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老柒 发表于 2016-1-13 09:12:50

说说我自大学至今15年化学之路遭遇的安全事故(二)

本帖最后由 史老柒 于 2016-1-13 19:27 编辑

拙作《说说我自大学至今12年化学之路遭遇的安全事故》写于2013年2月6日,首发百度贴吧新宋吧,至今回复几千,点击几十万。
但是本文成名是我用我的马甲鸡鹅巷53号发于百度贴吧化学吧,点击率和被转发率都远远高于了首发。
其实这篇文字,漏洞很多,当时已经有很多人指出了,只不过我懒得改。

因为那篇文章归根结底是我随手写的,萝卜快了不洗泥。

随后天地出版社给出在了合集《工作虐我千百遍,我待工作如初恋》里面,我就已经不胜惶恐了。
今天天地出版社的一位编辑说,史老师啊,这本书卖的不怎么好,但是大家都对您的12年这篇文章反响热烈。
所以我们打算给您单独出一个单行。

我勒个草,谁想得到当年随手打的一片鸡汤文,能走到今天这地步?

13年的时候,我还是随便在网上混的一介煞笔,现在,我已经坚定的走在化学科普的道路上了。
写事故12年的时候,我没想太多,就是希望所有的化学人都能够注意安全。

但是今天,我打算尽自己的一份力,将化学作为科普的重点,介绍给所有的人。

出单行的话,最少需要7万字,编辑跟我说,10万字更好。
目前的事故12年,一万五千字。

还差很多。

但是其实我手上的案例也还有很多没写。

我有一个老规矩,在正式开篇之前,有一些需要写在前面的话。

比如下面。

这个故事其实是旧话重提,但没有办法,安全培训就是如此,翻来覆去的提,事故依然翻来覆去的发生。
最近清华孟博士的悲剧,令人扼腕叹息。
正好现在的单位就有一个同事,跟我关系很好,他就是曾是清华的博士后,学的是药学。
我们那天下午就这个话题聊了很久,很久。

对于事故原因,现在确定是氢气爆炸,所以本文的正式开篇,我会写一写,我经历的一次氢气闪燃事故。
以及在本文中,对某些大家可能在新闻上见过的事故,做事故分析。
现在这是我的本行了,从去年9月25号至今,我做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事故分析报告比我这辈子的都多。

在这里我想讲讲化学安全最重要的是什么?
并不是你的操作要规范。
因为全世界化学实验操作绝对规范的化学狗,凤毛麟角。
举个例子,按照标准操作,几乎所有化学溶液的转移都要用玻璃棒做引流,但我相信,99.99%的化学狗,在烧杯对烧杯的液体转移的时候,是直接倒而不是玻璃棒引流的。
也不是你的经验要丰富。因为很多工作经验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化学人,也会死于各种化学事故。

而是心态,时刻保持警惕的工作心态。

我曾经在做培训的时候讲到,DMF遇到水或者酸会剧烈放热,有可能引起爆炸或者起火。
当场有一位学历远比我高的听众表示反对,并且亲身做实验,有放热,不剧烈,更没有起火或者爆炸。
我对他说,化学安全标准,是以最小概率发生的后果最严重的事件来制定。
具体到DMF这件事上,你将DMF与酸/水混合一百万次,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次都没事,只有一次混合发生了起火或者爆炸,那么最终对DMF的安全使用操作规范,就要严格避免与酸/水混合。

就好像过马路闯红灯,可能你闯红灯一万次也没事,但只有一次,被车撞了。
那么交通法就要规定,过马路不能闯红灯。

这就叫墨菲定律,即100-1=0。

还有一个真实的案例,国内某焦化厂,有个老师傅,技术十分过硬,在同事心目中威望很高,更有一个绝活,那就是反向安装传动皮带。
传送带的传动皮带连接电机,启动电机,带动皮带,从而使整个传送带运转。
正确的操作是先把传动皮带安装好,然后启动电机。
但是这位老师傅的绝活就是,先启动电机,然后把皮带连传送带的那端装好,然后轻轻凑近运转中的电机,皮带噌的一下卷入,带动整个传送带运转。

我曾亲眼见过全过程,老师傅动作潇洒,漂亮!
全过程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每次这么操作,周围都是一片喝彩。
加上老师傅虽然已经年逾不惑,但是浓眉大眼,国字脸,有几分朱时茂老师的风采。
就更显得高大上。

但是最终有一次,老师傅在反向安装的时候,工作服袖口卷进了皮带,然后是手,然后是前臂……
最终老师傅的右手手臂仅保留连接肩部的一点点,其他彻底被电机搅烂。

随后我在对老师傅在该焦化厂从业的十多年的过往进行询问的时候,发现,老师傅并不是每次都反向安装,十多年间,一共反向安装364次,其中,在厂内医务室进行简单治疗(包括指甲劈了,手指头挫伤,手臂擦伤,轻微流血等)22次。

是不是发现有些眼熟?
是不是很多人想到了300∶29∶1这个比例?
我当时也是这么认为的,这个案例完美的诠释了海因里希法则(金字塔法则)。
即300个轻微隐患必将存在29个轻微事故,然后必将出现1起严重事故。
具体到本案例,就是完全相同的364次违规操作,引发了22次轻伤,最终造成1起重大伤人事故。

墨菲定律和海因里希法则,如果完全照搬书本,很多人会听不明白。
我一般都是用这两个案例来说,虽然不是完全准确的解释了这两个重要的安全法则。
但是却更直观的让大家明白,什么是安全?

我在很多场合跟很多人说过一句很伤人的话。
你不适合做化学,趁早转行吧。
打击了很多晚辈,甚至不少前辈。
为此撕逼吵架不知凡几。

但化学工作真的是一个需要胆大心细谨慎全面才能胜任的工作。
所谓胆大,指的是在化学研发领域,要大胆设想,对化学前沿研发提出新的假设,做出新的成果。
所谓心细,指的是设计试验路线,要尽可能把目标产物仔细考虑。
所谓谨慎,指的是当你进行实验操作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小心,杜绝危险源和避免出现安全隐患,一句话就是不要进行违规操作。
所谓全面,就是考虑要全面,比如一定要在实验室内触手可及的地方摆放灭火器或者其他消防设施,千万不能因为抱有自信:我操作绝对标准,所以不可能出事!就忽视了周边的安全。
很多化学起火事故,如果当时手边触手可及的地方就有灭火器的话,是可以在第一时间把火灾扼杀在萌芽里的。

