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中国试验的是航天飞机还是环球滑翔导弹 [打印本页]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1-10-19 01:06
标题: 中国试验的是航天飞机还是环球滑翔导弹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1-10-18 12:25 编辑
$ t# A2 |: V) A0 U! `
. a8 D/ _4 ]# a1 q7 ^4 `% ^7 o10月16日,英国《金融时报》报导中国在8月进行了一次部分轨道高超音速滑翔武器的试验,命中点偏离目标约30公里。西方纷纷称此为“可携带核弹头的高超音速导弹”,也有成为“环球滑翔导弹”的。10月18日,赵立坚在外交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被问及此事,回答说:“据了解,此次试验是一次例行的航天器试验,用于验证航天器可重复使用技术。这对于降低航天器使用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提供便捷、廉价的往返方式,世界上有多家公司都开展了类似试验。航天器返回前分离的是航天器配套装置,将在陨落大气层的过程中烧毁解体,落于公海海域。中国将和世界各国一道,为和平利用空间、造福人类共同努力。”赵立坚还澄清了试验时间是7月,而不是8月。8 Q+ z" e: T% o5 E0 i5 A
! y8 J7 v" K6 H' w% m& G% B, W# h

7 i5 q7 {( f$ m这厮平常总是苦大仇深的样子,这会儿是一脸奸笑了$ V( H3 i$ y4 L1 k- a. j0 z# ~
+ N- Y% A! [1 x! B# s' U$ w$ `
外交部发言人说的肯定是正确的,但也未必是完整的,否则就没有外交辞令这一说了。部份轨道与高超音速滑翔相结合,肯定是可以用于可重复航天器的返回的,航天飞机就是这样。当然,航天飞机是轨道飞行器。
/ s9 y- J: w  C' {
; r( _, m- S3 T但如果《金融时报》对试验的特征描述正确,这也肯定不是航天飞机试验那么简单。
! b9 b, n0 s# d5 [- U( S! w: e
+ P5 }3 q  I2 ~! H' }轨道飞行器和部份轨道飞行器其实没有差别。就像自行车从家到菜场就扔那儿了(比如共享单车),这就是部份轨道;再骑回家了,这就是轨道。两者在技术上没有差别,都正常入轨了,差别只是飞完完整的轨道(可以一圈,可以多圈,可以多年)再返回,还是不到一圈就返回。  }8 d9 \3 e& n2 @9 W: \- ]
) `# @/ V( v: y, d2 U
轨道飞行器是不能军事化的,中国是《和平利用外层空间条约》的签约国,世界上的主要国家都是,只有玻利维亚喀麦隆、埃塞俄比亚、海底、伊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签字但尚未批准,苏丹、毛里塔尼亚、安哥拉、坦桑尼亚、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不丹、阿曼、柬埔寨、危地马拉、伯利兹、哥斯达黎加等未参加。
: C( @4 m' j( W% a; g2 p; c) K7 |# A7 O0 ?8 ~% L5 w0 \% \
部份轨道飞行器在入轨后,在完成完整的轨道飞行前就再入,这是不违反《和平利用外层空间条约》的。在60-70年代,美国国会对苏联研发和部署部分轨道武器提出法律质疑,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亲自为苏联辩护,美国政府也从未以此指责苏联违约。所谓西方炒作是为了指责中国违反条约,这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有任何国家发难的话,一驳就倒。2 P3 F- W! b9 \
+ ?2 K( b5 p: g+ ?0 ~. J; T. ?, U
不过在90年代的美苏《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START II)里,是有明文规定的,美苏都不得研发和部署部分轨道武器。但这是美苏之间的条约,中国不是签约国,不受这个限制,就和美苏之间的《欧洲中导条约》一样。
! X1 i& C# h- a6 W4 K# Y1 A, Q) V; r. @
法律上的事情理清后,就是军事上的事了。
0 c' r5 u  G: }) V2 c* W$ a2 H) n& ]/ V$ h! Z! w
洲际导弹达到全球射程后,更大的射程就没有必要了,所以在轨道上绕大半圈再落下来,没有多少意义,反向打距离更近,有效载荷更大,飞行时间更短。部份轨道武器是可以绕过南极“反手”打美国的,这也是当年苏联研发和部署部份轨道武器的初衷之一,但这只是绕过了美国面向北方的导弹预警和防御,再建一道面向南方的,当然费时费钱费事,但不是做不到。美国后来为了应对可能从所有方向发射的潜射洲际导弹,也确实打造了全向的导弹预警体系,所以“反手一击”也不是理由。部份轨道武器与弹道导弹相比,要损失有效载荷1/2到2/3,没有特殊好处,是舍近求远了。苏联也确实在少量部署后,在80年代初就撤装了。这不是START II的限制所致,START II要在撤装的10年后才签署。- K  q# \& T1 r

