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谁说人不能死四次 [打印本页]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4-3-23 23:59
标题: 谁说人不能死四次
2月8日,美国陆军宣布,终止“未来武装侦察直升机”(FARA)计划,这是原计划用来取代OH-58“基俄瓦武士“的轻型武装侦察直升机的。OH-58从民用的贝尔206轻型直升机发展而来,如果首飞对标青壮年的话,这是1966年就首飞的太爷爷级古董了。
; Y9 k& y& [" S$ C
; U- U8 R6 L! y& bOH-58当年就是临时拉来的壮丁,轻巧、低成本,作为警用、救护等很合适,但作为军用,装备先进观瞄和武器的能力有限,也毫无装甲,在现代战场上生存力早就是大问题。
/ q7 ?; I7 }; U* ]3 p
+ Y6 p# w) K2 U# g0 I美国陆军一直准备用更加先进、专业的轻型武装侦察直升机替换。1982年,美国陆军启动“轻型实验性直升机”(LHX)计划,最后成为西科斯基RAH-66“科曼奇“轻武直。“科曼奇”外形科幻,采用了很多先进技术。但冷战结束了,美军为了削减脱缰野马一般暴增的军费,开始了一轮军备研发的“大清洗”,“科曼奇”是牺牲品之一,在2004年首飞成功后下马。
# k: ]% O5 ~0 I4 Z; V1 D% D, _$ K/ l8 {/ @8 B) B
但美国陆军替换OH-58的需求还在,贝尔从OH-58深度改进而来的ARH-70“阿拉帕霍“入选,但在2008年因为升级更新幅度不够大,还是下马。4 D6 R$ b, c; @( O
  C. Q4 b6 ~; Z/ t4 ?. W
2018年,美国陆军启动FARA计划,再次为OH-58寻找接替者,但是FARA还是下马了。基俄瓦武士死了四次。好惨。
" ^! c# ~' n  g3 {( [# b# `$ C1 X7 ]9 ?+ X
美国陆军的纠结是战争实践的结果。. @$ [$ o! t  s. D* q
. A5 k& m8 Q( s, a
武直在阿尔及利亚战争中首次出现,但那只是法军把机枪装上普通直升机。美军在越南战争前期也是一样,舱门装上M60机枪的贝尔UH-1“休伊“直升机是越南战争的经典形象。) O) W* y$ J# K

( i6 e! C* u7 v但普通直升机的速度、机动性、抗打击力都不行,第一架专用武直贝尔AH-1“休伊眼镜蛇”在1965年首飞,1967年投入使用,马上就大受欢迎。) ~. R* P' C3 z, A
3 d+ r, h- n9 m
AH-1的动力和基本架构来自UH-1,但机舱完全重新设计,取消了不必要的运兵舱,串列双座减少了迎面受弹面积,装甲防护极大提高了生存力,专用的机头下转塔机枪在威力、射界、精度方面都超过简单粗暴的舱门机枪,进一步加装的火箭弹和反坦克导弹极大增加了打击力。; ]  O' I5 q( T. ]) T
9 Q0 ^* I9 G- F4 i
休斯(后麦道、波音)AH-65“阿帕奇“从AH-1基础上极大改进,至今依然是重武直的标杆。
$ ^5 C: R, E8 a# G8 R/ i1 }" W
但是重武直威力增大后,成本也急剧增高,而且变得笨重了,需要轻巧的侦察直升机配合使用。后者充当眼线和策应,引导前者重拳出击。这就像坦克部队作战一样,需要隐蔽自己的位置和动向,由轻装甲的侦察部队侦察和搜索战场,摸清敌情后精准出击,而不是盲目冲进去。
' I* G0 r7 M2 Z$ m1 |3 O6 ^* m) b1 X6 C
在70-80年代,美军大力推动空地一体战以抵消苏军的装甲优势。F-16战轰和A-10攻击机构成纵深和前沿的两级打击体制,AH-64武直和M1A1坦克在“一树之高”和地形地物掩护下构成地面打击体制。在空中,OV-10观察机担任侦察和火力引导,在近地高度,这就是OH-58的任务。
; U" Z( O: l+ S7 ~: \: l5 R, E! z+ \7 a& l
侦察直升机速度快,机动范围大,不受地形和道路限制,可以从树丛、山丘、建筑物后跃起观察,然后跃回隐蔽位置,再利用地形地物隐蔽转移,寻找下一个时机。先进侦察直升机还装备有桅杆顶雷达、红外、光电侦察设备,在机体和旋翼隐蔽的情况下,“探头”观察,既保护自己,又不惊动敌人。
: j, v0 u) z7 }5 Q6 u- M* |9 c- |% E
5 G6 ^' @( h! N) }, B+ g. u! c' w坦克的“侦察兵”从摩托车发展到吉普到装甲侦察车,侦察直升机也一样,不仅需要轻巧、快捷、强大的观通能力,还需要装甲以保障足够的生存力,还需要携带一定武器的能力,用于紧急情况下的自卫,也便于直接打击弱小的敌人,或者抓住转瞬即逝的战机。
) ]: {! T7 D8 _3 \& r5 T! w) h  \! ?
