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大英帝国的崛起之三:英荷争霸 [打印本页]

作者: 史鉴    时间: 2012-2-26 12:12
标题: 大英帝国的崛起之三:英荷争霸
本帖最后由 史鉴 于 2012-2-26 12:15 编辑 # p6 U$ T3 D, g
' I' H5 Q# P% V/ z9 T1 ^) U

) H% K1 A& a8 z, |- S            没有人能够对其舰炮射程以外的海洋发号施令。+ v0 ~) L. R4 u4 {( ]

+ `7 e1 j& Y! w/ f( c2 }& A, X            ----- 1639年荷兰海军司令特龙普给英国同僚的忠告
" _# S8 X1 k) j. M/ U9 ?: I% B# r3 R/ `4 `3 t. |

1 n! V& E% Z! M' k& P2 E; w唐斯(The Downs)是多佛海峡北面的一片海域,夹在肯特郡海岸和古德温沙洲之间,南北长约二十公里,东西最宽处八公里,南窄北阔呈不规则的楔形。几百年来这里一直是英国海军的传统锚地,也是穿越英吉利海峡的商船躲避风浪的首选之地,史载最多有八百艘帆船同时在此停驻。
: B8 g3 ?% G, A1 _  @, B# r8 w2 r' h
1639年9月,一支西班牙舰队护送24,000陆军官兵北上增援弗兰德斯,途中遭遇荷兰海军司令特龙普(Maarten Tromp)率领的一支舰队拦截。虽然西班牙舰队拥有大小战舰45艘,而特龙普麾下仅有17艘战舰,荷兰舰队在海战中稳居上风,以精准猛烈的炮火逼迫西班牙舰队且战且退。激战过后荷兰舰队弹药耗尽回国补给,西班牙舰队趁机驶入唐斯锚地修整。' h8 {8 i. E& O! H8 b- a4 t/ A

; v7 n/ y% a' f英王查理一世闻讯,立刻派遣海军司令彭宁顿(John Pennington)率领十余艘战舰前来唐斯锚地维护英国领海主权。彭宁顿要求西班牙舰队司令欧昆多(Antonio de Oquendo)降下帅旗以示敬意,骄傲的西班牙人断然拒绝。两人正争吵不休之时,二十多艘荷兰战舰的帆影浮现在东南海面。西班牙人望见桅杆上高挂的红白蓝三色旗,顿时魂飞魄散,纷纷砍断缆绳向西北逃窜,躲到英国舰队的背后。彭宁顿命令麾下战舰一字排开,挡在西班牙和荷兰两支舰队中间。一位英国军官登上特龙普的旗舰宣示主权,警告说任何一方率先开火,都将遭到英国舰队的攻击。特龙普以礼相待,对英国人的警告却一笑置之。" Q/ m6 u: T3 }5 X4 J
1 n% U$ u% A" G2 L1 X  y6 V
此后的几个星期东风劲吹,西班牙舰队逆风背岸无路可逃,特龙普由于英国人的阻挡也无所作为,三支舰队僵持对峙,唐斯海域成为欧洲各国关注的焦点。肯特郡的老百姓成群结队涌到海边观看百艘战舰云集唐斯的盛景,三位舰队司令的旗舰上也有络绎不绝的英国政要光临慰问。所有人都在揣测,特龙普是否敢于冒犯英国主权进攻西班牙舰队?此事早已不存在悬念。9月21日,荷兰国会密令特龙普,伺机攻击歼灭西班牙舰队,不用顾忌任何国家的领海主权,也不必理睬在场的别国舰队。' F9 |7 y% p9 r% Q8 f- f2 w

& @' u5 B1 g0 {, D8 E特龙普并不想公然开罪彭宁顿,此后的几个星期里一直试图说服西班牙人出海决战。他遣使质问欧昆多为什么消极避战,欧昆多回答西班牙舰队战损严重需要修理,但所需的桅杆、帆布、索具、铁钉等材料因为海上封锁一直未能运到。特龙普于是派船前往多佛港提货,给西班牙人送货上门。欧昆多又抱怨英国奸商卖给他的火药质量低劣,不堪使用,特龙普便将自己的火药储备分一半给欧昆多,分文不取。欧昆多以西班牙葡萄酒相赠表示感谢,但无论如何就是不出海作战。& B3 B6 _" q0 f/ V4 {' z, t
2 j; R) I2 r* u$ h1 y
英王查理一世自从解散国会,财政一直吃紧,于是充分利用这个天赐良机,招财进宝,左右逢源,一面向西班牙国王索要保护费以换取唐斯海域内西班牙舰队的安全,一面向法国国王索要酬金以换取不干涉荷兰舰队的承诺。英国海军司令彭宁顿身处峰顶浪尖,却是焦头烂额,寝食难安。虽然三方对峙的几个星期里,英国舰队增至24艘战舰,但远远赶不上荷兰人的动员规模 - 特龙普的舰队最终增至95艘战舰和12艘火船。10月初,杀气腾腾的荷兰战舰无故炮击路过的一艘英国货船,让彭宁顿紧张万分。虽然特龙普立刻派人前来道歉,但彭宁顿心知肚明:就凭自己这点儿实力,维护英国领海主权纯粹是一句空话,现在只能考虑如何全身而退。
6 z8 q, u# L; r' E( T" F2 t9 _3 E9 P  O% F0 u# u
10月18日,荷兰舰队开始做总攻的准备。常驻荷兰旗舰的英国联络官连忙报信,彭宁顿派人星夜赶回伦敦请圣旨,查理一世答复:你必须竭尽所能体面地撤退。10月21日清晨,特龙普派人送信给彭宁顿,信中历数西班牙舰队侵犯英国领海主权的行径,最后说:我此刻的所作所为,一定能令英王陛下感到满意。 彭宁顿知趣地下令英国舰队让开唐斯主航道,在一支荷兰分遣舰队的监视下撤向北面海域。早晨8点30分,特龙普的旗舰舷炮齐发,荷兰舰队如同猛虎下山,冲向龟缩一隅的西班牙舰队。彭宁顿命令麾下战舰象征性地发炮截击,近旁监视的30艘荷兰战舰完全无视英国舰队的炮火,径直南下加入战团。
* [) T+ M* D; p
" D, q$ C" K  H
( D7 B& x9 _1 ]' G/ ?" u% [
, e4 `- R9 p- Q! U/ C. h经过一天的激战,困在唐斯海域的西班牙舰队有40余艘舰船被击沉或被俘,7千官兵丧生。欧昆多的旗舰中弹1,700颗,遍体鳞伤逃入敦克尔克港,侥幸逃脱的8艘西班牙战舰都是弹痕累累,残破不堪。荷兰舰队损失一艘战舰,阵亡一百官兵。次日特龙普返回唐斯海域,彭宁顿亲自前来质问:英王在自己的家门口被阁下羞辱,阁下现在意欲何为?特龙普彬彬有礼地回答,他只是奉命行事,绝非有意冒犯英王陛下。此番重来只是为了收拾残局,打扫战场。特龙普乘坐旗舰大摇大摆巡视唐斯海域,看到在海滩上搁浅的22艘西班牙战舰大多已经烧成残骸,这才率领舰队扬长而去。$ _+ Z# b: r9 [& g# \' `

# o0 u, i( [- C$ I唐斯海战标志着荷兰海上霸权的崛起和西班牙帝国的衰落。依然沉醉在昔日荣光里的英国人这才尴尬地发现,英国的领海主权不过是皇帝的新装而已。
6 K& v% t/ `, h3 q5 E8 T3 o7 E" P+ ~+ n: i, j/ [* y  X

) W4 ?3 h2 `9 h) ~; u2 `" X

作者: 爱思伯爵    时间: 2012-2-26 22:49

. g. A4 h- M) @* L4 _  ?/ k送花,等待后文。
作者: 遛猫的老鼠    时间: 2012-2-26 22:58
同等后文
作者: 魔术师    时间: 2012-2-27 15:13
怎么这个时候英国的海军还这么差?8 R8 f$ l3 {* u2 v6 \0 ]) J# e- U

作者: MacArthur    时间: 2012-2-28 04:20
魔术师 发表于 2012-2-27 02:13
8 `" Y- r3 |' Z9 H' t怎么这个时候英国的海军还这么差?
4 R' Y  Q; Z' t% p/ q
五十年过去了,英国没有长进啊。。。
作者: 草蜢    时间: 2012-2-28 06:12
魔术师 发表于 2012-2-27 15:13
( S! w) [2 o' G3 J& N怎么这个时候英国的海军还这么差?

( B& S+ w3 n" }$ f没钱是一件苦闷的事情。
作者: 史鉴    时间: 2012-2-28 10:52
魔术师 发表于 2012-2-27 15:13 % ^1 h4 l( }7 n" J0 w
怎么这个时候英国的海军还这么差?
0 I% s& ?  L! B. J' w; a$ E
起点低底子薄,靠撞大运摆了西班牙人一道,就自以为是强国了,其实还差得远。
作者: 史鉴    时间: 2012-2-28 10:54
MacArthur 发表于 2012-2-28 04:20
+ [  f/ }* i: ?五十年过去了,英国没有长进啊。。。
  R5 ]  V7 c5 L% s( O1 H
不但没有长进,还大踏步后退呢。关键还是缺钱,我下面会谈到。
作者: 史鉴    时间: 2012-2-28 10:55
草蜢 发表于 2012-2-28 06:12
3 f! A6 F* b! q) V没钱是一件苦闷的事情。

9 g( {) E0 Z" b8 u尤其办海军,那就是靠烧钱。
作者: 史鉴    时间: 2012-2-28 11:08

4 k4 b% `. X" m7 i8 D# Z- t! Q' U1. 欧洲新贵, I& ?/ u' N0 z" q+ x
& e1 h8 Y8 o& Y( j! E
十七世纪的荷兰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西欧小国,短短几十年间一跃成为欧洲首屈一指的工商业中心和海上帝国,在英国评论家看来是时人眼中的艳羡,后人眼中的奇观荷兰模式被誉为富国强兵的灵丹妙药,受到欧洲各国有识之士的大力推崇。5 {  R$ P" c8 C. w  X' s3 r

: c9 ?( Z0 r0 x+ P3 I此起彼落的欧洲海上帝国之中,荷兰的自然条件无疑是最差的。荷兰总人口到十七世纪中叶仅一百五十万,总面积仅仅两万六千平方公里,国土大部分位于海平面以下,依靠纵横的堤防和风车驱动的水泵抵御海水的入侵。尽管如此,荷兰大片土地依然无法利用,有限的可耕地需要异常辛苦的劳作才能产出。与英国同纬度地区相比,荷兰的气候春天短暂,夏天炎热,冬天寒冷。由于地势低洼而空气潮湿,荷兰盛行疟疾和伤寒,国民的平均寿命比欧洲其他国家都要短。荷兰作为一个海上帝国,其先天劣势相当明显。首先荷兰没有值得一提的森林资源,造船原料严重依赖进口;其次荷兰缺乏深水良港,其主要港口都在内陆,由于水浅冬天经常封冻,而且需要穿越暗沙遍布的河道才能抵达;最后荷兰地处盛行西风带,一年四季西风劲吹,荷兰出海的帆船往往需要逆风行驶。- }; S' |) E9 V* _& w4 f) m' R9 r
" }) z0 x+ ]# `% Z1 u& I3 j
荷兰的发家史可以追溯到十四世纪。由于耕地有限,荷兰人不得不向海洋讨饭吃,经过百余年的努力发展起了欧洲最大的远洋渔业 - 到十五世纪末期荷兰拥有40吨至160吨级别的渔船300艘,捕鱼船队的帆影遍及北大西洋。荷兰人捕获的北海鲱鱼物美价廉,很受欧洲各国欢迎,远销波兰和俄罗斯。荷兰人不满足于小富即安,将捕鱼业所获利润投资手工业。十四世纪后期荷兰雷顿、阿姆斯特丹、鹿特丹等地的毛纺织业已经相当发达。荷兰产的毛料便宜、厚重,非常适合东欧市场,在波罗的海地区销路上佳。1500年,但泽进口的毛料有一半来自荷兰。正如1548年荷兰贵族向其君主查理五世所作的陈述,荷兰人在这块狭小贫穷的土地谋生,必须依靠贸易和加工,从海外进口原材料,向海外出口制成品。7 P. C) x6 V/ u' E0 @

1 b( x) W! d5 i/ u$ r1 Q4 U2 f荷兰的强国之本是海上贸易和运输。十五世纪波罗的海贸易和航运由德意志的汉莎联盟(Hanseatic League)垄断,然而德意志商船的运输能力无法满足波罗的海各国的贸易需求。荷兰海商于是趁虚而入,避开汉莎联盟控制的口岸,直接与当地商人建立贸易往来,以低廉的运价获取市场份额。进入十六世纪,荷兰时来运转,成为哈布斯堡王朝的领地。1519年带上神圣罗马帝国皇冠的查理五世出生在弗兰德斯的根特城,说一口流利的荷兰语,对他的荷兰子民情有独钟。1544年,查理五世出面与丹麦国王交涉,经过丹麦海峡的荷兰商船得以免交过路费,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在查理五世的支持下,荷兰海上贸易获得突飞猛进的扩张。1550年,通过丹麦海峡进出波罗的海的船只,三分之二来自荷兰。至十七世纪初,荷兰每年有1,200艘商船往来于波罗的海。
( J6 g$ Z* ?4 A7 ^. ~$ \* i+ _0 B" T& {; R( w( C
查理五世建立的帝国体系中,荷兰扮演了海上马车夫的角色。环球帝国的开拓,海外殖民地的维护,需要庞大的海运系统。西班牙、葡萄牙两国的海商船队远远不能满足这个需要,荷兰人当仁不让,填补空白,承担了伊比利亚半岛和西欧、北欧之间的绝大部分海运。西班牙、葡萄牙海船将美洲和亚洲殖民地的货物运至塞维利亚、毕尔巴鄂、里斯本等港口,荷兰商船再将这些货物转运至欧洲各地。而西、葡两国进口的毛料、粮食、造船材料、黄铜、火炮和盔甲等,也大多由荷兰商船承运。阿姆斯特丹逐渐发展成为欧洲最大的物流中心。
) A0 G5 m' G( B# b8 L7 l7 K- d- T& |+ ]" y9 g: }* a6 m( G; o$ ]. X
十六世纪末期,西班牙、葡萄牙对荷兰海运的依赖性已经到了欲罢不能的地步。此时荷兰独立战争如火如荼,两国军队正在荷兰南部进行旷日持久的拉锯战,每年依然有数百艘荷兰商船来往于伊比利亚半岛各个港口,因为西、葡两国商船根本无法满足庞大的海运需求。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荷兰前线作战的西班牙军队所需武器弹药竟然大部分购自荷兰。英国航海家拉利在1593年向英国众议院抱怨道:我们的盟友荷兰人成全了西班牙国王的伟大。如果没有荷兰商船,西班牙根本不可能集结庞大的陆海军跨海作战。
. v( f, ^( L/ W( O6 w; {$ ]6 Z" g
, f9 T  E/ _+ ^5 ]  ~1595年,腓力二世终于采取断然措施,同德意志的汉莎联盟合作,确立汉堡为欧洲物流中心,将荷兰逐出西班牙贸易体系。这年底,里斯本开始拒绝荷兰商船入港。在伊比利亚半岛的其它港口,荷兰商船也频频遭到扣押和驱逐。然而葡萄牙的殖民地贸易效率低下,汉莎联盟的海运能力有限,无法满足欧洲市场的庞大需求,导致胡椒等亚洲香料的价格暴涨。为了确保欧洲市场供应,荷兰海商被迫扬帆远洋,去寻求亚洲香料的货源。历史往往让人啼笑皆非 - 倘若没有西班牙的排挤打压,荷兰人大概永远不会想到去创建一个海上帝国。
" y/ J8 ^6 J! B" F, h/ ^7 u- Z1 ~$ ^0 r: k# M
十七世纪上半叶,荷兰殖民者的足迹遍及南北美洲和非洲,但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荷兰在亚洲的扩张。1595年,一支荷兰船队南下大西洋,绕过好望角,横渡印度洋,次年3月抵达盛产香料的印度尼西亚群岛。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专营亚洲贸易。1610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爪哇岛设立亚洲总督,开始殖民统治。后来总督治所移至巴达维亚,也就是今天的雅加达。此后50年间,荷兰摧毁了葡萄牙在亚洲的殖民帝国,将接踵而至的英国人排挤出去,最终确立了香料贸易的垄断地位。1624年,荷兰人占据台湾,开始了持续38年的殖民统治。1641年,荷兰人在日本长崎湾内的出岛建立贸易据点,此后两百年间垄断了日本和欧洲之间的贸易。至166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拥有商船150艘,战舰40艘,雇员5万人,军队1万人,是世界上实力最强的股份公司,后来名扬天下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此时根本不能望其颈背。
# ^6 u$ d' ?* {# b" G# I' i9 P, @% H- g* G3 F3 @( J' H2 ~

