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教育对提高收入有作用吗 [打印本页]

作者: 万里风中虎    时间: 2011-5-30 17:44
标题: 教育对提高收入有作用吗
本帖最后由 万里风中虎 于 2011-5-31 18:01 编辑
& k0 A! C( E2 E8 i2 }9 e* O( }& Q+ \, R3 \
看见教育版一直空着,我就发个垫脚石的帖子给大家讨论。讨论的话题就是:教育对提高收入有作用吗?
* X, I2 ]8 ^9 o' v. v对这个问题,其实一直是争论不休,主要观点有两种:0 k1 f. z1 j$ X$ m5 g1 O* g

5 c9 q9 m* i5 d: E) Z: G1)从芝加哥学派的Gary Becker看来,教育可以增加个人的人力资本,从而使个人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生产率提高,从而提高工资。这被称为教育的人力资本假说,是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纪念奖的获奖作品;4 S! h6 j8 v  ^1 z0 C3 H$ A

* u. m" y- m5 W, G3 n
3 A0 z3 r3 f& W2 F$ {  O6 n4 K8 w' A/ |: x9 p* Z* U
6 ^- p" z; z/ t- l0 J
2)另一个主要的观点是Andrew Michael Spence的信号假说。他认为教育只是一种信号来表达个人内在的能力,避免劳动力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也是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纪念奖的获奖作品。# @0 W; b8 D: S
. i+ I" {( w$ L4 `
( F7 F& e9 l1 ^# I
& F7 E0 F4 M4 E/ g( m
1 W2 H3 K  T- u4 k

1 S5 w8 m1 |, i3 a, T2 V3 [

( z9 _# G7 U; I# Y$ s3 V0 b* d/ H- i7 z1 r7 @

% ^6 }8 ]& F- ?9 N! o
+ P0 _, j$ |/ n
# c4 f) K$ k$ X/ W4 F如果我们面对中国教育的现实,这两个假说都有道理,可是又不能合理地解释很多问题,比如说:
6 v+ j8 v9 ^' s5 i
4 k, S" h+ w9 V! u0 e
9 X1 Y+ @8 x: r7 E
1)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能力就强吗?那么为何中国的富豪榜上多是文盲加流氓?+ J( |0 @1 f# `! w# e  F2 {
% M* E6 L) _/ N- Y# i: h0 k
' _% x  t- |6 E. |) j# p
2)为何中国的大学生就业比技校生(不是指那个技校)还难?( r5 k3 o" ^: m% m) G9 M3 P

9 `% Y+ w( G2 ~
; d3 R: L" M7 `5 R7 }3 O3 \+ Y
3)大学教育中1/4的时间还是在学马列,这能不能提高人力资本?5 P* a* A' ~: S
  V( _# X0 Y5 R1 C, e

4 g* ]: ]$ K) \& W( J2 C$ K
4)在中国的能力定义是什么?包括关系,党员身份,家庭背景,还是基因遗传?/ j. u8 u& [. H  n1 a

. {  l0 R8 P2 J1 j
0 E! ?* ^# A6 B" e; O  n5 j$ `
5)文革期间受教育的人为何收入比其他时期的同等教育回报低?
% m8 O/ M7 I$ \. m: H3 P9 K
! Q+ w/ z" M9 v& ^1 q( `. v3 ]0 v' y- L, y4 u; E
6)大跃进时期,夫妇在孩子的高夭折率下,采用了选择生存的方法(比如说以身高为信号),这对后来的他们的教育有何影响?7 G: a9 w/ V) u+ {. j' i! A7 ~- d' ]$ ^% w
$ x/ g# C5 s' c# @- h# }
0 k8 X2 {$ c/ x
7)大跃进以后出现了中国最大的婴儿潮(1961-1980,占现在人口的23%),这对教育有何影响?7 b' \$ _" L3 M0 G" b
, r& p+ O' v' ]" z1 T7 ]
" a2 K( @9 l& P- J  O/ i; G: ^
8)计划生育对教育的影响。, N5 e1 {4 x3 K& ]5 K' P# T

# c' f1 v5 q: B0 b. M' [6 w" p7 }. ~; d4 n9 G+ Q) h8 Q0 m$ h7 s
望坛友不吝赐教。
2 [$ [+ ]0 b1 t6 u( e* F& \" ^$ {( p+ Q
* L6 W7 D, r5 m5 e

% o) k: Q& |: p  J! J
作者: 万里风中虎    时间: 2011-5-30 18:58
回复 瓦斯 的帖子! e* a' n3 m$ ]/ B3 u" x" i

# C$ ]( i, J( j  @" }1 t( i最近的调查支持你。
作者: 万里风中虎    时间: 2011-5-30 19:04
回复 瓦斯 的帖子4 T0 Y( n  d$ c& Q; y. `. o2 ^

2 `% Z- _0 M. I最近的调查显示,在文革期间的教育比非文革期间的同等教育回报低,当然还是正的回报。所以,你说的文革期间没受教育的更惨,也是对的。
作者: 烟波钓徒    时间: 2011-5-30 19:12
回复 万里风中虎 的帖子6 I8 M  E- I. {8 y- l9 h
5 S( l6 t5 B( V0 h% ^5 d" ?8 }4 ]. o
1,教育和能力一般说是双向关系,教育提高能力,能力又影响教育。。。无解阿。。
作者: 老杨    时间: 2011-5-30 20:02
本帖最后由 老杨 于 2011-5-30 20:03 编辑
# q5 p0 B/ ~( H- ^# z4 \4 _" _# L' f
回复 万里风中虎 的帖子
- H9 P( V- c1 O7 Z4 h( t) ^& M1 l. O; b4 m" H8 E1 Z
1)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能力就强吗?那么为何中国的富豪榜上多是文盲加流氓?7 C) k6 J9 e6 k; b" `: U2 O
大多数情况下 受过高等教育的确能提高能力  这就好比80%的成功者中都接受高等教育 20%未接受过高等教育 你选那一个
! x5 U& c6 ~/ n- l- X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现在有许多 但不能20年后中国的富豪榜还是 多是文盲加流氓  那就问题  要不就是我出问题了 " z$ ~) `1 o& Z' b& G
7 ~0 C, w1 M! x! a8 T/ O# J# X2 A
6 n" c# X/ z+ b5 N, _
2)为何中国的大学生就业比技校生(不是指那个技校)还难?0 E# f7 ^5 X* p+ a, u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7 [& A" T! M; n上学那么久了 还不能有一份体面的工作 落差大了 0 K& X- R$ g8 N1 u1 |4 D
嗯不过现在有所改观了  一份体面的工作并不代表就是高收入$ y0 h! F8 J% b
, F7 ^! X$ {* ]" ?
3)大学教育中1/4的时间还是在学马列,这能不能提高人力资本?
# d% l- m- b( s# q书到用时放恨少
+ F" d+ g# x) m. t$ ]  基本同意瓦斯意见   大学里咋就不能多开一些哲学课 非要在马列一颗树上吊死 嗯  偶明白这是不可能滴! K" ^" H1 O, r7 \6 D
' ^  f" l( ]& {) Z! g5 L7 N5 e

' r, _; l% u) ]7 U1 j' }4)在中国的能力定义是什么?包括关系,党员身份,家庭背景,还是基因遗传?4 Z/ i3 b" w! G8 P9 x1 p
过去有句话  学好数理化 走遍天下都不怕 后来变了 学好数理化 不如有个好爸爸  我勒里去 现在又变了 既要数理化 又要有个好爸爸
; S+ b2 y$ h- i: b0 @3 d能力问题 跟基因有个屁关系
. A* Z2 N$ X  L& A  s3 [& ^! F! [+ t# ]* `$ L

! h2 K6 Q" ^, J' I5)文革期间受教育的人为何收入比其他时期的同等教育回报低?& O" q9 q! N4 ?# h
这个问题 在你过去的文章中已经有答案了
/ o, c% q4 W! i$ C能理解城乡剪刀差的 就能理解这个
0 R( z! M" q$ b& C; D" U6 r; I
5 ^' D  Z; R! h. s7 }6 I# j& `3 O' y7 L: A# Z0 I, n% w% l  q
9 h6 r5 A! G+ o- U* M  m
6)大跃进时期,夫妇在高夭折率下,采用了选择生存的方法(比如说以身高为信号),这对后来的他们的教育有何影响?
( l7 H! G7 n. a3 O0 h# m) o哦 这个不了解 就不胡扯了 等懂的人解答- f! k! a- T) z% h! e' P
% w5 q. p' g) e6 O
% t+ s! u  E6 C/ x* @3 y0 C
7)大跃进以后出现了中国最大的婴儿潮(1961-1980,占现在人口的23%),这对教育有何影响?" V* n) I" T' L7 n7 {' n2 A/ l! v
人口多了 教育只能撒胡椒面了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75年之前出生的应该印象深刻- [8 m- x" d# J6 D9 N( y

! b% f9 B# X$ O+ q8)计划生育对教育的影响。" R# H5 t' L+ I2 @8 _0 \
扩招了 4 _0 n! f' y3 Y! M5 h8 e

% Y. {7 Q: S' Z) j* C7 g
" k% e( _; [; @
作者: 赫然    时间: 2011-5-30 21:30
可以说没有作用。
- s) I6 X7 Z* E  c1 q0 U* E" b  G# y- m1 M对于是否快乐更加没有关系。8 Q! s1 Z/ a/ u  L7 z
( g# @1 k1 n2 K0 f9 V
不过,提高教育对不降低收入应该有作用。  {1 Q% R) o2 u+ P/ H