  A5 C7 H+ p/ s  L0 R! f+ I这些要求使得本来轻小、低成本的侦察直升机越来越重、越来越昂贵,屡次成为下马的原因。4 @& b' O5 ?4 m) l# R

: U, d( X7 ~8 s; `3 l( K! p% t' V乌克兰战争后,无人机渐入佳境,侦察直升机的作用再次遭到质疑,在纸面上,这也是美国陆军决定FARA下马的最大原因。% Y. T0 n+ o- [- Y( T0 V! e1 c

& Y5 v/ ?2 E- U0 Z, M/ H0 G无人机是总称,军事上常见的有高空长航时(HALE)、中空长航时(MALE)、多旋翼无人机。
& u4 k9 J4 c0 m9 d+ a$ E2 o3 U" p. z, ^2 ~) Q
“全球鹰”一级的HALE无人机常用于战略侦察和监视,与武直的交集很少。MALE无人机多用于低烈度或者基本拥有制空权的战场,“懒懒散散”的运作方式与忽隐忽现的武直恰好相反,需要忽隐忽现的战场上MALE无人机缺乏必要的生存力,MALE无人机适合的战场不需要费忽隐忽现的事,察打一体就包干了,并不需要武直。& N! q" v$ q) e& R0 B* f
# }( \/ |$ o) `% W% s3 \2 Y
多旋翼适合忽隐忽现,但在本质上只适合电动,续航时间和载重量有限,与武直配合作战不够给力。与常规直升机相对应的无人机在技术上不难做到,但在实用中不多见,因为丧失了低成本的优势,遥控动作较难精细,不易在复杂环境里发挥直升机特殊机动(悬停、倒飞、侧飞、原地转向)的优势。
* J' ?# A0 h* |  i0 B: [9 ]/ X3 M5 q5 {1 f9 E5 `1 v, h
新一代将固定翼和多旋翼相结合的先进eVTOL既有多旋翼垂直起落、机动灵活的优点,又有固定翼航程大、载重量大的优点,很有前途,但技术尚不成熟,也缺乏军事应用。在技术上,eVTOL只是能垂直起落,并不善于直升机特殊机动,更加适合用作不需要跑道的MALE无人机,而不是作为直升机的长航时替代。, @2 t$ |8 n; `" b( ?6 S  _$ S
" H( g- f5 Z4 {" t4 c6 N: R
无人直升机在技术上不难做到,但也继承了有人直升机的一切优缺点,只是无人而已。换句话说,较难在速度、机动、留空时间、载荷方面有较大突破。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直升机特殊机动的优势,对人工智能和自主飞控的要求还太高,高度依赖遥控则容易受到电磁压制的威胁,也容易暴露无人机和操作站。
6 |* Q) r& H5 @  B6 o) h5 [; T
2 {, H$ C# c' P# O事实上,对抗性电磁环境下的适应性可能是有人的侦察直升机的最大亮点。( m/ M! M" q! S- u" X: b( _

' Y7 H1 C* l$ }! I; s有人的侦察直升机不仅有完善的观通设备,还有训练有素的飞行员。侦察直升机一般是双座的,飞行员专注飞行,观察员专注观察,必要的时候也是武器操作员。作为空中侦察专家,观察员在观通设备的协助下,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逼近目标,识破伪装,在汇总、判断所见所闻之后,将提炼、判读过的情报发回指挥部或者友邻部队。3 X# n6 M" K1 k* v* C! ~+ U

8 ~2 a: {, \0 K  c0 i这就是说,侦察直升机不是在事无巨细地直播,而是在实时报告摘要和提供指挥建议。这降低了通信的数据量,也只需要间隙性的按需通信,既减少电磁目标暴露,也降低对电磁干扰的敏感度。遇到严重电磁干扰时,机组不仅会进一步浓缩必要信息,找机会报告,也会主动转移位置,寻找通信窗口。人们在手机信号不好的时候会换一个地方再试,这是一样的道理。在局势高速变化的时候,观察员更是会在继续跟踪局势和赶紧报告之间作出判断,而不是简单化地一根筋。
' G( l$ }$ G3 Y; p3 ~. K8 r! {- K5 ?2 l- i4 B
无人机的机上人工智能还很难做到这一切,全时直播不仅暴露目标,也容易受到压制。
) g; I/ {, h& R" M/ ^7 O; P# {5 Q1 J
