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ARJ21能改翼吊发动机吗 [打印本页]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3-3-14 00:07
标题: ARJ21能改翼吊发动机吗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3-3-13 11:11 编辑 1 Q6 w* K: W+ e

% l, H1 N+ I5 d. D1 l0 ~( m& S$ }* o) f( y' J
* V4 x7 l9 J( @! f
在C919之前,ARJ21是中国商飞唯一量产的客机。不算早夭的运-10,这也是中国第一架量产的喷气客机,如果不把新舟那样涡桨客机算上的话。涡桨在技术上也可以牵强附会地算入喷气发动机,因为基本发动机是与涡扇和涡喷相同的涡轮发动机,只是最后靠转化为螺旋桨的机械能产生推进力,而不是涡扇、涡喷那样直接用喷气流产生推进力。涡桨自己也有少量的喷气,但不产生多少推进力。7 v2 M" J: U4 {  @, Y

5 c; L/ k6 i  {0 ^+ d: g# }& a+ U* v$ z. Z2 \

- \% q1 h% h: d$ q, |0 V# z! ^ARJ21采用在支线客机里较为宽大的3+2座位形式,而不是以前更加流行的2+2。3+2每排乘坐的旅客更多,经济性更好。机舱宽大、高畅,不仅舒适感好,头顶行李箱也较大,没有2+2的行李箱空间局促、标准携带行李也常常放不下的尴尬。3+2较大的机体直径还有一个常被忽略的好处:机窗位置抬高,接近肩线,看外面不需要俯身探头。小直径机舱的座位相对于机体最宽处较高,有时连头顶行李箱都取消了,机窗尺寸较小才有利于气密,接近舱壁垂直位置看出去变形小,所以机窗位置通常较低,往外看很不舒服。旅客主观感受也是很重要的。2 k0 ]' N( a$ @

, B7 t: i/ c2 X6 ~/ r/ B/ b3 PARJ21采用下单翼,这是客机的典型布局,缩短起落架,理论上有可能用自带舷梯直接上下飞机。机体骑坐在中央翼盒上,受力良好,喷气客机用上单翼的非常少了。
! ~- d/ K& L9 g! l. A
$ K/ e( |0 @! M发动机尾吊后,机翼形状干净,气动效率高,但机尾发动机短舱与后机体的相互气动干扰形成阻力。这事情没办法,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尾吊还是翼吊,发动机短舱阻力只是换一个地方。机舱前部噪声很小,但机尾座位的噪声很大,对旅客舒适度影响很大。另一个问题是:尾吊发动机不便于维修,在改进中换发也比较麻烦。
6 b0 q: d1 I. N" W) _( B9 t, o1 p/ K, l7 Y1 h
发动机尾吊还使得平尾必须高置。T形尾翼的结构重量较大,在大迎角飞行中容易进入深度失速,F-104战斗机就是因为这个问题摔了好多。但客机极少有大迎角飞行的要求,这不算多大的问题。2 t/ {9 f8 H; n& w; l
, J# P, v& g0 w+ o
利弊相较,支线客机采用发动机尾吊的很多,如巴西的ERJ系列和加拿大的CRJ系列。公务机里,尾吊发动机更是主流。
# M& X! I5 f8 i$ P0 d) S; g, \. _6 b- }5 U1 s: S% \/ d
6 O9 B$ Q: T; m6 N6 n

4 I9 P' I' X4 }1 v
9 o/ p3 Q% O  j6 [% K0 n巴西的ERJ-145(上)和加拿大的CRJ-700(下)都是发动机尾吊的
2 b/ f9 ^. e# G8 i9 \
$ Y6 B' J3 x$ ]. |6 ^
6 P! T0 J7 u9 U+ A: B2 m8 K; `# i; ?( K) B6 o
  A; s7 v7 v* l  B# f/ |
发动机尾吊更是公务机的主流,这是环球快车6000(上)和利尔喷气60(下),都在加拿大的庞巴迪旗下$ r+ H+ P$ r" n

* b6 x3 G6 A: e; ]1 m$ W3 c在小型支线客机里,发动机推力较小,噪声较低,飞行时间也短,忍一忍就过去了。公务机的主要客舱在前舱,后舱用于卫生间、行李间、厨房等,是在需要,隔音加料就是了,反正成本和重量不是问题,所以问题也不大。但ARJ在支线客机里算大的,为了高原使用,也为未来加长预留空间,发动机特意加料,“推力过剩”,后舱噪声的问题就有点大。
( v6 u5 e1 ~" ^8 k: q
4 G' b6 u3 y) fARJ21现在依然在早期成长阶段,要给时间,给机会。但从长远来说,可能需要转为翼吊发动机。巴西和加拿大也是这样做的。8 j4 z- ~- E5 h' d' W9 r7 h7 x