不过最最重要的就是,要时刻保持警惕!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平时是一个大大咧咧,比较250的人。
但只要我进入实验室/车间,穿上白大褂/工服。那么我的脑子里、眼睛里、手里,就完全都是我今天的具体工作、我的实验操作、我要用到的化学原料。就连一直都嘟嘟囔囔说我这德行的干化学多危险啊的我的亲妈,在一次来我们单位找我,看了我的工作状态之后,都无话可说。

平时可以随便2b,但是当你穿上白大褂,进入实验室的时候,一定要提高12万分的警惕,全身心的投入到你的工作中,因为化学是一项高毒性,高危险性的工作。
容不得一丝的马虎大意。

如果做不到这点,你不适合做化学。

作为一个化学人,现在负责相当大的一家企业的危险化学品管理。
我的压力山大。
一方面我希望天下永无事故。
另一方面,残酷的现实,一次又一次的事故,带走一个又一个的化学人和非化学人……

今天是他,明天就有可能是你。

在最后,我想对全国所有的化学行业相关从业者说几句。
1所有的违规操作都是安全隐患,所有的安全隐患最终都会酿成安全事故。
2在化学相关工作时,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3即便对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再怎么自信,也一定要让灭火器与你的距离保持在触手可及的范围之内。
4四不伤害原则第一条就是不伤害自己,当真的发生事故的时候,人身生命安全最重要,能救则救,救不了一定要跑!
保命要紧。


今天,作为事故12年的续作,我从千禧年上大一至今,已经15年了。
老规矩,我依然打算用一件亲身经历,作为续作的正式开篇。

2014年9月,我正式脱离一线合成岗位,成为单位分管危化品的安全主管,从一名合成实验员,变成了安全主管。
随后,我参加了一个带有针对性的综合培训(学无止境,管安全的更要及时学习新内容)。
老师在讲课的时候问了个问题,常见化合物的闪点是多少度?
我脱口而出-50℃。
当场一片哄笑……
因为常见易挥发化学品,比如THF是-15℃到20℃,一般的易挥发化学品的闪点都在摄氏零上。

包括我的同事们,都觉得我说了一个很外行的答案。
其实我这么说,是有原因的。
因为我经历的两次易燃气体爆燃,闪点就是这么低。

其中一次是乙醚,乙醚的闪点是-49℃。
另外一次是氢气,氢气的闪点无意义,但国际易燃化学品将氢气,甲烷等气体的闪点定为<-50℃。

我亲身经历的爆燃/闪燃的两个化学品的闪点都可以近似于-50℃,所以我脱口而出这太正常了。

化学上,涉及到氢气的反应主要有两类:
1加氢反应。
2产物释放氢气的反应。

这俩我都做过。
但我遭遇到爆燃的,是后者。
比如用到氢化钠的反应,分批投料氢化钠的时候,反应体系往往就会释放出氢气。
除了氢化钠之外,氢化钾,四氢铝锂,硼氢化钠什么的,都会在反应的时候释放氢气,大家在使用的时候都要注意,引以为戒,千万小心。
这时候在设计反应装置的时候,必须鼓泡氮气或者其他惰性气体,确保反应释放的氢气及时被吹走。

但我相信所有做过此类反应的,都曾经在冷静管上端听到砰砰的声音,这其实就是氢气在释放过程中,与空气混合,闪燃的声音。
有的时候还能够看到火光。
不过看到火光的话,就比较危险了,建议立即停止反应。

冷凝管上端肯定没有明火源,为什么氢气也会闪燃呢?
因为氢气分子非常轻,所以在上升阶段与空气摩擦就比较剧烈,空气摩擦也会产生静电。
这么一点点静电就足够引燃氢气,造成闪燃了。

背景介绍完毕,下面说说我的那次经历。

那时候我还在读大学,我大学的时期是我标准操作最规范的时期。
那是一个需要分批投料氢化钾的反应。
这个反应的关键就是少量多次。
但是氢化钾本身很容易吸潮,同时也要注意与空气接触吸潮导致的失效。
所以并不是投料次数越多,每次投的越少,效果越好。

总的来说,分多少次投,是个技术活,主要凭经验。
而我那时候,恰恰最欠缺的就是经验。
于是,事故就发生了。

投料时间我计划原本是2小时,但是因为反应比较剧烈,每次我的投料量比理论设计量少了几乎一半,这样的话实际投料时间就顺延到了4小时以上……
我就赶不上食堂吃饭了。

其实,做实验切记心浮气躁,切忌赶时间,切记心急。
这是我后来才明白的,当时哪里懂这些。

随着距离食堂饭点的靠近,我心里有点着急,投料也快了起来。
氮气鼓泡,发生的过量的氢气及时被导引走。

这时候我犯了第一个错误,我加快了氢化钾的投料速度,却没有将氮气流量阀开得更大。
客观上造成了氢气在体系内富集的可能条件。

然后,我犯了第二个错误,也是最严重的错误。
那就是在距离食堂开饭15min的时候,我将剩下的,大概是我实际标准投料量2倍到3倍的氢化钾,一次投了进去。
因为那是最后一点氢化钾了。

当我盖上玻璃塞的那一瞬间。
我发现一抹闪光,伴随砰地一声,从冷凝管上端飞快的逆行进了反应瓶。
那真是闪电般的速度。

再然后,反应瓶(100毫升4口瓶)内耀眼的一闪~~
炸了。

物料带着火花溅到了我的白大褂上。
我一把抓起边上的湿抹布(这么多年,我的实验台伸手可及的范围之内,肯定有一个干粉灭火器和一块湿抹布,这个好习惯可以说在十五年的化学之路上不知道救了我多少次)盖住了火焰。
然后我发现火没有熄灭,而是如同雨后的春笋一般寻找着一切可能的缝隙再往外拱着。
我直接翻手一把将白大褂当钻头毛衣一样脱了下来,扔在地上,人不由自主的倒退,一直到撞到了墙上。

当时没有镜子,否则应该能够看到一张吓得惨白的脸。
我就那么呆呆的看着一件白大褂在地上烧成了灰烬,看着通风橱里的焰色诡异的火苗扭来扭去。
我的手一直颤抖,拔不下干粉灭火器的金属保险栓。
我大口的喘气,却仿佛一条暴露在空气里的鱼一样呼吸不到空气。

这时候,我神使鬼差的做了一件事,这件事让我重新冷静了下来。
我自己抽了自己两个嘴巴。

然后抄起灭火器,将地上的白大褂余烬扑灭。
然后将通风橱里的火苗扑灭。

哪怕火焰已经彻底熄灭之后,我捏住灭火器压力阀的右手也不听使唤的无法松开握把。
最后是我用左手一根指头一根指头掰开的。

那是我大学学业的最后一年,濒临毕业之际出了这事,后果很严重,非常严重。
要不是出了另外一件事,我肯定无法顺利毕业。

那是怎么一回事呢?