8 i2 F% R( A5 ]5 a现在,可以说是全世界范围内,教育已经不是爬社会金字塔的捷径了。社会流动的途径变化了。1 C) J7 U2 x  a! I

4 U+ J% j3 Z2 Z! w以上全部是俺这个键盘经济学家的猜想。
作者: 赫然    时间: 2011-5-30 21:37
回复 瓦斯 的帖子
7 H/ K0 ]- I. z, Y1 d
' Z& S/ }' t# D1 q" j不全是,就我接触到得一批前资本家的后代而言,情况是复杂的。: L( M2 c- C( f) r
) y. D( v8 M4 M0 c  ]6 L! \
他们主要的优势是亲友和世交,也就是关系。
2 o8 Q& Q( B6 f$ r+ u* a4 l9 t, R, V% O; p% Y9 M5 P
我的一个同学的荣家留着大陆的后代(旁系),当时是上海市政府出面退回的房产,而后请出来做贸易。其实,他(同学的父亲)是做技术的。政府请出来,我想有两个考虑。一则用用人的方法来体现政策的转变,第二,希望他能联系上海外荣家的关系。结果,海外荣家的支持没有到来,他自己倒是创出了一个天地。
& B+ z3 s6 }8 Y. b
4 l4 a7 d, |+ {# d* _另外一个信心和胆识。以前到底多少见识过一点的。! r, E; {8 f7 i' }) Q5 Q
8 R6 g2 Z  ~3 M# l  R, s( u7 N
至于智力,我想关系是有的。不过,不觉得是决定性的。
8 p: S: e* C/ u4 v' H+ _" m9 _* C
作者: 空气精灵    时间: 2011-5-30 22:01
1)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能力就强吗?那么为何中国的富豪榜上多是文盲加流氓?" m, L9 W& `6 ~6 z6 {$ c: L) I
正如同高分不等于高能一样,受过高等教育,照样会有笨蛋的.关键还在于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包括能从社会这所大学中去自学的本领.
# q2 H. W" P) @2 X/ S) p9 P$ P
7 C( u( R/ z; [+ r2)为何中国的大学生就业比技校生(不是指那个技校)还难?9 q" i& R# l3 P4 z- W5 P; C
其实不是就业难,是现在的大学生们心太高,觉得自己"应该"如何如何.结果高不成低不就.这个问题也不是现在才有的,我是N年前毕业的,那时我所在的城市的几所学校就是这样,至少在我所在公司就是这样,动手实干能力:本科<大专<技校.要想找好的本科生,就得去找重点大学出来的人了,但也不能保证个个好., e- _7 Z; O' G3 L4 I
' x/ `% I* W( g9 a
3)大学教育中1/4的时间还是在学马列,这能不能提高人力资本?
$ H% C/ L' ]7 \0 _反正我没看出马列的作用.但哲学,确实是有用的.( J7 {4 m+ L3 z  V# A' ?# d3 w
. ^, K8 |0 Q9 q. p3 Y, ?# T
4)在中国的能力定义是什么?包括关系,党员身份,家庭背景,还是基因遗传?# g+ m. b3 G( \/ \( r
有能力,聪明固然好;有关系更好;既能干活又有关系最好.. \" n. s* G) D! H% o
* o, c$ B) i! w3 W# B0 l: {% c6 b
5)文革期间受教育的人为何收入比其他时期的同等教育回报低?
2 s6 ^7 @0 i9 l0 U6 }那时大伙都一刀切,反正大锅饭嘛.做多做少一个样.! j4 L% X# U0 N/ C& E
9 Q- P7 a9 ]$ d1 a
8)计划生育对教育的影响。
( a' `) o. R6 o! w由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转为扩招.
  D2 k+ ?' P" K) z下周就要开始高考了,各地又在为考生准备出租车,准备安静的环境,等等,切!咱高考的时候,谁当回事啊.
作者: 王不留    时间: 2011-5-31 00:12
第一条对中国合适。。。可是看看米国。。比尔盖茨不是流氓吧。菲斯不可的那个谁谁也不是流氓吧?股沟的那两个也不是流氓吧?雅虎的那个杨谁谁也不是流氓啊。。。。。
$ z+ U  F/ x0 C' X- b. Z* E可见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受教育还是有用的,天朝的那套社会进阶理论的用处就弱化了。。。目前天朝还在发展阶段,所以富豪中文盲加流氓的多,就算有文化的也的有点流氓的脾气,不然就被淘汰,俺看张朝阳弄的小s结婚的炒作就很不入流。。。。
- s- ?. @! B  c如果阿耐写的《艰难的制造》真的有现实版,那么还是有可能越来越多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会加入富豪阶层。。。
作者: 老马丁    时间: 2011-5-31 02:11
本帖最后由 老马丁 于 2011-5-31 02:37 编辑
% g4 `' ?  V5 Z& K2 X% H) S
* j+ h( v- c& r回复 万里风中虎 的帖子
8 K7 r7 ?0 |6 C. Q  q+ V7 [" W7 W2 I5 `9 `$ W
Return to schooling。经济学家永恒的话题。$ N9 s0 E' s6 ]

作者: 老马丁    时间: 2011-5-31 02:45
回复 万里风中虎 的帖子
" q8 N9 A( W0 e. N2 Y. A4 b9 Z/ b: w& O8 C  ^
在西西河发过一个相关的帖。小议成功公式4 M: W8 I" W% ?, o& Z8 |

( R1 V. Q% w8 k# Z3 a3 u" ^" r先从定义开始。我定义成功为在25-40岁左右取得一定社会地位,拥有一定经济实力,不用担心人的最基本需求和次基本需求的状态,并且这种状态是可以中长期持续,而且维持这种状态不需要付出更多。9 f2 h  L' c+ _" F

7 N3 K4 a/ k0 Z! L7 {把上面的抽象定义转换成一个个具体的数字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比如说,在中国年收入多少才能符合上面的定义?这种状态要维持多久?20年还是直到去世?拥有房产能否算做条件?又比如说,作为基本需求的交通需求,一个一个在岳阳有车的是不是一定比在魔都没车的更成功?性需求上,没老婆的或没有固定性伴侣的都不能算成功?既然如此,与其数字化一个普遍的成功标准,还不如做主观的个案分析。我们可以用上面的抽象定义对某人做一个大致的判断,虽然这种判断由于主观性不具有太多的比较意义。大家可以把河里的被曝光的大牛一个个抽出来分析。8 A# G, {3 [" i8 {
" s: t4 S" N6 X7 a7 l. S# j
接着小议成功的因素。把上面那个抽象的定义当作产出或者目标,放在左边,我们可以列一个公式
' G& o0 n2 X) i5 k+ H8 s8 G9 y( N  q2 D+ F: J- d
成功 = f (智力,财富, 努力,关系,习惯, 个性,健康,地域,其他|社会)3 ~/ ^) ]* h' ~3 o9 |

  _/ b. \0 J9 w这种公式般的写法在经济学中很常见。右边的智力,财富,努力,关系,习惯,个性等是我认为影响成功的最关键的个人因素,这些因素是因人而异的变量。社会指大环境包括时代,和个人因素无关,不被个人所改变,个人只能被动接受,所以用“|” 来指明。其他因素包括未提及的偶然因素等完全不受个人和社会影响的因素和目前不为人所知的个人因素等。这些是最次要的因素,下面不再提及。
" A, H# I* o( Z3 O' P8 h# y# z( ^& B( ~5 X6 ?
这些个人因素里面,智力为基因决定,同时受后天的教育影响,所以智力也包括了教育水平。创造力其实也是智力的一部分。财富决定了成功的起点,也影响了教育的质量。努力,关系不用多说。健康和智力相似,都受先天遗传和后天活动的影响。地域因素很清楚,上海的成功机会就是比上饶多,也不用多解释,下面我们主要谈谈智力,努力和财富的关系。
3 \8 M: q# R0 G% _: M* |3 K: d& j& z+ n: G& f% C, M, A
传统的中国成功学最强调的是智力(聪明+教育)和努力。有些智力不如人的,强调情商(个性)。其实绝对聪明的成功者,情商都不高,个性也不好。还有人强调关系,大有轻轻一牵线,四两拨千斤的感觉。这些都是对传统成功公式的有益补充。而现在的趋势,我感觉是智力+家庭。这是我个人的观点,欢迎大家讨论。家庭这个因素上面没有列出呀?其实,家庭是通过财富和关系体现出来的(大家想是不是?)。. g) [3 p5 }- V/ V! K; @+ I. V
+ I0 U) a; M: Y  B0 F: S1 T
列出因素后,我们下面讨论因素的作用方式,这也是成功公式中 f 的函数形式。9 d/ j1 _. g7 S
; s1 R$ J, s3 ^& D; _# ^
f 可为加法,也可为乘法。举个例子,国内人常说,爱迪生说过: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如果被人公认天才是成功,那么爱某的这句话说的是加法:智力+努力。可是国内引用的这话不完整,爱迪生还有半句“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这就是乘法了:智力×努力。
* C8 A  H3 Z# ^/ B" |: v- h. I3 L3 X
如果f是做加法,那是不错的公式。因为某个因素不足,别的因素可以补:勤补拙,努力可以积累财富,去创造更多的财富。做加法的成功公式,特别是把智力和努力放在加号后的公式,是我喜欢的公式(比如下面这个):
) d1 {* L4 n. y% J' L3 B/ {, O0 d
/ j) g  Q7 [5 n5 l7 {. |成功 =智力+ 努力+g(关系,习惯, 个性,健康,地域|社会)
" g* ]) r0 F. _! B  H/ X& e- i6 q9 X7 }7 T$ Z
这个公式定义下的成功,让出生贫寒的天才,天资平平的勤奋人都能达到自己的目标。美国梦的后面不就是这样一个由智力+努力主导的公式吗?- R8 s  K  [& M' h! ?& @/ a5 H- m

4 A5 m2 n7 v$ {/ S! Q如果f是乘法,那么最坏的情况是, y; @. j5 f7 \( G

3 c" [& e6 E( `8 Q+ M成功 =财富×g(智力,努力,关系,习惯,个性,健康,地域|社会)
6 e' u$ ~  G- K* l8 R0 U# H) }; C0 Z  y' v
或者  j8 H) I0 k9 k* x: ~
9 g) [1 J, U' H3 [
成功 =关系×g(智力, 努力,财富,习惯,个性,健康,地域|社会)6 F2 @" _: x. \( Q2 d! x

7 o0 O# S' q$ b$ o& _. T2 t前者财富为零,成功无望,给资本太多的权力;后者让关系坐大,压抑努力鼓励投机取巧和寻租。- }7 Y9 i& Y3 |$ Q! |5 `9 ]3 O6 K! C

4 y! M2 j& m+ v很多时候,这个f是既有也有加法和乘法:比如说
4 O0 A( `8 W; T$ h/ B3 d
) q7 @1 y6 w0 O" m2 d/ r  u成功 =(智力+ 努力)×g(关系,习惯,财富,个性,健康,地域|社会)6 e' A  Z; G5 D% B7 `

- \5 p9 F, d2 k1 s' s) C6 D或者
  A1 F2 S4 z# n, V' p, k* ~% D
/ A/ x6 u2 L7 K成功 =(智力+财富)×g(关系,习惯,财富,个性,健康,地域|社会)7 h6 F% C1 w' f: I/ C
  @; s  m! o: F" u# [7 _! t
根据我了解的朋友,我试着写两类
6 M) E+ |$ O2 Y; M" R2 {5 f( y5 K# O! S0 Z
医药代表:* k, Q2 k5 R# O2 q
% s* [* G8 h: ?. p
成功 =(关系+个性)×g(智力,习惯,健康|社会)
; K/ D# e6 Y9 \* a
" A, g. O, e8 T大学教授:* J1 B- g. C4 x7 j& u* W

* L, Q8 F0 J! J* ?; O& \5 C3 l; O成功 =(智力+ 努力+习惯)×g(关系,个性,健康,地域|社会)1 ]/ ~% w1 F( E8 ?* l4 _

% h; t8 a4 n% q6 ^而且同样的因素,同样的职业,不同的人的成功公式也不同。那么你的成功公式是什么?& F& p0 Y5 `! S& E% a* ?- S2 v3 A9 [
6 \% a4 ]. F2 V/ [; P! {" d3 L/ F
制度和政策应该鼓励智力和努力作为加法项,抑制财富和关系作为乘法项。最后一点,社会这个环境因素会改变成功公式,在当前这是我最担心的。执政者应该有充分的认识。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1-5-31 04:24
回复 万里风中虎 的帖子
' ^0 D. i" V5 |, t/ U! z  K/ g
8 l' n. ]: Q. Q% w本想在这里回帖,太长,另外开了一帖,请虎兄指教。
8 L$ {  u& G% O& U& ~9 ]4 K+ F' Y8 N% K7 \- S
和老虎:读书有什么用?
: C5 s1 Q- |/ w0 N1 K' Khttp://www.aswetalk.org/bbs/foru ... 17-fromuid-201.html1 o* C$ R/ T0 c* v

作者: 韦红雪    时间: 2011-5-31 07:15
回复 万里风中虎 的帖子5 \9 |/ i  b7 e) m- m# U

6 x3 s% S. J8 U# [( V$ H8 q这里说的教育大概是指学院教育,这种教育属于被动式的教育,这种教育对提高收入也有一定作用,但是对提高收入有决定性作用的应该是自身学习能力。自身学习能力强的人可以从方方面面接受知识、信息、经验从而完成自我教育并加以运用。被动地接受教育,有可能左耳点进右耳朵出,什么都没留下。
作者: 雪个    时间: 2011-5-31 10:47
回复 万里风中虎 的帖子+ ]: G" n& s* L1 [4 n  r9 x: m
大学教育中1/4的时间还是在学马列
, w& h  U7 J1 L4 e2 i
1 g$ d* J( m% Z6 _' N
这个数据哪里来的?我不记得我学过那么些马列。。。
作者: 老马丁    时间: 2011-5-31 16:45
回复 万里风中虎 的帖子% d( g5 |: L$ y: C- o, s( l5 d8 A

0 U! B+ ]. k$ O7 f/ i  V曼昆上周对此有个相关的讨论
/ t( y5 P4 S! [  Y" H4 z/ n我贴过来,以免国内的朋友看不见。
$ z. ^$ ?* f5 ?0 K# S( p
Random Observations for Students of Economics
" E2 e5 b, R6 u" j: pWednesday, May 25, 2011
; Z( M. m% h1 d: yA regression I would like to see
3 {( Y3 K* a4 h- `& J! q/ Z& SIn his column today, David Leonhardt writes the following about college admissions:
- s8 m9 ^% ~5 I$ {; |' q# s) L% Z1 E, \
    But all else equal, a low-income applicant was no more likely to get in than a high-income applicant with the same SAT score. It’s pretty hard to call that meritocracy.+ Y3 X  _5 j5 B) ^0 e2 J0 w# S

