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王朔和王小波 [打印本页]

作者: 河蚌    时间: 2012-7-10 11:49
标题: 王朔和王小波
      把王朔和王小波联在一起,不仅是因为两个人都姓王,更因为两个人都是上个世纪很特别的人。王小波仙去已经十年,生前寂寞,大多数人(包括我)看到他的作品时,他已经是一个过世的人,但是他的名字没有随着身体一样化为轻烟,而是变得天下闻名。另一个虽然还活着,却只能在自己的博客上去继续《狗眼看世界》,发表一些总是引人争吵却无法让人思考的东西。盖棺方能论定,虽然一个人最好的评价就是在他的悼词中,但是我还是希望说出我对两位作家的崇敬。
      王小波无疑是最受人尊敬的作家,在西祠胡同上有一个讨论区叫作“王小波门下走狗”,虽然有些肉麻,但是却非常真切的说明了王小波在文坛中的地位,据说在此之前,也只有清朝的一帮子八旗闲人,为曹雪芹成立过这么一个组织,不过旗人都是奴才(当然汉人在他们看来连狗都不如),自称“走狗”也不算什么丢份,而作为有现代意识的中国人竟然自称为“走狗”而且还大张旗鼓的成立一个联盟,并且延续到今天,却真是让人对王二的吸引力刮目相看。
      而王朔则是中国八十年代唯一的独立作家,不夸张的说,他结束了一个时代。先帝爷在延安让作家们想清楚文艺是为谁服务的问题,于是张恨水、沈从文悄然隐去,留下的只是老巴曹茅,诉说着“动物庄园”里的故事,并且让文学变成了“昨天、今天、明天”的填空。王朔是破了这个天条的人,他就象花果山上的孙猴子,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没有籍,就这么野地里生野地里长。而且比西游记里更糟的是,这只猴子知道人间烟火,不喜欢去作弼马温,却更喜欢把灵霄殿里的神仙搬下来做他花果山上的七十二洞妖王。
       二王的风格其实都是调侃,但是所受到的待遇却不一样。王朔不知怎么的,一样的话到了他嘴里面说出来就让文化人那么的不舒服,其实他的小说即使在八十年代也是很纯的,不管是《一半一半》还是《空中小姐》甚至《顽主》,里面根本没有一点性的描写,甚至连脏话都不多见,但是却被称为“流氓“、“痞子”。对照而来,从《黄金时代》还是《红拂夜奔》,风格各不相同,但是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性的描写,然而王小波却被很多人称为本世纪最好的作家,甚至说他是第一个将白话文写的如此之好的人,浪漫的骑士,行呤的诗人,虽然出自未亡人之口,但是却是许多的人的共识。
      王小波的小说是我最喜欢读的,有时甚至不是为了看故事,只是看一下那些词句,就足够愉悦一下心情。非常荒诞的事让他以非常正经的话说出来,李靖身后那成几何级数增加的捕快,百发百中能够开瓶盖的发石机 ,或者那些互为因果的三段式悖论。当然看王小波最吸引人的还是那些主人公的无奈和淡定,他们总生活在一个生活的困局中,而且其本身就是困局的一部分,所以注定无处可逃,那么如何去面对呢?就用那种淡定,那种恍然若梦的处境,那种“常恨此生非我有”的精神状态。这些,都是我们所熟悉的,都是“本我”所希望而“自我”所不能的东西。
      而王朔则是另一种风格,主人公永远是那么乐观,那么从容,在他们的世界里,他们似乎无所不能。他们做着任何他们想做的事情,从来没有什么道德来约束他们。在当时看来,这些人的生活是那么的另类,又是那么的充满诱惑,这种感觉就如同张贤亮《绿化树》中的美国饭店,既是腐朽的,又是富足的(其实女主人也是一个异类,按当时的话甚至可以称之为破鞋,但这个破鞋当的比陈清扬可舒心多了),梦里每个人都想得到,但是白天却又要嗤之以鼻。王朔拥有众多的粉丝,只是不被文化人所喜欢,因为文化人更讲究所谓的“礼义廉耻”,我想如果王小波当时有了一把年纪,他肯定也是反对群中的一个。
      看王小波的那些小说,心中总会想起王朔,不是因为别的,只是二王的小说里,大背景都很有些相似。比如《革命时期的爱情》与《动物凶狠》,《我的阴阳两界》与《玩的就是心跳》。不过人物的表演却是十分的不同,同样的是边缘人,在王小波的小说中就是一副灵肉分家神游物外的形态,主人公的肉体很多时象一个精神病人,他的灵魂却浮游在生活之外,无所不能地观察着这个世界。而在王朔的书中,主人公却是将灵魂隐去,只有肉身,所有的行为都来自于本能的冲动。
        当然二人的世界却有着一个更重要的区别,王小波的故事永远发生在大学校园中,即使有时候到了别处,最后肯定会回到校园,而王朔的故事则一定有一个军队大院,即使主人公长大了离开了,但是他的根仍然在那里。这却反映了一个社会问题,因为从本质上而言,中国现代的社会结构与明清并没有什么时候不同。“牛打江山马坐店”,由拿枪杆子的军事贵族建立起一个新朝,然后与捍笔杆子的文化士人结成同盟,共同去统治这个社会。
        如此说来,王小波和王朔正好是这个上层阶级的两个面。共产中国之初的三十年,两种势力分分合合,士人始终是军人的附庸,但到了八十年代初,两种人终于达到了一种平衡。八十年代的中国,是一个冒险者的乐园,只要你找准机会,就能发达。军人子弟继承父辈的优良传统,经商下海,无所不为,他们是最张狂的一群,甚至张狂到无法无天的地步,但是没有知识却是他们的致命伤,最终繁华散尽,如一掬黄沙。士人们却在一次次动荡中学会了生存,当军人子弟还在“我们的世界”里游荡时,他们却重新拾起笔来,从工厂、从农村,从曾经被结合的地方走出去,回到校园,成为十年文革后最大的受益者,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伪装,变成了一只只披着狼皮的羊。
        社会趋于稳定和繁荣,泥腿子背景的军人世家逐渐隐去,除了最上层的贵族,曾经的主体阶层基本已经沦落为。无奈的王朔就如同没落旗人曹霑,只能用身边的见闻为他们的生活唱出最后的挽歌,而院校子弟的王二,却从卑微中站起,以一种俯视众生的角度描写着这个世界。
        当然,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优点,他们知道所谓的伟大思想已经一钱不值,好的文章首先是让人感受、让人共鸣,而不是让人受教育的。于是,在他们的笔下,不管是无聊的方言,还是混世的王二,也许在身体里各自裹着不同的心,但是从他们嘴中所出的,都是那些从容、幽默的词句,他们是主人公,更是作家的元神。

作者: 荆棘探兴    时间: 2012-7-10 14:08
王小波没有长篇小说,是个遗憾。
作者: 河蚌    时间: 2012-7-10 14:12
荆棘探兴 发表于 2012-7-10 14:08
王小波没有长篇小说,是个遗憾。

应该说是没有大部头的长篇,《青铜时代》的几篇可以归入长篇了。
作者: 荆棘探兴    时间: 2012-7-10 14:22
河蚌 发表于 2012-7-10 14:12
应该说是没有大部头的长篇,《青铜时代》的几篇可以归入长篇了。

只看过黄金时代,算是中篇。
王小波的小说没有累赘,让你看的时候想一直看下去。但是看完以后也就那样,没有像继续读他作品的意愿了。
作者: 河蚌    时间: 2012-7-10 14:26
荆棘探兴 发表于 2012-7-10 14:22
只看过黄金时代,算是中篇。
王小波的小说没有累赘,让你看的时候想一直看下去。但是看完以后也就那样, ...

可以放在床边、厕边,随时拿起,在任何一页看下去,然后也可以随时放下,因为故事情节并不是主要的,更多是在文字韵律中获得快感。
作者: 胖卡门    时间: 2012-7-10 14:43
蚌蚌的慧眼啊,实在是佩服啊佩服。我自己虽然不学无术,写的东西更是狗屁不通,不过我自认为对于文字的品味是极高的,适合当一个出色的编辑,虽然现实中是个一事无成的混混。

那么其实我想说的是,王小波的文章,其对文字的掌控实在是。。。。好吧换个词,弱。我看的他的东西不多,很不幸,第一篇就是那个粗糙无比的花揦子摸信使,其逻辑之混乱、语言之乏味,何止不堪入目,简直就是不堪入目!他其实没有做作家的天分,之所以被抬到这个地位,别有用心和早逝的成分更多一些。说到思想,他又提供了什么呢?我在他的文章中只看到了怨恨。
作者: 河蚌    时间: 2012-7-10 14:58
胖卡门 发表于 2012-7-10 14:43
蚌蚌的慧眼啊,实在是佩服啊佩服。我自己虽然不学无术,写的东西更是狗屁不通,不过我自认为对于文 ...