土鳖康铁牛。。。

史老柒 发表于 2016-1-13 09:17:41

自从莫名其妙的爱坛登录不上去以来,我一直挺郁闷的,今天终于找到组织了。
请大家原谅我的刷屏。
因为实在是高兴。

阿雷 发表于 2016-1-13 10:01:26

史老柒 发表于 2016-1-13 09:17
自从莫名其妙的爱坛登录不上去以来,我一直挺郁闷的,今天终于找到组织了。
请大家原谅我的刷屏。
因为实在 ...

七哥要搞到一个帖子里面,好阅读啊。{:188:}

cyclouns 发表于 2016-1-13 10:31:36

欢迎老七回归!通过你的帖子以及网友互动真正涨不少知识!

肖恩 发表于 2016-1-13 12:38:22

海因里希法则这个很有用,很多地方都能用上。还有感觉就是像老七这样一开始就出点不严重的事故是蛮好的,彻底消灭侥幸心理,后面就不会犯大错。反向操作的老师傅就是正好相反的例子。

坚持到底 发表于 2016-1-13 13:29:15

很高兴看到老七回归{:191:}

田做 发表于 2016-1-13 17:30:40

原来老七比我还小,我是99级的

五月 发表于 2016-1-13 17:37:08


给柒帝点赞!

老七的文章特别有亲和力,相信比厚厚的《危化品安全守则》要平易近人一千倍,而挽救的化学人和非化学人更会多一千倍,真是善莫大焉!

而且如果我们孩子去学化学我一定打断他们的腿,因为与其让那个海什么法则炸断他们的腿,还不如我亲自动手呢

五月 发表于 2016-1-13 17:39:43

另外说一句我学车的时候师傅也说过一句让我记忆犹新的话。他说每个开车的人一定会出一次事故。出了事故以后开车就会格外小心。你要是运气好,第一次事故是个小事故,那么以后就记得了。

我开车不久就撞了一辆摩托车。幸好没出什么大事情。到现在开车都特别小心。

史老柒 发表于 2016-1-13 19:26:48

上次说到我毕业那年自己花样做大死,动了灭火器,氢化钾反应起火了。
本来应该毕不了业。
但是因为一件事,最终还是毕业了。

是什么事呢?
要感谢我校一个非化学专业的女同学。

事情是这样的,化大有个成人教育学院。
上这个学院比较容易,哪怕入学考试没及格,也可以先读。
成教是脱产的,也是四年,而且是给学位的。

这在当时的北京的高校的所有成教学院,都是非常罕见地(2004年)。
入学考试没及格不要紧,成教四年每年考两次,只要在毕业之前能及格就行。

那个女同学奇葩就奇葩在,直到快毕业了,其他科目都过了,唯独入学考试考了那么多次。
就是不及格。

然后,那位女同学在绝望之下,喝了84消毒液。
在被人发现的时候,正在哇哇的吐血,视觉效果十分震撼,看起来情况非常严重。

直接送到我们化大边上的中日友好医院紧急抢救。
然后脱离危险。

醒来啥也不说就嗷嗷哭。。。
面对这种敢喝84的猛人,学校也惹不起,直接免除了入学考试给了毕业证。

虽然我没到喝84的份上,但我估计学校肯定是这么考虑的,尼玛一非化学专业的女生都踏马敢喝84。
老子这种正经化学专业出身的要是不给毕业证,还不得把学校炸了?

所以虽然我的毕业证晚发了一年,但是系主任和辅导员老师信誓旦旦肯定给我,绝对给我,就是晚一年,让我一定稳住,冷静,不要冲动,我还年轻,千万别做以后会后悔一辈子的事。
当时搞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啥情况啊?
整的我跟危险分子一样,我这么人畜无害的~~~
我毕业那年,拿的虽然是结业证,但是却有毕业证复印件可以拿去找工作用。
庐山瀑布汗……

其实,这个故事的背后,并不是这么简单。

首先,这个妹子虽然看起来很惨,哇哇在吐血,其实情况并不严重。
因为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水溶液,浓度5.5~6.5%。
这个浓度其实是根本死不了人的。
或者说死的概率很小。

因为人的胃里面其实就是0.2~0.5%的盐酸,而氯气和水反应的产物就是次氯酸和盐酸。
低浓度的次氯酸钠在胃液中比较稳定,既不会分解释放剧毒的氯气,也不会氧化盐酸以及胃黏膜。
其实,胃黏膜对于低浓度的次氯酸钠的腐蚀性有很好的抵御性,胃粘膜不怕氧化剂,不怕碱。
之所以会吐血,是次氯酸钠将口腔黏膜和食道内壁破坏了,毛细血管出血。

其次,妹子选择在快下课的时候,独自在宿舍喝下了很可能经过稀释的84消毒液。
这样既保证了自己自杀的真实性(无人在周围,不是那些站在楼上说我要跳了,磨磨蹭蹭就是不跳,等下面消防官兵武警战士充好了气垫才装逼样的一跃而下),又确保了当别人发现自己的时候,送往医院,不至于耽误抢救。

最后,虽然这是一场豪赌,但是次氯酸钠的口感十分恶劣。
能够喝得下去,也不是一般人。
我也曾经在事后用尝了尝千分之五的次氯酸钠,我勒个草,又咸又呛,秒吐!
嘴里的那刺鼻又恶心股味道嚼绿箭都压不下去。
能把这玩意喝下去的,真心牛逼!
还有,后来我口腔起了很多溃疡,华素片含了不知道多少。
那位不知姓名的同学为了毕业,牺牲真不小。
无论如何,04级所有毕业生没有肄业的,就算拿结业证的,学校也信誓旦旦担保第二年肯定给毕业证,多亏了她的福,沾了她的光。
那位我不知道姓名的同学,如果你在看这个帖子。
老七在这里感谢你!
顺便你替我狠狠的打教了你这个法子的那条化学狗一顿!
谢谢。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下面说说门的故事。
门朝外开按照风水的规矩,会散财。
但是门朝里开的话,一旦化学实验室发生火灾,因为加热空气,门会被正压带上,而这时候,凭借人力,是绝对无法将门拉开的。
为了消防安全还是为了风水?

大学时候跟我关系恶劣的一位同班同学,因为一件与门朝哪开有关的事,成了我的好朋友。
也算机缘巧合了。

具体怎么回事呢?