5 B5 n: W$ w% H0 {. ?# U
. w* N; f) @3 X+ [$ S- w- q4 ^When I first read this pair of sentences, they struck me as odd. But in the context of the whole article, they have some logic. David suggests that high-income applicants' SAT scores are, in some sense, an overstated measure of ability, because these applicants have the benefit of tutors, mulitiple testing opportunities, and so on. As a result, he says that we should correct for this by giving a preference to lower-income applicants.
" ~" z% j3 u7 W! m& @' G- G* p4 e' M# ?& k+ d1 j/ n4 w
Maybe David is right, but to convince me, here is what I would like to see.  Regress some measure of college success (such as GPA) on SAT scores and the student's family income.  If David is right, then the coefficient on family income should be negative.  That is, a lower-income student should do better in college, holding reported SAT score constant, because he managed to get that SAT score without all those extra benefits.  This is a regression that some enterprising college admissions committee could easily do.  (Maybe someone has already done it, and I am just not aware of the study.)! Y1 k9 g( n0 A+ }1 u9 S
2 ?# Q$ s, `/ N/ T
If the coefficient does turn out to be significantly negative, that finding would provide strong evidence for the thesis of David's article.  Right now, I would venture to guess that the data would not support David's story, but I am always ready to be proven wrong.( v6 z% u0 V8 z
1 n1 p8 X, J8 g7 R1 ^+ x
Update:Todd Stinebrickner, an economist at 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 emails me this comment:
3 Q' q. H9 n" @' [" e' Q* Y6 L% d  j" n
    It does seem reasonable to believe that, if a low income student and a high income student have the same SAT scores at the time of college entrance, the low income student was probably born with higher "inherent" ability.  At the same time, SAT scores may not capture all of the educational benefits of being from a high income family that may continue to matter in college. For example, a student's score on the Math SAT may not capture whether the student had the opportunity to take a Calculus course in high school.  This suggests that, from a theoretical standpoint, the effect of family income on college grades conditional on SAT scores is ambiguous.  As part of an ongoing in-depth case study at one particular school (motivated particularly by an interest in college dropout), we discuss this issue and run the type of regression you suggest in Table 3 of a 2003 JHR paper "Understanding educational outcomes of students from low-income families."  It is worth noting that everyone in our sample is of moderate or low family income. Regardless, within the income groups we examine, students from higher income backgrounds have significantly higher grades throughout college conditional on college entrance exam (ACT) scores.
8 F/ Z2 y, h6 \. `2 l; ?9 y8 a; `8 _
The finding in the last sentence (which I put in bold) is the opposite of what the Leonhardt story suggests. What this means is that if you are a college admissions officer trying to identify the students who will do best in college, as measured by grades, you would give positive rather than negative weight on family income. I am not proposing that they should do this, as colleges have many goals when putting together a class. But it does seem that the hypothesis implicit in Leonhardt's article is not supported by the data.

作者: 胖卡门    时间: 2011-5-31 19:02
教育程度和成功是两码事,再文盲的成功者,都是社会大学里的资深学者。。。。。二世祖除外。
作者: 鼎革    时间: 2011-5-31 19:09
穿越了,题目不是教育与收入的关系吗?咋讨论到了教育与成功的关系了?
作者: 韦红雪    时间: 2011-6-1 14:34
回复 万里风中虎 的帖子* l. w. G5 U% q' e" u: s7 m9 q8 {7 |% Z
韦红雪觉得教育质量是个关键,如果教育质量不高,LERANING BY DOING可能更有效地形成能力,好,谢谢。

  E& t! u4 m* l# N
3 s, G9 [5 [, t& N) G我说的不是教育质量。我强调的是个人自身的学习能力,或者说是主观能动性。
% r+ Z8 L5 ]  W3 S4 J( n
作者: seek    时间: 2011-6-28 14:25
回复 万里风中虎 的帖子
* L  e; K, M+ f4 H, ~$ O- C
" i9 J+ f: |7 m- X3 I6 I! T根据俺们班同学的自身统计,教育对提高收入确实有作用,不过是负作用。
作者: 二郎神    时间: 2011-6-28 17:28
本帖最后由 二郎神 于 2011-6-28 17:31 编辑 " S8 z$ F& l0 B

/ K" G) K' L; p/ B* [; ~6 y3)大学教育中1/4的时间还是在学马列,这能不能提高人力资本?
: u9 z0 U& M9 {7 r+ y  w7 S, a" l4 ~- H5 |) o0 S
过多的意识形态教育,虽然暂时“凝聚”了人的思想,却制约了人的开放思维,使创造力受局限,我就是不爱学马列的,我曾经计划一个考试,我后来把专业的都过了,但是意识形态的部分我就不考了,我觉得我遇到了让我不满的“收费站”。
& E1 ?- j: ^8 K; c  s5 \& H4 [( }
; P+ X4 f$ I5 i4)在中国的能力定义是什么?包括关系,党员身份,家庭背景,还是基因遗传?& k* r8 R$ v) }6 F, j9 `2 ]6 c
" M+ k' P7 R9 y$ a1 D5 b
年青人还是佩服白手起家干起来的高人,好像能力强的人搞关系的水平都非常高。7 n# [* S% |) \7 }( B! V. b; w
, ~& J# d/ G0 r, r$ p
7)大跃进以后出现了中国最大的婴儿潮(1961-1980,占现在人口的23%),这对教育有何影响?2 {, G8 _# i4 s

# F, @' D: c* I  N7 L# `  U6 B8 K( q3 V这批人在童年时受到文革思想的影响,非常深远,我感觉这段时期出生的人,服从性强,创新能力并不是太强。从嫦娥飞天的研究人员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来看,是对这批婴儿潮出生的人教育的成功推动了中国的科技有了进步基础。60-80年出生的人都比较能吃苦,可以忍受很多学习过程中的艰辛。这批人能吃苦,其实也是他们爸妈更能吃苦的影响。他们爸妈更能吃苦缘自爷爷辈们苦到尽头。这批人后来踏出国门学习到新的知识,又回头带动新一批知识分子,推动中国进步,我认为是“自我觉醒”,是中国人思想进步的推动者,这批人的学生,都非常强。) g: [: A$ t, N9 A# e8 {; n

4 b+ Z  @5 I% X9 ]6 ~, B, t! r8)计划生育对教育的影响。4 v; `& v2 w/ o. u8 A; B

1 e5 x- z% h5 X' L3 X计划生育可能节省了家庭教育成本,但是因为这基本上80以后才真正实行起来的,孩子并不是太努力,我们出生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前后,我就觉得兄弟多的家庭,比较穷的家庭,孩子如果有机会可以继续受教育,学习成绩就非常好,上学期间,成绩比较好的好像都是家庭经济不太好的学生。现在的孩子普遍不想读书,我们那时候就想读书。但是很多渴望读书的孩子,很不幸的丧失了教育的机会,这也并没有影响他她们后来的进步。因为,骨子里追求知识的人会对着镜头,像曾志伟一样高喊----------“多少钱我都愿意花!!!!!!!!!!!”
- y" [% G: W0 ]& m# F; w" A7 Z' ]这些人潜意识里认为知识转化为其它东西的效用高。
5 o$ v5 y! @' E, O8 L! R  a
作者: XYZX    时间: 2011-6-29 10:56
也来凑热闹瞎说几句。
5 {% W. ^( Z8 l# a: H如果从文凭教育这一点看,教育确实和收入关系不大。现在国内普通刚毕业大学生(注意是普通,不是名校名专业)的平均工资也就3000-4000上下,文史类可能会更低一些,而这还是税前收入,如果扣除个人每月开支后,可支配收入非常低。而现在农民工,无论是在工厂还是做建筑打短工,也基本能达到这个水平。& @/ S, B0 d2 ^$ Z
但别忘了教育除了文凭教育这种相对传统的教育形式外,还包括社会教育(成人教育,或者是职场实战)呢。
7 Q7 T, w3 [5 ~0 I# Q个人认为教育对提高收入绝对是有作用的。教育的作用在于让受教育者掌握一种相对更有效的学习方法,而这和受教育者采用哪种教育形式是没什么关系的,无论是读重点大学,普通大学还是社会大学,大家实际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知道、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间有很大差距的。不能学以致用,将所学活学活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那知识跟孔乙己茴香豆的四种写法也没什么区别。1 T' Z% P# t( b' C
回到文凭低(非常容易混淆于受教育程度低)而收入高的人士,相信他们一定精通某种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的,无论是其行业内的基础知识、行业潜规则还是厚黑学或钻营说。无论是赵普的半部论语治天下还是满族借一部三国演义就把明朝诸位饱学大儒打得满地找牙的各种传说和故事,都反复证明了这点。活到老,学到老,绝对不是一句空话。
作者: yiran006    时间: 2011-10-19 16:08
教育和能力一般说是双向关系,教育提高能力,能力又影响教育。。。无解阿
作者: 冰火    时间: 2011-10-21 18:57
冒昧多问句为什么人与人不一样呀,就是一样的环境出来的人也不一样,相反,生长环境出来的人却有相似的。人的性格、追求、理想,是不是在外界环境部断刺激下,自我不断反馈形成的呢
作者: lailai    时间: 2011-11-5 22:12
1)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能力就强吗?那么为何中国的富豪榜上多是文盲加流氓?' b4 x. l, `9 B2 u. ?
不是强不强的问题,而是多了个平台,好比赌博多了次机会。
* j" X+ J) A' g. |2 U4 H; ^2)为何中国的大学生就业比技校生(不是指那个技校)还难?: L+ x) E* ^& H/ N8 e1 H4 R
没有联系实际,如果起步平台一样,各方面情况一样,还是能走到技校生前面的。
: d# I6 a3 j: x( t5 ~; \3)大学教育中1/4的时间还是在学马列,这能不能提高人力资本?
; H7 e5 K& o+ ?1 x2 C7 R人力资本应该是没什么作用,如果能学以致用,那么会多一条思考的路子。# Y) h* a" L4 j1 n* H1 T
4)在中国的能力定义是什么?包括关系,党员身份,家庭背景,还是基因遗传?
- @2 t! ^; D& t6 g9 k& ~* A自我认知。
. J( ~: X6 u: j% v5)文革期间受教育的人为何收入比其他时期的同等教育回报低?+ J0 s1 O6 r9 F( |
每个改朝换代的初期,军功人的利益大于精英类利益。5 C! u. ?6 ~) u& m% p  g
6)大跃进时期,夫妇在孩子的高夭折率下,采用了选择生存的方法(比如说以身高为信号),这对后来的他们的教育有何影响?
( @+ z7 z. r( S4 u  Y个人认为身高和营养是有关系的,是否智力也受影响,比较偏向于受影响。包括女人生的头一个孩子,个人认为要比二三胎较好。& l, b- q' v7 e) Z# N8 i$ `
7)大跃进以后出现了中国最大的婴儿潮(1961-1980,占现在人口的23%),这对教育有何影响?$ D" {, K4 P0 {: W0 G% I* Q) c# R
恶化-竞争-优胜劣汰。。没有想到对教育的影响。只是感觉各种影响太多,每个影响的背后都会有重大的影响。
  m. v7 C( l( X5 w6 d! S- a8)计划生育对教育的影响。
! O3 f) P7 s& I" t有选择就有后果,具体到个体难说。
作者: 财迷心窍    时间: 2011-11-8 15:59
我觉得不是绝对的教育程度的高低决定的收入,而是相对的教育程度的高低决定的收入。! w9 E& J" R' }+ z/ ?
50年前,高小就可以保证一份不错的职业了2 O- b+ ?5 F& i
现在高校扩招后,大学生满地都是也就不值钱了。9 ~0 I1 T9 U1 J' g. J, O; [
我觉得,我们定义收入达到社会的5%,10%,20%为成功标准的话,在排除掉继承因素后,应该是和教育上达到前5%,前10%,前20%有很大相关性的。
, r! \% h0 ~$ c+ Z
& A9 e( p2 y0 D
: V; J1 ~  ]  o2 J如果我们面对中国教育的现实,这两个假说都有道理,可是又不能合理地解释很多问题,比如说:
+ _5 v- u+ N' V' H1)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能力就强吗?那么为何中国的富豪榜上多是文盲加流氓?
2 b% }) s, @) I' k0 qa 按我前面的观点,北京现在高考录取率是85%,高等教育已经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0 b8 E' z. E8 j# h7 w+ R
b 要整个群体看平均,失败的更多。
. g' s9 W6 g2 G$ p; I$ @/ h
; U2 L1 @8 j1 L+ d2)为何中国的大学生就业比技校生(不是指那个技校)还难?
6 x4 K8 b: P! h# c" C2 j同1a。85%的录取率,有没有文凭一个样了。
2 [/ O, x$ y2 e8 ?- ^0 s8 a5 w9 L4 f8 I, q9 k* Z+ N% q4 F2 O0 ?# d
3)大学教育中1/4的时间还是在学马列,这能不能提高人力资本?5 ]" W5 O7 |# \0 i6 j2 ^
哲学这种东西还是需要学的,教的不好是另外的问题。
& T. Y  \7 L# m+ v* v! X. j, c8 [8 m
# S8 K5 t2 ?0 V/ [- O& m9 ^0 T& e
6 ~9 D, M- E7 u# f( D后面的问题,过会再回答3 |0 @' Z/ t0 {% g4 b' E& e- I
4)在中国的能力定义是什么?包括关系,党员身份,家庭背景,还是基因遗传?- J! @; z  y. ?; j6 Z4 h

