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环球航行纪事(25)-文语好说口易开·文纳瓦图(Vanuatu)印象 [打印本页]

作者: 漂呀漂    时间: 2012-2-16 12:03
标题: 环球航行纪事(25)-文语好说口易开·文纳瓦图(Vanuatu)印象
本帖最后由 漂呀漂 于 2012-2-15 23:02 编辑


 以前对文纳瓦图没有任何印象,隐约觉得听过她的国名,却不清楚她的确切地理位置。这次航行有幸路过,赶紧恶补一下地理知识。
 位于南太平洋上的文纳瓦图共和国由八十二个列岛组成,从北到南一溜排开跨越了一千三百公里海面。
 历史上最早的居民是美拉尼西亚人,十七世纪后被善于航海的欧洲人发现,然后象其它被先后发现的岛屿和新大陆一样,没有逃过被殖民的命运。有意思的是,文纳瓦图同时被英国和法国看中,两国都有移民来此开发定居,传播各自的宗教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双方在争取文纳瓦图的归属权无果之后,居然在1906年达成了合享同管的共识,即所谓的英法公寓。行政上有两套政府机构,两个语系,原则上是各管各,但是共用一个法庭,却又各有一个监狱。地盘上几乎你一半我一半,边界上有值勤岗楼。英属的部分道路交通按英国的规矩为左行,法属的部分自然为右行。两公寓之间可以随意走动,但是麻烦之处是左或右的行驶习惯要记着随之改变。这种两权分立一国两制的状况一直维持到1980年文纳瓦图独立为止。
 正是有着这么个历史背景,英语和法语一直被沿用下来,同在三种官方语言之内。另一方面,不善水的美拉尼西亚人分部在各个距离不近的小岛上,各自以部族为单位繁衍生息,足不出岛。结果是整个国家有一百一十三种语言之多,毫无争议地成为人均语言密度的世界之最。政府为了统一语言,结合了典型的土语语法和英语单词,创造出了文纳瓦图的国语比斯拉马语(Bislama),我且称它为文语吧。说白了这文语就是典型的洋泾浜英语,所以对会英语的人来说很容易学。比如说:
英文:Good morning                    文语:Gud moning
英文:Good night                      文语:Gud naet
英文:Where are you going?       文语:Yu go wea?
英文:What is your name?       文语:Wanem nem blong yu?
英文:My name is ……                 文语:Mi, nem blong mi ……
英文:I am from ……                  文语:Mi blong ……                       
瞧,就这么简单。没用多久,俺们都能朗朗上口了。当然用的最多的,也是最爱用的就是“Tangkyu tumas”(Thank you very much,tumas 就是too much啊)。这里出个小测验,看看你能不能听得懂。注意,是听不是看,照着音读出来更容易懂。
Yu oraet?
Skiusmi.
下面这个难点儿,算加分题吧。当地的公共汽车或是出租车上都挂有牌子说:Plis siam doah slo。请问是什么意思?
所有答案在本博文结尾处公布。
 再说从菲济的苏瓦到文纳瓦图的首都维拉港(Port Vila)有一千二百多公里的航程,爱妮娅在一路追尾风的劲吹下,轻松自如,仅用了不到四天就顺利完成。我们把大三角帆的支撑柱架起来顶住头帆的外角,中间除了因风向稍变把头帆从左舷换到右舷,并因风力增大又缩了一下帆,其它也没干什么活。风力导航器茉莉不负重望,一路勤勤恳恳,辛苦有加,帮我们完成几乎所有掌舵操作。