需要看了他的《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这三个系列的作品才能评价,他早期的作品,十分的稚嫩,不能拿来作为评判他的标准。
作者: 胖卡门    时间: 2012-7-10 15:04
河蚌 发表于 2012-7-10 14:58
需要看了他的《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这三个系列的作品才能评价,他早期的作品,十分的稚嫩 ...

就是被一开始看的他的文章倒足了胃口,导致我后来木有看过他的任何东西。。。。

当代作家里我比较喜欢何申和方方,更多时候我宁愿去看周立波他们那一代的作品。
作者: 河蚌    时间: 2012-7-10 15:13
胖卡门 发表于 2012-7-10 15:04
就是被一开始看的他的文章倒足了胃口,导致我后来木有看过他的任何东西。。。。

当代作家里我比较喜欢何 ...

还是看一下吧。
建议你可以先看一下《青铜时代》系列中的《红拂夜奔》和《寻找无双》,这都是由古代故事引申出来的,讽喻的成分少一些,更多是玩笑。绝对是上佳的作品。
然后再看《黄金时代》系列里面的《我的阴阳两界》《革命时期的爱情》,至于《黄金时代》本身,倒没有说的那么好。
《白银时代》的作品,荒诞的成分更多些,如果有兴趣可以看下。
有人说,王小波的杂文很好,这个倒真是一般,也就是多了几个名词,比如“沉默的大多数”,“特立独行的猪”之类。

作者: 老杨    时间: 2012-7-10 15:19
偶没那么多要求
能反映时代特征的作品就是好作品 那怕书中反映的时代是后世人眼中时代

作者: 胖卡门    时间: 2012-7-10 15:23
本帖最后由 胖卡门 于 2012-7-10 15:24 编辑
河蚌 发表于 2012-7-10 15:13
还是看一下吧。
建议你可以先看一下《青铜时代》系列中的《红拂夜奔》和《寻找无双》,这都是由古代故事 ...


好的,下一套翻翻,谢谢推荐。
我和你对文学认识的区别在于,我认为文学这东西若是没有深入生活深处触及人的灵魂的感动,是谈不上伟大的。很多年前有部小说叫凤凰琴,刘醒龙的---虽然这家伙后来2B化了写的东西GPBT还乱改自己的代表作---你可以看看,我喜欢的是这种文学,当然像方方和早期刘桓那样鸡毛蒜皮的日常生活的文字我更喜欢。我完全欣赏不来那种为艺术而艺术炫耀技巧的形式主义的东西,所以我对现代派,野兽派之类的东西向来敬而远之。

当然这也有我自己水平低下不懂得欣赏的原因。

作者: 河蚌    时间: 2012-7-10 15:30
胖卡门 发表于 2012-7-10 15:23
好的,下一套翻翻,谢谢推荐。
我和你对文学认识的区别在于,我认为文学这东西若是没有深入生活深处触及 ...

      文学对于我们,就是要有阅读的快感,而不是谈什么写作的方法,这一点就是俺谈到的艺术性。只要能让我感受到阅读的快乐的作品,就是好作品。而如果在此基础上还能获得别的什么,都是附加的东西。什么为了艺术而艺术,这个都不是评价作品中的标准,关键就是让读者喜欢,能够读下去。
      王小波的作品,首先就是阅读的快乐,喜欢读,读起来口中生津,让人觉得文字还能这么写,这才是很多人喜欢王小波的原因。至于把他抬高、政治化,这是以后的事情,对于我来说,他就是我见过的能够把白话文写到如此优美的第一人,可以说是上了一个境界。


作者: 小黄鱼    时间: 2012-7-10 16:33
想象一下,如果王朔早逝,而王小波长命至,河蚌的这篇文章里两个人的位子会不会换下?

可见,人去的时间也很重要:)
作者: 河蚌    时间: 2012-7-10 16:40
本帖最后由 河蚌 于 2012-7-10 16:42 编辑
小黄鱼 发表于 2012-7-10 16:33
想象一下,如果王朔早逝,而王小波长命至,河蚌的这篇文章里两个人的位子会不会换下?

可见,人去的时间也 ...


不会,王朔还活着,但他作为作家已经死了很多年了,王小波则是真正的物理毁灭了。
如果王小波活到现在,会不会成为刘晓波一样的公知,这个很难说,但这无损于他的作品,倒是他那个老婆会对他有啥影响,这个很难说。

作者: 不打不相识    时间: 2012-7-10 23:26
本帖最后由 不打不相识 于 2012-7-10 23:39 编辑

王朔还是有才气的,王郎才尽后还被才女徐静蕾包养,徐静蕾写得一笔好字,当年的博客“老徐”算第一名博了,净是昨天吃什么,今天什么小心情。一旦出书,居然赶不上秃脑门的潘石屹。徐静蕾的水平不如爱坛很多女士、小姐。王朔的小说写得非常辛辣、好玩,我就很喜欢看。河蚌兄举例子说他的小说里用对话推动情节,让他的小说看起来像电影文学剧本。他的痞子气是对假大空时代的一种旗帜鲜明的抗议。正因为太旗帜鲜明了,他的书也只是属于那一个时代,现在读王朔书的人很少了吧。

王小波的杂文写得非常棒,我可是一读再读。他的杂文与他混网络时论战有关,大概那时网上讨论的文革问题比较多,所以王小波毫不留情的抨击文革。本来这时代感也非常强,本来我希望他的这些杂文有一天会销声匿迹,可惜的是,现在为文革唱赞歌的那么多,尤其是年青人不少,认为王小波的杂文已经落伍了为时还尚早。说王小波的作品,怎么能不提提《我的师承》呢。很短的一片文章,可就是这一片文章,让我开始打起精神来看什么作品是好的,什么作品是糟的。说到王小波的小说,我喜欢《绿毛水怪》和《寻找无双》,我以为一个小说家如果不会写爱情,那会失分不少,这两篇中篇小说真的感动了我。张承志的文章非常棒,可他就不会写爱情,写得拘谨无比。《红拂夜奔》就有点儿胡扯,那些拖沓无比的文字无关唐朝历史倒也罢了,非常无趣。王小波和李银河的书信集也非常好。“你好哇,李银河”,两个长得非常丑的人,也有令人感动的爱情。可惜英年早逝,没有留下更多作品,留下个爱胡说八道的老婆。


作者: 河蚌    时间: 2012-7-11 00:08
不打不相识 发表于 2012-7-10 23:26
王朔还是有才气的,王郎才尽后还被才女徐静蕾包养,徐静蕾写得一笔好字,当年的博客“老徐”算第一名博了, ...

《寻找无双》也是我喜欢的,而且也觉得是《青铜时代》里面最好的,在调侃文字的散漫和情节发展的节奏之间把握的很好。《红拂夜奔》的前半段还是不错的,写到红拂自杀那段就十分拖了,但前面李卫公在洛阳城的那段,应该说是十分精彩。《绿毛水怪》闻名已久,刚才看了一下,还真没看过,不过觉得一般。王小波早期的小说,并没有后期小说那种令人感到心醉的韵律感。
王小波的杂文集俺看了一遍,但印象深刻的并不多,杂文大多起于纷争,带有一定的时效性,关键就是,也许他有一个新观点让人深思,但看过之后也就不用看第二遍了。而王小波的小说,很多可以看第二遍第三遍。
作者: 海天    时间: 2012-7-11 00:17
不错不错,非常的不错。

我也喜欢王朔,高中(九零年代初)把他那时候的书基本读齐了,电影也看齐了,北图有一个暑假专门放他的小说改的电影。

大学后期我开始看王小波,和你的感觉一样,会不由自主地拿他和王朔来比,有时候我甚至幻想,如果王朔不下海而是上了大学再喝了洋墨水,也许会有点像王小波?