/ K; v9 p' h, \1596年荷兰船队抵达印尼群岛
. B  U! d; `3 l, M7 q5 u/ J/ c) @/ [. H( l. C
* r, [0 S4 Z$ h" }
十七世纪抵达日本的荷兰商船1 m4 `8 T9 t/ L( E' L

8 n' i1 {2 K9 r, Q' x 5 v+ G  p* e% S+ C( K5 d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造船厂2 ]: U9 H: Y! d( r5 L
* ~' |- v: B3 I
欧洲各国推崇荷兰的成功经验,却很难效法荷兰的强国之路。荷兰强盛的要诀是生命不息,生意不止,整个社会心无旁骛地追求财富。拉利对此有一句名言:荷兰人的本性是六亲不认,只认利润。在欧洲贵族和乡绅眼里,荷兰人充满铜臭气的商业道德着实令人生厌。英国东印度公司被挤出亚洲香料贸易,抱怨荷兰人的手段下作,不是绅士所为。虽然远航海外的欧洲殖民者熙熙攘攘皆为利往,但荷兰人追逐利润的系统性和冷酷无情,却是无人能比。
3 l' I( ^5 X7 j6 [9 g/ ?
# \/ \6 `( B7 }( f; f% D* H荷兰人从权贵到平民都惯于吃苦耐劳,勤俭节约。政府如同商业机构,运作追求高效和盈利,税率低,信用好,欧洲其他国家屡见不鲜的财政危机在荷兰闻所未闻。工商领域的每一个层面,荷兰人都展现了出类拔萃的灵活性、进取心,以及对经济规律一丝不苟的遵循。十五世纪荷兰仿造弗兰德斯的毛料和德意志的啤酒,制成物美价廉的产品返销原产地。十六世纪来自中国和日本的陶瓷在欧洲畅销,荷兰德尔夫特(Delft)的陶器作坊立刻开始仿制中国瓷器低价出售。荷兰商船的设计以经济效益为首要目标,建造费用和运营成本低廉,虽然远不及英国商船坚固耐久,但运费只及英国商船的六成。为了降低成本,荷兰商人不愿在改善船员生活方面花费毫厘。十七世纪初的一位荷兰评论家得意洋洋地写道:船员吃得如此便宜,使得荷兰船主的伙食开销跟别国同等商船相比节省三分之一。( V- o* Z+ D; E& c5 e

4 S9 W4 z; ?) u# V% H高度发达的金融业是荷兰强盛的另一个要诀。十六世纪初期阿姆斯特丹已经成为欧洲首屈一指的物流中心、商品交易市场和保险市场。1609年阿姆斯特丹银行成立,很快成为欧洲主要的货币交易市场和贷款机构。随后在德尔夫特、鹿特丹、米德尔堡等地兴起的银行吸引了周边地区的大量资本和储蓄。这些银行的高效运营使得荷兰的贷款利率远远低于欧洲其它国家,成为荷兰商人、船主、实业家最大的竞争优势。半个世纪以后英国人雅兰顿(Andrew Yarrandon)在《不战而胜荷兰》一书中赞叹道:阿姆斯特丹银行是荷兰贸易的肌腱,银行信用使得商业票据如同金钱一样广泛流通,在世界很多地方甚至比金钱还受欢迎。' Q, q0 n8 R% k/ r( i* p& b" G
/ J  D, u; T. I" D' q; o
强盛之如荷兰,一样会有弱点。荷兰的软肋在于缺乏中央集权的共和政体。荷兰共和国的正式名称是尼德兰七省合众国,是尼德兰北部七省组成的松散联邦,荷兰只是七省当中最大的成员。十六世纪中叶之前,这个国家还不存在。1568年七个省份谋求独立联兵造反,1579年签订《乌特里赫特盟约》(Union of Utrecht),每个省份都独立自主,拥有自己的政府,视联邦其他成员为盟友。中央权力机构是荷兰国会(States-General),议员由各省派出,席位多少取决于各省对联邦预算的贡献大小。荷兰国会的决定对各省份没有任何约束力。倘若某个省份对联邦政策不满,可以拒绝缴税,而国会毫无办法。6 K' Z' n0 K. E* X8 V# ?

: w3 n. w4 A2 l3 }荷兰独立战争的领袖是奥兰治亲王威廉一世(William I,Prince of Orange)。威廉一世是荷兰、锡兰两省的执政(Stadtholder),被国会任命为联军总司令,深得荷兰民众爱戴。威廉死后奥兰治家族赢得准王室地位,历代亲王都出任联合省份的执政,手握兵权。威廉的儿子莫里斯担任执政40年,甚至在1618年建立了军事独裁。代表荷兰工商阶层的共和派对君主制深恶痛绝,是奥兰治家族的政敌。因为荷兰省的税赋占联邦预算的六成,共和派控制国会和执政作对,双方经常剑拔弩张。1650年,奥兰治亲王威廉二世竟然策划一场军事政变清洗共和派。所幸他事前突然暴死,共和派才免于一场血光之灾。7 N: `' q& P+ a# d

4 j3 `( \9 _# y / i! x7 z0 T: p7 b6 x3 M, z
1602年荷兰战舰撞沉西班牙桨船1 V8 R9 T, X! l6 b* t- T
2 X' A; b' S& N  J* x
荷兰的松散政体塑造了荷兰海军。荷兰没有一支国家海军,荷兰省有三个海军部,其他两个沿海省份各有一个海军部。五个海军部各自组建舰队,为本省利益服务,由本省承担军费。五支海军有各自的基地,散布在两百公里的海岸线上,协调部署非常困难,很容易被敌人各个击破。另外荷兰还有多个城市海军,为各自的海商船队提供护航。东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都拥有强大的舰队,联邦必要的时候可以征用。1652年荷兰海军的序列包括战舰226艘,分别来自26个互不统属的行政单位。此外不同省份的海军将领互相瞧不起,内耗严重,很难组合成一个战斗集体。. [0 v4 Q! }. `9 J3 m1 @

8 H; A2 E  _/ W! P3 Q8 H荷兰海军成型于八十年的独立战争。这场战争中荷兰海军的任务主要是为商船队护航,以及封锁西班牙海军基地敦克尔克。这些任务武装商船胜任有余,因此荷兰海军专为海战建造的战舰不多,大吨位战舰更是凤毛麟角。荷兰海军的舰长大多是航海老手,擅长捉对厮杀的混战,普遍缺乏组织纪律性。1639年的唐斯海战,是荷兰海军唯一一次大规模舰队作战。
4 ?0 Q9 T1 a2 s% E5 k- g, k
9 d+ [# m& N' d6 a; q! s1648年西班牙签署《蒙斯特和约》,荷兰终于赢得独立。此时的荷兰海军威震四方,举国上下意气风发,认定当今世上无人敢于挑战荷兰的海上霸权。仅仅四年之后,便有人打上门来。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对手竟然是荷兰多年的盟友、一衣带水的邻邦英格兰。& c- W8 _# C* l8 Z
0 R: U( b( U" S
* w' W7 b: H) f3 j& E

% [5 |/ n) r0 g+ l
! o) d" `+ w, G1 @) @& b( w
作者: 草蜢    时间: 2012-2-28 12:01
史鉴 发表于 2012-2-28 11:08
( L3 c$ U' D3 H, b1. 欧洲新贵
7 D1 [- n  Z1 B- l& X
8 E+ V5 d0 P2 d- ~% i& A. l十七世纪的荷兰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西欧小国,短短几十年间一跃成为欧洲首屈一指的工商业中心 ...
. \2 v" S4 Z( s1 v2 R/ \2 K4 N
好!不过这“生命不息,生意不止,整个社会心无旁骛地追求财富”那一段咋看起来像在说今日中国呢- Q5 M) M6 K5 ]( _+ Z" O

! K7 y3 b5 k2 y3 Z( l
作者: 魔术师    时间: 2012-2-28 15:14
好像比利时就是从当年的荷兰松散联盟里脱离出来的?
) e3 \- Y% ?; Q# {" |2 l* Z
作者: 草蜢    时间: 2012-2-28 15:51
魔术师 发表于 2012-2-28 15:14 ' x- j# x* ^& j6 X# Q! r' S
好像比利时就是从当年的荷兰松散联盟里脱离出来的?

0 S6 p2 E8 h: a, u4 r; z/ [  K比利时那嘎达很长时间是在西班牙货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手中滴,而且主要人口信仰天主教。后来法国大革命又被法国吞并,拿破仑战败后才和北边统一了15年,然后又分家了。天主教+法语人口 跟北边不连心
作者: 晨池    时间: 2012-2-28 16:02
史鉴 发表于 2012-2-28 11:08
) u9 q) m  U% T2 Y. u2 W% Y1. 欧洲新贵  o2 b, {* |9 a8 ~
% C6 f" I, `5 r8 i* h
十七世纪的荷兰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西欧小国,短短几十年间一跃成为欧洲首屈一指的工商业中心 ...

0 @4 _/ S2 C% R4 I荷兰已经那么小了,还要再分成七份,这地图可咋画呀,欧洲人是不是对大统一从基因上反感,只是不得已才组成了一些国家,不然还会分裂的更小。俄罗斯人被蒙古人基因改造了,所以才有一个大帝国
作者: 草蜢    时间: 2012-2-28 16:09
晨池 发表于 2012-2-28 16:02 5 Y7 G! R' R) t' B2 Y4 p
荷兰已经那么小了,还要再分成七份,这地图可咋画呀,欧洲人是不是对大统一从基因上反感,只是不得已才组 ...
: v5 `  w9 T5 W4 X( P0 Z
地头蛇们太强势
作者: 史鉴    时间: 2012-2-29 09:33
草蜢 发表于 2012-2-28 12:01
* p" z2 H  F6 ^/ C1 R5 S" K好!不过这“生命不息,生意不止,整个社会心无旁骛地追求财富”那一段咋看起来像在说今日中国呢
& n- j' j2 G- K. ]" q' w, F( ^) D ...

) n- l9 {; ?( D六亲不认,只认利润,仿佛也是在说今日中国吧。
作者: 史鉴    时间: 2012-2-29 09:39
晨池 发表于 2012-2-28 16:02 - U1 Z7 L# j5 k8 I) }! A5 z
荷兰已经那么小了,还要再分成七份,这地图可咋画呀,欧洲人是不是对大统一从基因上反感,只是不得已才组 ...
: B2 e5 p3 }! _1 `3 e+ Z
欧洲自从罗马帝国覆灭以后,就再也没有大一统的概念,虽然也出现过几个表面的大帝国。
作者: 史鉴    时间: 2012-2-29 09:55
魔术师 发表于 2012-2-28 15:14
$ v: v) d, U# O好像比利时就是从当年的荷兰松散联盟里脱离出来的?

/ ?+ A/ m, d! m" y1549年查理五世把所有低地国家组成了一个“十七省联盟”,从神圣罗马帝国和法国划出来,包括今天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以及法国北部,这块地方后来称作“西属尼德兰”。荷兰跟西班牙打了八十年的仗,最终从西属尼德兰分裂出去。
作者: 晨池    时间: 2012-2-29 12:45
史鉴 发表于 2012-2-29 09:55
+ b9 v0 O; f) W- o, ^9 f1549年查理五世把所有低地国家组成了一个“十七省联盟”,从神圣罗马帝国和法国划出来,包括今天的荷兰、 ...
, p$ Z1 k! C* _" k/ |
打八十年的仗,就是为了分裂出去,这些分裂分子的决心太坚强了!欧洲真是一个奇怪的地方,大家拼了命的要分裂,但是又可以有一个人到处做国王,是这个的国王是那个的国王,零零散散的是好几个国家的国王,可是凑到一起也没多大地方
作者: 辛常诚    时间: 2012-3-1 16:06
写的太精彩了,实力决定一切啊
作者: 爱思伯爵    时间: 2012-3-1 21:20
史鉴 发表于 2012-2-28 11:08 5 C+ `* \* e& a. `4 h' V# J
1. 欧洲新贵
! ^$ E9 r  r2 ~+ o! }) K. G. N% R1 C% ?
十七世纪的荷兰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西欧小国,短短几十年间一跃成为欧洲首屈一指的工商业中心 ...

7 {; {$ G+ C0 C9 ^1 W5 s! Y/ `+ R0 }4 T荷兰人由于本国自然条件差而艰苦创业,终于发家致富,浙江商人很多也是如此。
作者: 史鉴    时间: 2012-3-5 10:16

- M# B7 P4 Y( J" w8 e2. 以自由的名义
% _2 T- v6 W9 c& {1 z: {, \

, t1 m6 f: F* ~: a1603年伊丽莎白女王过世,死对头腓力二世已在五年前先她而去。由于伊丽莎白没有留下子嗣,苏格兰国王詹姆斯登上英国王位,统一英伦三岛,开创斯图亚特王朝,史称詹姆斯一世。此时西班牙战争已经持续了十八年,两国精疲力竭,人心思定。詹姆斯一世即位不久便展开和议,受到西班牙国王腓力三世的积极响应。次年两国订立《伦敦条约》,正式停战。詹姆斯一世在位22年间没有打过一场对外战争,英国老百姓百余年来第一次享受到了持久和平。
. i, C% p+ l& p- w! i
" m' W/ A$ {! r承平日久,武备难免废弛。英国海军长期赋闲,二十年间最大的一次行动是1620年远征阿尔及尔惩戒北非海盗。待到1625年查理一世即位,和西班牙重新开战,英国海军已经不堪使用。这年10月白金汉公爵效法当年德雷克的壮举,集结100艘舰船远征加迪兹,结果英国海军洋相百出,铩羽而归。一些将领无地自容,哀叹道:伊丽莎白时代无论贵族、乡绅、还是商人都积极投入海上事业,现在我们既没有当年的舰船也没有当年的热情...”“现在的海军既无组织也无统御,舰长和军官的愚钝无知叹为观止... 派遣如此破烂不堪的舰队出海作战,真是闻所未闻,我们的敌人要为此笑掉大牙。' w" c) {: J3 W: W- r8 b' _5 G
/ M1 C$ p( R( i/ F7 q" B* l% j- i
沉舟侧畔千帆过,英国海军被周边国家迅速赶超。此时的荷兰海军无论数量、吨位、还是战斗力,都远胜英国海军。经过多年的海上挫折,法国痛定思痛,将庞大的财力投入海军建设,矛头直指英国海军。法国到1631年已经拥有200吨以上的战舰39艘,而英国同等战舰仅有28艘。查理一世面临荡涤沉疴、重建海军的艰巨使命,却得不到议会的支持,无法增加税赋。1629年议会召开时,查理一世就关税问题同议员发生激烈争吵,一怒之下解散议会,开始了长达十一年的独裁统治。
5 X5 N& n) X1 v; {5 Q
- a6 f2 y+ B3 f7 k! ~" L+ d+ s西方史家因此对查理一世多持否定态度。平心而论,这并非查理一世的个人问题,而是当时欧洲的普遍现象。各国议会固执坚持中世纪的封建传统,坚决捍卫所谓自由和权利,说白了就是贵族豪绅免于缴税的权利。议员们依然认为外交和战争是君主的责任,军费应该由君主自掏腰包。十七世纪军事革命席卷欧洲,战争的财物耗费呈几何级数增长,各国君主为了增加税收解决财政困难,势必要跟地方势力和陈旧观念发生冲突。西班牙、法国等少数变革成功的国家,便创立中央集权的绝对君主制,组建强大的常备军称霸一方。无法与时俱变的国家就要面临被征服吞并的命运。2 _# [2 S% _9 B1 s0 a
8 B. `- X! X5 b2 |
查理一世的英国没有销售税和所得税,税负大概是整个欧洲最轻的。同时期法国的人均税负大概是英国的三至四倍,税收占国民收入的比例是英国的五倍。路易十三时代诺曼底一省的税收就相当于查理一世的全部财政收入。英国的军费开支跟欧洲强权相比也微不足道。十七世纪四十年代西班牙每年的陆军军费为1,300万杜卡特(价值375万英镑),法国每年的陆军军费为3,800万锂(价值300万英镑)。这样的开销查理一世做梦都不敢想。2 Q4 x1 ?$ D" k0 R% A- q) P  L+ W

