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鸡娃与鸡妈 [打印本页]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1-4-15 03:10
标题: 鸡娃与鸡妈
近日,朋友圈一篇讲“鸡娃”的文火了。

6日,毕业于北电导演系的作者王食欲于公众号“Vista成长实验室”发文回顾自己接受“鸡娃教育”的往事,并向即将生育的北上广深父母大喊:我都被鸡到北京四中实验班了,也没有出人头地啊!

万万没想到,文章火了没几天,作者的妈妈也发了一篇文章,和女儿“隔空对话”。这位“鸡妈”在回顾自己的“鸡娃生涯”后,发自内心地感慨:鸡娃鸡了半天,反倒被娃给鸡了。

啥是“鸡娃”?

鸡娃,即近几年北上广深家长们流行的一种教育方式,意为 “给孩子打鸡血”,不停的让孩子去学习,去拼搏,多用于焦虑的中产阶级家长。

最近新上映的电视剧《小舍得》,就聚焦了一波“鸡娃”话题,而该剧所展现的激烈竞争,仅仅是“小升初”这一节点。

影视剧或许还有些艺术夸张,北电毕业的编剧兼作者王食欲则现身说法,回顾了自己作为北京“第一代鸡娃”的生涯。

从第一次上辅导班,王食欲就开始“被鸡”:买古筝,学古筝,考级,演出拿证书……王食欲学了十年,换了六位老师,总算考到了中央音乐学院古筝八级。

但这一切只是“刚刚开始”。小学三年级,王食欲开始学“华罗庚数学”,古筝课和英语角也没落下。除此职位,芭蕾、跆拳道、工笔水墨和素描也是鸡娃过程中的“基本操作”。

而成就她“鸡娃生涯”的,是被王食欲称为“东亚虎妈”的妈妈,而她的特别之处在于:鸡娃之前,先鸡自己。

王食欲说:“我学过的东西,她都学了一遍。不仅如此,她陪着我去图书馆自习时,还能利用辅导我的时间之余,自己顺手考下了多个工程师资格证。”

讲了这么多,小升初刚刚结束,王食欲考上了一所私立外国语学校。从那天起——她开始自己“鸡”自己了。

外国语学校距离我家非常远。我家在朝阳公园,而学校在天安门广场旁边。早上妈妈开车送我,我一边在车里吃早餐、背英语,一边看日出和无数次升旗。

放学后我需要自己坐二号线,转一号线再转十号线,最后接驳公交车回家。全程耗时一个半小时。我在地铁和公交车上站着写作业、背古文,MP3里永远都播放着VOA慢速英语和TED演讲。

周六周日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八点,我都泡在学而思、新东方、金钥匙、龙文教育等一系列教辅机构里。

靠着不懈的努力,以及在一些杂志上发表过的散文小说,王食欲迈过了北京四中实验班的门槛。而北京四中,意味着更多的鸡娃。

对于这所始建于1907年、出过不少院士的学校,王食欲发出感慨:“你第一次在地理课本上见到东非大裂谷时,你的同学已经去过了”

数学好的孩子,一条公式能解决十道题。

物理好的孩子,一道题能有十种解题方法。

英语好的孩子,高一时SAT就已经接近满分了。托福、雅思扣个一分半分的,那纯属给考试机构一个面子。英语学得无聊了,人家还顺带着学学法语和拉丁文呢。

学生,可以比老师还厉害。

王食欲回忆,四中里,除了一堆可以免费参加的社团,还有很多付费的游学项目。有一个去南极考察的项目,老师宣布不到半天,50个名额就被报满,而项目的参与费用是99998元。

我们班一共18个人,有三个人都在高中时出书了。还有一位学生坐拥两项国家专利,在北理工跟着博士导师一起做实验;有一位女同学高二休学,骑着自行车去西藏了;另一位爱好摇滚乐的学生正在出个人专辑,录音棚用的都是Universal Studio。物理竞赛全国第一、保送清华,以及被常春藤名校录取这类的“常规操作”,咱就不提了。

高中毕业后,王食欲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目前是一名编剧兼作者。她对自己现状的评价是:我买得起车;但只靠自己的话,依旧无法买得起北京的房。我的朋友们和我的情况差不太多。确实,鸡娃教育让我们比大部分同龄人赚得多一些,工作得轻松一些。但大家都是90后,都一样买不起房。

文章的最后,她也反问道:

我们去了那么多国家,学了那么多知识,拿着硕士博士的文凭,专利著作等身……最后还不是一样搬砖996,或者连工作都不要地混混日子?