王小波猝死以后吹捧的风潮大起,反而让我觉得有点别扭,后来再看就不如以前那么喜欢了。

王朔还好,虽然时不时蹦跶两下炒炒自己,也算可以理解吧。

无奈的说,在领导面前是不能夸王朔的,她很不喜欢王朔的所谓“痞气”,每次一说起来就要说我“品味两极分化的厉害”
作者: Highway    时间: 2012-7-11 02:26
本帖最后由 Highway 于 2012-7-11 02:28 编辑

前几天,王小波的哥哥写了一篇文章,纪念他去世十周年。文章写的很好,建议喜欢王小波的朋友找来读一下,看看一个和他一起滚爬长大的哥哥眼里的小波是个什么样。

王朔其实很像台湾的琼瑶。他们的文字我估计都经不住时间的考验,但是不可否认他们都是那个时代Pop culture的弄潮人。琼瑶整个创造出了一代台湾影视作品和一批批男女演员,王朔又何尝不是呢?“京味文化”作品里横竖都是王朔的影子。
作者: Highway    时间: 2012-7-11 02:35
胖卡门 发表于 2012-7-10 15:23
好的,下一套翻翻,谢谢推荐。
我和你对文学认识的区别在于,我认为文学这东西若是没有深入生活深处触及 ...

来了美国,借了《凤凰琴》电影的DVD,我觉得电影拍的很不错,内容和表演都很不错(剧雪是很低调的那种美女,喜欢)。
作者: tanis    时间: 2012-7-11 02:35
原来沈从文建国后就封笔了。。。 中学语文还学过他的文章,看过他的《边城》。很喜欢。
作者: 飞烟    时间: 2012-7-11 07:13
这篇写得真好,让我想去读王小波的书。他的书还一本都没读过呢。

“在王小波的小说中就是一副灵肉分家神游物外的形态,主人公的肉体很多时象一个精神病人,他的灵魂却浮游在生活之外,无所不能地观察着这个世界。而在王朔的书中,主人公却是将灵魂隐去,只有肉身,所有的行为都来自于本能的冲动。”王小波不知道,对王朔的评价觉得很让我共鸣。

作者: 河蚌    时间: 2012-7-11 09:38
海天 发表于 2012-7-11 00:17
不错不错,非常的不错。

我也喜欢王朔,高中(九零年代初)把他那时候的书基本读齐了,电影也看齐 ...

我觉得王朔即使上了大学喝了洋墨水也与王小波会不一样,他们的文字来源于各自生活的环境,军队子弟与院校子弟的区别真的很大,当然当年的军队子弟能上大学的也太少了。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2-7-11 10:05
没有吧?王小波不是言必称罗素,动辄提杜拉斯的么?并没有傲到蔑视群雄的份儿上,甚至于这厮在内心深处极其自卑,他老婆说他在生活当中“非常抑郁”,他写过片很短的《歌仙》,我个人认为那个刘三姐就是作者自己内心的真实写照。

王朔登上文坛之时正是共产主义理想在中国“礼崩乐坏”之际,用不着多少风险就可以把曾经崇高的“偶像”“理想”“主义”“思想”嘲笑个够,要说“伟大思想一钱不值”的应该是他,无知者无畏么。
作者: 河蚌    时间: 2012-7-11 10:18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2-7-11 10:05
没有吧?王小波不是言必称罗素,动辄提杜拉斯的么?并没有傲到蔑视群雄的份儿上,甚至于这厮在内心深处极其 ...

自卑和自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特别对于那些拥有高知学历的人来说更是这样。为什么说王小波的作品中充满了无奈和淡定,就是这种生活状态造成的。
这种生活状态在院校里面真的是很常见的,抑郁对于很多知识分子特别是文科生来说,是个很经常的话题。放在生活中来看,内心的高傲和现实中的百无一用交错在一起,心灵的狂放和工作的缩手缩脚交错在一起,造就了王小波这样的性格。知识分子聚堆的地方,各家心思用在内斗里,却都不撕破面皮,活得难免不自在。
反而在工厂不一样,工厂里面,人熊熊到死,谁都上去踩一脚,有人活得张扬,还有人活得很无耻(比如到处借钱),两人有了矛盾,就找准机会对骂甚至对打,至于打完会怎么样,这个打完再说。
这两种,其实就是中国士大夫文化和市井平民文化的延续。王小波的小说,可以说触动了很多高知的心里的那根弦,引起了共鸣。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2-7-11 11:11
河蚌 发表于 2012-7-11 10:18
自卑和自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特别对于那些拥有高知学历的人来说更是这样。为什么说王小波的作品中充满了 ...

这个没辙,就像有人喜欢楚辞,有人喜欢红楼梦一样
作者: 扎西西    时间: 2012-7-11 12:47
狗眼看世界应该不是王朔写的,朔爷出手的话肯定比这个猛,据度娘的结果是一个叫李波的人写的。朔爷现在的作品偏哲学了,我的千岁寒,看不懂,致女儿书还凑合看。不过朔爷真是个侃爷http://video.sina.com.cn/v/b/1938306-1083537631.html
作者: 方解石    时间: 2012-7-11 13:41
这样说来,两者我都不喜欢。

曹雪芹虽然沦落,还是在红楼梦里面寥寥几笔写了个农村的村野丫头,二丫头,给贾宝玉的心灵留下了那么一笔。这段基本上代表了当年的普通老百姓的气质,和生活状态。虽然是从贾宝玉的眼里,但是,姿态却很贴近,很平等。贾宝玉看到茗烟和卍儿在某个空房子里面苟且,处理方式也是非常的平等,曹有种不分高低贵贱的心态,而且虽然是出于主角的眼睛,心态却非常的平等,也非常的平衡。这一点,就我所知《源氏物语》没有做到,其他中国古典小说做到的也不多。

而王小波和王朔,给人的感觉就是视角有限了。我不喜欢红拂夜奔,有的东西解构的太厉害不一定是好事情,完全可以自己去创作一个故事,为什么非要解构,给一个东西加上很多的自己想象,脱离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滥觞到今天就变成了穿越文学的横行,一个主题炒作的太久,让人不愉快。

其实也可以写幻想小说,就像日本那群,但是现在看,中国的幻想小说的水平整体太差太差了。




作者: 奉孝    时间: 2012-7-12 02:42
只看过王小波的青铜时代,一眼望去,都是性事。
作者: 如若    时间: 2012-7-12 06:52
当初看到王小波这个群组,就想到青藤门下这几个字。觉得这名儿还挺靠谱。。

王朔没怎么读过,一两本儿而已。
王小波倒是读了不少。和你相反,我喜欢他的随笔和杂文多些,以前说过。
也许以后再读,会不一样。。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2-7-12 11:02
如若 发表于 2012-7-12 06:52
当初看到王小波这个群组,就想到青藤门下这几个字。觉得这名儿还挺靠谱。。

王朔没怎么读过,一两本儿而已 ...

王二的小说刚开始读的时候总有个适应过程,肯定有个大骂神马乱七八糟的时候,因为时代,人物,故事情节都是穿来穿去的,逻辑也乱,看他的小说就得想象穿行在一大片原始丛林里头,冷不丁的就蹿出个啥毒蛇猛兽啥的,然后一通乱打,打完之后经常忘了前头说啥来着,把自己给丢了,,,

看他小说别太在意情节,看的重点是语言,他的语言色彩斑斓,精彩幽默,另外一个就是随时随地体会他的激情和活力,有人批评他写性爱太多,其实他可能是想用性来表达无处发泄的活力和激情。

这个人差不多就是个天马行空的骑士吧,人间的种种对他都是羁绊,所以他早早地回到天上去了
作者: MacArthur    时间: 2012-7-13 05:02
不打不相识 发表于 2012-7-10 10:26
留下个爱胡说八道的老婆。

公平地讲,李银河绝对是被媒体圈进去了。。。 如果你查看一下关于她的报道,每一篇都是媒体一边对她的话断章取义地引用,一边煽动性地评论。。。

有一些学术研究,其成果只适合在圈内交流,而不适合拿出来公诸于众吸引眼球 -- 李银河不幸做的正是这种偏门。。。 她是一个淡泊的人,无心去制造轰动、吸引眼球。。。 偏偏是那些无良媒体为了制造轰动、吸引眼球,而一遍又一遍地拉着她,逼迫她在镜头前重复那些对于研究圈内是常识、对于公众则很轰动的观点。。。


作者: MacArthur    时间: 2012-7-13 05:11
本帖最后由 MacArthur 于 2012-7-12 16:12 编辑
方解石 发表于 2012-7-11 00:41
我不喜欢红拂夜奔,有的东西解构的太厉害不一定是好事情,完全可以自己去创作一个故事,为什么非要解构,给一个东西加上很多的自己想象,脱离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滥觞到今天就变成了穿越文学的横行,一个主题炒作的太久,让人不愉快。

王小波写的东西,有些时候不要过份解读 -- 他自己说了文字第一要有趣。。。 那个红拂夜奔的故事,本来就是借人物名头,创作他自己的故事而已。。。 而且他写“红拂夜奔”的那个年代还根本没有今天到处泛滥的“穿越文”啊。。。 要说炒作太久也是现在人的问题而不是他的问题。。。 就好比说大街上到处都是芙蓉姐姐在东施效颦,你责怪西施不应该随便皱眉以致滥觞至今,没道理啊。。。
作者: 王不留    时间: 2012-7-13 06:18
荆棘探兴 发表于 2012-7-10 14:22
只看过黄金时代,算是中篇。
王小波的小说没有累赘,让你看的时候想一直看下去。但是看完以后也就那样, ...