土鳖康铁牛

史老柒 发表于 2016-1-13 19:27:46

上回书说到我有个同班同学跟我十分不对付。
其实我俩没啥大不了的仇。
那是一个女同学。
山东籍。
高考比我高了一百多分。
就因为这个,从第一天上学开始,就看所有的京籍同学不爽。
我因为性格比较外向张扬,属于360°全方位立体拉仇恨的。
于是看别人是二比,看我就是井,那真是横竖加倍的二。

那天凌晨四点,突然接到了她的电话。
我深感意外。
电话里,我知道了一个十分震撼的故事。

我在大学的时候有一次在班里跟她吵架,内容就是门应该朝里开还是朝外开。
理由就是上面写的。
她跟我各种抬杠和扯淡。

我说要朝外开,她说朝里开也可以,只要门附近有玻璃窗,真到发生火灾的时候,气压顶住门。
直接敲碎玻璃,释放正压,门就打开了。
其实这话说的也没错。
但当时她的语气太气人了,属于那种绝对就是为了抬杠横着说出来的话。
这真没法忍。

电话里,她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史,你知道吗?我刚刚差点被烧死。
虽然是凌晨,虽然我在一秒钟之前还睡意朦胧。
但在那一瞬间,我一下就清醒了!

事情是这样的。

我同学在丰台区北大地的一家有机化学实验室上班。
隶属于科技开发区。
主要是给陶氏,Aldrich,Sigma什么的做外包试剂的。
那天,她在单位加班,回收溶剂。
溶剂是丙酮。

回收反应的规模是十升的,接收瓶是一个5升的圆底烧瓶,常压回收。
她因为白天的时候太累了。

趴在实验台上打算眯一会。
没想到这一闭眼就睡着了。

直到被彭的一声巨响吓醒。
这时候她还有些迷糊,看到的是蒸馏瓶里面都是白烟/白雾。
蒸馏头崩开了。
十升瓶里面的物料笼罩在白烟/雾里看不清状态。

她再用手扶蒸馏头,打算归位的时候。
接收瓶啪的一下从尾接管那掉下来,在地上摔碎了。
对了。
这个反应就是在地上搭建的,而不是实验台面上。

接收瓶当时已经非常满了。
掉到地上打碎之后,丙酮液体就流到了电热套的下面。
然后毫无预兆的,火就着起来了。
顺着丙酮液,一直烧到了蒸馏瓶里,也烧到了蒸馏头上。

这时候我同学手一松蒸馏头就掉了。
这时候发生了第一次爆燃又叫闪燃。

丙酮在地上流到哪里,火就烧到哪里。
在她打算打开门去找灭火器的时候,发现门拉不开了。。。

丙酮在肆意的流。
火在烧。
实验室内温度越来越高。

我同学在门口挣扎,但是门就是打不开。

电话里,她的语调平静,但是能够隐隐听到哭腔和压抑着的哽咽。
我真觉得我要被烧死了。
她说。
她本来打算给母亲打个电话,把最后的时间留给她。
但是,实验室内不能带手机。
连给母亲留下遗言的机会都没有。
实验室里越来越热,呼吸越来越困难(火灾消耗氧气)。

她在电话里说:那个时候的绝望,是你没法理解的(当时的确不理解,但几年之后,我遭遇叔丁基锂大火,理解了这个感觉)。
绝望中,她抬起头,突然发现,在实验室的门上,有个玻璃框。
她当时急中生智抄起一个铁架台,哐啷的一下就把玻璃打碎了。

一股大风扑面而去,门一下就可以打开了。
她冲出实验室,拉响了火警报警器。
找到灭火器,开始往实验室内喷射。

但是那时候火情已经完全不是区区干粉灭火器所能够控制的了。
这时候保安赶到,看到火势这么大,三下五除二就把边上的消防栓接好了。
我同学拼命的拦住说不能用消防栓,这个火不能用水灭,赶紧去找灭火器。

但她一个女生,说话谁也不听。
终于保安还是握紧消防栓的枪头,跑到了实验室的门口,打开枪头,把水喷了进去。
里面轰然一声发生剧烈爆炸。

保安横飞两三米,满脸是血摔倒在地上人事不省。
成为了本次事故唯一的伤员。

这时候,我同学拨打了119,用5W语言(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做什么(What);为什么(Why))做了陈述。
消防员赶到之后,用泡沫灭火剂对火情进行了处理。
因为准备充分,对火情清楚了解,所以很快就把火扑灭了。
这次事故无人死亡,一人轻伤。
整个实验室被烧毁。

我同学在火被扑灭之后,第一时间想到了我。
想到了当初我们的那场吵架。

电话那头,她的声音明显压抑着情绪。
电话这头,我被这个故事吓出了一身的冷汗。

而她也因为这件事,和我相逢一笑泯恩仇。

而我,在从那之后,养成了新到一个地方做实验,先把灭火器在哪里,消防通道在哪里,消防栓是否完好提前搞清楚。
这一点,我同学对我的影响深远。

下面我希望把另外一件,比较出名的。
我在中科院某研究所当年放的一把火讲给大家听。

那时候我在该所做一个实验。
放了一把火,写了一份深刻的检讨。
在整个所里都出了名。
大家纷纷到我工作的实验室瞻仰我。

具体是怎么回事呢?

土鳖康铁牛。。。

史老柒 发表于 2016-1-13 19:28:10

话说当年我刚刚开始做化学,随便找了一个小公司,那个公司打算做一个项目,产品叫二氯二茂锆。
这玩意是重要的烯烃聚合催化剂,是Kaminsky型催化剂体系的主催化剂;用作制备二茂锆化物的原料;用于合成许多早期过渡金属络合物和有机金属化合物。
总之一句话,卖的比较贵,供不应求。

但是这玩意合成却很简单,首先用甲苯做溶剂打钠砂(就是把金属钠的小块在甲苯溶剂保护下加热到熔点,搅拌状态下,金属钠变成液态金属小球,然后缓慢降温,打碎的金属钠再次凝固为固体的小细颗粒,跟砂子一样的状态),然后将用THF稀释的环戊二烯单体在冰水浴降温作用下滴加下去。
做成茂钠。
然后将茂钠溶液滴入四氯化锆的THF打浆稀释液中,简单处理一下,都不用旋干,直接找个阴凉处把溶剂晾干,得到的就是二氯二茂锆,含量98%以上。

可以说这玩意属于肥肉,当时小公司的老板还很纳闷,这玩意卖得这么贵,合成这么简单,为毛没人做?
不过没多久,他就知道为毛没人做了。

我放火的那个中科院某所当年在北大技物楼斜对面,隔着一条马路,当然现在已经不在那里了。
前段时间去道口咖啡喝咖啡。路过那熟悉的街道,技物楼还在,新东方英语还在,中科院某所已经拆了,合并到其他所里面了。
啊啊啊,我那逝去的青春啊~~~