! M, P9 K  [% ?8 X& S5 c: k
9 M/ U" h0 Q. t! N巴西E-190已经转为翼吊发动机了,现在发展到第二代的E2
4 g; Q0 o6 J; r' E9 o, h. O
; D- N$ f( V, k! i- u4 I/ E1 Y8 f+ L
不过还是用阻力小、结构重量轻但潜力受到限制的2+2
" Z+ j4 k1 o! Y# D) j
7 r- d. `5 i% t; o& ?4 |, g  Z0 m1 g7 c# I7 l- e0 q: ]
加拿大A220(原先称为CS100,现在名为空客,实际上还是在加拿大制造)也是一样3 N' a1 H$ P; p' p2 R$ }6 h4 R
4 P* d* _% I( X! y
& ?4 O* W+ z0 H9 g# j# P3 t
不过机舱改为3+2,使得老对手巴西航空压力山大
" {$ V* Y& r  C  A7 w7 e- Y( k% ?3 P- |; M
ARJ21的底子不错,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改为翼吊发动机是必由之路。
, M  u0 e' J: Q1 S, H+ p* w  U# s0 R2 ~$ D; `
尾吊改翼吊,中国绝对有这个技术能力。不断听到的质疑是:这是不是等于全新设计了?
; m' Q) G* q# O: v
5 n% g8 S4 N3 B$ V$ w, B; I" {又是,又不是,取决于这个“全新”意味着什么。7 b. i( T: C/ D) F/ t
2 k8 J5 H, Z( H
尾吊改翼吊,气动上确实是大改,但气动并不是飞机设计最大的一头,尽管是最抓眼球的一头。反过来说,如果气动是主要问题,世界上能造飞机的国家就该多得多了,因为大的气动布局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大量丰富经验,门槛实际上也没有那么高,尤其是不追求极限性能的话。民航客机追求极限性能,但不是在飞行性能上,而是省油、可靠、舒适这些方面,气动方面的要求并没有那么高。这当然不是说气动方面没要求,只是相对于结构和发动机而言。* R% _; @9 n0 |: l, j

' r2 L, i4 z0 |) @" @2 D. VARJ21-2(姑且用这个名字吧)在机体尺寸方面不用改,这意味着机体设计、制造和认证的过程可以大大简化、加速,降低改型成本。机体其实是最大的一头。尾翼改为常规的低置,这个比较简单,还简化垂尾的结构,减轻垂尾的重量。机翼需要重新设计,但这可能是本来就要做的:根据C919的设计经验,采用更加先进的超临界翼技术,设计更先进的复材机翼,在这过程中,一并考虑翼吊发动机的吊舱结构。机翼设计说简单不简单,说高难也未必。各国客机在改型时,最常做的事情就是重新设计机翼,这是“投入小收效高”的事情,因为机翼制造的改变比机体简单,只要与机体对接的部份重新设计,其他的与机体无关。先进机翼是减轻重量、降低阻力的最简单易行的途径。6 @. _8 T4 I* {5 O/ [8 M

# [4 v. V8 w- h9 u2 A起落架需要加高。前起好办,主起稍微费点事,可能一并把锚定点向外移动一点,增加着陆和地面滑行时的横向稳定性。& r+ }. d6 o/ A/ R+ i0 Q8 ~1 H

& s+ A0 k9 F, O# X( |# c9 y6 i  r. \+ p9 Z& p8 ~* d

8 `! N& x$ J! J2 A发动机与其说是翼吊,不如说是紧贴机翼安装。这对翼下净空要求提高,但也没有那么离谱。尾吊可以使得起落架缩短,但是有限度的。主起长度还受到起飞时的离去角限制,主起太短的话,一拉起,机尾就触地了。机体、机翼下表面的净空要求还受到地效限制,过于接近地面的话,地效突然增加,增加着陆困难。尾吊改翼吊时,起落架长度要增加,但代价完全可控。% ~, z& e+ D. O) q
" w3 n; r) _; h" d8 L
翼根整流罩可能需要加大,以适应较大的起落架轮胎。但翼根整流罩加大是现在的共同趋势,可能更多地由跨音速面积律决定,而不是起落架。好在翼根整流罩是在机体筒体之外的,非结构承力件,还真就是整流罩,修改形状和大小相对好办。: H6 a; \  M- m- D  \
; b& m' h+ E7 E1 O
至于简易机场跑道杂物进入,支线客机不是军用运输机,没有简易跑道起落要求。不能用舷梯直接上下也不是大问题,绝大部分运作ARJ21一级飞机的民用机场都有登机梯。自带舷梯其实用起来不方便,很窄,而且走上去晃晃悠悠的,不双手拉住站不稳。没办法,舷梯挂在本来就很轻的机体上,为了不损坏外表面,下端实际上不接地,加上起落架的弹性,刚度和稳定性不可能有多好。# `# u; F2 _/ U- x