& u8 I+ A9 q; t3 M- }2 D1 G查理一世为了筹措军费绞尽脑汁巧立名目,其中最可笑的当属骑士罚金(Distraint of Knighthood)。这是爱德华一世在1279年颁布的法律,对缺席国王加冕典礼的骑士处以40英镑的罚款。查理一世依据这个中世纪的法律,向外地豪绅大开罚单。查理一世治下最重要的税赋首推船税(Ship Money)。这也是源于中世纪的法律,授予国王在战争时期向沿海地区征收财产税的权力。1634至1640年之间,查理一世的船税总收入为80万英镑,虽然没法跟路易十三相比,但已经非常可观。然而英国老百姓对船税深恶痛绝,抗税事件此起彼伏,成为英国内战的导火索之一。
  H! b' a* a4 X$ a7 N; I" b* M+ D+ m2 |
有钱才好办事。查理一世独裁时期新建或重建500吨以上战舰10艘,极大增强了英国海军的实力。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战舰当属1637年下水的四海宗主号(Sovereign of the Seas)。该舰排水量1500吨,拥有三层完整的火炮甲板,装备102门青铜炮,是当时的世界之最。四海宗主号舰身涂成黑色,遍布金色浮雕,外表富丽堂皇,是查理一世最为得意的面子工程。该舰造价65,586英镑,足够建造十艘两层甲板40门炮的普通战舰。$ f/ h4 H/ {/ @; \
/ d& |' W4 a# H
斯图亚特王朝时期,英国的造舰理念发生变化。霍金斯倡导的减低造型让位给船身高大2 f" x. W# ^: g2 ]0 }
宽阔的巨舰。这类战舰水线以下的船身线条非常饱满,牺牲灵活性而换取稳定性,以增加舰炮数量。经历过伊丽莎白时代的老造船师们不免大发牢骚,认为此类战舰笨拙缓慢,根本不适合机动多变的海战战术。多亏了崇尚火力的查理一世大力支持,这类战舰才成为皇家定制。没有人能够预见到,这个遭人非议的战舰造型便是战列舰的前身,日后将主宰海洋三百年。; C1 A: k; x8 ~$ d4 S! F: ?  P
( X( N" [  T8 i' V6 I9 c
查理一世的苛捐杂税加上宗教政策的失措,导致民心丧尽,1642年英国内战终于爆发。这场战争中议会高举自由大旗,号召国人打倒专制。1645年议会组建新模范军- 这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支职业性质的国家武装。新模范军为了伟大理想(The Good Old Cause)而战。何谓伟大理想?步兵上校阿克斯特尔(Daniel Axtell)一言以蔽之:我们为之奋斗的理想,就是在议会的领导下捍卫基本权利和自由。
* p" @* E5 B0 t- v" x9 S4 G* v9 s- H( S- o" _$ c, ~
查理一世耗费巨资打造的英国海军倒向议会一边,为新模范军运送部队给养,阻截查理一世的海外援助,发挥了关键作用。1648年内战接近尾声,查理一世身陷囹圄,保王党败局已定。议会企图同查理一世和谈,建立君主立宪制,被政治激进的军队视为背叛革命。普莱德上校(Thomas Pride)带兵堵在议会大门口,不许异议人士进场。经过普莱德大清洗(Pride's Purge)以后,471个议席的下议院最后只剩下不足200个议员,史称残余议会(Rump Parliament)。残余议会在军方的操纵下通过法律以叛国罪公审查理一世。1649年1月31日,查理一世被斩首示众,英国进入共和时代。
5 k3 H/ a& E5 H: n* O# U9 \7 K
1 {+ a! `9 J/ z欧洲历史上首开弑君记录的英国共和政府实质上是军事独裁,其统治基础是武力而非法律。行政机构国务委员会主要由军人充任,主席是新模范军魁首克伦威尔(Oliver Cromwell)。经常只有七十余人出席的残余议会无法代表英国民众,共和政府的合法性很成问题。但克伦威尔一伙自诩上帝的代言人,革命得以成功完全是上帝的旨意,因此并不屑于谋求人民的支持。由于不得民心,共和政府需要更多的军队维护其统治,需要收更多的税养活军队,于是更加不得民心,陷入一个无法摆脱的恶性循环。
5 R( R8 C$ I! ~/ z4 u/ Y
- e; z$ ^0 p( V; ?共和政府大规模扩军,陆军扩编至7万人,海军新建或购买战舰42艘。1654年为止,英国海军拥有200吨以上战舰78艘,其中载炮50门以上的主力舰20艘,达到史无前例的规模。新建的海军旗舰纳西比号(Naseby)的船头雕塑是总司令克伦威尔将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法国、和荷兰踩在脚下,炫耀武力到了赤裸裸的地步。共和政府执政五年间,海军军费总计320万英镑,陆军军费更是数倍于此。如此庞大的军费开销连亨利八世也要自愧弗如。
7 C$ U/ w0 a* e$ D& j9 j! R" V5 ^. u. i2 v0 ^0 D
军费从何而来?共和政府四面树敌,海外贸易江河日下,关税收入杯水车薪,只能去掏老百姓的腰包。1643年起征的销售税和1645年起征的财产税是共和政府主要财政来源,其中财产税一项每年就有超过100万英镑的进账。内战期间议会批准的税赋是战前的十倍,内战结束后税赋有所回落,但依然徘徊在战前五倍的水准。英国学者凯尔西(Sean Kelsey)总结道:共和政府的横征暴敛比历代英王都要冷酷无情。 冠冕堂皇的伟大理想,落到实处却如此狰狞。$ i' O( }3 Z4 V

  t' P( Z& w! X( g- v! x1652年,共和政府终于肃清了盘踞苏格兰和爱尔兰的保王党残余,陆海军的出色表现让欧洲敌对势力望而却步。然而共和政府最惧怕和平。只有大敌当前,各个政治势力才能团结一致为生存而战。外部威胁一旦消失,内部纷争立刻尘嚣日上。共和政府为了转移国内矛盾,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发动一场对外战争势在必行。
1 S# n) k- L) j( A4 s5 H2 r6 E: R+ O+ c0 t$ A
悍然弑君的共和政府在欧洲恶名昭著,一眼望去到处都是敌人,挑选对手颇费思量。共和政府挑来挑去,最终选择的对手竟然是荷兰。1651年,议会通过《航海法案》,要求英国进出口货物必须由英国商船、原产地或目的地商船承运。对于海上马车夫荷兰来说,这个法案的矛头所指是不言而喻的。
- ?  a  M  d1 ]+ \8 P) g6 }1 x# I1 n0 T, I: r% q7 I  M3 j
荷兰是英国半个多世纪的盟友,是伊丽莎白女王竭力扶持的新教兄弟政权。1625年对西班牙的战争中,英荷海军曾经组成联合舰队并肩作战。英国共和政府充满宗教狂热,做出这个抉择似乎不可思议。然而这却是一个理智务实的选择。用英国史学家保罗·肯尼迪(Paul Kennedy)的话说,1651年《航海法案》体现了政府与工商业的联盟,前者确保后者能够繁荣昌盛,以换取关税和销售税的增长,以及议会对贸易保护政策的投票支持。( V" \/ r5 x- w% m

9 U( X: z- ~2 d: r9 m& x3 H# J+ @此前席卷欧洲的三十年战争期间,英国充分利用中立国身份,海上贸易得到长足发展。1630年以后西班牙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海外市场,每年消费大量英国毛料。1646年西班牙海港毕尔巴鄂出入的商船有四分之三来自英国。然而早在1641年,英国外交家托马斯·罗(Thomas Roe)便高瞻远瞩地指出:事实上我们的贸易发展得益于邻国的战乱,为此我们几乎垄断了欧洲市场。有朝一日法国、西班牙、尼德兰联合省达成和平,必将分享我们独占的市场份额。我们必须为这一天做准备,只有基于自力更生才能稳固长久。
% P0 U* d3 b. i. p, A5 m9 c% \; [: Y9 ?! A
1648年西班牙与荷兰签订停战合约,荷兰商船重返伊比利亚半岛,英国贸易的繁荣泡沫立刻迸碎。面对荷兰人低廉的运费和利息,英国海商毫无竞争优势,短短两年间就丧失了一多半的海外市场。1647年英国还几乎垄断西班牙的羊毛出口,三年后荷兰就夺占了80%的贸易份额。1647年之前英国毛料几乎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最畅销的欧洲纺织品,两年之后就已经无法同荷兰高档毛料竞争,只能困守中低档市场。英国在波罗的海市场的贸易份额也急剧萎缩。1647年通过丹麦海峡进入波罗的海的英国商船有129艘,此后直线下降,1651年跌至20艘,而这一年总共有1000艘荷兰商船进入波罗的海。% L. j3 D5 I" G  {0 }0 U

3 `# m/ I# ?% ?7 a0 v3 N. l1651年《航海法案》只是共和政府的一厢情愿,因为能够承运英国进出口货物的海商船队还不存在,而英国这个经济落后地区的贸易对于荷兰来讲根本无足轻重。荷兰国会照例派遣使团前往伦敦进行贸易谈判,并且指令游弋北大西洋的荷兰海军舰长们,面对英国人的挑衅要戒急用忍。次年2月消息传来,一支英国舰队前往加勒比海执行《航海法案》,掳获24艘荷兰商船。荷兰国会顿时一片哗然,荷兰和锡兰两省代表怒不可遏,推动国会颁布备战法令,禁止海船、火炮、火药等海战物资的出口,紧急动员150艘武装商船,使荷兰海军战舰总数达到226艘。9 G( H( G/ o# ^: @2 B
4 |2 T7 A- |2 S9 P
荷兰国会期望通过整军备战吓阻英国,迫使对手知难而退。未曾想英国共和政府存心要打这一仗,立刻拿荷兰扩军大做文章。正在伦敦和谈的荷兰使团报告说: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英国人的战争部署和准备,明火执仗毫无遮掩,就好像他们预先知道谈判即将破裂,并且接到了上峰的明确指令。
8 c4 u  a3 ]/ Z
( h0 [; z' H# X2 B$ j* B* [( J战争迫在眉睫,荷兰国会胸有成竹,认定独立战争期间的海上战略能够为荷兰赢得胜利。然而英国的战略态势远比西班牙更有威胁,荷兰人很快将为盲目自信付出惨重代价。
& C$ X& m& _4 K9 C+ `2 q
! w7 t  J6 E1 j# q) r+ v- A& Y' a

作者: 西楼客    时间: 2012-3-5 23:16
欧洲诸国林立,弱肉强食,只有强者才生存下来,中国的统一,负面作用也不小
作者: MacArthur    时间: 2012-3-6 00:14
史鉴 发表于 2012-3-4 21:16
9 p+ t/ G; n& d9 k% m2. 以自由的名义6 A; A. i# ?9 z+ L

* ~$ g! |# ^3 Y% W1603年伊丽莎白女王过世,死对头腓力二世已在五年前先她而去。由于伊丽莎白没有留下子嗣 ...
' e0 O+ b0 z1 \' P3 l8 M. j$ N
国运寄托在一场海战的胜利上。。。 海战中孰胜孰败又是由啥决定的呢?什么才是那颗马蹄钉?/ ~4 O( V( ]  i! {% ^- q( P5 q# v9 S

作者: 橡树村    时间: 2012-3-6 02:39
黄金时代的荷兰果然强大,这么点人口,与西班牙征战八十年,越战实力越强
作者: 橡树村    时间: 2012-3-6 02:52
本帖最后由 橡树村 于 2012-3-6 03:01 编辑
  U, o- s5 j, n, ~
MacArthur 发表于 2012-3-6 00:14
/ _/ @# [; c2 G  \6 m国运寄托在一场海战的胜利上。。。 海战中孰胜孰败又是由啥决定的呢?什么才是那颗马蹄钉?. H- N; O& s( Q/ O+ E. Y* g/ k
...
, J. o' m, S! R$ k

$ D. t3 E1 B7 h/ W9 x9 b& U1 Q5 Q; D荷兰和英国在后面的一百年的时间会有很多次交火,互有胜负,但是在十七世纪,荷兰仍然占据很大优势,英国还需要一百多年的时间才能确立海上霸主的地位,这个地位也是建立在英国的经济实力超过荷兰之后的。最终还是国力决定海上霸权,海上霸权进一步确保霸主地位。" t: ^, f8 D% s$ U

0 r# M0 a2 y+ K* e  H: Z, Q5 U7 u# d( j, ^7 z) N( M

作者: Dracula    时间: 2012-3-6 05:48
史鉴 发表于 2012-3-5 10:16
+ i/ ], \3 c+ s, ?, j4 {0 J/ G2. 以自由的名义% t+ O" [$ l2 o/ ~7 D6 @/ m5 d
7 z4 S& x. h5 S
1603年伊丽莎白女王过世,死对头腓力二世已在五年前先她而去。由于伊丽莎白没有留下子嗣 ...
3 q0 R$ H/ x* l: T  z5 m
查理一世谈不上苛捐杂税,横征暴敛。按照惯例,tonnage and poundage也就是关税,在新君登基之后,议会都会通过决议授权国王终身征收。1625年查理一世即位后的Useless Parliament,打破惯例只授权一年。查理一世觉得这是他上帝赋予的权力,没有议会授权也继续征收,这是后来Long Parliament指控他专政的主要理由。
  w/ f: y: d2 G3 q5 z' b) S+ V' T- {9 K, N  r: q! g1 r7 V
查理一世的个人能力是比较差,但是现在的历史学家一般认为17世纪20,30年代他面临着三方面加在一起几乎是不可克服的困难。首先是财政问题,象你文中所说,只有议会才有权征税,但查理一世又没有象伊丽莎白一世或后来克伦威尔那些能让议会服从自己意志的手腕,因此财政上比较困难。但是只要是不卷入战争,财政上还是能满足要求。事实上1629年他解散议会到1639年在英格兰不满是有,但并不严重。如果没有后两个因素,英格兰可能会象法国一样,走加强王权的道路。问题在于查理一世统治的是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三个独立的王国,而三个王国又有不同的宗教,英格兰是英国国教,苏格兰是清教,爱尔兰是天主教,各教之间势同水火,加上他的王后是天主教徒,几乎不可能找到让各方都满意的宗教政策。1639年苏格兰因为宗教问题叛乱,为镇压叛乱,查理一世被迫要在英格兰加税,这样就必须召开议会,也就是Long Parliament,最终导致1642年内战爆发。
- b* \9 ~3 o2 L( W6 o9 h$ J# r# }- H4 \4 u
查理一世被处决,议会掌权之后征税并没有减轻,反而增加,arbitrary power也并不比查理一世少。因此当时的说法是国王专制,但议会更专制。因此1658年克伦威尔死后不久,英国人就敲锣打鼓的欢迎查理二世回国,恢复帝制。1661年选举的Cavelier Paliament非常合查理二世的心意,一直没有解散延续到1679年。& u, [" g  |3 Y! I# P* e# J
, t& ^* F" `' f( z* x& }; D8 S6 g8 j8 _

作者: 史鉴    时间: 2012-3-6 11:07
西楼客 发表于 2012-3-5 23:16 9 H# n& Q" F9 P
欧洲诸国林立,弱肉强食,只有强者才生存下来,中国的统一,负面作用也不小 ...
1 T# v" j4 Q- a' P' G% a3 T- z
大国还是有优势的,欧洲现在想统一都办不到了。
作者: 史鉴    时间: 2012-3-6 11:10
MacArthur 发表于 2012-3-6 00:14 ) x: o7 }$ @; H: i8 ^8 z7 k% I4 B; N
国运寄托在一场海战的胜利上。。。 海战中孰胜孰败又是由啥决定的呢?什么才是那颗马蹄钉?2 v% d. Z( I5 F( o+ Z0 ^6 f
...