王小波的书有语言的快感。。。。
其实王朔的书当年也有这样阅读的感觉。。。现在则没有了。。
作者: 王不留    时间: 2012-7-13 06:23
胖卡门 发表于 2012-7-10 14:43
蚌蚌的慧眼啊,实在是佩服啊佩服。我自己虽然不学无术,写的东西更是狗屁不通,不过我自认为对于文 ...

完全不赞同。。。。。王小波的书中表达的东西很多啊。。。
我一直觉得王小波想告诉读者的是自由,思想的自由,心灵的自由。。而且他不是通过灌输重复灌输来告诉你。而是慢慢的在言语之间影响着你。那种自信,自在,在他的文字里完全是包围浸润的形式。。。。
作者: 王不留    时间: 2012-7-13 06:24
河蚌 发表于 2012-7-10 15:13
还是看一下吧。
建议你可以先看一下《青铜时代》系列中的《红拂夜奔》和《寻找无双》,这都是由古代故事 ...

黑铁时代也不错。。。。。
作者: 王不留    时间: 2012-7-13 06:27
不打不相识 发表于 2012-7-10 23:26
王朔还是有才气的,王郎才尽后还被才女徐静蕾包养,徐静蕾写得一笔好字,当年的博客“老徐”算第一名博了, ...

同意。。我开始看王朔是在初中,大约是86年左右,在小说家还是什么期刊上看的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到90年代中,王朔的小说就终结了。那个《看上去很美》真是让人大失所望的一本。。但是还带光盘出售。我赶的第一波买的,看后失望不已。。。。。。
作者: 王不留    时间: 2012-7-13 06:32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2-7-11 10:05
没有吧?王小波不是言必称罗素,动辄提杜拉斯的么?并没有傲到蔑视群雄的份儿上,甚至于这厮在内心深处极其 ...

每每想到<歌仙>里“人立的王八”,我就想笑。这家伙嘴损的厉害。。。。
作者: 王不留    时间: 2012-7-13 06:35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2-7-12 11:02
王二的小说刚开始读的时候总有个适应过程,肯定有个大骂神马乱七八糟的时候,因为时代,人物,故事情节都 ...

若说想象力。有比王小波写的武侠小说《夜行记》更精彩的么?用胡子茬射跳蚤。。用云母做刀片。。。。这比啥东方不败的绣花针强1万倍啊。。。
作者: 如若    时间: 2012-7-13 06:47
本帖最后由 如若 于 2012-7-18 06:46 编辑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2-7-12 11:02
王二的小说刚开始读的时候总有个适应过程,肯定有个大骂神马乱七八糟的时候,因为时代,人物,故事情节都 ...


赫赫,王二这名儿起的好,俏皮又贴切。

王二是可惜了,如果能晚做几年逃兵,没准儿也能写出1984和动物庄园那种越读越惊艳的神作来。。
作者: 河蚌    时间: 2012-7-13 07:18
MacArthur 发表于 2012-7-13 05:02
公平地讲,李银河绝对是被媒体圈进去了。。。 如果你查看一下关于她的报道,每一篇都是媒体一边对她的话断 ...

李银河说的话,其中心意思就是“个人的事,个人去管,用不着公众去操心”,比如一个人想去同性恋就去同性恋,想去换妻就去换妻,想群P就去群P。但她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搞明白,其实私和公之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家庭和社会虽然有分野,但并没有一条河完全将之分开。
实际上中国人现在已经谨慎地将家庭和社会加以区分了,比如看黄片,如果在家里看,就是合法的,不管是下载的还是买的,但放在公众看就是不合法的。对于个人的一些非主流偏好,自己在私下里做,密不示人,这无人会管,但如果一群人不但干了,而且还公然扬扬自得的宣称,这些事情干的理所应当,那就自然免不了公众去吐唾沫,去加以最恶毒的言行了。
而李银河的问题,就在于,她认为,即使这些事情被公开了,公众也没有去置评的权力,而任何对这些行为的批判都是干涉隐私,都是不道德的行为。这就叫想以一己之念堵天下悠悠之口。所以,评她一个喜欢“胡说八道”是恰如其份的,大家可没有说她“道德败坏”之类的话。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2-7-13 08:05
如若 发表于 2012-7-13 06:47
赫赫,王二这名儿起的好,俏皮又贴切。平沙就是有才。。也逗。

王二是可惜了,如果能晚做几年逃兵,没准 ...

他们家一共五个孩子,他在男孩里排第二,所以叫王二。

他若是还活着,还能有韩寒这号小鸡贼的活路吗?
作者: 王不留    时间: 2012-7-13 08:41
看王朔的小说是80年代中后.非常的喜欢.王朔笔下是另一个世界啊.正统教育之下,描述反传统的另类生活,并且用京味语言把那种对桎梏的不屑与反抗写的如此的过瘾.俺买了全集并且看了50遍......不过到93年,俺就不怎么看了.生活变了,进步了,老王写的有点不跟趟了....
想想83年还严打,交几个男朋友,都判流氓罪被打靶.没几年,王朔就写了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其中的性描写还是很突破的..我记的看到书里写吴迪开始放纵自己跟方方打麻将,一屋子避孕套吹的气球,感觉就是糜烂,糜烂,糜烂的不能想象啊....
王小波真是俺目前最喜欢的作家了.10多年前出国,背了3套书,毛评的三国演义,红楼梦,王小波全集.
王二真是语言的高手.书写成这样,精彩,精彩.青铜时代里的那些想象真是天马行空.计算器,降落伞,升降机的房子,俺喜欢周星驰演的小人物.<少林足球>里周星星卖了一包废品,只得了三毛钱,刚想讨价还价就被品店老板哄走了.当时周低头苦笑的样子感觉就好像李靖,薛嵩,王仙客一样,在生活里被弄的无奈,却又洒脱的生活着.

俺还喜欢白银时代(未来世界)和黑铁时代,里面的调侃不用多解释.一句话,"我可能已经比掉了'..我们都会比掉的...


作者: 王不留    时间: 2012-7-13 08:59
河蚌 发表于 2012-7-13 07:18
李银河说的话,其中心意思就是“个人的事,个人去管,用不着公众去操心”,比如一个人想去同性恋就去同性 ...

惭愧,这些书都是十几年前读的,《黑铁时代》出的比较晚,所以没看,过两天找来看看。

2002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了一个全集,黄白青黑都有..我身边这套就是这个版本.当时买了4套送了朋友3套.呵呵........很好看....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2-7-13 09:05
王不留 发表于 2012-7-13 08:41
看王朔的小说是80年代中后.非常的喜欢.王朔笔下是另一个世界啊.正统教育之下,描述反传统的另类生活,并且用 ...

是滴是滴,王二是语言高手儿,他自己也是清楚的,他写的《我的师承》说的就是这回事,据他自己讲,是受查良铮先生和王道乾先生翻译文字的影响,前者翻了普希金的《青铜骑士》后者则是他老挂嘴边的《情人》,他的那种乱七八糟的小说情节结构极其容易让人头疼欲裂,幸好他的语言功夫拯救了他也成全了他,看他的小说有种站在文字上跟随他飞翔到时间空间之外看人间的超脱感,一种不受任何羁绊的自由。

他自己没感觉,或者没说出来的是,他的那种随心所欲挥洒文字的态度其实是深受普希金长诗的影响,普希金写诗就跟王二差不多一样潇洒自如,或者说放荡不羁

作者: MacArthur    时间: 2012-7-13 09:30
河蚌 发表于 2012-7-12 18:18
而李银河的问题,就在于,她认为,即使这些事情被公开了,公众也没有去置评的权力,而任何对这些行为的批判都是干涉隐私,都是不道德的行为。

除了最后一句“都是不道德的行为”,其他的话没什么不对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所谓“道德”的标杆也在不断变化。。。 有些事情以前被认为不合乎道德,现在是否仍然于道德有关呢?比方说同性恋,美国这里偏偏还就是“不但干了,而且还公然扬扬自得的宣称,这些事情干的理所当然”  

有违道德吗?我没看出来。。。 他同性恋是他自己的爱好,于道德何事?