鸡娃们已经看透了:世事如浮云,想开就出家吧。

在“鸡娃论”遍地开花的如今,王食欲这篇对“鸡娃”的反思很快风靡朋友圈,也火到了她文中的“东亚虎妈”那里。12日,王食欲的妈妈也在“Vista成长实验室”发文,从另一个角度回顾了这段“鸡娃生涯”。

在年轻人群体中非常火热的概念“内卷”,王妈妈却是从女儿的文章里了解到的——一群人为了争夺教育资源,每个人都付出更多受教育的成本去争夺资源而形成的严重内卷。

具体就是靠课外班、辅导班、培训班等等形式压缩孩子的休息时间,拼命让孩子刷题、上课、做作业考进为数不多的好学校,争夺教育资源的内卷过程。

尽管是第一次知道这个词,但她在文章一开头就承认,自己也是中国内卷教育的参与者、经历者、实施者、被裹挟者。

而选择“内卷”,与她的经历有关。

她出生于一个清苦的小县城,是家里唯一的女儿,在母亲的鞭策下成了家里唯一的大学生,并在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工作。这样的经历,让她不由自主地要去“鸡”自己的下一代。

起初,她也没那么焦虑。但是带着孩子出去玩时,她忽然发现,其他孩子有各种才艺,上各种艺术辅导班,自己慢慢就被这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众多家长裹挟着,送娃进了各种各类的艺术类培训班。

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是有责任的。“鸡娃”,往冠冕堂皇的方向上说,是要培养一个能够自食其力的,对社会、对人类有用的人。从私心角度讲,你肯定不想自己的娃生了娃以后,还在家里啃你的老。

鸡娃并不容易。这位阿姨回忆,孩子学古筝,她指法练得比孩子还标准。孩子做作业,她看书,看报纸,考各种职称证书。她必须“鸡”自己,潜台词是:看看妈妈也很努力,你也必须努力。

经历万千挫折,阿姨劳心费力地把孩子“鸡”到北京四中,结果发现:“鸡娃”开始鸡妈了!

这里的娃个个优秀,你的娃只是其中的一粒沙,掉进去就没有了。常年站在娃顶上的人尖子突然不再显眼,心里满是自卑。这里的娃爸娃妈都比你优秀:有的是高官,有的是富商,还有的是高知。人家的爹妈比你有钱、有权、有知识,人家的娃还比你娃优秀。

人家“鸡娃”的格局完全跟你不一样:人家可以让娃放下学业去骑行全国;可以花巨资送娃去南极科考;可以让中科院的院士带着搞专利发明;可以让娃出碟唱摇滚。

印象比较深的,是王食欲一天回家,严肃地问她:“妈妈,你能不能也努力一点?”然后开始替她制定目标:“这样吧!咱俩商量商量,期末考试我进年级前30,你争取提个干?”

王食欲在四中的同学家长,有的能直接卖套房子送孩子去英国读书,有的在崇文门有一条街的店铺。当时有四中的家长要拉王妈妈进“北京四中高端家长群”,里面是一群中产以上的爹妈讨论育儿经。王食欲的妈妈直接拒绝:算了算了,我不配。

到最后,她也想通了。

我认为,幸福的普通人,就是能够找到人生支点的人。这个支点不应该是成绩、分数、工作成就、名声威望等一切可以被量化和横向比较的事物。相反,人生的支点应当是因人而异的。

孩子喜欢艺术,就多带ta看展,尽自己可能地为ta提供学习艺术的条件;孩子热爱运动,那就鼓励ta多多锻炼;孩子痴迷于游戏,别急赤白脸地送ta去杨永信那里电击疗法,不然你恐怕会折损一位出色的电竞运动员呢!