8 v# j; X0 k8 d: g' \! F! w. z. Q) q' ?' u
. C8 B, Z; l& ^8 Y4 h/ v9 p
但发动机翼吊的好处就大了。发动机的重量对机翼减载,使得机翼翼根的强度要求降低。这有点反常识,但考虑到翼根主要受力是升力产生的向上弯折力矩,发动机重量正好平衡掉一部分,就不难理解了。这和飞翼的结构气动效率最高是一样的道理,只是没有飞翼那么极端。$ G! W; A9 V4 v2 k
+ a! o8 k0 h+ J# z8 }6 ]
发动机进气条件干净使得推进效率提高。尾吊发动机受到机体附面层堆积的影响,机体越长,堆积层越厚,需要尾发的短翼翼展越长,以避开附面层,实际上阻力不小。现在翼吊都“缩脖子”,吊架不仅短,而且基本上没有前向暴露面积,这方面的阻力反而小。7 O% S2 `: V& _' j, D
0 N: r  S' l1 f2 h# q
重心是个问题,翼吊后重心前移。这就是筒形机体的好处了,一段一段分段制造,前后调整一下长度,不难做到。客机加长、缩短就是这样做的。, u, @, m. X; L9 l( m; `  _
4 l0 i/ ~; Y3 \5 r1 h6 m
飞控需要修改,但飞控律不用修改,参数修改就可以。这是调试问题,不是太大的问题。没干过自控的人谈虎色变,以为这是天大个事;干过了就心里有底了。
* C8 v' y# z6 V+ d
/ B1 k- w  z: B5 L9 I9 i8 L油路要改变,但实际上简单了。油箱还是在机翼,尾发需要很长的油路,翼下反而就近了。
* K9 w+ k& x/ o7 I* l
5 Q" c) }$ D% N7 |维修和换发容易多了。波音737可以长寿60年,最大原因就是早早采用了翼吊布局,同时代的道格拉斯DC-9(后来改型为麦道-80/90系列)、法国“快帆”都先后淡出了。空客推出对标的A320时,直奔翼吊了。- ?: w- }. u" i; I; l9 o
9 k) w  T2 ]; c+ D) U
这肯定是新机型,但是在老机型基础上实际上有限的修改就可以获得的新机型,并非想象中的重起炉灶。在设计和制造上,改动介于CRJ到A220和波音经典型到NG/MAX之间。不急,但要考虑起来。! r" K5 J9 ^& Z$ Y1 q8 ?
2 [& w) R8 f! g7 z
这牵涉到一个问题:中国还需要对ARJ21这样的支线客机多下功夫吗?
4 F1 ?% _$ g$ v5 C
. j4 `$ E: D2 K! E% o/ X, R, P高铁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的出行习惯,高铁网络还在继续延伸、密集,中国高铁碾压世界的现状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改变。但高铁与民航是互补的。在整个东部,人口密集,地形平坦,高铁具有极大优势,尤其是5小时旅行圈内。但中国还有中西部,人口没有那么密集,高铁不可能像东部那样密集和便利,这就是支线航空的空间了。
% x. x/ M* q+ V- s/ N# m
$ L# ~: v8 ^8 c0 `/ u% d即使在东部地区,昼夜航线的流量也不均匀。日间出行方便,流量大,大飞机合适;深夜流量就小,可能小飞机才合适。国内点到点的深夜出行需求可能不大,但考虑到接驳航班出发较早,“飞夜班”还是有需求的。早出晚归也是一些人的刚需,这些人数量不大,小飞机正好。
- _* j: Q7 p9 O$ m7 z- x3 R
. W. ~. i* W% A+ l1 J% t1 N另一个就是接驳航线(feeder routes)。远程出行还是需要民航,但除了少数在设计和建造时已经有所考虑的枢纽,高铁转飞机还是个麻烦事。如果高铁不是直达,中间还要转车,麻烦就更大了。在这种情况下,支线航线向枢纽汇集,“喂饱”干线航线,是很现实的需求。现在这个需求或许还没有那么大,但到了鹤壁人要去美国、枝城人要去阿根廷、蚌埠人要去日本的时候,这个问题就突出了,在同一个机场转机毕竟方便多了。
; A' ?+ U7 p2 ~) g
- s6 t+ c" F# q. O中国更有广袤的大西北,人烟稀少,交通距离远。用C919开辟航线有流量不足的问题,高铁更有流量不足的问题,公路和普铁则时间太长,需要支线客机承担大量运输任务。, P7 N' Q) z) Y8 s: ^5 i! z3 ]