' j" ]7 G# _: b8 ?) ]1 t在技术上,洲际导弹的弹道顶点可达1200-1400公里,低轨道卫星可以只有200公里,所以洲际导弹是有能力入轨的。不过入轨不光要有高度,还要有速度,具体地说,第一宇宙速度:7.9公里/秒。在这个速度上,飞行器的离心力与地球引力相当,但没有空气阻力,可以保持稳定的无动力轨道飞行。如果在低轨道(如200公里)上入轨了,此后可以不需要额外动力,一直绕地球转圈子飞下去。
4 w) _) a& a# A+ N4 L! \$ k4 v) l& S/ v' |( b" L
当然,说轨道(尤其是最低的低轨道)上绝对没有空气阻力是不对的,轨道上还是有极其稀薄的空气,空气阻力最后会使得轨道飞行器逐渐减速,在重力作用下坠回地球,但这个过程会很漫长。另一方面,一旦入轨,是完成了闭合的轨道飞行才再入,还是在完成之前就再入,在技术上没有实质性的差别,能做到一个,就能做到另一个。# Y" f; C0 k. O2 k* C7 d
" g+ a! \( b! a, ?3 {
但中国的试验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是轨道军事化,因为既无必要,也无任何军事或者技术上的好处。部份轨道就不一样了。部份轨道高超音速滑翔武器的军事意义和技术问题另有长文讨论,这里不重复了。问题在于,试验是否真为民用航天器的返回试验?
8 y) K. }4 ]& Q2 B8 N& J/ s' ~9 T+ s6 p0 w0 Y
最典型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为航天飞机和SpaceX的助推火箭。) {1 P2 a( |" l0 b2 s! {, L( R

# ?  U: w, V1 t" ~4 \  zSpaceX的助推火箭还没有入轨就返回了,新闻里提及的中国试验肯定不是这个,尽管中国也在试验相关技术。
& y( v2 s1 T, P" {3 z/ r9 K( }. J( Y& T
航天飞机是入轨后再返回的,美国X-37也是一样。一段时间前,中国也宣布成功进行了可重复使用航天器的返回试验,一般认为是中国版的X-37,但官方的口风很紧,除了语焉不详的简单报导,什么信息也没有透露。1 g# E" ]$ ^- o0 d6 @( A

7 ^3 c, z; s1 Q0 q! t这一次试验可能是上次试验的继续,但又不像。关键在于“命中点偏离约30公里”。航天飞机这样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的关键在于水平滑跑降落,这是对航天器最小损坏的降落方式。不知道《金融时报》的消息来源是什么,但应该是有能力跟踪航天器的飞行和返回的,最大的可能就是美国的北美防空司令部(NORAD),其职责之一就是监视所有军民空间活动。NORAD对水平滑跑和俯冲攻击还是分得清楚的。; E) D/ F/ \. L  C  e, z- f+ o7 n

9 X) u. [6 V3 K- u5 c4 Z, J9 X美国军方对这次试验高度评价NORAD司令Glen VanHerck将军用very advanced来描述,两名匿名高级官员则用far more advanced than US officials realised来描述。这当然不能排除政治原因,但也不应低估美国军方和情报界的震惊。有意思的是,美欧越来越少指责中国盗窃美欧军事技术了,因为编不下去了。一名高级官员在问及为什么美国总是低估中国军事技术发展,他回答:“我们一点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3 O+ O7 d5 Y% A  x
; Z' A$ T5 b& t4 d/ _' ~
当然,这还不是一次完美的试验。命中点偏差约30公里既可能是技术不到位,也可能是基本的飞行控制是试飞重点,命中精度是下一步才考虑的问题。高超音速飞行时的导航精度受到黑障的影响,是个大问题。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5 g3 y; q/ g1 d, i; H/ M
: G3 H1 K1 N% P6 d0 r* A" d6 o赵立坚提到:“航天器返回前分离的是航天器配套装置,将在陨落大气层的过程中烧毁解体,落于公海海域。”这是另一个问题。# @7 F6 @+ ^2 p
$ K. x7 ^3 P& v, c
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是整体返回的。这不是空间站,需要留一个轨道飞行器继续飞行,只分离部份载荷通过返回器再入。更何况这个“配套装置”后来也在坠落中烧毁了,落到公海。
8 ~2 o8 f! v, O' F' l! L, G/ e9 `  z/ M0 Y1 V: R. z
但如果这是多弹头部份轨道高超音速滑翔导弹,这就说得通了。高超音速滑翔导弹的分离、飞行和命中试验一个子弹头就够了,容器还真是“配套装置”,用完就坠落烧毁了。5 E" U( N7 J1 F2 m% {

