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 f5 H. f' ]6 T* S沃尔夫决定从魁北克以西的圣劳伦斯河上游登陆,绕过蒙特康姆的防线从背后进攻。即使进攻受阻,切断魁北克和蒙特利尔的联系,也将迫使蒙特康姆出来决战。蒙特康姆对此并非毫无防备,派布干维尔上校带1500名步兵、200名骑兵和3000名民兵前往距魁北克约15公里的圣劳伦斯河上游,防备英军抄后路 。沃尔夫最初打算绕道很远的上游登陆,避开布干维尔,然后从陆地推进,但这样将失去突然性,给法军准备时间。9月12日,沃尔夫最后决定在魁北克城西南不到3公里的一个小湾夜间登陆,4500人将爬上53米高的悬崖上的亚伯拉罕平原,在法军没有清醒过来的时候,就突然进攻魁北克。4 Q3 u2 n# Q( f) e! s; P2 k
6 W* o9 Q2 e t l6 M5 b; K; Z# ~这个计划很大胆,也凸显了英军利用水上机动性的原则,不过4500人爬上悬崖不容易,更何况悬崖上有法军几十人驻守。即使登上崖顶,一旦进攻失手,4500人只有背水一战,或者从崖顶爬下来,从河上撤退。但沃尔夫的运气不错,这一天应该有一支法国船队来运送补给,英军登陆先遣队里有一个军官能说流利法语,骗过了哨兵的询问。登陆先遣队在夜色中混上崖顶后,很快控制了小道,沃尔夫先于大部队登上崖顶,大部队的4500人也按计划登上了崖顶。蒙特康姆根本没有料到英军会胆大妄为到在眼皮底下的悬崖登陆,登陆点和魁北克城之间的亚伯拉罕平原无人防守。本来应该有一个军官带几个人巡逻,但军官的马被偷了,其他几匹懒马使唤不动,就没有去巡逻。崖顶守军中的漏网之鱼跑回来报告的时候,蒙特康姆的军官以为那家伙在说胡话,把他轰走,自己又睡觉去了。与此同时,沃尔夫命令舰队在反方向的博波特佯动,一面炮轰岸上防御工事,一面忙着让人马上船下船,其实这些都是打不动仗的伤兵,但蒙特康姆的注意力被吸引到那里去了。 0 D1 Y. D) R0 U* f0 O, F6 V/ J L 3 Y# K- N9 m' E, E, L& u$ R r9月13日天色大亮的时候,蒙特康姆终于意识到,英军已经登上了亚伯拉罕平原,进攻在即。这其实不是什么大平原,是以法裔移民亚伯拉罕马丁的农场命名的,田野里除了玉米地就是草丛。在蒙特康姆眼里,不利之处是沃尔夫已经登上亚伯拉罕平原,还带上来两门炮,有利之处是布干维尔的人马在沃尔夫的背后,在博波特还有援兵可调,可以腹背夹攻,实在不济,还可以退守魁北克的城内。但蒙特康姆决定既不等布干维尔,也不等博波特的援兵,抢先攻击,试图在沃尔夫立足未稳、还没有来得及增兵和运上来更多火炮时,一举把沃尔夫打垮。" ]" o$ K2 x. K
) e! c' f" l! d: f! b/ f! T! Q ) {9 O( k1 W$ h+ j$ g英军利用水上机动,绕到法军侧后登陆) @# x. D) v* s, y3 w& ^ 3 i3 v9 W7 u4 ~9 F4 k9 ]
蒙特康姆不能再消极避战,只得出击,率军冲锋 8 O3 p v/ Z' l6 f# m& h' B- t8 v" q+ {- @4 x2 J