9 I6 {; F4 n% ^# f6 f支线客机在中国还是有很大需求的。在一带一路国家里,支线客机也有很大需求,但那是第二步的考虑了。那里使用、保养条件可能较差,需要飞机更加皮实,售后支援更加及时、到位,等水到渠成吧。
" i% C# J6 Z& C9 b' |1 ]5 i) _; F
很多人对ARJ21不看好,不光是有了C919后的喜新厌旧,还有ARJ21的军用潜力较低的缘故。必须说,不管是ARJ21还是C919,军用潜力都不是首要考虑,那只是条件合适就顺手的事,不会为了军用要求而削足适履。0 w& B2 _6 y( a9 q* G6 @
  l& V2 ?9 r6 Z9 ]$ }" {3 ]4 u
但即使在现状态,ARJ21是有可观的军用潜力的。客机军用有加油机、预警机、巡逻机等。作为加油机,ARJ21确实小了些,但预警机的大趋势是小型化。这不仅是雷达和机载数据处理设备小型化的结果,也是战场节点分散化的需要,尤其是以对地面和低空目标为主的战场监视飞机。美国曾有计划用湾流550公务机或者环球快车6000为基础,研发E-8C“联合星”的下一代,计划因为各种原因而搁置了,但证明了用支线客机/公务机为平台是可行的。8 j6 l8 ^5 L% i0 p, Y1 R; {+ U8 X
0 L7 @  J! Y0 e

# [2 W" R) j# y7 B美国曾经计划用环球快车6000为基础的战场监视平台替换E-8C“联合星”- d$ o& Q1 T* s; u
6 W9 @1 z; I% T

0 [: Q" y( y8 k  M, m) p! O( z& _  k
- p/ _" H, ]( X
以“湾流”公务机为基础的“特种任务飞机”更是早就投入使用
% o8 }  E! T0 j/ x  O0 y9 \) {* ]  g& r+ y; }+ u8 p; C0 P0 C

/ O- \* [, |3 P/ b# s巴西ERJ也用于海上巡逻机. o+ d) X* v+ n, g7 z9 m
' [- Z" K# W' w
至于电子侦察、干扰、训练、VIP运输等用处,那就更多了。  s9 l9 ?1 r4 s& j6 {

" ^& q) D& T) W. w& e6 v: C作为军用,ARJ21需要增加航程和留空时间。老规矩:改军用后,地板下行李舱空间利用起来,大大增加油箱容量,“推力过剩”现在一点不过剩了,正好用于增加起飞重量。) t+ S0 Z: }+ S3 `, A, N0 ~
5 n9 Z) X9 A3 x5 }9 }- \
+ O- I7 p) N* ~1 ?& Z
& Y0 q2 A3 P! _8 G, x
当然,ARJ21改军用的话,需要解决进口系统不便军用的问题。C919也有这问题。这问题在得到解决,并不完全是因为军用问题,更多的是为美欧禁运未雨绸缪,但这里就不扯远了。. P; p8 v& t* S7 n: I# I* A, q

% q$ a% w1 a* u' UARJ21又名“翔凤”,凤凰一旦展翅,就要一飞冲天。ARJ21不仅能改翼吊发动机,还有很大的发展前程。
作者: 孟词宗    时间: 2023-3-14 00:29
没看出来非改不可的理由。而且你这句* ~; v2 ]% I, p
但翼吊的好处就大了。对机翼减载使得机翼的强度要求降低,发动机进气条件干净使得推进效率提高。
$ I% J6 P" a( j/ f' k9 U8 W
' l7 G& {6 y4 a: Q9 G- {
翼吊是把发动机挂机翼上,怎么会“对机翼减载使得机翼的强度要求降低”?相反才对吧? 另外,尾发的进气条件更干净吧?翼吊发动机更贴近地面,容易吸入地面杂物。" V/ r) O& I  D