/ N; F5 v; w9 P5 \1 v& e7 j+ k# o" F* V0 X9 I% V. p1 m
5)文革期间受教育的人为何收入比其他时期的同等教育回报低?'
+ ^1 R$ S/ k; _, D! u, t% q' O, s
& O; x3 G# P. S6 [6 w- M6 K
6)大跃进时期,夫妇在孩子的高夭折率下,采用了选择生存的方法(比如说以身高为信号),这对后来的他们的教育有何影响?  a1 ]  [7 m# ]' h5 Y) D
$ I3 k3 |* H3 h' j. B) M
7)大跃进以后出现了中国最大的婴儿潮(1961-1980,占现在人口的23%),这对教育有何影响?: N' S+ f+ h8 _. m
! n5 _3 _) \& l5 ]/ Z0 U

0 c. p# T$ L) N' N' ~3 V8)计划生育对教育的影响。+ [1 z0 z/ T4 I( a, U
作者: gordon    时间: 2011-11-25 08:29
本帖最后由 gordon 于 2011-11-25 21:15 编辑
7 p; X% x$ T' D. b
+ Y/ ?/ I3 u5 ]: ~: t5 N/ T% J教育和提高收入的问题这个我倒是知道是怎么回事。
/ |3 A, @( G. t) o9 r8 r0 r+ m: h6 K+ N
我这个分析完全是胡扯分析,虎大是搞经济学的,从经济学的观点分析,就要紧紧抓住成本这个牛鼻子。
& u2 ]1 E- _8 {& E9 ~* b) |1 ~2 o
1 f1 ?4 M2 o$ X& g0 @$ g- a  W( Y7 @( A我们要想一想美国大学是怎么普及的,想想德鲁克,管理学的普及,上大学,进好单位,得到工资的收入模式。
2 L4 ^' N0 Q' D; q6 a5 j4 w, A$ r6 H9 |
那为什么比尔盖茨,苹果的乔布斯,oracle的 Larry Ellison 都退学了,但是却有好的收入呢,因为我经济学不好,用一个模型来讲述比较清晰,就是贸工技。" q5 C' M' D8 w, p- Q; A* C, u

0 d) @1 U( T) j, L* R' c8 `8 `2 L其实时间也是一个成本,而且对于教育来说,老师和老师差异比较大,如果你学习了没学懂,为了学懂又花费了很长时间,你的成本就更大了,像中国这样的大学。而盖茨他们是正好赶上unix 那一拨,就是嬉皮士运动、黑客那一拨,所以很多东西直接就在社会上黑客圈里就学了,可以很快的换成钱,这就是贸易,当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进行产业升级,你可以社会和学校两边跳,当然最后你有独门绝技的技术就更牛了。
2 D" J% e- {& y) |3 U7 S: |# ?1 u' ^8 D& y: C3 {
就是这么回事,如果你碰巧遇见不好的学校、不好的老师,吃了一肚子夹生饭,到了社会上还没有消化,还要工作很多年才能消化,那这个成本简直高得不得了,这样的学上还不如不上,还有一些意识形态灌输反而把正常的思维给搞乱了,一地鸡毛。
& z6 u' G$ y7 |2 m/ p* J' H# v
- V. |* T7 _+ ?; S这个是中国的特例,我们就讲一个一般性的例子就是遇见不好的学校,不好的老师,没有练手的环境,吃了一肚子夹生饭好了,本来教育是直接学习前人的成果,本来应该是快的,但是由于某种原因,反而会被游击队打败,破事太多了。
9 q5 B5 T: N0 m7 U; t* a$ U& j0 Z$ J- ?* J
中国教育还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研究生毕业直接进学校当老师,自己都不懂,谁跟谁讲啊,说点破事,我刚毕业的时候,就找了一个工作,推销我们公司的产品,然后我就直接给我们学校老师和研究员培训了。6 I1 H3 ]+ t* i

4 A. d% s7 K! K水平之菜,不亦乐乎;甚至这么说吧,就是他教给我们的书本上的东西到底讲什么,他们都不一定知道,照本念书的。7 Q8 K, E6 U& u
也体谅老师的困难,反正总有人要支付这个成本的,希望不是我。* m3 A+ Z1 W$ O/ J6 Q
- z5 d9 i. R! E
这个也没什么招,你要不遇见好老师,要不自己自学能力强,就是这么一个事实。# x$ N; R& i+ C# b3 m' P
6 e4 L. f7 W' n. }; x+ w! n
还有的老师非常无耻,人家老师都是把难的讲易了作为光荣,有的狗屁老师,说讲易的老师只能讲初级,自己讲的多么高深。+ C. l% ]' ~8 U6 a0 P. z* w) S' Z$ l: E

6 l& W1 N/ p9 g无耻透顶,谁不知道万事开头难,入门了以后,到了难的地方,我就使用讨论的方法了,还听你讲,狗屁不是。
' O+ P5 P. v  A0 ]- X其实,是自己屁都不懂,当然我自己也没遇到什么大师,只是看过大师的传记,反正到了比较深的时候,那就只能师生讨论,教学相长了,自己也没见过大师,我也不知道书上写的对不对,只是这么干对于我自己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1 y% a' J  h5 i9 z- J- S就是不管是找书,还是看视频,只要能看入门,接下来就是练习,碰见深奥的地方就问人,找人讨论。
9 D# y8 R7 o; O4 {7 l% `' Q4 I
' I1 ^  P1 M# \就这么简单。
作者: 是豹    时间: 2011-11-25 12:24
教育最重要的不是为了提高收入吧
作者: yiran006    时间: 2011-11-25 16:13
有一部份作用
作者: gordon    时间: 2011-11-26 05:19
本帖最后由 gordon 于 2012-3-15 07:40 编辑
* A6 ^9 ]  \7 j1 ^) _( j# X8 D( x/ `$ {- o# i% {) z
再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经济学里有一个“沉没成本” 的概念,就是说如果不能产生现金流,以前所有的投资都等于0 。“因教致贫,因教返贫”的情况就是类似这种情况。7 f- q' Y+ w0 H  f

1 k4 b" O- y7 E( i, u5 \还有知识也是在不断的贬值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就是一个例子,不是说下岗工人没有技术了,而是他们的技术相对于市场要求的技术落后了,如果要重新上岗就要重新培训,就是这样子了。  g: v4 z2 L3 d0 F- d$ w

  C8 Z. n2 P+ ~$ X# m8 z据《中国青年报》报道,零点调查与指标数据日前共同发布了《2005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研究报告》,结果显示:城乡贫困人群中均有40%~50%的人提到家里穷是因为“家里有孩子要读书”,而“缺乏知识和技能”则是城乡居民对挣不到钱的一致归因之一。 7 U5 H4 x9 K2 I1 {; U* j# i

$ V0 \: t3 S. g$ U  T这就是命运的吊诡,中国人崇尚学历的这种思想将成为他们命运的绞索,但是他们非要找这棵歪脖树上吊,你又有什么办法,如果能提供少许建议的话,就是不要把文凭看得很重,如果上学交了钱了,就要学深,学透,不要吃“夹生饭”,自己不会的问题就要去问,把它搞明白,你是交了钱的。
作者: gordon    时间: 2011-11-26 13:04
本帖最后由 gordon 于 2011-11-26 13:20 编辑 , U4 j! R  Y2 r. `7 ^4 b& J4 q
# u6 M; N5 l+ b( {1 {
     沉没成本,并非那么炫目,而是体现在每一处的蓦然回首间,表露于每一人的决然选择中。面对它,任凭如何睿智的人都会考虑再三,都会难以立刻释怀。
+ p1 w. W! S: Y8 ^, O* Z. R+ o
! I  I( q2 c7 }- B2 {: p' |     更有甚者,一直牢记着工作、生活、感情,甚至是炒股的“惨痛记忆”。在公司中,在电话里,在会议上,反复提起,俨然新一代的“怨男”、“祥林嫂”。这样的倾诉,早先会得来同情,但时间久了,反复强调失去的“沉没成本”,众人也远之,: g# |2 L. R4 o, R, V1 `
自我的信心也随着周遭的厌烦而“沉没”,直到“沉默”。2 d1 e1 F$ m0 M7 K  T0 W0 O

3 G& ?3 U/ I( g, w& ?+ V* L5 N$ D    “沉没成本”是遗憾,但更是桎梏,很容易让人在面对选择的时候失去理智。不妨拥有一颗“输得起”的决心,毕竟过去的失误也好、荣誉也好,都已经随着时间“沉没”了,而今就只有现在和未来,机会等待把握,价值等待体现。面对那些无法改变、无法挽回、无法追溯的“失去”,要在心理上真正放手,轻装上阵,才能走得更远。4 h( x% A. n" D) p- y+ M2 c
# ]* N0 X, ~3 l& Q. V7 w) @6 \
    在英国有句很有名的谚语,叫做“随手关上你身后的门”,所提倡的是,人要懂得放弃。当关门的时候,也同时将过去的点点滴滴留在后面,不管是多么让人骄傲的荣誉,还是多么让人心痛的失去,都可以被关在门外面,随后人生可以重新开始。
% x) a3 ]3 ?$ P4 y) _. J# p. B8 e, M' `( N3 k* v" D
    果断的把自己的以往的经历清零,以初学者的心态去拼,你要想到的是你不是冠军,而是作为一个初学者去拼冠军。
5 Q; {: i" V2 v0 G& ^6 [# i& \0 O- d3 Y" F! @
    忘记,这就是成功的法门。* m. i* c$ S2 U+ H1 S
8 a  y& P; }6 u* k$ q6 u9 _
    只要你轻声的问自己,你是如何做到的?答案就呼之欲出
) h' f# s$ Y; n8 |' c7 T7 c, w( k# Q$ ^' r! w
上一首田震的老歌以共勉
) j5 Y9 w4 c' s5 U$ ^( }8 ]# z
' j" v* a2 n; E2 R7 y3 S! A/ I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E4ODk0MjA=.html
作者: 墨虎    时间: 2011-11-27 04:23
本帖最后由 墨虎 于 2011-11-27 04:29 编辑
2 A- P) J' t$ R' _0 \6 o. K4 [' b  r; Y0 u; e, Q0 O4 M
1)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能力就强吗?那么为何中国的富豪榜上多是文盲加流氓?8 W8 x2 @$ Z' I3 i* l5 z
/ @! l8 Q2 \( n# c% s. W
我感觉造成这种现象是因为中国的教育存在同质化问题,不光是教育的同质化,甚至是人生经历的同质化。6 Z2 ]4 p* K1 A$ a6 ?; _6 q
" b+ Z0 ^, a7 k
假设成功是某种正态分布,一群高智商的人如此相似,在成功坐标系上处于远端(富豪科学家)位置的人可能很少,相反社会大学的学生智力mean虽然有所不如,但是deviation很大,成功分布曲线很开阔,在坐标系远端的人可能更多。6 U- l% a( \9 P