4 l9 f1 m: E2 X- U8 _. o这个就好像足球比赛的胜负是什么决定的?强队不可能百战百胜,弱队也有翻身的时候,所以单靠实力不行,单靠运气也不行,两者都有要有点儿。
作者: 史鉴    时间: 2012-3-6 11:12
橡树村 发表于 2012-3-6 02:39
% e( X+ s" f# D* w' @# r黄金时代的荷兰果然强大,这么点人口,与西班牙征战八十年,越战实力越强 ...
$ k, ?8 g4 A2 s  ?* l
主要是财力,有钱就能招募雇佣军,买枪买炮,人口少也无所谓。
作者: 史鉴    时间: 2012-3-6 11:33
Dracula 发表于 2012-3-6 05:48
# m" C# z4 \; @6 u& b- J查理一世谈不上苛捐杂税,横征暴敛。按照惯例,tonnage and poundage也就是关税,在新君登基之后,议会都 ...
# {- e( P2 S+ y6 x
查理一世当然不是横征暴敛,跟他老子相比却称得上是苛捐杂税。他的能力确实有限,运气也差。事实上英国王权最强的时候是亨利八世,伊丽莎白都差得远,她能影响议会,但没有能力操纵议会,否则何至于穷成那样。英国这帮贵族也是难伺候,稍微不顺眼就给做掉,比如詹姆斯二世。后来发动光荣革命的威廉三世是欧洲驰名的政治家,路易十四的死对头,能力超强,结果还是被英国议会整治得焦头烂额,这个我后面会详细介绍。
作者: 史鉴    时间: 2012-3-20 08:41
9 `5 b) J( B# ]4 x! U+ j
3. 金山与铁山

/ W0 L$ f& @6 C6 U- m: G
4 S7 D( H+ o9 l( x8 O
' H3 O( C( F- L% {$ |; u
. G2 U6 K9 U" L8 b英国海岸如同老鹰展开双翅,笼罩着四百英里的荷兰海岸线。这里一年有四分之三的时间西风劲吹,英舰顺风顺水自然掌握主动权。荷兰大多数的海运航线需要横穿英吉利海峡,一支英国舰队阻断海峡交通,荷兰海外贸易就要瘫痪。而荷兰海军纵有一千艘战舰,也不足以封锁英伦三岛。英国海外贸易有限,粮食自给自足,荷兰的粮食供应乃至国民经济都严重依赖进口。两国正式宣战以后,荷兰使团首席代表帕奥(Adriaan Pauw)哀叹道:英国人将进攻一座金山,而我们将面对一座铁山。
4 ^  P% A8 r9 C' [9 ]1 R8 u( m% B# M5 E5 s
铁山云云绝非危言耸听,而是真实反映了英荷两国海军的差距。荷兰海军本质上是保卫荷兰海上贸易的护航武装,战舰性能追求快速灵巧和远洋适航性,跟英舰相比火力严重不足。荷兰海军只有两艘战舰载炮超过50门,绝大多数战舰载炮仅30门。英国海军继承了查理一世追求炮火优势的造舰理念,载炮50门以上的主力舰有14艘之多,其中100门炮的宗主号、88门炮的决心号、66门炮的詹姆斯号,在荷兰海军都找不到对手。+ j$ A! f3 {1 V. q8 @2 P
  R1 ?" a3 c4 G- J' S- n- E4 V' U
不仅如此,荷兰舰炮的口径也普遍比英国舰炮小一号。以吨位相当的两层战舰为例,荷兰战舰底层装备24磅和12磅火炮,上层装备6磅火炮。英国战舰底层装备32磅和18磅火炮,上层装备9磅火炮。这样英国战舰的杀伤力就要比同等荷兰战舰强三分之一。荷兰海军司令特龙普估计,英国海军至少有50艘战舰的火力强过他的旗舰。有鉴于此,特龙普坚决反对分散荷兰海军担负护航使命,主张集中兵力寻求决战,利用数量上的优势将英国海军聚歼于海峡。
+ P/ m9 d& }! `" c3 p4 j9 f" P
8 ]0 k+ e. L$ P# s$ Q3 k
7 `5 V' V( F9 l1 d

# H: b3 b2 j& D3 x# _/ K特龙普是荷兰海军的缩影。他出身航海世家,父亲曾经是荷兰海军的一位舰长。特龙普9岁便跟随父亲出海,亲身经历了直布罗陀海战(1607年)。特龙普在船上长大成人,熟知帆船操作、远洋航行、海战战术等等方面,加上质朴豪爽、坚韧不拔的性格,因此深受海军官兵的爱戴。特龙普青年时代曾经两次在海战中被俘,卖到北非为奴,但都得以脱险,经历非常奇特。特龙普25岁时加入荷兰鹿特丹海军,27岁指挥一艘联络快艇,32岁担任舰队旗舰舰长,升迁速度实属罕见。由于直言不讳针砭海军弊端,特龙普在1633年遭到撤职查办,心灰意冷之下离开海军去当神甫。1637年,荷兰国会八抬大轿请回特龙普,任命他为海军司令。两年之后特龙普指挥了震惊欧洲的唐斯海战,歼灭了历史上最后一支入侵英吉利海峡的西班牙舰队。5 f; Y; }3 r/ m8 \3 _

# H3 q" Q7 S5 d% L7 {
特龙普的主要对手是英国海军司令布莱克(Robert Blake)。此二人的履历没有一点相似之处。布莱克出身萨默塞特郡一个富商家庭,受过良好教育,毕业于牛津大学瓦德汉姆学院。布莱克矢志学术,却未能谋得一份教职,只好回到家乡操起祖业。英国内战爆发时,布莱克以议员身份加入新模范军,因战功卓著升至上校。内战期间英国海军虽然选择了议会一边,但绝大多数将领政治立场温和保守,无法接受共和政府的弑君行径。1649年春天,共和政府清除大批海军将官,任命三位陆军上校为海军司令,布莱克便是其中之一。4 B4 k; O1 _9 m& j! T& K

" u* o' U4 I8 m6 P4 J. i( z( @ # G% B, q0 l. y

: U* N. F. G" O& l+ H' d布莱克性格稳重谦逊,沉默寡言。他接到委任状时万分惊讶,表示这个任命极其出乎我的意料,也远远超过了我的资历。这倒是大实话,因为布莱克以坚守城池著称,并未参加过英国内战任何一次重大战役。共和政府主要看中了他的政治立场,而不是军事能力。4月28日,50岁的布莱克走马上任,平生第一次踏足战舰。大概没有人能料到,这位大器晚成的陆军军官日后将跻身英国海军名将之列。
! u! w5 q: }- k
, W5 E5 P& M, c  o布莱克上任不久便奉命追剿鲁珀特亲王率领的一支保王党舰队。时年30岁的鲁珀特亲王(Pince Rupert of the Rhine)是查理一世的德国外甥,驰名欧洲的战将。他14岁从军,18岁便指挥一个骑兵团驰骋欧洲战场,英国内战期间担任保王军的总司令,曾经是议会军闻风丧胆的骑兵统帅。布莱克和鲁珀特亲王相比,无论资历还是名望都差了好几个档次,共和政府对他并无过高期望。未曾想布莱克面对劲敌毫不畏缩,从爱尔兰一直追到葡萄牙,把鲁珀特亲王的舰队堵在塔古斯港内。葡萄牙国王一度想庇护鲁珀特亲王,但布莱克摆出不惜一战的强硬姿态,封锁港口,扣押过往的葡萄牙商船。终于迫使鲁珀特亲王逃离葡萄牙。此后布莱克如影随形追入地中海,终于在西班牙卡塔吉纳港附近赶上了鲁珀特亲王,激战过后四艘保王党战舰被俘,鲁珀特亲王最后率领三艘战舰逃入法国土伦港。布莱克这一趟炫耀武力让欧洲列强刮目相看,次年西班牙和法国相继承认了英国共和政府。
( c" p1 P5 S$ k' Q8 R# u9 Y. L4 R- _1 T. b) H6 I# l1 C! t
布莱克一战成名,入选国务委员会,跻身共和政府的权力核心。布莱克以职业军人自持,行事保持低调,很少参与意见。不久三个海军司令一个病故一个调离,布莱克成为实质上的海军统帅。布莱克知道战争不可避免,便大刀阔斧改革舰队指挥体系。此时的英国海军依然是以皇家舰船为核心,战时招募武装商船补充实力。商船船主不愿拿自己的财产冒险,战斗中往往畏缩不前。布莱克促使共和政府派遣海军将校指挥武装商船,以确保战术纪律。1652年3月,布莱克奉命集结战舰,以应对非常事端
5 Y; U4 v# n6 c% _% D9 ?, E& l( @' G# _/ k: U& w/ w
非常事端很快发生。1652年5月,特龙普和布莱克各自率领一支舰队在多佛海外相遇。布莱克要求荷兰人降旗以表示对英国主权的尊重,特龙普不予理睬。布莱克按照惯例向特龙普旗舰上空鸣炮警告,数颗炮弹从桅杆上掠过,其中一颗炮弹弹道过低,落在甲板上,削去一个水兵的胳膊。特龙普认为英舰构成战争行为,于是下令舷炮齐发还以颜色。一场混战之后,布莱克以少胜多俘获两艘荷兰战舰。此后荷兰依然期望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但英国朝野怒不可遏,正式宣战。/ F. J, {8 d4 P. s* G+ l" |4 F

; A' w+ l# r" C* w7 V英国海军历来有以战养战的优良传统。7月初共和政府得知荷兰东印度公司船队绕道北海归航,当即命令布莱克率领56艘战舰前去拦截,希望发一笔战争财。特龙普闻风而动,率领百余艘战舰尾随而来,试图捕捉战机歼灭英国海军主力,却在谢德兰群岛附近遭遇风暴,舰队被吹散。此后几天特龙普四处奔波收拢舰队,出海时的百余艘战舰此时只剩下四十余艘(其余战舰陆续安全返回)。所幸布莱克的舰队也遭遇同一个风暴,躲进苏格兰海湾避难,错过了荷兰东印度公司船队。特龙普兵力单薄,只得放弃寻求决战,护送东印度公司船队回国。此次出击失利,荷兰国会给予特龙普撤职处分,以示赏罚分明。* y6 j2 c5 w1 c* O  F0 i

( Z. F( J) I, ]9月底,荷兰海军新任总司令德维瑟(Witt Corneliszoon de With)率领舰队再次出击,终于在唐斯海域发现了布莱克的舰队。德维瑟渴望重演十三年前特龙普歼灭西班牙舰队的辉煌,决定只要天气情况允许就发起攻击。然而当晚西南风大作,荷兰舰队无法进入唐斯锚地,只得顺风向东北而行,来到泰晤士河入海口。布莱克同样求战心切,率领舰队向北追来。10月7日,两支舰队在肯迪什诺克(Kentish Knock)沙洲附近相遇,于是爆发英荷战争的第一次舰队会战。: l/ \! u+ w8 D

