复 张声语 的帖子
+ t' E2 l5 b: d
! r  N+ @  C) J: J4 S! P嗯,当代画家的画展我是基本不看的。其实,近现代的看起来都不如古代的--或许技术上有不同,但真的觉得韵味少了。我有时候会觉得自己是不是中了董其昌的毒,审美方面出现了问题。
作者: 禅人    时间: 2011-6-5 01:35
回复 海天 的帖子
8 ^' [; Z/ I; h8 N8 r1 s3 g" `- ~; y2 A# f
大陆80年代就出过中译文的毛姆短篇小说集。
作者: 不打不相识    时间: 2011-6-5 03:32
回复 穿越 的帖子9 a; L, r7 k1 W# O9 s. G0 _

$ J8 D. N6 `4 O董桥文章还是非常好的,买过他几本书。读起来饶有兴味。
作者: 老福    时间: 2011-6-5 04:54
回复 意闲 的帖子
/ d; O3 ?8 n) [6 _- ^6 _# n: y4 m' ^
从来不知道董桥,看简历是报业老人。网上搜索了一下:《上海上海你记住了》(http://bbs.cenet.org.cn/uploadimages/20048310124254042.doc)和董桥散文选(http://www.hornbill.cdc.net.my/h ... /dongqiao/dqsw.html),对他的文字没有共鸣。一流不一流,反正也没有公认的标准。我喜欢有生机的文字,董先生的文章,好像恰恰缺少一点点绿意;在我看来,极像叔本华的随笔里列举过的一类。
作者: 意闲    时间: 2011-6-5 05:25
回复 老福 的帖子+ d1 ^1 R1 w7 c

2 d" M; U$ ]/ B: q+ @& n这也看读者吧,阿兰德波顿、余光中都很喜欢叔本华,喜欢不喜欢没有一定标准的。董桥也一样,我很喜欢,不喜欢的,也没法强求。
作者: 张声语    时间: 2011-6-5 06:18
回复 雪个 的帖子* U7 A6 c) D9 G) X3 p

4 W4 d0 e& k  _# T我对这个问题一直都很纠结,文人画确实更对我的胃口,但是我这个人好奇心重,从来又忍不住不去看现代国画,实验水墨这些玩意儿。。。
作者: wayne    时间: 2011-6-25 10:40
回复 意闲 的帖子. _) W; d/ C, L; P; Y- a

' B" @1 l+ R: j5 E; N2 H梁文道来深圳签售,我去了。我手中的书写的是“溥心畬教江兆申画画”,16页。
作者: 雪个    时间: 2011-6-25 10:45
回复 wayne 的帖子
: \: ]. U6 O  n7 w" Y2 r! Z( W$ [; r6 z. Y0 B" V+ T* q
江兆申就对了,我记得是台北故宫的院长
作者: 意闲    时间: 2011-6-25 23:05
回复 wayne 的帖子, w5 J# }( N3 b2 S
! m8 D0 b5 M6 E/ O. ^* ]
谢谢指正,我这是网络版,书还没拿到。
作者: XYZX    时间: 2011-7-4 21:39
回复 意闲 的帖子# Y3 p, s! A7 q' J
( |1 G) L# {' ?$ x7 D
相比董桥,个人更喜欢汪曾祺。
3 f" e( q0 ~  j5 OBTW:这篇访读起来怎么那么拧巴啊。是从秋风秋雨斋删除那一百万字里转出来的么。
作者: 意闲    时间: 2011-7-5 07:08
回复 XYZX 的帖子
; R: Z7 V2 M+ L  f1 H
5 v% W4 R$ H& u/ t- `  m我是在网上看到的,书还没拿到,有否删节不知道哦。& N. r6 a4 E4 O" ?6 v9 t( c+ [

  y! U9 n. a* T  F: i0 K董桥跟汪曾祺风格完全不同,我觉得不好比。
作者: XYZX    时间: 2011-7-5 09:31
回复 意闲 的帖子* k) I/ r- [9 l% |4 T; i
" X  R: @0 @. ^" g4 ?' K5 Q
我知道。我只是不习惯这两位对话访谈里这种腔调。那么端着不累吗?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www.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