* f8 F; G& ?9 G1 W' F另一方面,还是假设,人要成功可能需要在几个方面都达到正态分布的远端,但是教育牵扯了那些高智商人群的太多精力,所以虽然他们在知识方面远远超过了富豪的标准,但是其他方面由于精力不足最终无法达到富豪标准。
" Z6 E* @% i0 t" Q* ]5 F* a6 C
0 q! ?/ C) i1 f: N另外,成为富豪的可能,或许和年龄相关,到一定岁数随时间递减,受过教育的人虽然可以不断积累各种能力,但是过了一定年岁,积累的速度比不上概率递减的速度,结果一生没有结果。- j9 l: r3 o& t8 F) e- Q
$ w' _' ]1 C. ^

作者: 得大自在    时间: 2011-11-27 22:36
知识改变命运
2 S: f$ w% C3 P& J教育改变命运4 w( ^% M# R1 N( X" q
对提高收入有帮助
作者: nightelf2020    时间: 2011-11-28 22:35
虎大,我觉得教育和收入提高的关系是挺大的一个系统工程呀。
% z, \2 _4 L4 d" y4 C' ]5 x0 j
! c, Q" P2 C# p0 f1 B3 b* c% J9 V我觉得通过教育,应该获得的是技能,实际应用能力,圈子。技能方面,课本都差不多,主要看老师讲解的程度。 实际应用能力,就看学生自己是否上心,是否有悟性,是否坚持不懈,不耻下问了。圈子也很重要,有的公司只要那定点几所大学的毕业生。- y' g5 f$ n! H* Z! |
$ k, M) ~1 b2 O
这些综合起来,应该对提高收入很有帮助的。如果考上好大学,又比同学学的更上心,也充分利用自己学校的影响力,那么提高收入是比较正常的。毕竟,哪里都需要做事情的人。$ h+ F5 q( C2 a/ F: l& d: Q$ p

: G. E6 I* H) v3 K; n; q当然,另一方面,收入是要看市场容量的。比如计算机火热的那阵子,计算机的毕业生就可以收入很高,教育程度呢?与其他工科比,难度应该差不多的。比如1999年可能有的计算机毕业生收入就有了5000,现在2011年了,很好的学生毕业了可能就是1万出头。 这样看来,计算机系教育对收入的提高,作用小了很多。
: C! T  v/ m" }8 r' v: u. g; V; Y8 y* _
可是如果只是学的好,比如,看了很多书,自考了很多证书。一把刷子,很难起到作用。况且,这样的教育过程也很难坚持下来。
) b% D- m/ H$ i9 {
3 _) b; M& J8 w2 w/ u说个题外话,牛逼的爸爸给儿子安排了一个好工作,直接进入好圈子。可是如果爸爸退休了,影响力没了,儿子也是要提高自身能力去提高收入的。所以很多二代,也不见得就终身富贵。
3 ]% o- A: m% X# q2 G/ f) R& I( |2 S& f8 V4 ~; L( }  ~( _* ]
以上都是一点点文字。真的要说清楚问题,是必定需要模型和数字量化的。这是一个博士论文
. _) _( t7 T" |5 g4 K6 E/ A: T, B3 k# e2 j9 ~3 e5 L2 B
5 ~5 d) g' ~+ q: m7 o2 C+ d+ X
1 o3 u% O, Y' J+ e

/ J% l& ^1 ]# d3 W+ N. }" o5 g
作者: purplue    时间: 2011-11-29 13:20
本帖最后由 purplue 于 2011-11-29 13:26 编辑 / ~8 p6 L( O' O$ v

' r) Z- e7 E6 R3 X2 k9 f8 O1)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能力就强吗?那么为何中国的富豪榜上多是文盲加流氓?
- ~7 @9 `' O+ W9 j$ Z$ G就个体来说,我认为受高等教育还是能提高能力的,系统的教育,对于人能力的提升还是比较重要,一个人的能力提升了,能力是不是强,在不同的个体之间横向是没有可比性的。! O& Z# W/ c2 t
中国现阶段的富豪,在个体之间横向比可能没有文化,但是有能力,这个现象,涉及到后面那个能力定义的问题,能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同一时期不同的发展阶段的定义应该是不同的。& M. |5 x" \8 p2 M1 U' T

' I/ l8 S+ y9 s. j  l: P/ s2)为何中国的大学生就业比技校生(不是指那个技校)还难?1 G. _; ^- ]' I  j6 U% Q8 N
楼上已经有仁兄说过万般皆下品的思想,我也这么认为,另外,我感同身受的是,扩招之后的大学生,跟扩招之前的大学生,特别是那些很一般地方性学校毕业的,那是大行径庭,某些大学生其实根本就比不上扩招前的技校生。( O/ b3 u  R% s" U/ h0 a) p
8 D! y5 W/ ~% l' ^* s: W% d7 Z: ^
7 x! U$ S8 z: P5 C
3)大学教育中1/4的时间还是在学马列,这能不能提高人力资本?4 f6 ?% }. d0 o3 T
意识形态的教育,我认为还是有必要的,网上正在搞的那个“平凡良心”,我感觉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其实,我感觉那个国家都在进行这套教化,只是手段不同,方式不同而已。也如葡萄在西西河里讲的08年之后资本是被打上了标签的,我也认同,最近那个冰岛卖地的事情应该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 f( i9 w7 l3 k* F6 m* ^9 O& P* C4)在中国的能力定义是什么?包括关系,党员身份,家庭背景,还是基因遗传?+ Y+ c; F, q8 u5 \) T7 y/ I: ^
上面提到,能力的定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应该是不同的。在远古时候,有气力可能就是最大的能力;在当代,能力的定义更多样化,比如有些富豪,其成因就是刚刚改开时胆子大,什么都敢干,就一下子发财了,成了富豪;有些是看清楚了这个社会的资本积聚和流动模式,靠拉关系行贿受贿就搞定了巨量财富成为富豪,如果这些都界定为能力,那这些例子就可以作为能力多样性的一个解释。但是,有钱就有能力吗,这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感性上觉得,能力:就是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技能或者素质,在时代的特征上与社会整体人群学识以及受教育程度不具有正相关性。8 e: E4 e! X2 w
个人认为,现代社会开始进入了既要拼能力,又要拼爹的时代。- g  M" [0 w" e. H

3 n2 _: g$ k9 G! p8 O" p" M1 w5)文革期间受教育的人为何收入比其他时期的同等教育回报低?! k! F! Y. F  x
这个问题不是很了解,直觉上,也觉得与经济发展时期有关系,是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情况,不带有普遍意义。
% o: `! a5 L9 H4 V- @' h( {( L
# r; p7 n: t& m; m% F; c6)大跃进时期,夫妇在孩子的高夭折率下,采用了选择生存的方法(比如说以身高为信号),这对后来的他们的教育有何影响?& G0 V% j! J! f; r. x
没经历过那个时代
% O& ~8 R) i$ \  ^7)大跃进以后出现了中国最大的婴儿潮(1961-1980,占现在人口的23%),这对教育有何影响?2 U* [7 {- Q  a4 a7 _. @
本人就出生在70年代初的落后农村,个体的感受是,父母的教育程度和从事的职业(本质上是父母对教育的认知状态)对子女教育的影响非常大,家庭经济状况对孩子教育的影响也非常大。妹妹就因经济原因辍学,这也是一直不能释怀的事情。
5 y: u# C+ n8 J3 n& K1 f5 N5 @5 Q
7 M3 ~2 S9 ?4 i0 K( q$ R8)计划生育对教育的影响。: n9 p+ F" D9 H
个人感觉计划生育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家庭对子女的培养方式上,娇生惯养成为了这个社会不得不重视的一个关键问题。娇生惯养间接的对我们这个社会的有生力量进行了优选,把个体自律且聪明的那一类选拔出来成为精英,然后对剩余中的一大部分,那些进行劣化,结果就是这些人好高骛远无所事事和没有社会和道德底线,那些使劲啃老,且虐待自己父母的人就是这种劣化的标本,当然,这也是一种特殊历史时期的特例。
作者: 简单飞翔    时间: 2012-2-3 23:09
这个问题挺大的,试着说几句,欢迎指教。
/ X: S: l6 _' \7 F: x8 B& s- Q5 s7 x) Z
先开个玩笑。教育对于提高收入,在中国古代还是很明显的。“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十年寒窗苦,一朝跃龙门”,“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状元,榜眼,探花,范进中举,孔乙己。呵呵,不举了。。。。现在吗,暂时看不出必然关系。
- l& ^% ^/ L- C* a- V7 `( M
- Q- n, d6 j2 f; g- x. ~7 l! L( m教育的概念,虎兄指的是学校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综合?我暂时理解为两者结合的教育吧,对下面的解释可以更适用。5 u/ `$ ?6 z" W5 G

. N) z4 T! w' c: V. D7 x- g$ d提高收入的概念,不是很清楚。是不是指所有工作种类中(国营单位、私营单位、个体经营等),只要获得收入的(合理或不合理的暂不论),都在这个范围内?我还是暂时理解成全部包括吧。/ U- I  S% p6 Z

5 ~4 E4 y$ ?+ |0 h教育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是阶段性的,也是相对封闭性的。社会教育是终生性的,也是渗透性的。简单的讲,学校教育只是社会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接受各个阶段的教育,显性表现为各种学科知识的掌握,隐性表现则为能力的培养和眼界的开阔。只要是“正常”经过各阶段教育的人,他的学习能力是无庸置疑的。
+ c: X- z1 g% W
6 d- C3 Z. k2 w% r/ m# Z$ x  w参加工作后,也可能存在用非所学的困境,那么起作用的可能就是在学校所获得的能力和眼界了。有了这种“学习”的能力,有了相对开阔的眼界,再摆正心态,就能比别人更快地接受社会教育的知识传授了。简单地说,就是能很快地融入一个团队,融入社会了。很快地融入社会,也就意味着能很快地站稳脚根。也许在别人彷徨的时候,你已经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有了一定的人际交往圈。社会地位的提升和人际交往圈的扩大,对持续改善你的工作会有极大的帮助,也就会或显性或隐性地提高你的“收入”。这是一个普通人的模拟化经历。但在其中,会有很多的外力在扭曲或加速这个过程,包括你的性格,社会环境,父母地位财富,甚至还有普通百姓说的“命”,等等。) ~! w  F  J* Y. v; X; c
/ q( G( e3 i8 Q- p
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就像在学校里,学习好就是优等生。适应社会环境好的学生,就是社会优等生。有些没有经过学校正规教育的人,在社会上也取得了成功(提高了收入吧,呵呵),说到底,他更适应社会教育,他在社会这所学校中学得更好。他也许是小学毕业,但成功后,想再做强做大,却一定会雇高等学院的专业人才为其服务。这种成功毕竟是少数,没有太多的可示范性。个人觉得,从长远看,从大比例看,教育还是能帮助提升收入的。否则,我们要学校干什么?学校培养人才,人才促进国家发展,国家发展带动社会进步。社会都进步了,我们的收入还会下降吗?(笑笑。莫以个体、个例论此。否则会纠缠不清,越说越小的。)5 T& i. j- Q9 H) c% g
! K- p/ }: n  N
我对社会环境的看法是:它有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但它是公平的,不针对个体而存在。海纳百川,社会包容万物,只是人们生活在不同的层面。有人觉得它好,有人觉得它坏,只是角度不同,立场不同,甚至是遇事不同,都有会不同的解释。- S. Y' \3 @/ }/ l" b" F9 o* i
+ s( X. M$ Z; N- i
啰嗦半天,没个定论,也有很多经偏盖全的地方。其实感觉这个问题,也许真不是“是”与“否”的单选题。那两位诺贝尔获奖者的观点,我个人倾向于第一个多些。
作者: 一身轻松    时间: 2012-2-4 18:55
本帖最后由 一身轻松 于 2012-2-4 18:58 编辑 : H$ J0 L9 Y+ U+ `/ y+ F
  g& [2 k$ t: z# s* W
快一年了才看到这个帖子,那我就从伪经济学爱好者的角度来分析一下教育4 `- e3 S; c! A( r: q