鸡娃不应当按照社会标准来制定。不是学好语数外,就能走遍天下的。而是要为娃提供ta梦想道路上的养分和支持。引导ta寻找自己热爱和喜欢的领域,让ta畅享其中,逐渐深入,不断挖掘。

故事最后,这位“鸡娃一生”的妈妈表示:人的一生非常短暂,一辈子只够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必须是娃所热爱的领域和专业。一旦发现这样的领域,就鼓励支持娃勇敢追求,一直向前,绝不动摇。这才是娃一生的情感支点和奋斗意义。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495365

===================

必须说,这个鸡妈算很称职的,鸡娃的同时鸡自己,相信大部分家长做不到。
作者: 松叶牡丹    时间: 2021-4-15 04:51
同意“鸡娃的同时鸡自己”,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强迫孩子去达到。
作者: 可梦之    时间: 2021-4-15 05:18
绝大部分家长都是只鸡娃,不鸡自己。而且越小的时候越鸡,大了指导不了了。
作者: 赫然    时间: 2021-4-15 05:41
鸡不动娃的,表示心如止水。。。。

没这个天分,鸡也没用。。。。。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1-4-15 06:42
可梦之 发表于 2021-4-14 15:18
绝大部分家长都是只鸡娃,不鸡自己。而且越小的时候越鸡,大了指导不了了。 ...

但初高中阶段才是最需要鸡的,因为这才是formative years。
作者: 海天    时间: 2021-4-15 06:56
两篇都在豆瓣上看过了,妈妈从山西小镇的奋斗俺印象更深......

女儿当然很优秀,但毕竟才二十五六,前面的事儿还多着呢……
作者: 长叶林    时间: 2021-4-15 07:07
人皆生子望聪明,. 我因聪明误一生。 但愿我儿愚且鲁,. 无灾无病到公卿

苏大胡子这个境界,值得学习,当然也得有这个本事和地位才能学。

让孩子有正确的世界观和学习方法就行了。剩下的得自己努力给娃创造,让娃自己去争取多没有挑战性。
作者: 锦候    时间: 2021-4-15 07:29
这个其实算是很好的结果了,很多没鸡出来的,多少家庭悲剧
作者: 喜欢就捧捧场    时间: 2021-4-15 07:45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所有的家长都或多或少难免有这个心态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1-4-15 08:14
喜欢就捧捧场 发表于 2021-4-14 17:45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所有的家长都或多或少难免有这个心态

但小五家里养着一龙双凤!羡煞大家。
作者: 喜欢就捧捧场    时间: 2021-4-15 08:41
晨枫 发表于 2021-4-14 19:14
但小五家里养着一龙双凤!羡煞大家。

我家那三只是活土匪,您家闺女才是真正的羡煞大家呢
作者: 水风    时间: 2021-4-15 09:41
长叶林 发表于 2021-4-15 07:07
人皆生子望聪明,. 我因聪明误一生。 但愿我儿愚且鲁,. 无灾无病到公卿

苏大胡子这个境界,值得学习,当 ...

非常赞同。

我觉得孩子的世界观在18岁之前其实就是家长的世界观,你说到天花乱坠,不如你孩子天天耳濡目染看着你怎么做。学习方法这个真的强求不来。你想教,人家不想听。所有的苦头都吃过一边,然后才知道你是对的。但也晚了。

不过,很多时候,能够走到哪一步,不是靠家长就行的。孩子还是主力。自己的人生,自己去迎接挑战,才是最有意义的。
作者: 水风    时间: 2021-4-15 09:50
喜欢就捧捧场 发表于 2021-4-15 08:41
我家那三只是活土匪,您家闺女才是真正的羡煞大家呢

这话就不对了。

我妈最近常常感叹,当年她两个儿子都是别人家的孩子。然后呢,一个在国外,一个在上海。家里大事小情的都靠不上。那些当年没出息的,反而留在身边,啥事情都帮得上。所以,晨司机把孩子教育的那么好,未必是自身之福。我同事的孩子,当年MIT,毕业进华尔街。现在30出头年薪百万的金融高管。然而跟家里几乎没有交往了。是有各种原因。
但窃以为,也是自己一些小小的私心,能够一家人整整齐齐,和和美美的,其实比什么诺贝尔奖,千万富翁,都要幸福。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1-4-15 10:44
水风 发表于 2021-4-14 19:50
这话就不对了。

我妈最近常常感叹,当年她两个儿子都是别人家的孩子。然后呢,一个在国外,一个在上海。 ...

我这私心重着呢。早就阴谋把女儿的工作地和我的退休地弄到一起了。维多利亚小地方,到时候她想甩我们老两口都甩不掉。哼。
作者: lorry    时间: 2021-4-15 10:52
了解一下蔡笑晚。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1-4-15 11:44
lorry 发表于 2021-4-14 20:52
了解一下蔡笑晚。

这是何方神圣?
作者: 晨池    时间: 2021-4-15 13:11
长叶林 发表于 2021-4-15 07:07
人皆生子望聪明,. 我因聪明误一生。 但愿我儿愚且鲁,. 无灾无病到公卿

苏大胡子这个境界,值得学习,当 ...