 进港安顿下来后每天上街转悠,临海的主街道熙熙攘攘的多是澳洲的游客。街上很多中国人开的旅游纪念品商店,物美价廉生意兴隆。一天同一个小店的老板娘聊天,看得出她很喜欢这里的生活,“只是经常有地震,不过从来没有海啸。”听说地震经常在里氏六到七级左右,并且这几天每天晚上都震时,我很惊讶,因为街上看不出任何地震后的痕迹。“真的呵,晚上震的时候,大家都跑到街上来。我们住在四楼,吓得不敢回去,只好住在只有一层的店里了。”老板娘很认真地说。后来告诉老公上网一查,还真是有个七级多的地震就在这两天,我们锚在水中,居然一点都没有察觉。这个消息还让老公兴奋地得瑟了一阵:出海以来,咱们经历了火山喷发(加勒比的蒙特塞拉特岛),海啸(格拉帕戈斯),现在又经历了地震,太酷了。我说,得得,你给我打住。这种天灾,还是躲着点儿好。阿弥陀佛。
 参加了一个旅游团,到岛的另一端比较偏一点没有被开发的地区参观。那里的景致很自然很原始,人们似乎还象古人那样的生活。没有电没有自来水,自己种粮种菜,养鸡养猪。女人河边洗衣,男人下海捕鱼。天气热食物不能冷藏,所以每天的工作量是干到够一天的吃喝为止。

 椰树是当地的生命树,树干用来造屋,树叶用来搭顶。果浆当水喝,果壳当柴烧。果肉可以食用也可以炼油,还可以驱蚊虫。

 这些地区的行政管理还是酋长制,一切都是酋长说了算。不过酋长是选举产生的,办事若有不公,下届就会落选,所以据说还是比较服众望的。下面这间草屋是酋长召集会议的会议室,讨论部族大事的地方。

 小孩子们撒了欢儿到处跑,看见游人就一窝蜂地追着打招呼,高兴地争抢导游扔给他们的糖果。文纳瓦图没有实行强制性教育,适龄儿童的就学率在太平洋国家是最低的,成人文盲率是最高的。大岛还好,小学教育基本能保障,偏远小岛就难说了。我们在农贸市场买菜,就碰到过好几个不会算账也不会找钱的主儿,要靠边上的摊贩帮忙。

 这哥儿俩路边坐着,一头小黑猪在脚边左右溜达,十分逗人。看我要给小猪拍照,弟弟骄傲地把小猪举起来摆pose。

 路边有很多大蜘蛛,名为“友好蜘蛛(Friendly Spider)”,虽然看起来比较恐怖,拿在手中把玩还是温驯可爱,引它哪里,它去那里,完全地服从命令听指挥。只是它身后留下的蜘蛛网粗如丝线,又粘又韧,清理起来要费点劲。

 有个村子搞旅游业,进村就被接待,不分男女老幼,一律一朵鲜花耳上插。您瞧,这鲜花插在牛粪上,照样魅力四射吧。

 然后是土著舞表演(下图),一群身体健壮,围草帘戴鸡毛涂花脸持棍棒的男性村民,面露凶光杀气腾腾地踩着鼓点儿挥舞大棒蹦蹦跳跳。原来这里的土著以前是食人部落,早先的习俗是看谁不顺眼,酋长一句话,就杀了全村吃大餐了。据说这个国家最近的一位受害者是1968年在一个小岛上被消费的。现在这个食人的习俗已经被破除,传统风俗只是在舞蹈中被象征性地展示一下罢了。

游客不多,津津有味地看表演(下图)。

 表演完后就是跟舞者们合影(下图),他们凶神恶煞连吼带喊地作出要绑架的样子,试图让人体会那种将被消费时身临其境的恐怖。

 很遗憾,因为赶路,只在文纳瓦图呆了五天。很享受她景色的秀美,很欣赏她热情的人民。临走只想说:文纳瓦图,Tankyu tomus!
 下一站,本年度的终点,二千公里外的澳大利亚,似乎在对我们召唤,让我们感到迫不及待,去心似箭。
=============================================
答案:”Yu oraet?”的英文是“How are you?”。”Skiusmi”的英文是“Excuse me”。
“Plis sia doah slo”的英文是“Please slam the door slowly”。