+ J1 O% c2 ^  ]$ T" s  D1 Y+ ~在我看来,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人力资源的价值附加属性,而这个属性又严格依赖人力与社会需求的交互。
5 |6 q3 P: ~$ r0 T5 h- @7 N
3 T' R! ]1 Q# s# L/ q0 O, q我们首先从人本身来看,人在不能为社会做直接贡献的时候,他是做为人口来计算的,是消耗社会生产力的;只有当人成为了人力的时候,他才能贡献社会生产力。而教育则是将人口转为人力,也即将对社会的消耗转变为为社会贡献的主要途径。+ c5 w6 g- R( l" x( l4 R

) G0 q" g& T0 I1 ?) B, V我们都知道,工业化社会的最大特征就是规模化生产,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生产效率的最大化,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教育其实也是如此,统一的教材或者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课程、统一的授课方式等,造就的其实是一群知识水平相近的学生,某钟程度上说,学生也是产品。这样很多工业社会的经济模型都可以套用在教育这个事实上的规模化生产行业中。
- p5 N% b7 }, }5 `2 A6 h* c% W/ R, ]: ^$ T# @
现在,就可以来分析您提出的几个问题了:
+ |6 a, P+ k7 r
3 @1 Q% O1 j9 G* z7 p2 B1、既然教育也是工业化生产,那么产品合格与否完全可以借鉴工业生产的成品标准。但是我们都知道,教育产业的产品合格标准是非常松散的,仅仅只限于考试成绩,而且这个成绩还可能因为各种原因产生错误,所以从目前教育体系出来的人,能力未必就强,因为能力不等于考试成绩,而且真正的能力也是教育产业无法完全考核的,比如人际相处能力、对新思维的接受能力等。
9 w( y+ f6 T2 _% s3 R6 L+ M4 W. G3 ^( h* q2 A
2、既然学生是商品,是为了满足社会对人力的需求而被教育系统生产出来的,那么工业产品中供过于求的现象完全也会发生在就业的学生人群中。另外我国教育培养跟不上实际需求也是至关重要的原因,在大批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产品进入社会后,这些产品被闲置也不是反常的事情。具有专业技能的学生则因为其“生产”方向就是为了满足特定领域的需求,其“质量标准”也有非常实用的检验标准,所以技校生比大学生受欢迎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Y4 z% L- J% U3 w. T2 G2 W
4 V/ T8 r% l0 ]0 L. ?3 F+ x
3、不能。按照高度教育是提高人力附加值的过程来看的话,不符合社会需要的能力是不值得投资的,所以应用方向极端有限的马列知识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没有任何附加值可言的。+ i" Y% B, U4 Y# O; Q! K
) i" v  a% X, T
4、所谓的能力是个很泛的词,我的理解是,“能力就是能为人所用的力”。这个能力就需要看社会的需求了,或说使用者的需求。如鸡鸣狗盗之辈在平常时期绝对为人不屑,但在孟尝君夜逃之时,对随时有杀头之祸的孟尝君来说,这等人众就是“有能力的人”,是值得他(而不是别人)大力报答的。所以学识是能力,动手也是能力,忽悠也是能力,家庭出身也是能力,甚至打架闹事插诨打科对特定雇主来说也是能力。天生我才必有用,只是未见伯乐来。- ^6 z: Z% k/ F& ?$ E/ d

1 r. f7 e; ~* K( j# G1 U6 i5、我在前面说到,教育的目的非常直接的就是用来生产人力产品。在文革那个非正常历史时期下,很多行之有效的产品检验标准都被推翻了,代之以政治色彩浓厚但非常不符合实际要求的检验标准。如果产品本身没有太突出的特色能满足社会的需要的话,次品的价值一般就是极低的。# L$ k: P( a* G! F* s1 F9 C: ~4 n

' f0 [) E! ]/ L7 }( w, j6、这个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一般看来,贫苦人家都会倾全力在最有希望的后代身上进行投资,以期获得最大回报,在这个情况下,除了学习成绩,身体健康也是一个考虑因素。( h/ F6 a; M' J, o! [3 \+ I/ E; d+ r

/ }/ M! t% f& e4 ]7、婴儿潮对教育的影响并不直接。真正直接的因素是教育产业化,某种意义上说等于是降低了教育工厂的产品质量标准,导致原来行之有效的产品分级制度被推翻,大批实际上无法达到原来的质量标准的产品被标上优质产品的标签推上了市场。/ s$ K' y5 N6 z9 V' B; J
& ?$ z6 r8 Z# a9 Z) I. l( A1 N  X. X
8、计划生育的最大效果就是导致人力供给的直接缩减。同时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使得城市居民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将子女送到国外去接受教育,同时国内的人力市场也开始受到外来人力产品的竞争,这将使教育产业出现两极化:有一定水平的学校将被迫提高自己的产品标准,以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更多的其他学校将进一步走向低端,主要吸收相对没有经济能力的人家来生产满足低端需求的人力产品,但这个领域将因为人口供给缩减而竞争激烈。
5 w' r; l  B  X: D8 t( C$ ^0 S8 O, ~
我的观点综合起来就是:
  y: F4 l' t& E9 o9 {+ R9 E; P  ]& a5 ~2 u+ J- U+ ?
学生只是教育系统这个行业的产品而已,产品能不能卖得好,关键还得看产品本身是否适应社会的需求。但与普通的物质产品不一样的是,教育系统是不需要自己去为产品打开销路的,这才导致了大量对学生的不负责的教育现象的出现。刨除政治层面的考虑,教育改革最关键的部分其实就是“教育行业必须为产品负责”,既然汽车厂商、电器厂商都要为产品的质量问题付出代价,为什么教育系统就得免责呢?
作者: yaojiajun    时间: 2012-2-5 09:06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
作者: 四方攸同    时间: 2012-2-12 01:57
虎大,职业技术教育的普及性应该是和斯密增长有正相关的吧。
作者: catihg    时间: 2012-2-13 10:26
3)大学教育中1/4的时间还是在学马列,这能不能提高人力资本?
9 y; N) w! w% H8 |* \$ K7 }" W2 `, i+ V9 Z
    这个部分每个高校的情况基本差不多,虎大的“马列”以我的理解基本上包括以下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般开设220个学时左右,普通本科生大学四年的总学时基本在2500左右,思政类课程占比为10%左右,这些课时根据国家相关文件是不能减少的,俗称“两课”(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可能有小许差异)。. [3 X" V  ?' p8 U. J) c
    关于“马列”类课程能不能提高人力资本,我认为“马列”课的质量决定了是否能提高学生的人力资本,好的教师及团队通过课程在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例如武汉某大学的“马列”类课程就很受学生欢迎,开出了类似“百家讲坛”的效果。我想这在提高人力资本的过程中是有隐性增值作用的,当然,更多的学校那是活见鬼。
作者: 飞翔的芦苇    时间: 2012-2-15 09:42
学历只是一块敲门砖,需要终生学习,和自我教育。
作者: 辛常诚    时间: 2012-3-1 00:12
catihg 发表于 2012-2-13 10:26
, H; f8 \. `, Z( l: F/ f3)大学教育中1/4的时间还是在学马列,这能不能提高人力资本?
- @; p6 A+ c* n( [* p
3 [/ T3 t' W7 Q1 a    这个部分每个高校的情况基本差不多,虎 ...
; R) t% }/ ~) |4 d) x! A
其实课程安排和学生真正投入时间是两码事,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到了临考试才看一看马列
作者: 橡树村    时间: 2012-3-1 02:25
辛常诚 发表于 2012-3-1 00:12 3 n: Z. }  N. d3 r' p. G
其实课程安排和学生真正投入时间是两码事,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到了临考试才看一看马列 ...

$ w1 K2 p+ y% H; k我当年马列类的课程都是开卷或者半开卷考试,平时根本不用花啥时间。
作者: 辛常诚    时间: 2012-3-1 13:48
橡树村 发表于 2012-3-1 02:25
8 _( E; S( x1 |# Y8 M* a我当年马列类的课程都是开卷或者半开卷考试,平时根本不用花啥时间。
. ~6 e8 }' q# f5 `: W
现在都是抄袭,这些学生拿着4,5寸的手机,一边网上搜索一边抄题
作者: mark    时间: 2012-3-1 21:09
1)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能力就强吗?那么为何中国的富豪榜上多是文盲加流氓?/ u: D" l) P) k
: A' R" r0 q. F$ M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都是一样的。读万卷书增加的是理论值,行万里路增加的是经验值。从能力的角度来说,没有太大差别。邓小平连大学都没读过,却能领导一个国家的经济建设,主要还是由他自身的经历所锻炼出来的。
8 m8 |9 J6 }. k( r( H% E
8 F" s: Q3 C+ J+ T9 r0 Q4 h' O7 Z中国的富豪榜上多文盲加流氓。这个现象应该是时代的大环境决定。改革开发之初,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大部分都是有一份固定的工作,没有勇气去冒险。而真正敢于冒险的,都是那些一无所有的农民,充分利用了体制赋予的空间,一飞冲天。
作者: 西楼客    时间: 2012-3-5 22:31
知识越多越反动,其实,在中国现在的过渡阶段,各方面都处于不确定状态,敢于超越规矩的人才能获得超额利润,这些人往往没太多的教育,相反,接受过多教育的人,囿于观念和规则,处处束手束脚,当个经理、白领的没问题,当老板就很难成功。
作者: 机器猫    时间: 2012-3-14 06:35
mark 发表于 2012-3-1 21:09 + C0 N: t- O& D7 j; o, \5 q
1)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能力就强吗?那么为何中国的富豪榜上多是文盲加流氓?3 x4 G% ~5 E8 J1 B/ R/ ]

% R' w4 z2 m2 p: M! e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都是一样 ...