4 @8 @% ?" y3 r$ }3 ^' N此战英国海军68艘战舰对阵荷兰海军64艘战舰,数量稍占优势。但是英国舰队拥有8艘载炮超过50门的巨舰,其中宗主号决心号詹姆斯号三舰加起来载炮250门。下午五点,布莱克的旗舰决心号一马当先,率领众舰冲向敌阵。德维瑟将麾下战舰分为四个分队,大致排列成一个品字阵形。英国舰队则是松散的纵列,布莱克试图从荷兰战阵中央穿过,充分发挥炮火优势,然而此时正值退潮,荷兰舰队整体向东漂移,避开了英国舰队的攻击路线。
) Z: e9 H; ^- d& i* S, }* B
( I3 Z, K; x0 g此时风平浪静,两支舰队缓慢相向而行,彼此擦肩而过。英国舰队的炮火优势和战术纪律开始奏效 - 英国战舰绝不盲目开炮,而是尽量逼近敌舰,炮手听到舰长拉铃才一齐开火。荷兰舰队在英舰压倒优势的炮击下溃不成军,斗志消沉,三艘战舰沉没,至少九艘锡兰省的战舰逃离战场。天黑以后两支舰队相聚两海里抛锚停驻,德维瑟召集全体舰长开会,恳请大家尽忠报国,整军再战,然而无人响应。次日转为东北风,荷兰舰队处于上风向,德维瑟指挥旗舰乘风前进,麾下众舰跟进者寥寥,绝大多数原地不动。德维瑟迫不得已撤销了攻击命令,班师回国。他在日志里愤然道:我这辈子从未见过舰长们表现得如此胆怯。8 A& C0 {. t  [
: L8 R! M8 n( ^& V! v6 \, h
英荷开战六个月以后,荷兰形势异常严峻。由于英吉利海峡的封锁,千余艘荷兰商船滞留西班牙和地中海港口无法归航,而数百艘商船滞留荷兰各港口等待穿越海峡南下大洋。海外贸易的中断已经导致阿姆斯特丹商行的倒闭风潮。然而在海外战场,荷兰完全占据上风。荷兰与丹麦结盟,封锁丹麦海峡,英国商船根本无法进入波罗的海。英国海军派驻地中海的两支小舰队根本不是荷兰人的对手,地中海的英国商船同样滞留各港口动弹不得。8 V" E+ T- y2 @, O# I
/ \. |5 L. o- G# I6 a( q! X
肯迪什诺克海战之后,英国共和政府错以为荷兰海军元气大伤,派遣20艘战舰前往地中海扭转被动局面。荷兰国会痛定思痛,请特龙普回来主持大局,并在荷兰南部集结战舰80余艘。12月2日,特龙普率领78艘战舰护送300余艘商船再次闯关。布莱克的舰队依然驻扎唐斯锚地,此时只有42艘战舰。布莱克面对强敌毫不畏惧,率领舰队驶出唐斯海域迎战。12月10日,英荷舰队在多佛以南30海里的邓吉内斯(Dungeness)海角附近相遇。因为逆风的缘故,英国舰队有将近半数未能按时进入战场,布莱克遭到荷兰舰队围攻。一场激战以后英国人惨败,六艘战舰被击沉或俘虏,余下战舰大多伤残,无力再战。布莱克率部先撤回唐斯锚地,再撤入泰晤士河,将英吉利海峡制海权拱手相让。此后几天,荷兰战舰在海峡内横行无阻,劫持路过的英国商船,甚至在肯特郡和苏塞克斯郡海岸登陆,抢走当地老百姓的牛羊。
; C; \7 X$ V7 T5 J' ^) z: W' `5 L1 h& {
邓吉内斯海战的失利促使共和政府铁腕治军,颁布三十九条《战争条例》,对违抗命令临阵退缩者,舰队司令有权军法审判处以极刑。共和政府拒绝了布莱克的辞呈,并接受他的建议提高海军官兵的待遇以稳定军心。鉴于水手严重短缺的问题,政府从陆军调拨1200人充实海军队伍。指挥体系也有所改进,舰队分为红、蓝、白三个分队,各有一正两副的将领统御。荷兰从两次海战中也吸取了教训,国会批准30艘的造舰计划,新舰全部装备18磅以上的重炮。特龙普对麾下众将的桀骜难驯大伤脑筋,竟然要求国会派遣一名军纪长官常驻舰队,有权代表国会惩办违纪行为。5 b- }! h0 _! ]) K+ u) o( Y
" f" J7 K& A' b9 i$ P
邓吉内斯海战之后,荷兰人意气风发,不但计划来年春天集结118艘战舰封锁泰晤士河口,还打算成立第二个西印度公司去加勒比海抢英国人的地盘。未曾想短短两个月后英国海军便东山再起。1653年2月22日,布莱克集结70艘战舰进入英吉利海峡,6天之后便遭遇特龙普率领75艘战舰护航150艘商船,正由西向东穿越海峡。两支舰队在波特兰(Portland)海角附近相遇。
, H. F6 f+ D$ g4 T6 f+ u
  l' l5 p, V! `布莱克率领红队坐镇64门炮的凯旋号,位列舰队之首。特龙普看到英国舰队逆风而行,后队拖在数海里以外,短时间内无法跟上来,便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围歼布莱克的分队。这是极其高明的战术,然而几个小时的激战中荷兰人却无法将优势转为胜势。荷兰战舰一如既往地盲目开炮,而且射角很高,严重破坏英国战舰的绳索风帆,并大量杀伤桅杆和甲板上的水手,但无法对战舰造成致命伤害。相比之下英舰炮火射角很低,专打荷兰战舰水线附近的舰身,而且都是近距离齐射,井然有序。一天激战下来,荷兰舰队被击沉5艘,被俘3艘,败象已现。日暮时分,英舰后续分队终于赶到,特龙普明白大势已去,下令撤出战场,护送商船队回国。# n- A9 f3 g% D( d2 j" }" R
* s& o% S% h& G6 V" u5 I1 L/ x6 R* ^
此后两天特龙普的舰队排列一个半圆阵形护卫着商船队且战且退。布莱克率部紧追不放,与荷兰后卫缠斗的同时,派出巡洋舰从两翼突入荷兰阵型,掳获大批商船。3月2日傍晚荷兰舰队被堵在法国海岸的一个角落走投无路。英国舰队抛锚停驻坐等天明,打算实施火攻将荷兰舰队一网打尽。未曾想拂晓时分风向突变,荷兰舰队在夜幕掩护下逃了出去。波特兰海战英国大获全胜,击沉和俘虏荷兰战舰20艘,商船60艘。特龙普事后抱怨道:我们的舰长们未能表现出应有的忠诚可靠,他们没有像英国人那样全力支持自己的同伴。
5 Z1 h& k- f9 I6 c& ~7 ?! A
" y% S1 v2 ]" @波特兰海战也给英国人敲了一记警钟。此战英国海军依然没有派出侦查快艇,再次遭到荷兰海军以多打少的围攻,多亏了布莱克麾下众将齐心协力硬拼强敌,为后续部队争取时间,才避免一场惨败。此后占据优势的情况下,英国舰长们战术意识的低下又导致歼敌良机的错失。布莱克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是着手修订海战战术条例,为日后皇家海军称霸大洋奠定基础。
1 y" V, j7 [) g( M& H$ N0 b
5 w* U  u9 y; x2 n+ F* k0 \$ q

作者: 草蜢    时间: 2012-3-21 15:01
西班牙帝国真正的衰落可能要等到1643年五月的罗克鲁瓦战役中西班牙陆军失败。给老史八个罗克鲁瓦战役的视频
8 y2 J3 N9 n" d5 n2 {( |1 e# l5 I6 t) I. ?
你土鳖的,对不住了国内童鞋们。: Y# |. w2 ?3 u. s" v( z
1 {3 Z8 [2 a# ^! P; n$ _9 u
http://www.youtube.com/v/ct0ZqyJUfY8?version=3&hl=en_GB
作者: 史鉴    时间: 2012-3-22 08:18
草蜢 发表于 2012-3-21 15:01 & ~: m" x8 h  |+ v9 |& O: a
西班牙帝国真正的衰落可能要等到1643年五月的罗克鲁瓦战役中西班牙陆军失败。给老史八个罗克鲁瓦战役的视频 ...
5 a3 D* [: E' I
嘿,我前不久才看过这部电影,拍得挺不错。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罗克鲁瓦战役时的西班牙已经走了几十年的下坡路。
作者: 草蜢    时间: 2012-3-22 08:23
史鉴 发表于 2012-3-22 08:18 % w2 ^7 |0 z& O  X" @$ d  j
嘿,我前不久才看过这部电影,拍得挺不错。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罗克鲁瓦战役时的西班牙已经走了几十年的 ...

" t! ]! _; ~$ X8 W0 y但是是西班牙陆军第一次在大战中失去优势。
作者: 魔术师    时间: 2012-3-24 11:29
英国共和政府从三名陆军上校里提拔海军司令,居然碰到了布莱克这样的天生海战奇才,只能说是运气太好鸟。
' K) B0 L4 i8 p
作者: 燕庐敕    时间: 2012-3-24 17:38
魔术师 发表于 2012-3-24 11:29 " i* M5 x' |& Q! I: E* }9 q
英国共和政府从三名陆军上校里提拔海军司令,居然碰到了布莱克这样的天生海战奇才,只能说是运气太好鸟。: t6 A$ Z  q$ ^# F. j
...

# U  Z0 G0 Z$ Y( V( o0 {, Z时也?命也?1 \9 C1 U5 d& C& _5 R: \

* w9 ?8 \4 F8 B, t) \- g! b& C/ ]英荷三次海上争霸,有点类似罗马和迦太基的故事。
作者: 史鉴    时间: 2012-3-25 10:36
魔术师 发表于 2012-3-24 11:29 / i# S7 n/ g) _; j3 B
英国共和政府从三名陆军上校里提拔海军司令,居然碰到了布莱克这样的天生海战奇才,只能说是运气太好鸟。0 n$ m4 {# X$ Z" h* H9 R
...

9 b2 w! G) _8 `5 N% b1 I布莱克不但是陆军出身,而且以守城著称,基本没打过像样的进攻作战。想想同样是陆军出身的丁汝昌,英国海军的运气确实好得离谱。
作者: 史鉴    时间: 2012-3-25 10:37
燕庐敕 发表于 2012-3-24 17:38
# b  ~0 L- y# C  ~1 N3 i; E: Q* A时也?命也?
6 K3 v7 L2 W7 P7 [3 v6 U
- N5 S5 O8 o' R5 m$ Y英荷三次海上争霸,有点类似罗马和迦太基的故事。

5 N# k% r0 j# u) u荷兰还真有点像迦太基,先天劣势太要命了。
作者: 史鉴    时间: 2012-3-25 11:00

. d4 J+ E- u6 v4. 王朝复辟
7 k6 K2 g8 H- d

" Q( c# T+ l8 m2 M! @$ b; ?) g, `1653年4月颁布的《舰队作战秩序训令》是英国海军史上的里程碑。该训令要求舰队各分队与首领保持纵列,脱离队伍的战舰必须竭尽全力回到旗舰的航迹中来。 这就是战列线(Line of Battle) - 舰队各条战舰首尾相衔排成一条纵列侧身对敌,此后两百多年都是舰队作战的经典阵型。这是为崇尚重炮巨舰的英国海军量身定做的战术原则。英国战舰跟荷兰对手相比,机动性从来都不占优势,只有排成纵列才能避免阻挡彼此射界,充分发挥两舷的炮火优势。
9 j$ Z9 }  V% V% r$ }( F8 P
9 X$ ]% [& V3 d3 F! y1 m& D4 G是年6月的加巴德沙洲(Gabbard Shoal)海战是英国海军第一次运用战列线战术。此战双方都投入超过一百艘战舰,但英国舰队的9艘旗舰载炮都在56门以上,另外还有25艘战舰载炮40-50门,依然拥有炮火优势。布莱克由于伤病未归,舰队由副司令蒙克(George Monck)指挥。英国舰队排成一条严整的纵列,与荷兰舰队保持500码的距离不断炮击。特龙普利用风向变化截断英舰阵列,围住突前的蓝分队猛攻,但蒙克很快率领红分队驰援,以猛烈有序的炮击驱散敌舰,重新衔接战列线。次日布莱克亲率13艘战舰来援,导致荷兰舰队的溃散。此战20艘荷兰战舰被击沉或俘虏,英舰则无一沉没。战后特龙普再次指责某些舰长消极避战,却无法回避冷酷的现实 - 无论航海技巧还是高昂斗志都对付不了英国海军的战列线战术。担任特龙普副手的德维瑟事后向荷兰国会汇报:我必须承认,英国人如今号令四海,成了我们的主宰。
* M0 U, j4 a3 n. J
0 p( a, l" E: }$ ~7 q! j+ g( F7 z3 W此后英国海军封锁荷兰中部海岸,海牙大教堂的尖顶上就能望见英国战舰的帆影。荷兰南北联系被截断,各省战舰无法集结,贸易陷入停顿,银行资金短缺,百姓面临饥馑,荷兰举国恐慌。所幸封锁只持续了一个月,英国海军的后勤补给就难以为继,不得不撤了回去。特龙普立刻抓住机会集结127艘战舰,待到英国人再来时便出海迎战。
3 ~* g" Q9 o$ a( ~1 P! U. _. R" [. T- ?* ^1 @7 \% v+ O" K
8月初,双方舰队在施维宁根(Scheveningen)海外相遇。英国舰队120艘战舰再次组成战列线,四次穿过荷兰舰队战阵,舷炮齐发猛轰敌舰。战至下午荷兰舰队严重受损,队形开始瓦解,然而绝大多数舰长们并不知晓此战最重大的损失 - 特龙普胸部中弹当场阵亡。德维瑟竭尽全力才把舰队撤了下来,但无法改变惨败的结果。此战荷兰损失战舰14艘,官兵伤亡三千人。英国作为赢家也损失了两艘战舰,伤亡将近一千人。施维宁根海战堪称整个战争规模最大、最残酷的一次舰队会战。1 D$ }2 s& o& B2 [

& E# `3 e( L/ U: {1 b+ t虽然英荷战争持续到1653年底,荷兰国会早在7月间便遣使到伦敦议和,受到共和政府的欢迎。这场规模宏大的战争远远超出两国政府的组织能力和财力,双方都有切肤之痛。英国在海峡获得的成功也被荷兰在其它战场的胜利抵消。英国派往地中海挽回局面的20艘战舰在莱格霍恩(Leghorn)海战中惨败,致使英国东方公司的贸易陷入瘫痪。荷兰和丹麦的联盟使英国商船片帆不能入波罗的海,造船材料来源断绝,倘若不是恪守信用的荷兰商人履行战前的订货合同,为了遵守《航海法案》雇佣波兰货船将一批桅杆和绳索运抵英国,邓吉内斯海战以后英国战舰就根本出不了海。
8 h7 L& y  i# A1 P
; R" q, y( a2 g5 [0 ]3 V( [1653年5月克伦威尔发动军事政变驱逐残余议会,独掌大权。英荷两国媾和成功,克伦威尔起了关键作用。克伦威尔不愿看到两个新教国家自相残杀,让法国、西班牙坐收渔利,力排众议支持谈判,不惜做出多次让步促成和约。1654年两国签订《威斯敏斯特条约》,荷兰作为战败国并未损失多少利益,只承诺遵守《航海法案》- 事实上大多数荷兰商人对条约阳奉阴违,生意照旧。英国私掠船主在战争中掳获1,500艘荷兰商船,虽然只占荷兰商船总数的百分之八,但几乎是英国海商船队的两倍。这些战利品使英国海运能力翻了几翻,大大促进了殖民地贸易的发展。《威斯敏斯特条约》并未解决两国海外贸易的根本利益冲突,为以后的两次战争埋下伏笔。0 N5 V5 P4 m# e" ~
# I' P5 X+ v3 z+ E+ }
1653年12月,克伦威尔坐上了护国公(Lord Protector)的宝座,成为英伦三岛的无冕之王。护国政府不可一日无战争,英荷停战没两年,克伦威尔便迫不及待向西班牙宣战。& j8 C" [" I" g# W2 x( x

/ g" S5 ]# C4 A) P4 b1656年布莱克率领英国舰队封锁西班牙加迪兹港,期间截住一支美洲护航船队,掳获两艘价值20万英镑的宝船。次年4月,布莱克得知一支西班牙武装商船队滞留加纳利群岛,因为英国海军的封锁无法归航,便亲率23艘战舰奔袭圣塔克鲁兹(Santa Cruz)。西班牙商船停靠圣塔克鲁兹港湾,有海岸炮台的火力掩护。4月20日清晨,英舰出其不意突入港湾,很快冲进西班牙船队当中。圣塔克鲁兹要塞守军敌我难辨,只得坐视英舰纵火烧毁12艘西班牙商船,并拖走5艘战利品。直到英舰胜利撤退,要塞才以猛烈炮火欢送,击沉了断后的一艘英舰。不久伤病缠身的布莱克奉命归国,在座舰即将抵达普利茅斯港时去世。
& t5 I. M' d, {6 H- h
# s0 _8 F: I% \9 ]) O5 o; @6 L布莱克身后极尽哀荣,被誉为皇家海军之父。保王党骨干克拉兰顿伯爵(Earl of Clarendon)高度评价这位昔日的仇敌:要塞历来享有不可侵犯的盛名,布莱克是第一个率领舰队挑战海岸炮台的人,他证明了这些炮台只能虚张声势吓唬人。他让水兵通过亲身体验认识到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决心,从而在水兵身上灌注了超常的勇气。他在海战中表现的坚定信念和大胆果决成为楷模,受到无数后人追随效仿。
5 D' `: H+ m1 H# |# k
4 A; q( ]' N" |4 l! Q1657年夏天,护国政府已经处于政治和经济双重破产的边缘。克伦威尔的亲信劝他登上王位,期望此举能够稳定局面。克伦威尔犹豫再三,终究没敢带上王冠。西班牙战争未能给克伦威尔带来预期的巨大财富。虽然西班牙海军懦弱无能成就了布莱克的英名,弗兰德斯港口的西班牙私掠船队肆虐海峡,掳获的英国商船多达1,500艘。大多数英国商船本来就是英荷战争中从荷兰人手中抢来的,现在又被西班牙海盗卖回给荷兰。
- B5 {0 ~0 O! e, [3 l8 R' J
( u; T. R0 t/ M, K% ~6 g) a1658年9月克伦威尔去世,留下一个十足的烂摊子。他的儿子理查德继位护国公,人望不高无法服众,几个月以后便被军队推翻。此后英国几股政治势力剑拔弩张,内战一触即发。1660年1月,前任海军司令、现任苏格兰总督蒙克忍无可忍,毅然领兵进入伦敦,宣布改弦更张,恢复君主制度。5月,海军将领蒙德鸠(Edward Mountagu)将旗舰纳西比号匆匆更名皇家查理号(Royal Charles),前去荷兰迎接查理二世。斯图亚特王朝至此复辟成功。
! V# `3 M/ a% p$ i- |* Q* m3 o, K8 R! e$ V9 h  t
十一年的英国共和时代充满暴力和动荡,无论共和政府还是护国政府都未能建立切实可行、顺应民心的政治架构和税收制度。销售税和财产税虽然帮助议会赢得战争,却不够养活数量庞大的新模范军。1646年底共和政府拖欠军饷100万英镑,两年后军队夺权时,拖欠的军饷高达300万英镑。英荷战争让英国财政雪上加霜。1653年度共和政府总收入250万英镑,已经超过查理一世时代的平均岁入五倍有余,而当年共和政府的海军军费为216万英镑,陆军军费为150万英镑。1657年布莱克率领舰队从西班牙返回时,海军欠饷高达100万英镑,他旗下50艘战舰只有一艘在过去的20个月期间领到过军饷。& _# E" B3 [$ Q4 m( k7 V) g% O
. ?/ z5 |$ Y+ s& p7 P7 H8 y
然而共和时代的暴政却是英国海上霸权的滥觞。英国海军的崛起源于一个四面楚歌的军事独裁政权内心深处的恐惧和不安。共和政府四年间建造的战舰吨位超过此前五十年的总和,而英国海军在两次外战中的表现也让欧洲刮目相看。克伦威尔派遣海军劳师袭远去封锁西班牙港口,攫夺美洲宝船,却无视英国商船在家门口惨遭西班牙海盗的蹂躏。可见海军的首要任务是维护这个军事独裁政权,而不是维护英国平民百姓和工商业者的利益,因此倍受英国百姓的憎恨。1 e6 v+ w6 G, C; |5 G$ Y