至于那句“她认为。。。任何对这些行为的批判。。。都是不道德的行为”,恐怕这只是你自己的解读和引申。。。



作者: 方解石    时间: 2012-7-13 09:31
MacArthur 发表于 2012-7-13 05:11
王小波写的东西,有些时候不要过份解读 -- 他自己说了文字第一要有趣。。。 那个红拂夜奔的故事,本来就是 ...

关键是王小波的文字我也没有觉得非常有趣,还是觉得有点太用力了,没有感觉出来随意在哪里。

要说随意,我觉得建国前有一批人那才是真的举重若轻。一点用力的痕迹都看不出来,像老舍和沈从文。

所以不太清楚抬这么高是怎么回事,bf也读过不少王小波,我读的不多,他记住的唯有笑话,我觉得我还是记其他的一些小说印象要深刻许多。现在《红拂夜奔》就记得红拂在里面哼哼唧唧的哭什么的了,其他都记不住了。而其他一些小说,留给我的印象要深刻而有美感的多。

我个人觉得,小说不是单纯的要炫耀文字的,很大程度上要塑造人物。这样说来,他的小说仍然不能达到完善的境界。

比起来我还是喜欢张爱玲《金锁记》那样的,虽然模仿痕迹太重,但是曹七巧和她们一家人的形象塑造的真是好。一些文字也真的是很漂亮。在小说的开头还能看到明显的模仿红楼梦,在后面写来写去就开始圆熟柔润很多,自己的特色慢慢浮现。



作者: MacArthur    时间: 2012-7-13 09:38
方解石 发表于 2012-7-12 20:31
关键是王小波的文字我也没有觉得非常有趣,还是觉得有点太用力了,没有感觉出来随意在哪里。

要说随意, ...

没人抬高。。。 反正对于我来说,读王小波时经常一边读一边笑。。。 时不时让他抖了一个包袱笑得上气不接下气。。。 仅此而已。。。

我也不认为王小波的东西算是“名著”,但是这年头能让人开怀大笑的东西不多了,所以印象深刻。。。
你明显是名著读多了,一上来就要求塑造人物,水准比较高啊。。。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2-7-13 09:44
方解石 发表于 2012-7-13 09:31
关键是王小波的文字我也没有觉得非常有趣,还是觉得有点太用力了,没有感觉出来随意在哪里。

要说随意, ...

王二是现代派,跟你提到的那些现实主义大师不是一码事儿,就跟古典主义绘画比如大卫,安格尔之类的跟毕加索,凡高之类完全对不上牙一个意思。


作者: 方解石    时间: 2012-7-13 13:02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2-7-13 09:44
王二是现代派,跟你提到的那些现实主义大师不是一码事儿,就跟古典主义绘画比如大卫,安格尔之类的跟毕加 ...

嗯,这倒是,呵呵。

说海明威是古典主义最后一个,现代流派第一个。

我喜欢海明威。王二确实看的太少,看了一点,就没有往下去读。

然后就看到到处都是铺天盖地说他好的,这助长了我的叛逆心理,因为也有很多说好的我根本看不下去,如《余三观卖血记》,文字糙的没有办法看下去。然后呢,就和王二无缘了。

作者: 方解石    时间: 2012-7-13 13:05
MacArthur 发表于 2012-7-13 09:38
没人抬高。。。 反正对于我来说,读王小波时经常一边读一边笑。。。 时不时让他抖了一个包袱笑得上气不接 ...

我其实对文学的看法比较传统,之前一直认为“文以载道”,后来慢慢可以承认,在道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或许不符合道,却仍然有艺术性可以供挖掘。

后来看《情人》等确实有这种,有可以打动人心之处,却真的不好总结道在哪里。

王小波看的太少,后来就净看别人吹捧王小波去了。。。然后就觉得不爽。然后就没有往下看的动力了。
作者: MacArthur    时间: 2012-7-13 21:46
方解石 发表于 2012-7-13 00:05
王小波看的太少,后来就净看别人吹捧王小波去了。。。然后就觉得不爽。然后就没有往下看的动力了。

比较年轻,逆反心理严重。。。

作者: MacArthur    时间: 2012-7-13 21:52
王不留 发表于 2012-7-12 19:41
想想83年还严打,交几个男朋友,都判流氓罪被打靶.没几年,王朔就写了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其中的性描写还是很突破的..我记的看到书里写吴迪开始放纵自己跟方方打麻将,一屋子避孕套吹的气球,感觉就是糜烂,糜烂,糜烂的不能想象啊....

王朔他们在真实生活中也的确称得起“糜烂”二字。。。 他的作品里好多描写压根就是他们真实生活的写照。。。

比方说他不止一次地描述几个家伙天天泡在麻将桌上,打麻将打到昏天黑地之余,然后互相商量着谁写什么体裁谁写什么主题 -- 这个场景很搞笑:那么多读起来很神圣的报告文学、煽情故事,竟然全是一帮家伙麻将桌上构思出来的。。。王朔后来承认他们几个“作家”当年真就是这么干的。。。



作者: 方解石    时间: 2012-7-13 22:14
MacArthur 发表于 2012-7-13 21:46
比较年轻,逆反心理严重。。。

主要是被现代卖书的那帮书商和枪手给弄伤了。文学评论近些年就没见过什么好东西,全是互相吹捧。

还是很怀念八十年代的茅盾文学奖的。某些作品现在看还是说得过去。有种纯朴的诚恳在里面,现在的商业味道太浓了,都觉得自己写的是那么回事,但是看起来不是那个味道。
作者: 煮酒正熟    时间: 2012-7-13 22:54
王不留 发表于 2012-7-12 19:41
看王朔的小说是80年代中后.非常的喜欢.王朔笔下是另一个世界啊.正统教育之下,描述反传统的另类生活,并且用 ...

now you may want to throw away the crappy 毛评的三国演义
作者: 如若    时间: 2012-7-14 06:21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2-7-13 08:05
他们家一共五个孩子,他在男孩里排第二,所以叫王二。

他若是还活着,还能有韩寒这号小鸡贼的活路吗? ...

我记得他家是三个,他行二。原来是五个啊。。
作者: 如若    时间: 2012-7-14 06:53
本帖最后由 如若 于 2012-7-18 06:46 编辑
方解石 发表于 2012-7-13 09:31
关键是王小波的文字我也没有觉得非常有趣,还是觉得有点太用力了,没有感觉出来随意在哪里。

要说随意, ...


王小波是不是被抬得太高,各有个的标准。

我虽然喜欢他的文字,但还没有到要做门下走狗的程度。他是不是被捧得太高,也是见仁见智之争。

文以载道之前之上,更基本的我认为用以载心。濡热而不华丽,犀利而不流痞,这是王二文字,尤其是随笔杂文给我的感觉。他是不是太用力,不好说,但能读出他其实是非常的小心翼翼。

文字的犀利缘于对世事的明彻,所以警世和呐喊的意义要比娴熟的技巧重要。个人之见。

幸亏他早死了,否则不知会不会也堕落成一边写写应景投人所好大义凛然的空头口号文章,一边花天酒地过着自己文字里痛斥的生活和人生的,只为献媚主流捞取利益的垃圾。。

********

不好意思,上次匆匆忙忙赶时间,回的乱七八糟的,本想写长点儿的,引句话,一忙就忘了。。汗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2-7-14 08:30
方解石 发表于 2012-7-13 13:05
我其实对文学的看法比较传统,之前一直认为“文以载道”,后来慢慢可以承认,在道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 ...

说真的,我是没觉出《情人》有多好,煽情成分还是太多了,看着不太爽,偏生王二就喜欢那几句煽情的话,真是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还比《情人》顺眼点儿,可惜网上看的没耐心读完。

普希金的《欧根奥涅金》看过吧?那真有飘飘欲仙之快感,当然也是穆旦(查良铮〉翻译出那个感觉了
作者: 王不留    时间: 2012-7-14 10:23
MacArthur 发表于 2012-7-13 21:52
王朔他们在真实生活中也的确称得起“糜烂”二字。。。 他的作品里好多描写压根就是他们真实生活的写照。。 ...

