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在无人机时代,为什么还需要重武直 [打印本页]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4-6-30 07:09 标题: 在无人机时代,为什么还需要重武直 近来网上盛传中国新型重武直的图片,坊传型号为直-21,从直-20改型过来,对标AH-64“阿帕奇”。, L# v1 T+ f6 z+ \1 K7 N$ H( Y3 S/ r
" L, Y. j! u8 }$ f
直-20是很优秀的设计。在概念上并未超越美国UH-60“黑鹰”,但在新概念直升机尚未成熟的现在,炉火纯青未必不是好事。美国陆军的V-280“勇敢”倾转旋翼直升机并不取代UH-60“黑鹰”,后者在直升机特殊机动和狭小空间运作的能力是前者不可替代的,几十年后,西科斯基的刚性旋翼复合直升机技术也再次证明仍未成熟。 & ] v, i& U; K. ]9 {% M3 d' L! i/ @ L
直-20是运直,从运直研发武直是有先例的。米-24就从米-8研发而来,米-28又与米-24有直接渊源。AH-64“阿帕奇”与UH-60“黑鹰”倒是除了共享通用电气T700发动机外,没有太多的渊源,但南非“石茶隼”武直又是从法国SA330“美洲狮”运直研发而来的,后者在南非按许可证生产。 . A3 @! u9 y; p$ x& Y4 ?7 q5 `7 }9 ~& X [- |9 l
从运直改为武直,发动机、传动系统、尾桨可以保持大体不变,但机舱要大改。取消不必要的运兵仓(米-24是武直中的异类,但在实战中,运兵仓一般空着,以降低重量、提高机动性,也增加载弹量),飞行员座舱串列双座(卡-52也是异类,这是从单座的卡-50改过来的无奈之举),增加装甲,增加的短翼不仅在平飞时提供升力,容许发动机出力更多地用于推进和提高速度,也是天然的武器挂载点。 % S' s% ]! \1 t, G8 T ( n- y8 v. {8 q& B7 p从流传的图片来看,直-21都做到了。 $ Y3 @. T9 a3 x6 B+ p) `6 X: a7 I3 m4 C, q; c
但这还是不解决三个疑问:2 q, k" N1 E- K; s
0 v) K# K+ B1 e6 E
1、 在无人机时代,为什么还要研发重武直? # J) _6 [) M+ j* B0 k/ J2、 中国已经有了直-10,为什么还要研发直-21? 8 `! d0 |) [3 R. r" B( v4 M9 G9 V3、 为什么还是拘泥于传统布局,不一步到位,研制新概念重武直? 1 i; k! }* T! F( O9 n% W: F# }, k: A% h9 B! [
伊戈尔·西科斯基在1939年发明现代意义上的直升机后,直升机的基本原理一直没变。桨毂的铰链-滑盘结构天才地解决了旋翼的升力和推力的分配问题,但也本质性地限制了直升机的速度,并带来本质震动。5 C3 L4 O( N4 ~; q
* Y$ j! D& x7 B9 d% \2 p
倾转旋翼、刚性旋翼、复合直升机从不同角度解决直升机的本质速度限制和震动问题,但也带来新的问题。除了特种应用,V-22最终没有“走出海军陆战队”;美国陆军FARA计划放弃刚性旋翼;FLRAA计划放慢进度;这些都说明了同一个问题:新概念直升机依然不能代替传统直升机。; G' a% G t5 j$ C
" t1 b$ N# ~; ^* c新概念直升机中最成熟的倾转旋翼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半刚性旋翼依然走高转速、小直径,才能在旋翼升力状态和固定翼推进状态之间取得最好的平衡,但也带来本质的涡流环问题,影响悬停和速降性能。% E2 i, |7 ]6 G
0 ]0 J' p) t O3 P2 i倾转旋翼也天然具有单发失效立刻失衡的问题,左右发动机不能直接驱动左右旋翼,必须动力汇总然后通过复杂、沉重的同步轴系才分配到左右旋翼。左右旋翼也天然导致特大的横向占地,影响在窄小地形(如建筑群中或者林中空地)上的使用。美国陆军新一代武装侦察直升机计划(FARA)早早排出倾转旋翼方案,就是出于不宜在窄小地形运作的原因。 * T R- k. @0 [ 0 }+ g# l+ `1 f1 h) T在某种意义上,垂直起落飞机可以看作新概念直升机的延伸,但这只是可以垂直起落的固定翼飞机,悬停、侧飞、倒飞等直升机特殊机动只能小心翼翼地做一点,离激烈战斗中要求的泼辣性相差很远。* a, J( P% u! P) ^- s" C }/ x: c& S
& f( P4 ~, r% u( J6 B2 o7 q对于武直来说,只能掠袭的旋翼强击机是不够的,需要能利用地形地物的掩护,灵活地冒头和隐没,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才能保证足够的生存力。装甲只是用于在躲不掉突发打击的时候硬接一招,生存力最终依赖不被发现、不被打击。武直在本质上也是近战平台,不时有硬接一招的必要,主要进行超视距作战的话,直接用战轰还方便一些。 5 i3 ]/ ?' E% h- ? Y( ?9 S9 X t) s2 M3 E, m
由于这些原因,在可预见的将来,武直依然以传统布局为主。! e- E# b3 [% j& ~4 H; L; r
7 Q, P0 ] }% I. B) S2 K( @在直-10和直-21之间,直-10也是优秀的设计。但由于时代的局限,这是中武直,速度、装甲、载弹量天然不如重武直。早期的发动机功率不足问题带来一些设计局限,现在也只是部分解决。1 l; Z3 h- {3 V6 v- J3 D" `
, C$ X* w7 Z3 F ]7 v
中国是个幅员广大、地理条件复杂的国家,武直使用环境从喜马拉雅高原到东南沿海,从西北沙漠到南方丛林,高原、高温、高盐、多沙环境都需要考虑,动力相对不足的中武直的适应裕度天然不如重武直。在高原、高温环境下,重武直可以减载出击,依然具有足够的战斗力,但中武直再减载出击,就离赤手空拳不远了。在阿富汗,美国陆军的CH-47F经常减载起飞,作为中型运直使用;在低海拔地区很好用的UH-60L在高原、高温条件下旧不够给力了。高盐、多沙需要加强空气过滤,也是“吃”功率的,重武直再次有“亏得起”的优越性。6 o9 \1 {! d V- i j0 _
: B) l( ]! ~5 c9 Z4 F
直-10依然是有大用的,但在有重武直的情况下,直-10可以用于自然条件更加友好的战场环境,这依然是中国国土的主体。 ) K) k1 R0 ~. b# \3 E; W3 R0 @. S9 ^9 K7 J/ R
更大的疑惑肯定还是来自无人机。; G4 T+ ]. m! X/ a"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