5 u1 o% O" R+ [5 N" d6 o
  k6 p3 W/ t, X6 w3 G0 [# N) ?/ c4 Y查理二世进入伦敦! @0 {9 a5 _6 s  d& U) ^# ?/ N/ n
7 p0 Q# v$ @. V3 Z% h$ R4 X
1660年5月29日,流亡海外十年的查理二世如同英雄凯旋一般进入伦敦,受到老百姓的夹道欢迎。查理二世大赦天下,对共和政府的拥护者免于追究责任,但参与判处查理一世死刑的五十个人排除在外。这些弑君者(Regicides)死的死逃的逃,最后只有十三人落网,被判处英国刑法的最高惩罚 - 绞死、马拖、分尸(Hanged,Drawn,and Quartered)。这是1351年爱德华三世的创造发明,适用于叛国罪的刑罚。犯人先由一匹马倒拖着前往刑场,然后施以绞刑,奄奄一息时再依次施以阉割、开膛、砍头,最后尸身被大卸四块。这个残忍的刑罚直到1870年才正式废除。克伦威尔等三名已故首犯也未能逃脱制裁,尸体被挖出来处以极刑。6 _6 {- J: V9 a# R  ~) h3 i

8 n- d3 m. G6 ]查理二世急于巩固王权,英国海军是他手中最大的筹码。为了顺应民意,缓解财政危机,查理二世解散了新模范军,对英国海军却照单全收,封官许愿扶植亲信。复辟首义蒙克将军受封阿尔伯马尔公爵(Duke of Albemarle),连蒙德鸠这位昔日克伦威尔面前的红人也当上了海军中将。英国海军从此正式冠名为皇家海军(Royal Navy)。查理二世对于海军建设的投入也可谓不遗余力,1664年的造舰计划包括两艘三层甲板载炮84门的二等战列舰,以及10艘三等和四等战列舰。1666年再追加10艘战列舰,但因为经费短缺最终只添了三艘。
$ ]; W: s4 {9 h9 f/ B: d2 \9 {* E6 B8 I/ Z5 w# s
复辟王朝貌似萧规曹随,却是英国海军史上最为独特的一个时代。查理二世和约克公爵兄弟俩都对海军情有独钟,随着时间的推移都成为行家里手,掌握了广博的航海知识和技巧,具备古往今来历代英王无法企及的专业优势。查理二世是赛艇运动的创始人,曾经亲手设计数款纵帆快艇。日后继承王位的约克公爵则是皇家海军的舰队司令。时评有云:国王很懂航海,尤其对海船构造了如指掌,他在这方面比治理国家更为精益求精。查理二世兄弟对海军的了解远胜朝廷百官,甚至超过很多海军将领。在两位君主的专业领导下,皇家海军进入大发展时期。
# F9 c1 N, a2 P0 d4 r. `" U
6 I1 x; N+ ^/ a( e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以后,荷兰为了改善两国关系,不遗余力巴结查理二世,遣使赠送厚礼,其中包括一艘精心制作的快艇。查理二世是奥兰治家族的表亲,因此对荷兰掌权的共和派政客态度冷淡。此时葡萄牙为了赢得独立正与西班牙打仗,因此渴求一位强大的盟友。1661年,查理二世正式与葡萄牙结盟,次年迎娶葡萄牙公主凯瑟琳(Catherine of Braganza)。荷兰则与西班牙结盟以抗衡强邻法国,眼下正在和葡萄牙争夺巴西殖民地。英荷两国无意中加入敌对阵营,都倍感尴尬。1661年蒙德鸠率领舰队前去惩罚北非海盗,途中遇到正与葡萄牙作战的一支荷兰舰队,气氛一度非常紧张,多亏双方克制礼让才避免一场冲突。
( g* h# M4 a- W5 N; [- y6 C$ y/ [9 U' E0 D5 P. O1 U  ~# N
然而两国经济领域的利益冲突,却无法避免。1660年,以约克公爵为首的一批皇亲国戚创立皇家非洲公司,目标就是前往西非海岸寻找黄金和贩卖黑奴,迅速发财致富。然而荷兰西印度公司经营西非数十年,已经获得垄断地位,皇家非洲公司明摆着是要去踢荷兰人的场子。1663年,海军将领霍尔姆斯(Robert Holms)奉命率领一支舰队前往西非保护皇家非洲公司的贸易,他对该命令的理解是肆无忌惮的劫掠荷兰商船。荷兰立刻采取报复措施,派遣舰队打劫皇家非洲公司。贸易冲突不断升级,最终引发第二次英荷战争。7 F$ u- R0 s- L1 ?, u

6 _5 C8 O& s! O$ v9 |: f* A4 q/ F  P

作者: 道可道    时间: 2012-3-28 04:23
倘若不是恪守信用的荷兰商人履行战前的订货合同,为了遵守《航海法案》雇佣波兰货船将一批桅杆和绳索运抵英国,邓吉内斯海战以后英国战舰就根本出不了海

' D0 T  s+ j/ ], x9 o% d9 A0 w! M) b
岂不是“荷奸”?
作者: 史鉴    时间: 2012-4-2 10:12
道可道 发表于 2012-3-28 04:23 ; [0 O  S  M# s: J! W4 R3 R( r
岂不是“荷奸”?
) @5 i. }6 O( `0 R& S* o% F( J
荷兰人只认钱,不认奸。
作者: 史鉴    时间: 2012-4-2 10:26

- k" N9 b+ H7 m4 M5. 强中更有强中手
" H% p3 k3 J7 m6 p; [: Z  e, p
; D* N6 S: X. M1 A6 D
9 v# v4 ?0 C# P# B( b2 c: o

  `2 P+ G; T5 y  J5 [- \1650年,奥兰治公爵威廉二世与荷兰省的共和派闹得水火不容,正准备发兵一万血洗阿姆斯特丹,突然暴病身亡,留下一个遗腹子,便是后来发动光荣革命登上英国王位的威廉三世。按照传统惯例,历代奥兰治公爵都担任荷兰七省执政。共和派逃过一场劫难,竭力防止奥兰治家族东山再起。威廉二世死后荷兰、锡兰、乌特里赫特等五省拒绝任命执政,几位共和派大佬甚至永久性废除了荷兰省执政的官位。荷兰进入第一次无执政时代,也是荷兰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 Q( z, B, k9 x* N# T! X   W( `# t( g$ A, G3 B
荷兰黄金时代首屈一指的政坛人物是德威特(Johan de Witt)。德威特的头衔是荷兰省大公仆(Raadpensionaris),职能类似日后的荷兰首相。德威特是一位精明强干、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坚定的共和派斗士。他代表富商巨贾的利益,因此大力支持荷兰海军。第一次英荷战争以后,德威特总结经验教训,主持建造了60艘新型战舰,极大提升了海军的战斗力。奥兰治家族的王朝梦想是德威特的一块心病,1653年英荷议和时他就向克伦威尔许诺,将来绝不允许威廉三世担任荷兰执政。王朝复辟以后英王查理二世不断施加压力,要求提高外甥威廉三世的地位,时常磨砺德威特的神经。1666年,德威特悍然操纵荷兰国会宣布威廉三世由国家托管,进而驱逐威廉身边所有亲英派幕僚。为了改造威廉的思想,德威特每周亲自给他上政治课,并陪他打皇家网球。德威特显然不了解威廉三世睚眦必报的性格,数年之后威廉三世将以血腥残暴的方式报这一箭之仇。
/ s" @  b8 e7 o4 M  T9 q ( h3 _6 I+ Q8 s! p3 @8 }" m
1664年12月底,荷兰一支商船队自地中海返航途中遭到英舰袭击,荷兰国会群情激愤,几周以后便向英国宣战。查理二世下令海军总动员,任命弟弟约克公爵为总司令。英国舰队分为红、白、蓝三个分队,各个分队都有一正两副三位司令统御。约克公爵亲率白分队居中,鲁珀特亲王率领红分队突前,蒙德鸠率领蓝分队拖后。三个分队的旗舰前后都配置了火力强大的姐妹舰提供支援。约克公爵再三强调战列线原则,要求各舰与前舰保持120码的距离,严守各自位置,禁止擅自脱离队列掳掠敌舰或救助友舰。皇家海军还首次使用旗语传递军令,使得舰队能够迅速调头转向。# L$ ?* H* ~% U1 J/ m% j
% D5 T  E2 ]" u# X* _, a
荷兰海军的组建依然摆脱不了联邦政体的束缚。五个海军部相互竞争攀比,造成将领过剩的局面。为了照顾各省海军的情绪,德威特任命骑兵将领奥布达姆(Jacob van Wassenaer Obdam)为总司令,将荷兰海军分为七个分队,每个分队有三位将领统御。将领之间没有资历深浅的排序,舰队也没有贯彻战列线的原则。奥布达姆仔细研读了布莱克编篡的《舰队作战秩序训令》,认为荷兰海军应该进行防守为主的消耗战,依靠荷兰强大的财力和造船能力战胜对手,而尽量避免卷入舰队决战。这是相当理智务实的选择,但未能得到德威特的支持。
0 r2 B+ s0 H7 O% B  M0 O ) W+ t5 J( G; b" i
1665年5月,奥布达姆率领舰队出海,拦截了一支自汉堡返回的英国商船队。德威特来信指责奥布达姆消极避战,奥布达姆一怒之下领军前往英国海岸寻找对手。6月11日,奥布达姆在诺福克郡海外的罗伊斯托夫特(Lowestoft)遭遇约克公爵率领的皇家海军主力,随即爆发本次战争的第一场舰队会战。, p* T4 n3 f& Q9 S6 M/ ^7 A7 U7 c

0 e' ?% i) u2 _6 `  e: k此战皇家海军投入100艘战舰,其中包括24艘武装商船,载炮共计4,542门;荷兰海军投入107艘战舰,其中包括11艘武装商船,载炮共计4,869门。皇家海军因为舰炮口径大的缘故依然拥有火力优势。战役伊始两支舰队都保持严整队形,平行反向行驶,远距离相互炮击。然后各自掉头相对而行,进行下一个回合的较量。这时两支舰队战术素养的差距就表现出来了。皇家海军掉头以后三条线虽然有些脱节,但大致还算整齐,荷兰海军就乱成一团糟,战舰位置重叠彼此阻挡射界。接下来英国舰炮大显神威,尤其是八艘一、二等战列舰,一次舷炮齐射就能击沉一艘荷兰小型战舰。激战正酣时风向突变,蒙德鸠抓住战机,率领蓝分队突入敌阵,将荷兰舰队拦腰截断,并包围了拖后的两个分队。不久荷兰旗舰爆炸,奥布达姆壮烈殉国。荷兰海军群龙无首,四散奔逃,多亏了老将德维瑟和艾弗森(Johan Evertsen)率领各自的分队断后掩护,才避免更大的损失。3 S- |& d6 F" R% l
" j: q+ Z* J, E" r+ N0 }% U8 B; t
罗伊斯托夫特海战英国大获全胜。荷兰海军14艘战舰被击沉或烧毁,9艘被俘,另有8艘因战损严重而报废。官兵阵亡两千余人,被俘两千余人。这是荷兰史无前例的一次惨败,消息传来整个国家笼罩在愁云惨淡之中。大难当头之际,荷兰需要一位救星从天而降力挽狂澜。8月6日,德鲁伊特从美洲返回,五天之后便被任命为海军总司令。荷兰人望眼欲穿的大救星终于到来。' ]; W# ~# N$ w
4 L( |6 E: [! @3 V- Q6 @' S5 p+ P