可见市面上严打的厉害,其实大院子弟,领导干部子弟糜烂的厉害.......
但是很有些电影是描述领导干部子女玩弄女性的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2-7-14 10:37
如若 发表于 2012-7-14 06:53
王小波是不是被抬得太高,各有个的标准。

我虽然喜欢他的文字,但还没有到要做门下走狗的程度。他是不是 ...

我想他就算活到今天也定然不会堕落,他会成为咱国为数不多的几个诺贝尔文学奖竞争者之一。
作者: 方解石    时间: 2012-7-14 12:19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2-7-14 08:30
说真的,我是没觉出《情人》有多好,煽情成分还是太多了,看着不太爽,偏生王二就喜欢那几句煽情的话,真 ...

我也是喜欢《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超过《情人》。后者在整个社会背景的刻画上还是人物的刻画上都秒杀《情人》。《情人》是很煽情,感觉有点琼瑶化的。

普希金的还真没怎么看过。我们这个年龄的好像关注苏俄文学作品整体还是偏少。


作者: XYZX    时间: 2012-7-14 12:30
MacArthur 发表于 2012-7-13 21:52
王朔他们在真实生活中也的确称得起“糜烂”二字。。。 他的作品里好多描写压根就是他们真实生活的写照。。 ...

比如 一点正经没有 那样的?
作者: XYZX    时间: 2012-7-14 12:36
本帖最后由 XYZX 于 2012-7-14 12:37 编辑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2-7-13 08:05
他们家一共五个孩子,他在男孩里排第二,所以叫王二。

他若是还活着,还能有韩寒这号小鸡贼的活路吗? ...


即使他还活着,H2这样的也还会出现的。H2出现不是一个个体行为,反映了一个阶段的社会现实。虽然这类现实不是很多人(比如我)喜闻乐见的。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2-7-14 12:48
方解石 发表于 2012-7-14 12:19
我也是喜欢《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超过《情人》。后者在整个社会背景的刻画上还是人物的刻画上都秒杀《情 ...

嗯,《生命之轻》富有理性,《情人》则富有感性,前者是男的写的,后者是女的写的,男生恐怕喜欢《情人》的会多些,女生则喜欢《生命之轻》的多点儿,,,王二好像就从来没提过《生命之轻》,而以他的阅历,绝对应该看过的,倒是一天到晚把《情人》挂嘴边上。

普希金是所有苏俄作家的祖宗,可跟他们都不一样,读他的作品会让人非常轻松自在-----阅读的快感,就像腾云驾雾的感觉差不多,他也是个人魅力无穷的家伙,热情似火的浪漫+放荡不羁的邪恶,,,我虽然尊敬托翁等良心大师,但绝对不喜欢他们,只喜欢普希金这号唐璜式的才子。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2-7-14 12:58
XYZX 发表于 2012-7-14 12:36
即使他还活着,H2这样的也还会出现的。H2出现不是一个个体行为,反映了一个阶段的社会现实。虽然这类现实 ...

那至少韩二不会有那么多傻冒儿粉丝跟着瞎跑--------当然王小波也不屑去跟韩二这号小鸡贼去争,但他肯定看不过去会站出来说话的,在他的杂文里就有关于王朔的少许评述,那会儿韩二恐怕还穿开裆裤呢。

王小波对王朔总体还是认可并支持的,但对《阳光灿烂的日子》略有微词,因为王朔们正在北京满世界撒野的时候,王小波正在山东修理地球,跟社员们一块儿啃白薯干儿,推四五百斤的粪车上山坡呢
作者: 方解石    时间: 2012-7-14 13:31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2-7-14 12:48
嗯,《生命之轻》富有理性,《情人》则富有感性,前者是男的写的,后者是女的写的,男生恐怕喜欢《情人》 ...

估计一般男生很难喜欢《情人》,太唧唧歪歪自己的伤痕。男生喜欢伤痕文学的比较少吧。

《生命之轻》里面的托马斯和特尔莎的感情纠葛我印象深刻,但是对托马斯的政治倾向倒是无感。托马斯的情人也没有什么太多的好感。印象最深刻的是特尔莎如同浮在篮子里面的孩子一般,这种无助打动了托马斯,这反应了男人的一种本性,但是写的很到位,不夸张不粉饰。还有后来特尔莎想抓住托马斯的心的过程。
作者: 煮酒正熟    时间: 2012-7-14 17:20
王不留 发表于 2012-7-13 21:23
可见市面上严打的厉害,其实大院子弟,领导干部子弟糜烂的厉害.......
但是很有些电影是描述领导干部子女玩 ...

田华、陈佩斯主演过一部片子就是讲这方面事的,陈佩斯欲奸污某美女,遭美女强力反抗挣脱后,激情之下,驾车将美女撞死。最后田华饰演的女检察官顶住各方压力、不顾陈佩斯父亲对自己的恩情,毅然决然判处陈佩斯死刑
70年代末四川那边儿还判过一个强奸、奸污数百女性的流氓团伙,大部分都是高干子弟,为首的兄弟俩是死刑并当场执行。内中还有一人见人爱的大帅哥,很多女性都是被他以谈恋爱为名诱骗入毂,然后为那两兄弟所乘的;最后这个帅哥给判了15年

作者: 燕庐敕    时间: 2012-7-14 19:18
煮酒正熟 发表于 2012-7-14 17:20
田华、陈佩斯主演过一部片子就是讲这方面事的,陈佩斯欲奸污某美女,遭美女强力反抗挣脱后,激情之下,驾 ...

《情与法》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2-7-14 23:59
XYZX 发表于 2012-7-14 12:30
比如 一点正经没有 那样的?

明说了八,王朔自己才气不行,又不思充实学习,就表怪啥“糜烂的生活”,英国作家王尔德不比他“糜烂”?不是照样写出盖世杰作来的吗?

想当王尔德门下走狗的也大把大把的

http://www.douban.com/group/10590/

嗯???为神马他们仨都姓王?
作者: 小猫    时间: 2012-7-15 09:18
本帖最后由 小猫 于 2012-7-17 22:53 编辑
胖卡门 发表于 2012-7-10 14:43
蚌蚌的慧眼啊,实在是佩服啊佩服。我自己虽然不学无术,写的东西更是狗屁不通,不过我自认为对于文 ...


胖卡 居然这样说我的王小波!
你是在钓鱼吧!
作者: 绿葱头    时间: 2012-7-15 18:36
本帖最后由 绿葱头 于 2012-7-15 18:37 编辑

据说无法显示老虎表情?
作者: 雪个    时间: 2012-7-16 14:47
王朔小说就是写痞子的。在北京,正经人家出来的,哪有成天把丫字挂嘴上的。。。这么一张嘴就知道家教不怎么样了。。。
作者: 猫元帅    时间: 2012-7-16 17:07
“XX门下走狗”源自清代郑板桥。郑板桥号称“愿为青藤门下走狗”,“青藤”指的是徐渭。

后来齐白石发展了,“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衰年别有才;我愿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做三家走狗。

作者: 猫元帅    时间: 2012-7-16 22:13
煮酒正熟 发表于 2012-7-14 17:20
田华、陈佩斯主演过一部片子就是讲这方面事的,陈佩斯欲奸污某美女,遭美女强力反抗挣脱后,激情之下,驾 ...

朱德的孙子是什么罪名?
作者: 雪个    时间: 2012-7-17 10:37
雪个 发表于 2012-7-15 22:47
王朔小说就是写痞子的。在北京,正经人家出来的,哪有成天把丫字挂嘴上的。。。这么一张嘴就知道家教不怎么 ...

@河蚌

河蚌  自那之后,见过的北京人,这“丫儿”就没见谁不说,似乎这就是口头的亲昵语,都不算骂人。  发表于 12 小时前 删除
河蚌  也许北京人就是让王朔给带坏的。反正俺88年去北京上学头天,下火车坐校车去学校,就听见两位司机说了一路的京骂,还有“Y儿“什么的。  发表于 12 小时前 删除


丫字很多时候用起来确实不算骂人,但有教养的人是不说的。至少不会挂嘴边老说。
作者: 河蚌    时间: 2012-7-17 10:45
雪个 发表于 2012-7-17 10:37
@河蚌

丫字本质上确实是骂人的,不过能够万口一词在体育场上骂出很脏的“国骂”,这个也就不算什么了,普通北京市民,特别是窗口行业,说话带着话把儿真是十分普遍。

作者: 雪个    时间: 2012-7-17 11:06
猫元帅 发表于 2012-7-16 01:07
“XX门下走狗”源自清代郑板桥。郑板桥号称“愿为青藤门下走狗”,“青藤”指的是徐渭。

后来齐白石发展了 ...

