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y$ c8 @0 f6 \' `' l( q# p左机刚滚过挡焰板,右机已经在准备起飞了 - C# C) [) e6 u. u. m& \5 s! _; f' a2 E4 q/ o' K" Z N
有了挡焰板,后续的战斗机躲在挡焰板后面,就可以不受影响地排队等候。前机的喷焰被挡板无害地反射向天空,起飞后,挡焰板放下与甲板齐平,后机滚过,进入起飞位置,准备起飞。这样的接力操作极大地提高出动率。" {' \2 B& i, H( r( R( U
9 S( _; \6 s# F, I" [/ I
( E1 E6 H2 i1 i. s3 E. j
这是因为滑跃跑道和降落跑道反正有重叠,不可能同时起飞和降落, D5 B/ U9 o/ M, u
( w# ~" w# U; H$ x, A9 w, r3 H
但“维克拉马提亚”号没有挡焰板,这是非STOVL航母里很独特的。这是因为舰全长不够,滑跃跑道和降落跑道有部份重叠,反正不能同时使用,索性使用长起飞点起飞,尾后是舷外,没有问题。待命战斗机停放在右舷,直接开上起飞点就可以继续放飞。 7 h& o, i. _5 Y7 ]( e. H7 X/ r& y, S) C0 v( b
这样的设计不考虑一边起飞、一边降落的循环运作,只考虑密集放飞、密集回收的波次运作,对于载机数量本来就不多的中型航母,倒也不失注重实际的做法。 2 F L$ @: z/ p9 b! }. K9 m& i v5 W7 I. X' Z, g5 D1 y& k0 N( s" w
. ]0 ~2 @- n6 N, eSTOVL航母的滑行道需要防热处理,起飞、着陆共用2 Q6 H7 h, G4 u# G- w( I
9 ?3 J& Y3 J; n% i% b
STOVL战斗机起飞时,喷管下偏,起飞跑道的甲板表面需要放热处理。垂直降落时,炽热喷流直接向甲板表面喷射,甲板表面更需要放热处理,所以通常起飞与降落共用左舷的滑行道。+ C$ `0 v3 q/ m# b! c: `' x: W
$ K; J# Q( c# i4 R! R
垂直降落只需要很小的甲板面积就可以进行,还可以在相邻降落点让多架飞机迅速地接连降落,回收效率比拦阻索更高,所以对专用的降落跑道的压力不大,脉动放飞,脉动回收,同样可以达到较高的循环出动率。( A6 E: p; Y, D& S l# L
! P5 L" W. p8 T6 ^舰载机一旦降落,马上转移到舷侧待命区,腾出主滑行道。在下一波出动时,在前机起飞后,后机从待命区开出,迅速开入起飞跑道,接着起飞。由于不需要等待挡焰板的冷却时间,也没有弹射装置的挂钩时间,起飞间隙较短,出动率较高。: ^5 } w. z+ U `& b
; d$ I- N% r7 q1 f0 K! ~
STOVL航母一般载机数量较少,这样的脉动运作方式并不影响出动率,大甲板航母也只有在舰载机数量很大时才有出动率问题。 7 j) n' k5 G: t4 n# N) K' ^/ u9 m3 f3 k u(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