2 y0 e( i  B: i: H8 Z另外,尾发改翼吊并不是把发动机挪个位置就行了。飞机的重心完全不一样了,油路也不一样了,操控也不同了,这当然是个大改,并不能“机体设计、制造和认证的过程可以大大简化、加速”。与其改这个,还不如搞个新机型。
$ ]4 ^& S' H, Q. {. {# g7 s
3 ^7 @# O3 i6 u; x. Z% n5 e% y6 Z
作者: 故乡在喀什    时间: 2023-3-14 00:31
SSJ-100也是翼吊发动机。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3-3-14 00:33
故乡在喀什 发表于 2023-3-13 10:31
0 Y( l# x' w  y+ Y* S* d3 nSSJ-100也是翼吊发动机。
. u  D/ ~) e0 s5 M
是的,不过SSJ-100不算成功。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3-3-14 00:46
孟词宗 发表于 2023-3-13 10:292 l4 p7 W. c5 @
没看出来非改不可的理由。而且你这句

1 L' g! d6 Y9 B翼根受力最大的时候是在产生升力的时候,受力状态是向上弯折的。发动机的重量平衡掉一部分,所以减载。这和飞翼对减载最为有利是同一个道理。5 b# {$ J. ?2 g8 [

# D( u. D1 c* w7 t, u1 ]( F: A尾发的进气条件其实不好。机体筒体有附面层堆积的问题,越往后问题越大,所以尾发需要横向的短翼把发动机“支开”,在现代翼吊的情况下,翼下吊架实际上已经没有前向裸露部份了,所以阻力更小。! |8 V7 X  o* [( B/ ^1 y
4 R& k% k# j2 f9 H6 F
发动机吸入异物问题,文中已经谈到了,不是问题。重心确实不一样了,但这就是筒体结构的好处了,把原先的筒体段前后调整一下,问题不难解决。油路这些都是小问题。飞控律不需要变,只是参数需要重新调试,也不是问题。5 ~- Z1 W8 n# g) Q
' E# E, O0 X2 A! c: m! k
这本来就是新机型,但是与老机型有密切关系的新机型。在设计改动上,介于CRJ到A220和B737 classic到NG之间。
作者: 豪哥豪哥    时间: 2023-3-14 02:36
翼吊布局是真龙天子。
$ G( F  m+ ~* P  R6 N* p6 u/ M( Z5 G+ u- }$ ~% s' Y1 ^
ARJ21用尾吊纯粹是为了利用以前造麦道的现成资源。
作者: pcb    时间: 2023-3-14 03:09
"飞控需要修改,但飞控律不用修改,参数修改就可以。"
6 A: V( Z. _+ R! J# `! f* V下单翼翼吊时,发动机出力会对整机产生一个上仰力矩,这个在飞控可以比较容易的处理么?
作者: togo    时间: 2023-3-14 03:26
问个低级问题:机舱布局3+2,两侧重量不平衡是怎么解决的。机身下面有配重,还是翅膀,发动机功率上作调节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3-3-14 04:33
togo 发表于 2023-3-13 13:26
) S: x  I1 I& K$ B# x4 r! T问个低级问题:机舱布局3+2,两侧重量不平衡是怎么解决的。机身下面有配重,还是翅膀,发动机功率上作调节{ ...

; X) D% Q/ E3 ^这个问题我也没有想明白。可能影响不大吧?支线还有1+2的,偏心更加厉害,好像也没听说有什么特殊措施。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3-3-14 04:34
pcb 发表于 2023-3-13 13:09
0 P! O. F* w  v1 Q9 w0 f8 f"飞控需要修改,但飞控律不用修改,参数修改就可以。"
! P  k2 Y/ m; {9 X! ^下单翼翼吊时,发动机出力会对整机产生一个上仰力矩 ...
2 r/ J; u! P; E7 X( R+ r& i  U
在设计时考虑到,就没有这个问题。Max是因为在原设计上修修补补才出这个问题的。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3-3-14 04:34
豪哥豪哥 发表于 2023-3-13 12:368 p$ D2 g) B8 f6 ^
翼吊布局是真龙天子。
3 E0 [6 g: Z5 R8 \+ T2 k$ _
* I% f& x) y) _% x1 V7 {  WARJ21用尾吊纯粹是为了利用以前造麦道的现成资源。 ...

/ a8 `3 N: y& X# K' {和麦道没有什么关系,思维惯性而已。在ARJ筹划的时候,尾吊还是主流。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www.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