扯远了,书归正传。
之所以要到中科院某所去做而不是在小公司自己的实验室,关键有两点:
1没有粉碎机,四氯化锆是大块固体,需要粉碎之后才能使用。
2小公司通风橱不是防火阻燃材质的,是木制的,怕出事。

结果还怕什么来什么。

环戊二烯也买不着。
读者朋友们说卧槽又一个买不着的!叔丁基锂当初你就说买不着,我发现老七你用的都是买不着的玩意。
这里你们真的错怪宝宝了。
叔丁基锂买不着是因为太危险,干燥的固体叔丁基锂一不小心就炸了。
所以才配成戊烷溶液卖溶液。
环戊二烯买不着是因为内玩意自己会聚合成二聚体或者三聚体。
你能直接买到的是二聚环戊二烯或者三聚环戊二烯。

咦?是不是有点眼熟?
三聚氰胺其实就是氰胺的三聚体,有些物质,单体不稳定,聚合物更稳定。
又扯远了。

三聚环戊二烯常压精馏,馏分我百度查42.5℃,但我记得当时我取得馏分温度是45℃,这点误差也很正常,温湿度海拔都会对出馏温度有影响。
蒸出来的就是单体,赶紧用,自己放着放着就又聚合了。

那是一个蜂和日历(这不是错别字,是我故意的)的日子。
我一边打钠砂,一边精馏环戊二烯。
这时候我发现环戊二烯的馏分有点异常?
首先,馏分有些粘稠,在尾接管那边有拉丝的现象。
其次,出溜温度不对,50℃,5℃的误差,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属于一个比较擦边的范畴。
所以我和课题负责人才都没有特别重视。

当时我就给课题负责人也是我的领导,李博士打了个电话跟他说了这事。
李博士想了想,说你先做着,注意观察,有异常现象立刻告诉我,最后跟我说,注意安全。

因为金属钠反应本身就很危险。
所以我在通风橱边上放了消防砂,阻燃毯,还有我的老习惯,一个灭火器。
这里面我要说,该研究所的灭火器配置比较合理,干粉和二氧化碳各占一半。
但是,我倒霉催的那次放在边上的是一个二氧化碳灭火器。

在这里插一句金属钠的着火的题外话,我个人是不建议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的。虽然金属钠无法直接与二氧化碳反应(高温高压下是可以直接反应的,常压条件下不反应),金属钠与氧气和水的产物,比如过氧化钠,氧化钠,氢氧化钠,都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
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金属钠的火灾,效果非常不好!
因为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主要作用是阻断空气让火焰窒息熄灭。
而金属钠的各种产物直接消耗了二氧化碳。

我那时候用的视觉效果就是,麻痹火势变小了,但就是不灭!
半死不活的在那里烧。

好了言归正传。
有些粘稠的环戊二烯我用THF稀释之后就开始向钠砂里面缓慢滴加,在-7℃的条件下。
不得不说,这步反应的实验现象十分漂亮!
体系会很快变成暗红色,金属钠会逐渐消失,最终形成亮红色透明液体。
跟红宝石的颜色一样,比最好的红葡萄酒的颜色还美丽。
让人的视线久久的沉迷在那美丽的颜色里而无法自拔。

化学的迷人之处就在于此~~~

但是那天,现象不一样,以往滴加的时候,因为我开着搅拌,所以反应瓶里会有一个起伏的波浪,亮红色的波浪,十分漂亮。
但是那天,液面是平的。

我拔掉一个玻璃塞往里看,发现液面上有大量的泡沫,而且放热异常剧烈。
出于稳妥起见,我停止了滴加,向冰水浴里面加入了大量的冰试图降温。
搅拌没有停。
但是作用不明显。
温度依然在上升,泡沫的界面继续升高。已经快满了。
这时候我打算撤去冰水浴,因为如果喷料,钠砂接触到水,肯定要着火。
喷料就随它去喷吧。

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我正在撤冰水浴的时候,就喷料了。
红色的液体从冷凝管上端喷出来,洒在了冰水浴上。
几乎是瞬间,火就着起来了。

差点烧到我的手。
然后第一反应就是我用沙子把冰水浴连带反应瓶覆盖了一层。
有人会说然并卵啊,老七你的反应瓶内的有机溶剂肯定也已经起火了。
瓶子里你肯定没辙。

这话没错,但这并不是没用,首先,沙子覆盖住了冰水,隔绝了钠砂的引燃源,这样我只需要灭掉金属钠的火,就可以了,不会发生二次复燃。
如果你们灭过化学火灾就会明白我的这句话。
化学火灾的难点不在灭火,而在复燃。
很多看起来已经灭了的火,不继续用两罐干粉灭火器巩固一下效果,过个几分钟十几分钟,就尼玛又着了!
这一点,放过火和灭过火的绝对深有体会!

但事实证明,麻痹我的确想多了~!
二氧化碳灭火器没个鸟用啊!

一瓶尼玛分分钟就喷光了,但钠依然在欢快的燃烧,小火苗欢脱欢脱的跳跃,根本没灭!
这时候我真急了。
拉下通风橱的玻璃板,出门就去找干粉灭火器。

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我的这个行为还莫名其妙救了我。
在我找干粉的过程中,反应瓶继续燃烧,通风橱的玻璃前挡,因为里面很热,外面很冷,受热不均直接烧碎了,爆炸开来。
碎玻璃蹦出老远。
如果当时我在通风橱前扑救,肯定被玻璃伤到了。

爆炸惊起了很多人,这时候我拎着俩干粉灭火器跑回来继续喷。
周围实验室的人纷纷围过来发现着火了,各种惊慌失措。
有一个大哥很冷静的去找灭火器,给我做接力。

干粉灭火器的效果就非常好了,我用了两罐,火情就彻底灭了。
然后我又接过大哥找来的干粉灭火器,喷了两罐,巩固一下效果,麻痹这可是金属钠的火灾,复燃性非常大。
这个事情后果很严重,我作为当事人,直接写了检查,在当年中科院的网站上,是能查到的。

但是与此同时,我作为当事人,责任反而是最小的。
事后分析,问题出在环戊二烯蒸馏的馏分上,之所以馏分不对,是因为吸潮进水了,所以会拉丝变粘稠,所以综合馏分温度会高。
而金属钠最怕见水,所以会起大量泡沫,所以会喷料。
但是具体到我个人,从最开始的及时汇报,到起火之后的现场处置。
都可以说没有错误的行为。
做到了将损失降到最小。