& p: L" [/ r6 f1 o9 d2 e全域战通过网络化,将全战区从单兵到单车到飞机到卫星的ISR到打击资源统统整合为一体,是另一个思路。但什么战区资源都是补充,而难以取代侦察直升机“全天候、全域到达、抵近侦察、察打一体”的特点。
  t6 D; |* n& }* l5 x
) O; B* s7 x- W8 l" e. N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美国陆军恋恋不舍地在2017年才最后退役所有OH-58D,紧接着启动FARA计划。
' ?& N' X0 B- }% [7 C. t+ j1 s* e: s6 G4 @
FARA不仅要为美国陆军提供新一代侦察直升机,还需要在直升机技术方面大大推进一步。
, q" N4 L5 N' C/ W. x2 \# m/ {7 D: P3 t# q3 q, a* z
FARA要求旋翼直径不得超过40英尺(约12米),速度不低于180节(约333公里/小时)。旋翼直径是针对狭小街道、村落、树林作战的要求,速度要求大大超过现有直升机。
$ v# b; a0 T0 N! r( |5 P
; Y* i) J7 ]- M; W+ V* v旋翼直径的要求直接把倾转旋翼排除了,速度要求把传统直升机排除了。2020年,美国陆军宣布FARA的最后候选:西科斯基“劫掠者X”和贝尔360“无畏“。“劫掠者X”采用先进的刚性同轴反转双旋翼和单独的推进发动机,在测试中速度达到250节以上。贝尔360相对传统,但独出心裁地采用辅助动力,在蛰伏待命的时候启用,避免主发动机运转增加磨损、油耗和红外特征。9 B0 V0 F; Z; M, a2 i' f) e  c
# \. m; t4 y2 l( F  B9 o
一般认为,贝尔360是陪太子读书的,然而出人意料地入选了。“劫掠者X”在技术上还是不够成熟,刚性旋翼的震动难以解决,技术上同源的SB1还在试飞中因为飞控软件故障而坠机。, C4 h* a) g( W4 w

' a; L% j" P0 x9 n5 l1 o- L有一个可能:“劫掠者X”难以在时间和成本要求之内达标,排除法决定了贝尔360入选,但还是因为技术上跨越幅度不够,不值得为此投资几十上百亿美元,最后成为下马的因素之一。2 F! w- j& |& d1 m8 K
# |2 }' P) J: k, a% h
历史上有过先例。洛克希德AH-56“夏延“也是在试飞一段时间后,才最后下马。有意思的是,AH-56正好是刚性旋翼的先驱,同样栽在震动和飞控上。AH-56的发动机、火控和航炮技术最后转用于AH-64“阿帕奇”,今天洛克希德是西科斯基的母公司。* @: d* `" Z/ W" d
3 e& V' x) v0 e, D5 @  c) w
有意思的是,美国陆军在宣布FARA下马的同时,宣布:* p. U" L7 X5 v8 z2 L' c
- w4 H0 k% _0 {1 a; ^. m
-        UH-60V叫停,UH-60M继续生产
; C$ T( k# s+ @# ^9 @! f-        CH-47F Block II开始生产
7 a! F* X8 Z% x% ~# J! ~-        FLRAA计划继续7 K  c" {# l4 G7 m1 l
-        T901涡轴继续保持在研发状态,但不转入批量投产$ z6 a; ~1 v* }8 i
-        研发和订购FTUAS和巡飞弹  e9 x+ C, @0 _
- t/ i3 @/ L  Z
UH-60M是“黑鹰”的后期型号,UH-60V则是最新型号,主要升级是高度数字化和网络化的飞行系统和任务系统,适应全域战的需要。CH-47F Block II则是CH-47的最新型号,增推、增强,将在近期成为美国陆军重型载重飞行的主力。
% r- b5 r, T, x, l8 L
1 p. \( F4 f# C0 z1 Y; V& W  q! R与FARA替换OH-58一样,FLRAA是用于替换UH-60的,要求速度达到250节以上,西科斯基SB1落选,贝尔V280倾转旋翼入选,正在试飞,还没有投产。: q4 b2 e7 i. h  g9 Q1 r
1 G0 |2 O' o% d% a