# G$ k) _% u% J  F! I" ~, V
0 e5 [6 ?+ ~; x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毕竟人和人还是有不同的。每个人的性格,经历甚至可能有基因的关系等等造就了不同的人。& x+ m+ f5 L* C/ P( l
对于某些人比如说Gates和Jobs来说,传统的教育方式并不适用于他们。所以他们即使退学也一样能成功(或者说退学了更成功)。
5 r" A, a) H+ f但是对广大普通人来说,接受教育还是能给自己提供更大的平台,对于以后的发展也还是很重要的。' X8 e( @% O4 w! F* Z
这样说可能有些人觉得不爽,但事实是大家都叫着要“培养乔布斯式的人才”,但是那真的是能人为“培养”出来的么?7 f. R* y* V( j: N
; b* p( M% }$ s& y5 ]
也许有点跑题:近来更朋友和家人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少人都觉得应该放羊式的教育,让孩子自由发展。说这样的孩子更有创造性。但是我却不怎么赞同这种观点。我觉得这样的孩子创造性可能比别的孩子多,但真的就能成功么?天才并不是成功的充分或者必要条件。历史上现实中天才穷困潦倒的数不胜数。那么是选择让孩子冒着90%(随便说的数字)穷困的可能当个天才,还是选择让孩子90%的可能性平平安安地过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生活?我是愿意选后者的。
作者: 雪个    时间: 2012-3-14 10:42
这些问题都是有前提的吧,在某个稳定平安的社会环境下才有统计意义。特殊历史时期肯定不一样。1 T, b7 s" N6 a7 }- Y

8 }$ C8 I8 f' _1、不过总体说来,教育确实会提高人的能力。这里说的是平均数。富豪榜,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了。5 D9 v( P8 Q( n% |+ o2 D
2、中国大多数企业都不是那种原创性的企业,不太需要高学历有知识的人才。懂一点点的人最好,成本还低。  ^; c  h1 m' y+ P1 w
3、没觉得有那么多时间学马列啊。。。话说如果真学通了也很不错。能创出一门学科的人终归是大师,值得学习的。我选修过一门课:《反杜林论》,对恩格斯佩服已极。- A% Z  f, [" M. q4 m
4、什么都是能力,包括家庭背景。所谓能力无非不过就是解决问题的本事,有背景有关系能解决得比别人好,当然是一种能力。我想,不同的企业(或者组织、机构、公司,whatever),在不同时期,需要的能力都不同。
: F2 ]. r( b) l# _5、是说文革的时候还是说现在?
/ O- C  p( O' Y6、不懂是什么意思。
0 {6 n" j5 Y5 L# @$ ]& \9 D7、这个,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没法说。
$ g: w/ A9 m8 ~# Z8、不了解,不好说。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2-3-14 11:21
机器猫 发表于 2012-3-13 16:35 ( j* @. J6 [! q! p' i) t
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毕竟人和人还是有不同的。每个人的性格,经历甚至可能有基因的关系等等造就了不同的人 ...
; V4 y) L& i5 y9 {1 ~/ `9 U
放羊教育vs系统教育的问题,只要问一问你的家人和朋友,你是不是觉得孩子能在放羊中超越历史上前人的智慧,靠自己就能悟出今后人生所需要的所有知识和技能?如果是,那就放羊;如果不是,那还是要系统学习。# ?0 Y, x; r6 b& t3 q

6 T& ^! q7 ?, k5 l, H, n正在看一本书:Coming Apart,The State of White American 1960-2010,里面提到很多教育的问题,包括Gates和Jobs。简单来说,这些是特例。或者反过来问:如果公司招人,他们是到名牌大学毕业生里去招,还是到退学生里去招?
作者: 机器猫    时间: 2012-3-14 13:22
晨枫 发表于 2012-3-14 11:21 # @5 ~5 ^9 l5 _( ^# Y$ u4 C; a
放羊教育vs系统教育的问题,只要问一问你的家人和朋友,你是不是觉得孩子能在放羊中超越历史上前人的智慧 ...
8 H  E3 ]. e: n
嗯,老兄的这种说法理论性系统性更强一些。
作者: 燕庐敕    时间: 2012-3-14 15:01
晨枫 发表于 2012-3-14 11:21
: s8 c  S7 y8 D, E放羊教育vs系统教育的问题,只要问一问你的家人和朋友,你是不是觉得孩子能在放羊中超越历史上前人的智慧 ...

0 g' }, W; ~8 ~6 R4 y. U1 q哈哈,公司是招干活的,还是来当CEO的?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2-3-14 22:50
燕庐敕 发表于 2012-3-14 01:01 ) Z9 a& ?% y+ {- A, V
哈哈,公司是招干活的,还是来当CEO的?
$ M' a+ l8 @3 {
招干活的。你觉得是会招退学者,还是优等毕业生?
作者: 燕庐敕    时间: 2012-3-14 22:56
晨枫 发表于 2012-3-14 22:50
8 w( W0 G. I+ L: i' @$ o招干活的。你觉得是会招退学者,还是优等毕业生?
! g# P8 m2 ]+ z- w! U
肯定是前者。除非是招20年后的CEO,哈哈。
作者: 橡树村    时间: 2012-3-15 00:40
晨枫 发表于 2012-3-14 22:50
  U2 V4 ^# S# `! s' z0 K9 k# o招干活的。你觉得是会招退学者,还是优等毕业生?

6 w, E% s0 {! b5 U$ V这要看是什么工作了。不同的教育程度有不同的位置。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2-3-15 00:47
橡树村 发表于 2012-3-14 10:40
$ `5 ?( G* M& \7 M这要看是什么工作了。不同的教育程度有不同的位置。

1 V- i8 o- I" T/ V0 {5 |1 b: f当然是指具有一定难度的技术工作,否则根本没有必要考虑大学生了。
作者: 橡树村    时间: 2012-3-15 00:57
晨枫 发表于 2012-3-15 00:47 - I$ v/ ^" a1 T/ D+ j  z
当然是指具有一定难度的技术工作,否则根本没有必要考虑大学生了。

4 `4 c" K# Q+ G: ~+ y' G6 M5 Y学历高的对自己的预期就高,就容易流动,不安心。很多位置,反而不如学历差一点的,培训出来了踏实。所以找工作的时候,经常出现over qualified。当然这个事情和这个话题关系就不大了。
0 P, z0 N; L9 z" q
' X, s/ ?% E$ {! w: b对于个人来讲,大多数情况下仍然是更多的教育会导致更好的回报,还是值得的。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2-3-15 01:52
橡树村 发表于 2012-3-14 10:57
/ F0 n$ j0 V2 x  B  G2 M" C学历高的对自己的预期就高,就容易流动,不安心。很多位置,反而不如学历差一点的,培训出来了踏实。所以 ...
+ L( e. k. l3 d6 Q
这就是庙大还是和尚大的问题了,理想情况下,两者应该匹配,至少在成长路径上匹配。
作者: 霜迹板桥    时间: 2012-3-15 03:12
我觉得教育本身证明第一点,而文凭颁发证明的第二点......
作者: 虽然很丑    时间: 2012-4-7 04:53
本帖最后由 虽然很丑 于 2012-4-7 04:58 编辑
$ K6 J- N& M/ y. Y
空气精灵 发表于 2011-5-30 22:01
3 D  L9 T" ^: ^5 r. s/ Y' x1)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能力就强吗?那么为何中国的富豪榜上多是文盲加流氓?% w0 @& R6 ]9 Q
正如同高分不等于高能一样,受 ...
! ~  s8 n+ N0 g% O9 X

# ]! c: U  ?* ~2 H9 v$ i4 U5 D我在大学当过老师。 你说的问题我即基本上都认同。 4 [' c2 S0 i2 ~( c5 H: k9 D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不是学生怎么样,而是教育体制、师资和一些社会风气的问题。
/ F* j* m. y, ]6 y0 \就动手能力来说,大学里面很多老师都是从高校到高校,连老师都不具备动手能力,你怎么可能相信他们的学生会很多东西呢?
/ Z) ?5 `5 V& I9 I6 T) @/ s8 |高校的教育体制僵化,在一些无用课程上花的时间太多,尤其是英语!现在更过分,我侄儿在大学不光过了英语四级,连法语四级都过了!就因为他们学校和某个法国高校有合作,每年有交换生。. b2 l7 m) e6 l& g: H( w8 F
以前大学是严进宽出,那是因为那时候大学生的素质的确高,再加上大家对教育体制僵化的不满。现在搞宽进宽出那就很害人了。
) d2 y/ `7 y  {/ ^对比美国的本科教育。
3 \9 R+ }8 U' K$ T6 p我在一个二流大学,这里的本科生每学期要修5,6门课。每一门课每周都有3个小时以上的作业量,碰上变态的老师会超过10小时!每学期至少2次考试,有些课程甚至每周都有考试。大作业几乎不少于2次。老师对教学的态度是非常认真负责的。这里考试作弊现象非常少。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沉溺于电子游戏的学生很早就被开除了。
& f% }' y7 \* u1 B2 m6 z. q这里研究生的课程也是很严肃,要求要比国内本科还要高,一样有很多考试,作业的量比本科生稍微少一些。碰上变态老师也很惨,我碰上一个变态老师一门课一周的作业量是15个小时左右,那时候通宵作作业是很正常的事情。国内研究生课程见不到老师是很正常的事情,期末随便交一个报告,打个分就完了。
作者: baogesj    时间: 2012-4-14 03:16
工作第3年中,老板看你一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傲劲,涨工资时还是不敢忽视,还是得涨。
作者: 新梅老妖    时间: 2012-5-29 11:47
感觉上还是改一下标题 “上学对提高收入有作用吗”$ k5 {2 N6 K1 Q$ N
教育这个词范围更广,不读书的人在工作中摸索出经验也算是一种自我教育吧
作者: 毛斯拉    时间: 2012-5-29 15:44
1)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能力就强吗?那么为何中国的富豪榜上多是文盲加流氓?
+ m1 A3 }3 m$ D& p( g0 I2)为何中国的大学生就业比技校生(不是指那个技校)还难?6 w4 f5 C/ d3 M
- g0 O9 S: H+ n
中国大学除了占比例很小的少数重点大学,大部分大学因为扩招吸收了大部分青年,又圈地又盖楼,教育工作者们收入上去了,教育水平一泻千里了,教学和社会实际脱节太大,个个都不屑培养应用型人才,要当科研型大学,结果学了一堆书本理论都不知道为何要学,除了纸上谈兵屁用没有,这其中脱颖而出的人才,他的知识和技能大多都是工作后积累的,这种大学教育除了提供文凭,能为专业知识打个底就不错了。
: u( G0 H# k% o9 r9 L这种四年大学,能力和就业率当然是同比下降。
作者: 汉水云潇    时间: 2013-4-13 10:51
突然想到那天看到的一句话8 x$ \* Y; |; w" d2 k
2 C$ d0 G' x# U5 l- R
道理和知识是没用的) t- ~; k' \$ W) A" v
4 j, `% |5 ?, X+ o
只是有用的一个条件/ `) j! h& T/ d! f& Y
2 D% B2 O. g, ~* W3 c9 A
用才有用
作者: 白杨    时间: 2013-7-10 12:45
1)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能力就强吗?那么为何中国的富豪榜上多是文盲加流氓% R4 H" U. i- ], p$ o1 W' s

3 M: H5 O% ?% ^# R不一定。由于高等教育选拨机制较为呆板,所以并不能全面反映一个人的综合能力。举个栗子,一个人可能在与自然世界交流能力被评定为三本,但他可能在与人打交道方面是院士水平,他就有可能上榜。' c0 M; I+ M1 Q+ h! ^5 R5 S6 t" W
0 S( V1 l( j( @  S* f1 R
2)为何中国的大学生就业比技校生(不是指那个技校)还难  ?! |$ _, U; Q8 B7 y: b7 R" Q
就业结构问题,产业升级所需要解决的问题。0 G- P" e% R: s$ Y; n
9 ]  j7 i1 j* A+ s6 R8 K
3)大学教育中1/4的时间还是在学马列,这能不能提高人力资本?  t1 T) i9 _, r& o% \- ~
辩证的看问题,唯物的看问题还是有用的,但是教育形式太扯淡,浪费时间,这真的是看个人造化了。
4 R, g! i: ?' d  n# ?4 E( X- ^2 z6 _. d) [# v/ e
4)在中国的能力定义是什么?包括关系,党员身份,家庭背景,还是基因遗传?
6 J) J' l6 {0 q  v( H3 c我觉得两方面,和自然的打交道能力,和人打交道的能力。
, c- S0 i$ p9 a% o3 s; j关系和家庭背景影响极大,50%以上。
  A* B& P0 I0 b
: _. M/ I3 N6 o  r
% b4 C* `1 ]9 n9 @- b2 Z& k+ _: \5)文革期间受教育的人为何收入比其他时期的同等教育回报低?2 e: ?4 C# ]3 s: f, ]
不知道。& ]( g0 F9 d- f6 k$ `* R! L8 I
  h3 ~  X' P* y: W' v
6)大跃进时期,夫妇在孩子的高夭折率下,采用了选择生存的方法(比如说以身高为信号),这对后来的他们的教育有何影响?
# b* y2 \1 ]7 Z6 i
5 _/ {0 j8 R% R' ~2 {- b不知道。
4 |8 e" }/ J3 a. d% p$ v+ D7 z
4 v& I5 Q) Z/ p* T5 b6 X5 }) X( R5 {' L7 L" G' w# c6 P
7)大跃进以后出现了中国最大的婴儿潮(1961-1980,占现在人口的23%),这对教育有何影响?+ k. v; [; _  K' s# v- B1 \
相当于100M内存跑WIN7,应该是粗而不精,大而不全。
! q4 e3 x1 \, D0 @1 `0 I1 v/ u/ F' V2 T5 w% M- N
8)计划生育对教育的影响。
( |9 _* v( q/ m很明显,由于只有一个小孩,家长手中资源无限集中,教育水平两端化。
作者: 虎痴    时间: 2013-7-10 15:23
晨枫 发表于 2011-5-31 04:24 ' d/ t/ C3 Q  i' [5 s; c+ f
回复 万里风中虎 的帖子  N/ s+ E/ L( r% d8 Q0 Y. B