这可不是我在吹,我当时的那个实验室很大,另外一端就是两个20升精馏瓶在精馏乙醚,如果火势蔓延过去,40升乙醚爆炸,该研究所主楼就只有拆了重盖了,因为爆炸的冲击波绝对会对主结构造成不可修复的损害。

从头到尾,只不过烧了一个通风橱,和几个玻璃瓶子,用了几个灭火器,已经属于不幸中的大幸。
损失比较小。

所以虽然发生了这件事,小公司的老板也没开除我,而且希望我继续留在该公司发展。
因为我以前说过,作为一条化学狗,会灭火是个比较罕见的技能点。
懂行的都很明白。

但我还是毅然决然的辞职了。
而且作为前辈,告诫所有后辈化学人。
尽量不要去小公司,咱们化学这行,本来就危险。
大公司大企业,更正规一些,个人防护措施好,说句不好听的,就算真出事,你挂了,你家人得到的赔偿也高。
小公司小作坊,实在不是就业的首选。

张弛有度,大事中间穿插小事。
接下来就是几件小事。

土鳖抗铁牛。

齐若散 发表于 2016-1-14 05:47:35

本帖最后由 齐若散 于 2016-1-14 07:10 编辑

本来看主楼的时候就准备回复的,结果一楼一楼铁牛看了那么长时间。

出单行本,编辑找你要的是实际字数,你可以用图、表的形式多占些字数,当然,图表特别是图要注意版权问题。92年我出书的时候,责任编辑要的是20万字,我交了22万,但我看到出版信息页上写的是30万,原来他们是按页来折算成字数给读者的,每行每页的空白处都统计进字数了。不过,付稿酬时仍然是按实际字数计算的。

你故事中提到老师傅袖口被卷进机器的事故我也亲自被碰到过。那还是76年,说起来居然40年前的事了,我和几个一起学工的同学观看工厂师傅示范,其中一个手痒的同学打开了我手边的一个绕线机,其轴附近的一颗突出螺丝搅住了我的左袖口。机器运行速度虽然不快,但我的袖口也不够长啊,几圈之后螺杆直接顶到我的手腕处的骨头了。我拼命拉着袖子和小臂往后拽,你造吗,我当时穿的是帆布工作服,使出吃奶的劲也才挣破一个小口子,延长了一点点时间。好在随行的老师听到我喊叫赶紧过来关了开关,才保住了我的手腕。老师吓得赶紧让我回宿舍休息压惊,而且不敢责怪那个同样受到惊吓的肇事同学。手腕上被螺杆顶过的地方的一个凹痕居然过了将近一个礼拜才消。

我高中时化学成绩最好,本来很想报化学系,但因为之前的一次招飞选滑体检时得知自己色弱,不得不在填写志愿时极力避开要辨色能力的专业。否则真学了化学的话,估计也会和你差不多遇到很到惊险的故事。

史老柒 发表于 2016-1-14 14:29:45

本帖最后由 史老柒 于 2016-1-14 14:37 编辑

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我在经历了这么多事故之后,依然对化学不离不弃,没有转行?
没有放弃化学?
难道我不怕死么?

我也是个普通人,我也是怕死的。
但是我同时更爱化学。

我是1982年生人,今年已逾而立。
我那时候,初三才有化学课这门课。
中考化学满分八十分。
在整个初三所有的大考小考的化学考试中。
我只有两次没得满分,一次77,一次79。
其他都是满分。
中考我化学满分。
高考化学总分150分,我考到了141。

我对化学的兴趣,在第一次上化学课的时候就建立了。
我清楚地记得我初三的化学老师,也是我的启蒙老师,叫唐兆翠。
唐老师在课上做了三个化学小展示。

1是碱式碳酸铜和五水硫酸铜晶体。一个翠绿,一个碧蓝。现在网络很方便,大家可以搜一下这俩东西的晶体,百度贴吧晶体吧就有,百度图片也有,非常漂亮。



2是一个叫海底世界或者叫水中花园的实验,就是用各种金属盐在硅酸钠水溶液中,让他们自己长,长得很像珊瑚,非常美丽。



3是焰色反应,唐老师点燃了七根金属棒,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小火苗欢脱欢脱的跳跃,美丽的炫目。



从那一瞬间开始,我就被化学迷住了。
任何人,任何事,都无法把我和化学分开。

初中的时候,老师给我们展示银镜反应实验现象,我记得那个是选修课程,不是必讲课程。
唐老师选拔了班里面的化学尖子实操银镜反应实验。
其实银镜反应本身并不危险,可以说非常安全。
但是根据“每一个牛逼的大神都曾经是一个煞笔的大衰”定理。
在今天可以写下化学事故12年的我,在初三的时候,也是一个逗比。

认识我的所有人都知道我向来操作快捷标准,这在我初三的时候就已经崭露头角了。
别人都在等着银镜生成的时候,我都做完了开始用硝酸洗消了。
在我把银镜用硝酸洗消完之后,面对硝酸过量的硝酸银溶液的时候,我就想,这该怎么处理呢?
所谓出生牛犊不怕虎。
作为一个初三学生,刚刚接触化学,自然想到酸碱中和。
其实正确的方法是用稀盐酸处理,让银离子变成氯化银沉淀,然后你随便在怎么处理,都不会有危险了,但我那时候哪知道啊?
于是我就按照稀硝酸的浓度配置了略过量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打算用来中和银镜反应的洗消液……

这是一个梗,或者说是一个包袱。
如果是学化学的,看到这就得到吸一口冷气了。

因为银镜反应的硝酸银残液中是带有有机物,比如醛基化合物的,一般都是葡萄糖,也有用乙醛的。
因为银镜反应本身就是检测醛基和银氨络合物的一个反应。

为什么我说学化学的回到吸一口冷气呢?
因为这个操作会爆炸。

而且是非一般的爆炸。
直接产生两种非常危险的爆炸物。
雷酸银和叠氮化银。

开山用的雷管大家都知道,里面是雷酸汞,威力尚且不及雷酸银,之所以用雷酸汞,是因为安全,不那么敏感,不那么易爆。

我这么说,非化学专业就明白了。

我用玻璃棒引流让氢氧化钠溶液进入烧杯,倒一点,然后搅拌,看类白色(白色,有点发灰)絮状物消失,再倒一点,再搅拌。
全过程我的精神高度集中,就跟幼儿园时候用扑克牌搭房子一样,浑然忘我。

一直到体系ph值为碱性,我才轻轻拿出玻璃棒。
然后一抬头,看到了唐老师五官扭曲的脸。

以及空无一人的实验室。

我一脸迷茫?
这是怎么了?
唐老师为毛这幅表情?
同学们呢?