T901是ITEP计划的最终入选型号,用于FARA、FLRAA计划的发动机部分,也用于UH-60和AH-64后期型号的发动机换装。但现在有供应链问题,产能跟不上,只能靠手搓少量供应美国陆军试装。' f: l8 e3 m( f4 T1 k: V
( q) w/ m- B0 c# ?1 [- w$ [2 {
FARA下马和研发、投产计划转向反映的可能不只是技术问题,而是美国陆军的战略转型。! d3 ~  V3 h. r% Z
) Y3 l& j; x) A
美国陆军曾经追求全面的技术碾压,也确实在很多方面成为标杆。小到凯芙拉头盔、数字迷彩、M16步枪、悍马,大到M1坦克、M109自行榴弹炮、AH-64重武直、UH-60“黑鹰”通直,都长期“领导世界新潮流”。1 N! l( K# s# f5 P- V6 A, K
1 n: g1 ]% {  f( A- I
形似二战德军头盔的凯芙拉头盔重量轻,保护好,还能与耳机、目镜整合。M16步枪的直接导气机构有可靠性问题,但上下枪机分离和便于加挂附件的设计已经成为枪界范本。M109首创全封闭装甲炮塔,至今在炮兵数字化方面引领潮流,尽管39倍炮管早已过时。AH-64、UH-60、M1A2至今还是标杆。% J" K& F6 B7 C* C

  `6 u; |8 W+ f& J! L: B3 h技术碾压靠的是三件宝:0 L2 W8 T  i9 |( L% o3 y
9 H% n' t% X& e; S# D9 @2 x9 `# I
1.        砸钱
# o/ _$ x. E( J& q+ Z2.        雄厚的科技和工业基础: U) e1 K) K6 P4 X! g+ F/ |# Z& B
3.        对国际大势和战争的远见
4 H2 v/ v% I  L1 i. w; a! O, K& U# L! `4 L( H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对于军工科技,砸钱尤其重要。美国军费开支依然遥遥领先,但总是不够花。在2024年计划里,军人薪饷增加5%,至少需要弥补通胀影响,但军费增加只有1%。现有士官太多,这是因为反恐战争后裁军时保留骨干老兵的需要,也是新组建以外军训练和顾问为主的教导旅(SFAB)的需要。可能需要裁减SFAB以降低开支。: x  e" [3 \3 @" h$ ?5 }9 _& J
4 {& r5 U7 j4 u+ @
反恐战场是不堪回首的往事,乌克兰战场只是插曲,美国陆军要在可能到来的与中国的对抗中有一席之地,必须彻底改革从战略战术到装备训练的整个架构,尤其需要增强战区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岸舰导弹、防空导弹力量。还需要补上低空、近程、低成本防空拦截系统的短板,无人机、火箭弹、巡飞弹改变了战场的防空现实。还需要炮兵现代化,“战略大炮”比较遥远,配用58倍口径的155毫米M1299炮的改进型M109 A7更加近在眼前,终于弥补美国155毫米炮在射程上落后于欧洲和中俄的短板。
- m1 [% J2 e9 g8 r  v, j. K0 r2 h
这些都是当务之急,都需要钱,只有拆东墙补西墙,FARA下马就是被拆的东墙之一。缺钱还有更多的影响。
. [1 [  a& d4 R% r% [3 B& K9 t+ S! N3 T3 e( K+ U& U+ _  k, B
前沿科技离不开试错,试错离不开砸钱。近些年美国军工科研屡屡掉链子,与缺乏试错和侥幸心理很有关系。“劫掠者X”落选与缺钱把前沿技术催熟有关,贝尔360最后下马又与技术突破幅度不够有关。说到底,还是缺钱。
  k) ^! |+ Q* K+ l2 f* ?7 l  d- M5 ]% D$ v* z) N! p
美国军工基础也开始出问题,乌克兰战争暴露了美国连短时间里迅速增加炮弹产量都做不到。乌克兰战争已经两年了,如果放在二战年代,二战一半都打完了,实际上从珍珠港开始算的话,这会儿罗斯福已经把艾森豪威尔从北非调走、命令筹备诺曼底登陆了。这是军工生产在需求不足时追求效益和优化的结果,战时扩产潜力是要花钱才能养着的。乌克兰战争经验表明,美国要是还准备认真打大战,必须赶紧扩大军工产能,在美国已经普遍去工业化的现在,这是特别花钱的。