" ^; G7 y( C4 g. {4 |  P' ] 2 G9 |* L6 Q- s% e! v1 Z; w
时年58岁的德鲁伊特(Michiel A.de Ruyter)出身寒微,11岁便上船当学徒,此后32年一直在海上谋生,历任炮手、水手长、大副、船长,最后拥有自己的商船。德鲁伊特常年往来于北非和加勒比海,经常自掏腰包为北非海盗掳获的欧洲奴隶赎身,因此在荷兰海商中享有盛誉。德鲁伊特在军事生涯开始得却很晚。1641年,德鲁伊特生平第一次加入荷兰海军,指挥一支武装商船远征西班牙,参加了当年11月的圣文森特角海战。此后十年德鲁伊特忙于生意,一直没有再加入海军。1652年,德鲁伊特决定退休,回到家乡买了一幢豪宅准备安度晚年。" \: v* V! w4 j8 t5 B' M
$ J- j  k1 s; L; T9 ~8 M/ j3 D
然而事与愿违,次年爆发第一次英荷战争,德鲁伊特应征入伍,受命指挥一支护航舰队。1653年8月25日,德鲁伊特在普利茅斯海外遭遇英国海军司令艾斯科尤(George Ayscue)统帅的舰队。双方实力相差悬殊,艾斯科尤旗下有47艘战舰,而德鲁伊特只有31艘。英国人志在必得,猛打猛冲,一场混战以后竟然没有讨到半点便宜。双方都没有战舰沉没,但英国人伤亡远远高过荷兰人,而荷兰商船队毫发无爽顺利归航。德鲁伊特一战成名,随后晋升海军中将,参加了本次战争的三个舰队会战。特龙普阵亡以后,德威特曾经打算让德鲁伊特继任海军总司令。德鲁伊特认为自己资历太浅,不足以服众,婉言谢绝。$ {6 z# y% x, ]' n: _& [
  i+ `7 W$ N& Z
战争结束以后德鲁伊特继续在海军供职,足迹遍及波罗的海和地中海。1664年,英国海军将领霍尔姆斯奉命保护皇家非洲公司的贸易,在西非大肆劫掠荷兰商船,强夺荷兰据点。德威特立刻派遣德鲁伊特南下大洋还以颜色。德鲁伊特赶到西非,一举收复所有据点,掳获大批皇家非洲公司的商货,其中包括1,420根象牙和3吨胡椒。德鲁伊特随即挥师西向,攻击英国在加勒比海的据点,然后北上纽芬兰掳掠一番,这才满载而归。我们在几内亚被德鲁伊特打得满地找牙的消息先于霍尔姆斯的舰队到达英国,时评有云:很难说这个消息是让人怒火中烧还是让人无地自容,反正两种反应都很恰当。
$ E0 g# w& V0 A/ s/ A8 X
  y# W+ F; M( p5 X/ O1 l德鲁伊特绕道北海回国时,荷兰刚刚遭遇罗伊斯托夫特海战的惨败。国难思良将,德鲁伊特众望所归,继任海军总司令。8月底,德鲁伊特率领荷兰海军再次出征,护送东印度公司的一支庞大商船队顺利归航,然后驻扎泰晤士河入海口,掩护穿越英吉利海峡的荷兰商船。皇家海军欠饷数月,人心浮动,无力再战,双方相安无事渡过下半年。
- S0 P; }! l: j+ v$ m5 A5 h
0 ~  a9 d% g! k1 N+ k6 g; d7 V  x1666年初,战局发生变化。法国与荷兰结盟向英国宣战。为了防止法国海军北上与荷兰海军会合,鲁珀特亲王指挥绿分队20艘战舰封锁多佛海峡,蒙克率领主力舰队留驻唐斯锚地。6月9日,查理二世得知法国海军取消北上计划,立刻命令鲁珀特亲王赶回唐斯与蒙克所部汇合,然而为时已晚,蒙克将率领56艘战舰独自迎击86艘荷兰战舰。6月11日,四天战役(Four Day's Battle)爆发,此战被誉为帆船时代最伟大的舰队会战。
3 A! e9 e2 ~" _- H9 u$ P, _) h
. Y1 V& y- W+ |3 }4 A2 p罗伊斯托夫特海战之后荷兰国会痛定思痛,批准兴建一批载炮70门以上的战列舰以加强火力。德鲁伊特的旗舰七省号载炮80门,堪比英国二等战列舰。蒙克对此一无所知,依然迷信皇家海军的炮火优势,不顾敌众我寡,率领舰队趋前挑战。两支舰队都排成一字纵列向东并行,彼此保持距离以舷炮对轰。炮战持续到傍晚,两支舰队已经逼近弗兰德斯海岸,于是各自向北掉头。转向以后担任英国前卫的白分队落到后面,遭到围攻,分队副司令伯克利(William Berkeley)中弹身亡。入夜,双方脱离接触各自修整。盘点第一天的战斗,英舰三艘被俘,三艘重伤撤离;荷舰则有九艘战损严重回国抢修。7 i. o# D% R. A- B& E: ^& J
! [2 K, q) n6 C' \) O
次日清晨双方整兵再战,50艘英舰对阵77艘荷舰。蒙克斗志依然旺盛,率领舰队一字排开齐头并进冲向荷兰舰队。英舰一直冲到敌舰数百码距离以外才同时右转掉头,侧身对敌舷炮齐发,这是皇家海军去年才演练的新战法。德鲁伊特针锋相对,率领自己的分队右转,横穿英国舰队的航行路线,以猛烈的炮火重伤突前的三艘英舰。此后十个钟头里两支舰队三次交锋,一位目击者这样写道:每个舰队都排成一条纵列,彼此保持大致平行,如果一方船头朝北,另一方的船头就朝南。我方纵列的首舰率先与敌方纵列的首舰交火,然后整个舰队依次驶过敌方舰队,不断炮击。待到我方纵列末尾的战舰错过敌方纵列末尾的战舰以后,首舰掉头,后队依次跟上,这样需要一个钟头整个舰队才能掉头,以便进行下一轮交锋。, t, g: n0 u+ [) j. `' e

8 Q6 `% S. x. q5 u; w. v) z+ \% `夜幕降临,双方再次休战。蒙克的舰队弹创累累,只剩下29艘战舰尚能一搏,形势非常险恶。次日清晨,蒙克亲率15艘战舰断后,掩护舰队且战且退。荷兰舰队紧追不放,英舰慌不择路,闯入加洛普沙洲,白分队司令艾斯科尤的旗舰皇太子号(HMS Royal Prince)搁浅。面对蜂拥而来的荷兰战舰,皇太子号官兵乱成一团,逼迫艾斯科尤降旗投降。德鲁伊特遵照荷兰国会的战前指示,下令将皇太子号付之一炬。事后英国评论哀叹道:我们就这样失去了英国排名第二的主力舰,拥有90门青铜炮和八百名官兵的皇太子号,整个舰队为此痛心疾首。艾斯科尤成为皇家海军历史上军衔最高的被俘将领。
# U1 t+ u* ~( H! _. p% R, ^- L+ ^& M& K" o, A

8 `! T7 J8 D% T; E7 t5 H皇太子号挂白旗投降
9 B$ F4 I+ @6 \( U" r

- b. {: F( D3 c1 W* V7 t当晚,鲁珀特亲王的舰队终于赶来会师,此外还有拱卫泰晤士河的五艘战舰前来增援,使得蒙克旗下的战舰增至52艘,而三天的激战使德鲁伊特的舰队减至68艘。双方各自修整重组,准备第二天的最后一搏。次日清晨,英舰吹响号角,擂动战鼓,官兵挥舞着帽子,斗志昂扬前来挑战。德鲁伊特率领荷兰舰队占据上风向,顺势冲向敌舰。接下来的激战中双方都成功突破了对方的战列线,彼此犬牙交错杀得昏天黑地。战至下午,英舰弹药将尽,军心开始动摇。德鲁伊特亲率舰队发起最后的冲击,与鲁珀特亲王座舰皇家詹姆斯号激烈炮战,击倒了后者的主桅杆。英舰绿分队立刻撤出战场,拖拽着皇家詹姆斯号且战且退。势单力孤的蒙克不敌德鲁伊特的猛攻,率部逃入傍晚升起的浓雾之中。四天战役这才落下帷幕。/ h1 X: P) v9 e' D5 y

& y6 N1 W8 l8 |# g" e: P9 {; P这场史诗般的会战中,皇家海军损失10艘战舰,两位海军上将和十位舰长阵亡,官兵阵亡、受伤、被俘总计4,250人。荷兰海军损失战舰4艘,三位舰队副司令阵亡,官兵伤亡2,800人。英国作家艾弗林(John Evelyn)写道:请看这悲怆的一幕,王国的海上堡垒半数以上遭受重创,没有一艘完好的战舰,满目都是残骸和空壳,荷兰人如此残忍地把我们撕碎,而皇太子号的损失将是人们心中永远的痛。+ n4 T/ G8 o" P% D2 ^2 m$ X
. c9 h" f: |, C" F9 @
荷兰举国欢庆胜利,以为此战能定输赢,这显然低估了皇家海军的实力和韧性。战役以后蒙克和鲁珀特亲王颁布一系列战术条例,旨在进一步加强舰队的组织纪律性。仅仅一个多月以后的圣詹姆斯节,英荷舰队再战海峡,结果荷兰败退,多亏了德鲁伊特指挥有方才避免更大的损失。8月20日,皇家海军再次出击。霍尔姆斯率领一支舰队突袭荷兰弗利河口,烧毁了停泊在此的160艘荷兰商船,造成一百万英镑的经济损失。  Z: [2 `  p' P  u( d

5 Q2 m0 T$ r8 j( f5 }5 U1666年9月中旬的伦敦大火烧毁了港口和商业区,也烧掉了王室一大笔财政收入,查理二世顿感捉襟见肘。开战之初议会批准的250万英镑海军军费,此时已经告罄。年底两国开始和谈,查理二世为了削减军费,下令将皇家海军主力舰封存,解散大批海军官兵,只留下一队巡洋舰游弋海峡。德威特得到消息,决心突袭麦德维河畔的皇家海军基地,以增加谈判桌上的筹码。
1 H( F+ [  z+ |. X
2 ^* h0 o5 _5 p1667年6月20日,德鲁伊特奉命指挥24艘战列舰和20艘小船进入泰晤士河入海口,出其不意攻占了麦德维河口的谢尔内斯要塞,然后亲率一队战舰和火船逆流而上,突破英国人设置的铁索和沉船障碍,直抵沙瑟姆(Chatham)的皇家海军基地。英国守军猝不及防,乱成一团,看守战舰的陆军官兵纷纷弃船逃生。德鲁伊特发动火船攻击,结果大获全胜,烧毁8艘战列舰,其中包括3艘75门炮的主力舰,并俘获皇家海军的旗舰皇家查理号。蒙克为了防止更多战舰落入荷兰人手中,下令凿沉基地内剩余的16艘战列舰。德鲁伊特的神来之笔,致使皇家海军近十年的苦心经营毁于一旦。英国海军史专家帕德菲尔德(Peter Padfield)评论道:这是世界海战史上最辉煌和最成功的奇袭之一。
  d. @" [. |9 Z: {6 U' f- V
6 U* [* b/ M7 t( D8月10日,英荷签署《布雷达合约》。英国被迫修改《航海法案》,放宽贸易限制。时人评论道:在智慧、勇气、实力、对英国河道的了解、以及战果等等方面,荷兰人都强过我们,因此以胜利者的姿态结束了战争。# y- W9 n8 F+ N8 z
+ r( n% F- i) x  T$ S" M" N
然而透过历史长镜头看去,英国的前途并非如同麦德维惨败之后那样黯淡渺茫。第二次英荷战争,荷兰耗费一亿一千万荷兰盾(价值1,100万英镑),相当于同期英国海军军费的三倍,赢得的胜利可谓得不偿失。此后的半个世纪荷兰将反复套用这个昂贵的战争模式,直至耗尽国力。查理二世虽然输掉了战争,却没有输掉王位,只因他的对外政策建立在议会支持的基础之上。一位君主的国内统治和海外霸权都取决于筹款能力,无论是查理一世时代还是其后的共和时代,耗资巨大的英国海军都不幸成为政治危机的导火索。查理二世没有重蹈其父的覆辙,终于在英国政治架构里为皇家海军谋得相对稳固的一席之地。
/ ?! I# h; F4 L9 H3 q
- ]2 N1 I. X7 f7 v( v + q2 ]/ N( i1 p. L

作者: 燕庐敕    时间: 2012-4-3 13:50
史鉴 发表于 2012-4-2 10:26
& S3 }/ D6 }; z# o1 t2 v5. 强中更有强中手
$ j3 z; O3 n* ^
伦敦再次遇袭要等到希特勒时代了。不过德国海军一战时曾经以军舰炮轰过苏格兰沿岸吧。
作者: 北京阿新    时间: 2012-4-3 15:33
燕庐敕 发表于 2012-4-3 14:50 - J0 e( ^$ g- B# {+ U# k( y& z6 ^
伦敦再次遇袭要等到希特勒时代了。不过德国海军一战时曾经以军舰炮轰过苏格兰沿岸吧。 ...

& b4 j3 J6 b5 U主要是英格兰沿海吧~比如多佛之类的~~~
作者: 燕庐敕    时间: 2012-4-3 22:03
北京阿新 发表于 2012-4-3 15:33
: Q  y3 c; A  [, Q2 n主要是英格兰沿海吧~比如多佛之类的~~~
. D) A( }7 w8 e) }% c+ n
不是多佛,应该是北边。
作者: MacArthur    时间: 2012-4-4 02:26
史鉴 发表于 2012-4-1 21:26 ; t  w1 ?4 D6 M- D  W! |4 O
5. 强中更有强中手

2 J: T4 M; `. M1 q6 T9 ?/ Q真是强中自有强中手。。。 荷兰海军在德鲁伊特的率领下,竟然焕发出如此斗志,让人很难相信一年前Lowestoft惨败是同一支舰队。。。 无论从火力、组织还是纪律上都进步神速。。。 果真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3 O; j, P7 B, i) J- v' D

作者: 燕庐敕    时间: 2012-4-4 09:52
MacArthur 发表于 2012-4-4 02:26
' v$ `/ J$ Z0 h- n# i# j) U+ }真是强中自有强中手。。。 荷兰海军在德鲁伊特的率领下,竟然焕发出如此斗志,让人很难相信一年前Lowesto ...

2 ?# @5 n/ `# a' G2 E; g下一次,狡诈的太阳王路易十四就该出手了。荷兰要在同时陆上顶住欧洲最强的法军,海上顶住挑战者英国海军,这难度~~~~~
作者: 史鉴    时间: 2012-4-4 09:53
燕庐敕 发表于 2012-4-3 13:50
% N& T9 `8 r; @8 T伦敦再次遇袭要等到希特勒时代了。不过德国海军一战时曾经以军舰炮轰过苏格兰沿岸吧。 ...

) Q! a' `0 C+ a, K) V别忘了“光荣革命”,那是历史上外国军队最后一次成功入侵英伦三岛。
作者: 燕庐敕    时间: 2012-4-4 09:55
史鉴 发表于 2012-4-4 09:53 * x0 g- y1 Y; x  ?! L
别忘了“光荣革命”,那是历史上外国军队最后一次成功入侵英伦三岛。
# a+ M8 X' O' d. g: Z& S$ k* E
哈哈,那是有英奸嘛。. k2 I2 u8 k/ P! ?7 x

' F9 t7 T& x9 W7 s, b/ Y- C哎,美军二战大规模进驻英国,算是英国人拱手迎来的外国军队。
作者: 史鉴    时间: 2012-4-4 09:57
MacArthur 发表于 2012-4-4 02:26
. _6 I5 C+ C' R& h3 ^真是强中自有强中手。。。 荷兰海军在德鲁伊特的率领下,竟然焕发出如此斗志,让人很难相信一年前Lowesto ...
8 N: T; @) ?; |- j0 O) B0 S) ^
荷兰海军官兵素质很高,关键是缺乏组织和统御,这类似于荷兰足球队,总是球星云集,但就是出不了成绩。
作者: 史鉴    时间: 2012-4-4 10:16
燕庐敕 发表于 2012-4-4 09:55
/ e7 [4 b* C& |, `4 [哈哈,那是有英奸嘛。
2 S" M5 c+ o+ R- {- |# p1 P5 ?) T# H2 x* X# v1 z
哎,美军二战大规模进驻英国,算是英国人拱手迎来的外国军队。 ...
+ C3 j  d* d$ a& W" q7 M& v
其实内奸的作用并不大,绝大多数英国权贵都持观望态度。光荣革命是威廉三世的豪赌,居然能成功,真是很邪门。比如英吉利海峡十一月份居然刮了几天东风,把皇家海军堵在泰晤士河口里,眼睁睁看着威廉三世的船队过去,硬是出不了海。这后来被宣传为“新教神风”(Protestant Wind)。
作者: 燕庐敕    时间: 2012-4-4 20:14
史鉴 发表于 2012-4-4 10:16
" E+ `+ @9 o- `3 r" O6 _其实内奸的作用并不大,绝大多数英国权贵都持观望态度。光荣革命是威廉三世的豪赌,居然能成功,真是很邪 ...
1 A) I/ \4 E/ s6 }) ~
哈哈,命好谁也挡不住啊。
作者: 史鉴    时间: 2012-4-9 09:26
本帖最后由 史鉴 于 2012-4-9 09:32 编辑
, n7 Q; S1 }4 z& w; a0 J7 g% C2 C: i: h: W8 ]' k
+ E) }, {# Y; P; M+ T. A+ k
6. 不战而胜. M4 r* }4 a- v( [- H
8 w4 O- T! E! ?9 e- Y
十七世纪后半页的欧洲大舞台群星荟萃,但无人能够跟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媲美。路易十四每年的财政收入将近一亿锂(价值750万英镑),是查理二世岁入的六倍有余。1663年,路易十四批准了庞大的造舰计划,此后八年间法国海军的战列舰从21艘剧增至84艘,首次超越皇家海军。当时的英国外交官坦普尔(William Temple)这样赞叹道:法王如同一颗夺目的彗星高挂天空,不但引人瞩目,更令人倾倒。
% C. e( F* ?1 s5 l8 Q( k( `" F+ N4 i$ ^
法国是绝对君主制的天主教国家,又是英国的传统强敌,无论从哪个方面看两国都格格不入,水火不容。查理二世念念不忘上次英荷战争的败绩,竟然在1670年与路易十四签订秘约,英法两国携手消灭荷兰共和政权,然后扶植查理二世的外甥奥兰治公爵威廉三世,建立一个傀儡王国。为此路易十四答应给查理二世每年22万英镑的财政补贴。1672年,查理二世下令冻结国库,停止偿还一切债务,短期内筹资130万英镑,准备再跟荷兰打一场速战速决的战争。* @3 |9 f- Z6 O7 F
' E4 K" t. G% \0 q4 |2 O
1672年作为灾难之年载入荷兰史册。这年4月,英国、法国、科隆、蒙斯特同时向荷兰宣战。法军绕过荷兰南部的防御堡垒,从东部长驱直入,占领大片荷兰国土。6月,荷兰政府绝望之际下令开闸放水,淹没莱茵河以北五万公顷的国土以阻挡法军。荷兰民众对德威特为首的共和政府失去信心,22岁的威廉三世众望所归,被拥立为荷兰执政。在威廉三世的纵容下,一群暴民袭击了德威特兄弟,将二人残酷杀害,开膛破肚,尸体高挂街头示众。凶手非但没有得到国法严惩,其中数人还被封官晋爵,威廉三世的声望因此大受影响。. x( K/ p5 G; o3 L: c: V9 b1 t' c