无灾无病到公卿
这个是重点诶!
作者: 林美好    时间: 2021-4-15 15:30
本地没有国内那么高大上“鸡”娃的各种资源,可选的都是些社区的舞蹈班、小画室、小俱乐部啥的,甚好。其实,往好了说这一切“鸡”的出发点就是咱们基因里那种“不甘人后”,生长在人口基数太大可利用资源严重不平均的大环境,但凡有点机会大家从小不是自“鸡”就是被“鸡”,感觉一直都是焦虑急躁着,少有从容淡定。

想起我生虎妞时,半夜三点多到医院,在等待的时间里,有个85年出生的胖胖小护士特开心地陪我聊天分散注意力,跑前跑后安排张罗,让我去冲个放松的热水澡,洗完后又招呼我吃吃喝喝,全程她都是开心极了,圆圆的笑脸让人在那个紧张无比的夜晚感受到一丝放松。那会儿虎妞爸和我心里就希望虎妞长大后就这样。可能跑题了,但是我至今都记着那个小护士。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1-4-15 21:07
林美好 发表于 2021-4-15 01:30
本地没有国内那么高大上“鸡”娃的各种资源,可选的都是些社区的舞蹈班、小画室、小俱乐部啥的,甚好。其实 ...

我家老婆生女儿好费劲,护士不知道换了几个,都没印象,反正没什么特别的,但接生医生记得:一个半老的黄脸婆,好像欠了她八辈子债一样,但手艺不错。好玩的是,女儿读医学院的时候,产科跟的就是她。跟她说到这事的时候,她竟然笑了一秒钟。多少人都说,从来没有看到她笑过。
作者: 凡卡    时间: 2021-4-15 21:48
看了晨司机的文章,就想起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千古谜题,于是发了个记录
作者: 阿忙    时间: 2021-4-15 21:50
我那时候的四中可没有那么多课外活动,便宜的贵的,都没有,只有读书。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1-4-15 21:51
阿忙 发表于 2021-4-15 07:50
我那时候的四中可没有那么多课外活动,便宜的贵的,都没有,只有读书。

来了一个“自鸡”的
作者: MacArthur    时间: 2021-4-15 22:24
晨枫 发表于 2021-4-15 08:07
我家老婆生女儿好费劲,护士不知道换了几个,都没印象,反正没什么特别的,但接生医生记得:一个半老的黄 ...

有缘啊。。。 司机多讲讲怎么养出自鸡娃的吧,这方面您跟牛夫人绝对权威。。。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1-4-15 22:44
MacArthur 发表于 2021-4-15 08:24
有缘啊。。。 司机多讲讲怎么养出自鸡娃的吧,这方面您跟牛夫人绝对权威。。。
...

这方面的经验嘛:摇彩

认真点:我们只有一个娃,再有经验也不具备代表性,科学讲究可重复性啊,没有3个、5个娃可鸡,哪来的经验啊,都是误打误撞呗。
作者: 松叶牡丹    时间: 2021-4-15 23:26
林美好 发表于 2021-4-15 15:30
本地没有国内那么高大上“鸡”娃的各种资源,可选的都是些社区的舞蹈班、小画室、小俱乐部啥的,甚好。其实 ...


我生老大的时候兴奋的不行,虽然从早上5点折腾到晚上10点才生出来,还是一生就兴奋的马上发朋友圈。
作者: 潜水员    时间: 2021-4-15 23:56
结果如何无法置评。
但是我好佩服这对鸡妈跟鸡娃啊。都挺了不起的。小老百姓不鸡还能咋地?
作者: 林美好    时间: 2021-4-16 00:51
松叶牡丹 发表于 2021-4-15 16:26
我生老大的时候兴奋的不行,虽然从早上5点折腾到晚上10点才生出来,还是一生就兴奋的马上发朋友圈。{:191 ...

我生虎妞比较惊险,半夜三点去医院,打了催产素到下午三点才生出来,然后我又出了状况,接近午夜我才回到病房。然后我们娘俩住院了十天,才出院回家。自己那时候一点不害怕,现在回想起来后怕。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1-4-16 01:27
林美好 发表于 2021-4-15 10:51
我生虎妞比较惊险,半夜三点去医院,打了催产素到下午三点才生出来,然后我又出了状况,接近午夜我才回到 ...