* S$ t8 y! Z4 }7 w& S1 G( i8 R2 m! j$ p( t* q5 q' q, [
在冷战后,美国自己被“历史终结”的神话绕进去了,错误地以为反恐和低烈度战争是未来战争的主要形式。乌克兰战争提醒美军重新认识高烈度冲突,台海的危险则提醒美军重塑自我的急迫性。4 U2 H: k* l4 c- D9 M& N) I" [
& h  f2 P, u0 j. N/ q  M! N' a4 j
几十年来,美军一直在远虑和近忧之间达到较好平衡。技术领先确保了现有装备可以有效压制近忧,对下一代领先技术的投入确保在未来继续保持领先、远虑不至于变成近忧。但这也是以砸钱为前提的。没钱的时候,就要在远虑和近忧之间权衡了。
0 o5 H7 H7 ?$ u$ ~( e
- ~( c$ x& u) @) ^; N5 j冷战后,美国长期对一强独霸有信心。中国军事现代化对美国是很大的压力,但美军还是把重点放在远虑,争取在中国军事技术水平和新一代装备规模赶上美军之前,再跃进一步,拉开差距。
: k+ c- s) q! s* L1 z* @: f! S% j' H  j' J1 B8 r4 x' I7 o
然而,中国经济、科技发展速度超乎所有人的意料,军事现代化的步伐也超乎所有人的意料。美军现有装备且不说技术是否继续领先,时间和反恐战争大大加速了装备老化。
& G( _( q! X; |# v6 s( r' D; ^
( k- Q+ h: b  z/ ^在某种程度上,FARA下马就是美国陆军把重点从远虑转向近忧的标志。UH-60M、CH-47F Block II都是成熟技术,成本和交货时间有保证,又能迅速融入现有装备体系,形成战斗力。UH-60M与中国直-20在技术上拉不开差距,但还是够用。CH-47F Block II不仅具有强大的重载能力,还能用减载换燃油,增加航程,适应亚太战场“魔鬼就在距离之中”的现实。
2 ]5 a0 d9 L5 f$ z' ^, V
6 v2 J7 t- A1 W现有的短场滑跑起落的RQ-7“阴影”和手抛起飞的RQ-11“渡鸦”无人机已经过时了,美国陆军计划用FTUAS替换,这将在Griffon Aerospace和Textron Systems的方案里选择,基本设计都是大翼展、雪橇式升力旋翼、螺旋桨推进的eVTOL。如前所述,这是可垂直起降的固定翼无人机,并非直升机的有效替代。
5 A4 ]( I0 D) ~9 u
& [* A8 P1 `" M侦察直升机是美国陆军特有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欧洲、俄罗斯都没有相应型号,直接用主力武直。差别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AH-1Z和法德的“虎”式都是中武直,兼职侦察并不离谱。俄军武直的思路与美军不同,是作为空中反坦克导弹发射平台与坦克和步兵协同作战使用的,而不是像美军那样,作为独立的空中侦察-打击力量使用的。从米-24到卡-52/米-28,俄罗斯从来不用侦察直升机。# I9 w0 k  v7 g9 ]9 R
  `  }* Z. h: {) U$ c( h2 a
说起来,美军之外,只有中国陆军采用专用侦察直升机。直-19与直-9的关系好比AH-1与UH-1,具有现代化的隐身、观瞄、火力,比OH-58D先进得多,可看作低配版FARA。这或许可看作又一次“美国画饼、中国上菜”的例子。同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无人机生产国,也是5G为代表的先进通信大国,解放军装备和试验中的各种无人机数不胜数,与武直-10、直-19的配合水到渠成。: E6 C5 V' F; a1 V& B/ |

/ N9 l! g' y+ E1 [9 ?( O6 }OH-58D退役后,美国陆军用AH-64D/E的桅顶毫米波雷达与无人机配合,填补侦察缺口。有意思的是,FARA下马后,美国陆军的计划还是用AH-64D/E的桅顶雷达和无人机组合接替。要是这够用,FARA根本就不会上马。; Q: K( ?3 L/ k  E% e) d$ h
7 Q2 K4 u+ J  Y4 v0 s8 P: X( J6 t