唐老师那五官扭曲的脸发出明显能听出拼命压抑着情绪的都分叉了的声音说:“你慢慢的,慢慢的,往后退,离开实验台,去外面找你的同学们去。”
一个字一顿的说。

然后我就一头雾水的出去了。

我那时候也不知道老师在干嘛?
但现在知道了,她在处理危险化学品嘻嘻。

再然后,老师出来,宣布从今往后我再也不需参加化学尖子的小灶实验课。
一直到高一,我才重新回到我阔别已久的,化学实验室的怀抱。

不过最后老师跟我说,我手很稳。
如果在调ph值的时候,我有哪怕一次玻璃棒擦到烧杯内壁,就有可能爆炸。
还跟我说,我是天生做化学的料,一定要坚持学习化学。
唐老师的话激励着我,一直在化学的路上走到了今天……

好吧,其实上述的描写都是我的脑补哈哈哈~~~
是不是有种天降伟人史老柒的赶脚?
瞬间超级英雄使命感附体?
老七真牛逼老七满赛?

当时的情况完全不是这样。
真实的情况是,我往银镜反应残液中倒了点氢氧化钠水溶液,用玻璃棒一搅和。
彭的一声。
大半杯的液体都崩飞了,溅了我一身一脑袋都是。
至于里面析出的絮状物是白色的(氮化银)还是褐色的(叠氮化银)?
我踏马哪知道?

当时我一脸的残液,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的速度冲到水龙头那开始哗哗冲。

等我冲完抬起头,看到全班同学加老师都傻呆呆的看着我,跟蜡像一样。
然后唐老师揪着我的耳朵把我好一顿臭骂!
差点没让我请家长,麻痹要是我爹妈真的来了,那回家又是一顿男女混双特色大餐笋炒肉啊!
唐老师毕竟还是心软,留了我一条小命。
也许她老人家想,尼玛这小兔崽子雷酸银和叠氮化银都收不走,也算祸害活千年,家长来了估计也没啥用?

不过唐老师的确跟我说过我是天生学化学的料。
这可不是我编的。
因为她当时的原话是,教了这么多初中化学尖子班,没见过这么快就窜到水龙头那把脑袋捅进洗手池哗哗冲洗的,就冲你这反应,这速度,也是块干化学的料。
是不是各位读者有种大神幻灭的赶脚?
没办法,小说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我就是一条普通的老化学狗。
并不是永远正确的柯南和超人。

当时也就是个烧杯,所以液体都崩飞了,烧杯没炸碎,这要是个圆底烧瓶,哪怕是个锥形瓶,估计我也毁容了,也得送医院满脸翻着往外找碎玻璃碴子,最后变成特么一个独眼的弗兰肯斯坦。

土鳖康铁牛。

龙正华 发表于 2016-1-15 00:01:42

齐若散 发表于 2016-1-14 05:47
本来看主楼的时候就准备回复的,结果一楼一楼铁牛看了那么长时间。

出单行本,编辑找你要的是实际字数,你 ...

我是工业大学机械系的理工男,实践课是车铣刨磨钻、焊接铸造数控机床。

任何一个规章制度,都是血linlin的教训。:L
比如“三紧两不要”:袖口、领口、衣角紧,不要戴手套、不要把围巾、头发露在外面。

大学实践课的第一天不是动手,是安全培训,老石师傅语速极慢的用了两个小时,念完了一本操作规定和注意事项,告诉了我们上一句话。
我们都忙着打情骂俏、睡觉发呆,不鸟他......他过来挨个的敲了我们的脑门,让我们安静。女孩子没被敲,但是也闭嘴了。
“锅炉房的李老师,你们可能见过,别看他干脏活,可是每天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的,他原先邋遢着呢,知道吗??就因为袖口的扣子没扣上,车床的卷轴,胳膊就废了......
学校的姜老师,你们或许见过、或许没见过,就是整天蒙着面纱、带着帽子的那个,大二的时候,你们会上她的材料力学实验课......她原先头发很长......从来不戴帽子,从来不藏起来.....让把头发和**都拽掉了......
我原先......算了,跟你们说了也没用!下课吧”

几星期内,挨个认识了车床、磨床、铣床、熔炉......每进一个车间,都是一顿敲脑门,哪台机器上都能找到对应的“注意事项”和对应的事故。

万幸的是,我们都谨小慎微的操作完了,没被机器伤害;

老柒说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事故,我毕业后到了石油化工建筑安装公司,是专门建设、检修、抢修“生产危险化学品”装置和工厂的,典型的HACC: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剧毒,高中坠物、坑井跌落、机械打击、电击电压......
听了看了见了好多事故,也亲身体验过“天女散花”,然后,无情无义的跳槽了{:217:}

齐若散 发表于 2016-1-15 01:41:21

史老柒 发表于 2016-1-14 14:29
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我在经历了这么多事故之后,依然对化学不离不弃,没有转行?
没有放弃化学?
难道我不 ...

这一段用了些网络用语比如“赶脚"之类的,在现在这个时代很亲和,但作长远打算计,也许N多年后还会再版几次,建议最好问问责任编辑,是否需要改成正规词语;再就是有错别字,比如”出生牛犊不怕虎“。

jack28 发表于 2016-1-15 07:16:08

史老柒 发表于 2016-1-13 19:28
话说当年我刚刚开始做化学,随便找了一个小公司,那个公司打算做一个项目,产品叫二氯二茂锆。
这玩意是重 ...

非常感谢你的感言,只有被蛇狠狠的咬过才,才知道蛇的危险

史老柒 发表于 2016-1-15 12:11:28

龙正华 发表于 2016-1-15 00:01
我是工业大学机械系的理工男,实践课是车铣刨磨钻、焊接铸造数控机床。

任何一个规章制度,都是血linlin ...

化学也差不多,区别是绝对不能不戴手套。
因为防酸碱手套如果不戴的话,很多你根本看不到的小液滴就有可能飞溅到手上,现在没感觉,下班之后晚上回家就开始疼了。

完全同意每一条安全守则都是血淋淋的教训。
可惜现在懂得这个的人,真的不多。

史老柒 发表于 2016-1-15 12:13:20

现实中认识我的人都知道,虽然我在网上表现的比较张扬,甚至可以说跋扈,但是现实中,我是一个比较和蔼,温和的人。
尤其是在单位,那更是从来不跟同事吵架。
但有一次,我朝一个同事发了好大的火。
第二天上班再去跟他道歉。

今天想想,挺蛋疼的。
但当时的确一股无名邪火压不住。

其实事情很简单,就是我同事,在晚上八点左右,用单位电话给我打了个电话,问了我一个问题而已。

有人会说,这有什么?
也至于发脾气?