( h: I1 I7 r7 E# ^2 [1 }) s4 P另一个问题防热技术。真正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需要用防热瓦,而不是烧蚀材料。防热瓦的技术很复杂,成本很高。但烧蚀材料要简单得多,在高温下逐渐气化,带走大量热量,就好比出汗散热一样,只是这“汗”是固定在表面的固体,而不是从体内渗出的液体。但这只有在看得到具体的返回器的时候才可能判断。在这样严格的保密情况下,这是根本不可能的。8 j3 g* ~$ o& n9 t# U# q' @+ O

6 v& Y. w. C/ ]/ X那中国试验的是航天飞机还是环球滑翔导弹?嘿嘿,嘿嘿,听外交部的。
作者: moletronic    时间: 2021-10-19 01:40
米国人说的30公里误差也就是拍脑门给的数据吧,他又不知道中国这边的具体目标在哪里。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1-10-19 02:06
moletronic 发表于 2021-10-18 11:40
: a. O, @, j5 K7 V/ l0 O. V& |9 |米国人说的30公里误差也就是拍脑门给的数据吧,他又不知道中国这边的具体目标在哪里。 ...

& q" l9 F7 X- {( y7 m这种试验一般都对靶心附近设立一圈观察器材的,地上也会有标志,卫星很容易看到。估计NORAD并不是瞎说的。
作者: 李根    时间: 2021-10-19 02:27
“我们一点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8 d) ?0 {" J, y

" {# v) X" e$ Z+ O7 A——赵立坚报之以奸笑8 j4 t) _- L" f3 w. B; P

- y3 ~6 p1 u! t
作者: 井木犴    时间: 2021-10-19 03:47
老大不上西西河啊,上面有人爆料最后关头来了个鹞子翻身准确降落,敌人看不到这么低的动作误以为差了30公里。。。不知道真假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1-10-19 04:10
井木犴 发表于 2021-10-18 13:47# @. F/ I- k0 m3 O* n' c
老大不上西西河啊,上面有人爆料最后关头来了个鹞子翻身准确降落,敌人看不到这么低的动作误以为差了30公里 ...

$ c) t" u3 q! U: c很久不上西西河了,能给个链接吗?
作者: 鳕鱼邪恶    时间: 2021-10-19 06:13
问题是,这玩意儿上天了,对方也不知道会绕几圈,啥时候下来,在哪儿下来吖~。。吓死个人~
作者: p3p2p1    时间: 2021-10-19 08:06
https://m.sohu.com/a/478958547_379180/?pvid=000115_3w_a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1-10-19 08:36
p3p2p1 发表于 2021-10-18 18:068 c! @3 C) D. K9 ^. N
https://m.sohu.com/a/478958547_379180/?pvid=000115_3w_a
: a  \6 k9 Q7 ]  M

% q( [1 v3 Z+ V( V有朋友给我这个轨迹,这绝对不是水平着陆  {7 v7 Q: u8 s7 T

. N- c3 a& r2 t6 V# A# J& a: M3 l& i2 D% G1 m
, S7 D% M4 q4 k; x. I
: O/ g+ ~" y5 S, B5 W% k) Y& W: {

0 l9 A" ]/ @. J
' m+ l" A3 l- |/ ]$ M6 I  D这些才是水平着陆,在最后必定要做一些机动调整,控制下滑角和对准跑道,这些都是历年航天飞机返回时NASA公布的
作者: 白天爱黑夜    时间: 2021-10-19 08:47
7月16日,我国亚轨道重复使用运载器飞行演示验证项目首飞去的圆满成功。
作者: dozhou    时间: 2021-10-19 09:50
可不乐吗,七月我就开始准备这个问题了,都10月了,才想起来问。
作者: 勤劳工作的猪    时间: 2021-10-19 11:02
dozhou 发表于 2021-10-19 09:50
9 \& r: K2 B8 I) V  n' A, T可不乐吗,七月我就开始准备这个问题了,都10月了,才想起来问。
# d" I8 y8 f5 p- \- m
可能震惊了俩月,这才缓过神来,透出风来问问
作者: hsb    时间: 2022-1-21 12:36
不是几十公里,打中目标近处。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www.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