说到这里,我倒是想说说吴昌硕,总感觉他的画还是稍硬了点。当然他的风格是所谓金石味道,但还是觉得不够圆融啊。。。
作者: 猫元帅    时间: 2012-7-17 11:12
雪个 发表于 2012-7-17 11:06
说到这里,我倒是想说说吴昌硕,总感觉他的画还是稍硬了点。当然他的风格是所谓金石味道,但还是觉得不够 ...

金石味儿比较浓,不像其它海派岭南派那样温润。
作者: 如若    时间: 2012-7-18 06:37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2-7-13 09:05
是滴是滴,王二是语言高手儿,他自己也是清楚的,他写的《我的师承》说的就是这回事,据他自己讲,是受查 ...

虽然王小波在自己的文字里无数次地提到了杜拉斯的情人,在师承之述里也提到王道乾,没怎么提到昆德拉,但他的行文和视角,其实非常接近昆德拉,而距离杜拉斯异常遥远。也许他很想学杜拉斯的风格,但从时间和文字看,终于没有学成。。

我可以理解他对杜拉斯这篇的反应。我也以为男生会喜欢这本儿多些。毕竟这是一个十五岁如花少女的心理自述,多年以后,感性的回忆,还有随后那些岁月里的参悟。而且主题是有关一个有钱的中国男子和一个穷苦白种少女的爱情和性。这个可比简单的萝莉情节,更富有冲击力,震撼性,戏剧性和观赏性。我以为情人的杜拉斯确让王小波有所思,有所触动,但在其行文的方式上,看不出什么影响。

不好意思地说我一直没注意过情人的译者是谁,就是到今天,我也不太清楚这位王道乾先生的具体成就。说来被王二如此推崇的作品,曾被偶不客气地下过"译得比较糙"这样的评语,在清谈。相对于英文版,我依然坚持这种观点。中文版,缺少了英文版文字里的那种张力和锐意,节奏感和韵味也相对差了很多,不知是不是因为英语法文毕竟是同宗于拉丁语系的原因,读起来,中文版英文版语感非常的不一样,后一个一个就是很强。。
作者: 如若    时间: 2012-7-18 06:38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2-7-14 08:30
说真的,我是没觉出《情人》有多好,煽情成分还是太多了,看着不太爽,偏生王二就喜欢那几句煽情的话,真 ...

再来和你说说普希金。这个和你的观点差得就比较远了,大概是偶读得太少。

俄国文学作品我读得少之又少,觉得读这特别费劲,光人名就长的乱的,总搞混。日瓦格算一本,看得比较仔细,时不时地得倒回去,把人名儿地名儿确认一番;安娜囫囵吞枣,初中看得,起哄看的。还有什么?大概没了。。

我翻阅过普希金的诗,比如他著名的致凯恩,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还有其他一些。也不太多。。你这里提到,偶就又重新查了查,翻了翻。并抄两首在这里

致凯恩
"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
在我的面前出现了你,
有如昙花一现的幻想,
有如纯洁之美的天仙。

在那无望的忧愁的折磨中,
在那喧闹的浮华生活的困扰中,
我的耳边长久地响着你温柔的声音,
我还在睡梦中见到你可爱的倩影。
。。。。"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825年)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
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
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

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
现今总是令人悲哀:
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既逝,
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

这两首都没有找到英译本。也不知道是谁译的。

也许是译得不够信达雅,也许这原本就不是其代表作,反正觉得实在有些名不符实。我不喜欢口号式的东西。这两篇,不客气地说,就是断句的游戏,看不到一点作为诗应该有的想像力。如果拿掉作者,放到今天,也许会被很多人调侃为梨花体。

看了王二的推荐,找到了穆旦的青铜骑士,又找来英译版,的确比我以往看到的那些普希金的诗要好出几个层次。

"那里在寥廓的海波之旁 
他站着充满了伟大的思想 
河水广阔地奔流独木船 
在波涛上摇荡凄凉而孤单 
在铺满青苔的潮湿的岸沿 
黝黑的茅屋东一处西一处 
贫苦的芬兰人在那里栖身 
太阳躲进了一片浓雾 
从没有见过阳光的森林 
在四周喧哗

On a deserted, wave-swept shore,
He stood – in his mind great thoughts grow –
And gazed afar. The northern river
Sped on its wide course him before;
One humble skiff cut the waves’ silver.
On banks of mosses and wet grass
Black huts were dotted there by chance –
The miserable Finn’s abode;
The wood unknown to the rays
Of the dull sun, by clouds stowed,
Hummed all around"

王二受普希金的影响有多大,这个偶不敢肯定,那个年代的人受苏俄影响应该是不小的。他的文字里始终有一种诗人的气质和纯真。。

我喜欢这首。。

Friendship

What's friendship? The hangover's faction,
The gratis talk of outrage,
Exchange by vanity, inaction,
Or bitter shame of patronage.

你如此推荐普希金,我得把你说的这几个再看看。。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2-7-18 07:59
如若 发表于 2012-7-18 06:37
虽然王小波在自己的文字里无数次地提到了杜拉斯的情人,在师承之述里也提到王道乾,没怎么提到昆德拉,但 ...

我没看过英文版的《情人》不好比较,本身就没觉的这篇小说有多么出色,搞不懂为何如此有名,还有篇搞不懂的是《挪威的森林》。

他那种天女散花型的结构也不太像《生命之轻》,还有一个他挂嘴边上的名字----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我还没看过,不知道是不是从他那儿学来的。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2-7-18 08:15
如若 发表于 2012-7-18 06:38
再来和你说说普希金。这个和你的观点差得就比较远了,大概是偶读得太少。

俄国文学作品我读得少之又少, ...

我就读过普希金的《欧根奥涅金》,你引的这两首短诗倒也没印象太深,虽然极其有名。

他的长诗关键是节奏把握得特别好,有张有弛,急促时如拉满弓弦的箭一触即发,弛缓时如涓涓细流悄然汇入大海,而弛张之间转换得极为自然舒坦,这就很难得了,写诗,特别是写长诗的,情绪如何转折,节奏如何控制是挺难的,弄不好把情绪撒开了满嘴跑火车肯定让人厌烦,兢兢业业小心翼翼地修辞造句又容易搞成文字游戏,诗人不好当,能写长诗的更是难得中的难得。

普希金能做到对激情收放自如,掌控有方,确实是圣手,,,当然当然,咱国的白居易也是哈~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2-7-18 12:36
如若 发表于 2012-7-18 06:38
再来和你说说普希金。这个和你的观点差得就比较远了,大概是偶读得太少。

俄国文学作品我读得少之又少, ...

嗯嗯,普希金嫌累不读也罢,但王尔德一定要翻翻的,,,反正我一看到“她的头发像是湿满满的金羊毛,而每一根头发都如同放在玻璃杯中的细金线。她的身体白得跟象牙一样,她的尾巴如同银子和珍珠的颜色。银色和珍珠色就是她的尾巴,翠绿的海草缠绕着它;她的耳朵像贝壳,她的嘴唇像珊瑚。冰凉的波浪冲击着她的胸膛,海盐在她的眼皮上闪闪发光。”这样的句子立马就昏倒,

再看见“高高的带条纹的郁金香直挺挺地立在花茎上,像一排列队立正的士兵,并傲慢地望着草地那边的玫瑰花,一边说:“我们跟你们一样美丽无比。”紫色的蝴蝶伴着翅膀上的金粉翩翩起舞,轮流走访着每一朵鲜花;小蜥蜴们从墙上的裂缝中爬出来,躺在白日的阳光下;石榴在火热的阳光下纷纷裂开了嘴,露出了它们血红的心。就连沿着阴暗走廊的刻花棚架上的一串串悬挂着的浅黄色柠搁,仿佛也从这奇妙的阳光中染上了一层丰富的色彩,玉兰花树也张开了它们那重叠着的象牙色的巨大球状花朵,使空气中充满了浓浓的芳香。”就马上低到沉埃里去了。
作者: 四处张望    时间: 2012-7-18 14:00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2-7-18 07:59
我没看过英文版的《情人》不好比较,本身就没觉的这篇小说有多么出色,搞不懂为何如此有名,还有篇搞不懂 ...