但你们知道吗?
晚上八点,我的手机响了,显示的是单位总机的电话。
当时我的头翁的一下就大了!
那时候我心跳至少140,血压至少160,眼前就是一黑。
手指头都颤抖着划开的屏幕。。。
结果就是问我单位要添置的急救包里面有没有绷带这么卧槽的问题!!!
麻痹你知道我当时差点被吓死!

当时我就在电话里朝对方一顿汪汪!

大家可能不明白为什么?
因为我是分管生产安全领域危化品的主管。
对他来说,不过是加班的时候闲的蛋疼用单位电话找个人聊天。
但对我来说就是单位半夜打电话找我~~~
尼玛绝逼没好事啊!

我觉的全国大多数分管生产安全的人,最怕的就是半夜接到单位的电话了。
我做了十多年化学狗,也没啥白头发。
做了一年多安全主管,白头发多了不知道多少根。

这真的是一个操心的事啊。
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不过第二天去道歉之后对方倒是表示理解,他说只不过没想到我们的压力这么大。
这也许就叫隔行如隔山吧。
比如我就从不在晚上给我的部门领导和顶头上司用公司电话打电话。
除非是真的有紧急的事务。
这种理解,真的只能来自同行。

第二个案例,是我曾经的单位的同事的亲身经历。
事情很简单,一台粉碎机,粉碎固体化学原料的,在正常作业的时候突然卡住了,工人师傅用一根木棍去捅(准确的说,这个是违规操作,但是多数的时候这样做最简单快捷,因为木头很轻,就算被粉碎了,下一步操作漂洗的时候,也会浮在水上,很容易就能够除去),卡住的原料下去了,搅拌机继续运转,把木棍搅进去了。
木棍就那么吭哧吭哧一点一点的被粉碎。
而工人师傅(也就是我前单位同事)就一边大喊大叫一边使劲往外拔,当然是无济于事的。
木棍一点一点吃进去,同事也越来越使劲越来越着急。
终于木棍完全被吃进去,同事的手也卷了进去……
这时候别的同事赶到,关掉了电源,然后拆开粉碎机,将同事血肉模糊的手释放了出来。

最终结果是手保住了并没有截肢,但是除了夹着烟(吸烟有害健康),连筷子都拿不起来了。

很多人会说你这同事是不是傻子啊?
他直接放手不就好了吗?

这话说的一点都没错,当时他直接放手,就让木棍被粉碎好了。
但他为什么没有呢?

不是因为他傻,而是因为人在那个时候,已经慌乱了,意识不到正确的应急处置方式是什么。
他的大脑已经不能正常思考了。
大家还真别笑话他,你们在他这个情况,也不见得人人都能做到正确处理,真的。

这个就是我要讲的关键,心态!

就好像很多司机在发生紧急情况的时候不踩刹车踩油门一样。
那时候人的心里已经慌乱了,甚至不知道自己当时在做什么。

化学实验本身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做实验的人须对试验危险性有清楚的认识,并且知道发生危险如何急救;而且还得确保自己在危险的确发生的时候,真的能够按照正确的方式去急救。

举个例子,有一次我们实验室水池处理金属钠钠皮残留的表皿突然起火,实验室里面五六个人就那么傻呆呆的看着,还是我一声大喝去拿灭火器啊!大家才动起来,拿起灭火器,很快就把火灭掉了。
这要是爆炸呢?
这五六个人就都被冲击破和破片放倒了。
他们为什么站着不动呢?
就是已经被吓傻了。

如何能够让自己在遭遇到化学事故的时候做到不慌不忙不乱呢?
这个就是应急演练的必要性了。

我现在的工作是危险化学品安全主管,每年我都要对全单位的职工进行灭火器实际消防演练。
简单说就是找一个空旷的场地,再找一个大纸箱子里面充满了易燃物(碎纸屑倒上有机溶剂),然后点找了,让大家用灭火器实地灭火,在灭火的过程中讲解哪些地方不对,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灭火器如何使用,喷火源的什么地方等等……

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提高,真正的做到自己在发生危险的时候心中冷静,理智,做出准确的应对而不是慌乱的错误的应对。

很多同事跟我说,以前觉得火着了拿灭火器一喷就灭了,现在才知道这么难灭啊(易燃物有一定的复燃性,就是说灭火器将明火完全扑灭,但焖烧和隐燃的情况还有,过几分钟,火会再次燃烧起来)。
还有很多同事跟我说,原来火附近这么热,离得近了受不了,离得远了灭火器的干粉就散了。
等等这些原因都是只有实地演练才能发现和了解的。

也只有通过这种危险的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理的实地演练,才能够做到心中不慌。

还是回到心态,演练的心态和突发险情的心态还是不同的。
因为演练的时候你知道你是安全的,心态实际上依然是放松的。
而突发险情的时候,你知道这不是演练,这是危险的,你面前的化学品会爆炸,会释放有毒有害物质,会飞溅等等。
这个时候你的心态是紧张的。

所以我在做安全培训的时候,一再强调,在演练的时候,要拿出真的遇到险情的心态去对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遇到危险,心中不慌,沉着冷静,正确处置。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是说你想要做一件事情做得好,得有合适的工具。
在这里我还想补充一下。
想要做一个合格的化学实验人,不仅仅要了解化学实验,更要了解这个实验的危险性,而且还要具备相应的心理素质应对突发危险之后的情况。

这三者缺一不可。

土鳖康铁牛。

jack28 发表于 2016-1-15 12:30:50

本帖最后由 jack28 于 2016-1-15 13:55 编辑

史老柒 发表于 2016-1-15 12:13
现实中认识我的人都知道,虽然我在网上表现的比较张扬,甚至可以说跋扈,但是现实中,我是一个比较和蔼,温 ...

我记得在我学修车时:

(1)要学修车安全学,修车注意的地方。

(2)还要学紧急情况安全学。怎么急救。

(3) 做作业修车厂发火了用什么灭火器灭火,但没有实战,从没用过。
       身上粘到东西怎么处理。

记得修车安全学里教科书:现身说法放图片:

有人带戒指修车,戒指被飞转的东西“吸住”,

整个手指带戒指以上像:剥香蕉。只剩下:::::::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说说我自大学至今15年化学之路遭遇的安全事故(二)