FLRAA计划保留下来了,这是替换UH-60的下一代通用直升机,贝尔V-280“勇敢”入选。这是第二代倾转旋翼直升机,速度快,航程远,并在V-22的经验基础上作了大量改进。问题是,技术成熟性和成本问题且不谈,高达280节的巡航速度既是优点,也是问题:AH-64的巡航速度才143节,只有V-280的一半,编队飞行时根本不可能跟上,战斗机护航不仅速度太快,也太“不接地气”。V-280要么冒险裸奔,要么冒险减速等AH-64跟上。FARA如果选用西科斯基“劫掠者X”,250节的速度还是比V-280低一点,但差别不大了。现在已经不存在这个可能性了。$ S/ \9 W9 H/ |4 s

- }9 I$ a" [) R考虑到美国陆军连小改的UH-60V都不愿意,V-280最后下马、作为技术储备的可能性不低。0 {0 v* j6 g$ x5 ~" u
9 c: W8 q2 s; @" s" R! w6 [4 F
通用电气T901涡轴发动机是另一个故事。T901用于与FARA和FLRAA计划匹配,还将用于后期UH-60和AH-64的换发延寿,再用至少20年的同时,大大提高高原、高温起降和悬停性能。因此,T901要求能在UH-60和AH-64上对原装T700发动机原位换装。通用电气用T700的基本架构深度改进,硬是做到推力增加50%,油耗降低25%,可靠性大大提高,功力不是吹的。
1 m8 L/ O" H7 M6 @# t/ p7 Q$ K% R' H$ h! u8 c; a+ m2 }
T901已经进入小批生产,但美国陆军决定推迟定型、量产的决定。FARA下马降低了T901定型、量产的压力,FLRAA如果最终也下马,T901是否还会专门为了UH-60和AH-64延寿换发而投入量产就不好说了。如果从“够用”出发,现有的后期型号T700也够用了。UH-60M和AH-64D/E计划要再用20年,但全域战、人工智能、武直-无人机组合、先进火力才是重点。
5 C. C) ]) b; j2 K3 T% N% ?( Q1 f+ B/ i1 u9 y# @8 A  P& [
FARA计划已经投资24亿美元,但完成研发和批量装备还需要上百亿甚至几百亿美元。FARA下马是断臂止损。问题是,美国陆军一再断臂止损,还有多少臂可断?
, k4 H% Y1 C  E7 O/ x! c; p
; h# m, ~9 Q% y2 F& ?& z* D( V& k对于基俄瓦武士来说,两条臂、两条腿都断完了,生不如死,还真不如死了算了。
0 }% X8 O- S: q# C# k& d  L0 ^8 j
作者: 老票    时间: 2024-3-24 09:59
本帖最后由 老票 于 2024-3-24 10:01 编辑
4 a$ k  A8 D3 Z/ L6 R! t" j4 P
5 P' x; v. B0 ^4 l
6 V! T: m$ I, e( u& v- S0 c2 W7 Y$ G3 G' ]& T
是他不?! s& U. W% }9 d' w
9 j2 y, y; o" D% b7 G9 s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4-3-24 10:10
老票 发表于 2024-3-23 19:59) x, W. R, \; K! C- s! x' l, g
是他不?
) I5 g7 `  Q/ x9 w
就是它。这是后期型,有桅顶传感器。
作者: landlord    时间: 2024-3-26 01:54
休斯(后麦道、波音)AH-65“阿帕奇“从AH-1基础上极大改进,至今依然是重武直的标杆。
typo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4-3-26 02:28
landlord 发表于 2024-3-25 11:540 M: |  V# A3 ~! S
typo

3 P: l6 G* w& ]4 A0 w# J2 {( lAH-64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www.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