6 y# R/ t6 B+ X: x0 W7月初,查理二世派遣阿灵顿公爵前来议和,提出扶植威廉三世为荷兰君主,以英法瓜分荷兰部分国土作为交换条件。查理二世显然低估了这位外甥的爱国热情,和议遭到威廉三世断然拒绝。阿灵顿威胁道:你将亲眼目睹荷兰共和国的灭亡。 威廉三世的回答名垂青史:为了避免这个结果我别无选择,只有为保卫祖国而葬身沙场。 2 B# G+ P0 e# c' U5 ]# H9 ]
# M# l/ F7 c& m9 C; Y2 K: j6 h% m
战争爆发伊始,德鲁伊特便率领舰队出海,但未能阻止英法两国海军会师。6月7日,德鲁伊特在英国萨福克郡的索尔湾(Solebay)发现了英法联合舰队,于是爆发本次战争的第一场舰队会战。此战75艘荷兰战舰对阵93艘英法战舰,处于绝对劣势。然而开战以后法国舰队没有跟随英国舰队向北行驶,而是掉头向南。德鲁伊特派遣15艘战舰尾随骚扰30艘法舰,而集中舰队主力攻击63艘英舰。接下来的鏖战中双方各有一艘战舰沉没,皇家海军宿将蒙德鸠溺水身亡,荷兰海军副司令根特中弹阵亡。这场会战不分胜负,但英法联合舰队封锁荷兰中部海岸的计划被迫搁置。
8 Z$ y2 ?" |' u+ I5 S/ @& G  b  R  r& M8 m
由于法军兵临城下,威廉三世被迫削减海军军费,并调走大量舰炮加强要塞防御。1673年,德鲁伊特旗下战舰锐减至六十余艘,却担负着保卫锡兰省海岸,阻止英法联合舰队登陆的艰巨使命。德鲁伊特于是将舰队驻扎舒恩维尔德(Schooneweld)海域,以守代攻,以静制动。舒恩维尔德海域暗沙密布,受海潮影响而变动不居。德鲁伊特土生土长,对这片海域了如指掌,希望借助地利以抵消英法联合舰队的兵力优势。
: C  G2 H2 J' U1 M- m' G1 K$ r2 M* z: o! ?
查理二世速战速决的希望破灭,130万英镑很快花得精光,不得不硬着头皮召集议会讨要军费。议会对查理二世跟路易十四之间的勾搭非常警觉,通过法律禁止天主教徒担任公职,矛头直指公开皈依天主教的约克公爵。迫于议会的压力,约克公爵辞去皇家海军总司令之职,由鲁珀特亲王接任。鲁珀特亲王是一员搏杀型悍将,战术意识相当粗糙,这次临阵换将对于此后的三场海战有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 i0 s! V, e2 D- i7 g. |
% f# L0 ]# p" b4 x& `8 A4 k% D6月1日,鲁珀特亲王率领76艘英法战舰和30余艘运兵船逼近舒恩维尔德海域,双方相聚10海里按兵不动。6月7日清晨,风向转为西南,鲁珀特亲王顺风顺水,发动攻击。由于荷兰舰队仅有52艘战舰,鲁珀特亲王断定敌人将会避战逃跑,于是派遣一队巡洋舰先行,企图断敌后路。未曾想德鲁伊特摆开阵势迎战,英法舰队仓促编排战列线,鲁珀特亲王突前的红分队战列舰不得不和巡洋舰混编,火力大减。接下来的海战中德鲁伊特率领舰队三次变向扯动对手,致使英法舰队战列线支离破碎,很多战舰位置相叠,彼此阻挡射界,无法发挥炮火优势。激战一天以后,双方各有一艘战舰沉没。英法联合舰队撤出舒恩维尔德海域,无功而返。
# i8 s4 ]* V9 n1 X: X' f/ }$ I
5 K+ F$ X% z8 c0 d$ O# t一个星期以后,永不言败的鲁珀特亲王再次率队前来挑战。德鲁伊特得到四艘战列舰的增援,主动驶出舒恩维尔德海域迎战。皇家海军副司令斯普拉格(Edward Spragge)统帅蓝分队突前,法国舰队居中,鲁珀特亲王率领红分队在后压阵。此时斯普拉格正巧在鲁珀特亲王的旗舰上,得到攻击命令以后急忙乘坐快艇赶回自己的旗舰。鲁珀特亲王却急不可耐,擅自改变战前部署,带领红分队向前移动,企图超越蓝白两分队,亲自打前锋。法国舰队不明白鲁珀特亲王的意图,连忙同步前进,竭力保持领先位置,结果导致英法舰队阵型乱成一团。德鲁伊特率领荷兰舰队保持距离,以高射角炮火破坏英法战舰的桅杆和船帆。法国舰队照例一触即溃,撤离战场。鲁珀特亲王三番五次升起红旗,试图率领舰队逼近敌阵决一死战,但看到自己的舰队根本组织不起有效进攻,只得再三降下红旗。次日清晨,无可奈何的鲁珀特亲王不得不率部撤入泰晤士河。- z) ~9 ]3 C/ C3 z5 J5 K4 ^! T
3 S: D4 H+ n  z9 }8 m3 _) F2 c
两个月以后,英法联合舰队再次来到荷兰特克赛尔(Texel)海域,做出登陆的姿态,引诱荷兰海军前来决战。德鲁伊特不负众望,率部迎战。英法舰队86艘战列舰对阵荷兰舰队60艘战列舰,依然拥有绝对优势。两条战列线齐头并进,相互炮击。德鲁伊特缩短荷兰战列线,放过担任前锋的法国舰队,集中火力猛攻英舰。斯普拉格的旗舰亲王号落单,遭到荷舰围攻,斯普拉格落水身亡。双方鏖战直至弹尽才撤离战场。事后鲁珀特亲王指责法舰未尽全力,法国舰队司令承认自己持有路易十四的手令,要他保证法舰毫发无爽。英国朝野一片哗然,议会敦促查理二世与荷兰媾和。1674年2月,英荷签署《威斯敏斯特和约》,从此一百年不再战。' @" v6 j4 `' a/ g
4 [" Q; f) Z) u! \# O% n
1675年底,68岁高龄的德鲁伊特再次奉命出征,率领15艘战舰前往地中海支援盟友西班牙。次年4月的阿格斯塔海战中,荷西联合舰队遭遇优势兵力的法国舰队,德鲁伊特在战斗中被一颗炮弹击中左腿,伤重不治。消息传出无论敌友都扼腕叹息。查理二世对德鲁伊特的儿子说:荷兰国会竟然决定让你父亲这样伟大的海军将领,带领一支微不足道的舰队前去冒如此大的风险,实在让人惊诧。 德鲁伊特遗体被运送回国,途中经过的法国港口都遵照路易十四的命令鸣炮致敬。
; R% y( X( p$ `; p/ I- e& [% {$ u3 t1 x1 _
查理二世吸取教训,审时度势,放弃了法国联盟、宗教宽容等不得民心的政策。1677年,查理二世说服约克公爵,将其长女玛丽嫁给威廉三世,这个旨在加强英荷两国联系的举措,却培育了一位斯图亚特王朝的掘墓人。次年,英荷两国结成攻守同盟,组成联合舰队统一军令。此后四年的法荷战争中,查理二世坚决保持中立,为法荷两国居中调解,而英国商船利用中立国身份承运交战国货物,得到长足发展。到1689年,英国商船货运量翻了三翻,英国海员的数量也同步增长,航海技能堪比荷兰同行,成为皇家海军至关重要的战略储备。
% }& S/ {4 O: }$ x1 l# l+ w
4 a! D0 u# B7 }: _0 v! q; |
虽然荷兰海上贸易在此后半个世纪依然保持领先地位,荷兰海军却一蹶不振,再也未能重演英荷战争中的强势表现。1671年至1714年间,荷兰同法国打了三次旷日持久的战争,荷兰陆军顶峰时期接近12万人,这对于一个200万人口的西欧小国来讲无异于涸泽而渔,焚林而猎。法国三番五次的侵略迫使荷兰不惜牺牲经济利益以寻求英国的支持,而英国利用贸易保护法律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不断蚕食荷兰的商业帝国,为建立自己的海上霸权奠定基础,最终不战而胜荷兰。
/ v0 g" p" n5 A6 e( K/ F: p
- A# T3 m- _6 g" N4 f皇家海军在两次英荷战争中的拙劣表现,推动了职业化正规化的进程。1677年查理二世下令颁布了海军军官资格考评制度,迈出了皇家海军职业化的关键一步。该制度要求海军尉官候选人必须年满二十岁,拥有三年航海经验,并且通过数位资深舰长联席主持的考试。军官赋闲时享受半饷,退役以后享受退休金,也是查理二世时代形成的制度。皇家海军职业军官团的发展壮大完全得益于这两项制度。许多现代史家把查理二世刻画成一个纵情声色、逃避责任的花花公子,起码在海军建设方面这个评价根本站不住脚。担任海军部长五十年的波切特(Josiah Burchett)评价道:查理二世的统治在很多方面遭人针砭,唯一的例外当属海军。国王陛下不但为维持一支庞大舰队而忙碌,还为选拔合格将官统御舰队而操心。 - A" B0 j2 Y' n+ n

; D' D0 W. N( \6 k6 v查理二世和詹姆斯二世两代英王一共统治28年,期间领导了皇家海军脱胎换骨的变革,创建了一支忠诚干练、纪律严明的职业军官队伍,从此专业素养取代政治立场成为军官晋升的唯一标准。归根结底,这些成就植根于两位英王对海军强烈的个人爱好。1688年,对海军一窍不通也毫无兴趣的奥兰治亲王威廉三世发动光荣革命,登上英国王位。皇家海军是否因此走上人亡政息的覆辙,成为许多人心中的一个悬念。. [; z- i/ c& j2 ~3 d: d
# K* _! T) ^, d  v8 O7 ]

作者: 一无所之    时间: 2012-4-9 11:22
史鉴 发表于 2012-4-2 10:26
4 ^8 [5 d2 z* C. n5. 强中更有强中手

3 ^" |. ]0 Q, m5 _很小的时候就看过这一段了,现在再看依然兴奋不已啊,能够突入一国内河,直捣黄龙,还烧了旗舰,这简直是任何一个海军将领的梦想啊~~
作者: 史鉴    时间: 2012-4-10 09:04
一无所之 发表于 2012-4-9 11:22
7 ]6 L, J1 {5 w% ]很小的时候就看过这一段了,现在再看依然兴奋不已啊,能够突入一国内河,直捣黄龙,还烧了旗舰,这简直是 ...
4 b. p, c" r" [% n. _* M9 r& ?7 f7 I
英国人太大意了,就是河口一个要塞,没有纵深防御,突破一点就全线崩溃。
作者: 一无所之    时间: 2012-4-10 09:20
史鉴 发表于 2012-4-10 09:04
' F9 g" o5 p" ~2 n6 v' D' r英国人太大意了,就是河口一个要塞,没有纵深防御,突破一点就全线崩溃。 ...
: J3 q* j( }1 Z6 u$ }
恩,话说到了二战,德国人也玩了这么一次,不过是用的潜艇。
作者: 猫元帅    时间: 2012-4-10 09:43
史鉴 发表于 2012-2-28 11:08
/ E5 E# ], ?) K0 [% q. `1. 欧洲新贵8 G5 T* r0 s& C; S! O+ H7 @
1 o- b# a0 C/ k5 q( q3 o0 ]
十七世纪的荷兰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西欧小国,短短几十年间一跃成为欧洲首屈一指的工商业中心 ...
' h+ F4 h: i6 R1 ?+ t* Z; P# z
荷兰和威尼斯一样,都是得益于大航海时代的开始。表面上看是引领了风潮,实际上是在吃中世纪留下的老本。等到英法这些国家从中世纪走出来后,荷兰威尼斯这种没有地没有人的小国家的国力就处于下风了。可以说荷兰的“帝国”是一个幻影。有点像日本。$ k7 Q! s$ L% P2 ^  B" X1 A
5 B8 z5 [2 C: _+ C1 _0 a- I1 d
英国也延续了荷兰的命运。一旦更大、资源和人口更多的国家(美国、苏联、德国)走上发展之路,英国的国力立即处于下风。等到殖民地一个一个的消失,英国就回到了和它的土地、人口、资源相适应的地位了。
作者: MacArthur    时间: 2012-4-12 02:20
猫元帅 发表于 2012-4-9 20:43
' I5 V1 T/ `5 `; C一旦更大、资源和人口更多的国家(美国、苏联、德国)走上发展之路,英国的国力立即处于下风。等到殖民地一个一个的消失,英国就回到了和它的土地、人口、资源相适应的地位了。
# Q5 N: h* q2 E! D: X6 X9 F# [
精辟。。。
作者: 奉孝    时间: 2012-4-19 06:00
原来各国都有私掠船队,西班牙也不是省油的灯啊
作者: 史鉴    时间: 2012-4-20 08:29
奉孝 发表于 2012-4-19 06:00 3 O9 [; w0 o' c" J: l+ b0 V$ T, U
原来各国都有私掠船队,西班牙也不是省油的灯啊
/ I& j% ^2 K+ P5 E+ p8 y
那些大多是打着西班牙旗号的弗兰德斯私掠船队,巢穴是敦克尔克。敦克尔克是十七世纪鼎鼎大名的海盗窝点,常年被英国荷兰海军封锁,但海盗船速度快,熟悉当地海域,来去自如。
作者: 爱思伯爵    时间: 2012-4-25 10:53
拜读了。感谢!
作者: 大鹏翔宇    时间: 2012-9-21 22:57
燕庐敕 发表于 2012-4-3 22:03 1 U2 m% q1 d7 W4 p4 U
不是多佛,应该是北边。
$ w% J3 K7 \  J4 r! G8 f
老燕说的对,英格兰北部东海岸的whitby和scarborough都在一战时被德军巡洋舰炮击过
作者: 燕庐敕    时间: 2012-9-24 00:03
大鹏翔宇 发表于 2012-9-21 22:57
3 U, ]" ~2 j4 {$ x9 f老燕说的对,英格兰北部东海岸的whitby和scarborough都在一战时被德军巡洋舰炮击过 ...
/ R# d) \6 ~! P$ O, x& A' X; l
谢大鹏。最近一切搞定了?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www.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