$ G9 q6 {* S! ~& Y7 |& a# z本想在这里回帖,太长,另外开了一帖,请虎兄指教。

3 F1 a) d+ ~3 {1 X打开出错啊
作者: xn551    时间: 2013-9-18 19:17
1. 不一定,混社会的经验非常重要,学校里也不教,是稀缺资源,只能靠自己玩命去试,文盲加流氓都是老江湖。
9 m$ |1 I. x: T2. 技校有明确的目标,大学没有。! w/ n3 i. W6 t3 l( r
3. 如果有人马列能考高分,我会很敬佩他,这种人的思路应该是很清晰的。
, y3 @! T4 w  `+ A, x  @$ _4. 我想就是拥有各种社会关系和掌控各种资源的能力。9 n5 }) x" J: `" o: G1 y
5. 为了从思想上改造知识分子?
1 K$ `" _3 a; R9 y* m6. 真的是这样吗?我妈姊妹几个,死了一个妹妹,好像并不是故意淘汰的。
% J5 `6 e3 y$ A0 e) t% k" {3 X' E, Y7. 师资力量不够,题海和高考也许是最有效的办法# n* l: N* ]. f! J* P
8. 我是独生子女,不过我还真没法回答这个问题。
作者: 天马行空    时间: 2014-2-2 02:33
空气精灵 发表于 2011-5-30 22:01
( [  x, x; C% ^" {) i1)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能力就强吗?那么为何中国的富豪榜上多是文盲加流氓?: ^. D9 ?. C7 V; L  m  x
正如同高分不等于高能一样,受 ...
  q; n7 l2 c% s+ p
我觉得文革间受教育人收入比其他时期的同等教育回报低,是因为文革的原因。但就文革时期来看,受教育的人和没受教育的人,学了习的人和没学习的人在后来地位和收入上的差距还是明显的。
作者: 天马行空    时间: 2014-2-2 03:16
我感觉教育有两方面作用。2 u4 H* a+ n7 v7 r
& B3 d% V2 T* z( O2 \8 U' \4 ^
+ k- ~: b5 V- a) t
1,显式的见证。文凭是其中代表。就算比尔盖茨是肄业生,也是藤校的校友,说出来就像持有政界商界权贵俱乐部的会员卡,比佬长脸,学校也长脸。1 l; B$ a* U: C/ P  a7 n

  A6 p2 P" H/ K1 \% [8 `文凭对成功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在上海某银行新入职的年轻人要拿户口,是打分竞争制,清北复上的文凭可以使学历一栏分数加满,就容易排到前面。
3 Y% ]; t* N; O. T% v/ u$ V( c/ D0 ?5 n, U; z

$ i, T5 j1 @: ?" F2,隐式的能力,创新力,知识之类的,都可归结于信息的获得。很多时候信息的不对称就是拉开差距的重要原因。( O, Y2 a7 L' o! x
- v+ [+ s; r" c1 S+ P( S
其实只要智力没太大差别,成功为何又一定是某一人的,谁获得了那一点的重要信息谁不都有可能成为独尊的王者吗。至于努力、习惯等,可不可以这样说:为何有周处这样改过自新的人呢,有时还不也是教育的缘故,感人至深处,使人勉励,形成坚韧的品格,良好的习惯---打下成功的基础。- ?3 A4 a+ S0 v% ]7 A7 b/ y
& @. [8 f3 B+ g/ Y6 @$ n
而有些人就是教育没教透(不管是十几年专门的教育还是日常中自己的汲取与觉悟),所以终其一生,不过碌碌泛泛。
4 g0 _# m) \& P1 i! j& ^. V  q: g" b; C2 R. |6 G9 {  u
其实我现在再看虎大的帖子就是在上课啊,了解这些知识也是受“教育”啊。而我愚笨之人何德何能,不过是两年多前偶然的机缘巧合进来了爱坛,才有机会看到各位神牛的帖子罢了。信息不对称带来不同。
3 r* b  V4 i' g$ j8 b1 Q8 ]9 g0 V; A% w: ~) |

作者: 马鹿    时间: 2014-2-2 05:53
4 能力包括很多,在我看来出身好这个带来的能力是原始的,个人努力再加上性格特点带来的能力算后天的,这些都要算能力
作者: 一叶飞刀    时间: 2015-3-13 12:24
1)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能力就强吗?那么为何中国的富豪榜上多是文盲加流氓?3 m" \) ?5 I/ _# g8 W
富豪榜上的富豪大多年龄在50以上,即80年代就业的那一批人,80年代大学生万中无一(剔除国外不回来的),之所以多是文盲加流氓是因为那个时候文盲多,即使小概率,文盲占比也大,至于流氓,你见过谦谦君子能坑蒙拐骗的吗?80年代发家的人,有几个没有违反当时的投机倒把罪?、不是流氓能投机倒把(不能用现在的观念)
+ q* F% l, J: f3 g' n! r, t# D6 ?. @; |9 A; o/ r
2)为何中国的大学生就业比技校生(不是指那个技校)还难?
/ u6 L$ j' L: ?' {4 k. M别墅现在更难卖,不过要是总价跟100平米的一样,保准日光。大学生要求高,企业认为大学生要求高,所以本应招技校的岗位就不会招大学生。大学生泛滥。% b  i; M: h3 Y, k2 D; \

9 y4 v9 f5 X9 i! V; v3)大学教育中1/4的时间还是在学马列,这能不能提高人力资本?
/ c; h# e4 k9 e: r% ^; z( b& F
$ z* o% d/ X. @% K, g2 e% J- ?数据不准,其次内容是马毛邓,没有列什么事。两课不是神,也不是一无是处9 V. ~! a: u* w# ]' v. Y+ a* i

' Y1 W7 g: {' {0 X$ `/ E' y7 G# O4)在中国的能力定义是什么?包括关系,党员身份,家庭背景,还是基因遗传?
/ S7 `6 f6 z4 o
* z6 I6 [* q4 c( [# y: T- L7 O2 M3 e没有同一定义
) t* X" q5 F, O7 X/ Z1 ^# u1 F$ G2 W
% e7 w0 S8 V. E5 _9 c, J+ g5)文革期间受教育的人为何收入比其他时期的同等教育回报低?. 2 M8 X" o8 b9 b2 M. p

5 x: B" u$ J/ {$ D文革提倡交白卷,知识分子是臭老九,但这不是社会常态
+ y% a9 N+ y9 |  z( e- H4 v2 q1 D  [$ E0 C  M# f8 e
: R* J, e, R2 d. H
' V3 ?; o2 N# C) p* ~! T+ T1 O+ }6 ~6)大跃进时期,夫妇在孩子的高夭折率下,采用了选择生存的方法(比如说以身高为信号),这对后来的他们的教育有何影响?,
* I1 h! G$ A  D& q  p# d3 e没有影响: q7 C7 y# y$ v3 C0 _/ x. f
/ Q6 I3 L8 e/ m7 O9 ~& z
7)大跃进以后出现了中国最大的婴儿潮(1961-1980,占现在人口的23%),这对教育有何影响?! |! E6 [; s6 n/ n5 m
每个孩子得到的资源下降,教育投入自然不高,但有利于少数脱颖而出
2 [( X8 V, @  j# N- l! E( N* _
$ I0 `  g+ m+ I) v/ y4 P; b) x8)计划生育对教育的影响。
, R; A* z! Y, Y( A3 f. d& u4 V平均意义上提高了人均教育投入,补习班、培训班、特长班……% B. W8 c1 x1 N, w, @

作者: flyrathabu    时间: 2015-3-13 17:08
本帖最后由 flyrathabu 于 2015-3-13 17:23 编辑 ( S& s2 E* T# u. c6 g

( M5 C5 J' s. E* {2 c我觉得应该分割开来说,教育这个范畴需要一个限定词-----是否对实际工作有帮助。如果有帮助的话,那么教育可以提高收入,如果没有帮助,甚至可能有反作用
" \/ R: z; p+ _; h( A; Q" j
! N0 e9 Y4 |( Y( ^- f0 z3 [9 h1)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能力就强吗?那么为何中国的富豪榜上多是文盲加流氓?* A: v* X% v( |3 j, y7 `# D
这里必须说,不是受过高等教育,而是确实具备了高等教育后知识的群体,在相关领域上手能力要更强一些,但是不能说能力就强,能力问题涉及到个人的知识接受速度和理解能力,与教育水平高低其实没有绝对的关联。
+ b" l" r8 m7 D* y0 p9 y中国富豪榜上多是文盲加流氓涉及到相当多的历史和中国政治的问题,用西方的论调去谈论富豪榜不是很恰当。- b4 h+ P- q) l5 K/ W) k

! G, m/ o/ u" d) z2 v  ?6 C2)为何中国的大学生就业比技校生(不是指那个技校)还难?# _7 q7 A0 G$ N1 h6 F: A2 \7 P
说到底是应用技术能力,中国大学通常意义上都是理论大学,基本没有啥技术学院(即使号称的技术应用大学,实际上基本也还是个理论大学),而企业实际上更需要的是上来就能动手的员工,加上中国大学生供大于求,质量参差不齐,会这样也是肯定的。" c+ I# F8 f# y7 k" j1 }

' U- U( p* [4 t* b$ ]: q" o3)大学教育中1/4的时间还是在学马列,这能不能提高人力资本?$ g% o( t$ K- p, @
学马列我觉得这涉及到国家层面上的问题,和人力资本没有直接关系(假如入党不算的话)。另外4年大学实际上时间非常充裕,在中国这种只学理论,不讲实际应用,甚至基本上大学生没有实践机会的情况下,用四分之一的时间学马列之类的东西,没有影响到其他学业。% f# J" ^0 W9 _4 a$ N' v

  c8 s* ~# ~% K& R/ n4)在中国的能力定义是什么?包括关系,党员身份,家庭背景,还是基因遗传?  P# }7 K8 R- u0 I; \
中国的能力定义挺宽泛的,如果我来定义,会定义为利用自身条件转换成利益的效率。里面关系,家庭背景等实际都包含在其中,这点在国外一样合适。
4 L$ L1 E( m0 c% Q/ c' e. Q
6 n  Z' U9 Q, }* ^! S5)文革期间受教育的人为何收入比其他时期的同等教育回报低?
% o% x+ B3 `: i) D9 b5 @" i文革从字面上就知道是文化革命,在文革期间受教育阶层实际上是处于一种弱势,不过我倒不觉得比其他时期回报低。至少对比不受教育阶层,文革期间只要没有被迫害到,受教育阶层相比不受教育阶层,在文革期间相比其他时期应该没有质的区别。
8 T7 L$ ]/ F6 `8 W  |* r; [
5 G- J4 m) i5 j: e6)大跃进时期,夫妇在孩子的高夭折率下,采用了选择生存的方法(比如说以身高为信号),这对后来的他们的教育有何影响?. h/ ~  F% c" J- I' J( R+ I) A* ~
个人看法没有
# \0 z* B' j; C6 ^' f* e2 Y0 C' f6 R4 E4 D& @
7)大跃进以后出现了中国最大的婴儿潮(1961-1980,占现在人口的23%),这对教育有何影响?
* s. s  }/ G! ~# R" j( R5 S" ^提高了教育成本,拉低了个人教育水平% j" U9 g% g6 D0 S) g4 V* h
9 a+ J/ X& z3 P0 z% M! q
8)计划生育对教育的影响。
& o& F% i9 X) F9 H! K个人教育资本会更集中
作者: axiutime    时间: 2016-8-2 19:18
bubiranguanxi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www.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