你搞不懂就对了呃,代沟,说得是挪威森林。
作者: XYZX    时间: 2012-7-18 14:37
雪个 发表于 2012-7-17 10:37
@河蚌

这个字不是敬语,也不算什么好字。
作者: 如若    时间: 2012-7-18 20:29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2-7-18 12:36
嗯嗯,普希金嫌累不读也罢,但王尔德一定要翻翻的,,,反正我一看到“她的头发像是湿满满的金羊毛,而每 ...

同意你关于长诗才见功力的说法。偶会把奥涅金找来看看。

王尔德,读过一不多。他好像剧作相对多些。

记不记得我用过的这句?“Morality is simply the attitude we adopt towards people we personally dislike.”

你引的这些是那篇里的?没看过,认不出来了还是不记得。偶这人忘性大着呢。。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2-7-19 07:37
四处张望 发表于 2012-7-18 14:00
你搞不懂就对了呃,代沟,说得是挪威森林。

嗯?读小说还有代沟说?俺就觉着《挪威的森林》里的绿子还成,那个直子还有玲子(?)整个儿就俩神经病嘛,渡边就喜欢跟神经病搞一块儿去,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2-7-19 08:01
如若 发表于 2012-7-18 20:29
同意你关于长诗才见功力的说法。偶会把奥涅金找来看看。

王尔德,读过一不多。他好像剧作相对多些。

我就读过王尔德的童话,第一段引自《渔夫和他的灵魂》,第二段引自《小公主的生日》,你引的这句抖机灵的话确实是王氏风格,,,这里还有大把的: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4749916/

还有一位大才子需要借光介绍下,那就是为王尔德的《莎乐美》等作品画插图的比亚兹莱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1297482309/#image

《欧根奥涅金》确实很好看,一点儿不会让读者感觉沉闷的,而且故事情节也合情合理,奥涅金拒绝妲吉亚娜并非是冷酷无情,而是对他自己没有信心,作为一个从小接受西化教育的贵族青年实在难以忍受乡间乏味的生活,在乡下唯一与之有共同语言的是一个从德国留学回来的少年地主连斯基,与其成全少女的爱情将来两人反目不如当断则断,奥涅金与妲吉亚娜没有共同语言,这一点在奥涅金离开之后,妲吉亚娜通过阅读他留下的书也终于明白了这一点。


作者: 四处张望    时间: 2012-7-19 12:32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2-7-19 07:37
嗯?读小说还有代沟说?俺就觉着《挪威的森林》里的绿子还成,那个直子还有玲子(?)整个儿就俩神经病嘛 ...

那小说就是一种情绪,一种气氛。当年我是在图书馆站着看完的,得说我一开始是当黄书来看着。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2-7-19 12:44
四处张望 发表于 2012-7-19 12:32
那小说就是一种情绪,一种气氛。当年我是在图书馆站着看完的,得说我一开始是当黄书来看着。 ...

还好吧?没觉着太黄,看完这本书我就觉着日本人肿么都神经兮兮的,来不来就精神病,来不来就自杀,好像很喜欢搞极端,,,我很喜欢三岛由纪夫的小说,他也喜欢搞极端,但他的文字实在是太优美了,虽然病态,却叫人烦不起来,《挪威的森林》远远比不上,可却名声却那么大,实在是搞不懂。
作者: 阿拉多    时间: 2012-7-19 13:21
你太认真了
作者: 四处张望    时间: 2012-7-19 14:09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2-7-19 12:44
还好吧?没觉着太黄,看完这本书我就觉着日本人肿么都神经兮兮的,来不来就精神病,来不来就自杀,好像很 ...

那本书看完当然发觉不算黄书。那本书的成功,是因为和时代和社会的潮流有关。我无力描述我这种想法,我就打个比方,而且也许是不恰当的比方:
我大学刚毕业时看《麦田守望者》激动不已,有强烈的共鸣。但是如果现在我看,哪怕再欣赏也没有那种共鸣。平沙姐你看《挪威的森林》大概就是这样,所以我说有代沟。
作者: 如若    时间: 2012-7-20 03:47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2-7-19 08:01
我就读过王尔德的童话,第一段引自《渔夫和他的灵魂》,第二段引自《小公主的生日》,你引的这句抖机灵的 ...

我把普希金的长诗,奥涅金第一章看完了,的确象你推荐的,很棒。实在厉害,居然连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都写进去了,还有金本位。谢谢推荐。你有中文的能贡献一个吗? 我看的是英文的,想对照一下,据说这个吕荧版的最经典?

三岛由纪夫,你以前推荐过,和金评梅一样,在单子上呢,都一直没看。今天开始金阁寺第一章,文笔不错,谁译的知道么?那种笔触很象萧红的呼兰河。。至少开篇是这样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2-7-20 07:55
如若 发表于 2012-7-20 03:47
我把普希金的长诗,奥涅金第一章看完了,的确象你推荐的,很棒。实在厉害,居然连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都写进 ...

我看的是查良铮(穆旦)版的

http://forum.bomoo.com/showthread.php?t=839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2-7-20 12:08
四处张望 发表于 2012-7-19 14:09
那本书看完当然发觉不算黄书。那本书的成功,是因为和时代和社会的潮流有关。我无力描述我这种想法,我就 ...

好的作品应该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比如我大学里读的三岛由纪夫的《春雪》到现在仍旧,甚至越来越感觉到它的魅力,,,豆瓣上有懂日文的大骂此书译者唐月梅翻得粗糙,可俺们不懂日文的已经觉着很享受了,也许原作文字更加唯美并古意盎然,照那些人的观点,恨不能翻成半文半白,甚至文言文才好
作者: 四处张望    时间: 2012-7-20 12:17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2-7-20 12:08
好的作品应该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比如我大学里读的三岛由纪夫的《春雪》到现在仍旧,甚至越来越感觉到它 ...

文字只是小说的一部分,井上是否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我可不知道,我当年看了那本就再没看他其他的小说了。只是没想到过了十年他俨然成了小资圣经。后面这个绝对和时代潮流有关系。
作者: 四处张望    时间: 2012-7-20 12:20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2-7-20 12:08
好的作品应该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比如我大学里读的三岛由纪夫的《春雪》到现在仍旧,甚至越来越感觉到它 ...

又比如《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我刚毕业时的室友对它的评价就是“通篇都是无聊和无意义”,实际上我看得时候有类似的想法,所以不喜。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2-7-20 12:34
四处张望 发表于 2012-7-20 12:17
文字只是小说的一部分,井上是否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我可不知道,我当年看了那本就再没看他其他的小说了。 ...

好像国内出了本关于他小说里菜谱的书似的。。。搞不懂他肿么就小资了?难道得精神病,跑精神病院里去听歌也成小资了?要说小资,三岛还差不多,小说里充斥着艺妓,赏樱,和歌,习字,亲王,王妃,华族,尼姑,红叶,寺院,紫藤,和服,,,如此等等,《春雪》基本上把二十世纪初的日本上流社会风尚一网打尽。

我感觉就是商业行为闹的,村上的书畅销绝对是个极高明的商业推手在幕后搞的成功范例。
作者: 平沙落雁    时间: 2012-7-20 12:43
四处张望 发表于 2012-7-20 12:20
又比如《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我刚毕业时的室友对它的评价就是“通篇都是无聊和无意义”,实际上我看得 ...

这本书太理性了,充斥着哲理的意味,书绝对是好书,但看着头大,看了开头就敬畏之心由然而生,战战兢兢地一路跟下来,到底也没看完,心说,等我先去把哲学学明白了再看吧,否则看也白看,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作者: 四处张望    时间: 2012-7-20 12:43
本帖最后由 四处张望 于 2012-7-20 12:44 编辑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2-7-20 12:34
好像国内出了本关于他小说里菜谱的书似的。。。搞不懂他肿么就小资了?难道得精神病,跑精神病院里去听歌 ...


不完全是。说来平沙姐是不好理解小资的心态的了,这就是代沟了。
三岛描述的日本贵族哪有小资的气氛了
作者: 四处张望    时间: 2012-7-20 12:46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2-7-20 12:43
这本书太理性了,充斥着哲理的意味,书绝对是好书,但看着头大,看了开头就敬畏之心由然而生,战战兢兢地 ...

理性也许是,敬畏之心绝无...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www.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