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 z/ A% C) t0 t P# s+ f2 f在各种速度、姿态、载荷下,飞机的重心和升力中心不会总是重合,需要平尾(鸭翼具有同样的作用,以下以平尾统一代表)配平,保持平飞姿态。* o1 V9 W' C) Z9 e; z/ X- I
* C% d" O/ X' G9 O# {
对于亚音速飞行来说,升力中心通常在机翼1/4弦长的位置,也就是说,从机翼前缘算起,在机翼宽度约1/4的地方。实际机翼较少用规整的矩形,弦长随展向上与机身中线的距离而变化,所以取平均弦长。升力中心一般认为在1/4平均弦长的位置。 / V- O% H4 z. e( o* b8 i ) S `: F' _+ k: d% {机翼升力中心与重心之间的距离就是需要配平的俯仰力臂。平尾升力中心与重心之间的距离就是平尾提供的配平力臂。机翼升力与平尾升力可粗略认为由各自的翼面积决定。配平是力矩平衡的过程。平尾越是远离机翼升力中心,需要的平尾控制面的面积越小。- ~% _3 v0 b6 ^6 K6 g
& [# P: D# n6 k. L
但在超音速飞行时,由于激波的作用,升力中心会后移到1/2弦长的位置,也就是说,俯仰力臂突然加倍,导致严重的低头力矩,这就是“马赫埋头”现象。在早期突破音障的试验中,人们对“马赫埋头”现象认识不足,飞机刚突破音障就突然发生失去控制的俯冲,然后就是机毁人亡。: i( d5 j7 j% Z
) W: N. r. C, v
这有两个原因。 $ g* p' }8 Q$ W9 d. P# @3 {2 B" n1 @" ]
首先,“马赫埋头”使得飞机不由自主地转入俯冲。 8 d! O, ~" x- h5 z6 t: M$ f+ C8 a F' ]/ P. ^$ ^ M; m1 Z
其次,用于俯冲改出的平尾控制力矩不足。常规平尾与垂尾相似,前半是固定的,后半是可动的舵面。突破音障时,铰链线导致的激波屏蔽了舵面,使得改出控制非常不力,甚至完全失效。: \2 x" M& @% V+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