你比我家老婆还惨。她是5点多去医院,下午3点多生出来,也够辛苦了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1-4-16 01:29
松叶牡丹 发表于 2021-4-15 09:26
我生老大的时候兴奋的不行,虽然从早上5点折腾到晚上10点才生出来,还是一生就兴奋的马上发朋友圈。{:191 ...

你太厉害了!那么兴奋,应该多生点,别让兴奋劲浪费了,那就太可惜了
作者: 松叶牡丹    时间: 2021-4-16 01:30
晨枫 发表于 2021-4-16 01:29
你太厉害了!那么兴奋,应该多生点,别让兴奋劲浪费了,那就太可惜了

坚决不要不要不要,两个足够足够了。虽然生的时候很兴奋很有成就感,养起来太费妈了
作者: 松叶牡丹    时间: 2021-4-16 01:31
本帖最后由 松叶牡丹 于 2021-4-16 01:34 编辑
林美好 发表于 2021-4-16 00:51
我生虎妞比较惊险,半夜三点去医院,打了催产素到下午三点才生出来,然后我又出了状况,接近午夜我才回到 ...


太不容易了,女人生孩子就是鬼门关啊。抱抱!
我生老大的时候,我自己觉得没什么,我妈在旁边吓的快哭了,强撑着没晕。生老二的时候他们在国内,干脆生完了再告诉他们。去医院都没通知我爸妈。
作者: 孟词宗    时间: 2021-4-16 02:27
对比妈妈能靠个人奋斗回到北京,女儿仍然平头百姓一个,浅薄一点的说法是阶层固化封闭了上升通道。其实呐,就是金字塔越往上越窄,容量越小。妈妈从小地方奋斗进京,是从中下层上升到了中层甚至中上层。女儿出身中层或中上,要再向上爬可就不仅仅是个人能力出众就够了。

而从女儿的经历看,其实各种对教育的高投入保证了其成年后保持中层的地位,没有跌回下层去。对于一般人来说这也算是很大的成就了。

这其实就是中国知识分子们的劣根性。很多知识分子们的理想无非是通过“个人努力”进入“上流社会”。如果不能进入,那么最好即不劳心也不劳力,混吃等死,啥付出都不用,享受生活。
作者: lorry    时间: 2021-4-16 11:16
蔡笑晚专心鸡娃,并且预见晚年幸福,改名“笑晚”。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94%A1%E7%AC%91%E6%99%9A
作者: tangotango    时间: 2021-4-17 11:33
      如果让娃广泛尝试后能发现自己的长板和确实热爱的某种方向这种鸡娃到还有些价值,就怕什么都干了,每样都是平平,孩子没兴趣,童年也过得很累,自制能力和热情都被透支了,终于上了大学后对啥都没兴趣了。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1-4-17 13:07
tangotango 发表于 2021-4-16 21:33
如果让娃广泛尝试后能发现自己的长板和确实热爱的某种方向这种鸡娃到还有些价值,就怕什么都干了,每 ...

那本来就没有鸡的潜力,知天命吧
作者: 松叶牡丹    时间: 2021-4-18 01:02
晨枫 发表于 2021-4-17 13:07
那本来就没有鸡的潜力,知天命吧

至少遍历一遍心里有数不是?孩子长大也不会埋怨家长没花心思,家长也不会内疚。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1-4-18 02:20
松叶牡丹 发表于 2021-4-17 11:02
至少遍历一遍心里有数不是?孩子长大也不会埋怨家长没花心思,家长也不会内疚。 ...

说起来不错,不过中国孩子好像长大后怪家长没花心思的不多,尤其是城市中产家庭。
作者: 松叶牡丹    时间: 2021-4-18 02:41
晨枫 发表于 2021-4-18 02:20
说起来不错,不过中国孩子好像长大后怪家长没花心思的不多,尤其是城市中产家庭。 ...

是的,中国孩子比较懂事,但是中国家长比较容易内疚啊
作者: 晨枫    时间: 2021-4-18 02:47
松叶牡丹 发表于 2021-4-17 12:41
是的,中国孩子比较懂事,但是中国家长比较容易内疚啊

和生怕孩子不穿秋裤着凉一个意思
作者: 一如既往    时间: 2021-4-20 06:33
我有个大学同学就是北京四中毕业的,平时外松内紧,悄悄咪咪早早就修两个学位。现在在空客当director,在法国乡下鸡娃呢

不过我们那个年代父母不鸡娃,都是自鸡的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www.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