双方兵力大致相等,都在4500人左右(一说3000多人),英军基本上都是训练有素的正规军,擅长打阵地战;法军方面除了正规军外,有一些是民兵和土著,枪法好,善奔袭,但不善于阵地进攻。法军一边冲锋一边射击,散漫的射击造成了一些英军的伤亡,但沃尔夫命令士兵沉住气,分两列单腿跪倒据枪,但不准射击,要把法军放近了打。直到法军接近到40-50米(一说20米)的时候,沃尔夫才下令开火。英军突然、猛烈而准确的火力给法军以毁灭性的打击,短短18分钟(一说15分钟)里,气势汹汹的进攻变成了大溃退。英军乘势追击,但在魁北克城墙下遭到法军火枪火炮的猛烈射击,只得停止追击,退回阵地挖壕据守。布干维尔的援兵赶到时,面对已经掉转枪口、严阵以待的英军,知难而退了。城里的留守兵力也惊魂未定,在未来几天里恐惧地看着英军把战壕挖到城下,架起了越来越多的重炮,摆开准备轰城的架势。惊慌失措的法国总督带人从另一条路逃跑。尽管援兵已经一箭之遥,留守的守军还是在5天后投降,新法兰西的首都就此陷落。. b$ N* f9 m. u1 _
& {6 T: A, B1 X3 |7 S
1760年春天,法军反攻魁北克,诈败后退时,英军贸然追击,掉入法军的口袋阵,这一次轮到英军溃败了。英军退守魁北克城内,法军对坚固的城墙无可奈何,只得围困待援。但5月份到达的是英国舰队,增援的法国舰队在法国海岸被打垮,援兵喂鱼了。魁北克解围后,得到增援的英军反戈一击,9月8日,蒙特利尔陷落,新法兰西幕布的下落完成了。事实上,新法兰西的命运在亚伯拉罕平原上已经决定,失去魁北克是在新法兰西的心脏上插了一刀,后面只是还能抽搐多久的问题。6 Z5 v& _0 s& v" g/ `; F
沃尔夫下令射击后不久,就身中三枪,其中致命的一枪击中胸部。美国历史学家弗朗西斯·帕克曼记述到,手下人问沃尔夫是不是要赶紧把军医招来,沃尔夫摇了摇头。身边的人把沃尔夫正在滑落的身体撑起来时,看到溃退的法军,高喊:“他们逃啦。”“谁逃了,”沃尔夫吃力地睁开眼睛,问道。“敌人逃啦。”沃尔夫命人截住法军的退路,然后喃喃说道:“现在,赞美上帝,我死而无憾。”然后,头一歪,平静地停止了呼吸。詹姆士·沃尔夫少将死时只有32岁。 # h% }! s- Y, ~ {* q" m$ _4 U" ^1 u
蒙特康姆是冲锋法军中少有的几个骑马的人,在进攻中身先士卒,但在无法控制的溃退中,他的腹部也中了一枪。帕克曼记述说,回到魁北克城里后,军医告诉蒙特康姆说他快不行了,蒙特康姆回答说:“那太好了。我很高兴我不需要看到魁北克的投降了。”蒙特康姆在第二天凌晨也死了,但始终不知道他的对手沃尔夫已经死了。路易-约瑟夫·德·蒙特康姆伯爵死时47岁。 n$ P, a1 q+ ~' j! f$ z
沃尔夫和蒙特康姆指挥下的两军堪称那个时代文明作战的典范。博波特和亚伯拉罕平原上双方的伤兵都在魁北克总医院收治,这是一个当时已经有80多年历史的天主教医院,至今还在老地方治病救人;沃尔夫则严令攻城略地的英军不得搞奸淫妇女的名堂,在把俘虏的妇孺放回去之前,有几次沃尔夫还邀请几位妇女共进晚餐。不过印第安人没有这个待遇。印第安人有剥头皮的传统,作为战利品,也作为震慑敌人的手段。英国人特别痛恨这一传统,沃尔夫下令,抓俘的印第安人也剥头皮,法国人要是身穿印第安人服饰作战的话也同样处理。沃尔夫和蒙特康姆两人各为其主,战死疆场,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死后极尽哀荣。“沃尔夫将军之死”和“蒙特康姆之死”成为军事题材油画的名作,美国和加拿大有很多地方、街道、学校以两人的名字命名,魁北克艺术博物馆门前的纪念柱纪念沃尔夫战死的地方,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里有沃尔夫的纪念雕像,蒙特康姆则最终和一些亚伯拉罕平原上阵亡的两军官兵的遗骸一起埋葬在魁北克总医院的墓地。1 x+ k& w+ O5 D/ D: L# {3 \/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