作者: MacArthur    时间: 2012-2-16 12:35
Yu oraet? You Alright?
作者: 橡树村    时间: 2012-2-16 18:46
有点像南非人造出来的矿工语言,也是基于英语的简单句子,很快就能学会。
作者: 燕庐敕    时间: 2012-2-16 18:48
奇怪,同是岛人,美拉尼西亚人咋就木有波利尼西亚人那样高炒的航海本领涅?
作者: 老芒    时间: 2012-2-16 18:57
最后一张图片挺有意思。
作者: 流水无情    时间: 2012-2-16 23:24
风景优美, 岛上居民给人感觉还处于半原始状态.
作者: Highway    时间: 2012-2-16 23:29
那蜘蛛看着还是挺恐怖的。
作者: 爱思伯爵    时间: 2012-2-16 23:49
有意思的地方


作者: 漂呀漂    时间: 2012-2-17 04:21
燕庐敕 发表于 2012-2-16 05:48
奇怪,同是岛人,美拉尼西亚人咋就木有波利尼西亚人那样高炒的航海本领涅? ...

就是啊,很纳闷啊。
作者: 漂呀漂    时间: 2012-2-17 04:36
流水无情 发表于 2012-2-16 10:24
风景优美, 岛上居民给人感觉还处于半原始状态.

城里人的生活挺现代的。十几里地以外的乡下就大不一样了。
作者: 漂呀漂    时间: 2012-2-17 04:37
Highway 发表于 2012-2-16 10:29
那蜘蛛看着还是挺恐怖的。

那是心理障碍呵。一咬牙拿起来就不害怕了。
作者: 漂呀漂    时间: 2012-2-17 04:38
爱思伯爵 发表于 2012-2-16 10:49
有意思的地方

是啊。不少澳大利亚人去那里旅游。
作者: 时使物然    时间: 2012-2-17 10:35
这个地方挺好,现在出去玩最怕人多的地儿
作者: 诗韵    时间: 2012-2-17 11:10

作者: 逍遥探花    时间: 2012-2-17 11:23
两兄弟那张,小猪貌似很淡定啊。
作者: 雪个    时间: 2012-2-18 07:52
一看景色就特别好。好地方!
这语言还真容易学
作者: 漂呀漂    时间: 2012-2-18 23:16
时使物然 发表于 2012-2-16 21:35
这个地方挺好,现在出去玩最怕人多的地儿

南太平洋上的岛国人都不多,那个搞旅游的村子那天也就接待了我们十一二人。还不是每天都有的。塔希提相对人多些。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2-2-20 01:48
图片都看不到。
作者: 花似荼蘼    时间: 2012-2-20 16:41
看上去真是原始似的,以前只在电影里见过。
作者: 漂呀漂    时间: 2012-2-21 02:35
花似荼蘼 发表于 2012-2-20 03:41
看上去真是原始似的,以前只在电影里见过。

那地方挺好。如果你想过现代生活,就往城里靠靠,想过原始生活,就到城外开荒去。当局对外岛人去开荒很随意,没什么限制。好像对外国人有70年还是90年的使用限制。有人就搭个茅棚住下了,反正是冬天不冷夏天不热的。
作者: 小剪子    时间: 2012-3-21 12:49
MacArthur 发表于 2012-2-16 12:35
Yu oraet? You Alright?

我也这么认为
作者: 河蚌    时间: 2012-3-24 21:28
他们也有自己的文字?
感觉这个地方就是被英法给乱涂乱画了一番。
作者: 漂呀漂    时间: 2012-3-30 12:40
河蚌 发表于 2012-3-24 08:28
他们也有自己的文字?
感觉这个地方就是被英法给乱涂乱画了一番。

是啊,因为英法的缘由,这地方也变得多元文化了。
作者: 漂呀漂    时间: 2012-3-30 12:41
河蚌 发表于 2012-3-24 08:28
他们也有自己的文字?
感觉这个地方就是被英法给乱涂乱画了一番。

是啊,因为英法的缘由,这地方也变得多元文化了。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www.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