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 d! H) `; l' h$ o' v; K/ X; Z- d& ~ + E1 T5 k/ o' @0 i! ? 0 i+ s1 F3 n% o% R% s. k; g7 l& R* A9 f8 Z
AIM-9X也从早先响尾蛇的鸭翼控制改为全动尾翼,前翼现在是固定的了。但除了燃气舵外,还有鸭翼后的侧推微火箭: j. \; p6 g. z2 A* H y( j* x
" L2 \+ J. l& S" Z 7 m7 P1 N# V- h. C! O
格栅翼是尾翼控制的一个分支+ l: h c. w/ O5 ]( [* e8 A. A; c9 E
& ]9 `2 }- b; T& G格栅翼是尾翼的一个分支。与气流顺向的单片的平面翼不同,格栅翼是“迎着”气流直立的。格栅翼对高超音速飞行特别有效,因为在翼面积相当的情况下,舵机的力矩要求大大降低。翼面弦长较短也推迟气流分离,使得大迎角时不易进入失速,比常规的翼面更适合大迎角气动控制。: B3 C- r8 i l3 N
7 S4 r/ x8 j$ Q3 {. Z; ]* O 2 |) S( L5 B. o$ w( U1 \+ {4 z- M6 \' H$ y+ D. c5 {# A" H
但格栅翼的阻力特性比较复杂。在亚音速时,格栅翼和平面翼相仿,没有显著差别。但在跨音速时,格栅叶片前缘产生与前进方向垂直的正激波。激波是跨越因素的压缩作用造成的“致密”空气层,所以正激波的阻力最大,而且把格栅翼都“盖”住了,极大地降低了格栅翼的气动控制作用。在略超过音速的时候,正激波被推离格栅翼前缘,整个格栅翼都被“裹”住了,气流绕着走,气动控制效率更低。* @; h6 B: a$ U. R/ @
/ Q5 W5 B- l7 ^
但进入M1.3以上后,正激波变成斜激波,斜激波会“击中”叶片壁面而反射回来,还是形成“虚拟气壁”,造成显著的阻力。但速度进一步增加后,斜激波从格栅空隙中直接离开,阻力显著降低,气动控制效率迅速提高,并显著超过平面翼。6 ]6 i. o& \8 i5 R! \
0 c, G. C, s/ i2 \7 M8 N- c" h格栅翼的另一个优点是容易折叠,减少弹舱内的占地,很有利于强调机内挂载武器的隐身战斗机使用。易于折叠也是亚音速投放的制导炸弹也用折叠椅的原因,如前所述,在亚音速下,格栅翼和平面翼的阻力和气动控制效果差不多。& U* T% F1 h' c" [ i3 H( Z* B
" o( j1 A- v3 z; H# f0 o" n - M) k- Z- j# P7 ^尾翼控制的另一个分支是无弹翼构型,如“爱国者”防空导弹% i# P ?8 B7 D8 P8 B, Z!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